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吃糍粑的寓意,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 0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重阳节的传统食物你都吃了吗?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每个节日里的美食各有特色、各有讲究,元宵吃汤圆、端午包粽子、中秋食月饼。重阳节也有其特色美食,以下的传统美食你都吃了吗?

1、重阳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现今重阳节售卖的重阳糕,依然会用五彩缤纷的彩纸剪成三角形,用根竹签固定,插在重阳糕上,小巧的模样煞是可爱,也有代替了体型巨大的茱萸的意思。

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阳糕,还要加入枣子、栗子为馅料,这也是南京特色,在南京重阳糕又叫早立糕,蕴含着老人对子女“早点自立”的祝福。

2、糍耙

重阳节吃糍粑的寓意,-第1张图片-

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把芝麻炒熟,捣成细末,把糍耙团搓成条,揪成小块,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适口,称为“软糍耙”(温食更佳)。硬糍耙又称“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捣烂,放在案上搓成团,擀开后放些食盐和花椒粉做成“馅芯”,再卷条切片,再入油锅中炸制,成色金黄美观,咸麻香脆,回味无穷。

3、菊花酒

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4、柿子

吃柿子食俗,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传说。据《奇园奇所奇》中介绍: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访,这一天正值重阳节。他已经一天未食,感到饥饿口渴,当行至剩柴村时,只见家家墙倒树凋,均为兵火所烧,朱元璋暗自悲叹,举目环视,唯有东北隅有一树柿子正熟,遂采摘食之,约食了10枚便饱腹,又惆怅久之而去。乙未夏,太祖攻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取太平(今安徽太平县),道经于此,柿树犹存,便将以前微服私访在此食柿的事告于侍臣,并下旨:“封柿为凌霜侯,令天下人在重阳节均食柿子,以示纪念。

5、牛肉

全国各地重阳节也有吃牛肉的习俗。作为温性食品老年人在秋季食用正当时。营养师告诉大家,新鲜的牛羊肉为温性食品,在秋季食用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满足人们“贴秋膘”过寒冬的愿望。

6、螃蟹

重阳节的食物,还有螃蟹。郑板桥诗:“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阳吃蟹传统的佐证。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较为细腻,肌肉纤维中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对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维生素A、E和B族维生素较高,特别是蟹黄中富含维生素A,有益于视力及皮肤健康。

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物?6种传统美食不能少

每个节日里的美食各有特色、各有讲究,元宵吃汤圆、端午包粽子、中秋食月饼。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那么,重阳节又有什么传统的美食呢?

1、栗子

小时候家里种了两棵栗子树,逢年过节就会拿出栗子和花生啥的来招待客人,本人呢也是个吃货,无论肚子有多饱都好一见到那些栗子就会情不自禁的吃起来,因为栗子本身的香味就非常的浓厚,吃起来非常香甜。还记得那棵树下有条蛇被爷爷不慌不忙地拿粗柴压了几下挑走了,当时觉得爷爷是真的猛。


2、重阳糕

家里吃糕点必须得配茶,茶也是招待客人的必备品,也可以解腻,所以“重阳糕”成了更受欢迎的节日食品。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


3、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古时菊花酒,是头一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的。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虽然我不太相信,但是这酒奶奶一到重阳节就会酿。我那时候还小没喝过,闻起来好像挺清香的,但我真觉得喝菊花酒是吃那些美食而解腻准备的。


4、吃糍粑

你们知道糍粑分为两种吗,这两种糍粑我都喜欢吃,还记得小时候一放学就会到学校门口买一个推车阿姨的糍粑,桶里是糍粑然后外面放了厚厚的花生粉碎,裹上一层花生粉碎就可以吃了软软糯糯的甜糍粑,那味道老香了。硬糍粑又称“油糍粑”,炸制成块,成色金黄美观,咸麻香脆,令人回味无穷。


5、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节有吃蟹的习俗。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重阳节前后,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虽然螃蟹很美味,但是我真的很懒剥蟹壳也很懒啃那个蟹腿,感觉最方便的吃法就是把螃蟹像图片一样切成两半直接吃蟹黄了。


重阳节也是孝敬老人、陪伴家人的节日。如果平时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家人,重阳节那天一定要抽出时间,回家陪陪他们,一起吃顿温馨的团圆饭!

