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一气的成语 气什么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一气的成语,以及气什么的成语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一气呵成的成语意思
  2. 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沆瀣一气成语故事
  3. 沆瀣一气是成语吗
  4. 沆瀣一气成语
  5. 沆什么一气

一、一气呵成的成语意思

是指在表达、创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时,连续不断、毫不停顿地进行,毫无中断或犹豫的状态。它强调事情的流畅和连贯 *** ,以及完成任务的高效和顺利。“一气呵成”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为一口气喝完,表示毫不停顿地进行一个连续的动作,不断地推进,没有任何的中断或停顿。

1、这篇一气呵成的好文章,读来真是令人神清气爽。

2、外甥小小年纪,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3、这篇文章不蔓不枝,一气呵成。

4、只见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写了这副对联。

5、这篇散文,我当时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6、吹玻璃制品时,要一气呵成,稍见耽搁,作品就失败了。

7、 *** 先生曾希望 *** 清朝后,一气呵成建设好 *** ,然而他的希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8、这个刀客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沙漠边缘,勒住缰绳,翻身下马,从腰间抽出一把三寸来宽的金丝大环刀,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然后势如破竹地击溃了一群亡命之徒。

10、这篇文章结构紧凑,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11、这位陶艺 *** 的功力已经出神入化,从杆土到制胚的过程有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12、他画这幅画,笔快如飞,一气呵成。

13、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幅书法作品。

14、李白才气纵横,行文如天马行空,一气呵成。

15、用混凝土浇灌楼顶,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

16、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

17、这篇文章结构谨严,一气呵成,令人激赏。

18、这首乐曲是作者经过了深深的思索之后,带着 *** 一气呵成的。

19、她的体 *** 表演,动作前后连贯,一气呵成,赢得满堂采。

20、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21、这大娘骂起人来,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一气呵成。

22、这篇文章长达数页,他竟然可以一气呵成,果是大家气派!

23、这首曲子的气势要藉小提琴一气呵成的演奏,才能尽显无遗。

24、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 *** 的剧本。

25、回首自己写的开题报告,发现一气呵成,势如破竹。

26、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总会是意到笔随,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

27、事先若有妥善规划,办起事来当然可以一气呵成。

28、他做事总是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29、他先若有所思一阵子,待胸有成竹再动笔,然后一气呵成。

30、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

二、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沆瀣一气成语故事

1、沆瀣一气拼音 [ hàng xiè yī qì ]

2、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3、成语基本释义: [成语形式 ] ABCD式的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感 *** 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坏人聚在一块沆瀣一气近义词

4、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5、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三、沆瀣一气是成语吗

【拼音】:hàng xiè yī qì。

【解释】: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示例】: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通同一气、串通一气、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臭味相投、朋比为奸、猫鼠 *** 、狐群狗 *** 、浑然一体。

【反义词】志同道合、自命清高、精诚团结、择善而从、肝胆相照。

1、狼狈为奸[láng bèi wéi jiān]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译文:所以人们说事情违背者为互相勾结。

2、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é]

释义: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

出处:班固东汉《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什么一气的成语 气什么的成语-第1张图片-

译文: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

四、沆瀣一气成语

1、【沆瀣一气 hàng xiè yī qì】: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近义词:通同一气通合一气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反义词:同心同德各怀 *** 胎泾渭严分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精诚团结相似词:一气一口气一团和气一鼓作气一气之下一气呵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吃一堑长一智。

2、(1)他俩在一起,可谓是沆瀣一气。

3、(2)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4、(3)又干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5、(4)日本入侵者和伪军沆瀣一气, *** *** 英雄。

6、(5)这些官员和 *** 沆瀣一气,勾结起来坑害国家。

7、(6)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气。

8、(7)鸟尽弓藏后,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瀣一气,我和 *** 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9、(8)这三个沆瀣一气的 *** ,不知污了多少民脂民膏,人们一提起他们来就咬牙切齿。

10、(9)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

11、(10)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之。

12、(11)这件弊案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这两人沆瀣一气,暗中勾结,挪用了 *** 。

13、(12)父子两人是先后任的县官,却沆瀣一气地搜刮民财,贪赃枉法。

14、(13)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

15、(14)外部利益跟内部的 *** 人沆瀣一气,用错误的理由反对能源开发项目。

16、(15)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暗地里大搞阴谋活动。

五、沆什么一气

1、沆瀣一气(拼音:hàng xiè yī q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2、从历史记载来看,崔沆是凭考卷录取崔瀣的,二人此前并无瓜葛,姓名联璧只是一种巧合,但语言的传播自有其约定俗成的惯 *** ,传扬日久,“沆瀣一气”就从玩笑话变成了含有贬义的成语。客观地说,这即使不是一件冤案,也是因巧合而引起的曲解和讹传。

3、这也警示人们,酒后谈资、坊间笑料、小道消息一类的传言,有时极具 *** 力,从来不可小觑。与此同时,在生活中,经常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勾结起来,做一些危害社会的事,这也提醒人们交友需谨慎,交邪友,容易沆瀣一气,后患无穷。

4、唐代盛行科举 *** ,当时的读书人都争着参加科举 *** ,考中了就能做官。崔沆是唐僖宗年间的官员,官至礼部侍郎,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在京城长安举行一次规模很大的 *** ,崔沆担任主考官,许多读书人都来到长安应考。考生中有个人名叫崔瀣,颇有才学。

5、主考官崔沆连 *** 阅考卷,批到崔瀣的卷子,大为赞赏,连声叫好。发榜那天,许多人围榜观看,有的还高声地念着名单。突然,有个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连声道喜,原来崔瀣榜上有名,考中了。

6、按当时规矩,科举 *** 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崔瀣不免要以门生的身份,郑重其事地前去拜谒“恩师”崔沆。真是巧得很,主考官叫崔沆,门生叫崔瀣,这“沆瀣”二字,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气、雾露,如今刚好在两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块,实在难得。

7、一时,许多人聚在崔府门前,看个热闹。人们指指点点,津津乐道,于是,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

8、本来这是一句玩笑话,并不含贬义,崔沆、崔瀣也不存在营私舞弊的情况,不过后来有人听说崔瀣中举后很快就得到很好的官职,遭到他 *** 疑,于是便把“沆瀣一气”的说法暗指他们俩有私人关系。渐渐地,“沆瀣一气“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一个含贬义词的成语。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什么一气的成语和气什么的成语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成语 什么 一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