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是丞相之乡,河南省原阳县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5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原阳是丞相之乡的一些知识点,和河南省原阳县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原阳县诸村地名拾趣
  2. 原阳十二丞相简介
  3. 河南原阳有什么名人古迹

一、原阳县诸村地名拾趣

1、有地须有名,名因地生,地由名而指代。原阳县在过去为原武、阳武两县,1950年3月,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定名为原阳县。原阳现辖5镇12个乡,600多个自然村星散于黄河北大堤两边。

2、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让我记住家是哪庄的,以防备走丢。因此本村的名字深深烙在了我的记忆里。年龄渐长,我又知道了周边几个村子的名字。参加工作后,我又有机会到全县那么多的乡村去走走,从而了解了许多关于这些村庄的传说和故事。

3、原阳地处黄河下游,从五代后晋开运3年到清朝嘉庆14年(946—1809)的863年间,黄河这条无羁的野马在原阳这块土地上横冲直撞。因此,原阳的许多地名都留下了黄河变迁的轨迹。如黄河故道有河底铺、东(西)川村、东(西)老河等;在古黄河的弯曲处,有杨湾、回湾等;黄河的滩涂上有毛滩、夹滩等;黄河古渡口有马头(码头)、下马头等;黄河决口处有口里、河头等。黄河滚过后,留下了漫漫荒滩、黄沙,带有这样的地理特征的村庄有:沙岗、沙岭、胡沙窝、沙圪当等。为防御洪水,就要修筑堤防,所以有关黄河大堤的村名也不少,如磁固堤(意为黄河大堤坚磁牢固)、仁村堤、堤头、夹堤等,全县有关黄河和大堤的村名有50多个。

4、原阳历史上名人辈出,有些村名就烙上了名人的印记。如张大夫寨是汉代丞相、数历家张苍的故里,娄采店是唐代宰相娄师德的采食地,杨大寨是明代太中大夫杨铎的故里,訾大夫寨是因为宋时村中訾姓一人在朝为御史大夫而得名,越石村是因晋代大将刘琨(字越石)在此驻军,桑园村是因汉代女作家班昭曾在此休息过,留侯村是秦末张良(后被刘邦封为留侯)刺秦前后在此居住过,金马张村则是因为汉代本村人张江任武威太守铸造铜奔马(现为国家旅游标志)而得名。

5、有木才成村,原阳的村庄以林木、园圃、花草命名的也为数不少,如柳园、朱柳园、桃园、梨园、杏园、菜园张以及杏兰等10多个村子。

6、原阳历史上曾是群雄逐鹿、剑戈扰攘之地,这从古县邑名称中皆有“武”字可看出。有的村庄就反映出了当时的军事活动,如:前(后)连营(宋辽对峙的兵营)、前(后)宋庄(宋军在此抗击金兵)、 *** 营(赢)等。

7、在大堤南的黄河滩里有许多类似刘庵、毛庵,王屋、毛屋的村庄,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在一二百年前,在这里垦荒的人扯一些茅草折几根树枝搭起一个个茅庵和草屋,以遮蔽风寒。据统计,以庵为通名的有11个,以屋为通名的有20个,此外,还有因打麦场(场后来讹写为厂)的“厂”而命名的村庄19个。人群繁衍生息的地方必须有井水,因此以“井”命名的也比较多,如双井、马井、牛井等。

8、有的村子是以村人从事的职业命名的,如蒸馏店(酿酒)、窑匠庄(烧窑)、靛池葛(用池沤靛,染布用)、保铺(典当)、油房屯(榨油)、水牛赵(养水牛)、篦张(做篦子)、马铁庄(打铁)、扁担王(用扁担挑碱卖)等。有的以村庄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如张守仁庄、李悦厂、张兰庄、赵美屋、郑皋、薛朋庄、乔连山庄等近20个村子。

