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酒的功效与作用,雄黄酒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4 0
雄黄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让谣言真正止于智者

当前

疫情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保障“战疫”

我们在行动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持续

粉碎谣言

为公众还原真相

科学防控 抗击疫情

谣言

一、雄黄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网传消息称,雄黄有杀毒效果,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真相:目前没有研究证实雄黄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杀毒效果。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雄黄与艾叶、苍术、白芷一起烟熏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 *** 用,但并未证明有杀菌作用,且单用雄黄效果不明显。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韩国人来青岛不用强制隔离?

近日,“韩国人来青岛躲避疫情、不需要强制隔离、首尔飞青岛航班爆满”等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关注。

真相:青岛市人民 *** 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青岛严格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辟谣称,随着境外疫情形势变化,青岛市自2月24日开始,对所有入境人员,除需要隔离或留观的外,均由居住地所在区市派车接回,对在境内有居所的,居家隔离观察14天;对商务旅游等短期居住的,安排在指定宾馆住居、活动。

三、湖北解封3小时1735人进入长沙?

一则“2月24日湖北解封3小时,有1735人进入长沙”的信息在网上流传。

真相:25日,长沙市委网信办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据记者向长沙市防控指挥部了解,该信息不实。目前,长沙市已连续多日确诊病例零新增,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前防控风险依然存在,建议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不聚会、不聚餐、戴口罩。

四、北京积水潭医院将建方舱医院?

网传消息称,积水潭医院刚接到通知,要开始建方舱医院。

真相:北京积水潭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没接到这方面通知,该消息不实,纯属谣言。北京积水潭医院保留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五、3月1日起驾驶证分数要提高到18分?

一则“从3月1日起,驾驶证分数将提高到18分”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关注。

真相: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对此辟谣称,这是对“接受教育减免交通违法记分”政策的误读。

2020年1月14日,公安部印发《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减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工作规范(试行)》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学习消分”政策。《通知》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本记分周期内分别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网上、现场学习考试或者交通安全公益活动的,累计更高减免6分”。

同时还规定了“在本记分周期内,机动车驾驶人有二次以上满分记录,或者累积记分达到十二分”等不予受理的情形。据了解,此措施自3月1日起在重庆、广东深圳等地试点。

六、武汉城管队员拦截捐献蔬菜?

一段 “武汉城管拦截捐献蔬菜”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关注。

真相:武汉市武昌区官方微博回应称,2月25日,武重社区居民、爱心人士周某在四川自费购买、运送的一卡车蔬菜到汉。因装卸人力不足,周某联系街道协助转运到社区。街道安排城管队员到装卸点协助转运,所转运的蔬菜已送至鹰台社区、茶港社区、洪山路社区。

七、微信钱包能领取国家口罩补贴?

一则“国家发口罩钱了!通过微信支付医疗健康(激活领福利)提现到零钱,已激活的,直接点查看福利每天有2元以上的口罩补贴,可领至4月1日”的消息在多个微信群传播。

真相:腾讯医疗健康声明,日前,微信“支付”页面向全国用户开通“医疗健康”服务。4月1日前,在“医疗健康”服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的用户,可参与“健康金”活动,但这并不是外界所传的“国家发的口罩钱”。

八、四川南充中心医院被封?

一则“南充一新冠肺炎病例隔离前曾到南充中心医院美容科美容致使中心医院被封”的消息在网上流传。

真相:南充网警巡查执法官方微博回应称,经核实,南充中心医院近期正在对进出医院的通道进行调整,与新冠肺炎无关。

不信谣

不传谣

不造谣

防控疫情

我们和你在一起

(综合中国网信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腾讯较真等)

古代过年放鞭炮,不仅有神话传说,竟还有抑菌杀毒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封建习俗被遗弃了,很多老祖宗的规矩被遗弃了。

事实上,古人们过春节比我们现在规矩要多很多。

包括现在过年的禁忌也是古人留下来的,现在少了许多。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农业社会,而农业社会讲究的是天地人的和谐共处,由此以天为根本的信念才会深入人心。

而春节过年的传统观念也自然深入人心,在这个观念里吃的概念自然更浓一点,毕竟“民以食为天”,过年本身意味着辞旧迎新,在这段日子祈祷神明保护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自然会有许多禁忌。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大部分人没有确定的宗教信仰,却也很少存在无神论者。

