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傩舞之乡是 江西傩文化发源地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江西傩舞之乡是的问题,以及和江西傩文化发源地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江西 *** 之乡是哪里
  2. 南丰傩舞有哪些特点
  3. 中国的傩戏之乡是哪里
  4. 傩戏 *** 分支:江西两大傩戏介绍

一、江西 *** 之乡是哪里

1、位于江西西部、萍乡北部的上栗县,是享誉全球的中国 *** 爆竹之乡、中国傩文化之乡、中 *** 间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也是赣湘边界的门户重镇。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

2、作为中国的四大花炮主产区之一,重大时刻燃放 *** 爆竹,已深深的沁入了52万上栗人民的基因血脉。一年一度的李畋祖师祭拜活动,也让上栗的“李畋崇拜习俗”,入选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

3、在上栗,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的杨岐普通寺,是 *** 五家七宗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祖庭,其信众遍布中南亚地区。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二十四派,就有二十派出自杨岐法系。

4、发源于唐朝时期的“上栗花炮”,历经1300余年的传承与创新,与茶叶、瓷器等一道走出国门的上栗花炮,成为了一张耀眼的中华文化名片。

5、“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庙”的辉煌,让传承3000余年的傩舞、傩庙、傩 *** ,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瑰宝、“赣西一绝”。以“上栗耍傩神”为主体的“萍乡耍傩神”,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项目名录。

二、南丰傩舞有哪些特点

摘要: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 *** 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 *** 、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间舞蹈。南丰有傩,自汉开始。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故被《中 *** 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誉之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南丰傩舞有哪些主要特点以及历史起源吧!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 *** 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 *** 、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间舞蹈。追本溯源,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就有关于“傩”的记录,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寇"字,是在室内以殳(古兵器)击 *** 之形。甲骨文中有关"舞"字的记载中有"魃"字,是一人头戴假 *** 的形象;说明商代以前就有戴 *** 的驱 *** 逐疫的傩祭舞蹈。以后《论语》、《吕氏春秋》、《周礼》都有记载。《后汉书·礼仪志》中有关傩仪的记叙较详细。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也描写了傩仪傩舞的情形。自汉至唐,傩舞都为驱疫 *** 的一种祭祀 *** 舞蹈。宋代后,傩舞增加了娱人成分,并逐渐向戏剧化方向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具有 *** *** 和艺术 *** 的社会文化现象。南丰傩舞有“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之称。据记载,汉初,长沙王吴芮传傩于南丰西乡一带。唐开元八年(720年),南丰县治迁今所,其时颁布的《大唐开元礼》,对南丰傩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宋代是南丰傩的发展时期,宋室乐艺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京都的文化艺术,使南丰傩戏趋于成熟;明清两代,南丰傩进一步完善,清后期,受戏曲影响,”乡傩“进一步娱乐化,编演了许多新的傩舞节目。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丰已有傩班上百个,散布于各乡镇。

南丰有傩,自汉开始。据南丰西溪乡余氏重修族谱内《金砂余氏傩神辨记》称:"辉(此文作者)尝考宋时邑志旧本载,汉代吴芮将军封军山王者,昔常从陈平讨贼,驻扎军山,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辄,必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辨记》中还引用《周礼·夏官》记载,"方相氏掌傩神,熊皮四目,执 *** 盾,皆所以除疫"。可知当时"傩"是为靖妖驱疫而"舞"的。

唐承汉制,宫廷傩祭规模更大,唐玄宗颁布的《开元礼》对州县傩仪作了具体规定。在南丰,人口的迁徙促进了傩舞的发展。金砂余氏重修族谱中的《敕封清源妙道真君传》记载:唐末,余氏从饶州(今鄱阳)迁来南丰,随请清源妙道真君神迁金砂,"立庙奉祀,岁时香火,遗其制曰'驱傩'。率 *** 十余人,蒙熊戎,饰朱衣朱裳,扬盾执戈,以祓除不祥,是则余氏之世习有傩。"

自末以后,傩仪 *** 现了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新角色,娱人成分渐增。宋末元初,南丰人刘镗写《观傩》诗曰:"鼓声渊渊管声脆, *** 神变化供剧戏"(全诗见《文征文献卷》),详细描绘了当时傩舞剧在南丰演出情况。

