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钧瓷之乡的传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钧瓷产地是哪里的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禹州,被称为钧瓷之都,你知道哪些禹州的美食特产
禹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省中部,是全国发展 *** 试点市、中国环境艺术陶瓷生产基地、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这里历史文化悠久,特产美食众多,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河南禹州市的特产。
禹州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活折,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禹州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 *** 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深受人们喜爱。
仙草是用红薯淀粉加水调成糊状,通过漏盆落入沸水锅煮熟,再经 *** 成型,仙草色泽洁白,晶莹剔透,嫩滑爽口。有诗称赞:“冰镇刮条漏鱼穿,晶莹沁齿有余寒。味调浓淡随君意,只管凉来不管酸。”加上一个火烧,是最美的一份早餐了。
沙县小吃的当家花旦,遍布整个禹州的沙县小店,让它成为许多上班族午餐的宠儿,土豆粉砂锅里的汤:“红白兼备”红汤味重色浓香辣,白汤淡雅清新,喝一口砂锅里的高汤,细细品味香浓不油腻,鲜美不口干,通透且又绵长,猛烈且又持久,让人念念不忘。
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花石羊肉汤以独具特色的风味,老少咸宜、肥而不腻的口感,花石周边山岗地较多,适合地产羊的生长,花石羊肉汤以当地羊肉为主料,配以金针菇、禹州粉皮、西山木耳以及多种中 *** 材 *** 而成。
禹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饮食文化。相传大明皇帝嘉靖曾巡视禹州,为体察民俗民风,召乡下名厨为其 *** 办地方特色菜肴,乡厨急中生智,将民间 *** 办喜
禹州西大街位于老县城西关,是禹州城过去最为热闹的一条商业老街。原来这里店铺商号林立,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一门九狮子的轶闻趣事、八角琉璃井的动人传说、老城徨庙的巍峨繁华……都给这条老街增添了它的独特魅力。在大街西头城徨庙的对面,有一家方记米皮老店,十分有名,对于爱好美食的朋友不可不去品尝。
二、五大官窑的来历
宋代的五大名窑,它们的分别为: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汝窑。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官窑。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 *** 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官窑的器形除常见的盘、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样式也很多。
哥窑。但哥窑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 *** ,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
三、神垕的传说
1、相传有个朝代的皇帝做了一个梦,看到一对红似殊砂、鲜似鸡血、晶莹透亮的花瓶,十分惹人喜爱。第二天,他派大臣四处查访,终于打听到是神后镇烧的,皇帝传下圣旨,让神后窑工为他烧制出梦中所见的花瓶。
2、钧瓷窑变不易掌握,生产条件又落后,十窑九不成。可是皇帝的圣旨谁敢违抗呢?有个窑工经过千辛万苦,总算把花瓶烧出来了,送给皇帝一看,皇上大怒,当着群臣说:“这些东西和我梦中所见的根本不一样。”接着又传下一道圣旨,十天之内烧不出梦中花瓶;所有窑工满门抄斩。窑工们日夜赶烧,期限快到,仍然烧不出来。
