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之乡 种田闲人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7

大家好,关于闲来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种田闲人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闲来饮茶话“宋六”
  2. 下联是“闲来偏笑白云忙”,上联是什么
  3. 闲来无事书为伴 ,暂旅他乡睡无安,后面是什么
  4. 闲来说“鹤”

一、闲来饮茶话“宋六”

“宋六”是位于海南岛东海岸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墟,是文昌市文教镇行政区划里的一个小集市。它与文昌卫星新城相比邻,距离“宋氏祖居”和“郑家大院”仅一箭之遥。

刘禹锡在“陋室铭”里有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宋六有山也有水,还出过名人,只可惜了它的地并不大灵。百度一搜,知“宋六”者屈指可数,此地何谓“宋六”?未见史出有因。我想此中原由:不因曲高和寡,只因落草孤岛,山高皇帝远。

公元二零二一年初秋,雷雨方晴,晓光霞蔚,我乘退休之闲驱车宋六,欲与宗亲闲茶小叙。如此小小的确幸,知足而乐矣。

从海口取道海文高速,经谭牛,过宝芳,车行约一个半小时,八点半左右到达了康美村的村门。

其时小小的宋六墟上早已 *** 如织,喇叭声咽。行车只好在不宽的街路上缓慢的穿街而过。道路两旁,电动车杂乱的停着,卖菜的姑嫂们席地而坐,临街叫卖。四村八邻的人们互称“舅爹”和“麦呀麦”的打着招呼,“吃早拉否”的问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片亲切祥和的样子,胜似“清明上河图”。

康美村位于马路的南侧,村门的左右两边近年来开了许多间茶店,有卖茶的,也有卖粉的,还有卖“清补凉”的。

刚过七点,茶店早已高朋满座。路边随风飘散的是油炸的“珍袋仔”和咖啡黑浓浓的香味。

我在康美村的村门里将车停靠,停车后,偶有乡亲上前寒喧几句,总有人会问“乜时候回来哩”,那软软的乡音,听着让人十分舒服。不过我所熟悉的面孔似乎是越来越少了。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落座之后,我便和众亲们聊了起来。有道是“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像我这样“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头们同样的话趣盎然,八卦杂陈,不拘一格。

听五爹环顾左右而言它,讲述着他的趣闻。听多年不见的姑嫂们讲述东长西短和天南地北,尤其爱听村干部们畅叙家乡的变迁。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花儿一样的幸福。以致于:八十多岁的五爹和哥大仍然体力过人,九十多岁的“麦三和二姩”还能自食其力。

五十年代的宋六曾经是一座地道的军营,营内驻有一个团的部队。在通往㟍尾和坑尾的路上各有一座很大的射击场,场内有一道长长的土坝,坝高约四五米。是用来射击时挡 *** 的。人们习惯的将土坝称之为“ ***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到坝上去挖 *** 头,因为有些 *** 头是铜做的,挖出来可以卖钱换糖吃。

到了六十年代初,由于战备的需要,军营迁至了通什,宋六才归属于地方管理。但地权和财产仍归部队。归地方管理后不久文昌师范学校便搬到了宋六的排田,并配套了一些满足民生的服务单位:有一个不大的日杂百货,一间土产商店,一间小小的食堂,一所仅有两名医生的小小诊所,一处专门宰猪的食品站和一间收购公粮的粮所,还有一所含有几百名师生的“文师附小”。六五至七〇年间那里还办了一所规模不大的农业中学。

宋六市的南面靠近公路的边上有一个百亩之宽的大 *** 场,是部队用来搞兵演的,后来成了宋六人文化娱乐更大的场所。 *** 场的正面有一个不大的土戏台,是放映 *** 和琼剧演出的首选之地。那里曾经放映过许多知名的老 *** 。

那时的娱乐节目十分有限,因此,凡公社 *** 队放映 *** ,不管老幼也不管影片的新旧,人们总是逢影必看,如逢海南剧团的道修和文华演古装戏,或是文昌剧团名旦洪雨演出的现代剧, *** 场上总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有钱人买的是头等坐票,钱少一点的买的站票,没钱买票的爬上附近的大树上偷着看,有时树上人满为患,只好等到下半场剧团撤围幕后再看戏的后半场。那时候看戏可能是年轻人唯一的一种放飞了。

正当我们思绪飞扬,谈兴正浓时,我的堂弟送来了一碗“麦雪”。听说是村里人去月亮湾挖回来的。

“麦雪”的学名大概叫“雪贝”,是一种指甲般大小的可当零食的贝类海产。是宋六一带村民们的副业。也是康美村人的一个祖业。据传此业始于清朝未期宣统年间一个叫做“林洪煌”公因家穷而开的先河。其中关于洪煌公还有一个鲜美的故事,此故事你如果真的愿意听,我以后再告诉你。

关于洪煌公估计康美村的 *** 知之不多,但是我要告诉你他有一个儿子叫做林李明的大家一定耳熟能详。林李明应该算得上是文教的名人了吧?!