明代,民间傩十分活跃。石邮吴氏重修族谱中《石邮乡傩记》载:宣德年间(1426-1435)县民吴潮宗出任广东海阳县令回归故里,在石邮建立傩庙,组织傩班,井一直活动至今。明正德十一年(1516),《建昌府志旷四时土俗大略"的"腊月"条目载:"小儿辈带 *** *** 于市,似古傩礼"。是时,傩舞已突破"索室驱疫"的傩仪范畴,形成娱人娱神的舞蹈。

自清以后,南丰傩舞有的受到其他文化的渗透,将戏剧表演武术动作融合于傩舞表演之中,有的从传奇小说、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中汲取内容创作新节目。

南丰傩舞,自汉迄今,世代相傅,历经唐、宋、元、明、清,盛行不衰。

建国后,南丰傩舞在 *** 和国家的重视下,通过多次派人挖掘、整理、研究、创新,古老艺术再展新姿。1953年,南丰傩舞曾获江西省及中南区民间艺术会演古典艺术奖。1954年县举办傩舞大会演,26个班队参加。1955年,中国戏曲研究员黄芝内等到南丰考察傩舞;而后,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 *** 盛婕一行4个深入南丰考察学习傩舞及收集资料,历时1月。1957年3月,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在北京举行, *** 特邀南丰石邮傩舞参加;同年5月江西 *** 制片厂《江西新闻》摄制组为南丰傩舞摄制专辑。 *** 和省内专业文艺团体亦多次派人来南丰采风,以傩舞语汇成素材,创作了《和合同庆人间乐》、《丰收乐》、《 *** 辟地》等舞蹈节目。本县文艺工作者与民间世人挖掘整理的传统傩舞及合作编创的《蜜桔大王》、《赛车》、《拾禾穗》、《界碑》等新编傩舞,多次参加全国、大区、省、地的民间世术汇演,均获好评。1953年,廓背园、水南的傩舞及水北的和合舞参加江西省之一届民间艺术会演,获古典艺术奖,并于当年参加中南大区之一届民间艺术汇演;1957年,石邮傩舞,应国家 *** 特邀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同年江西 *** 制片厂来南丰县摄制南丰傩舞专辑。1959年,新编傩舞《蜜桔大王》,被推选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农村文艺观摩汇演,其中1954年春节举办的农村业余文艺汇演傩舞专场,竟有26个傩班参加。" *** "时,傩 *** 、服装、道具被当成"四旧",全部烧毁,傩舞活动 *** 停止。

***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丰傩舞得到迅速发展,傩仪也得到保护,为弘扬民族文化,南丰傩舞青春焕发。1985年,南丰傩班多达108个。同年,周家堡傩班世人周禾仂被中国舞蹈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当选为中国舞协江西分会第二届理事;从1986年以来,县文联和县文化馆联合开展傩舞普查,并于当年完成《中 *** 族民间舞蹈集成·南丰傩舞资料册>的搜集整理工作,其中《开山》(石邮班)、《雷公》、《和合》、《纸钱》、《傩公傩婆》、《刘海戏蟾》、《小尼姑下山》7个节目编入《中 *** 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开同》、《金刚》、《财神》、《魁星点斗》等16个节目编入《中 *** 族民间舞蹈集成·抚州地区》; *** 桥背乡水南村成产农民傩舞艺术团;同年9月,南丰傩舞《傩风》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奖;19 *** 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江西分会、南丰县文联和南丰县三溪乡 *** 联合组织的三溪乡石邮村傩舞蹈演出队,为参加"广西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国内个戏曲、舞蹈研究专家举行专场演出,再次震动"傩坛"。中国傩戏研究会长,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先生说:"石邮傩的确是我国已知现存最古老的傩品种"。南丰傩舞已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县亦被誉为"傩舞之乡"。

傩神庙是众神( *** )栖息之地,也是举行傩仪的主要场所。萍乡现存17座,南丰亦存17座,其中北宋金砂村傩神庙记载最早,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迁建的甘坊村傩神殿保存完好,清乾隆辛丑年(1781年)迁建的石邮村傩神庙民俗风味最浓,庙门石柱两边镌刻的对联:"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概括了傩文化的特征。傩坛供奉的 *** 各地不一,南丰为清源真君和傩公傩婆,萍乡是唐、葛、周三将军,万载是欧阳金甲大将军,宜黄和乐安东湖村也是清源真君。为了表示对神的敬意,有的地方要定期举行"出帅"仪式,仿效权贵出行,备用銮驾仪仗,旗锣牌匾,傩轿凉伞,鼓乐吹打,前簇后拥,十分壮观。

