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亩产4000斤,只能黑暗中生长,却被称为“菜中黄金”,入冬后上市
韭菜,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蔬菜。
这也是很受农民喜爱的蔬菜,因为它不光是营养丰富,吃起来也很美味,而且它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和多数的蔬菜不同:韭菜是种一次可以连续采收多次的。
韭菜在民间也被称之为“懒人菜”,就是因为种植起来比较简单,管理粗放,同时它的再生能力很强,割完一茬过段时间又会长出来。
而在民间还有一种蔬菜,它是韭菜的“兄弟”,但是种植过程中不能见光,只能是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可是它的来头却不小,在古代是贡菜,还被称之为“菜中黄金”。
入冬后,这菜又上市了,你们爱吃吗?它就是韭黄!
韭黄的简介
别看现在韭黄在市场上的出镜率比较高,尤其是在入冬以后,它更是成为了菜市场的常客,可是它的价格一直不便宜,平时都要卖到5-10元一斤,如果是在春节前后售价就更高了,简直比肉还要贵。
韭黄在我国的种植和食用历史非常的悠久了,据说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种植和食用了,并且民间传说还和诸葛亮有关。
有一年诸葛亮带军打仗,路过一个地方发现前方遭遇了塌方无法前行了。于是停下来了,而士兵们在路边发现一种颜色黄黄的野菜,把这个消息还告诉了诸葛亮。
而诸葛亮前来查看之后,发现这是一块韭菜地,而这些黄黄的野菜正是被石头埋在下面的韭菜。当时就采摘来做菜吃了,发现非常的美味,于是从这以后就开始种植韭黄了。
那韭黄是如何种植出来的呢?为何就要比韭菜贵这么多呢?
韭黄是韭菜吗?如何种植的?
韭黄其实和韭菜是同一种蔬菜,只是种植的 *** 不同而已。韭黄是韭菜经过软化以后,然后让它一直在无光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
因为它一直在黑暗中生长,没有见到阳光,所以生长过程中也就没有形成叶绿素,这也就导致它的颜色是黄色的,而不像韭菜那样是绿色的。
别看这种独特的无光环境种植出来的韭黄,它的地位可不低,在古代还有着“韭菜之皇”的美称,也被简称为“韭皇”。
这是因为韭皇和韭菜相比,不光是营养方面一样很出众,而且吃起来味道更佳。因为它的叶片更软,吃起来口感更柔软。
同时韭菜有辛辣味,可是韭皇却不一样,不仅没有辣味,反而还有点甜味,香味也更浓郁。就连很多不爱吃韭菜的人,也对韭皇是爱不释手。
古代是贡品,还有“菜中黄金”的美誉
别看韭皇长得很一般,颜值不高,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它可是非常珍贵的。当时的韭菜普通老百姓都是吃不起的,因为价格贵,而且就连皇亲国戚们也爱吃韭皇,还把它当成了朝廷的贡菜。
这不光是因为韭皇的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且还因为“久皇”和“韭黄”同音,让它获得了帝王们的青睐。
据说古时候韭黄不是论斤卖的,而是论“攒儿”卖,就是用草纸裁成一寸宽窄的纸条裹住韭黄,而这一攒儿韭黄的直径也就是比成人的手指头粗一点儿。但是在当时就要卖到十文钱一攒儿,这在当时可是就很贵了。
韭黄在古代的价格贵,和当时的种植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以前种植韭黄,可不像今天这么简单,先要把韭菜种植两年,并且这两年期间一次都不能割,目的是让韭菜的根部积累足够的营养成分。
到了入冬前把它们割掉,然后根茎挖出来,移栽到室内。之后再用沙子覆盖的 *** 来软化,并且模拟韭黄的黑暗生长环境。可是覆盖的沙子却必须是干的,如果有水韭黄就容易烂掉。
种植周期长,种植成本高,这也是古代的韭黄价格昂贵的原因所在。
不过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韭黄的种植 *** 发生了很大的进步,南方地区一般都是用竹筒、瓦筒等直接覆盖,而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则是大棚室内种植。
韭黄的种植前景
韭黄的种植,目前也基本都是采挖韭菜的根部,把它移栽以后然后给它套上套筒,目前塑料膜的套筒较为常见。
而经过套筒以后的韭黄生长很快,普遍12-15天就能割一次了。并且韭黄和韭菜一样,割完以后还能继续生长的,一般管理得到的韭黄,种植一次平均能割3茬,也就是平均每15天左右割一次。
而收割后的土地,又可以继续开始下一批的投产工作,这样周而复始的。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韭黄的再生能力强,这也就注定了它的产量不低。一般一亩地的韭黄平均的产量可以达到4000斤以上,如果按照5元左右一斤的收购价,年亩产值大约在2万元左右。
但是目前种植韭菜的较多,而种韭黄的农民不多,可是它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春节前后的韭黄,更是供不应求,这也是韭黄价格偏高的原因。
结束语
其实韭黄的种植并不难,可是很多的农民不敢轻易尝试。只因韭黄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不耐存储。长到收割季节就要马上采收,不然就会长老了。
而割下来的韭黄却不耐存储,必须及时销售出去,不然一天以后就开始腐烂了,从而影响它的卖相,估计这也是很多的农民不敢种植韭黄的原因吧。
各位朋友们,你们喜欢吃韭黄吗?入冬后韭黄已经开始上市了,另外要提醒一下大家,韭黄和蒜黄是有区别的,这是两种不同的蔬菜,其中外观来看,韭黄没有蒜黄的长,同时韭黄不像蒜黄那样纯黄,而是黄中隐隐透着嫩绿的。
最近杏鲍菇加韭黄火了,简单一炒,清淡又爽口,做法简单还很好吃大家好,我是厨易,分享一学就会的厨房美食,欢迎交流,互相增进。
杏鲍菇和韭黄都是餐桌上的常客,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各吃各的。你试过杏鲍菇和韭黄在一起的搭配的吗?想知道它俩在一起能碰撞出怎样的美食吧?看看小易今天的分享就知道了!
