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鱼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如年年有余,吉庆有余,鱼跃龙门等,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
鱼是“余”的谐音。在鱼形图案中,鲤鱼和“利余”同音、金鱼与“金余”同音,取其谐音,对应了人们对富裕、吉庆、求福的心理,含义处处得利、生活幸福。
鱼儿离不开水,鱼水之欢的情感表达,寄托了男女情深、夫妻恩爱、伉俪美满的情意。鱼儿的繁殖能力强,寓意多子多福,人丁旺盛,生活幸福。
鲤鱼跃上龙门的传说,可以变化成龙升上天。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预示美好前途和幸运的开始。
“鱼”又和“玉”同音,金鱼寓意:“金玉满堂”,是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向往。
武宏伟,1957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平顶山市第九届专业技术拨尖人才。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以"一等奖"的成绩毕业于《河南书法函授院》;二OO二年作品入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其书法论文入编《河南书法论文集》,另有近100万字学书文章在互联网中传播。
2019年7月18日下午,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了之一封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校长徐安龙与来自北京、天津、浙江、上海、四川和青海的考生进行了视频通话,现场为十位考生代表签署录取通知书,并送出了不同的祝福。
北京考生闫昊堃作为考生代表接受了徐安龙校长签发的录取通知书,他告诉记者:“在参加北中医夏令营诵读《大医精诚》时,我就坚定了自己学医的意愿,领悟到了医德和中医精神的内核。”在他看来,学医,虽然会比其他的专业苦一点,需要付诸五年、八年,甚至是九年的时间,但这是在为以后悬壶济世,大济天下苍生打下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也突破了往年的样式,多了不少新意。从“鱼跃龙门”抽象而出的主视觉元素“阴阳鱼”到特制的“杏林香纸”,都让今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脱颖而出,被许多网友称为“灵魂有香气”的录取通知书。
“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诸多象征意义,承载着民族传统观念的文化内涵,《本草纲目》将它列于31种鱼之冠。跃动的锦鲤象征着鲤鱼跳龙门,寓意金榜题名,更象征着北中医人在治学济世过程中“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精神。”北京中医药大学招办主任田润平说。
《易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据介绍,入取通知书的图案设计融入了阴阳这一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阴阳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主视觉的“阴阳鱼”体现出“天地和谐”的中医正统观念与哲学思想。新设计中融合了阴阳鱼和鲤鱼跳龙门图样,用回形纹理勾勒出指纹图式,寄语2019届新生进入中医药的学术领域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努力探寻神奇的生命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录取通知书上的香纸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芸生”开发,专为新北中医人 *** 。据创业团队负责人郑思思介绍,该产品由 *** 纸、铭文、香水三部分组成,选用 *** 纸为基础材质,纸上以方正小篆书写了校训“勤求博采,厚德济生”。