傩仪是傩基本形态。赣傩仪式沿袭古礼,有起傩(开箱、出洞、出案)、演傩(跳傩、跳魈、跳 *** )、驱傩(搜除、扫堂、行靖)、圆傩(封箱、封洞、收案)等基本程序。时间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元宵后几天结束(少数傩班在二月间结束)。"驱傩"是整个仪式重点,傩人戴着狰狞 *** ,拿着 *** ,在火把照耀下沿门驱疫,将危害人类的邪魅赶走。这种仪式各地表现并不相同:南丰石邮村"搜傩",开山持铁链与钟馗、小神进入各家厅堂、房间搜索,保留了古傩"索室驱疫"的原生形态特征。婺源长径村"追王",村民沿着田野小径追赶"八十大王",请其用"开山斧"在头上刮几下祛邪逐疫,表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求。乐安流坑村驱疫,一边傩人装扮神灵入室搜索"行靖",一边村民打扫巷道,清理污垢,并洒上石灰和 *** 等物"行净",反映了乡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祈求人丁繁衍是傩祭仪式的重要目的。唐代李倬《秦中岁时记》:"岁除日进傩,皆作 *** 神状,内二老儿,其名作傩公、傩母。",这两个傩神是南丰傩的 *** 崇拜神,跳傩必跳《傩公傩婆》。有的结婚人家,还要在新房中加跳一次,以求生子。道具傩崽手握红蛋,下塑 *** ,平时作为喜神供在神坛上。作为 *** 崇拜神的还有灌口二郎。上甘村"解傩"要跳《二郎发弓》求子仪式舞。类似的节目,宜黄神冈有《高源送子》,乐安流坑有《书生董永与七仙女》。萍乡留存的婚姻神月老和助产神金花、银花 *** ,明显也与求嗣有关。

保护孩子是傩礼的重点。万载跳傩时大菩萨"团将",观者抱儿携女躲进其凉伞下,以求傩神保护。宁都中村九月傩舞"禳神",村民把重阳节与小孩满月、老人做寿都放在这一天过,希望孩子寿高重九。南丰跳傩不仅有祝贺生子的"喜事傩"节目,而且有还愿、拜契、打关等为小孩避邪免灾的傩俗。石邮村傩庙"搜傩"时,男孩子都可登上神坛和傩神太子挤在一起观看,乡民说:"太子保护小孩看傩,不怕神神 *** *** 。

祈祷农业丰收是傩祭仪式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南丰傩神西川灌口二郎,原由农神兼水神的李冰父子衍化而来;而傩神庙中又都塑有土地神像,特别是上甘村傩庙的土地神比真人还要高大,衣袍腹前画有"白兔衔桃枝"图案。兔能多产,桃可避邪,这种象征符号表达了乡民对谷物丰收和人丁繁衍的祈祷。傩祈丰年还表现在立春日举行的迎春礼中。清《建昌府志》记载:迎春行耕籍礼后,"复有竹马、大傩、和合、狮子之戏,衣彩衣,戴 *** 而舞。"建昌府所辖的南丰至今留存上述各类傩舞,而且首跳的"竹马"舞都是一足跳跃,有古代祈雨之舞——商羊舞"屈其一足起舞"的特征。《獭捉鲤鱼精》是根据《礼记·月令》春天物候"獭祭鱼"编创的傩舞,艺人将鲤鱼精 *** 画满麻点,强调它是雄 *** ,表达了乡民春天不伤母畜的环保意识。清代萍乡也有傩舞迎春的记载。

赣傩的驱 *** 逐疫、求子祈丰的仪式后来又扩展到祈福、纳吉、求财、兴旺等多种内容。如神词赞诗中的"一愿家家庆吉,二愿夫妇均安,三愿田禾大熟,四愿猪牛兴旺,五愿五谷丰登,六愿大众千秋";"求嗣者,早生贵子";"读书者,聪明智慧,求功名早登金榜;农耕者,一籽落泥,万籽收成;做技艺者,上家相请,下家相迎;做生意者,一钱为本,万钱为利",等等。

