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7人死亡的事件。12日,记者获悉,此前在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的李女士于11日晚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某还在抢救中。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
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来源:央视新闻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19日去世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8人死亡的事件。今日(10月1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李女士儿子张先生处获悉,其母亲已于今天中午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
据悉,此前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此前中毒的9人中,已有8人死亡,仅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47岁的李女士幸存。
↑此前接受治疗的李女士
今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李女士儿子张先生处获悉,其母亲已于中午去世。(记者 章玲)
关键问答丨放倒一家9口人的酸汤子到底藏了什么毒?
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9人食用酸汤子引发中毒事件引起网友关注。国家卫健委在19日的权威发布中声明,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国家卫健委提醒: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南方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它们都是类似酸汤子的发酵食物。
被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到底有多大毒性?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本期关键问答,范志红老师答疑解惑。
答:
从酸汤子的 *** *** 来看,玉米加水推磨是一道重要的工序,这道工序完全是在室温下进行的。压出去多余的水,团成团,也是在室温下进行的。从加水,到冷冻,至少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做得慢一些,可能一天就过去了。
这些在室温下进行的过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加了水又反复混合过的粮食,可以说是和微生物亲密接触了。
如果比较幸运的话,其中所滋生的主要是一些无毒害的微生物,比如酵母菌和乳酸菌;但也可能有些微生物不够安全,比如一些地霉菌。如果运气不好,操作不当,就有可能污染致病微生物。
答:
对水分比较高、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来说,最危险的有两个致病菌:
据网友说,有些人还专门喜欢用有点“捂了“(受潮发霉了)的玉米面来做酸汤子之类的发酵食物——故意让各种微生物毒素在里面轰轰烈烈地“开会”,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答:
前面提到了,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中产生的一种化合物,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肝、脑、肾等主要实质性脏器是该毒素作用的靶器官,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而且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
2015年就有食用酸汤子发生中毒的新闻,就是这个米酵菌酸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
前两年轰动一时的“凉拌木耳食物中毒”事件,导致一个女孩住进了ICU,也是这个米酵菌酸造成的悲剧。木耳在室温下泡的时间太长了,大夏天里泡几小时就会因为细菌增殖而变味,何况是超过一天时间。
两年前有吃河粉导致中毒死亡的案例,也是因为这个米酵菌酸。很多人喜欢把米粉、河粉提前泡在水里,室温下一泡就是很长时间,非常容易在发酵产酸的同时污染致病菌。
米酵菌酸在土壤里就有存在,防不胜防,但需要长时间滋生繁衍才能产生很多的毒素。如果只是把食物在室温环境下存放几个小时,还不可能产生那么大量的米酵菌酸。因为这个菌在当初污染的时候应当是很少数的,需要长时间繁殖、产毒,才能达到致人死命的毒素,食物在室温下放半天也可能产生毒素,但更有可能是其他毒素,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对健康人来说,还不至于致命,比较常见的食物中毒情况还是上吐下泻发烧腹痛。
致病菌种类繁多,有的是直接活菌上阵,有的是产生毒素害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要将在室温下久放,3小时以上一定不行。冰箱就是为了抑制微生物和微生物毒素而存在的,主要不是为了“冰镇”。
答: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产生的毒素。粮食浸泡在水里磨浆,或者冷冻状态下,霉菌并不容易增殖产毒。这是因为霉菌是好氧微生物,它通常不在淹水条件下大量增殖。它最喜欢的是有点潮湿,但又不被水泡着的状态,也就是粮食吸潮之后的状态。
所以, *** 酸汤子的时候,应当并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如果检出黄曲霉毒素,说明这家人的玉米或玉米面此前储藏不当,早就污染了黄曲霉毒素,然后用这种带毒素的玉米来 *** 了酸汤子。
总之,“冷冻一年”不应当成为主要关注点。炒作冷冻时间是错误的,极易误导读者,影响无辜的冷冻食品制造企业。超市销售的冷冻食品,在-18摄氏度储藏条件下的保质期就是12个月,并不会引起中毒死亡的危险。
答:
用市售菌种 *** 酸奶、馒头、面包、米酒,只要严格遵循菌种使用说明来操作,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这是因为正规厂家 *** 的市售菌种都是筛选过的优质有益菌,它们大量进入食品之后,只要温度、氧气等条件合适,就会“抢占阵地”,先繁殖壮大起来,帮我们抵抗各种致病杂菌的进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就无需过度担心啦!