“录取通知书配有三种不同的香型:杏林待月——寓意学生应志趣高洁,不落窠臼。春苑露华——寓意医书浩如烟海,当埋头苦读。橘井落霞——寓意医生普怀济世,造福人类。香方以中草药为基底进行设计,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治学理念相呼应。”郑思思说。
每一位踏入中医之路的学子,经历过风疏雨骤的洗礼,经受过荣辱浮沉的考验,内心才能成熟豁达,寻得“此心安处”。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了新生求学路上最珍贵的纪念与指南——用不断的鱼跃跳动为日后“成龙”做注脚,用孜孜以求的赤子之心锻造一名中医人应有的“灵魂香气”。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梦爽)
琥珀蜜蜡饰品的寓意「下」俗话说:珀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的造型来源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谐音和暗喻等,它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了解了这些,那么对琥珀的各种雕刻图案的寓意也一目了然。
1.佛公
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弥勒佛是解脱烦恼的化身,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种豁达的精神状态不断的鼓励和感染着人们变得积极乐观。
2.菩萨
观音菩萨是慈悲的化身,寓意消灾消难,远离灾祸,永保平安。
观音”谐音“官印”,现代的男士多选择佩戴观音,能促进官运亨通,事业有成,财源广进,还有求学的人佩戴观音能使学业有成。
3.达摩
达摩法力高深,可以抵挡一切灾难和苦难,并且有驱邪避难之效,关键时刻可以化险为夷。达摩一生与佛结缘,六根清净,心如明镜,寓意顺心安逸。
4.关公
最重义气和信用,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生意人(商人)的祖师爷,诚信之一,信誉之一。商贾们更是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把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奉为武财神。
5.龙
动物之神,能兴风布雨,利益万物,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是神通广大的瑞兽,能够辟邪化煞。曾被历代皇室御用,象征九五之尊,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
6.凤
凤凰作为百鸟之首,象征祥瑞、喜庆和幸福,在古代,作为皇室更高女性的权威代表。与龙相配,象征吉祥喜庆;与太阳梧桐结合,寓意丹凤朝阳。
7.貔貅
招财进宝的祥兽,主食为金银财宝,据说只进不出,故民间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
8.鲤鱼
在鱼雕刻题材中,鲤鱼形象时常出现,莲花与鲤鱼一起,象征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寓意中举升官、飞黄腾达;四条鲤鱼则代表四方来财。
9.牡丹
雕刻着牡丹花的蜜蜡寓意富贵吉祥,如果牡丹与瓶子在一起表示富贵平安。
10.虎
老虎体型雄健,生性凶猛,虎啸震天,是勇猛、威武的象征。寓意威猛、驱邪、身体勇健、平安吉祥之意。在儿童饰品中,是希望百病不生,活泼健康,跟小老虎一样健壮、生龙活虎。
老虎吊坠象征着权利的至高无上和尊贵的身份地位。
在民间,老虎被奉为四方神之一,能驱妖镇宅、祛邪避灾,因此被赋予了平安吉祥的寓意。
各地农村生孩子的习俗各有不同,在阿兮家乡胶东农村,媳妇生娃后,要去丈母娘家报喜,而生娃报喜的讲究,从娘家给准备的鸡蛋篓子里,就能窥到大秘密了。
下面就听阿兮慢慢为您分享老家农村的报喜风俗,看丈母娘都要准备啥。
一、竹篓子
农村报喜,丈母娘必须准备一个这样的篓子装鸡蛋,不能用纸箱或其它容器代替。
为啥呢?这是有讲究的。篓子=搂着,明确表达外祖母对新生外孙的疼爱,以及对自家闺女的保护欲。篓子的大小,里面内容的多少,都会给女儿的婆家传递某种信息。
二、鸡蛋
过去农村不比现在,生活条件差,鸡蛋也舍不得吃,要拿去换钱买日用品,所以闺女坐月子,娘家给多少鸡蛋,也成为娘家是否有势力或者疼闺女的价码了。