傩的仪式离不开歌舞形式和 *** 服饰等相关器物。为增加娱乐 *** ,扩大群众基础,傩不断吸附其它艺术营养,丰富傩艺表现形式,充实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宝库。赣傩是这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傩舞是赣傩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现有200多个传统节目,其中南丰90多个。仪式舞是"驱傩"时跳的舞蹈,舞者奔腾跳跃,舞姿激烈诡黠,气氛神秘而威严。娱乐舞节目众多,内容来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和世俗生活。由于流传年代和师承关系不同,表演风格各异,既有以写意为主,动作舒展,舞姿优雅,古傩韵味犹存的"文傩"流派,也有以写实为主,动作强烈,节奏鲜明,融合武术技巧的"武傩"流派。同一个傩班中,又因节目内容不同,表演各有特色。

赣傩各地英雄神将节目甚多,如《头阵》、《太子》、《三将军》、《二王对锏》、《十二对大刀》、《先锋》、《绿品》、《杨帅》、《上关下关比武》、《关公战颜良》、《张飞祭枪》、《孙权打子烈》、《天兵地将赌刀》、《打钺斧》、《矛吒钻》、《滚团牌》等等。赣傩也有不少傩戏节目,如婺源的舞剧《舞花》,表演秦二世胡亥为争皇位毒死兄长扶苏的历史故事,由《夜叉打旗》、《元帅 *** 兵》、《丞相送酒》、《太子归天》等几个节目组成,场面壮观,气势磅礴。万载的开口傩《花关索与鲍三娘》,表演花鲍对阵相爱的民间故事,二人对唱内容,与明成化本《说唱词话》中的《花关索传》大体相同。广昌的孟戏演唱孟姜女的传奇故事,具有南戏印迹,原戴 *** 表演,又有傩戏特征。

傩 *** 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傩仪中是神的载体,在傩舞中是角色的装扮,有假面、神像、圣相、头盔、 *** 面、脸壳等多种称呼。赣傩现存 *** 约400多种3000多个。萍乡傩面的古朴浑厚,婺源傩面的夸张奇异,南丰傩面的色彩亮丽,可谓赣傩 *** 三大特色。南丰现存傩面120多种2300多个,神 *** *** ,造型各异。以开山 *** 最有特色, *** 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造型,反映了传说中以蚩尤为方相的傩文化演变痕迹。傩 *** 的材料原有铜制,后多为樟木或杨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现了新老民间艺人的精湛工艺和民族的审美情趣。有的傩班 *** 雕刻后,还要举行开光仪式,使其充满神灵之气。

傩乐、傩服、傩具是赣傩文化的重要内容,形制不一,各有特色,而南丰更为丰富多彩:从伴奏音乐说,傩仪音乐保留了"以乐通神"、"击鼓逐疫"、"以乐送神"的古礼乐制;傩舞音乐则吸收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有很大发展,除了锣鼓伴奏外,还有鼓吹乐、吹打乐、丝竹乐形式,有几十个曲牌可供选择,音乐表现力非常丰富。从傩舞服饰说,一方面传承了古傩"赤帻"(红头巾)、"朱裳"(红裙子)、"绿鞲衣"(绿袖套)旧制,一方面又发展了宋傩"绣画色衣"的特色,有红花衣裳制、红袍马甲制、花衫红裤制、戌服披甲制、戏曲服饰制等多种样式。从傩事器具说,有兵器军具、法事器具、灯烛炮仗、食物供品、生活用具五大类上百种,既延伸了古傩武装驱疫道具,又体现了古代文明礼制,更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此外,各地的傩俗和傩的民间传说、故事、神词、赞诗、喜歌、吉语、楹联、题匾、灵符、咒语,同样是赣傩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南丰傩舞在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 *** 学、民俗学、戏剧学、舞蹈学、美学等多种学科内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南丰傩舞吸收了儒道释文化因子。一是吸收了它们的神灵体系,壮大了傩坛威力。赣傩神( *** )有紫微大帝、太白金星、真武大帝、 *** 、刘海、张天师、马(灵官)赵(朗)关(公)温(琼)四天将、六丁六甲等道教神仙和 *** 神将,也有 *** 佛、弥勒佛、观音、金刚、阎罗、目连、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哼哈二将等 *** 菩萨和 *** 神;还有韩擒、寇准、范仲淹、包拯、秦叔宝、尉迟恭、华佗、孙思邈等儒家人物和英雄神将。二是借用它们的礼仪 *** ,丰富自己的驱 *** 逐疫仪式,如赣傩中的道教斋醮仪式和符咒语,南丰傩中的儒家行为规范和礼仪乐制。三是表达它们的思想内容,扩展傩舞傩戏的娱乐功能,如赣傩中道教神驱邪斩妖节目和道家五行观念,释家普求众生的节目和因果报应思想,儒家读书入仕的节目和"神道设教"思想等。赣傩兼收并蓄,有多元 *** 文化特色。