70年代,过九九重阳节吃啥?奶奶:没有重阳糕,也没有菊花酒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


导读:

一提到重阳节,那就不得不提各种美食,很多人说这一天要吃重阳糕,也有的说这一天要喝菊花酒。在《西京杂记》也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採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这里要解释一下“蓬饵”它实则是用蓬蒿做的糕点。

这样看来古人的重阳节,还是过得有滋有味的。如今人们过重阳节,很多地方也会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今日我比较好奇,于是问奶奶,她们年轻的时候,重阳节一般会吃什么呢?当时还以为和现在差不多,事实上,70年代的重阳节,是非常寒酸的。

70年代,过九九重阳节吃啥?奶奶:没有重阳糕,也没有菊花酒。那到底吃的是一些啥呢?奶奶年轻的时候,正处于“挣工分”的一个阶段,当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据奶奶讲当时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工分儿工分儿,社员的命根儿”。从农业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近三十年的漫长历程。这就是她们那代人的青春,不过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们还是会过重阳节。

70年代重阳节主要吃3样:


之一,糯米糍粑,因为那时候到了重阳节,有糯稻可以分,拿回家以后,需要经过脱壳,然后浸泡,蒸熟,然后把它捣烂,最后按压成圆形状,或者是自己吃。所以在70年代,人们重阳节,都会吃糍粑的习俗。

如今即使到现在,爷爷奶奶还是比较喜欢吃糍粑,可能也是因为那时候,确实是啥也没得吃,才会这样。

第二,猪肉汤,那时候养猪,你自己并不会得到猪肉,这个是要上缴给国家的,到了重阳节,一个户口可以分3两猪肉,然后拿回家,这个算是过节特有的了,所以70年代,还有一种美食,那就是吃猪肉,猪肉一般是直接把它炖汤。

第三,白鸡蛋,白鸡蛋其实就是水煮鸡蛋,因为里面啥都没有,直接用清水把它煮熟的,所以就叫白鸡蛋,能够吃上鸡蛋的人家,也算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家里必须是养了鸡才能吃到,相当的难得。

九九重阳节,不同的年代,人们过着也不一样,如今很多人已经不重视这个节日了,觉得和自己的关系不大,其实重阳节,它是一个感恩的节日,我们要感恩老一辈人的默默付出。此外,在过重阳节的时候,也可以和长辈们谈古,从他们口中,你可能会听到一个不一样的重阳节。


朋友们,你们知道70年代,人们过重阳节会吃啥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由“小谈食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 *** 中国节·重阳」食在重阳 美在团圆


今年的重阳节刚好赶上国庆节假期,大家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假期陪陪家人,与家人一起秋游登高,吃顿团圆饭。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当然少不了美食。



1、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九月九日这天,人们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之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


2、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3、螃蟹

重阳节的吃食,还有螃蟹。秋风起,蟹黄肥,此时正是湖蟹上市、江南食蟹的好季节。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为优质蛋白质食物。


4、花糕

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以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


5、糍粑

重阳节吃糍粑,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一食俗。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糯米糍粑分外香!

久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愿在这个重阳节,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赏菊花、品好酒、忆当年。

供稿:劳怡 贾静


总监制:唐红彬
监 制:王廷斌 邱晶晶
责 编:李迪娜
编 辑:杨青青

重阳节各地吃什么?这7种美食必不可少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名“重阳”,也称“重九”。重阳节是老年人的传统节日。

这天,登高、戴茱萸、吃重阳糕是重阳的习俗。

1.品重阳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糕”与“高”谐音,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吉祥如意。人们常常在这个节日给老年人 *** 重阳糕,以示尊老敬老。

重阳糕没有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如上海的松糕、蜜糕,福州的九重稞等。

2.吃羊肉

俗话说,吃羊肉、喝羊汤,吃完身体好健康。重阳节吃羊肉,“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且秋冬吃羊肉,此时味道鲜美肥嫩,且能补身防寒。