所需食材:
杏鲍菇、韭黄、肥肉、干辣椒、食用油、葱油、生抽酱油、盐、胡椒粉、老抽、白糖、鸡粉、香油
*** 步骤:
之一步:杏鲍菇清洗干净后切成厚片,再切成条,然后改刀切成三段备用。
第二步:准备一把韭黄清洗干净,切成段备用。
第三步:准备一块肥肉,把皮剃掉后切成丝;少许瘦肉切成片后改刀切成丝备用;少许干辣椒剪成丝备用。
第四步:把锅充分烧热加入足量食用油,油温烧至六成热,下入杏鲍菇,全程开大火炸,把杏鲍菇炸黄即可用漏勺捞出来控干油。
第五步:锅中加水烧开,下入炸好的杏鲍菇过一下水,再次开锅之后,用漏勺把杏鲍菇捞起来控干水分备用。
第六步:把锅烧热加入少许葱油,下入切好的肉丝煸炒至微微发黄;然后把切好的辣椒丝下入锅中煸炒出香味。
第七步:往锅中下入杏鲍菇,开大火煸炒均匀后下入蒜黄,再加入少许生抽酱油、盐、胡椒粉、老抽、白糖、鸡粉调味上色;接着继续开大火翻炒,把蒜黄炒熟;往锅中加入少许清水,开大火快速翻炒后再淋入少许香油,再次炒匀即可出锅。
*** 关键点:
韭黄一定要炒熟,不然会有比较重的辛辣味。
这道菜出锅后蒜香十足,杏鲍菇Q弹又鲜嫩,微辣的口味超下饭。如果你还没有试过这种吃法,快来试试吧!
本期蒜黄金针菇的视频 *** 全过程,大家可以参考厨易2020年12月13日的视频 *** ,我们下期见。
爱吃韭黄的一定要收藏好,教你简单美味的5种做法,好吃极了说到韭菜相信大家都非常非常的熟悉了,韭黄也是韭菜,只不过韭黄跟韭菜他们更大的区别就是颜色不一样,味道其实差别不大的,但如果要对比起来的话,我个人比较喜欢吃韭黄,因为看着有食欲呀,韭菜跟韭黄的生长环境不同,一个在阳光下生长,一个不能见太阳,所以就造就了有外观上差别的韭菜和韭黄! 韭黄有驱寒散瘀,增强体力作用,并能增进食欲的功效!这期的美食教程,天健美食坊就准备给大家分享几种韭黄好吃的家常做法,喜欢吃韭黄的朋友们就赶紧围观吧,喜欢美食的朋友们也别忘了给我点个关注哦,我每天都会更新分享不一样的美食教程,相信总有一道会是你想学的菜肴哒!
NO.1 韭黄炒蛋
准备食材如下:韭黄200克,鸡蛋3个,花生油80克,盐2克,生抽10克,干辣椒3个,料酒10克
具体做法如下:韭黄洗净切段,控干水分;干辣椒浸泡一会,切丝,鸡蛋磕入碗中,加入料酒打散,热锅倒油,烧开后再倒入蛋液,用筷子划散后,盛出,锅留底油,放入干辣椒煸香,再放入韭黄翻炒几下,放入鸡蛋混合,加入盐和生抽炒匀,即可出锅享用。
NO.2 韭黄炒肉丝
准备食材如下:韭黄200克,猪肉250克,食盐3克,味精2克,葱5克,姜5克,料酒5毫升,生抽5毫升,淀粉少许,植物油适量
具体做法如下:肉丝加少许干淀粉、葱姜末、料酒、生抽,拌匀腌制15分钟,葱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后放油,爆香葱姜丝,下肉丝大火煸炒,炒散至变色盛出,另起油锅烧热后下韭黄大火煸炒20秒左右,倒入已煸炒的肉丝炒匀,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NO.3 韭黄饺子
准备食材如下:韭黄400克,高筋面粉500克,香菇100克,黑木耳100克,鸡蛋4个,食盐8克,橄榄油2大勺,鲜贝露1勺,水260克
具体做法如下:锅中加入2大勺橄榄油,将4个鸡蛋打散后倒入,用筷子划拉着炒熟,然后晾凉备用,将韭黄切碎,泡发洗净后的木耳、香菇也切成细碎状,然后放入炒熟的鸡蛋中拌匀,让油将韭黄裹住(盐、鲜贝露要等饺子皮擀好后再拌入,免得韭黄过早的出水),高筋面粉500克加入清水260克,和成面团,然后盖上湿布让面团醒半小时,切一块面团并将其擀成圆柱型,然后再切成同等大小的剂子,将小剂子按扁,然后以打圈的 *** 将其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饺子皮,此时馅料里加入盐、鲜贝露拌匀,然后就开始包饺子了,在擀好的皮上放入多些的馅料,留出边缘部分,然后按照自己的手法将饺子皮对折捏合即可,水开后下入饺子,加盖再次开锅后煮1-2分钟即可捞出!
NO.4 韭黄炒虾仁
准备食材如下:韭黄1把,鲜贝1碗,虾仁20个,色拉油2大匙,食盐1茶匙,料酒2茶匙
具体做法如下:虾仁和小鲜贝解冻,分别用料酒,太白粉腌10分钟去腥,韭黄洗干净,切小段,热油锅,把虾仁放入炒至刚变色,约7分熟,把鲜贝放入炒约1分钟,放入韭黄继续炒1-2分钟,韭黄微微变软,加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
NO.5 素炒韭黄
准备食材如下:韭黄1把,红椒半个,柿子椒半个,食盐1茶匙,醋1汤匙,生抽1汤匙
具体做法如下:将韭黄切成段,红青椒切成丝装盘待用,在锅中倒入油,将韭黄、红青椒丝一起下锅,调入盐、生抽、醋翻炒至熟即可!
好啦,朋友们!韭黄的吃法这么多,你学会几种呢,如果你在阅读天健美食坊的教程的过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骤,请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区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马上为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更好吃的做法,同样也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分享!
我是天健美食坊,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吧!
