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文化美食之乡?跟苏东坡有关的美食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东坡文化美食之乡这个问题,跟苏东坡有关的美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苏东坡:因为一个人,喜欢上一座城,为何四川的文化底蕴如此浓厚
  2. 不在苏轼的美食地图中的城市是什么
  3. 苏东坡食记:带你走进舌尖上的宋朝

一、苏东坡:因为一个人,喜欢上一座城,为何四川的文化底蕴如此浓厚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实话实说,这两年,越来越喜欢四川这个省份。主要是跟其文化相关。

写一篇4000字左右文章实属不易,写一篇有论点,论据,引经据典的文章更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并非读了几本书就能写出来。

所以,给读者提个醒,大家并不要抱太多希望,此文能有多华丽和精彩。

最近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感受到文学的魅力,《眉山》这章,让我不禁写篇和四川有关的题材:

谈及四川,我们先谈地理,再谈人文。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追热点,却会忽视那些美好的事物。比如:经典书籍、旅游城市、天文地理等。

*** 地去了解一座城,了解一个人,做一件持之以恒的事,实属不易。

四川省的面积有48.6万平方千米,全国省面积排名第五。相当于德国国土面积的1.3倍,日本国土面积的1.29倍。

四川有地级市18个,自治州3个,市辖区55个,县级市18个,县106个,自治县4个。

赵雷的那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哼起这首歌,便让人想起四川那惬意的街头。成都近几天被称之为新一线城市之首,虽颇有争议,但成都从美食,文化,教育来看都具有一争之实力。(本文不作延伸,点到即止)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便是出生于此。广元自古也是入川的要道。与汉中,陇南两地遥望。

位于重庆,成都,西安,三大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是不可多得的“国家森林城市”。

4、达州(四川的东大门,“巴人故里、中国气都”)

诗仙李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出生地,黄帝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

*** 、 *** 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

马上就要2021年的春节了,四川的南充就是春节文化的发祥地。

中国 *** *** 总设计师“ *** ” *** 的故乡。

开国元帅 *** 的故乡,资阳市乐至县。

三苏的故乡,两宋年间,眉山进士886人,史称“八百进士”。

孔子之师苌弘和国画 *** 张大千的故乡。

乐山有世界级遗产三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

14、雅安(“川西咽喉”、“ *** 门户”、“民族走廊”)

*** 长江之一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五粮液便是产自宜宾。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

泸州老窖这些年,家喻户晓,其城市也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

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但实则让四川整体的文化底蕴如此浓厚,叫人怎么不喜欢?

我是湖南人,说实话,研究湖南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研究四川。虽然很多称号,文化看似简单,但这个世界,你知道的常识,可能至少有1亿人不知道,甚至10亿。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资料来源书籍和百科以及部分知乎。如有错误,各位读者不吝指出,谢谢!

甘孜藏族自治州:一直想去的稻城亚丁就是这了,话说2021开年如果 *** 不反弹严重,据说甘孜很多景点都是免费 ***

凉山彝族自治州:泸沽湖、螺髻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些都是地理独特之处。当然泸沽湖位于云南省与四川省交界处,所以是两省共同之处。

写到这里,已经写了快1个小时,不断翻阅文章,不断核对资料,看似简单,其实挺花精力!如果喜欢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或者点个赞,支持一下!

谈完地理,我们重点要谈便是四川的人文了。其实上面多多少少有讲到四川的名人和文化。

《贾谊论》是当年苏东坡写的。文章论证有理有据、层次分明。虽都已成过去式,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才华,让人们至今膜拜。

今年,“丁真”火了一把,因其不同的审美观,让他在 *** 这个时代,加上杠杆成为网红效应。同时,也让大家了解到四川理塘。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汉朝的司马相如那首《凤求凰》。(现在很火的王者荣誉李白的皮肤就是凤求凰)

*** 《汉文学史纲要》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成都人),文莫若司马迁”。

我不知道现在的语文课本,是否还有这些文章:

当然,我所列举的只是九牛一毛,更多的,我相信四川的朋友有说不尽的话题,我相信四川的文化底蕴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通过自古以来长时期的积淀!