3.长寿面

重阳要吃长寿面,因面条外形绵长,便被人们赋予了延年益寿的美好意味。重阳节,给家中长辈吃一碗面,寓意老人们能寿高九九。

在北方,有重阳节吃羊肉面的传统。

4.吃糍粑

重阳节,在西南等地区,打糍粑、吃吃糍粑也是一种习俗。

糍粑,一种糯米制成的传统小吃,圆形的糍粑有着团圆、圆满的寓意。

5.吃蟹

“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重阳节前后,正是螃蟹膏满黄肥之时,因此重阳节还有吃螃蟹的习俗。

蒸蟹的时候,将螃蟹绑好放入锅中,如此蒸出的螃蟹外形更完整; 蒸蟹的时候,腹部朝上可以避免蟹黄流失。

吃蟹的时候,再配上一盅黄酒,可以中和蟹的寒性。

6.饮菊花酒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重阳饮菊花茶、喝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7.喝萝卜汤

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重阳时节,潍坊昌邑人会喝上一碗辣萝卜汤,以求驱寒保暖、散去寒邪,全家健健康康。

白萝卜可以和梨一起榨汁喝或煮着吃,润肺、清热;白萝卜+羊肉解油腻,补气益血;白萝卜+鲫鱼,温中下气、健脾利湿;白萝卜+海带一起煮汤有化痰消肿的功效,把葱段、姜片和白萝卜片一起煮汤,有散寒、止咳的功效。

此外,在浙江,还有吃重阳粽的习俗。在菏泽鄄城县,会烙焦饼来祭祀财神……

在这个“九九”之节,愿您长长“久久”,祝福您家中的长辈,重阳快乐!

九月九重阳节,广西这些美食一定不要辜负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节日很多,不同的节日美食也是各有特色,比如说元宵节要吃汤圆、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重阳节也有自己独特的美食,那么过重阳节都喜欢吃些什么?

1、做米糕

重阳节登高节,唐代诗人有写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糕谐音“高”,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的含义,因此,米糕是重阳节更受欢迎的节日食品。

重阳糕大多数以糯米粉、黄米粉做成,再配上各色的干果或者豆沙馅料等,口感松软、口味甜蜜。以前讲究的大户人家还喜欢把重阳糕做成一层叠一层的形状,最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谐音“阳”,再插上一面小红旗,表示登高。

2、打糍粑

广西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在重阳节这一点要打糍粑, 这个糍粑和年糕其实是同一种美食,我们也叫糕。打糍粑很考验力气,把糯米浸泡后放蒸笼里蒸熟,然后放臼里,反复舂打成糍粑,这样做出来的糍粑口感很柔韧有嚼头。舂好的糍粑要趁热揉成团,撒上红糖或白糖和芝麻碎,非常的香甜。

3、荔浦芋头扣肉

重阳节是孝敬老人的日子,广西人办的重阳宴一定少不了这道菜——荔浦芋头扣肉。 荔浦芋头扣肉是广西一道名菜,主料是荔浦芋、五花肉。老人牙口不好,喜欢吃软烂的食物,这道菜确实很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

秋天是芋头丰收的时节,九月九的芋头口感最粉糯,营养价值也更好,和扣肉蒸熟后吸收了肉的油分和鲜甜,吃起来甚至比肉还好吃,不少人吃荔浦芋头扣肉专门吃芋头不吃肉的。

而扣肉是将带皮五花肉用火枪燎烤猪毛,刮洗干净后烫熟,捞起沥干水分,用钢针在猪皮上扎一扎,然后放在油锅里炸到猪皮起酥,捞起来过冷水。

然后再把炸过的五花肉切成片,荔浦芋头同样切成片,码在碗里,放上各色调味品,上蒸锅蒸上八七个小时至五花肉熟烂,取出倒扣在盘子里。

这样做出来的扣肉肥而不腻,软烂易嚼,特别好吃,老人牙口不好也能吃得上。因此,广西办重阳宴一定要做这道菜。

4、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广西壮族人喜爱的美食,不仅在三月三会做,其他的节日也会左上一些,以作赶歌圩食用,或者祭祀。重阳节自古是一个传统的重要节日,五色糯米饭这样吉祥的美食自然是少不了的。

