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天,银杏叶就会从鲜绿变成金黄,用自己色彩的变化演奏季节的更替。在银杏叶变黄的背后,有哪些天气密码?气温、雨雪是怎样影响银杏的变色率和观赏度?还有银杏的7大冷知识,你知道吗?
气温雨雪风都是“推手”
冷空气到来的时间和降温幅度是影响银杏叶变色开始的主要气象因素。
一般冷空气来得越早,气温降得比常年同期越低,银杏的始变色期就越早,更佳观赏期也会更早到来。通常当气温为0℃至5℃时,银杏叶片变色加速,但当气温低于0℃时,叶片容易受冻掉落。
雨雪、大风将直接影响银杏景观的持续时间,冷空气带来的5至6级风可将树叶一夜间全部吹落,强雨雪对树叶的击打则会加速树叶掉落。在雨雪大风的影响下,叶片逐渐凋零,地面铺就“金黄色”,意味着银杏观赏期步入尾声。
银杏这7个冷知识了解一下
1、银杏竟是恐龙时代活化石?
银杏从恐龙时代走来,堪称活化石,是第四纪冰川运动所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植物中与它同分类的“亲戚”都已经灭绝。
2、银杏也“男女有别”?
有的人种了多年的银杏树,但神奇的是一直没有结出白果,这是因为他种的是雄树。银杏是雌雄异株,有雌雄之分,只有雌树才可以结白果。
3、白果不是银杏的果实?
银杏树上结的“果子”和杏子外表相似,有人就认为它是银杏的果实,但其实不是。银杏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我们常吃的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另外,白果里有多种微量毒素,蒸煮或者烤制能更大程度降低毒性,但也不能多吃。
4、 “臭味相投”为传播种子?
我们在赏银杏时,常常会闻到银杏种子散发出好像脂肪变质加水果腐烂般的气味。有说法是,人闻到这种气味感觉到臭,但一些动物却不是,反而会被这种气味吸引,帮助种子播撒到远方。另一种说法是,这层臭臭的种皮是银杏的“保护措施”,它含有白果酸等化学物质,一些动物不小心吃下去,很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5、 爷爷种树孙子才得果?
银杏树生长较慢,一般从栽种到结银杏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出银杏,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
6、 银杏和杏扯上关系?
银杏不是杏,那为什么名字会与杏扯上关系呢?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银杏在宋朝初期开始进贡,因为它的形状像小杏,而核是白色的,所以得名银杏。
7、银杏也是台风的名字?
2021年,“银杏”正式代替“玉兔”成为台风的命名之一,未来将会有台风被命名为“银杏”。
来源:中国天气网
不死的银杏:我在没有你的世界生活了两亿七千万年出品:科普中国
*** :牟福朋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 信息中心
秋天的树叶随风凋落,演奏一出美丽和落寞的交响曲。去年的秋天,笔者写过一篇关于"植物为何落叶"的科普文,不知读者朋友们是否记得。(http://www.kepu.net.cn/ydrhcz/ydrhcz_zpzs/ydrh_2018/201811/t20181109_461556.html)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组名为"银杏爆炸"的照片,主角是西安市长安区罗汉洞村终南山古观音禅寺内的千年银杏树,大概长这样:
"爆炸"的银杏树。(图片来源:网友Aesthetic Sharer ZHR@CGdrawing,摄:Han Fei)
这棵银杏树据传为李世民亲手栽种,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银杏不仅生命力顽强,还是我们所熟知的"活化石":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什么原因使得银杏树能够寿命这么长?又是什么原因是的银杏这一物种能够称为"活化石"?让我们从银杏的历史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出道即巅峰的裸子植物
"我已经很老了,老到记不得很多事情。"说起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植物,很可能就是银杏了。
传统意义上,生物分类学里上一共有七个分类单元,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物种,通常来说每个物种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物种在同一单元。但银杏绝对是个异类。银杏门下只有1纲——银杏纲;该纲之下只有1目——银杏目;银杏目下也只有1科1属1种——银杏(Gingko biloba L.)。也就是说,现代的银杏没有任何现存于世的亲属物种。因为它所有的亲属都在两亿七千万年以来的无数场浩劫里,消失在地球舞台上了。
距今约三亿年前的二叠纪世界,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比前工业时代高3倍,平均温度也因此比现在的地球高一些。大陆漂移使得地球上的大陆聚合在了一起,导致陆地内部变得更加干旱。因此,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的蕨类植物逐渐失去了优越性,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耐旱的新贵——裸子植物。所以,银杏的祖上是"阔"过的。化石证据表明,银杏的足迹曾经遍布全球,是真正的地球之子。人们也从化石里找到了当年它很多的亲缘物种,证明当时的银杏家族是优势物种。可惜盛极必衰的规律在地球上一次次上演。
侏罗纪银杏化石。(图片来源: *** )
命途多舛的求生史
2.7亿年前,地球生物圈开始经历一场名为"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的历史事件。虽然这场大灭绝的起因仍然众说纷纭,但其结果的惨烈是有目共睹的:化石记录表明,绝大多数海洋生物在这场浩劫中消失(包括可爱的三叶虫),陆生动物也被摧毁将近一半,地面上的植物也纷纷死亡,人们甚至发现这一地质时期根本没有形成煤层。
距今1.4亿年前,自然的新宠——被子植物突然出现,开始吞噬裸子植物的生存空间。它们更复杂、更多变、更能融入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而且发明了"一年生"这种近似耍赖的生活史,只在温暖的夏季开花结果,然后以种子的方式度过寒冷的冬天。在这场无声的植物战争中,裸子植物全面溃败,银杏门下的所有物种除了银杏之外全部消失。
裸子植物四大类群,从左上顺时针分别为:银杏、松树、苏铁和买麻藤。(图片来源: *** )
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不但使恐龙团灭,更是差点荡平陆地上的高大树木,而不幸的是,裸子植物基本都是高大的树木。