3、有个窑工之女名叫艳红,不但长得美丽,而且心地善良,从小跟父辈学会了瓷器的造型和烧制手艺,此时大祸临头,艳红决心以身试火,让自己的血气渗入笼中,凝结在花瓶上。她想,反正烧不成也是死,烧成了可以给父老兄弟免去一场灾难。主意一定,当炉火烧到决定釉色的关键时刻,她登上窑顶,一头栽进窑里,但见窑中红光弥漫,红浪滔滔。出窑时,一对玉般晶润、血般艳红的花瓶亭亭玉立在匣钵之中。
4、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为她盖了庙、塑了像,让子孙后代怀念她。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金火 *** 。古时候,神垕有个老窑工叫王钧,老伴去世早,收养了一个儿子,起名王小,在大刘山驺虞河边以烧制钩瓷为生。
5、有一天晚上,王钧刚睡下,蠓陇中听见有人唤道:“王钧醒来,王钧醒来。”他起来看看,屋内连个人影也没有,翻个身又人睡了。不大一会儿,只见一道红光,照得小屋如同白昼,王钧翻身坐起,只见一位红光满面的白发老人坐在床边。老人对王钧说:你烧造钧瓷不得秘诀,我今奉玉皇太帝之命,特来点化于你。但凡仙之间不能通话,我手书二字,启发于汝。”说着 *** 起一根柴 *** 写起来。王钧一看,是“心血”二字。正待细问,老人将手一摆,又写道:“天机不可泄露,得秘诀之后,子孙造福人类,不可渔利他人,否则,得而复失。”写罢,飘然而去。
6、第二天,王钧醒来,回忆昨晚之事,原来是一场美梦。说起王钧手艺,真是出类拔萃,七里长街同行无一可比。他做的钧瓷如碗、盘、炉、鼎、瓶、洗、盆、钵等,设计合理,造型大方,就是掌握不住火候,烧出的产品常因釉向 *** 走过多造成报废,使他伤透了脑筋。昨晚仙翁指点,可是人的鲜血何处寻呢?左思右想,毫无办法。最后拿定主意,自己以身试火,取得经验传给子孙。他将养子王小叫到跟前,将仙翁指点自己试火一事告诉儿子。王小扑通跪下说:爹爹,万万不能,万万不能啊。王钧脸色严肃,扶起儿子说:“我儿不必多虑,天意如此。”王小见 *** 主意已定,也暗地里打定了主意。几天后,父子俩将坯子上好釉装进窑里,点上火,连烧三天三夜,只见窑内浓烟翻滚,火苗不住地往上蹿。王钧双眼布满血丝,汗流满面,对儿子说:“孩子,就看今夜了,我饿了,你去拿个馍来。”王小不知是计,回身拿馍去了。王钧目视苍天大呼:“苍天有灵,莫负老汉一生心血。说罢, *** 衣服,爬到窑顶,跳进熊熊的窑火中。
7、王钧往火中一跳,立刻急坏了暗中相助的自发仙翁。他在窑旁整整蹲了三天三夜,只等今夜助王钧一臂之力,谁知王钧竟纵身跳人窑火中,顿足叹道:“罪过!罪过!”他见事已不可挽回,遂用手点化。只见窑内浓烟顿消,红浪翻滚。王小拿馍回来,见到 *** 衣服,一切明白,遂大叫一声,气绝于地。悠悠间,王小来到大刘山上,看到一位白发仙翁正在和爹爹谈话。王小急忙赶到跟前,拉着仙翁的手说:“救救俺爹。”仙翁说:“此乃天数,命该如此,也是老夫罪过。你要继承父业,做好钧瓷,贡献世人。汝父今已位列仙籍,不必为虑。”言尽,拉着王钧直上天空。王小抬头看时,只见半空中飘落下一张纸条,拿起一看,上书“可用鸡血代替”六个大字。
8、再说,众乡邻见王钧已死,慌忙救醒王小,他擦了擦充血的双眼,看看窑中火势,只见各种造型的钧瓷作品像涂了一层颜色一样,五光十色,艳丽夺目,十分好看。恍惚中,好像看见 *** 身影一样。他悲痛地对邻居们说:“不管这一窑是什么红色,都 *** 血红。”果然,出窑后颜色更好的就数鸡血红了。此外,还有玫瑰红、海棠红、茄皮紫等颜色。人们为了纪念王钧,在神后火神庙里塑了他的像。数百年过去了,这故事一直在神垕流传。“蚯蚓走泥纹”是钧瓷釉面上一种特殊的纹路,形似蚯蚓在泥地上爬过留下的痕迹,呈蜿蜒曲折而又长短不同的线状,有的为单线条,有的为多线条相互交叉。这种纹路源自宋钧官窑,为钧瓷所独有,是钧瓷窑变的艺术特征之一。
9、关于蚯蚓走泥纹,在禹州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原先禹州城北关的颍河水很深,水里边生活着鱼鳖虾蟹等水族。水族有个共同的首领,叫做“头王”。这头王至高无上,掌握着水族们的生杀大权,厉害得很。