5、菊花酒

九九和“酒”同音,因此,过重阳节一定不能少了酒,而秋天是菊花的主场,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在重阳节饮菊花酒的。

在以前,重阳节这一天喝的菊花酒前一年重阳节那天酿的菊花酒,而当年酿的菊花酒则留给第二年饮用。因此,重阳节当天,每家每户都去采摘新鲜的菊花,把菊花掺和在酿酒的粮食之中,撒上酵母,酿制成菊花酿,然后封存到来年饮用。

除了品尝各种美食,广西人过重阳节还有很多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风俗习惯,比如添寿缸,就是给家里的老人立一个寿缸,放在老人的床头,一般可以装10多斤米这样,儿孙每人添上一升米,直到米缸添满。平时米缸里的米是不吃的,老人身体不适才会煮些吃,但切忌将米吃完,否则预兆寿数将尽。

今天是重阳节,又是周末,没事就陪陪老人孩子,或者在家做一餐没事,或者出去游玩一番,节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待老人的心。

10月4日重阳节,五种必吃的传统美食,寓意满满,为父母祈福安康

#秋日生活打卡季#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每次过重阳节我都会想起,小学学过的这首《过故人庄》对重阳节描写得直接,对故人的不舍都跃然纸上。直至今日,对重阳节最直观的印象还是来自那里,重阳节虽然不是什么重大的节日,但是它在我国的由来已久,其文化底蕴丝毫不比一些传统节日差,尤其是今年的重阳节刚好遇上了国庆小长假,越发没有理由不去体会一把过重阳节的“瘾。”怎么能把这个节过好,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它的各种历史传承规矩,才能把这个节日过得有声有色,充满仪式感。


重阳节的起源十分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的出现源自天象崇拜,发展于西汉,大盛于唐朝,不同于其它节日,重阳节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文化习俗活动,古人对它的感情也最为特殊,所以也称“九九重阳节,”在古代九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也是很多的,所以常言九为数之极,连着2个九,可以看出古人对重阳节的重视。在追寻某个节日的历史文化过程中,我尤其喜欢从吃的方面研究,因为古人对于节日吃什么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吃东西”我们就能大概知道这一个节日有什么不同,传统文化中,五种必吃的传统美食,寓意满满,有为父母长辈祈福安康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重阳糕



重阳糕,顾名思义就是为重阳做的一种糕点,多见于南方江浙一带,重阳糕的主料多以米粉 *** ,再加上各种果脯类的坚果,最后加以白糖调节味道。重阳糕也叫“花糕,”糕谐音高,重阳有登高望远,登高以避灾的说法,又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所以重阳吃重阳糕也成了习俗,当然到了现在,重阳糕已经不在局限于“花糕,”其它的软软的糕点也可以算作重阳糕。

菊花酒



菊花酒是九九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时人们把农历九月也称为“菊”月,而九月谐音“酒”月。而且古时人们对菊花酒的酿造也十分讲究,必须用上一年,重阳节前一天采的菊花,才能酿造菊花酒,过上一年时间,菊花酒经过时间的沉淀越发的香醇,约上三、五朋友一起登高望远,品酒、品菊花。

羊肉面



重阳吃羊肉面,九月正是羊肉肥美的季节,尤其马上快要进入冬季,更是需要进补的时候,而且“羊”谐音“阳”,暗指重阳,而羊肉一般配白面,白是百字去一笔,就是一百减一,也就是九九,连起来就是九九重阳节的意思。

吃螃蟹



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

一年好景最斯时,橘绿橙黄洞庭有。”这是明朝才子唐寅对于重阳的描写,左手持蟹右手持豉,又是一年重阳到,重阳吃螃蟹,多见于南方江浙、两广地区,这时候正事螃蟹肥美的时候,螃蟹就着菊花酒,当真别有一番意境在心头。

糍粑



重阳吃糍粑多见于西南地区,糍粑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寓意美好、团圆的美食。做糍粑首先要捣糯米,糯米紧紧连在一起,有不分开的意思。其二糍粑一般做成甜食,有甜甜蜜蜜的意思,其三糍粑一般都是圆的,有团圆的意思,这样的意思,大家怎能不爱呢!