“头顶三尺有神明”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然很多时候也影响着古人的行为。

腊月二十三祭灶这个习俗,是因为一个凡人犯了错误,无脸苟活于世上,从而投入燃烧的灶火里自杀,而后感动上天,被封了灶王神,成了灶王爷。

关于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的传说,是因为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每到春暖花开便会走出深山祸害生灵,而他却惧怕红颜色和鞭炮声,后来就开始贴年画守护门庭,放鞭炮吓走怪兽。

虽然只是传说,但是放鞭炮的喜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万物复苏的春节,是度过寒冬的最后时刻,细菌病毒自然开始活跃,爆竹中的硫磺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在抑制病毒蔓延起到一定的作用。

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的八零后们都知道,关于喝雄黄酒驱赶蛇虫鼠蚁那集,白娘子不小心喝了雄黄酒,现了真身。

而古代春节饮酒,也具有杀毒作用,放鞭炮的硝烟味,对驱赶蛇虫鼠蚁也有极大的功效。

而古代放鞭炮,使氛围开始活跃热闹起来,虽然有时候很热闹,但是少了鞭炮就会少去很多喜庆的感觉,也就是说年味淡了!

现在许多地方为了保护环境,以及消防安全,因噎废食,开始禁止私人鸣放鞭炮,更是集中燃放鞭炮,这也使很多人觉得年味淡了的原因之一。

传承可丢弃?喝雄黄酒、撒雄黄粉有科学依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有许多不同的习俗与传统,划龙舟、包棕子、纪念屈原等等,喝雄黄酒,这种酒是由黄酒、雄黄粉、艾叶等多种药材混合而成的,老家每年都会在端午节这天洒雄黄粉,房前屋后都要洒一遍。人们认为有驱虫、防蛇、等功效。那么,端午节洒雄黄粉,是否有科学依据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雄黄粉是由硫磺和汞混合制成的,这两种物质都是有毒的。蛇害怕雄黄的原因,雄黄粉里含硫,一般蛇碰到硫磺都要退避三分,一些专家建议,在撒完雄黄粉之后,应该先进行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洗手、洗脸等,以避免雄黄粉残留在皮肤上,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雄黄酒中所含的药材,如艾叶、桂皮、茯苓等,都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例如,艾叶可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桂皮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茯苓可以利水消肿、健脾益气。因此,端午节喝雄黄酒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作用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所有人都适用。


端午洒雄黄酒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也可以起到一些保健作用。但是,在喝雄黄酒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并且需要注意个体差异,不是所有人都适用。因此,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科学的态度,才能更好地体验端午文化的魅力。

艾灸使用不当须住院,喝雄黄酒不当易引起中毒,孕妇婴儿不宜佩戴驱蚊香囊这些生活常识你要有

艾灸更好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临近端午,张女士买了艾叶在家里熏蒸,又 *** 了艾灸盒和艾条,根据商家提供的人体穴位图自行艾灸。10天艾灸下来,她发现腹部和后背的皮肤出现大片红肿,有些部位甚至开始脱皮,一沾水就刺痛。医生检查发现,吴女士的皮肤低温烫伤已非常严重,须住院治疗。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南院针灸科主任熊健表示,艾灸是中国传统灸疗法的

一种,利用点燃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 *** 体表穴位,通过加速血液循环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端午时节阳气最盛,是最合适补阳的时候。而做艾灸,是更佳的补阳办法,能改进风湿病、关节炎等冬病。除了治病外,艾灸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可以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

熊健特别提醒,如果艾灸使用 *** 不当,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造成低温烫伤。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等病人对温热等 *** 敏感性差,对疼痛也不敏感,更要慎用艾灸疗法。另外,根据不同人的症状、体质和皮肤耐受力,艾灸对穴位、温度、时间的把握都有讲究,更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民谚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从古至今,艾叶用于预防瘟疫的记载很多: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明确提到了用中药加热煎煮后产生的热气,可用来熏蒸治疗疾病。

夏苏英提醒,端午前后,百姓人家可将门窗打开,让空气对流,点燃艾叶熏15~30分钟,每天熏一次。但艾草在燃烧时会产生烟雾、尘埃等,对支气管有 *** 作用,有哮喘、鼻炎等呼吸道旧疾的人不主张熏艾草,以免诱发。艾叶煮沸后可用来泡澡,对治疗毛囊炎、湿疹等有一定的疗效,若不方便泡浴,可将其放入水中煮30分钟左右,然后用艾叶水擦身。