“割韭菜”这句流行的 *** 语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字面的意思就是韭菜长势非常好,收割时就会迎来丰收,好多人肯定不知道韭菜究竟长多快吧,24小时又是一棵新韭菜,一个小时就可以长出一截,韭菜能够在7-10天割一茬,一般夏天25天一次,冬季30天割一次,韭菜的收割次数由长势决定,一年收割5-7茬不成问题,有位大叔种植40亩韭菜,他让每一棵韭菜住进“独栋别墅”15天后变韭黄,是不是听起来十分有意思。
民间流传一句话“男不可三日无韭”,意思就是说青翠碧绿的韭菜具有补肾壮阳、开胃、行气活血、化瘀等一系列功效,日常管理中,韭菜都是种植在土里,但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容易生虫-韭蛆,有位大叔种植的40亩韭菜,却不种植在土里,而是全部栽种在水里,一亩地一年产量达到了33750斤,相比栽种在土里的韭菜一茬3500斤,就是种植高手,一年产5茬,还是相差甚远,大叔还让一棵棵韭菜住进“独栋别墅”15天后变韭黄,韭菜一斤卖3元,而韭黄一斤卖10元,足足贵了3倍。
金黄色叶片的韭黄被现代养生和绿色理念的城里人所青睐,它和韭菜的区别在于不允许见光,而在高科技温室里种韭黄一个冬季收割4-5茬是没有问题的,优势在于周期短、节省人工、环境好和收益高,但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专业的学习,风险相对比较高,一起看看大叔是如何实现的?
大叔温室大棚内的水培韭菜放置于种植床上的一个个托盘内,播种、生长、收获整个生长过程中的韭菜都是在营养液内,营养液都是根据韭菜的生长需求而定制,从而避免了杂草和韭蛆的危害,大叔说水培韭菜的更大优势是韭菜的整个种植过程不使用任何农药,但在种植的前期也碰到了众多难题,开始水培的过程中韭菜的种子非常小,没有基质和土壤的固定,它们漂浮在水面上,时间长了容易腐烂,大叔一直在寻找固定种子的支撑物。
如何将韭菜种子固定在水面上,能够让种子发芽后,吸收水里的养分,大叔发现纸刚好具有这样的功能,前期他选用报纸,虽然报纸的吸水性好,能够保证种子发芽,但在催芽的几天后报纸容易腐烂,播种下去,只剩下零星的几棵苗,苗托不住,出现了露苗现象,大叔总结了报纸容易泡烂的现象,他又尝试了比较硬的牛皮纸,韭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枯死的现象,最后发现牛皮纸表面有一层膜,韭菜的根系根本无法穿透,吸收不到营养。
大叔不肯服输的性格,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了一种棉纸,结实不易泡烂,达到了韭菜水培的需求,韭菜想要生长周期短,大叔的棚温控制在20℃,每天晚上给韭菜补充光照8小时,红蓝搭配的激光植物补光灯照射出粉红色的光,生长周期提前3-4天,而价格更贵的韭黄,大叔让一根根韭菜住进“独栋别墅”,为了让韭黄长势更好,一般一次韭菜根收获3茬就会结束,只因用新的韭菜根种植效果会更好。
大叔独创的韭菜住“独栋别墅”种植法,要比传统的土窖里生长40天,一个冬季才能收2-3次,往往无法实现创业增收多挣钱的目的。各位网友你见过水培韭菜吗?吃过金黄色叶片的韭黄吗?大家有不同看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文章的话点个赞关注一下我。
韭黄是如何种出来的你知道吗?小卢哥实拍韭黄种植韭黄炒鸡蛋,小卢哥想大家都吃饭,这当中的韭黄是如何种植出来的,今天小卢哥就给大家实拍,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哈!
首先,农民先将韭菜割掉,不过割下来的韭菜不能扔掉哦,这个可以卖到搞烧烧烤的地方。你应该吃过吧!
然后,再将一个套子罩在韭菜窝上,用这个黑色套子罩上的作用,就是让长出来的韭菜不就行光合作用。
套子罩好之后,在将土盖上,韭菜就在套子里面生长,十天或者半个月,打开套子,韭菜就变成了韭黄,神奇吧!
之后掏开套子,把韭黄捆好,在割下来。为了不让韭黄沾到很多的土,于是得在地上铺一层黑色的网,这个网的主要作用就是避免韭黄被再次粘土。
割下来韭黄打捆,再去水池里进行冲洗,将下面的泥土冲洗掉后,就可以拉到街上卖了。
农民伯伯为了让你吃到韭黄,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劳作,够辛苦的。韭黄好吃,只是难得种植。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吧,不要浪费哦!
种植韭黄需要什么生长条件?掌握这5种 *** ,老菜农也会很羡慕你文|滇南阿兴
无论是蒜黄和韭黄,还有我们上一篇文章中所写的葱黄,它们的种植模式都是近几年才开始慢慢兴起的一种形式。
而今天我们所说的韭黄,它在生活中一般都是以嫩叶或者花茎来供人们食用的,更是现如今韭菜软化种植后的一种新产品。
韭黄的颜色不仅光滑亮丽;而且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都比较高。还有就是市场上人们对于韭黄来说,也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在市场上看到的韭黄,基本都是利用已经长成韭菜的植株,然后再用来定植在各种覆盖物之下而形成的。
比如:草棚、地窖、温室、瓦筒和黑薄膜等覆盖,这些覆盖物为的是就是使韭菜在长出新叶子或者假茎的时候,能够在完全避光的环境下自然形成韭黄。
对于生活中韭黄的种植方式来说,本身就有很强的一个种植特点。比如:北方地区普遍的都是采用塑料大棚以及温室来种植。
而南方地区,比如:广东的是用瓦筒来种植;贵州的是用草棚覆盖来种植;而云南的一般都是采用稻草覆盖来种植的。
然而现如今在生活中,大家普遍都是采用黑色塑料薄膜来覆盖种植。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我们依旧能看到用草覆盖种植的韭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01
品种的选择
对于自己要种植的韭黄来说,其一开始我们就需要把韭菜的品种选好。
一般我们在品种的选择上,都会选择一些生长比较快、叶片较宽大、产量极高,以及抗病能力强的韭菜品种。
02
种植地作畦