小贴士:

明天就是九九重阳节了,而且又恰逢国庆小长假,在这个难得的日子里,大家不妨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爬爬山、赏赏菊、品品酒,吃上一回这与5样传统美食,为父母亲人祈福平安健康。

感谢阅读,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吧,关注我,帮我点一个赞,每天和您探美食寻真味。留言讨论加点赞,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厨艺,感谢大家的支持。

重阳节俗巨变,就在我们眼前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笔者完全无意去讲什么“重阳节的传统”、“武汉的重阳节俗”之类。因为,有个更有趣的话题,一个更容易被忽视的话题,就在我们眼前:重阳节的节俗巨变。

简而言之,那个传统的“重阳节”早已消弭,我们现在过的这个“重阳节”,是一个最多只有32年历史的新节日。除了名字,与传统关联不大。


传统重阳节烟消云散


之前,黄鹄矶发布过很多与节俗相关的稿件,其中不少稿件都涉及到节俗的演化。一般来说,越是久远的节俗,演化到后来,与最初的节俗形式与内涵相比,差异就越大。

历史上,节俗的演化通常是在自然状态下缓慢进行,时间以百年计,“下陡坎子”的情况比较少见。偶尔有之,则往往与不同文明的融合相关,整个社会文明都经历巨大重构,节俗亦难幸免。

重阳节的演化情况,大体上可以归于“下陡坎子”一类。传统的重阳节,在旧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化进程当中,在新中国72年以来的现代社会文明重构中,烟消云散。

传统重阳节的消弭,源于和现代社会不兼容。

首先,“九月九日”这个日子背后的文化涵义,现代人大多数就不熟悉。“阴阳”、“易数”、“五运六气”这些概念,早已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只存在于少数专业人士的研究领域。

再来,这个节日中的传统庆典,对于现代人来说早已有些是日常,有些则难以触及。

传统重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登高”——注意,不是“登山”,而是因为古代没有多少高楼,所以只能去登山。

对于现代人而言,“登高”实在难以作为节日内容——很多人每天都在登高,而且要登好几道。就算你是个生活两点一线的打工人,你上班进写字楼就得登一次高,晚上回家又得登一次高。

遥知兄弟登高处

你说那是电梯抬上去的,不算数?可是古代人登高的时候,也有用轿子抬上去的情况。

而且说到登高或者登山,在农业社会里,农民可以决定要不要停一天农活去登山。而现代人如果不放假,要上班上学,哪来的时间登山?

最后,茱萸、艾草、菊花酒。古代人可以很容易在药店里买到这些药材,自己DIY。现代人如果找不到地方 *** ,上哪去找这些玩意儿?偏偏这些东西又不是什么昂贵药材,卖不出多大利润,资本对它们的关注自然也有限。

茱萸,不是小西红柿

在相关资料中,提到武昌的重阳节传统是“酿酒”,应城的重阳节传统是做糯米糍粑。

你说这酿酒吧,现代不是酿酒厂谁敢去酿?一不小心就违法。至于糯米糍粑,笔者有个朋友正好来自应城,平生未曾听说重阳节有吃糍粑这回事。

看得上头,笔者赶快 *** 了红糖糍粑,吃一盘压压惊。


现代重阳节仍待发展


一般来说,传统节俗能否在现代社会里有影响,取决于3个因素。

放不放假?

有没有代表性的美食?

能不能成为商家促销的点?

对于重阳节而言,前两者已经写着大大的“NO”。第三点,虽然“老年经济”眼下是越来越火爆,但一来,消费者早就被平日无处不在的针对老人的商业宣传搞得坏了胃口;二来,重阳节的日子又恰好夹在国庆与“双十一”中间。

保健品推销商可不会等到重阳节才去“促销”

这就很尴尬了。

1989年,中国 *** 将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取其“九九”谐音“久久”,象征老人长寿。这是现代重阳节最早的形态。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至此,完成了对传统重阳节的覆写。