喝雄黄酒不当易引起中毒

近日,何先生的妻子腿上长了几个疖子,朋友说是虫咬造成的,自制了一瓶雄黄酒给她外擦。何先生心想,过去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传统,便尝了几口。谁知喝过之后上吐下泻,被送往医院急救。经诊断,他是砷化合物中毒,经重症监护室救治,终于转危为安。

湖南省名中医、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蔡进表示,以前过端午节有饮雄黄酒的风俗,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的功效。但雄黄内含砷、汞等有毒物质,喝雄黄酒不当,易引起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不建议自制雄黄酒饮用。

涂雄黄酒的习俗是可以保留的,可将其外涂在毒虫叮咬、生痱子或长包长疖的地方。需注意的是,痈疖初期涂雄黄酒效果好,但出现伤口破溃就不要用了,而且雄黄酒不能长期、大量外用,儿童尽量不用。

孕妇婴儿不宜佩戴驱蚊香囊

文女士的宝宝刚满月,最近蚊虫越来越多,她买了几个有驱蚊作用的中药香囊,给宝宝身上也佩戴了一个。邻居却提醒她,出生不久的宝宝不适宜佩戴香囊。文女士不知这样的说法是否有道理。

民间自古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端午节有佩戴中药香囊的习俗,也可将香囊挂于床头,能驱赶蚊虫。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中药师邓曼静介绍,驱蚊配方由藿香、佩兰、苍术、石菖蒲、山柰、檀香、丁香、小茴香、白芷、艾叶、肉桂等中药组成。方中藿香、佩兰辛平芳香能祛暑化湿,苍术健脾燥湿,石菖蒲化湿开胃,山柰、檀香行气温中,丁香温中降逆,小茴香理气和胃,白芷散风除湿,艾叶、肉桂温经散寒,这些中药大多含有挥发油类物质,诸药合用气味芳香,可避瘟驱虫。驱蚊香囊药效通常可维持15天左右,香味没了就要更换。

“避瘟驱蚊香囊虽好,也不是人人适用。”邓曼静提醒,孕妇要慎用,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不宜随身佩戴辛香药物;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等过敏体质人群禁用;出生不久的婴儿呼吸道娇弱,也不宜使用。

11种可用于毒蛇咬伤的中药,建议收藏

端午节前后,毒蛇毒虫易出没。遇到蛇虫咬伤的情况,如有条件,应立即就医。

古代人以农耕为主,用于蛇虫咬伤的中药非常多,现代医学也有相关的 *** 。下列中药,仅为各位读者作为知识性了解,以及在野外紧急情况下蛇虫咬伤时多一个选择备用,不能替代立即就医的选择。

1、紫苏

紫苏

芳香辟秽,化湿和中,既可解毒,又能缓解中毒所致的胸闷、呕吐、腹痛,因此可用于鱼蟹中毒,虫蛇咬伤。

如《千金要方》以鲜苏叶捣汁饮,用于蛇虫伤人。

2、白芷

白芷

用于蛇虫咬伤、蜇伤,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如《世医得效方》用于毒蛇咬伤,以白芷、细辛为主,加少许雄黄、麝香,温酒调服。

《疡医大全》白芷护心散,以白芷配乳香、雄黄、甘草,用于毒蛇、蜈蚣咬伤。

雄黄酒的功效与作用,雄黄酒的功效与作用用量-第1张图片-

现代也常以白芷与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等配伍用于虫蛇咬伤,疗效颇佳[蛇志,2012,24(2):191]。

3、半边莲

半边莲,顾名思义,就像只有半边的莲花

能解蛇虫之毒,常用于虫蛇咬伤。古代曾有“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的谚语。

《本草纲目》用于“蛇虺(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

《岭南草药志》以半边莲、鸡冠花蕊,用米酒适量捣烂过滤,将药汁内服,药渣外敷伤口;或以半边莲浸烧酒涂患处,用于毒蛇咬伤。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用鲜半边莲,捣烂绞汁,加甜酒调服,服后盖被取汗。毒重者一天服2次,再用鲜半边莲捣烂敷伤处,用于毒蛇咬伤。