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裸子植物只剩下四个大类得以存在至今,分别是本文的主角银杏、浑身是刺的松柏、傲娇不开花的苏铁和偷偷模仿被子植物的买麻藤。【注1】
如果你熟悉这些植物,你肯定可以立即说出这四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活得长。
松柏长青就不说了,人们常用"铁树开花"形容千年一遇也不说了;买麻藤中更具典型的长寿物种当数撒哈拉沙漠里的百岁兰,这种树一生只长两片叶子,平均寿命在一千年以上。而世界上最长寿的银杏据信是山东莒县的一棵,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周公所植。散布在中国大地上的寿命数百上千年的银杏树比比皆是。
松柏类植物演化出了独特的抗寒特性,而将寒温带变成了自己的主场;苏铁类干脆躲在亚热带的温暖气候里不出来;买麻藤类则是向被子植物偷学了一些特性,有点叛变的意味。可是银杏是如何在自己的近亲全部灭绝的情况下还能活到现在,人们一直不太明白。
科学家解码银兴的基因组
银杏的唯一原产地是中国,因此揭开这一秘密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我国科学家的肩上。2016年,我国科学家解码了银杏的基因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线索。
首先,银杏有着一个较大的基因组,里面含有的信息非常丰富。科学家发现,银杏的基因组经过了两次加倍事件;其中的一次在很多植物之中都有发现,但后面的一次却是银杏独有的。想要演化出新的、能够抗逆的基因,必须有基因作为进化的材料;而这些加倍事件为银杏提供了丰富的进化原材料。有人会问,直接在原来的基因上进行进化不也是可以的吗?是可以没错,但是我们知道,基因的改变往往是灾难性的,也就是说变坏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变好的可能性。如果能将自身的基因加倍,那么就算其中一部分变坏,也会有相应的副本发挥正常功能,相当于免除了变坏之后的惩罚。因此,银杏通过全基因组加倍事件获得了足够的进化材料。
正因为如此,银杏演化出了大量的有用基因。科学家从银杏基因组中找到了四万八千多个基因。相比之下,人类的基因只有两万个左右。基因多,可以应对的变化就会增加。而且每个基因都是潜力股,都有可能演变为新的基因,为银杏的进化带来变数。
此外,在银杏基因组中发现了大量的LTR-RT。LTR-RT的全名是长末端重复反转录转座子(好了不要吐槽这个名字了),它们是基因组里的小精灵,可以通过复制自身的 *** 在基因组里到处乱窜而且越变越多。很多物种的基因组里都有它们的身影,但是在银杏的基因组里,它们的数量非常惊人。它们并不会破坏基因组,反而会通过自身的随机移动而给基因组带来变数。只要有变数,物种就有可能变成任何样子,从而增加自己活下去的可能性。
此外,银杏基因组中有非常多关于疾病和害虫的抗性基因。这些基因大多数都是重复的,从而使得银杏具有防御各种病虫害的能力。
这样看来,凭借着基因的灵活多变,银杏躲过了各种灭绝事件,也挺过了数次冰川期。不但如此,银杏还创造了另一项世界纪录:在1945年广岛 *** 爆炸中,爆炸中心数公里内的生物大部分遭到毁灭,可是其中的6株银杏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并且现在仍然枝繁叶茂。【注2】
距离广岛核爆中心1130米的法专寺银杏树。(图片来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miqmat/21364359466)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感叹适者生命的伟大。一种数亿年前诞生的植物,在自然界的千锤百炼之下,生命力竟然是如此顽强,而这顽强的生命力,源自银杏基因组的高度重复和多变性——这是使其存活至今的重要原因。
但却不是最后的原因。
银杏与人类的幸运相遇
大约在500万年前,银杏在北美洲灭绝。大约在260万年前,银杏在欧洲灭绝。从260万年前开始,地球陆续经历了多次冰河时期,银杏的栖息地被逐渐压缩。后来,银杏仅能生存在中国南方一些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山林里。虽然活了数亿年,但是留给银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直到它们遇上了人类。
银杏高大挺拔,树形优美。叶子形态独特,非常漂亮。银杏果也是一种食物。而且银杏树抗病能力强又不需要什么苛刻的种植条件,所以成为了人类的栽培作物之一。
被人类驯化之后,银杏才真正地躲过了灭绝的命运。我们的先民将它栽种到全国各地,又在近代被重新引入到欧美乃至全世界。虽然科学家们认为野生的银杏种群很可能存在,但是目前为止人们找到的银杏基本全是人工栽培的结果。
因此,如果不是命中注定和人类相遇,那么银杏是不是早已灭绝了呢?虽然没有定论,但是按照现有科学证据来看,非常可能。【注3】
云南腾冲银杏村的银杏。(图片来源:http://www.mafengwo.cn/travel-news/208931.html)
这便是自然界适者生存的另一面——幸者生存的魔力。幸者生存论的主要观点是:随机事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很常见的,而且在很多物种的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银杏的例子中,如果它不是在快要灭绝的时候被人类种植,那么肯定会灭绝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体色对比明显(没有保护色),对食物的利用率低(吃肉的肠胃却要消化竹子),体型不方便移动(发现异性的概率低),确实不适应环境。要不是在其天然栖息地里,温度适宜(食物丰富),缺乏天敌,早就要被自然淘汰了。但它们真的交上了好运,被人类发现并且最终保护了起来。幸上加幸的是,熊猫还碰巧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因此成了我国的文明名片,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上了这种萌物。只要人类不灭绝,熊猫是不可能灭绝的了。【注4】
适者生存和幸者生存到底谁的作用更大呢?到底是"天才就是99%的努力和1%的幸运"的适者生存占主导地位,还是"玄不救非,氪不改命"的幸者生存掌控大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仍然争论不休。毕竟相对于整个自然历史来说,人类的存在时间还太短,不足以观察到足够多的进化事件。但无论结果为何,我们都应该感谢自然界为我们留下了银杏和大熊猫这两件美丽的国宝。
注释:
注1:在不同分类系统下,裸子植物的分类未能统一。按照最新版本的APG IV分类法,裸子植物门取消,其下以前与松柏纲并列的红豆杉纲被降为红豆杉目并移入松柏纲下。但在我国植物学传统上,仍倾向于认为现存裸子植物分为5纲:松柏纲、银杏纲、买麻藤纲、苏铁纲和红豆杉纲。