最后,单独留出一小节,给我们的主人公苏东坡。带大家了解这位大文豪。

乐山是他的故乡,北宋时期名为嘉州。

到了乐山,乐山大佛是旅游景点必去,当然另外三苏祠想必也是大家想沾沾文化之地。

苏家,人称三苏。 *** 苏洵生有二子,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次子苏辙,字子由,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古文中的三席之地。

在苏家宅院中,屋子墙正中挂着一张果老的画像。这正是苏洵每天对着祭拜。因为苏洵在长子苏东坡之前,有个孩子夭折了(苏景先);生了个女儿(苏八娘)所以就一直盼望再生个儿子,这些如愿以偿。

苏东坡的祖父名:苏序。在苏东坡出世之时,祖父63岁,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极大,慷慨大方。

对于文学方面,祖父倒也没帮苏家什么忙。甚至,从小 *** 格比较顽皮,不喜读书,略知大意而已。

三苏在文学上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记得在上学时,语文课堂经常学到苏洵之时,就听语文老师讲起:

苏洵27岁才开始奋发图强,钻研学问。后来也名声大噪,不会被自己儿子的才气所掩盖。观其父一生,在 *** 上抑郁终生,跟其 *** 格有关。凝练,其实我所理解是老练,并且沉默寡言。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及苏东坡。之前我写过:有趣的灵魂 *** 挑一,他便是那一个。之前写过他交往的朋友有三教九流。今天要说的是他会的不仅是诗词赋画。在当年的四川,他可是有名的酿酒师,他的对美酒的研究可不差。虽然在喝酒方面,比不上名气大的酒仙“李白”,但他的酒品,酒德也算得一典范:

晚年自叙:“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总之,四川,因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四川这座大省添加了隆重的色彩。当然四川有美食、 *** 、文化、旅游等等说不完的故事,如果日后有机会,再作补充。

因为一个人,喜欢一座城!好了,这便是今天我要分享关于苏东坡的故事。

►读传记后,我深知,平凡的人生未尝不是幸运!

►读他人的幽暗,让自己的人生更从容!

►在人生的转折处,更需要来自别人的平行力量!

►传记是人 *** 的试验场,我们可试探人 *** 的极限!

►让我们学会心平气和地接受差距!

►找到属于你的“关键时刻”,实现生命的潜能,无论你有多普通!

··················END··················

《周日》分享:王阳明:人被诽谤会怎样?45岁还有作为吗?儒将即将出山!

《周日》分享:人人都可“龙场悟道”!领悟终极智慧!

二、不在苏轼的美食地图中的城市是什么

1、982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诞生。他不仅是“雄视百代”的千古之一文人,更是引领北宋餐饮潮流的美食大家。

2、他一生经历五朝,主管八洲,谪贬三地,凭着天生的乐观和超然,每到一地,都开启了独具特色的“东坡美食”,成为八大菜系之外,唯一以人名命名的菜系——东坡菜。

3、随着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从眉山开始,到中原、江南和岭南地区,川菜因为苏东坡的身体力行而发扬光大,而原本毫不相关的黄州、惠州、杭州、儋州、眉山五地,也因为东坡菜,以至于在千百年后,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4、10月29日,2019“中国菜”艺术节暨川菜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眉山召开。来自杭州、黄冈、惠州、儋州、眉山五地的特邀嘉宾,分别就“东坡美食在苏东坡生活足迹城市影响、传承与发展”展开了对话。

5、苏东坡人生的之一次贬谪地,是黄州。而东坡菜中最出名的“东坡肉”,便是在黄州发明的。“彼时‘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而苏东坡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做出东坡肉,并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在《猪肉颂》中国进行了总结:“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焰烟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湖北省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谢定源说。

6、“如果说东坡肉的起源地是黄州,而杭州真正将东坡肉发扬光大。”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何宏表示,虽然苏东坡在杭州待得时间不长,却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当时苏轼疏通西湖后,百姓感激他,送了许多猪肉和黄酒。苏东坡却让家人烧制后给百姓送去。他的家人将肉与黄酒一起烧制,结果更加香酥味美。”何宏说,大家都盛赞苏东坡送的肉做法别致,趣闻传开后,东坡肉便由此发展了下去。

7、而苏轼到了惠州,没有了大鱼大肉,已沦落到了“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的境地。那在惠州,苏东坡又是吃什么呢?“虽然吃不了多少肉,但在四季如春惠州的苏东坡也享受到了福利,便是可以品尝到各种鲜美的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只要能吃到新鲜荔枝,苏东坡甘愿长居此地了。”李锐说,苏东坡始终怀着乐观洒脱之心,再难的日子也能苦中作乐。作为谪官的苏东坡买不了羊肉,便叫屠夫留一些羊脊骨给他。于是苏东坡将羊脊骨煮熟,洒上酒抹上盐,烤至微焦食用。这种“得微肉于牙间,如食蟹螯逸”的美味让苏东坡久久不忘,甚至写信给弟 *** 由时还分享了这道美食。

8、绍兴四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往生活条件更艰苦的儋州。即便如此,也依然为磨灭他对生活的热情。“在儿子苏过的协助下,苏东坡发明了一道美食叫玉糁羹。即以芋头为主要原料,加上白米,把它们捣碎后煮成糊状的食品。”儋州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主任谢仿贤说,除了玉糁羹,苏东坡在贬谪海南期间,还喜欢烤食生蚝,被生蚝的鲜美所折服,“苏东坡还为此专门写了首《食蚝》,说不要让朝廷其他大臣知道了生蚝的美味,不然他们会来和我抢的。”