南丰傩舞融合了上古神话传说。有的神话直接与傩有关,如颛顼时傩以驱疫 *** 之子神话、神荼郁垒缚 *** 饲虎神话、黄帝杀蚩尤以其形厌邪魅神话、黄帝以次妃嫫母为方相护丧神话等。有的神话节目反映了上古人类与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如赣傩中《 *** 辟地》的 *** 神话、《后羿射日》的羿射十日神话、《傩公傩婆》的伏羲女娲创生神话、《二郎发弓》的高求子神话、《跳白》的白泽神兽言 *** 神之事神话、《跳判》的钟馗不同来历神话、灌口二郎神部将《解傩》逐疫的李冰治水神话,以及《猴子悬梁》、《猢狲与蟾》、《捉猿精》、《孙悟空》反映的猿猴图腾神话等等。赣傩中的神话传说,折 ***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影像。

南丰傩舞蕴含了戏剧发生和发展因素。宋代朱熹说过:"傩虽古礼而近于戏。"在南丰,南宋不仅有《观傩》诗描写的早期傩戏演出,还有迄今为止最早移植"永嘉戏曲"的记载;南丰宋代传入的清源真君傩神,是明代汤显祖记载的宜黄戏神;南丰广泛流行的傩舞与新田孟戏,与广昌明代流传的孟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赣地开新戏台仪式,吸收了赣傩祭祀仪式;地方戏演出前的《加官》、《魁星》、《灵官》,分明来自傩舞;赣傩的《目连救母》、《古城会》、《天门阵》、《水漫金山》等节目,又引自戏曲或木偶戏。这些,为傩戏艺术研究提供了鲜活材料。

南丰傩舞吸附了中 *** 俗文化。乡傩与民俗结合形成傩俗。赣傩习俗包括物质傩俗、社会傩俗、精神傩俗等多种文化事象,如傩庙装饰、宅院驱邪、傩服求子、傩饭禳灾、傩名辟疫、傩舞祝寿、傩事禁忌、方相送丧等等。赣傩多在春节期间活动,民俗文化更浓。在南丰,上百个傩班出坊跳傩,送福迎祥,娱神娱人,联络族众,和谐邻里。元宵前后,乡民又将傩舞、傩仪与戏曲演出、灯彩游艺、民俗礼仪等结合起来, *** 欢愉,宣泄情感,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南丰傩舞还创造了自己的传承体系。乡傩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参与者都是农民,仅南丰就有3000多农民艺人,按各村情况组成族傩班、村社班、私家班。 *** 不限,既有5人一班,也有24人一班,大家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为首者或按资升迁,或众人推选,或抓阄确定,有大伯、正印、头首、坐案、老座、傩长等称呼。管理 *** 因地制宜,有族姓世袭、轮流负责、共同参与等多种形式。

三、中国的傩戏之乡是哪里

1、中国的傩戏之乡是江西省宜黄县。

2、傩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发源于古代祭祀和巫术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3、而江西省宜黄县则被誉为傩戏之乡,这是因为该地区有着丰富的傩戏文化传统,当地的傩戏班子数量众多,技艺精湛,表演形式多样,独具特色。

4、傩戏通常是在春节期间或者重大庆典时表演,其表演内容包括歌舞、 *** 、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5、 *** 是傩戏中非常重要的道具,通常是由木头、纸、绸缎等材料 *** 而成,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在宜黄县,每个傩戏班子都有自己独特的 *** 造型和表演风格,这也成为了傩戏的一大特色。

6、除了 *** 之外,宜黄傩舞的服饰也是一大看点。根据不同的角色和场景,傩舞者会穿着不同的服饰,颜色鲜艳,造型独特。

7、总的来说,宜黄县的傩戏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精彩的傩戏表演,还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四、傩戏 *** 分支:江西两大傩戏介绍