注2:有上百株其它植物也在广岛核爆之后幸存了下来。
注3:事实上直到现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仍然将银杏列为濒危物种。
注4:有化石和人类遗址证据表明,我国的早期人类曾经大量猎杀大熊猫,其皮毛和肉都对人类有很大价值。这可能是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Shen, L; Chen, X-Y; Zhang, X; Li, Y-Y; Fu, C-X; Qiu, Y-X (2004). "Genetic variation of Ginkgo biloba L. (Ginkgoaceae) based on cpDNA PCR-RFLPs: inference of glacial refugia". Heredity. 94 (4): 396–401. doi:10.1038/sj.hdy.6800616. PMID 15536482.
2. Tang, CQ; al, et (2012). "Evidence for the persistence of wild Ginkgo biloba (Ginkgoaceae) populations in the Dalou Mountains, southwester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99 (8): 1408–1414. doi:10.3732/ajb.1200168. PMID 22847538.
3.Hohmann, N., Wolf, E.M., Rigault, P. et al. Ginkgo biloba's footprint of dynamic Pleistocene history dates back only 390,000 years ago. BMC Genomics 19, 299 (2018) doi:10.1186/s12864-018-4673-2
4.Guan, R., Zhao, Y., Zhang, H. et al. Draft genome of the living fossil Ginkgo biloba. GigaSci 5, 49 (2016) doi:10.1186/s13742-016-0154-1
植物之家 时间:2018年12月08日
古老银杏的叶子在春季长出冬季随风飘逝,年年如此、坚韧沉着代表着永恒的爱。银杏一柄二叶的特点使其有着阴阳调和的象征;其叶片为心形又象征着两人真心相爱。古老的银杏还有着长寿的象征,其枝叶繁密又象征着多子多福。
1、银杏是调和的象征
银杏代表着中国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真善美的代言,银杏代表什么象征意义?就它的叶型来说,一柄二叶的叶型特征代表着调和,象征着阴和阳、生和死、春和秋、对和错等事物的对立和谐面。所以,银杏代表着对立矛盾的调和。
2、爱情的象征
银杏的叶子是心的形状,一柄两叶代表着两颗相爱的心连着一起。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千年才能开花结果,虽然说法夸张,但是道出了只有经过漫长的守候,才能守的开花结果,象征着守护爱情的漫长岁月和最终的合二为一。
3、坚韧与沉着
银杏冬季光秃无叶,春节便开始发芽长叶,从年头长到年底,叶子由绿色慢慢变成黄色,最终在冬季随风飘去。它凄美的一生就是在希望中酝酿着肃杀的秋,它这种坚韧的精神代表了永恒的沉着的爱。
4、代表长寿
银杏是和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被称为活化石,适应能力强,生长期漫长,寿命可达千年。因此,银杏是长寿的代表和象征。人们在房前屋后种植银杏,希望自己和家人健康长寿。
5、多子多福的象征
银杏树不仅长寿而且雌雄异株,就是说在一颗雌银杏的附近必定有一颗雄银杏,它们不仅独株而居,一般都是一个体系或一个树群出现,这象征着一个家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
编者按:开阔新视野,分享好知识!《新知问答》是新华网客户端和知乎联合出品的知识类问答栏目,致力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发现、聚合和传播高品质原创内容。
网上有一组名为“银杏爆炸”的照片,主角是西安市长安区罗汉洞村终南山古观音禅寺内的千年银杏树,大概长这样:
“爆炸”的银杏树。(图片来源:网友Aesthetic Sharer ZHR@CGdrawing,摄:Han Fei)
这棵银杏树据传为李世民亲手栽种,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银杏不仅生命力顽强,还是我们所熟知的“活化石”: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
什么原因使得银杏树能够寿命这么长?又是什么原因使得银杏这一物种能够称为“活化石”?让我们从银杏的历史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出道即巅峰的裸子植物
“我已经很老了,老到记不得很多事情。”
说起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植物,很可能就是银杏了。
传统意义上,生物分类学里一共有七个分类单元,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世界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物种,通常来说每个物种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物种在同一单元。
但银杏绝对是个异类。
银杏门下只有1纲——银杏纲;该纲之下只有1目——银杏目;银杏目下也只有1科1属1种——银杏(Gingko biloba L.)。也就是说,现代的银杏没有任何现存于世的亲属物种,因为它所有的亲属都在两亿七千万年以来的无数场浩劫里,消失在地球舞台上了。
距今约三亿年前的二叠纪世界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比前工业时代高3倍,平均温度也因此比现在的地球高一些。大陆漂移使得地球上的大陆聚合在了一起,导致陆地内部变得更加干旱。因此,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的蕨类植物逐渐失去了优越性,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耐旱的新贵——裸子植物。
所以,银杏的祖上是“阔”过的。化石证据表明,银杏的足迹曾经遍布全球,是真正的地球之子。人们也从化石里找到了当年它很多的亲缘物种,证明当时的银杏家族是优势物种。
可惜,盛极必衰的规律总是在地球上一次又一次上演。
命途多舛的求生史
2.7亿年前,地球生物圈开始经历一场名为“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的历史事件。
