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道真傩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道真傩城简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道真县属于哪个市
道真地处黔渝之交,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总面积2157平方公里,辖11镇3乡1街道91个村(社区),总人口35万多人,其中仡佬族17万多人、苗族9万多人,素有“黔蜀门屏”之称。
道真秦属巴国,汉隶巴郡,隋归信阳,唐、宋、元为真州,明置真安州。1941年置县,因纪念汉儒尹珍先贤,命名道真。1987年撤县设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07省道西50米。园区由游客接待中心及规划展览馆、演艺中心、仡佬文化博物馆、尹珍文化艺术中心四个场馆以及广场等组成。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磏镇大沙河。这里可以看高台舞狮、仡佬情景剧,游仡佬风情街、傩戏王国主题公园、魔幻岛生态亲子主题公园,品“三幺台”文化盛宴。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阳溪镇与三桥镇附近。景区总面积2.5万亩。银杏种植面积约1000亩。自然资源丰富,有天门洞、石笋、石林、竹海、奇形怪树、溶洞等景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理概况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中国贵州省,总面积为2156平方公里。其人口密度为141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国土面积达到11亩,这一数据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耕地面积为7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20万亩,其中60万亩为宜林荒山。还有106万亩的天然草山资源,其中24片万亩以上草山共47万亩,为发展林业和畜 *** 提供了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道真县的地理位置独特,位于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中 *** 带湿润高原山区。更高海拔达到1939.9米,更低海拔仅有317.9米,平均海拔约1000米,形成了明显的气候垂直差异,有利于农业的全面发展和立体农业的布局。
气候方面,道真县属中 *** 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无霜期长达285天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是省内茶叶、烤烟、油菜、 *** 材、经济林木理想的种植区域。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遵义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位于东经107°21′~107°51′,北纬28°36′~29°13′。西北、东北与重庆直辖市之南川市、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东南分别与本省正安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总面积215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含1民族乡),98个村(居)。道真,素有“黔蜀门屏、银杉之乡、仡佬故土、傩戏王国”之称。
三、请问铜仁是傩戏之乡吗
1、傩堂戏是傩戏家庭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因演出多在傩堂(愿主家堂屋)里进行,故名;它又有傩愿戏、傩愿戏、傩坛戏、端公戏、 *** 脸壳戏等别称。傩堂戏的特点是:它的演员都是专职或半职的巫师(又叫"端公"或"土老师"),演出以巫、道合一的组织--"傩坛"为单位,围绕着冲傩还愿而进行,宗都色彩十分浓厚。除贵州之外,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省都有傩堂戏,但不如贵州普遍。
2、贵州傩堂戏覆盖面积广,全省大部分县、市都有分布,其中尤以黔东的德江、思南、沿河、印江、松桃、江口、铜仁、石阡,黔北的道真、务川、湄潭,黔东南的岑巩、黄平,黔西北的纳雍、大方,黔南的荔波、罗甸等县最为丰富。据调查,20世纪末,德江县有傩堂戏103坛,道真仡佬苏州自治县有傩堂戏46坛,以此推断,全省傩堂戏当不下千坛之多。就民族而言,汉、苗、布依、侗、土家、仡佬、白、毛南等民族中都有傩堂戏遗存,其中土家族遗存尤多。贵州历史上受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影响很深,追本溯源,贵州傩戏应是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传入的,时间大约在明代。
四、道真传统民间民俗有什么
1、道真地处黔北边陲,素有“黔蜀门屏”之称。道真是一个以仡佬族聚居的地方,全县有34万人口,其中仡佬族16万多人,约占总人口的50%。仡佬族是最早开发西南地区的民族,也是境内的土著民族。经历了濮人、僚人、仡佬族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商周时期称“濮”,秦汉时期称“夷僚”、“夷濮”或濮、僚并称,魏晋至隋以“僚”专称,唐代称“葛僚”、“仡僚”,宋代有“葛佬”“仡僚”“葛僚”“佶僚”等称谓,明清以后“仡佬”族称渐趋统一。新中国成立后,经贵州各地仡佬族 *** 协商,报经 *** 同意,1953年公布统称为仡佬族。于此,仡佬族在这征土地上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仡佬文化已成为道真一张富有无穷魅力的仡佬文化名片。
2、——道真有古朴幽深的仡佬傩戏。傩戏是一种 *** 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始戏曲。俗称“冲傩”。道真傩坛多源多流多姿多彩,具有极为丰富的想像力。道真仡佬族“傩”的精彩之处在于“戏”,如《跑功曹》、《五岳归天》、《大战洪山》、《降妖造斧》、《裁缝偷布》、《春兰卖酒》、《湘子度妻》、《赵元求寿》、《骑龙下海》、《双城配》、《仙鹤配》、《钟斛 *** 》……当那些头戴 *** 的法师兼民间艺人在台上说说唱唱,打打闹闹,演绎天上人间、海洋地狱里的悲欢离合故事,其剧目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道真仡佬族傩戏中各傩神各有 *** ,各配衣饰,分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以锣鼓、牛角、师刀、带牌、钺斧、朝简、令旗、神棍、花旗等伴奏伴演。 *** 年间,戏班赴正安、务川、南川、重庆等地演出。 *** 3月,贵州民族学院教授庹修明、顾朴光陪同日本学者广田律子到道真考察,广田律子将现场演出节目录像并带回日本,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的假面剧》一书,并为之发出“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在遵义,遵义傩戏在道真”的感叹。1956年,道真傩戏《山王图》获省民族民间文艺调演二等奖等。