林李明的原名叫做林尤应,与我的爷爷同辈序但不同庚。他应该比我爷爷的年纪要小一轮。因为“洪生尤”,故尤应之父叫洪煌不会有错。这里我想意释一回林姓辈序。戏说戏说,可别当真。

说起林姓人的辈序还是很有诗意的。它是由四句五言诗所组成,听说是由族中大咖林广公所赐,诗曰:“大行其所学, *** 树鸿尤,明道师先觉,鲁国礼启中”。望文生义,可解读为:“大力践行己之所学, *** 地之先河,明理师先觉,礼到邦自安”。细细读来是不是有点“博采百家,独尊儒术”的那点意思?可惜现代人许多都不按辈序取名了,哀哉?惜哉!(未完待续)

     2021.08.22日初稿于宋六

二、下联是“闲来偏笑白云忙”,上联是什么

1、【坐久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

2、过带龙桥,是见龙祠。据说,这里供奉着土地公和土地婆。我和航走累了,就在此稍稍歇息。四条廓柱上,均书着对联。右边的柱上,写的是:【坐久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副对联。所谓闲云野鹤,竟然还有笑话白云来来往往忙碌的。怎不让人羡慕曾经于这亭子里悠然看日出,闲话桑麻的人们!

3、宝珠观前的姚江,一排由数十块青色四方石组成的“桥”穿江而过,所谓“跳石桥”是也。溪水清清,倒影着两岸拂水的榕树、翠竹。有孩子顽皮地在桥上走过,一蹦一跳一回头地。我说,航,我们也去过桥吧。顺便掬一把清清的姚江水,洗一洗满脸的风尘。再让我们坐于其中的一块青石墩上,把 *** 的双脚浸在清凉的溪水中,晃悠复划动,漾起一圈又一圈细密的涟漪,暂且享受着这一刻的放松和清爽。

三、闲来无事书为伴 ,暂旅他乡睡无安,后面是什么

1、后面是“闲来觅伴书为上,此生无求睡最安”。

2、此联为清代书法家刘墉题苏州耦园还砚斋联。

闲来之乡 种田闲人-第1张图片-

3、这是一副摘句联,出自明代陆绍珩《醉古堂剑扫》。

4、意思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工作之余,如何休闲,在休闲中觅什么为伴。

5、各人的情趣嗜好不同,方式也各异。

6、“身外无求”,就是不为名缰利锁这些身外之物所束缚,保持空灵澄澈的心境。

7、此联表现了耦园主人脱俗寡欲、得闲读书、修身养 *** 的心境和情趣。

四、闲来说“鹤”

1、近日在友人家看到一帧匾额:“闲如鹤”!立马就想到“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他曾经写过一副对联:“清如瘦竹闲如鹤;座是春风室是兰。”一种雅士的高逸情怀跃然纸上:风神清朗如孤瘦之竹,悠闲自在似晴空野鹤;满座春风,满室兰香。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置身桃源的情致。

2、经年日久,我亦常以“闲云野鹤”自称,以期得到一种闲适如羽的美好时光。世人皆知鹤乃祥瑞之物!我的故乡也有着很多关于白云黄鹤的美丽传说。心中油然响起《黄鹤楼》优美的旋律:

3、那旋律久久地在心头萦绕回荡!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的说法,而道教的先 *** 都是以仙鹤为座骥的。

4、在中国,就是在我们的邻邦 *** 和日本,人们都常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寓意“松鹤延年”。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

5、丹顶鹤 *** 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可达一米多高,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除此之外,鹤在中国的文化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

6、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 *** ,具有很高的德 *** 。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7、“鹤鸣人长寿”。鹤是古代人民最崇高动物中的一种,它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给人们留下的影响很大。可到了现在,却有许多鹤已经濒临灭绝。所以,人们携起手来保护鹤类,提醒人们不要伤害鹤类!

8、鹤既为长寿仙禽,故经有云:鹤寿无量。后世常以“鹤寿”、“鹤龄”、“鹤算”作为祝寿之词。中国人称健寿者为“长寿白叟”,又呼“鹤发童颜”,就连惦念离世老人都冠以“驾鹤 *** ”之美意。

9、然而我始终忘不了的是唐代诗人崔颢那首吊古怀乡的七言律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可能就是我寄托给黄鹤的一种思乡情怀吧!

关于闲来之乡,种田闲人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种田 闲人 来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