虽然这场大灭绝的起因仍然众说纷纭,但其结果的惨烈是有目共睹的:化石记录表明,绝大多数海洋生物在这场浩劫中消失(包括可爱的三叶虫),陆生动物也被摧毁将近一半,地面上的植物也纷纷死亡,人们甚至发现这一地质时期根本没有形成煤层。
距今1.4亿年前,自然的新宠——被子植物突然出现,开始吞噬裸子植物的生存空间。它们更复杂、更多变、更能融入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而且发明了“一年生”这种近似耍赖的生活史,只在温暖的夏季开花结果,然后以种子的方式度过寒冷的冬天。
在这场无声的植物战争中,裸子植物全面溃败,银杏门下的所有物种除了银杏之外全部消失。
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不但使恐龙团灭,更是差点荡平陆地上的高大树木,而不幸的是,裸子植物基本都是高大的树木。
裸子植物四大类群,从左上顺时针分别为:银杏、松树、苏铁和买麻藤。(图片来源于 *** )
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裸子植物只剩下四个大类得以存在至今,分别是今天的主角银杏、浑身是刺的松柏、傲娇不开花的苏铁和偷偷模仿被子植物的买麻藤。在不同分类系统下,裸子植物的分类未能统一。(注:按照最新版本的APG IV分类法,裸子植物门取消,其下以前与松柏纲并列的红豆杉纲被降为红豆杉目并移入松柏纲下。但在我国植物学传统上,仍倾向于认为现存裸子植物分为5纲:松柏纲、银杏纲、买麻藤纲、苏铁纲和红豆杉纲。)
如果你熟悉这些植物,你肯定可以立即说出这四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活得长。
松柏长青就不说了,人们常用“铁树开花”形容千年一遇也不说了;买麻藤中更具典型的长寿物种当数撒哈拉沙漠里的百岁兰,这种树一生只长两片叶子,平均寿命在一千年以上。而世界上最长寿的银杏据信是山东莒县的一棵,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周公所植。
散布在中国大地上的寿命数百上千年的银杏树比比皆是。
松柏类植物演化出了独特的抗寒特性,而将寒温带变成了自己的主场;苏铁类干脆躲在亚热带的温暖气候里不出来;买麻藤类则是向被子植物偷学了一些特性,有点叛变的意味。
可是,银杏是如何在自己的近亲全部灭绝的情况下还能活到现在,人们此前其实一直没搞懂。
信息丰富的银杏基因组
银杏的唯一原产地是中国,因此揭开这一秘密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我国科学家的肩上。2016年,我国科学家解码了银杏的基因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线索。
首先,银杏有着一个较大的基因组,里面含有的信息非常丰富。
科学家发现,银杏的基因组经过了两次加倍事件,其中的一次在很多植物之中都有发现,但后面的一次却是银杏独有的。想要演化出新的、能够抗逆的基因,必须有基因作为进化的材料;而这些加倍事件为银杏提供了丰富的进化原材料。有人会问,直接在原来的基因上进行进化不也是可以的吗?是可以没错,但是我们知道,基因的改变往往是灾难性的,也就是说变坏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变好的可能性。如果能将自身的基因加倍,那么就算其中一部分变坏,也会有相应的副本发挥正常功能,相当于免除了变坏之后的惩罚。
因此,银杏通过全基因组加倍事件获得了足够的进化材料。
正因为如此,银杏演化出了大量的有用基因。科学家从银杏基因组中找到了四万八千多个基因。相比之下,人类的基因只有两万个左右。基因多,可以应对的变化就会增加。而且每个基因都是潜力股,都有可能演变为新的基因,为银杏的进化带来变数。
此外,在银杏基因组中发现了大量的LTR-RT。LTR-RT的全名是长末端重复反转录转座子(好了不要吐槽这个名字了),它们是基因组里的小精灵,可以通过复制自身的 *** 在基因组里到处乱窜而且越变越多。很多物种的基因组里都有它们的身影,但是在银杏的基因组里,它们的数量非常惊人。它们并不会破坏基因组,反而会通过自身的随机移动而给基因组带来变数。只要有变数,物种就有可能变成任何样子,从而增加自己活下去的可能性。
此外,银杏基因组中有非常多关于疾病和害虫的抗性基因。这些基因大多数都是重复的,从而使得银杏具有防御各种病虫害的能力。
这样看来,凭借着基因的灵活多变,银杏躲过了各种灭绝事件,也挺过了数次冰川期。
不但如此,银杏还创造了另一项世界纪录:在1945年广岛 *** 爆炸中,爆炸中心数公里内的生物大部分遭到毁灭,可是其中的6株银杏却奇迹般地存活下来,并且现在仍然枝繁叶茂。(注:有上百株其它植物也在广岛核爆之后幸存了下来。)
距离广岛核爆中心1130米的法专寺银杏树。(图片来源于 *** )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又一次忍不住感叹适者生存的伟大。一种数亿年前诞生的植物,在自然界的千锤百炼之下,生命力竟然是如此顽强,而这顽强的生命力,源自银杏基因组的高度重复和多变性——这是使其存活至今的重要原因。
但却不是唯一的原因。
幸运的相遇
大约在500万年前,银杏在北美洲灭绝。
大约在260万年前,银杏在欧洲灭绝。
从260万年前开始,地球陆续经历了多次冰河时期,银杏的栖息地被逐渐压缩。
后来,银杏仅能生存在中国南方一些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山林里。虽然活了数亿年,但是留给银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直到它们遇上了人类。
银杏高大挺拔,树形优美。叶子形态独特,非常漂亮。银杏果也是一种食物。而且银杏树抗病能力强又不需要什么苛刻的种植条件,所以成为了人类的栽培作物之一。
被人类驯化之后,银杏才真正地躲过了灭绝的命运。我们的先民将它栽种到全国各地,又在近代被重新引入到欧美乃至全世界。虽然科学家们认为野生的银杏种群很可能存在,但是目前为止人们找到的银杏基本全是人工栽培的结果。
因此,如果不是命中注定和人类相遇,那么银杏是不是早已灭绝了呢?虽然没有定论,但是按照现有科学证据来看,非常可能。(注:事实上直到现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仍然将银杏列为濒危物种。)
这便是自然界适者生存的另一面——幸者生存的魔力。
幸者生存论的主要观点是:随机事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很常见的,而且在很多物种的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例如在银杏的例子中,如果它不是在快要灭绝的时候被人类种植,那么肯定会灭绝了。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体色对比明显(没有保护色),对食物的利用率低(吃肉的肠胃却要消化竹子),体型不方便移动(发现异性的概率低),确实不适应环境。要不是在其天然栖息地里,温度适宜(食物丰富),缺乏天敌,早就要被自然淘汰了。但它们真的交上了好运,被人类发现并且最终保护了起来。幸上加幸的是,熊猫还碰巧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因此成了我国的文明名片,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上了这种萌物。只要人类不灭绝,熊猫是不可能灭绝的了。(注:有化石和人类遗址证据表明,我国的早期人类曾经大量猎杀大熊猫,其皮毛和肉都对人类有很大价值,这可能是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适者生存和幸者生存到底谁的作用更大呢?到底是“天才就是99%的努力和1%的幸运”的适者生存占主导地位,还是“玄不救非,氪不改命”的幸者生存掌控大局?