阿兮儿时就知道,农村邻里之间有一种默契,比如谁家闺女要生了,门口和本家的婶子大娘,老早就开始攒鸡蛋,就等着要生了送去家里,帮着闺女娘家准备个够面儿的鸡蛋篓子。
记得这竹篓子装满鸡蛋,大概400个左右,女婿来报喜,丈母娘要赶紧煮鸡蛋,染成红皮鸡蛋,根据男方家里大概需要分的数量煮,若不够男方回家再煮上一些。另一些就是生鸡蛋,是给自家闺女坐月子补身子吃的。
三、一只饭碗
这只碗是外婆给外孙准备的,一般要买细白瓷周正的小碗,上面的图案有一对小鱼儿更好。农村风俗,外婆给外孙准备只碗,是告诉闺女婆家,无论男孩女孩,娘家是永远的后盾,永远有闺女外孙饭吃。
农村还有个说法,碗细白,孩子的皮肤就好,上面一对小鱼儿,取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的寓意。
四、一碗芝麻
《元曲·白朴》中有云:“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可见芝麻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农村人在打点鸡蛋篓子时放一碗芝麻,还有另一个寓意:开枝散叶好生养,芝麻开花节节高。
五、一包红糖
在老家农村,红糖被誉为坐月子必备。热的红糖水喝下去,有助于快速排出恶露,恢复子宫健康。娘疼闺女,自然这东西要备好捎去的。
六、两张饼
这两张饼要用红布包好,放在篓子里。农村有个说法,坐月子吃娘家一块饼,百病不侵。其实阿兮觉得,这不过是过去穷苦年代,一个农村母亲想方设法给坐月子的闺女的一点体己,让孩子多补充点营养,身子补起来。
七、小被子和小衣服
小被子的寓意跟篓子差不多,“搂着”“背着”,总之就是爱爱爱不完的节奏了。
农村过去规矩,不到吃大面的日子,娘家是不能去婆家看闺女和外孙的,所以只能以这一只情深意切有内容的鸡蛋篓子,来表达为娘的一片心意了。
八、盖鸡蛋篓子的讲究
鸡蛋篓子打点好后,要用红包袱皮盖住篓子口,老家农村规矩,若生了男孩,鸡蛋篓子的红盖布,直接盖上就行,而生了女孩子,红盖布的边角要掖得规规矩矩。
这又是啥说法呢?原来这也有个寓意:男孩子将来是要闯天下的,自然要勇敢无畏,不受束缚;女孩子要乖巧守礼,自然要规矩。
九、二十斤麦子(或面粉)
这也是老规矩了,阿兮严重怀疑也是因为穷,娘家怕闺女坐月子吃不好,才这样做的。在那些年代的农村,二十斤麦子,也算是很重的一份礼了。
农村,农民,农业,关注阿兮随笔,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著书者说】
作者:陶思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者按
爆竹声里,新年来临。抬头,是漫天的烟火;举目,有盈盈的花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环境里,有多种祈愿纳福的物件儿,始终伴随着我们。
以福善、嘉庆为追求的中国吉祥文化,建立在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天文与人文、事理与心理相连互通的基础之上,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生存与生活的深刻理解、睿智想象、审美表达和文化自信。
近日,民俗学家陶思炎的《中国祥物》等书,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中国祥物》是一本以风俗符号及其文化象征,阐释国人心智与情感凝聚、艺术与生活创造,揭示中国文化的乐生基调和赓续不绝奥秘的新书。今日,光明悦读邀请该书作者撰文,为读者详解“中国祥物”。
《中国祥物》陶思炎著东方出版中心
我们每天都在同自我心灵、世上他人和天下之物打交道,并时时用知识、情感、价值和功用的眼光去看待身外之物,作出吉与凶、爱与憎、存与弃、继与毁的判断。不论是天成的自然之物,还是手工的人类造物,一旦进入民间生活,就必然打上民族的、风俗的、艺术的、宗教的甚至哲学的印记。
古人认为,物各有灵、物各有主,物人、物物、物事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神秘联系,形成一个圆融互通、交感同一的整体。基于这一认识,物便有了精神、品质和意志。物还有了力量,能成为人的工具和武器、依靠和福星。于是,用以除凶避殃之物被称为“镇物”,主要显示出工具和武器的性质;而用以纳吉迎祥之物,则称作“祥物”,主要显示出福善和嘉庆的特征。
中华文化乐生入世之基调体现
所谓“祥物”,又称作“吉物”“吉祥物”,它是由原始崇拜物、巫具、宗教法器等衍生而出的象征福善、嘉庆的物品,有自然物、人工物等形态,在礼俗与生活中寄托着明确而强烈的祈福禳凶的追求。