3、——道真有神秘惊险的民间绝技。道真仡佬族民间技艺以“神、奇、惊、绝”。如仡佬族“高台舞狮”高台一般为五六张桌子叠成,更高者可达12张,整个表演惊险绝伦,扣人心弦,反映了道真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曾先后荣获我省一届、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表演奖、金奖,获全国第五届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银奖。又如在道真傩戏表演过程中有很多项目穿 *** 煞铧、上刀梯、退七星剑等,具有很高的表演 *** 和浓厚的神秘 *** 。其中上刀梯和煞铧近年已被作为表演项目屡屡推出。上刀梯即是在一直柱两边排列36把或72把利刃不等,锋刃向上,其形若梯,表演者要赤脚踩在锋刃上,一步一步达柱顶,做完法事后再一步一步退下来。煞铧则是将一件铧口放在炭火内绕红后,表演者赤手赤脚或踩或端,还要张口叼住铧头,四面游走。等等。这里的神秘 *** 至今尚未见到合理的解释。
4、——道真有绚丽多姿的民间文艺术。道真仡佬民间文艺富多姿,民族民间文艺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谜语、谚语、歇后语、歌谣等。神话传说栩栩如生,民间故事娓娓动听。有反映人类起源的,有描述古时人类认识自然、 *** 自然的,有口述先人开荒辟草、逃官避匪的,有揭露昏君、 *** 污吏、财主的迂腐昏庸无道,贪吝刻薄,为富不仁的故事等。歌谣有“打闹歌”、“号子”、“山歌”、“盘歌”、“情歌”、“牧歌”、“闺怨歌”、“长工歌”、“哭丧歌”、“戒烟歌”、“戒赌歌”等,以七字句居多,兼具赋比兴、押韵,类似七言绝句诗体,寓哲理于歌词,显情趣于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盘歌,一问一答,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歌的形式表达,富有趣味 *** 和知识 *** 。民间文学包括经典、科仪、谱牒、戏曲、小说、诗、词、歌、赋、祭文悼词、墓碑铭泐、摩崖题记、匾额楹联等。此外,仡佬族剪纸、根雕、刺绣、纸扎等民间艺术别具一格,让人爱不释手,不愧为一朵永不凋谢的民间艺术奇葩。
5、——道真有独具特色的“三幺台”。“三幺台”是道真仡佬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我曾无数次品尝过“三幺台”风味。每当我品尝“三幺台”的时候,我都要慢慢地品,细细地想。“三幺台”是道真仡佬族独具风味的食俗,浓缩了仡佬族食俗的精华。贵州电视台“吃在贵州系列”专题报道,曾对道真“三幺台”作了较为详细报道;与此同时,贵州“扶贫开发百乡行”采访组一行赴道真采访,该县三桥镇为欢迎专程前住采访记者,吃饭时竟摆出“三幺台”,记者们真正领略了仡佬族原汁原味“三幺台”风味。“三幺台”是道真仡家人更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每逢嫁娶、寿庆、建房、节日宴请等,都要用“三幺台”招待贵客。通过“三幺台”互诉衷肠、增进情感。仡家人饮食文化非常丰富,风格独特。“三幺台”中以“油茶”之席最有意思,人们称之为“干劲汤”,喝了“油茶”精神爽,让人回味无穷。
五、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1、秦代,道真仡佬苗族自治县所属区域为巴郡。西汉时期,此区域归属巴郡涪陵县。东汉建安六年(201年),道真县隶属于巴东属国涪陵县。蜀汉时期,归入涪陵郡,辖属涪陵县。晋朝永嘉时期后,涪陵郡被蛮夷势力占领。北周保定四年(5 *** 年),涪陵土著首领田思鹤归附 *** ,设立奉州。建德三年(574年),奉州改名为黔州。隋朝大业十年(614年),信安县设立,隶属明阳郡,现在的道真县即在当时区域。唐朝武德二年(619年),信安县改名为信宁县,隶属于义州,五年(622年)义州更名智州。贞观四年(630年),信宁县治所迁移至东北七里(今武隆县江口镇)。十一年,信宁县改隶黔州。信宁县作为县名持续了440多年,宋朝嘉祐八年始改信宁镇为彭水县。贞观十六年( *** 2年),设置珍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夜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为珍州,元和三年(808年),废除珍州,将县属下溱州。如今道真的地界主要属于珍州的辖域。宋朝乾德三年(965年),蛮族首领田景迁归附 *** ,赐名珍州。开宝元年(968年),改珍州为高州,后改名为西高州。大观二年(1108年),再次改为珍州。宣和三年(1121年),珍州管辖乐源、绥阳二县及遵义。如今道真的地界主要属于乐源县,咸淳末年与珍州一起隶属播州。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或稍后,设置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仍旧隶属播州。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改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为真州。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真州为真州长官司,隶属播州宣慰司。如今道真的地界即在此范围。明朝万历五十九年(1601年),以真州长官司地建立真安州,属于遵义军民府,隶属四川布政使司,管辖正安、道真两县区域。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真安州为正安州。雍正六年(1728年),随遵义府改隶贵州。 *** 三年(1914年),改正安州为正安县。 *** 三十年(1941年),从原正安县东北区域设置道真县,以纪念汉代学者尹珍,以其字命名,隶属于贵州省第五行政 *** 区,治所位于土溪场(今玉溪镇),1949年,隶属于贵州省遵义专区。1958年12月并入正安县。1961年8月恢复道真县。1990年,成立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隶属于遵义地区。如今属于遵义市。
2、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遵义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位于东经107°21′~107°51′,北纬28°36′~29°13′。西北、东北与重庆直辖市之南川市、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东南分别与本省正安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接壤。总面积215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含1民族乡),98个村(居)。道真,素有“黔蜀门屏、银杉之乡、仡佬故土、傩戏王国”之称。
道真傩之乡和道真傩城简介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