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仍然争论不休。毕竟相对于整个自然历史来说,人类的存在时间还太短,不足以观察到足够多的进化事件。但无论结果为何,我们都应该感谢自然界为我们留下了银杏和大熊猫这两件美丽的国宝。
作者:中国科普博览(知乎用户)
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新华网客户端和知乎的立场及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城银杏进入更佳观赏期,迷人秋色就藏在这6个地方即将进入11月
北京城区有不少银杏观赏胜地
闲暇时带上家人
漫步银杏树下
领略秋日之美吧
圆明园
近日,圆明园银杏进入更佳观赏期,并将一直延续到11月上旬。
圆明园三园交界至西洋楼遗址西口有一条近千米的银杏大道。每到深秋,这条金黄色的银杏大道就会成为不少游客的拍照打卡地。
圆明园东门至西洋楼遗址东口也栽种着两排高大的银杏树,同样是观赏银杏的好去处。游客可在树下穿行,看小松鼠在枝干间攀爬、跳跃,还可以捡拾起几片银杏叶拍照留念。
为了给游客营造更好的游园体验,圆明园实行落叶缓扫措施,暖黄色的叶片铺满路面,形成一条“金色走廊”,秋风吹过,片片黄叶盘旋飘落,如梦似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中山公园
时至深秋,中山公园迎来最美季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景。
资料图
中山公园社稷坛南侧有一条银杏大道。这里有18株树龄在50年左右、树干直径达30至40公分的银杏树。深秋时节,银杏树叶变成金黄色,给地面铺上一层“金色的毯子”。
资料图
公园南门内西侧栽植的59株银杏树,金黄的树冠游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中华路4号(天安门西侧)
景山公园
资料图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内城南北中轴线中心点上,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后苑,曾是北京城中心的更高点。公园内古树参天,山峰独秀,殿宇巍峨,山上五亭横列,中峰万春亭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制高点,登临其上,可俯瞰故宫全景。
资料图
景山公园秋景如画,不少游客前来赏景拍照。东门内紫禁之巅文创馆旁有一片高大的银杏树,银杏叶已变黄。景山后山腰道路和上山坡道路两侧均可以观赏到秋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景山西街44号
地坛公园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与天坛遥相对应。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更大的祭地之坛。
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已进入更佳观赏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园内200余株银杏树栽植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每到深秋,树下满地金黄色,漫步在银杏叶铺成的大道上分外惬意,景致也格外有意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
天坛公园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
深秋时节,天坛公园内东北角以及北天门内路两边上百棵高大的银杏树纷纷披上“黄金衣”,金黄色的银杏树在园中红墙和祈年殿的映衬下,大气而庄重。
资料图
天坛公园北天门内路两边栽有60余棵银杏树,树干高大,枝繁叶茂。金色银杏树在红墙掩映、古柏森然的烘托下,形成一条迷人的“黄金走廊”,游客漫步其间,可饱览金秋美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
故宫角楼
近日,故宫角楼旁的银杏树叶已变金黄,不少路过的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古建筑与银杏叶交相辉映,屋顶脊兽藏匿于金黄的银杏叶之中,别有一番风味。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西南角楼
温馨提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出行时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进入公园、景区、景点、商超、酒店、民宿等公共场所配合全员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切实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更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
随处可见的银杏树,为何还被列为濒危物种?砍伐银杏树犯法吗?在我国,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植物之一,就是银杏树了,而且从我国东北,一直到南方热带地区,甚至就连西北、西南地区,银杏树的种植都非常广,所以,才会给人一种“满大街”都是的印象。
此外,银杏树作为一种起源于我国境内的植物,它们也被引进到国外,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树种,在亚洲多国,以及西方国家,也都是广泛种植的。
如此看来,银杏树在全球都分布甚广,它们绝对算不上是“濒危物种”,可是令人惊讶的是,早在1998年的时候,银杏树就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濒危物种了,并且名列红色名录之中。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在我们的印象中,濒危物种都是数量非常稀少的,而且它们都是仅在局部地区分布,比方说大熊猫,可是银杏树哪哪都是,它们凭什么就成为了“濒危物种”?