4、益母草

益母草

益母草虽说常用于妇科,但不止于妇科。

益母草捣烂,厚盖伤处,可用于蛇虫伤毒(《卫生简易方》)。

据报道,以益母草煎服,再以蛇咬丸口服、外敷,用于多种毒蛇(眼镜蛇、金环蛇、竹叶青蛇等)咬伤22例,均获痊愈[广西中医药,1982,(3):26]。

5、雄黄

雄黄及雄黄酒

《白蛇传》里让白娘子现原形的就是雄黄酒。雄黄有较好的解毒消肿功效,可用于蛇虫咬伤。但雄黄有毒,使用时要谨慎或遵医嘱。

轻者单用雄黄,以香油调涂患处;重者内外兼施,常与五灵脂同用,以增强其解毒消肿之力,如《瑞竹堂经验方》以两者共同研粉末,酒调灌服,并外敷。

另有报道,以蛇伤消肿散(由雄黄、天南星、生川柏等组成)外敷,用于蝮蛇咬伤[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1):21]。

6、铅丹

铅丹

有毒,无把握者慎用。能以毒攻毒,可解蛇虫毒治蛇咬虫伤。

《瑞竹堂经验方》万应膏,以铅丹与雄黄、白矾、白芷等配伍,熬膏外用,治蛇咬虫伤。铅丹是纯铅加工制成的铅氧化物,现知蛇毒系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蛇毒遇重金属离子会发生沉淀变质。

7、穿心莲

穿心莲,可入药,也可做菜

穿心莲有个雅称叫“斩龙剑”,是因其有解蛇毒的功效而命名(过去龙是蛇的雅称),内服外用皆可。

可单用鲜品捣烂,调旱烟筒内的烟油调敷,亦可另取鲜品水煎内服。

8、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是路边常见的药材,非常便宜易得,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捣烂外敷患处。

《上海常用中草药》言其:“清热解毒,外用拔毒消肿。治…毒蛇咬伤。”

《中草药手册》记载:“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

9、败酱草

败酱草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捣烂外敷,用于毒蛇咬伤引起的红肿疼痛。

10、重楼

重楼

重楼有个别名叫七叶一枝花。可解蛇毒,可用于毒蛇咬伤,患处红肿疼痛。

如《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用七叶一枝花根研粉末,温开水送服。另用七叶一枝花鲜根捣烂敷患处。用于蛇咬伤有良效。

#用药科普排位赛#

11、徐长卿

徐长卿

能抗蛇毒,对毒蛇咬伤,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也可与半边莲、青木香、七叶一枝花等配伍,煎汤内服或外敷。

徐长卿也是配制蛇药的重要药物。如五步蛇咬伤,用徐长卿、白芷、五灵脂、大黄、川贝母草等水煎服。

蛇药片、蛇药酒中也都含有徐长卿,用于眼镜蛇、竹叶青蛇、蝰蛇、百步蛇、龟壳花蛇、金环蛇等毒蛇咬伤,均有效(《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手记。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

“人蛇都忌口”的端午雄黄酒,应该这么用

又是一年端午时,吃粽子、赛龙舟都是必不可少的节目环节,好多粉丝私信9师妹,、雄黄酒听得多,但是能不能喝呢?

喝雄黄酒的由来

每到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总是小朋友最开心的环节,端午节的由来,流传最广的是屈原的版本,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因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 这就是喝雄黄酒的由来。


什么是雄黄酒

雄黄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雄黄酒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作解毒药剂、杀虫剂。

雄黄酒有毒?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跟砒霜一样是无机砷的一种存在形式。无机砷是一种高毒矿物质,外用也会有潜在中毒性,故目前已经几乎不作为任何药物。也没有任何研究证据证明它具有解毒和药理性镇静作用,因此,无论什么形式的砷都应谨慎使用。

雄黄酒的用法

换言之,不要想着因为应节就喝一点点,这无疑是在吃砒霜,那么可以怎么使用雄黄酒?可以把雄黄酒喷在墙角,驱除夏日里的毒虫。

雄黄酒替补酒水

端午节是一家团聚的小长假,那么雄黄酒不能喝,我们应该喝什么才应节,9师妹把自己给家里人准备的酒单也贡献出来啦~






关注服务号【全民酒仓】,随时获取物流信息

下次,你想喝些什么?留言区告诉9师妹吧

端午美食说:粽子大蒜鸡蛋雄黄酒

明天就是传统节日端午节了,通常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喝雄黄酒、还有吃煮大蒜和煮鸡蛋等食物(至少在汉中是这样的<耶>)。为啥要吃这些东西呢?