9、还有的村庄流传着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或历史故事,如张固村,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的《欧阳文忠公集·尚书屯田员外郞张谷墓表》载:“于是,遂致仕而归,于原武营其德政乡之张固村,原将葬其亲,卜以皇祐五年十一月某日。用事前四日,君亦卒。遂以某日从葬于原土。”再如香时庄,原名时庄,是北宋徽宗年间的状元时彦的家乡,时彦出生之前,其母一直未育,深感愧疚就交给丈夫一笔盘缠,劝其到四川成都纳妾。其父到成都后,一日见到路边跪一戴孝女子,向过往行人乞讨。其父问之,方知该女子 *** 身亡,只因家境贫寒,无钱葬父,只好沿路乞讨。其父闻言,深为女子孝父之心而感动,就将所带盘缠全部赐予女子,空手而归。回来不久,其母便怀时彦,待时彦出生时,全村香气扑鼻,村名遂改为现名。张居哕庄,传说三国时,张居偷喝了周仓的水。周仓把张居打得将水哕了出来,张居所在的村子便得名张居哕庄。杨草坡, *** 六年,小杨屋杨氏一家因塌岸,迁此定居,闲时,向一卜者求取村名,卜者道:“你姓杨,羊得草而饱。”故得名杨草坡。九龙泉,据传,村里打井挖出九条蛇,蛇为龙,进水为泉,故取庄名为九龙泉,以图吉利。大宾村名的由来更被传为佳话。明初,一户人家由 *** 县迁此居住,数年后一位秀才朋友来看望,男主人不在家,其妻招待,因家贫,她便把空酒壶放到桌子上,让朋友坐下,自己出外剪掉头发,换来酒招待朋友。朋友大为感动,临别留言道:“空壶留故人,剪发待宾朋。”此村得名“待宾”,后演变为“大宾”。双井,清朝前,村十字路口,有两口水井,间距一丈,井下相通,从这口井掉下东西,可以从另一口井中捞出,故得名双井。马滩铺,南宋时,赵构被金兵追赶,有大河阻挡。危急时刻,旁边草丛中跑出一匹高头大马,赵构跨马渡过河。行到一村中关帝庙,见竟是匹泥马,浑身水珠直滴。赵构不禁道:“泥马浑身是水,怎不坍呢?”言毕,泥马便坍倒在地。此村便取名为马滩铺。板庄,宋朝时, *** 王随金国侵犯宋朝,病故在此,修庙祭祀。留此看守的 *** 人姓板,后此地形成村庄,以姓名村。雁李,传说古时候,该村上空飞过一对雁,被猎人打伤一只,一姓李的将其抱回喂养。后来另一只飞寻过来,两只雁恋在一起,悲鸣不食而死,从此村子取名为雁李。大(小)石佛,明隆庆年间,曹姓在此建村,取名曹岗。清代,黄河决口马营,随河水冲出一大一小两尊铜佛,被供于村庙中。后来铜佛被盗,村人请石匠仿照铜佛模样,雕刻了两尊石佛,分别放于两个村庄,故得名。有的村庄变更名称,颇有意思。如判官村,原名李家屯,因为村民争地抢边常发生矛盾,本村一叫李判的人,为人公正,善于评理,村民遇有 *** ,便找他评判,称他为判官,后来连村名也改称判官村了。姑姑寺,原名郭庄,后朱姓迁入,因一年死去18人,迷信者认为村名与朱姓不合(锅煮猪死),遂以村中姑姑寺名为村名。何庄原名河庄,因常被河淹,以为“河”字不吉,便改名。范寨原名刘老君寨,后刘姓家族衰落,范家人旺势众,便改为范家寨,后演变为范寨。祝楼乡的大胡庄,古时因种植石榴树较多得名石榴园,后因皇姑路过此地,停辇观赏石榴花。村中一叫胡存真的人生 *** 鲁莽,到辇前偷看皇姑,事后唯恐皇室问罪,故改村名为大胡庄。府庄的更名也和皇姑有关,明末清初时,村名为富庄,皇姑南游,路经此村休息,人们以此为荣,遂改村名为皇富庄,日久,演变为府庄。毛楼,传说一叫毛狗啃的人由大宾越石迁来此地,取村名毛狗啃庄。后来,他的五个儿子日渐富裕并盖起楼房,觉得村名不雅,改称毛楼。麦寨原为万俟寨,为南宋奸臣万俟卨故里,村人因万俟卨陷害岳飞而恨之,遂改村名。

10、经常在各村去走走,就会结识好多兄弟,当你一口喊出他的名字时,他就会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

二、原阳十二丞相简介

1、“丞相”之职,其设立与数量皆有所不同,主要职能在于辅佐皇帝,管理政务。在中国历史上,一县之出十二丞相仅见于原阳县(现今河南省原阳县),韦家“一门三相”之名,尤为显赫。汉代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四丞相事迹记载于《史记》世家,唐代则有娄师德、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杨再思,北汉则为杨桧,宋代则有李穆、万俟卨,皆为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丞相。