种植韭黄,除了品种上面有要求之外,种植基地也是需要好好挑选的。此时我们应该选择一些土层疏松肥沃,以及通气性好的种植地。
还有就是要选择既保水又保肥,以及浇水和排水都比较方便的地块来种植,记得之前我家种韭菜的时候,都是种在沙土地里面,但那时候不是种植韭黄。
在开始播种前,我们需要对地块进行翻耕,一般在3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因为这样便于韭菜的根系发育生长。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按照每亩地使用复合肥30千克来作韭菜的基肥,然后我们把地整平之后,再根据当地的种植情况把地做成大小均匀的畦地。
03
韭菜的播种
一般在种植韭菜的时候,都是在春天或者是秋天播种。如果说春天播种的话一般是在3月下旬左右;而如果是秋天播种的话,那就是在8月下旬左右了。
而我们在播种韭菜的时候,为了提高韭菜的产量以及便于我们施肥等等。一般在种植时我们都会选择直接播种。
一般种子的量大概在每亩地3千克左右为佳,如果高于3.5千克的话,那么等到种子发芽出苗的时候,地里面的韭菜苗就会很拥挤。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如果是在秋天播种的话,那我们就需要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一般在浸泡的过程中是一天换一次水。
等到第3天或者第4天的时候,种子在浸泡之后就会有露白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在拌着农药多菌灵一起播种即可。
如果是在畦面上种植的话,那我们就按照80厘米的距离,挖出凹形的播种沟出来,但有一点我们要注意,那就是底面必须要平整。
然而沟的深度和宽度大概都在15厘米左右就可以了。然后我们再把底沟挖平,但是在压平之前我们可以先铺上一层沙子,最后再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凹形沟内。
如果说我们为了日后施肥方便和下大雨不把种子冲刷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在上面覆盖上一层稻草,然后在为其施加一些动物粪便增加肥沃度。
04
技术的管理
我们在定植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每亩5000株的韭菜来种植。这时候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能与其他蔬菜或者是大葱大蒜一起套种。
对于韭菜来说,一般我们都是按照多年生的蔬菜来种植的,也就是大家在生活中所说的种一次可以收多年的蔬菜。
定植前,我们起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使用锄头或者铁铲来起苗的话,千万不能对韭菜的根系有大伤害。一般起出来的韭菜苗根系要在5厘米左右为佳。
还有就是刚定植下去的韭菜,我们千万不要去急着采收,目的是为了培养韭菜健壮的植株。然后在生长过程中慢慢的积累所谓的养分,为后面的生长打基础。
如果说此时的天气到了入秋的季节,那么这时候的天气就会渐渐的变冷,而此时的植株生长已经完全进入到一个旺盛时期了。
这时候我们对韭菜的管理就是,需要对韭菜施足水和肥,同时来满足韭菜植株的生长需求。浇水的话一定要以小水为主,而施肥的话一般都是复合肥为主。
一般浇水的次数是7天浇一次为更佳,而施肥一般都是15天或者是30天施一次,但这也得看种植的实际情况来定。一般只要能够满足韭菜生长发育就可以了。
然而在此期间,我们要经常注意韭菜地里面的土壤干湿程度,如果太干了,那就需要立即为其浇水,此时我们还可以配合农村里面的动物粪便一起效果更好。
还有就是对韭菜做好及时的培土,因为培土能够软化韭菜的茎杆,与此同时还能防止韭菜植株的倒株现象发生。
一般根据我们村里种植户的经验来说,在韭菜的生长过程中,培土我们可以分为3次左右来进行。
如果当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以及韭菜的假茎长到30厘米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之一次的培土了。
其次就是等到15天之后,我们可以割去上面一部分的韭菜叶,这时候我们为其进行第二次的培土,此时的培土应该培齐韭菜的茬口。
而对于第三次培土的话,我们是看情况来进行的。一般前面两次培土比较顺利的话,那么我们的第三次培土就没有任何必要进行了。
单说如果前两次的培土我们没有培好的话,那么此时就需要对韭菜进行我们之前预计的第三次培土了。
还有就是我们在对韭菜进行培土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伤到韭菜的叶片,更是不能超过韭菜茬口,否则出现这样的话就会影响韭菜的一个产量了。
培土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此时对韭菜进行一次施肥,等到韭菜叶长好后,我们可以为其将五叉股3厘米以上的韭菜叶割除。
此时我们对韭菜割除之后,要对韭菜及时的覆盖上草毡,而草毡更好是稻草或者是一些草类植物做的。将草毡 *** 成三角形然后覆盖在韭菜上面,此时的韭菜不能漏光。
随后我们可以为韭菜喷晒水,次数在2次左右就可以了。此时的目的不是为了给韭菜浇水,而是为了将草毡喷湿而不滴水,为的是给草毡保持一定的湿度。
05
韭黄的采收
等到韭菜生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么此时的韭菜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就会自然形成我们所说的韭黄。
此时等到韭黄的顶端出现枯叶或者长到草毡之外的话,这时候的韭菜长度基本都长到50厘米左右了,此时的我们就要对其进行及时的采收了。
对于韭黄的采收来说,也是有一定的次数限定的。比如:一年之内我们可以对韭菜采收2次,4次或者6次,但一般我们一年之内对韭黄的采收都不会超过4次的。
韭黄现代栽培的技术要点,全都在这里,收藏起来PS:@滇南阿兴 ,你身边的90后大学生新农人,专注农村生活,聚焦农业建设!希望和你一起分享更多的农业知识!