监制丨龚铭
制片人丨陶郎
策划丨段译
编辑丨段译 汪晓凇
制图丨马泽宇
(编辑 吴梦萱)
鸡西酸汤子致8人死亡,这些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中国新闻网
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安全,请格外注意!
你知道吗?除了造成黑龙江鸡西8人中毒死亡的久放玉米面酸汤子,食用久泡的黑木耳、假沸的生豆浆等食物,也很可能会导致中毒死亡!还有哪些常见食材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又该如何急救呢?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安全,一图了解↓↓↓
制图:雷宇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酸汤子”致死背后: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药,病死率四成以上澎湃新闻记者 朱雷 林珏瑶
针对“黑龙江一起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致多人死亡”一事,10月13日,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称,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引发9人“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事件已造成8人死亡。
黑龙江“酸汤子”事件并非今年以来之一起因食用米酵菌酸中毒死亡事件。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28日中午,广东惠来县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人经医治无效死亡。8月3日,惠来县卫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省疾控专家初步确定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原国家卫生部曾于1996年10月发布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文件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主要中毒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糯米、小米、高粱米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此类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中毒与进食量多少有关,未食用者不发病。此病发病急,潜伏期多数为2到24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一般无发热。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强夏秋季食源性疾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显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性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此类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如吊浆粑、酵米面等,它们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过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就容易引起中毒。
该通知介绍,2014年6月,我国南方地区发生1起因进食家庭自制发酵米面制品“吊浆粑”引起的严重食源性疾病事件,造成20人中毒,6人死亡。经当地疾控机构调查,确定该事件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导致。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共收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发的中毒事件报告5起,患病人数47人,其中死亡16人,中毒食品主要是家庭自制发酵面米制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事件已较少见,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仍时有发生,由于对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该通知曾提示:
1.鉴于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容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且中毒后无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高,建议谨慎 *** 和食用此类食品。
2.如一定要 *** 发酵米面食品,务必注意勤换水,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如发现食品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切记不能食用。
3.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后,一旦发生身体不适,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早就近就医。
4.如发生中毒,应对患者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
责任编辑:崔烜
校对:丁晓
“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发布提示,这些东西别吃来源:齐鲁晚报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图据@中新视频(截图)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来源:央视新闻,健康中国
鸡西一家聚餐,只因吃了这个,已致7人死亡记者10日从黑龙江省鸡西市 *** 部门证实,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已导致7人死亡。
据鸡西市 *** 部门通报,10月5日,鸡东县兴农镇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其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食物中毒, *** “酸汤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里冷冻一年。
经公安机关对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截至目前,这次食物中毒事件有7人经救治无效死亡。
安全提醒
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食及食品不能食用。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1mg黄曲霉素即可致癌,如果一次性摄入20mg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成年人死亡。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黄曲霉素最喜欢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花生、玉米、豆类、坚果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正义网
“酸汤子”事件9人全部死亡,“元凶”究竟是什么?食用这4种常见食物也要注意近日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发关注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据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
昨天(19日),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信息披露,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在患者胃液中也检出该物质,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国家卫健委紧急提示:
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
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米酵菌酸”是什么?
大家又该如何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呢?