9、苏东坡可谓是个“行走的吃货”,但实质上,无论是哪一道东坡美食,他的根都是在他的故乡—眉山。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王晋川说,苏东坡生长在眉山,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和雪浪翻腾的岷江给了他最初的文化浸润和美食基因。母亲程夫人和其他长辈给了少年苏东坡来自民间的美食资阳,以至于他离开家乡宦游天下,心心念念仍不忘眉山味道。“苏东坡所创制的菜肴,无一不和家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他在黄州炖猪肉,其实也就是眉山的一道乡菜。”

10、王晋川表示,苏东坡对美食的热爱,不止于口腹之欲。他“入口皆美食,出口即文章”,而这留下来的400多篇美食诗文对东坡菜的推广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东坡菜在这五地继续传承发扬着,也成为文化连接的纽带,共同推动着东坡菜、川菜走向世界。

三、苏东坡食记:带你走进舌尖上的宋朝

1、自然是为他成为一名标准的「吃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其实也正是他作为一名吃货的美食之路

3、人人都识东坡肉,人人都知肉味美。虽说这首诗是苏东坡写于黄州,不过,这东坡肉的美食故事还得从徐州说起。

4、苏东坡在徐州的那两年,正是徐州历史上的多事之秋。在1077年秋,黄河决口,水困徐州。苏轼不像老百姓一样仓皇逃窜,反而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经过了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5、城保住了,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

6、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因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苏东坡”一名也因此而来。在黄州期间,因为贫困,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

7、但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很久之后,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8、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不过大家伙儿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

9、当时,杭州有家大菜馆的老板,听说人们都夸“东坡肉”好吃,也按照苏东坡的 *** 烧制, *** 写上“东坡肉” *** 。这道新菜一应市,那家菜馆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门庭若市。一时间,杭州不论大小菜馆都有“东坡肉”。后来,杭州厨师们公议,把“东坡肉”定为杭州之一道名菜,流传至今。

10、如今,不管是寻常百姓的家里,还是高档餐厅的饭桌上,东坡肉都为人所知、为人所赞。虽说各地的做法不一样,有香甜的、也有微辣的,但都是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味道和记忆。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苏东坡这位吃货。

11、乌台诗案,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更大的转折点,这一巨大的打击让他变得心灰意冷。尤其令他齿冷的是,一些从前好友像躲瘟疫一样疏远了他。

12、历史上的黄州,就是现在的黄冈市,辖区仍涵盖大别山西部。如今这座位于大江之湄的小城,距离武汉市仅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放眼望去一地繁华,而11世纪的黄州,却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悠久的历史遗韵,是一片萧索之地。

13、虽然黄州一片萧索没啥好的,但好歹它涵盖了大别山,山里的珍禽异兽却常常出没。别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吃不了,山雉却是轻而易举能抓到的。这山雉,也就是山鸡,在元明以前,山鸡还是高高在上的岁贡之物。冬天下雪后,天光放晴,也是进山猎捕山鸡的好时节,苏东坡当然不会放过这道野味。

14、这山鸡,只需要一百文钱一对儿, *** 极端亲民,虽说东坡先生在黄州的时候手头拮据,每天全家的花费定额在一百五十文钱,可看到有猎户肩扛猎叉挑着山鸡来卖,还是忍不住数出一百文买来喜滋滋地带回家。拔毛洗净切成块,小火慢煎熟了吃,定然是嫩脆酥松、唇齿留香。

15、或者配上冬笋片,下锅熬汤,出锅的时候别忘了放上些雪底芹菜,山野珍品的特有醇厚,不用放任何调料都是鲜美无比。一家人雪天冬夜围炉夜话,时不时喝上一口热腾腾的 *** 汤,可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了。

16、东坡山雉汤已传遍鄂东南地区,至今仍是一味传统好汤。而除了这一道无可代替的菜品之外,苏东坡还发明了另一种吃法,就是“东坡春鸡脍”。在黄州的日子虽苦,但估计 *** 前的那个苏东坡,会因为美食,而变得活泼起来吧。

17、在被贬黄州的四年多时间里,苏东坡游遍了黄冈的名山大川,饱览了鄂东壮美风光,写了753篇作品。这个时候的苏东坡,虽然处于人生的低谷,但却已有了豁达、超脱的乐观。

18、苏东坡平生更爱吃鱼,不过常常是自己动手烹制,所以他深得 *** 各种鱼肴之妙法。他在《鱼 *** 》一诗中记述了他做鲤鱼的 *** :“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破釜不著盐,雪鳞笔青蔬。”他在黄州写有《鳊鱼》诗:“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吾今又悲子,轰著泪纵横。”