黑色塑料膜覆盖栽培法
韭黄栽培是使韭根处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及黑暗的条件下,依靠自身贮藏的养分生长,在形不成叶绿素的情况下,生产出肥嫩可口、风味极佳、颜色淡黄、纤维素极少、质地柔嫩的韭菜植株即韭黄。 一般韭菜品种都可生产韭黄,但更好选用韭黄专用型新品种-墩黄韭。
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6月上旬,南方温暖地区也可在晚秋9月~10月份播种。每亩用种量1.5千克~2千克,当韭苗长到4片~6片叶时即可移栽。 春夏季节,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韭菜,就可满足无光、保温、保湿的软化栽培条件,生产软化的韭黄。
现介绍其栽培技术。
1.根株的培养一般选用二年生的健壮根株,露地只收割1刀~2刀青韭,使根株多积累养分,有利于提高韭黄的产量。在覆盖前未收割青韭时要重施腐熟的人粪尿一次,并加入少量的尿素做底肥,培肥根株;
2.扣棚的 *** 及盖前管理塑料薄膜拱棚的覆盖面积一般以东西向畦长15米~20米,宽1.5米为宜,用10号细钢筋做支架,每根截2.4米长,在韭畦上弯成圆拱形,两端插入地下约20厘米,每隔50厘米一根,拱顶离畦面50厘米,架上用黑色塑料薄膜盖严,并加以固定。畦的两端插入遮光板,以便放风遮光。另外,为调节温度还要准备草苫,草苫的长宽以2.5米1米为宜,以上准备工作要在10月中旬完成。盖薄膜前要先清除韭畦内的枯叶杂草,用韭铲铲去未回秧的地上绿色部分,伤口愈合后,浇透水一次,2天~3天后再进行覆盖。
3.覆盖后的管理黑色薄膜与其他薄膜不同,它吸光性强、增温快、温度高。因此,冬春两季覆盖,要注意降温、通风管理。覆盖初期畦的两端通风口处插入遮光板,以防阳光射入畦内。为防高温高湿,避免叶片腐烂,还应在棚的两侧近地面处,每隔3米埋一瓦筒,加强通风换气。 之一茬韭黄的生长处于冬季低温季节,棚内温度较低,可在棚顶加盖草苫,早上揭晚上盖,提高棚温,利于韭黄生长。 第二茬以后气温逐渐升高,棚内温、湿度加大,应增加两侧瓦筒密度,在原有的瓦筒中间增埋一个,延长两端放风时间。白天中午阳光强烈时,可盖草苫降温,使棚内保持温度20℃左右,60%~70%的湿度,满足韭黄健壮生长的需要。
黑色塑料棚覆盖栽培可缩短韭黄的生长期,收割次数多,如在收获期内及时追肥浇水,避免植株脱肥早衰,就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京师隆冬有……韭黄,盖富室地窖火炕中所成,贫民不能办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凡是吃得惯韭菜的人,没有不喜欢韭黄的吧?笔者觉得哪怕是有也是极少的。因为它实在算得上是一种色香味都比较出众的蔬菜,当得起张澜之口中“珍蔬”之大名。
笔者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洛阳。小时候的冬天永远都是吃不完的萝卜和白菜。而韭黄,可是只有准备年货的时候才会买上一斤半斤的时鲜蔬菜。它的叶子淡黄,泛着油润的光泽,怎么看都有一种娇滴滴的感觉;而且气味非但不像韭菜那么刺鼻,反而是一种少女般柔媚的清香。哪怕还没吃到,仅是看看闻闻就能打心底感到愉悦。
可惜的是,它的价格实在太贵了。白菜二分六一斤,萝卜二分八一斤的时候,它的身价是两块一毛四一斤,基本是“年节二老”的百倍以上。在国营菜场里,它被呵护备至,一捆捆的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腰身上用红色细绳扎住,还会时不时喷些水雾。要知道当时猪肉也才每斤一块二——一斤韭黄两斤肉,一般人家哪吃的起?哪怕是富裕家庭,也只能在年夜饭和来客人的时候才会择一小把下来炒个鸡蛋了。
扑朔迷离的韭黄身世之谜
韭黄究竟是何时诞生的?直到现在依然扑朔迷离。众所周知的是:我国对于韭菜的栽培史超过了一万年,彻底驯化成农作物也有将近6000年了,是世界历史上驯化最早的农作物。但涉及到韭黄却语焉不详,且分歧巨大。
现在温室栽培已不常见,那汉朝时呢?
疑似韭黄的最早记录,是在成书于西汉的《盐铁论·散不足》中,桓宽在记录冬季蔬菜的时候,提到了“冬葵温韭”。先不管这个“温韭”算不算是韭黄,最起码我们已经得知在西汉中期已经开始出现温室。这在《前汉书·召信臣传》中也有印证:
“大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复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问起乃生。”
在马上要步入公元元年的时候,西汉宫廷不光建有温室,且已经可以非常熟练的栽培蔬菜了。
于是,之一个分歧就摆在这里了:这个“温韭”究竟是韭黄呢?或者仅仅就是温室韭菜?明代的张澜之在看到这里也是有疑问的,他在《不二杂集》中也提出这样的疑问:
“无录遮掩,未记透光,不言青黄,韭菜乎?韭黄乎?”
是的,记载的实在太简略笼统了,完全没有留下一点可以判定的线索。
“温韭”到底是韭黄还是韭菜
所以很多学者更相信另外一个事实:根据苏轼所写《送范德孺》中“青蒿黄韭试春盘”来判定北宋时期已经有韭黄存在了。这的确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态度,但问题主要有两个:
- 其一:韭黄在宋之前无记录,偏偏到了北宋在短时间内文字记载就犹如井喷之势出现,是不是有点太突兀了呢?
- 其二:从文人留下的记录可以看出,当时的韭黄已经大规模的铺向市场,并不是一种特别昂贵的时蔬了。为何此时的栽培技术已经如此纯熟了,而宋以前却所言甚少呢?
要知道,一种农作物从发现到有意识的栽培,再到最终驯化成功,少则三四百年,多则一两千年。或许在北宋发现了一些野生韭黄——假设偶然的机会看到被拱形器物扣住而变黄的韭菜,但产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自食尚不足,拿什么大量供应给市场呢?
农作物的驯化从来都是个漫长的过程
从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已经对于韭黄有了很深入的了解。比如寇宗奭所撰的《本草衍义》认为韭黄"研汁冷饮,可下膈中瘀血,能充肝气"。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品。
陆游则提到:
“新津韭芽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
新津在今天成都西南。所谓“天下无”,说明当地是全国最重要的韭黄种植产区。到了《东京梦华录》中,又一次提到韭黄:
“十二月,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兰芽(君子兰)、勃荷(薄荷)、胡桃(核桃),泽州饧(麦芽糖)。”
从“尽卖”两字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韭黄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一种市民阶层的菜蔬了,绝不昂贵。以上线索链从韭黄的食用和药理入手,到产业基地化,再到市场规模化,商业轨迹明显。让笔者绝对不相信它是突然从北宋这块石头里蹦出来的。怀着这个疑问,笔者开始翻阅相关记载,询查个中是否留下什么线索呢?