为何说银杏树濒危?
其实,之所以说银杏树濒危,是因为银杏树也是一种“活化石”产物,而且真正濒危的银杏树,是具有数亿年演化史的,如今仅存在于我国浙江天目山的野生银杏树,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数亿年时光的珍稀物种,自然,也就具有濒危价值了。
研究发现,在大约2亿多年前,由于当时整个地球都处于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之中,所以,银杏树曾经一度分布非常广泛,不过,在白垩纪末期,伴随着地球发生巨变,银杏树也随之越来越少,最终只剩我国境内还有少量银杏树了。
根据资料显示,在大约14万年前,我国境内的银杏树就只剩下了我国东部、西南部和南部的少量地区仍然可以看到,而且它们也都是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
一直到野生银杏树被人们发现,它们才开始逐渐走进人类世界,随后又经过时间的推移,发展到后来,才开始有了满大街的银杏树。
2019年,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者们,曾经对全球银杏树的起源进行了溯源,结果发现,如今遍布全球多地的银杏树,它们最早都是起源于浙江的天目山,也就是说,作为如今野生银杏树唯一的中生代孑遗,浙江天目山的珍稀野生银杏树,是全球银杏树的“始祖”。
如果不对目前仅剩不多的野生银杏树进行保护,那么,一旦野生银杏树灭绝,那么,如今全球的银杏树身上,就都再也找不到远古的基因密码了,这样一来,远古银杏树也就会正式成为历史,即使银杏树再随处可见,它们也都不过是人类产物了。
砍伐银杏树犯法吗?
可能有朋友会觉得,既然野生银杏树是濒危物种,而满大街的银杏树,不过是人类通过一些培育手段,来将它们繁育出来的,所以,这种人工培育的银杏树,即使真的遭到了砍伐,应该也算不上是违法行为,真的如此吗?
不妨先看几个例子:在2017年11月末,浙江磐安县的一名村民,在位于云山旅游度假区的银杏林观景台周围,私自砍伐了一棵直径在20多公分左右的银杏树,这件事被曝光后,这名村民也是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此外,成都的一名市民,也曾经对家门口的一棵银杏树进行砍伐,结果被处以上万元的罚款,同时,还需要自费购买3棵银杏树,重新进行栽培之后,对这件事进行道歉。
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即使满大街的银杏树,都是人工栽培的,不过,私自去砍伐仍然是要犯法的,只不过,砍伐人工栽培的银杏树,只是需要付罚金就可以了,如果是砍伐野生的银杏树,那就不是罚款这么简单了,是还需要坐牢的。
说起来,如果没有人类发现银杏树,对它们的野生物种进行保护,那么,可能银杏树早就已经灭绝了,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满大街都是的情况。
不过,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说,如果人类不去保护野生银杏树,对它们进行大肆破坏,那么,当野生银杏树彻底消失,自然,随之而来的,也将是生态失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危机,所以,研究者们才会说,保护野生物种的种群稳定,是一件任重又道远的事情,如果人类不那么做,终有一天,受到反噬的将会是我们自己。
毕竟,人类还需要在地球上生活漫长的时间,如果我们的家园变得不再美好,自然,我们也会因此而时日不多,你说呢?
这6种花寓意喜庆,好看又好养,养成老桩,个个都是“传家宝”都说“人养花、花也养人”,养花不仅能美化环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愉悦我们的心情,还能修身养性、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生活的情趣等,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六种喜庆又好养的花,家里养上几盆,清雅又大方,越养越值钱,老了都是“传家宝”!