2、在汉代,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四丞相的事迹皆被记录于《史记》世家,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唐代,娄师德、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杨再思等五位丞相的出现,使得原阳县的丞相人数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北汉的杨桧在历史上的地位同样不可小觑。而在宋代,李穆、万俟卨两位丞相的出现,再次将原阳县的丞相人数推至十二之多。这些丞相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影响。

3、韦家“一门三相”之名,更是让人感叹。韦家的三相分别为唐代的娄师德、韦思谦、韦承庆,他们在历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韦家也因此成为了原阳县的 *** *** 家族。这些丞相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得原阳县的丞相人数达到了十二之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景象。

4、在历史上,原阳县的十二丞相之名,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符号。这些丞相在历史上的贡献与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韦家“一门三相”之名,更是成为了原阳县的 *** *** 家族,成为了历史上的重要象征。这些丞相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使得原阳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景象。

三、河南原阳有什么名人古迹

原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分布全县17个乡镇。四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宋玲珑塔、商代谷堆文化遗址、汉代张苍墓、明末清初夏家大院。

历史是流动的文化,古迹是历史的浓缩。

张良,字子房,被封留侯,韩国后裔,其父、祖父均为韩国丞相。前218年秦国灭韩后,他深怀家仇国恨,趁秦始皇东巡至阳武博浪沙(县城东南隅)时,伏道刺秦王,误中副车,“铁椎飞出,副车粉碎”。秦始皇大惊失色逐下令“天下大索十日”,张良藏匿于原阳齐街一村中,后人将该村改名留后村。刺秦后,他苦读兵法,终于成为刘邦重要谋士。唐代诗人胡曾云:“一击车中胆气高,祖龙社稷已惊摇”。 *** *** 1914年也有“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的著名诗句。

玲珑塔,又名徽塔,位于县城西17.5公里的原武镇,始建于1105年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原为善护寺内建筑,清代寺毁于火,唯塔独存。塔原高47米,砖木结构,6角13层。明清时期,黄河屡决,将塔底淤没,现存12层43米,塔身向东北倾斜2度33分,斜而不险,堪称中国斜塔之最。1963年被省 *** 列为之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巍巍屹立阅千载,默默无言听河声,

倾躯不是老年态,历尽沧桑还玲珑。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食客,前257年,秦围赵都,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以解郸邯之围,毛遂自告奋勇要随平原君赴楚,平原君因平时未听说过毛遂其人,不愿带其前往,毛遂极力说服,才勉强得到平原君允诺。在与楚王谈判过程中,他机智勇敢凭三寸不烂之舌,最终说服楚王与赵歃血为盟,发兵救赵。事后平原君慨叹道:“毛遂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我不敢再失去这样的人才了”。毛遂故里在原阳县城西12公里的师寨镇路庄村,这里有自荐亭和十余通石刻,记载着毛遂自荐的动人故事。

中原人才多奇伟,有胆有识留口碑,

劝君莫学平原君,只知自荐不识遂。

夏家大院位于县城南街,有房屋150余间,分四座院落,房房相衔、院院相通,主院槛墙皆为木雕隔扇,图案精美、刀法娴熟,花鸟 *** 栩栩如生。堪称中国明末清初北方民居建筑之典范,人称“远离现代文明的历史大观园”,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该院最后一位主人是个 *** ,并于1956年去世,又俗称“夏 *** 院”,虽经黄河屡次改道,却保存完好,令世人惊叹。

曲径通幽院通院,精雕细琢刀连刀,

黄河不忍伤美态,屡次改道未惊扰。

张良渡:位于原阳县蒋庄乡周屋村,传说为张良刺秦后从此处渡河出逃。现已开发为黄河滩区一旅游景点。

博浪亭:位于县城东南隅,张良击秦处。现有康熙二年(1663年)所立“古博浪沙”石碑一座。

玄武园:位于城关镇,距县城0.5公里,内有祖师庙和关圣殿。

柏林 *** :即周亚夫墓,在今原阳县磁固堤村。

除此之外,原阳现仍有诸侯会盟台、陈平祠、张苍墓、沙压龙王庙、唐槐等多处古迹。

史家考证,娄氏起源以唐朝娄师德为祖,娄师德系现原阳县原武镇双楼人,旧原武县素有“娄半县”之说。另据考证,周文王第八子毛伯政被封于毛国(荥阳郡阳武县),因此原阳县又是毛氏祖先发源地。