韭黄在北宋已经是很一般的蔬菜
还真有。之一个线索在欧阳修的笔记《归田录》中:
“ 杨大年为文,务避俗语。门生摘其‘德迈九皇’之句。讽之云:‘未知何时买得生菜?’以‘九皇’音近‘韭黄’也。”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线索,那就是韭黄还有个名字叫生菜(意为生长迅速的蔬菜,非现在意义上的进口生菜)。这个线索太有用了,可以直接把韭黄的栽培史从北宋提到唐代。因为《唐制》中明确指出了:“立春,以白玉盘盛细生菜,颁赐群臣。”《四时宝镜》中也有“唐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这就很明确佐证了唐朝是有韭黄的。
第二个线索则直接把韭黄的历史又往前提到了魏晋南北朝。《三国世略》中有:
“北齐太上,后宫无限,衣皆珠玉。一女岁费万金,寒月尽食韭芽。”
陆游的诗中明确的提到了“新津产韭黄名叫韭芽”。是否可以断定这个北齐太后吃的这个韭芽就是名副其实的韭黄了呢?我认为是可以确定的。因为直到现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一些地区仍然把韭黄称为韭芽,而这些地区都曾经是北齐的地盘。
魏晋时期的筵席
如果再往前推,那就直接回溯到本节的开头的“温韭”和“韭黄”之争了。从农作物的栽培史的进程可以看出:一种新蔬菜的诞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被发现的,韭黄十有八九也是如此。人们在种植韭菜的时候,于大石块或者木板之下发现了黄色的植株,尝过以后发现滋味甚美。故有意识的模拟当时的环境,将其移入温暖,潮湿,黑暗的环境里进行人工培育,并最终将其驯化。
认为温韭只是温室韭菜的说法,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汉代别说玻璃,薄膜等透光设备,甚至连糊窗纸都没有,同时温室需要烧火保温,绝不能大门敞开。在这种情况下,蔬菜已经被隔绝了阳光,也就无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软化栽培术),那怎么可能会培育出所谓绿色的韭菜呢?基本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温韭,一定就是韭黄。
所以笔者就斗胆在这里下一个结论:韭黄早在西汉已经出现。如果按照农作物人工驯化栽培的基本周期规律,韭黄甚至有可能诞生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
中国的软化栽培术比西方早了快两千年
确定这个时间,其意义不光是理清了韭黄的前世今生,更具意义的在于我国比西方文明早了一千六百多年发明了温室栽培技术和软化栽培技术。法国人直到十八世纪才开始学会给芦笋培土,人为栽培白芦笋。他们完全无法想象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温室和光线来种植各种黄化蔬菜了。很自豪的说一句:比樯稼农事,西方人完全不是对手。
韭黄遭受的流言蜚语
如同美丽的女子身边总是萦绕这各种流言蜚语一样,同样娇柔妩媚的韭黄也无法免俗。这是一件非常奇怪,但又合理的事情。韭黄虽然一诞生就主要供食于皇亲贵胄,本该尊贵无比;可惜的是如同其他温室菜一样,人红就是非多。特殊的栽培方式使它长期受到压制和鄙夷,这也导致它在北宋之前产量非常少,价格非常贵。这或许也是北宋之前无甚记录的原因之一吧。
作为反季节蔬菜的代表一直备受非议
比如《前汉书·召信臣传》中的这个召信臣就奏请皇帝封掉温室,拔除温韭。他的理由是:
“信臣以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
简单地说,还是那副士大夫的“老子无所不知”的腔调来证明自己的权威不容质疑。笔者想问的是:既然食用不时之物会伤人,如何证明?或者又有什么事实根据呢?没有,仅从论语里“不得其时不食”的圣人微言出发,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引以为典了。
这种偏见越来越严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后汉安帝时期的邓太后就曾下诏关停温室:
“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熟,或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
归根到底还是不时不食,不能种植更不能吃反季节蔬菜,吃了会伤身的董仲舒“天人感应”的那一套。论语里还有“割不正不食”以及“不得其酱不食”这种类似的言论。与其说是一套礼仪,不如说是套在那些僵化脑袋上的一个紧箍,无人有胆忤逆。
唐太宗也曾忌惮韭黄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也深信不疑。一次他出巡路过河北易州府,正值冬日,当地司马陈元涛教人在地穴里蓄火炉升温种植韭黄来进献。李世民“恶起谄”,直接把他的乌纱帽给摘了。这个司马的确可怜,原本想拍个马屁,结果一不小心拍到了马腿上。恐怕唐太宗不光是觉得这人谄媚,估计也有“非其时不食”的顾虑在里面吧。
这一危言耸听到了宋代就更加不得了。在《帝京景物略》中,专门提到韭黄时说:
“盖水腹坚,生气蛰,蛰者伏其毒,贾火气以怒之,木挟骄而生,不受风雨,非膳食所宜齐。”
遮遮掩掩的说只要是温室栽培的,就是蛰伏的蔬菜。不经历风霜雨打,一定有毒,火气大,不是应该吃的东西。到了《本草衍义》干脆直接振臂疾呼:
“韭黄未出粪土,最不益人,食之滞气。盖含抑郁未申之气故也。孔子曰不时不食,正为此类。”
终于,韭菜在流言蜚语中完成了从不宜食用到有毒的华丽大转身。可笑的是谁也说不清楚韭菜究竟有什么毒,吃了会怎么样,那个“抑郁未申之气”又是个什么东西?没人知道,总之说你韭黄是祸害就对了。与其说是韭黄中有毒素,不如说是人脑子里的有毒罢了。无非是人为设限,自相惊扰,杞人忧天罢了。
韭黄需洗净忌生食