“祥物”“吉物”的名称在汉代文献中已见载录。《后汉书·明帝纪》曰:“祥物显应,乃并集朝堂。”王充《论衡·初廪》曰:“文王当兴,赤雀适来,鱼跃鸟飞,武王偶见。非天使雀至鱼来也,吉物动飞而圣遇也。”至于“吉祥”二字的联用,以《庄子·人间世》所言“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最为著名。唐代的成玄英释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根据这一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人的观念中,“吉”指事象,“祥”为意象;“吉”指善实,“祥”为嘉征。它们虽有事实与征兆的实、虚之别,但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利义观,它们又是一个相关相连、并存互补的整体。
近期,红灯笼、春联、兔年生肖饰品等销售逐渐升温。新华社发
自然界与人世间的吉凶纷呈,是人类创造祥物并以之趋吉辟凶的客观基础。《周易·系辞下》曰:“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在古人的观念中,“物”之存在与驳杂决定着吉凶变化,因此,为了控制这一变化,获取“福善”与“嘉庆”,祥物就得到了普遍应用。
祥物,按照时节来分类,有新年祥物、四时祥物之分。新年祥物,有我们常见的春联、年画、红钱、年夜饭、龙灯、马灯、花灯等。四时祥物,有春饼、龙船、巧果、月饼、重阳糕、腊八粥等。
按照物质的形态,则可将祥物分为建筑、交通、动植物、文字图画等。建筑祥物,有造大梁用的椿木、度量用的鲁班尺、屋檐上的瓦当、木制或石制的花窗雕件以及脊饰、壁饰等。交通祥物,有道神与道祖、指南针、杨柳、八仙桥、轿子、神州、灯船等。物种祥物,分为动物和植物,有兽类禽虫、神树祥木、名花异草,常见的如龙、凤、麒麟、牡丹、梅、兰、竹、菊等。吉祥文字有“福”“寿”“财”“囍”等,吉祥图画有娃娃图、生肖图、八宝图、古钱纹等。
依照用途,祥物还可分为器用、礼仪用、饮食用。器用,有生活用具、武器文具、吉祥乐器、珍宝玩物,如灯盏、桌椅、餐具、算具、衡器、文房四宝、刀剑、符牌等,它们一般都具有实际的功用与艺术的造型,不少还带有神话、传说的意味。比如神山灯,即以灯盏的构图模拟海中神山的神话——《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五座神山,“一曰岱舆,二日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上台观皆金玉,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因此,明代青花瓷灯中的“神山灯”,壁绘波浪纹以象征大海,盆中立一白色灯柱,以拟海中神山,灯上纹饰包容着深厚的文化主题。礼仪用的祥物,分婚恋、祈子、贺寿等用途,有红线、喜被、瓶、鞍、葫芦、石榴、萱草、寿桃、寿面等。饮食用的祥物,有风俗性饮食和功能性饮食之分,常见的药粥当属一种。
不论是取自自然还是人为加工,“物”一旦在社会语境中被赋予文化信息,并形成传统,就超越了单纯物态的性质,带上了理念与情感,成为主体的思想与人性的延伸。《老子》第51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已将物与道、德相贯相连,置于同一个文化层面。所以,作为物承文化的祥物,并非只是虚妄信仰的寄托,而是在福善追求与吉凶抉择中蕴藏有道德与理性的成分,且由此而显现了中华文化乐生入世的积极基调。
生肖剪纸东方出版中心供图
睿智多趣的文化现象
祥物,作为睿智多趣的文化现象,建筑在物有精神、物有灵性、物有力量、物有美感的观念之上,表现着人的物我一体的存在意识和以物涉世的心理追求。吉祥物的生成,往往是其某一特质受到了人为夸张,或者其名称的声音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联想,其形状、用途、性质等受到了增饰与类比,其利害与功能得到了主观的认定与强化。
具体说,吉祥物的生成法式一般可归纳为谐音法、象征法、指事法、联想法、组合法等多种。
谐音法,即从某物或某图像的名称与他物、他事的名称在发音上谐同或相近入手,赋予展示物以新的意义和功能。它以转借和认同为基本逻辑,从而使本无干系的寻常之物成为富有情感的吉祥物类。