1、傩戏在江西的分支主要表现为宁都傩戏和平乡傩戏,这两者傩戏的表演形式和剧目都有所不同,具体任何地方习俗相关。那么,这两个傩戏究竟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傩戏文化一下去了解看看吧。

2、宁都傩舞是赣南仅存的傩舞,其所在地为江西宁都南部的黄石乡中村。这个村自明代洪武年间建村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民的祖先是从中原迁徙来的郭姓客家人。宁都中村傩舞到清代已形成傩戏, *** 达108个,节目也较多。通常演出的节目有《打安乐》、《打钟馗》、《打冬易》、《打王卯》(又称《王卯醉酒》)。

3、宁都中村的傩舞表演一般在每年两次的“禳神”期间进行。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二至十六日,另一次是农历九月十一日至十七日。

4、这里的傩戏表演有一定的程式,其特点有些类似道教“踏罡”、“踩灵”等步伐,动作虽简单却相当原始,也很优雅。表演时,不论演什么角色,演员都必须头戴 *** , *** 由樟木雕凿而成。演员用不同身段动作区别男女角色,配器也简单,主要以锣鼓伴奏,人声帮和。

5、服装有两种,一为红色, *** 男 *** ;一为绿色, *** 女 *** 。服装前后有特殊图案和道教符录等标志,头上用一块一面红、一面黑的头巾包扎。道具也很简单,大多是用木制剑和木制令尺令箭或根据剧情需要 *** 的其他道具。

6、中村傩戏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剧目。据说先前可演《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等大戏,到今天仅保存《赖公射月》、《太公钓鱼》、《钟馗斩 *** 》等7个节目,剧情单调,内容简单,但原汁原味,乡土气息浓郁。到今天, *** 仅存下34个,能演傩戏的也只剩下郭家习、郭天春两位老人。

7、傩舞,萍乡俗称“仰傩神”(仰,方言为舞跳之意),“耍傩神”、“耍傩案”、“蹍傩神”,有的地方因舞步必须踩在锣点上而称为“踩傩”、“踩傩案”。萍乡傩舞一直沿袭“逐疫于衙署中及各民户”所谓“沿门舞”的习俗。

8、一是索室。按旧制,在索室之前,先要到县城集结,在“官迎”后才正式开始。

9、二是夜场演出。傩队住哪村,就在哪村表演两三个小时的节目。

10、三是封洞仪式,即傩队回傩庙将 *** 搁置神龛上和神龛下密封。封洞是跳傩中更大的活动,当天在傩庙要通宵达旦表演傩舞。

11、舞蹈节目依据 *** 名称而定。如戴太子 *** 跳舞、就叫《太子舞》、以此类推。舞蹈的特点大体可分三类:一是以古朴庄重,典雅文静为特色;二是以激烈奔放、对峙而舞为特色;三是以雄壮剽悍、风趣诙谐为特点。

12、舞蹈节目有:《头阵》、《太子》、《关公》、《三将军》、《赵公》、《钟馗捉小 *** 》,《雷公电母》、《瘟神下界》、《先锋祭将》、《功曹奏本》、《欧阳将军》、《小 *** 戏判官》、《关公观南北二斗》、《关公战颜良》等。

13、江西萍乡,普遍流传着关于“铜 *** ”的传说。据说古时傩 *** 全为铜制。一百多年前,因“ *** 了神灵”才绝迹,改用樟木雕刻。 *** 在傩舞中具有特殊的位置,是傩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供奉和舞耍两种 *** 。萍乡的傩 *** ,原有4000多幅,现存700多幅, *** 时间从元末、明清到 *** 时期都有。

14、 *** 雕刻艺人被称为“处士”,专职雕刻 *** ,并在 *** 头顶后凿刻的小方洞中,放茶叶,灯芯草,稻谷、 *** 物等,以油膏密封称为“安腹藏”。还要杀鸡取血涂抹 *** ,给额头和眼睛“开光”后,据艺人说, *** 才成为有生命力的神灵。

15、萍乡傩 *** 的雕刻,蕴 *** 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其中传承着历代艺人对傩的祟信和理解,将先民们对神灵的偶像崇拜,对 *** 魅疫疠的痛恨,通过 *** 的 *** 而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至今仍能感受到远古先民请神驱 *** 的巨大震摄力。

江西傩舞之乡是 江西傩文化发源地-第1张图片-

江西傩舞之乡是和江西傩文化发源地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江西 发源地 文化 舞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