当然,在大规模食用化肥之前,培育温室菜不光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还需要下重肥。而这种肥料,往往就是人粪尿。这在民间有“韭菜葱,屎尿壅,地不臭,香不生”的俗语。如果有机肥腐化发酵的不彻底,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细菌和寄生虫就极易滋生。当时的人们食用了这种沾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的韭黄,倒是很有可能会腹泻,发热。这也算是文人士大夫言中的“韭黄有大毒”原因吧。不过这种所谓的“毒”,无非是多冲洗几次,做熟吃就可以轻易避免的。
花样不多的韭黄入馔
韭黄在历史中最有名的菜肴要数陆游的那句“豚肩杂韭黄”。用猪前腿的那块肥瘦相间如雪花肉切肉丝来炒韭黄,口感自然妙不可言。这种吃法到现在仍是最常见的家常菜肴。到了明代,张澜之在《不二杂集》中提到了韭黄的六种吃法,分别是“韭黄炒银蛋”、“碎韭黄饼子”、“韭黄煎鸭舌”、“酒糟韭黄”、“韭黄蚬子”以及“韭莼汤”。望名知义,基本全是做法简单,鲜嫩好吃的家常韭黄菜。张澜之提到韭黄不光清鲜爽口之时,这个一贯不正经的学问大家还讲了一个关于它的笑话:
“河间有男畏妇,妻常笞之,惧之如恶虎。一日市贾无韭菜,重金得韭黄而归,间炒或骂。妻奇问之,故曰:此韭如我一般,稍鞭打即面黄入土,亦畏其妻大人耳。”
怕买韭黄花钱多被老婆家暴,就谎称韭菜和他一样怕老婆,吓的脸都黄了。这种笑话也亏张澜之才能想得出来。至于到了《调鼎集》中,成多禄把苏东坡的“青蒿黄韭试春盘”中的“春盘”理解成“春饼”,信口开河到苏东坡恨不得从棺材里跳起来。不过实话实说:虽然文化差点,他推荐的把韭黄和其他配菜一起炒制后卷饼使用,还算是非常爽口好吃的。
一千多年历史的韭黄炒肉丝
韭黄在90年代以前都是比较贵的蔬菜。但它如同大家闺秀一样,在婚丧嫁娶的筵席中都是轻轻避过,不显山露水,多是当做陪衬的菜品出现。因为大量使用的成本比较高,它更多的当成类葱,香菜一类的香草来使用。比如用作热菜的垫底,或者用来调制一些诸如海蜇,粉皮等凉菜。而炒菜一般是作为韭菜的升级版,搭配一切荤料同炒。比如鲁菜的“韭黄炒海肠”,豫菜的“韭黄黄焖蛋”,杭帮菜的“韭黄炒鳝丝”等。一般来说,除了很少搭配内脏类,其余食材韭黄皆可胜任。且韭黄特有的清香可以衬托出各种荤料的固有的鲜味和香味,是韭菜以及其它所有配料无法企及的。
韭黄从烹饪的习惯上来看。如用作衬底,必须事先清炒成熟后铺在盘底,再把其他炒制成熟的菜肴倒上才可;如果是和其他荤料混炒,必须事先将荤料处理妥当,炒制成熟调味合适后才可放入韭黄稍稍翻炒两下即可出锅。需要注意的是韭黄最忌炒制过熟,它的质地比韭菜更加细嫩,稍一加热过度马上出水,出水则此菜即废。这样品尝之时,荤料和韭黄的香味即有所分离,又有所结合。若即若离,欲拒还迎,这才是吃韭黄菜的妙处。
绝对少不了韭黄的洛阳驴肉汤
张澜之说韭黄不光可用作扒,烧,炒,熘,烩,煎等各种菜肴的衬底之外,最妙的还是和西湖莼菜一起做汤。说“韭莼汤”是“其汤自重,入口滑胃”,鲜爽滑溜的同时又香气扑鼻。直到现在,在广大的北方,仍然可以看到将韭黄切碎放入汤中,取其色的同时调味增香。笔者在洛阳,撒了韭黄段的驴肉汤鲜美清香,去腥去腻,是洛阳人更受欢迎的早餐品类,且在洛阳水席中也常见韭黄的身影。至于一般人家,还是将其切碎,或放入汤面中;或直接用蛋液裹后下锅滑炒来吃。鲜美清爽,返嗝的气味也比韭菜轻得多。
韭黄还有个吃法是作为点心或者面食的包馅。如江浙等地过年常吃的汤菜中必有蛋饺,就是用韭黄和肉馅混合调制后,用蛋皮包成的。小时候每顿最多只能吃两只,如果忍不住再伸著必定手背会吃上一记暴击——小小的一只韭黄蛋饺在当时可是待客的高级菜肴。如果往上再数两百多年,乾隆皇帝更爱吃的就有一道“韭黄肉饺”,被奉为皇家珍馔。这道点心好吃的关键在于那张“饺皮”:它是用面粉混合飞龙肉(出香),龟肉(出胶),鸡蛋(粘合),墨鱼骨粉(出韧性),以及十多种调味料揉制后擀成的面皮,食之自然鲜美无人匹敌。当然这种排场也就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得到,至于普通老百姓,真是想都不要想。笔者在开头的引文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贫民不能办也”。
韭黄大时代
大约在90年代初开始,随着黑色塑料薄膜覆盖生产韭黄的技术逐渐成熟,韭黄的产量开始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供应市场的量多了,自然价格也就降了。现在已经没有哪个家庭主妇抱怨吃不起韭黄了。至于以前真龙天子才能吃到的“韭黄饺子”,现在也是寻常食品,想吃就吃。
现在的韭黄只是家常小菜
所谓昔日大家闺秀,如今不光进入寻常人家的厨间,每年还大量出口。当上世纪90年代,韭黄和蒜黄、韭苔、蒜薹一起出口到日本时,还引起了轰动。当地的报纸特别刊登文章,认为“中国的黄色蔬菜不光味道好,即便加热也不会褪色。这种技术,地球上也就只有中国人可以运用的得心应手”。可惜的是,韭黄由于栽培 *** 的特殊,虽其颜色,味道,口感都要好过韭菜许多,但营养却远远低于韭菜。它的营养价值在蔬菜中也只能排到中下,位列蔬菜营养指数一百名开外。虽然也有一定的促食欲,排起通便,促进消化的作用,但由于纤维素脆嫩,相比其他蔬菜也差得远。故韭黄作为食材的调剂还是可占一席之地,如若为了汲取营养,还是不如多吃几口韭菜吧。
当然就算说了韭黄一大堆缺点,如果非要从韭黄饺子和韭菜饺子中选择其一的话,笔者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韭黄饺子。
因为是真的香啊!
韭黄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黄"。韭菜属于百合科葱属 多年生蔬菜,南北方都种植,从南到北都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种植韭黄成本低,销售价格高,效益好。怎样种植韭黄呢?
