翠里瑶族之乡?瑶族聚居地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翠里瑶族之乡的问题,以及和瑶族聚居地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翠里瑶族之乡?瑶族聚居地-第1张图片-

本文目录

  1. 从江有多少个乡镇
  2. 瑶浴是什么
  3. 从江瑶族有何风情

一、从江有多少个乡镇

1、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南两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接壤。主要以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为主。代码:522633。拼音:Congjiang Xian。G321国道穿境而过。全县辖14个乡7个镇(其中民族乡3个):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高增乡、谷坪乡、雍里乡、庆云乡、刚边壮族自治乡、加榜乡、秀塘壮族乡、斗里乡、翠里瑶族壮族自治乡、往洞乡、东朗乡、加鸠乡、加勉乡、光辉乡。其中294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3个社区,2225个村民小组,1,汉族.水族,壮族,彝族等民族分布。

2、该县五金业信誉更高的是位于一桥西桥头的一桥五交化经营部,开业已有十年。

3、从江县隶属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面积3245平方公里。该县属中 *** 带温暖类型,境内有被 *** 命名为“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高增乡小黄村、被称为“世外桃源”的高增乡占里村和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往洞乡增冲鼓楼。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从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省内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4、元为福禄永从、西山大洞等处,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永乐五年(1407年)置西山阳洞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六年(1408年)增设二长官司吏目;十二年(1414年)以福禄永从、西山阳洞二司隶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年)改福禄永从、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为永从县,属黎平府。清康熙二十二年(1693年)废西山阳洞长官司;雍正十年(1732年)添设永从县承一员,分驻丙妹,又移黎平府潭溪司吏司驻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贵阳府通判驻下江,改为黎平府下江通判,置下江厅。

5、1941年撤永从,以东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置从江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为名。

6、 *** 二年(1913年)改下江厅为下江县,与永从县均属黔东道;三年(1914年)以丙妹县承地置丙妹分县,属从江县;二十四年(1935年)下江县属第十行政 *** 区;二十五年改属第八行政 *** 区;同年撤丙妹分县,并入永从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永从、下江两县属第二行政 *** 区;三十年(1941年)并永从、下江二县为从江县,从江之名始此。1950年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从江县,并入榕江县,1961年恢复从江县。

7、1996年,从江县辖7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丙妹镇、贯洞镇、西山镇、下江镇、停洞镇、洛香镇、宰便镇、东朗乡、翠里瑶族壮族乡、斗里乡、刚边壮族乡、谷坪乡、高增乡、加勉乡、庆云乡、往洞乡、光辉乡、秀塘壮族乡、加榜乡、加鸠乡、雍里乡。县 *** 驻丙妹镇。

8、2003年末,从江县辖7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高增乡、谷坪乡、雍里乡、庆云乡、刚边壮族乡、加榜乡、秀塘壮族乡、斗里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往洞乡、东朗乡、加鸠乡、加勉乡、光辉乡。共有380个村委会、3个社区、6个居委会。

9、2012年,往洞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3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二、瑶浴是什么

1、瑶浴不仅仅是瑶族人的一般习惯,而且成为一种风俗,是瑶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瑶浴中,瑶族人配制了他们祖传的秘方,有治病防病的疗效。这种秘方,瑶族人从不外传,只限于瑶族人之间流传。

2、瑶浴的原理:根据中医的六 *** 风,寒,暑,湿,燥,火,为病因。配置了不同的瑶 *** ,通过透皮吸收全身给 *** 深层的把体内的湿气寒气 *** 垃圾排出来,从而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3、瑶浴使用的原料是草本植物,不含任何化学添加成分,瑶浴泡澡可以洗净汗液及阻塞毛孔的灰尘和污垢,保持皮肤干净、细致滑嫩,防止皮肤的老化。

4、瑶族同胞一直都流传着瑶浴的习俗,同时瑶浴不仅仅是瑶族人的一种习惯,更是将瑶浴演变成了一种风俗,是瑶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5、瑶族是一个承载了 *** 历史沧桑的古老民族,他们生活的地方山高多雨多瘴,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但是他们都身强体壮,这就得益于他们经常泡瑶浴。

6、在瑶浴中,瑶族人经过世世代代的相传,流传下来了很多祖传的 *** 方。并且有防病治病的效果。这些秘方从不外传,只限于瑶族人之间流传。瑶族人基本上没有关节炎,皮肤病,风湿病等各种疾病,秘密就在于瑶浴中。

三、从江瑶族有何风情

1、从江县境内的瑶族共6707人,占全县人口的2%,主要居住在西山镇的高脚村、秋卡村;斗里乡的登面村;翠里乡的高华、摆翁、高芒等村。

2、居住地海拔较高,平均在800米左右。瑶族在解放前是一个居无定所,迁徒频繁的民族,多散居在大山深处,高寒山上,生存条件恶劣,与外人交往甚少

3、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

4、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 *** 长鼓。但不相送、不 *** ,并且寨寨都有。

5、古时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

6、瑶族长鼓 *** 精细,外形美观,多以燕脂木 *** ,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

7、瑶族自古“好五色衣服”,五色指红、蓝、黄、黑、白。这五色为中国历代王朝官服正色,按常理平民不得用正色为服,瑶族传统服饰却以五色为民族正色代代传袭,五色官服的“贵族化”倾向在这里被“平民化”了。一是因为瑶族长期被压抑、受贬低、遭排斥的客观现实,用华丽的五彩衣掩盖内心的沉痛;二是因为瑶族的聚居地是“山高皇帝远”的 *** 不毛之地,封闭 *** 的地域客观条件阻隔了集权等级尊卑 *** 的执行,使其保持了一个独特的土著服饰文化。

8、瑶家的待客习惯一般是先安排客人洗澡,然后再吃饭。灶堂里柴火正旺,硕大的铁锅中一捆草 *** 厚厚实实第高出了锅沿,在热气腾腾的水中依旧泛着新绿,这就是他们的“浴文化”。瑶族 *** 浴是居住在贵州省从江县瑶族人民独有的一种沐浴方式和古老的保健方式。“黔地无闲草,处处有灵 *** ”,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植物,是瑶族人取之不尽的医 *** 宝藏。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为了生存,为了抵御各种疾病的入侵,瑶族人创造了独特的医 *** 保健文化,据初步统计 *** 浴有188种 *** 方,主治47类疾病。而最常用,生活中离不开的 *** 方就是秘不外传的瑶 *** 浴方子了。

9、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借汉字形体标注瑶语读音,没有进过一天课堂的老人,拿起厚厚的“瑶书”却能倒背如流,而且很多文字还是繁体字。这得益于传统的“度戒”教育。

OK,关于翠里瑶族之乡和瑶族聚居地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瑶族 聚居地 族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