所以说,我们现在过的这个现代重阳节,往长了说,就32年;往短了说,才9年,仍有诸多可以发展的空间。

看过我们之前讲节俗稿件的读者或许有印象,历史上,由官家来设立某一个“节俗”,是很常见的事情。眼下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设立老年节这个“现代重阳节”,也算符合情理。

历史上,这些被设立的节俗,有些流传至今,有些则湮灭于历史当中。决定其存败的,通常在于是否符合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是否能在民间喜闻乐见。

传统农业社会中,尊老敬老,是一件通常不需要被特别提及的事情。因为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的一项基本规范。新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经过了剧烈的重构,在这一背景下,专门为老人设立一个节日,可以说有其必要。

前面提到的“放假、美食、促销”三件套,代表了现代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节庆是否“喜闻乐见”的判断标准。眼下,老年节在这方面仍然有待开发。但是,其中每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必然是越来越乐观。

以假期来说,当初设立这个节日的时候,没有考虑假期,因为大部分被公认为“老人”的群体,基本上都已经处于退休年龄。

然而,随着退休年龄的逐渐增加,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过老年节的时候,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达到了生理意义上的“老”,而尚未退休的情况。为他们考虑,老年节放假,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促销方面,当代老年人,由于普遍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困难时期,在消费习惯上极为保守。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一部分老人逐渐故去,改革开放后生活于富足时代的年轻人逐渐变成老人。他们拥有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消费习惯,商家对他们的促销,会更有效率,也会更为普及。

至于美食,只要商业运营能够活跃起来,我们不需要怀疑中国人这方面的创造力。

正如前文所言,老年节,或者叫现代重阳节,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节日。它的演进才刚刚开始。当代的中国人不妨拭目以待,看看我们能在今日的条件下,为这个节庆创造出怎样的精彩。

每年的重阳节,聊聊都有啥好吃的

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是和春节、清明、中元并行的四大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这一天可以饮菊花酒,吃重阳糕,可以佩戴茱萸,在头上簪菊花,更美妙的是全家人一起登高赏秋景,秋高气爽很适合户外出游。登高是怡情益身的好风俗活动。除此,重阳这天还有许多美味食物呢,你知道重阳节吃什么传统食物吗?

菊花酒

九九与“久久” 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李玉刚唱过《花满楼》:鸳鸯扣,菊花酒,碧水映长天泛远舟。饮不尽离愁,岸边柳絮沾衣袖。

字字氤氲花香,秋意深浓。

羊肉面

“ 羊 ” 与 “ 阳 ” 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 白 ” 是 “ 百 ” 字去掉顶上的 “ 一 ”,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 “ 九九 ” 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 “ 白寿 ”。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花糕

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重阳吃花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阳节吃花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重阳节吃花糕的起因缘于重阳登高习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无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弥补和替代的办法,因“糕”与“高”谐音,就出现了吃花糕的习俗。

螃蟹

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较为细腻,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维生素A、E和B族维生素较高,特别是蟹黄中富含维生素A,有益于视力及皮肤健康。这对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

菊花糕

说到重阳糕,又称菊花糕。霜降之时,唯此草茂盛。菊花也就被古人视为重阳的“候时之草”。重阳也因此称为菊花节。菊花糕是潮汕名糕点之一,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糜饭食会饱,菊花糕孬巧”的俗语。潮汕特产菊花糕以其新鲜、清甜溢香,软脆无异味而驰名。

无花果

现代研究发现,无花果中含有补骨脂素、佛柑内酯等活性成分及芳香物质苯甲醛,可抑制癌细胞生成,可预防肝癌、胃癌的发生,延缓、抑制移植性肉瘤、自发性乳癌、淋巴肉瘤的发展或恶化,最终可致肿瘤坏死、退化。无花果含有的大量糖类、脂类、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板栗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为花糕,一个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 *** 而成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

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

石榴

重阳节吃石榴也正是时候,石榴形状如瘤,皮内有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食用,其口味大致有酸、甜两种。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族的含量居高,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等含量也不低,其中维生素的含量要比苹果高出很多倍。石榴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可防止冠心病心病、高血压,可达到健胃提神、增强食欲、益寿谈话派延年之功效,对饮酒过量者,解酒有奇效。