10、蚯蚓那时候也生活在水里,和螃蟹、蚂虾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蚯蚓还和螃蟹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螃蟹头上的两个钳子无意间夹断了蚂虾的两根长须,蚂虾就到头王那里去告状。这蚂虾精得很,它为了能告倒螃蟹,就偷偷送给头王一颗夜明珠,头王一见十分欢喜,就收下了。常言道: *** 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头王受了贿,就向着蚂虾,于是判螃蟹有罪,要用炉火烧死。
11、蚯蚓听说了这事,很为螃蟹不平,就去找头王评理,头王哪能听得进去,不由分说,也判蚯蚓与螃蟹同罪,一块处死。
12、两个行刑的水 *** 押着螃蟹和蚯蚓来到岸上,四处寻找有炉火的地方,转来转去,来到颍河南岸的钧窑场,刚好见窑工们正在装窑。两个水 *** 就乘人不备,把螃蟹和蚯蚓装进了放钧瓷釉坯的笼盔里。螃蟹趴在了一个鸡心盘上,蚯蚓趴在了一个鼓钉洗里。两个水 *** 在暗地里看着窑工们把窑装好,封住了窑门,只待点火了,就返回水里向头王复命去了。
13、一会儿,窑工们就把窑点着了火。顿时窑里烟雾弥漫,熏得螃蟹直流眼泪,眼泪都滴在了鸡心盘上,它受不了了,就挣扎着往盘外爬,终于爬出了盘子。这时窑里温度已升起来了?螃蟹还是被烧成了灰。蚯蚓呢,开始也在鼓钉洗里往外爬,但鼓钉洗边沿儿高,蚯蚓爬得又慢,没多会儿也被烧成了灰。
14、这窑钧瓷住火后开窑,窑工们发现有个鸡心盘里出现了不少像珍珠样的斑点,有一件鼓钉洗上出现了很多像蚯蚓爬过一样的纹路。窑工们觉得这种斑点和纹路很好看,就分别起名叫“珍珠点”和“蚯蚓纹”。从此以后,凡是在这个窑里烧出的钧瓷,窑窑都有几件带蚯蚓纹的,间或也有珍珠点出现。窑工们都感到很神奇,不知是咋回事儿。但是颍河里的水族们知道,这是螃蟹和蚯蚓的冤魂不散啊!不该死罪,硬被判成死罪,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15、螃蟹和蚯蚓被炉火烧死后不久,蚯蚓的后代们觉得这个头王太霸道,不想再在水里受欺负,就搬家来到了陆地上,拱到土里去呆着。但完全离开水还不行,看哪儿土湿,就往哪儿去,还经常在湿泥地上爬来爬去。后世的人见了,只知道蚯蚓会拱土、走泥,人们就把“蚯蚓纹”改称为“蚯蚓走泥纹”了。在钧瓷诸多的品种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造型,它由六个葫芦组成,中间是一个大葫芦,大葫芦的周围有五个小葫芦与之连成一体,这个器型的名字叫《五子登科》。说起这个《五子登科》,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16、在我国宋朝,有一个姓窦,名禹钧,号燕山的人,年轻时发奋苦读,连年赶考却一直未能考中。后来结婚成家,心灰意冷,已无意求取功名。他膝下有五个儿子,即仪、俨、侃、仲、僖,个个聪明伶俐。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们的身上,决心教导他们成材。他让孩子们阅读自家丰富的藏书,用良好的教育 *** 指导孩子们的学习,同时把他过去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得失都讲授给孩子们听,加上他这几个儿子的刻苦努力,一个个陆续登土皇榜中举了。这件事在当时轰动很大,朝野上下人人尽知,一时传为美谈。
17、有了这件事,当朝皇帝就想厂若是天下做父母的都能像窦燕山这样教子有方,使子孙后代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为国尽忠,何愁我宋室天下不代代强盛。为鼓励天下百姓都效法窦燕山,让世人都努力学习,勤奋攻读,有志于功名,皇帝就传下两道圣旨:之一,把窦燕山教子成材的事迹编人正在定稿的蒙学读本《三字经》中,流芳百世;第二,做一件永久 *** 的器物,来纪念这件事,并限期半年完成。丞相接旨后,立即去办。之一件事,丞相让主持编写《三字经》的大臣去办,很快就办妥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字经》中有了这样几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义方,是指为人处世的规矩、法度、道理等,泛指家教。但第二件事,丞相颇费思量,限期已过了一月,还没考虑出来。在选用什么材料上,丞相一直拿不定注意。