在中国吉祥文化体系中,谐音法作为最简易、最常用的造物方式,可谓面广量大,随处可见。例如,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同音,“佛”与“福”字音近,“蝠”与“佛”便带上了“福”的意义。又如,以“鱼”与“余”同音,便出现了多种“连年有余”“富贵有余”“吉庆有余”“福庆有余”的吉图祥物。再如,花瓶的“瓶”与“平”同音,而古兵器中的“戟”与吉祥物之“吉”谐音,因此二物相配,寄寓了“平升三级”的愿望。此外,“橘”“鸡”也与“吉”谐音,绶鸟的“绶”又与长寿的“寿”音同,还有糕与“高”、竹与“祝”、石与“室”、冠帽的“冠”与“官”、腰带的“带”与“代”等谐音,形成了“室上大吉”“冠带(官代)流传”等寄寓。
象征法,是从物物感应、物物相通的逻辑思维出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象或图像间建立互联通达的文化联系。作为集体意识的表达和解读,象征源于原始文化阶段,在文字尚未发明、语言尚未成熟的时期,它是有效的交流手段。中国古代哲学将“象”与“形”相对,或者“象”与“器”相对,《易传》有“在天成像,在地成形”之载,有“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之说。实际上,象征是一种文化创造方式,也是吉祥文化表现的重要手段。
玉兔捣药图(汉砖画)东方出版中心供图
在民间风俗中,吉祥物的象征随处可见。例如,松树、仙鹤同图,以松之不凋长青、仙之不老长生象征延年益寿;桂圆、荔枝、核桃三种圆形果实画在一张纸上,象征“连中三元”、登科得第;端午节人人家门前挂出菖蒲、艾叶,以象征宝剑和虎爪,用以斩除和吞噬疫鬼,护佑家宅;清明节插柳、挂柳、戴柳,以柳枝象征依念和再生;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以菊花作为太阳的象征,用亲近、抱合的方式以求得阳气长在、延寿安康。
指事法,即以人们所熟知的某些图形与符号,在应用中有针对性地表达某一特定的意义。
它往往以某种事理为依据,推衍到日常生活和艺术审美之中。
在木版年画和吉祥花钱中,以及木雕石雕作品中,常见“鲤鱼跳龙门”的吉祥纹饰,选取鲤鱼,乃出于古人对它善腾跃之性的想象与信仰。琴高骑鲤渡海的神话传说,则渲染了鲤鱼助人化卑为尊、显贵通达的吉祥神能。鲤鱼化龙和“登龙门”的虚构又使其与入仕做官相联系,使“鱼跳龙门”的吉祥意义更有所彰显。
联想法,即从人们耳熟能详、易于感知的物象、图像、事象及其他文化符号入手,经识别、比附、会意而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赋予某造型或构图以新的吉祥主题。联想法往往将形、声、义灵活地交互并用,既有较为固定的意义指向,又留有应用主体各自的想象空间。
例如,“葡萄松鼠”的祥图,以累累的果实与灵活可爱的松鼠,给人以童话寓言式的联想,从而渲染了家庭生活的和美欢悦,其吉祥联想在于成串的葡萄实使人联想到成群的儿女,而松鼠之“松”与“送”谐音,又因“鼠”所配地支为“子”,故产生“送子”的判断与联想。这样,“葡萄松鼠”的图样便因联想而产生了送子、多子的祥瑞意义。
组合法,即将多个吉祥符号和因素加以叠加和综合,从而使若干原本单一的吉祥图样得到搭配和重组,以新的样式拓展了吉祥物的内涵和寓意。
青铜器上的牛头纹东方出版中心供图
“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标榜儒雅风尚的“琴、棋、书、画”,张扬儒学之道的“渔、樵、耕、读”,表达生活追求的“福禄寿喜财”等,都是由组合法的运用而生成的祥物系列。除了这些同类因素,还有不少本来似无联系的吉祥符号叠加应用而生成的实例。比如,将戟、磬、莲花、莲蓬、双鱼瓶、获篓、毛笔、纸卷绘制在一起,寄寓着“吉庆有余”“文武双全”“连年有余”“连科得利”“平安如意”的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组合法是吉祥物生成的开放模式,它往往搜罗众多的祥瑞符号进行叠加式的综合,以图面的饱满来渲染喜庆的效果。这在木版年画、剪纸图案、印染纹饰、建筑彩绘、婚用绣品、风筝玩具等工艺美术品上均有所见。
中国祥物的生成,体现了国人对生产生活的直接感知和深刻理解,对身边事物审美化的需要,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真切关心,以及旨在改造生活的美好愿景。
祥物来,春信至
祥物的构成体系,包括日月星辰、山水云气、神佛仙道、动物植物、神兽灵物、日用器具、武器工具、乐器珍玩、经籍图画、文字符箓等,即一切被赋予祥瑞嘉庆意义的自然物、人工物及其文化符号。祥物的应用领域包括岁时节令、建筑装饰、器用摆饰、交通工具、礼仪活动、天地自然、饮食菜肴、文字图画、民间信仰等,其中最集中地体现在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中。