端午安康

在古代,五月被称为“恶月”、“毒月”、“修善月”。而五月最毒的一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这天,所谓是九毒并出,邪佞当道的一天。应该是因为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让人们逐渐形成对五月忌的观念。

端午龙舟

端午节吃粽子。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流行,主要用于南方祭祀水神。彼时叫做“角黍”,是用菰叶将黍米包裹成角状。屈原投江殉国后,“角黍”逐渐成为祭祀屈原的代表物之一。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用芦苇叶包裹糯米 *** ——粽子。

蜜枣粽子

端午吃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是在西晋;东晋时人们爱食用添加了中药的“益智粽”;唐代,粽子用米颇为讲究,粽子已成为白莹如玉、形状多样美食;宋朝时粽子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形状和内馅都有了很多创新,还出现了“蜜饯粽”;到了明、清时期,粽子则成了寓意吉祥的佳品,读书人吃枣粽,谐音为“早中”,吃包成细长如毛笔的粽子,谐音为“必中”。现在粽子的形式更多了,腊肉粽、鲜花粽、红豆粽、豌豆、蛋黄粽等,咸的、甜的,口味众多。

蛋黄肉粽

喝雄黄酒。屈原投江之后,当地老百姓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避免让江里面的蛟龙吃掉,想尽了各种办法,除了把粽子投入江中吸引蛟龙的食欲外,还有的老百姓把雄黄酒倒入江水中,以便使蛟龙喝了后晕倒,这样便可以保护屈原。传说蛟龙喝了雄黄酒后果然晕倒浮上水面,被老百姓们捕捉上岸,抽筋剥皮,把蛟龙的龙筋缠在小孩们的手上,然后用雄黄酒涂抹在耳鼻等七窍上,因为古时候的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保护小孩不受蛇虫的侵害。从此以后,民间便流传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

雄黄酒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能驱邪解毒。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雄黄是一味可以做解毒剂和杀虫剂的中药药材,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里可用来杀菌、驱虫、解毒、治疗皮肤病。

”雄黄酒

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一种高毒矿物质。因此,雄黄酒外用尚可,饮用建议慎重对待。端午时就喝菖蒲、雄黄泡的酒,并把这种酒涂在儿童脸上,划上王字,以求辟毒、辟邪。看过《白蛇传》的都知道,喝雄黄酒的习俗很早就有了。

端午习俗

端午节吃煮大蒜。话说古时有位李县令,有个宝贝儿子名叫得福,得福十岁时,得了一种类似慢性肠炎的泻病,每天拉稀十几次。众多名医登门献药方不计其数,但无一见效。县令眼看儿子生命垂危,肝肠寸断。转眼到了端午那天,一位乡野郎中献上一个民间偏方,上面写着:“蒸独蒜一碗”。县令看到这个奇怪的方子心生疑虑,但还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给儿子蒸了一碗独蒜。他怕儿子不吃,还特地撒了些红糖、香油。得福津津有味地全吃完了。神奇的是,次日得福的泻病就明显减轻,一周后便完全好了。这件事传开后,百姓们从中得到了启发。后来每年的端午节这天中午,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碗“蒸独蒜”用来防病。

独头蒜

蒸独蒜做法极其简单。将若干独蒜剥掉外皮,洗净,用碗装好,撒些红糖,在锅里蒸至熟烂。端上桌后,再淋一勺香油,用筷子和匀。独蒜特有的香味与辛辣味会让人的味觉神经高度兴奋,也让人的胃口大开。

大蒜

端午节吃大蒜,可能是与大蒜能杀菌有关。现代医学证明,大蒜确实具有解毒、杀虫、杀菌消炎的作用,尤其是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不但能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真菌感染和慢性腹泻,常吃还能防皮肤病,尤其是独蒜。吃大蒜,除了下饭之外还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艾叶煮鸡蛋。相传吃蛋生心,因为蛋形如心,民间普遍认为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端午节吃煮鸡蛋一方面是为了图吉利,祈祷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则是改善生活。端午节吃鸡蛋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煮鸡蛋

煮鸡蛋时要放几片艾叶。艾草的特殊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镇咳及祛痰;止血及抗凝血;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食用能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可消毒止痒。艾草煮鸡蛋,非同一般。

艾叶煮鸡蛋

这些美食,都是咱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啊!一粽一蛋一叶一蒜,是中华文明饮食文明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让我们珍惜她,传承她,振兴她!<666>