19、四川乐山一带的岷江中,出产一种黑头鱼。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曾用香油、豆瓣、葱、姜、蒜等调料,以炸、烹、收汁之法 *** 了“东坡墨鱼”,其味“芳香妙无匹”。苏东坡也曾在《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中写道:“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他更是在著名的《后赤壁赋》中记述了将“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的鳜鱼烹煮以佐酒的故事。

20、关于东坡鱼,还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苏轼到寺里去拜访他的 *** 佛印和尚,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鱼腥昧,心想这下有口福了。岂料佛印和尚想要捉弄苏轼,便提前把做好的一盘鱼放入了旁边的罄里。

21、苏轼对佛印和尚的小心思心知肚明,但他也故意不露声色。苏轼对佛印和尚说:“我这里有一句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说罢,吟出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假思索地对出了下联道:“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听完大喜,说:“既然你的罄(庆)里有鱼(余),还不拿出来一同分享。”

22、佛印这才明白自己被苏轼套路了,但他还想继续“戏弄”一下苏轼,恰好这一条清蒸的鲜鱼,身上被划了5刀,于是佛印和尚便灵机一动说:“这条‘五柳鱼’不如就叫‘东坡鱼’算了。”从此以后,人们便把“五柳鱼”称之为“东坡鱼”,一直流传至今。

23、 1094年,年近六十的苏东坡被贬至千里之外的惠州。惠州,所属岭南,在当时属于蛮荒之地,气候和北方迥然不同。那里的生活条件又极为困苦,一向被视为险恶军州,只有罪大恶极的官员才会被贬至此地。北方人搬到这个地方,往往不易生还,所以人们一提到岭南就有谈虎色变的恐惧。

东坡文化美食之乡?跟苏东坡有关的美食-第1张图片-

24、但在这个地方,苏东坡为酒写颂作赋,也尝试酿造桂酒,还发明了一种美食——烤羊蝎子。不过在宋朝,羊肉的 *** 十分昂贵,一般人是吃不起羊肉的。

25、远在天南海北的惠州,更是商业落后,市集零落,而且肉铺每天只宰一只羊,官员们都要买羊肉吃。那苏东坡从哪里去弄羊肉吃呢?苏东坡说,我是一个谪官,我不可能跟他们争肉吃。所以他暗中嘱咐屠户“留点大梁骨给我。”

26、大梁骨就是我们今天吃的羊蝎子。苏东坡只能买羊骨头回去,用小火把它烤出来,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苏东坡终日在羊脊骨间摘剔碎肉,自称就像吃海鲜虾蟹的感觉和味道。

27、苏东坡还写信给弟弟苏辙,推荐这道菜的秘制技术。他说自己大约三、五日吃一次羊脊骨,并在信中调侃苏辙,你生活优渥,多年 *** 吃喝,饱食好羊肉,把牙齿都陷进去了,也碰不到羊骨头,怎么能明白这种美味呢?

28、在信末,苏东坡还幽默了一把说,这种吃法是不错,只是每次自己把骨头上的肉挑剔光了,围绕在身边的几只狗都很不开心。

29、朝中的小人似乎觉得苏东坡在惠州太轻松潇洒,于是设想一计,把他贬到了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这一去,他都打算带着棺材去,没打算回来。

30、海岛的生活相比黄州和惠州来说,可谓是更加艰难。这里举无所有,食无肉,病无 *** ,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洗澡无浴室,更无书籍和笔墨纸张,初来乍到的苏东坡感到极度不适应,真有度日如年之感。

31、可是没过多久,苏东坡就看开了,一切向美食进发。虽然儋州的美食不多,但他总能找到合自己口味的东西。他在写给弟弟苏辙的信中写道:“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 *** 缘习俗。”

32、除了这些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东坡还超爱吃自己做的粽子。不但如此,他对粽子的配料、 *** 也颇有研究。他教儋州人用淹制100日的鸭蛋黄加以农家猪肉入粽,也教他们用琼州的特产鱿鱼和虾米加以豆类入粽,儋州 *** 这样干,经煨煮后果然味道特别,成为闻名四方的儋州美食。

33、至今人们在儋州“东坡书院”瞻仰东坡居士的雕像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苏东坡与端午节和儋州粽子的渊源关系。

34、有人说,这些美食珍品遍布他到过的大江南北,可以说是贬到哪儿,就吃到哪儿,最后吃出了一部《舌尖上的大宋》。想来又何尝不是呢?苏东坡一生写了近五十首与吃有关的诗词:“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家!

35、去享受属于自己一饭一蔬的小日子

36、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东坡文化美食之乡和跟苏东坡有关的美食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苏东坡 东坡 有关 美食 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