传统节日及其岁时祥物,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已成为知识传习、民族融和、文化认同和幸福表达的岁时性成果,成为交织着历史记忆和现代功能的特殊文化资源。大凡节日,都有较完整的文化结构,都在节物、节事、节信、节语、节食和节艺等方面有着较为充分的展现,而以辞岁迎年、贺春闹春为主要功能的春节祥物及其风俗,正体现了上述节日结构的充分与完整。我们且从上述结构的划分入手,对新春祥物做出简要的列举和解析。
建筑角脊上的瑞兽东方出版中心供图
在节物方面,以爆竹、春联、灯彩等为主的春节祥物,爆发出声响、晕染成红色、散发着光与火,使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更大的节日变得有声有色,营造出吉祥的氛围。爆竹用以振发春阳,驱逐疫鬼,维护健康;春联用诗的语言表达纳吉迎祥的期盼和信念,诸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之类,满眼皆是;灯彩不仅装饰了节日的夜空,而且以灯肖星,表示迎来吉星,营造出一幅人与星辰相接的太平盛世。
在节事方面,有饮屠苏酒、贴“福”字等风俗活动。屠苏酒和福字作为祥物,已然改变了原先的巫术性质,成为迎来吉祥新岁的岁时民俗。屠苏酒用八味中药泡制,在年夜饭上按先少后长的次序东向进饮,以驱除疾疫,祈望获取全年健康。贴“福”字,则忌倒贴,除非穷愁潦倒或灾祸连连的人家等自认命运不公者,为转运而采用巫术的方式以冀改变命途。
在节信方面,有敬神祭祖、傩除、守岁等习俗。其中吉神,如灶神、文武财神、如愿神、天地百神、祖先神、傩神等,都寄托着人们获得庇佑的朴素愿望。守岁中,陪伴户主通宵不灭的大红烛,以及年夜饭上撤下的整烧大鱼,也都是春节祥物。笔者认为,鱼之所以能助人守岁,乃是因为它没有眼皮,“死不瞑目”,故能始终盯着门户,不使阴气潜入家宅,从而获取吉祥。
在吉语方面,讨口彩、听市声等做法,都建立在语言的神秘观念之上。过年期间,不说脏话、要说“恭喜”之类的吉语,遇到坏事要用语言加以反向称之,以“逢凶化吉”。例如,孩子打碎了碗碟,就说“岁岁平安”,外出不小心踩到粪便,便说“带金还家”,从而在心理上获取吉祥。所谓“听市声”,即在春节的早晨家长出门,听见人语即刻返回进行判断:在五音中听到的话语属何调。若属宫调,则岁美;属商调,有兵灾;属角调,为凶年;属徵调,有旱灾;属羽调,发水灾。由于国人过年相见都抱拳说“恭喜恭喜!”“恭”为“宫”调,这样就总能赢得“岁美”的祥瑞。
在节艺方面,年画、纸马、窗花、地画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舞龙灯、舞狮子、跳马灯、唱麒麟、傩舞等民间表演艺术,其中的吉祥图画和龙灯、狮子头、马灯、傩面具等吉祥物,都渲染着中国年喜庆、欢腾、热烈、祥瑞的气氛。
总之,祥物是人类认识自然、把握生活这一强烈愿望的物化,是人类艺术与审美情感的自然表达,也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文化结晶。祥物,以其乐观的基调、坦荡的品质、执着的理念、和谐的风格,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和民俗生活中更具魅力的物类,至今仍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和民族生活中,散发着异彩。
“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为奇”。
就让我们在常悬挂于书房的春联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开启新一年的征程。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7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怎样理解高考时有人说“鲤鱼跃龙门”这句话鲤鱼跳龙门是汉族民间的神话传说,又是人们对莘莘学子寄托于金榜题名的美好祝福语,民间也有此类题材的各种吉祥图案。
俗传鲤鱼善跳跃,《本草纲目》也说:“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故此,古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鲤鱼跳龙门既作为升腾变化的祝吉语。