以毒攻毒说毒性中药

成语“以毒攻毒”出自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九:“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意思是骨咄犀(蛇角)的毒性非常大,但能用来解毒,可能是以毒攻毒的缘故吧。后来,引申为利用某一种不好的事物来 *** 另一种不好的事物。

中医用药历来有“以毒攻毒”之说,是指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用适量的有毒药物来治疗恶疮肿毒、疥癣、瘰疬、瘿瘤、癥瘕等病情较重、顽固难愈的疾病。

事实上,“以毒攻毒”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上已经得到非常明确的应用, 我们都熟悉的接种白百破混合菌苗来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就是以毒攻毒防病的好例子。中医以毒攻毒在治疗上的例子更数不胜数。

斑蝥抗癌不宜盲目

比如,中医用斑蝥治疗恶性肿瘤,就是利用其所含毒性成分斑蝥素的抗癌作用。这种被叫作“西班牙苍蝇”的昆虫,其自我保护的方式就是分泌臭气熏天的斑蝥素来对抗敌害。斑蝥不仅有很强的肾毒性,使用不慎,对全身各系统都可造成损害。服用斑蝥制剂不当,可出现口腔黏膜溃烂、心肌损害、腹痛腹泻、尿血、四肢麻木等症状。

但是,它在抗肝癌等恶性肿瘤方面确实有独特的疗效,可以起到破瘀散结、消肿除块之效,堪称“以毒攻毒”的绝好中药。虽然斑蝥治恶性肿瘤疗效显著,因斑蝥有大毒,用药过程关键要把握适应证和使用剂量。若必须使用斑蝥或其制剂,建议一定要谨遵医嘱,不可随意加量,不可随意延长用药时间,不可听信民间疗效传奇。

蝎子入药宜谨慎

蝎子是名贵中药,同时也是有毒的中药,有祛风、定痉、止痛、通络、解毒的作用。临床用它来治疗脑炎、惊风抽搐、脊髓炎、乙肝、风湿及骨关节病,取得很好疗效,对很多种病毒有明显的抑 *** 用。市面有售的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等都含有蝎子,它的有效成分蝎毒是一种神经毒素,用药过量就会造成中毒,出现肢体麻木、头昏、流涎、畏光、鼻出血、发热、全身不适、肌肉疼痛与痉挛、血压升高,或出现恶心、呕吐、胃肠出血、肺水肿等,重者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所以,在使用全蝎或含有蝎毒的中药时,也应注意要遵医嘱使用,千万不可偏听、偏信民间验方,不可以蝎子当补益之药,不可随意加大医嘱剂量。特别指出,小儿对蝎毒更为敏感,在用全蝎治疗小儿惊风时,一定要多观察服药后的情况,一旦出现上述蝎毒中毒的症状,必须尽快到医院治疗,一经确诊,要尽快使用抗蝎毒血清来治疗,这种治疗也是“以毒攻毒”的一种方式。

民间很多保健习俗其实也是以毒攻毒,只是我们习以为常,并未深思和探究罢了。端午节很多地方有喝雄黄酒的习俗,认为在春夏交替、百虫易生的时节,人容易患病,此时喝雄黄酒,可以用袪病除秽,保健强身。其实,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如果雄黄酒 *** 不慎,或服用过多,都会引起砷中毒。砷中毒(砒霜中毒),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等,重者可头痛、烦躁、谵妄、心肌损害,甚至死亡。(邓玉霞)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端午记忆: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

文/小肥虾

天气渐热,端午将至。端午节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民间常有“五毒”的说法,分别指蛇、蝎、蜈蚣、蜘蛛、蟾蜍。“五毒”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 *** 预防五毒之害,以求平安和化解灾害。进入端午节,也正是入夏时节,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等也容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民间流行采艾草,喝雄黄酒,以期防病保健。

尤其在农村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不论大人小孩,都要喝上一口雄黄酒。传说喝了此酒,毒气驱净,四季平安。我国民间很多地方,每逢端午节仍有饮雄黄酒的习俗,还把雄黄酒涂于儿童的额、鼻、耳朵等部位,以示避邪除毒。

在屈原的故里湖北秭归。端午时节孩子们可以挖鳝鱼、喝雄黄酒。在吃不饱的年代,生活条件不高,很少有肉吃,于是,正逢鳝鱼结束冬眠、十分活跃的端午时节,自然野生的鳝鱼成为此时的美食,挖鳝鱼便成了田间最有乐趣的事情。