18、有一天,丞相正在书房 *** 沉思,门官来报,说是专管进贡瓷器的官员来访。丞相一听,眼睛一亮:对呀,这件永久 *** 的器物何不做成瓷器呢?瓷器是放不坏的,而且又美观。丞相当下就决定选用瓷器来作纪念品,并且要用钧窑的瓷器。他选用钧瓷有两个原因:一是窦燕山名叫禹钧,丞相博学多才,马上联想到出产钧瓷的阳翟是大禹的故乡,那里还有大禹之子夏启即位大享诸侯的遗迹“古钧台”,而钧台附近就是 *** 钧窑场。丞相心里说,用钧瓷作纪念物品可能是天意。二是钧瓷晶莹玉涧,五彩斑斓,名列五大名瓷之首,不像其他瓷器的色调那么单一。丞相命贡瓷官在限期之内,烧造出寓意深刻的钧瓷贡献给皇上,完成圣上旨意。贡瓷官领命后,不敢懈怠,回到钧窑场,马上命人设计画图,制订 *** 方案。最终选定用吉祥葫芦来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器物造型是中间一个大葫芦,周围有五个小葫芦与大葫芦连成一体,五个小葫芦寓意五个儿子,大葫芦寓意科举。葫芦与“福禄”谐音,而且有“千秋万代(蔓带)”的寓意,正合皇上永久 *** 的旨意。钧瓷窑工们白天黑夜不停地 *** ,从制坯、上釉到烧成,每一道工序都精心 *** 作,不敢有一丝马虎。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在最后的限期内烧制出了一件精美的窑变钧瓷珍品。
19、贡瓷官把这件钧瓷珍品用绢布小心翼翼地包了一层又一层,马不停蹄,星夜护送到京城丞相府,丞相进宫亲自奉献给皇上。皇上一看,只见六个宝葫芦闪闪发光,釉色紫红相映,釉面上数条弯曲的纹路形如蚯蚓走泥,煞是好看,而且选材恰当,寓意深刻。皇上看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丞相、贡瓷官及钧窑工匠,并御赐这件钧瓷叫做《五子登科》。《五子登科》的名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一直沿用到现在。“观音瓶”造型是钧瓷常见的一个品种,其基本形体是喇叭口、脖颈内收、丰肩、圆腹、直腿到足,与人们所见的美术作品中观音菩萨手上所持净瓶相似。民间传说,观音所持的净瓶实际上就是一个钧瓷瓶,是钧瓷艺人送给观音的,观音非常喜爱,后来就成为随身携带的一件宝物,用于盛甘露、降甘霖,普度众生。
20、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禹州一带大旱,烈日炎炎,禾苗枯黄。一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 *** 菩萨云游到此,看到此情此景,善心大发,要施法降甘霖下场透雨,拯救禹州黎民百姓。观音心想:“东海水深,取之不尽,何不用它一用?但山高路远,用什么东西把水盛过来呢?听说这一带出产一种宝瓷,用宝瓷瓶来盛水岂不是很好?”观音来到一家窑户门口,轻叩柴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姑娘,名叫彩虹。彩虹认出是观音菩萨,跪倒就拜,请求观音菩萨快救禹州百姓。观音说:“我就是为这事来的,快起来吧。把你家的钧瓷宝瓶借给我用用。”彩虹一听,高兴极了,赶忙回屋拿出一个精美的钧瓷宝瓶,并一再说要把这个宝瓶奉送给观音菩萨。观音见她心诚,就愉快地收下了。
21、观音来到东海上空,把宝瓶口朝下,嘴里念念有词,只见大海里一股水柱直冲上来,钻进宝瓶口里。观音用宝瓶吸罢水,返回到禹州上空,手捧宝瓶开始行雨。宝瓶里每往外滴出一滴水,就化作倾盆大雨。宝瓶里不停地滴水,大雨不停地下。地里的庄稼喝足了水,禾苗直挺挺地往上长,变得绿油油的。禹州一带的黎民百姓奔走相告,感谢观音菩萨降下甘露。观音看雨水已经下足,就收起宝瓶,驾着样云到其他地方普度众生去了。
22、雨过天晴,各家各户又开始照常干活儿。彩虹姑娘有心思,她照原先送给观音菩萨的那个瓶样,又烧制了许多钧瓷瓶,并取名叫“观音瓶”——这就是观音瓶造型的由来。由于观音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比较适于钧釉的变化,加上与观音菩萨有一定的联系,有吉祥幸福之意,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到现在还盛烧不衰。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钧瓷之乡的传说和钧瓷产地是哪里的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