传说东海中一大群金背鲤鱼白肚鲤鱼,灰眼鲤鱼,听说禹王要挑选能跃上龙门的风流毓秀之才管护龙门,便成群结队,沿黄河逆流而上。
还没望见龙门的影子,那一条条灰眼鲤鱼便被黄河中的泥沙打得晕头转向,就拐过头来,顺流而下,不费吹灰之力又游回黄海。不幸,正碰上张着大口的鱼鳖海怪,便呜呼哀哉了。
剩下的金背鲤鱼和白肚鲤鱼,总结了灰眼鲤鱼失败的经验教训,就摆成一字儿长蛇阵,轮流打前锋,迎风击浪,日夜兼程,终于游到了龙门脚下。它们把头伸出水面,仰望龙门神采:只见那神奇的龙门两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汉白玉柱。玉柱上雕着活灵活现的石龙。龙身缠着玉柱,盘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顶。龙门中水浪滔天,银亮的水珠飞溅到龙头之上,—恰成“二龙戏珠”的奇异彩图。背景是蓝天白云,映衬着龙门两侧的石刻对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景色胜过那蓬莱仙境。
鲤鱼们看罢美景,就向禹王报名应试。禹王一见大喜,说: “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
鲤鱼们一听,立即鼓鳃摇尾,使尽平生气力向上跃去,没想到刚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来,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但它们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日夜苦炼摔尾跳跃之功。就这样直练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跃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要跃上那百丈龙门,还差得很远。大禹见鲤鱼们肯苦练过硬功夫,就点化它们说: “好大一群鱼!”有条金背鲤鱼听了禹王的话大有所悟,对群鱼说: “禹王说: ‘好大一群鱼’,不是启发我们要群策群力跃上龙门吗?”群鱼齐呼: “多谢禹王!”
鲤鱼们高兴得摇头摆尾,一条条瞪眼、鼓鳃,用尾猛击水面,只听“膘膘”的击水声接连不断。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条为一条垫身,喘口气儿,又是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只差两丈了,禹王用手扇过一阵清风,风促鱼跃,众鱼一条接一条地跃上了它们日夜向往的龙门。
却说有条为众鱼唤气垫身的金背鲤鱼,眼看同伴们都跃上了龙门,惟独自己还留在龙门脚下。它寻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跃上龙门。恰巧黄河水正冲在龙门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溅几十丈高,这金背鲤鱼猛地窜出水面,跃上浪峰,又用尾猛击浪尖,鱼身一跃而起,没想到竟跃到蓝天白云之间。一忽儿又轻飘飘地落在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大禹一见,赞叹不已,随即在这条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一霎时,鱼龙变化。金背鲤鱼变成一条吉祥之物一黄金龙。大禹命黄金龙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
怪道老人传说,过去在黄河上捞鱼的人如果捞到头顶有红的鲤鱼,就立即放回黄河中。学校招生出榜,姓名上点红作法就来源于此。
韩城自古读书人多,便“把童生进仕”,喻为“鱼跃龙门”。韩城城里还设立过“龙门书院”。文庙大门照壁上有砖雕的“鱼跃龙门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力争向上,奋力拼搏,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成功终将属于自己。特别是那些默默为大家付出,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勤于吃苦,勇于吃亏的人,好运往往总是逆反加倍来袭!