鳝鱼的捕捉要领遵循“赶口洞不赶尾洞”的民间智慧,意思是找到洞口后,认准洞口,把手伸进洞口,如抽拉风箱一般,鳝鱼便自然破泥而出。捕回家的鳝鱼用刀拉成片,洗净,加上腊肉爆炒或者红烧,邀三朋四友,请出长辈,端出新泡的雄黄酒,咪一口酒,尝一口鳝鱼肉,不长疮,不怕蛇,健康长寿。

饭后,用雄黄酒涂抹于小孩儿额头及手脚,或在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防虫子叮咬,二借猛虎的寓意以镇邪,让小孩子健康成长。喝酒的大人们也得用口将酒喷在手上反复揉搓。待到饭毕收拾碗筷时,还要由一位能喝酒的人,或大人长辈,或哥哥兄长,拿酒杯沿着房前屋后,喝一口,喷一口,有的地方还把雄黄酒洒在墙壁门窗上,意思为设置安全屏障,蝎、蛇、蜈蚣、蜘蛛、蟾蜍等五毒不得进来。剩余的雄黄酒,留作平日里用,防蚊虫,治蜂蜇,疗疮止痒,平安相伴,迎接新一年的端午节。

泡雄黄酒起初是用上好的陶壶、酒瓶,后来用医用的葡萄糖瓶、专用酒壶。端午头一天在当地药铺购得雄黄。准备一至三斤白酒。端午这天,将雄黄研成粉末倒入白酒中。每三斤白酒只能放一钱雄黄,雄黄有毒,酒解五毒,用之则有“以毒解毒”的效果。

凡是能喝酒的人都要喝几杯雄黄酒,平时不能喝的人也要尝尝。传说蛇最怕雄黄,喝雄黄酒一能避蛇毒,二能镇蛇妖。

还记得小时候的故事《白蛇传》吗?话说端午节的那天,镇江城内家家户户喜气洋洋,人们吃着各色粽子,喝着醇香的雄黄酒,一派节日的气氛。这个时候,惟有白娘子和小青惴惴不安。小青道行浅显,想去城外的深山中暂时避一避,但心里又放不下怀有身孕的白娘子,于是只好陪着白娘子在家中等待许宣。

许宣早早关了药铺,在集市上买了鱼肉、水果,打来了雄黄酒,兴致勃勃地带回家,吆喝白娘子一起喝酒。白娘子心里踌躇,不喝吧,怕许宣怀疑法海和尚说道的事情;喝吧,又怕自己现出原形,在几番纠结之中,为了怕许宣起疑心,且觉着自己的道行一两杯酒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便端起酒杯和许宣共饮。没想到不出多时,白娘子就脸色泛白,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她靠在床边大口呕吐,昏睡过去。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许宣端来醒酒药汤,撩开床帐,只见床上盘卧着一条碗口粗的大白蛇,白光闪闪,寒气逼人。许宣见此,惊叫一声,便倒地昏迷过去了。

从现代医学理论上理解,雄黄其实是一种有毒的外用中药材,《本草纲目》称其能“解百毒、避百邪、杀百虫”,将雄黄酒洒于室内,对环境有消毒作用。中医认为,雄黄味苦、辛温、有毒,具有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痈、疽、疔、疮、疥、癣以及毒虫蛇咬的确有效。在碘酒未发明的年代,人们用白酒调雄黄,并泡入几块白矾,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虫蚊叮咬之处。雄黄的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能消毒杀虫,雄黄遇热或煅烧后,便分解成三氧化砷,即成有剧毒的砒霜,毒性很强。有的地方还在雄黄酒里加入少许朱砂,朱砂的成分是硫化汞,砷和汞混合在酒里,都是很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饮用,对肝脏也有害。雄黄除在体内吸收外,还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同样会危害身体健康。雄黄酒饮用后,会破坏人体的造血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出现头昏、晕厥、呕吐、腹泻等症状。

雄黄酒要慎重饮用,但其在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意义里不可小觑。多少年来,人们正是有了采艾草、喝雄黄酒、包粽子等丰富的活动,才能让端午节精彩不断,从而赋予端午节丰富的内涵。屈原投江和白蛇娘娘的故事已经远去,我们所能留下的,恐怕只有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取舍性传承,以及对天地神灵的包容性敬畏。