一、韭菜的栽培
1、品种选择,栽培韭黄的韭菜要选择大叶型韭菜品种。大叶韭菜的叶片宽厚,纤维比较少,产量高,香味比较淡,适宜软化栽培韭黄。
2、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份播种。
3、播种:选择饱满、无虫咬的当年或者前一年采收的种子,选种前先将种子放在日光下晒2—3天,然后均匀地撒播在育苗床上。每亩大田需要用种量为0.5公斤。
4、苗床管理: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苗高5厘米左右轻浇一水,及时松土。10厘米以后,可结合浇水溜施腐熟粪肥或追施尿素2—3次,并随水冲施晶体敌百虫每亩0.5—1公斤,以杀灭韭蛆等害虫。苗高15厘米后控制灌水,以防徒长倒伏。杂草应及时拔除,在苗高12厘米左右时,每亩用0.5—0.75公斤25%除草醚防除;或在播种后出苗前亩用0.15公斤33%除草通乳油喷雾处理地表。
5、整地作畦施肥: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韭菜是一种耐肥蔬菜,施足底肥是韭菜生长又高又粗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公斤,另外加入适量的人畜粪尿和磷肥,整平作畦。畦宽2—3米。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移栽。基肥施入定植沟内。定植前将须根末端剪掉,齐鳞茎理成小把。平畦穴栽,行距50厘米,穴距16—26厘米,每穴6-8株为宜。栽植时,以不埋没叶鞘为宜,栽植后踏实,及时浇水。
6、水肥管理:当韭菜新叶发出后应浇缓苗水,并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入秋后,正值韭菜生长最旺盛时期,要充分供应肥水。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植株生长缓慢,保持地表不干即可。韭菜定植当年,管理上以追肥,促进生长为主。
二、韭黄软化 ***
1、培土软化法
在11—12月培土,就可以在元旦和春节期间收割上市,或者9月份培土,10月份收割。具体做法是:从10月份开始,选晴暖天气进行之一次培土,以后间隔几天培土一次,培土到分杈处下2厘米,至收割共培土3—4次。前期培土拢土不压住或稍微压住韭黄叶尖。到12月份将韭菜叶拢成一束培土,注意松紧要适宜,过松容易垮,过紧韭菜因为不透气而容易腐烂。最后一次培土后35—40天就可以采收韭黄。夏季栽培因为气温高,生长快,只需要15—20天就可以采收。
2、草棚软化法
这种 *** 是在培土软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就是经过3—4次培土后,割去老叶,切口在分杈点上5厘米左右,再用4—5厘米厚的草帘,搭成人字棚,下边用土压实,经过30—40(冬天)就可以收割。另外还可以使用玉米秸秆或者稻草、小麦秸秆,培土3—4次后,用玉米秸秆或者稻草、小麦秸秆顺韭菜行放置在韭菜两边,然后用木桩夹住玉米秸秆或者稻草、小麦秸秆就可以。
3、瓦简软化法,用圆形瓦筒罩在韭菜上,瓦筒上端留一个小孔,白天覆盖遮光,晚上揭开通风降温,经过7—8天就可以收割。
4、黑色塑料薄膜软化法,小拱棚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成片的韭菜,保持黑暗。韭黄收割后揭开黑色塑料薄膜,松土追肥,等韭菜长到25—30厘米高时再覆盖。
三、收割
作韭黄栽培的一年采收1—2次。韭黄采收时,将草棚或者玉米秸秆或者稻草、小麦秸秆等覆盖物扒开,掏开培土,平平割下韭黄,然后清除烂叶进行捆把,将韭黄装入长形塑料袋,上市销售。
韭黄,又称“韭芽”、“黄韭芽”、“韭菜白”,为韭菜在隔绝阳光在黑暗之中长出来的。韭黄在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合成叶绿素的情况下生长,所以颜色呈黄色。一般韭黄的长度约为20~45厘米,并且具有特殊气味,它的营养价值比韭菜稍微差一点,但是口感比韭菜更加软嫩,价格也比韭菜贵很多。 韭黄营养非常的丰富,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尼克酸、甙类和苦味质等营养元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元素,所以有条件的多吃吃韭黄。
?
韭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做法挺多的。我最喜欢最常做的是韭黄炒鸡蛋,韭黄和鸡蛋炒是绝配,营养香喷喷的。今天我在韭黄炒鸡蛋的基础上加了一小块猪肉,因为最近猪肉比较贵,一斤要40元左右了,有点吃不起的样子,但是偶尔还是要吃吃,所以炒韭黄就只放了一小块猪肉,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多放点。
?
原料
韭黄400克,鸡蛋2个,猪肉150克。
调料
盐、鸡精、料酒、生抽各适量。
做法
?之一部:把400克的韭黄捡掉烂叶,然后把它洗净切成段,全部切好放盘子里备用。
?
第二部:150克的猪肉洗净切薄片,我买的猪肉不是五花肉,是一半肥一半瘦的猪腿肉,切好放碗里备用。
?
第三部:准备一个玻璃碗,碗中打入两个鸡蛋,用筷子打散备用。
?
第四部:起锅烧油,油热倒入鸡蛋液煎,先煎一面再翻一面,把它煎熟铲出放碗里备用。
?
第五部:锅留底油,放入猪肉煸炒,小火慢炒,把猪肉的油脂炒出来,炒至肉的外表微微焦黄,然后倒入半勺的生抽翻炒均匀。
?
第六部:倒入韭黄大火炒一分钟,把韭黄炒软炒熟。
?
第八部:调入适量的盐、鸡精、料酒再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
韭黄炒鸡蛋做好了,非常美味下饭的一道菜,韭黄炒鸡蛋是绝配,再加入猪肉就更加鲜香了,喜欢的朋友可以试试哈!
?
雨铭轩说:我们在选择购买韭黄要选不腐烂、不枯黄的,用手抓起时,叶片挺拔直立的更好;在检查切口,色泽鲜艳的较新鲜。韭黃是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情况下生长,叶片大部分为黃色,若是变成绿色,表示晒到太阳,口感较差。我买的韭黄有点带绿了,但是还是很嫩的,可能在运输途中接触到阳光了。
?
不是大厨就炒家常菜,家常菜家常做法,有异议的朋友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呗!我是“雨铭轩说美食”,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见。#美食测评团##食谱创作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