上海市疾控中心医生张红芝介绍,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中毒后病死率极高。“2002至2016年,我国共报告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16起,发病153例,死亡51例,病死率为33.33%,多发病于以面制品为主食的地区。”不过,目前在上海地区还未有过米酵菌酸中毒的报告。
米酵菌酸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米酵菌酸虽然名为“酸”,其实是一种脂肪类物质。20世纪30年代被首次提取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次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后,患者进食后的2至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者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韩婷说,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会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等。已有报道的引起中毒的食品有吊浆粑、糯米汤圆、玉米面粉、泡发黑木耳、变质鲜银耳。”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任由煎、炸、煮、炖都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专家提醒,虽然上海目前没有相关病例,但市民依旧不能对食物中毒掉以轻心。
“在食物选购上,要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
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特别是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留意食品性状,注意辨别木耳和银耳的质量。
此外,如果家庭 *** 风味食品,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一定要保证玉米、高粱、马铃薯及甘薯等原料安全无霉; *** 完成后及时进行后期的晒干或烘干处理;成品贮存要通风、防潮,切不可与土壤直接接触。”
张红芝说,目前,对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造成的中毒,没有针对性的抗毒素。所以,一旦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马上报告当地卫生部门,组织抢救。凡是吃过同批食物的人员,无论发病与否,一律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保护受损脏器,降低死亡率。
当然,除了“酸汤子”,其他食物中毒近年来也屡见不鲜。韩婷特别指出,以下此类食物的正确饮食也需引起注意:
之一,霉变甘蔗中毒。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可从霉变甘蔗中分离出的产毒真菌为甘蔗节菱孢霉。它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不吃霉变甘蔗是预防霉变甘蔗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甘蔗必须于成熟后收割,收割后注意防冻,防真菌污染繁殖。贮存期不可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严禁变质的霉变甘蔗出售。
第二,发芽马铃薯中毒。发芽马铃薯含有龙葵素,可引起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烧灼、恶心、呕吐、腹疼、腹泻、伴头晕、耳鸣、瞳孔散大。
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马铃薯贮存干燥阴凉处,食用前挖去芽眼、削皮,烹调时加醋。
第三,四季豆中毒。食用加热不充分四季豆(扁豆)会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主要是由于四季豆中含有皂素、植物血凝素引起的。为防止中毒的发生,豆角烹调时应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生绿色。
第四,鲜黄花菜中毒。由于鲜黄花菜含有类秋水仙碱,直接食用可以引起,呕吐、腹泻、头晕、头疼、口渴。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鲜黄花菜须先用水浸泡或用开水烫后弃水,炒煮后食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黄杨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解放日报
黑龙江一居民家庭聚餐食用冷冻一年自制酸汤子中毒,造成7人死亡记者从鸡西市委宣传部获悉,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
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未查出氰化物(剧毒类)、有机磷类(农药类)、呋喃丹类(氨基甲酸酯类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安定类(催眠)、毒鼠强(鼠药类)等有毒物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截至目前,共有7名患者经救治无效死亡,2人仍在抢救中。
相关部门提示: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食及食品不能食用。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
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急需救命钱 已通过水滴筹获捐15万近日备受关注的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8人,目前中毒患者中,仅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女士幸存,由于治疗费用高昂,李女士家人无力承担,通过水滴筹发起筹款项目,截至10月13日15:00,已获得近6000次帮助,筹集资金超过15万元。
记者从水滴筹获悉,平台为李女士开通了绿色通道,目前首批11.5万元已打款至患者所在医院用于治疗,平台还将为李女士补贴第三方支付通道手续费。
点击图片伸出援手
10月5日,鸡东县某家庭共12人举行聚餐,家中长辈9人食用了酸汤子,另外3位年轻人因为不喜欢该食物口味没有食用。当天,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身体不适,在紧急送往医院后经救治无效造成7人死亡。10月11日晚,在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患者不幸去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女士仍在抢救中。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信息,该事件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据患者的侄子李先生介绍,姑姑是10月6日从鸡西总医院转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入院后立刻进入重症监护室,被诊断为食物中毒、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至今仍在观察期,看病已经花掉20多万,后续还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恢复治疗。对这个普通家庭来说,接下来的治疗费成了更大的难题。
10月11日,在水滴筹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李先生为姑姑发起目标金额为50万元的求助项目,短短时间获得许多爱心网友的关注,截至13日15:00,近6000人慷慨解囊,为患者筹得超过15万元治疗金。
10月12日,通过水滴筹“边筹边取”服务,平台已将11.5万元对公打款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用于李女士的治疗。
李先生通过筹款页面向所有帮助他们的水滴筹爱心网友表示感谢,他说,姑姑治疗期间,家人一直守护在重症监护室门口,姑姑是个热心的好人,他们现在只希望她能好起来,平平安安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