茶花
茶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它寓意繁荣昌盛、吉祥长寿,有“花中娇客”的美誉,一直是深受大家喜爱的观赏花卉,也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它园艺品种较多,树形端庄优美,叶色浓绿光亮,花姿丰盈,花色绮丽多彩,极富观赏价值;并且它还是很好的风水植物,有聚气生财、旺宅兴业的风水作用,另外茶花寿命较长,养得越久、开花越多,很适合制成各种盆景,养成老桩盆景更是价值不菲。家里养上一盆,清秀典雅、端庄大气,镇宅又旺家。
养护:
茶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光照也能耐半阴,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度,喜欢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不喜强光和干燥。盆栽茶花一般每1~2年需要换盆一次,换盆多于春秋两季进行,早秋养护它,需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阳光比较毒辣时,可稍稍遮阴,室内如果比较干燥,可多向叶面及四周喷水,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金弹子
金弹子又叫瓶兰花,因花形如瓶、花香似兰,因而得名“瓶兰花”,它寓意多子多福、长寿富贵,是近年来非常受大家欢迎的观果树种。金弹子茎干株形美观大方,茎干刚劲挺拔、自然扎曲,色泽如铁,金黄色的果实圆润如球,状如弹丸,经久不落,极富观赏价值;并且我国民间还有“家养金弹子、富贵一辈子”的说法,认为家里养上一棵金弹子,能改善家居风水,带来好运,旺财又旺家,是不可多得的观果佳品;它寿命较长,家里养上一棵,添福又添吉,越养越旺家、越养越值钱。
养护:
金弹子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3度,喜欢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可耐修剪和短暂的低温,盆栽金弹子一般每2~3年需要换盆一次,换盆宜在早春进行。秋天养护它,可将其放置于通风良好、光线明亮的地方,浇水不可过于频繁,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忌长期盆内积水。
玉树
玉树寓意吉祥如意、财富、华贵,主要以观叶为主,开花比较少,一直是很受大家喜爱的观赏盆栽。它株形丰满,树冠挺拔秀美,枝干苍劲古朴,肥厚的肉质叶片光洁如碧玉,叶色青翠、常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颇具观赏价值。玉树好养又好打理,养成老桩后身价不菲,并且它开花往往预示着好运和富贵,家里养上几盆,古朴典雅、端庄大气。
养护:
玉树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度,忌烈日暴晒,稍耐阴,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越冬温度不可低于7度。初秋养护它,除中午阳光毒辣时,需适当遮阴外,其余时间可将其放置于光线明亮的地方,浇水需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平时看见盆土变干后就及时浇足水,并注意勤开窗多通风。
杜鹃花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山石榴等,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它寓意繁荣吉祥、事业兴旺、鸿运高照等,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国人喜爱,有“花中西施”的美誉。杜鹃花株形优美大方,根桩奇特,枝繁叶茂,叶色浓绿,开花量极大,花开时花团锦簇、绮丽多彩,犹如彩霞绕林,观赏价值极高;并且它萌发力比较强、耐修剪,是优良的盆景材料,养得越久越值钱,家里养上几盆,绿树繁花,别有一番韵味。
养护:
杜鹃花喜凉爽湿润、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2~25度,喜欢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当夏天温度超过35度时,植株就会进入半休眠状态,需注意遮阴防暴晒,秋天养护它,除阳光特别毒辣时,需稍稍遮阴外,其余时间可放置于光线明亮的地方,并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室内比较干燥时,可多向植株四周喷水增湿,9月中下旬温度适宜的话,可追施1~2次稀薄的液肥,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以利于越冬 。
银杏
常言道“银杏入宅、黄金满财”,银杏曾是仅遗存于我国的珍稀树种之一,它寿龄绵长,几乎可达数千年,有“活化石”的美誉,寓意寓意健康长寿,一直是很受大家喜爱的吉祥树种。它株形美观大方,树形优美,躯干苍劲挺拔,叶形奇特,潇洒而飘逸,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为黄色,十分壮观美丽,观赏价值极高。并且它还是很好的风水植物,有镇宅化煞,添福添寿、招财纳祥的枫树作用,家里养上一颗,旺财又旺家,越养越吉祥!
养护:
银杏树适应性较强,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喜欢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小盆银杏树一般每1~2年换盆一次,中盆银杏树每2~3年需换盆一次,而大盆则3~5年换一次盆。初秋养护银杏树,需勤开窗多通风,以免滋生病菌,浇水不宜过多,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忌盆内积水。
黄杨
黄杨寓意富贵吉祥,它既有君子的品貌,又有君子的风度,有“木中君子”的美誉,一直是很受国人喜爱的盆景树种。黄杨株形优雅,树姿优美,叶小如豆瓣,质厚而有光泽,常年绿叶婆娑、生机勃勃,极富观赏价值。并且它还是极好的风水植物,有辟邪镇宅、生财旺运的风水作用,民间一直有“家有黄杨,世代栋梁”、“家有黄杨、金玉满堂”的说法,家里养上几棵,清秀典雅,珍奇雅致,还能给家庭带来祥瑞之气,旺财又招福!
养护:
黄杨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喜光照也耐阴,耐热耐寒,可耐一定程度的干旱,喜欢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秋天养护黄杨树,可放置于室内光线充足的地方,多开窗通风,浇水需适量,不可长期盆内积水。
人养花、花也养人,这六种花,个个都有好兆头,好看又好养,家里养上几盆,清雅又大方,越养越值钱,养成老桩都是“传家宝”!喜欢就赶紧养上一盆吧!