糍粑

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把芝麻炒熟,捣成细末,把糍耙团搓成条,揪成小块,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适口,称为“软糍耙”(温食更佳)。硬糍耙又称“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捣烂,放在案上搓成团,擀开后放些食盐和花椒粉做成“馅芯”,再卷条切片,再入油锅中炸制,成色金黄美观,咸麻香脆,回味无穷。

柿子

吃柿子食俗,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传说。据《奇园奇所奇》中介绍: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访,这一天正值重阳节。他已经一天未食,感到饥饿口渴,当行至剩柴村时,只见家家墙倒树凋,均为兵火所烧,朱元璋暗自悲叹,举目环视,唯有东北隅有一树柿子正熟,遂采摘食之,约食了10枚便饱腹,又惆怅久之而去。乙未夏,太祖攻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取太平(今安徽太平县),道经于此,柿树犹存,便将以前微服私访在此食柿的事告于侍臣,并下旨:“封柿为凌霜侯,令天下人在重阳节均食柿子,以示纪念。

重阳节其他习俗

赏秋

重阳节是更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图片来自 ***

编辑 雕雕

重阳节您都吃了啥?以下四种没吃的,得赶紧补上

每年的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在金秋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寓意着长长久久,所以重阳节也被人们称为老人节,成为了老人们专属的节日。在古代,古人们是非常重视重阳节的,在重阳节这天有很多的习俗,比如古代就曾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都是重阳节的代表性活动。

其实,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重阳节的时候也有传统代表食物,在这天必须吃这几个食物,才算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重阳节。他们分别是重阳糕、螃蟹、菊花酒、糍粑,不管有钱没钱,大家都一定要吃这四样食物。老年朋友们们可以准备这四样食物,在白天的时候登高远眺,和朋友欣赏菊花,吃着美食,晚上再去吃一顿顺水鱼馆的番茄鱼火锅,惬意的很。

重阳糕

顾名思义,重阳糕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吃的美食。因为重阳糕中的“糕”和“高”字同音,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所以成为大家在重阳节这天送礼的必备佳品。重阳糕香甜软糯,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一般是用糯米粉、粳米粉、红豆沙作为原料,做法简单易学,看起来非常精致。如果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次重阳糕,向老人们表达自己的敬意。

螃蟹

秋天是吃螃蟹更好的季节,尤其是阳澄湖大闸蟹,满满的蟹黄,肉质肥美,是重阳节的必备佳品。螃蟹的做法非常简单,直接加上姜片,葱蒜,放在锅里面清蒸,清蒸出来的螃蟹能够更大程度保留鲜味和营养,是螃蟹最常见的做法。在重阳节过后,螃蟹也会慢慢下市,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大家不妨多买点螃蟹来享受鲜味的尾声。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螃蟹性凉,老年人千万不能多吃。

菊花酒

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很多人在这一天会有赏菊花的习惯。重阳节,九月九日,菊花开得最鲜艳,而且“酒”和“九”同音,所以菊花酒就由此而来,一边赏菊,一边喝着菊花酒,惬意满满。有很多人会选择自己酿造菊花酒,用糯米、菊花、酒曲就能酿造出来好喝的菊花酒了。

糍粑

很多人想到糍粑,可能就会想到糍粑是过年吃的食物,实际上糍粑也是重阳节的代表美食。相传在古代,糍粑象征着慈祥的食物,因为糍粑给人的感觉是团结在一起的,寓意就是家人团聚,所以也被看做是重阳节的美食之一。现在有很多地方都能吃到糍粑,就比如顺水鱼馆就会有糍粑这个特色小吃,在重阳节这一天带着家里的老人来享受一顿鲜味满满的番茄鱼火锅,再配上甜香软糯的糍粑,可以说是绝配了。

不知道在大家的家乡,重阳节都有哪些传统美食呢?在重庆过重阳节,这四样食物可以说是必须品尝的了。作为老年人的专属节日,在这一天,大家也可以向家里的长辈表达自己的心意,带他们吃一顿顺水鱼馆,品尝糍粑,喝着菊花酒,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吧。

标签: 糍粑 重阳节 寓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