姓氏多出中原地,中华树茂根深系,

娄毛二氏寻宗祖,黄河岸边朝天祭。

*** ( *** 3~1976),字润之,是伟大的 *** 主义者,中国 *** 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据载, *** 的名( *** )、字(润之)取“润 *** 方”之意。据考,韶山毛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毛伯政,自西周毛氏封国到毛氏家族传至 *** ,历3000多年,传108代。 *** 生前通览古书,却唯独不知毛氏祖先出原阳这一史实,这是 *** 他老人家的遗憾,还是原阳的遗憾?母亲河滚滚东流,“润 *** 方”,是否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姓氏渊源黄河域,寻宗觅祖 *** ;

源头始自原阳地,天下毛氏一根系。

原阳县人杰地灵,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十二位官抵丞相的名人,有汉代四丞相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唐代五丞相娄师德、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杨再思,五代十国丞相李恽、北宋丞相李穆,南宋丞相万俟卨。

有人说,中国西汉历史,就象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是由原阳人搀扶着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均为汉相,为西汉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汉朝的开国元勋。

博浪举椎之一击,后有四相扶汉帝。

秦王莫把原阳恨, *** *** 是规律。

陈平,原阳阳阿乡人,从陈涉 *** 而步入戎马生涯,先投项羽,后投刘备。他足智多谋,曾为高祖刘邦“六出奇计”,其中计除范增被后世广为传播。史载,前204年,楚军在荥阳 *** 汉王,汉王向项羽请求议和,但项羽亚父范增却力主攻打荥阳。正此时,项羽使者到汉王营中,陈平置盛大宴席,但一见楚使却假装惊讶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逐命撤掉酒宴,改用粗饭让楚使吃。楚使回禀项羽,项羽对范增产生猜疑,不采用他速攻荥阳主张。范增一怒而走,后因背生毒疮而死。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胃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汉军即将全军覆没。危急情况下,陈平以重金收买匈奴使者,给领兵之帅之妻阏氏献上重礼并送上一张“ *** 图”,说:“你们大王到前方打仗,汉王将败,正按这张 *** 图在全国挑选 *** 以献大王。”阏氏大怒,以家中有要事为由派使者火速到前线叫领兵之帅撤回,以此解了白登山之围。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陈平、周勃紧密团结,诛杀吕产、吕禄等,迎立代王即汉文帝。

原阳是丞相之乡,河南省原阳县-第1张图片-

张苍,旧阳武人,秦时为御史,汉初为相,封北平侯,曾任丞相十年,主持改定历法,校正了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两朝元老历秦汉,凭识为官有才干;

政绩显赫垂青史,德才兼备美名传。

张苍是个知恩图报的孝子,王陵(后任汉右丞相)曾救过其命,史载“及苍贵,常父事王陵”。在他任主管刑法的丞相期间,之一次废除了“肉刑。”

周勃,原武人,西汉丞相,封绛侯,身为武将,英勇无比,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战功。但他“重厚少文”,虽官居高位,却生活简朴,为人忠厚,不重修饰。后与陈平合谋,诛杀吕产、吕禄等,迎立汉文帝,刘邦评价他:“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周亚夫,周勃次子,西汉丞相,封条侯,原武镇人。前158年,匈奴侵汉,汉文帝派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文帝一行曾到其军营犒劳兵士,却被威风凛凛的士兵阻于营外,守兵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天子诏令。”文帝使者出示皇符后方得入内。守兵又对皇帝随从说:“将军有令,军中不能策马奔跑”,文帝只好松缰缓行。到了大帐,亚夫手持兵器对皇帝作揖:“身有盔甲的武士不能躯体行跪拜之礼,请允许我以军中礼节参见陛下”。文帝走后说:“此真将军矣”。 *** 长张爱萍1986年为亚夫故里题词:“治军严明,一统大业。”

娄师德,唐朝丞相,原武人。一生以“伟岸大度,气量宽厚”著称,虽与狄仁杰因政见不同而“有隙”,但他宽容大量,不计前嫌,仍推荐狄仁杰为相,“唾面自干”成语即由他出。他还因品行端正,不近女色而封为“贞公”。