用银杏叶做一束玫瑰花给喜欢的人,因为它的寓意是:“因为有你,三生有幸”秋意浓,黄叶稠,银杏满枝头,银杏大概是这个秋天更好了文案了。
编辑:葛亚妮 责编:刘兴存 审核:王博雅 总监制:涂文奎
银杏长寿千年秘密揭开科技日报讯 (吴锡平 余磊记者过国忠)银杏原产中国,是著名的长寿树种,在我国各地有大量分布。1月15日,记者从扬州大学获悉,该校银杏研究团队、北京林业大学林金星团队和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中心合作,历经7年时间,综合运用细胞学、生理学、多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科学鉴定手段,发现银杏古树长寿并非某单一的长寿基因调控,而是生长与衰老过程中多个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在线发表。
“长寿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几乎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无法逃避衰老,并最终导致个体死亡。”扬州大学王莉教授说,人和动物的衰老被认为主要与端粒损耗、DNA损伤、DNA突变积累、表观遗传改变等因素有关,寿命一般只有几十年。自然界中,一些树种的年龄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年且依然生长旺盛,但其长寿机制却一直不清楚。
据介绍,该研究通过年轮测定技术结合DBHs的分析,发现与成年树相比,古树形成层细胞层数变少,新产生的年轮宽度变窄,生长素含量下降,脱落酸含量上升,细胞分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下降,表明古树中维管组织生长变缓。然而古树树干的横截面积增加量仍处于高水平,显示银杏古树形成层干细胞仍具有较强的持续不断的分裂能力。
这些形态、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的结果揭示,银杏古树在整体上仍处在健康的成年状态,依旧保持“青春活力”,尚未进入衰老阶段。由此认定,银杏古树维管形成层细胞的持续分裂能力,在避免衰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树木的生长发育乃至衰老都需要应对环境胁迫、病虫害以及病菌等微生物的侵袭。该研究在银杏古树维管形成层细胞中,鉴定发现R基因的数量远远多于其他物种。此外,木质素单体、类黄酮和芪类化合物代谢通路的基因数量和表达在古树组中也没有下降。
由此推测,银杏古树可能通过持续合成木质素等物质,增加树干的密度和强度,以支撑不断增粗的树体,同时通过大量R基因的持续表达,以及积累具有特殊保护功能的代谢物来提高树体抗性,抵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从而大大延长了树体的寿命。该研究成果对揭示树木在个体水平上的生长与衰老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满大街的银杏树,到底濒危在哪里?小时候课本上说银杏树是活化石,说银杏树是比大熊猫还要濒危重要的物种,但现在出门一看大街上、弄堂里、学校周围遍布着银杏树,那么满大街的银杏树到底濒危在哪里了?到底谁在说谎?
何为濒危?从定义上来看,一个物种由于自身原因(如环境适应性降低)或者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野外生存很困难,未来面临灭绝的概率非常高。
而银杏就是这样的物种,物种进化过程中根据亲缘关系远近可以进行生物学的划分,主要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我们现在看到的银杏就是植物界-裸子植物门-银杏纲-银杏目-银杏属下的成员,但是从银杏纲这一级开始,下边只有银杏这一个单一的物种,其它成员已经在演化过程中全部灭绝了。
这是非常夸张的一件事情,银杏纲在生物学分类上和哺乳纲就是同一等级的,但是哺乳纲下的物种就太过于丰富了,根据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这本书2005年的资料显示,哺乳纲下目前共有5686个物种,它们分属于20个目、153个科、1229个属下。而同级别的银杏纲目前只有单一的一个物种-银杏,这看起来是非常悲凉的。
银杏最早出现在距今2.8亿年的古生代,那个时候银杏还拥有5个科至少20多个物种成员,在全世界范围内除了两个极地外都有分布,但是随着地球环境变迁银杏成员开始灭绝,到最后只在中国境内有分布,并且只存在单一物种,因此中国又被称为银杏的故乡。对于这种史前物种是非常珍贵的的存在,它们在地球上演化的时间甚至要久远于恐龙。
很可惜目前银杏纲只存在一个物种它们在中国有三个主要的居群:东部居群(天目山附近);西南居群(贵州重庆一带);南部居群(广东广西一带)。当然这里主要说的是银杏的野外聚集地,但如果说人工“育种”的银杏树的确是满大街都是,从南到北、从古至今。
虽然银杏树是非常珍稀的活化石物种,但是它们的个体数量非常多,为什么说是濒危物种?
这里就要考虑到银杏的繁殖方式了,它们自身而言是雌雄异株的,因此银杏苗的“出生”是拥有雌雄亲本的基因。虽然银杏的寿命极长,甚至有上千年的古树,但是它的成熟期却非常漫长,因此银杏树在民间又被称为“爷孙树”,指的就是爷爷种树,孙在才能“吃果”(果实生食有毒,需要加工 *** 后才可食用),整个成长历程大约需要30年。
但是大街上的银杏树就并非如此了,这些银杏树大部分都是通过无性繁殖得来的,换一句话说就类似于克隆复制品,仅仅5年就可以,对于该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完全没有任何贡献。也就是说,你看到的看大街银杏,它们甚至是来自于同一株野生银杏。
因此可以说野生的银杏依然是非常濒危的物种,通过枝条扦插得来的银杏个体对于该物种没有任何贡献。如果未来野生银杏灭绝了,科学家丢失了它们的遗传信息,那么即使满大街的银杏树也是毫无意义的。
最典型的就是香蕉,曾经的香蕉也是有很多物种的,甜的、酸的都有,当然对于人类来说更喜欢甜的软糯的,最后就选择了这个物种繁殖,但是它们一般都是无籽的无法自然结果,同样未来保证香蕉的口味不变化,所有的香蕉树都是“无性繁殖”而来,就是完全复制的。
如果自然界中出现一种专门感染它们的真菌或者病毒,那么我们吃的香蕉就可能全军覆没,这并不是夸张历史上的香蕉已经灭绝过一次了,我们现在吃的香蕉只不过是它的替代品。
因此可以说完全复制而来的银杏树对于它的野生种群完全没有意义,会轻易地被自然所毁掉。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 ***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