中药古今研究:雄黄


一、典籍摘要

1.《本草便读》:“禀阳精之气以生,驱阴破血;具辛热之功取效,入胃通肝、辟鬼除邪;化留聚痰涎之积,杀虫治疥,涂外伤虫虺之灾。”

2.《本草备要》:“辛温有毒。得正阳之气,入肝经气分。搜肝强脾,散百节大风,杀百毒,辟鬼魅。治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 痢,泄泻积聚。又能化血为水,燥湿杀虫,治劳疳疮疥蛇伤。”

3.《本草乘雅半偈》:“气味苦平寒,有毒。主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

4.《本草撮要》:“味辛,入足阳明厥阴经,功专解毒胜邪。”

5.《本草分经》:“辛温,独入厥阴气分,搜肝气散肝风,能化血为水,燥湿杀虫解百毒。”

6.《本草求真》:“治寒热鼠瘘 ,恶疮疽痔,死肌疥虫瘑疮诸症。”

7.《本草易读》:“辛,温,有毒。杀百毒而辟邪,治惊痫而杀虫。散百节之大风,解伏暑之泻痢。开痰而搜风,止腹痛而破积。除头风之眩晕,退疟疾之寒热,化腹中之瘀血,兼杀痨虫疳虫,并除鼻中息肉,除恶疮癣疮。瘘最良,疥癣最易。”

8.《本草择要纲目》:“苦平寒有毒。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

9.《得配本草》:“苦,温。有毒。入肝经阳分,得阳土之精。搜肝气,泻肝风。解百毒,治恶疮,去死肌,疗惊痫,除疟痢,消涎积,杀诸虫。得淮枣去核纳雄黄包之,灯上烧化为末,掺走马牙疳。得水调服五钱,治发症饮油。得黑铅,治结阴便血。配荆芥穗末,治中风舌强。配硫黄、水粉,用头生乳汁调,敷鼻准赤色。配白芷末酒服,治破伤风。配青黛末水服,治饮食毒。配白矾、甘草,浸阴肿如斗。配紫草末,胭脂汁调,涂痘疔。(先以银刀挑破,搽之极效。)配蟾酥、葱、蜜,捣敷疔疮恶毒。配细辛为末吹鼻,治偏头风痛。(左痛吹右,右痛吹左。)配朱砂,猪心血调服,治癫痫。”

10.《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苦甘,性平有毒,不载经络。主杀精魅鬼邪,蛇虺蛊毒,山岗瘴毒,恶疮死肌,疥癣虫,百节中风,鼻中息肉,中恶腹痛。“

11.《名医别录》:“味甘,大温,有毒.主治疥虫, 瘑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疰,杀诸蛇虺毒。”

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13.《药笼小品》:“辛温有毒,入肝气分。杀百毒,辟鬼魅,治惊痫,又能化血为水。”

14.《药性切用》:“性味辛温,除痰辟邪,解毒杀虫。”

15.《外科全生集》:“治恶疮死肌,消痈毒,化腹中瘀血。”

16.《冯氏锦囊秘录》:“味辛、苦。气大温,有毒。治恶疮金疮,寒热鼠瘘 ,疥虫癣疮,鼻中息肉。杀精物邪气百虫,杨毒疔癣,蛇虺诸毒,及绝筋破骨,积聚痞气,中恶腹痛鬼疰,小儿肝疳目病,辟邪镇惊,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治邪疟,筋骨百节中大风,酒癖惊痫,头风眩晕,及能化腹中瘀血,杀劳疳等虫。”

17.《顾松园医镜》:“辛苦温,有毒,入胃、肝二经。杀虫神品,化瘀血而消痰涎,涂蛇伤而敷恶疮,中病即止。”

18.《医学入门》:“雄黄苦甘平有毒,治诸疮癣息肉,化蛊杀虫辟瘴邪,破癖令筋骨续。”

19.《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20.《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21.《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22.《中药大辞典》:“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23.《中华本草》:“燥湿;祛痰;杀虫;解毒。主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

24.《本草从新》:“燥湿杀虫。治劳疳蛇伤,敷杨梅疔毒。”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还有痕量有毒成分三氧化二砷。《中国药典》规定: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计,不得少于90.0%。

2.作用:本品有抑菌、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标签: 雄黄酒 功效 作用 用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