韦思谦,唐朝丞相,原阳陡门乡韦城人。他教子有方,家规甚严,两个儿子韦承庆、韦嗣立也都品行端正,才学过人,后皆为唐朝丞相。《旧唐书》栽:“前后四职替代,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来,莫与为比。”

子承父业不绝后,一门三相史无前。

品学兼优古今事,教子有方当思谦。

韦嗣立,唐朝丞相,韦思谦之子。韦嗣立与韦承庆为同父异母兄弟,韦承庆为韦思谦前妻所生。韦嗣立小时非常懂事,他知道哥哥韦承庆不是自己母亲所生,所以,每当哥哥做错事,受到母亲责罚时,他都替哥哥承担责任,让母亲杖罚自己。因此,兄弟二人感情笃深,非常和睦。

兄弟姐妹手足情,尊长爱幼道德经。

古往今来可箴言,当知家和万事兴。

原阳历史上曾出过十二位官邸丞相的人物,堪称“丞相乡”。与此同时,原阳 *** 产生过二十多个众人皆知的成语和典故,如“唾面自干、汗流浃背、重厚少文、毛遂自荐、脱颖而出、锥处囊中、因人成事、一言九鼎、八攻八克、九鼎大吕、细柳屯军、言重九鼎、周勃安刘、六出奇计、狱吏之贵、人面莲花、歃血为盟、碌碌无为、跪履三约等,誉为“成语乡”当不为过。

这是一方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东汉末年袁(绍)曹( *** )官渡之战的中心 *** 就发生在大宾乡马头村的古官渡附近。明清碑石为证,天然渠畔的官渡水遗痕犹存,是旅游开发的 *** 。

公元200年,黄河南岸边;博浪战略地,群雄逐中原;

马头古官渡,袁曹大会战;高阜决雌雄,撕杀动地天;

乌巢一把火,袁军人心涣; *** 智少胜多,绍傲败遗憾;

五佛历千秋,史故代代传;寺毁僧散去,碑刻留人间。

相传三百多年前, *** 县一批 *** 迁到黄河岸边,在此建宅立户,垦荒种田,后来因人丁增多,地界常发生矛盾冲突。村里有一位叫李判的村民处事公正,聪明善断,村里发生各种 *** 都找他评理了断,无人不服,久而久之,村民叫他“判官”,后来,该村取名“判官村”,在现原阳县城正南黄河岸边。

大宾为原阳县一乡名。据传,明代洪武年间山西洪桐县一户居民迁来此地,因家境贫寒,有亲朋好友来时,其妻就置一空壶于桌上留客,然后到外剪发买酒,因此有“空壶留来客,削发待宾朋”之说。“待宾”也逐渐演变为“大宾”。

原阳县太平镇乡有一村叫雁李村。据传,该村曾经有一村民,非常善射、百发百中,以在黄河滩射杀大雁为生。一年冬天,当一群南去大雁经过时,他挽箭射出,一只大雁应声落地,大雁 *** 未死,他就将其养于家中。次年春天,又有一群大雁北归,经过该村时,其中一只大雁脱群而落,立于他家门口一棵高树上凄然鸣叫,养于院中的那只大雁闻声回鸣。只见立于枝头的大雁突然俯冲而下,两只大雁交颈亲昵,片刻而死。该村民见此情景,痛哭流泪从此收弓,不再杀生。

一箭无情两雁凄,双雁同归一人泣。

大雁本是人间友,奉劝我辈要珍惜。

原阳县师寨镇有一村叫香时村。据传该村曾出过一状元名叫时彦,在时彦出生之前,其母一直未育,深感愧疚,就交给丈夫一笔盘缠,劝其到四川成都纳妾。其父到成都后,一日见到路边跪一戴孝女子,向过往行人乞讨。其父问之,方知该女子 *** 身亡,只因家境贫寒,无钱葬父,只好沿路乞讨。其父闻言,深为女子孝父之心而感动,就将所带盘缠全部赐予女子,空手而归。回来不久,其母便怀时彦,待时彦出生时,全村香气扑鼻,该村便取名香时村。

人间自有慈善心,孝父女子感 *** 。

钱财本是身外物,济苦救难报三春。

原阳是丞相之乡和河南省原阳县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原阳县 原阳 河南省 相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