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分崩离析出自,成语“祸起萧墙”出自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6

今天给各位分享成语分崩离析出自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成语“祸起萧墙”出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分崩离析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2. 分崩离析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3. 分崩离析这个成语来源于

一、分崩离析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1、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 *** 瓦解。

2、《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只是由于一个错误的决策,使得一个国家分崩离析了。

4、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 *** 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5、孔子的 *** 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6、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7、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8、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 *** ,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 *** 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 *** 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9、“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二、分崩离析这个成语的出处是

1、分崩离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fèn bēng lí xī,意思是形容国家或集团 *** 瓦解。语出《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崩: *** ;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 *** 瓦解。

3、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 *** 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4、孔子的 *** 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5、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6、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7、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 *** ,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 *** 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 *** 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8、“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成语分崩离析出自,成语“祸起萧墙”出自-第1张图片-

9、示例:只是由于一个错误的决策,使得一个国家分崩离析了。

10、【解析】: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11、【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第十五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

12、【例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 *** 侵略军席卷欧洲各国,~,但最终还是走上了历

13、『叁』一个分字分两半一个析字分半边打一成语

14、分字分了两半就是分崩,析字也分离了,就是离析,所以这个成语是分崩离析。

15、成语解释:崩: *** 崩裂;析:散开;解体。 *** 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 *** 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16、(3)分崩离析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扩展阅读

17、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18、成语用法:分崩离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 *** 瓦解。

19、成语辨析:分崩离析和“土崩瓦解”都有“ *** 、瓦解”的意思。不同在于:分崩离析偏重于“ *** ”;强调人心涣散;而“土崩瓦解”偏重在“崩溃”;强调彻底 *** 。

20、成语例子:战争使全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21、 [释义]崩: *** 崩裂;析:散开;解体。 *** 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 *** 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22、 [语出]《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3、 [用法]用作贬义。多用于形容国家、集体等在崩溃、瓦解前不可收拾的样子。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24、【释义】:崩: *** ;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回分五裂。

25、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 *** 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 *** ,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 *** 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26、『陆』成语眼分崩离析出自哪里求 ***

27、【释义】:崩: *** ;析:分开。崩塌解体,四版分五裂。

28、春秋权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 *** 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 *** ,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 *** 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29、『捌』请问这几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开柙放虎.季孙之忧.祸起萧墙.分崩离析.多谢各位了

30、典故: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31、出处:《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32、例子:~,孔宣父不责他人;当路斩蛇,孙叔敖盖非利己。(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33、解释: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34、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6、是从孔子那里来的,他曾经教训他的两个 *** 。他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等于现在美国的基辛格),远人不服,(好像中东一直就不妥协,不服气,到处吃瘪。)而不能来也;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 *** 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 *** 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更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祸起萧墙”这句话,在文学上典故,就是从孔子这句话来的。

37、分崩离析”这则成语的崩是 *** ;析是分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不堪收拾。

38、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9、『拾』成语“分崩离析”出自哪里

40、《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三、分崩离析这个成语来源于

1、分崩离析这个成语来源于介绍如下:

2、分崩离析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分崩离析 fēn bēng lí xī】:崩: *** ;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 *** 瓦解。近义词:土崩瓦解四分五裂反义词:坚如盘石坚不可摧坚如磐石相似词:分析条分缕析分析研究分离离心离德剖析辨析赏析。

4、(1)在 *** 攻势下,苏联终于分崩离析了。

5、(2)如果德国央行拒绝接受,单一货币很可能分崩离析。

6、(3)良好的 *** 可使公司经营健全,不会因为董事会改组就分崩离析。

7、(4)社会主义阵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分崩离析了。

8、(5)或者是更加均衡的全球经济,或者是分崩离析。

9、(6)卑劣的人则灵魂分崩离析,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憎恶自己,逃避自己,时常处于悔恨之中。

10、(7)据说,家族企业往往会在第三代人手中走向分崩离析,因为许多软弱的继承人那时会开始争吵。

11、(8)面对金融 *** 分崩离析的风险,出席达沃斯年会的 *** 们已接近达成一致,将呼吁共同采取全球 *** 解决方案,应对危机。

12、(9)人民用 *** 力量让专权体制分崩离析。

13、(10)东欧的几个国家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

14、(11)不同派系的权力之争,使这个集团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15、(12)混乱的分崩离析将会带来一场灾难。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成语分崩离析出自和成语“祸起萧墙”出自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成语 出自 祸起萧墙 分崩离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