光明网讯8月20日上午,北京中医药大学(下简称“北中医”)举行首封录取通知书发放仪式。校长徐安龙,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翟双庆为来自北京的三位考生代表现场签发了录取通知书,寄语新生要永攀医学高峰,做传承创新、勇于担当、努力拼搏的新北中医人。
徐安龙向考生代表介绍了北中医的几个“之一次”:中国设立的之一个中医药学士学位;中国在海外之一次建立合法中医药大学;之一次有留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中医药事业发展关系着全人类的健康福祉,是一把‘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一把中国走向世界的钥匙。新一代中医药人要把它传承好,用疗效说话,使之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徐安龙表示。
北京考生姜树诚、申向一、胡乐颜作为考生代表接受了校长签发的录取通知书和定制的脉枕、笔记本。被“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所录取的考生代表胡乐颜告诉记者,从小深受中医药家庭的熏陶,也被当前新冠疫情下赶赴一线的医者所感动,更坚定了要报考中医学专业的决心,做为新青年要更有担当和使命,继承好中医药事业。
据了解,今年北中医的录取通知书在往年样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新意。“鱼跃龙门”抽象而出“阴阳鱼”主视觉元素,今年将锦鲤变为金色,更加凸显金榜题名寓意,新版特制的“杏林香纸”和香囊御守配方选自国医大师王琦的防疫外用方及其他医家验方,以中医理论作为配方基础,分别具有防疫辟秽、提神解郁、安神助眠的功效。
宋朝陆佃的《埤雅·释鱼》写道:“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据北中医招办主任田润平介绍,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诸多象征意义,承载着民族传统观念的文化内涵,《本草纲目》将它列于31种鱼之冠。跃动的锦鲤象征着鲤鱼跳龙门,寓意金榜题名,更象征着北中医人在治学济世过程中“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精神。《易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图案设计融入了阴阳这一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阴阳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主视觉的“阴阳鱼”体现出“天地和谐”的中医正统观念与哲学思想。新设计中融合了阴阳鱼和鲤鱼跳龙门图样,用回形纹理勾勒出指纹图式,寄语2020届新生进入中医药的学术领域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努力探寻神奇的生命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录取通知书上的香纸是由北中医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芸生”开发,专为2020新北中医人 *** 。香纸产品分为两部分,一是鸿雁传书启校训,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为“泥金帖子”,用金粉装饰纸笺以显珍贵,2020年新版香纸为本草云龙纸笺,扇动香纸时,阵阵清香拂过。香纸采用草红花、茶叶压印在云龙宣纸中,取“红花、茶叶”谐音“鸿雁”,铭载“勤求博采 厚德济生”校训,寓意礼轻意重,启示2020级北中医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二是香寄千里护正气,为了迎接2020新北中医人,开发了三种新香型的香囊御守分别为橘井清秽、青襄远志、杏林春歇,背面刺绣北中医校徽或祝福语,表达对2020级新生的美好祈愿。(记者 武玥彤)
刘备马跃檀溪有什么寓意?鲤鱼跳龙门,人生从此逆袭蜕变刘备马跃檀溪有什么寓意?鲤鱼跳龙门,人生从此逆袭蜕变
《三国演义》第34回为《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描写刘表的次妻蔡夫人伙同蔡瑁等人乘着襄阳农业大丰收的机会要谋害刘备,刘备逃走,路遇檀溪相阻,危急时刻,刘备所骑的的卢马一跃而起,跃过檀溪,刘备逃得一命。
刘备马跃檀溪
刘备跃马过檀溪的典故,《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里也有记载:
世语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引《世语》典故,并非仅仅是增加神话色彩,还有其深刻寓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古英雄多磨难,每一次磨难都是成功的垫脚石
刘备是英雄,这一点大家应该都不否认的。
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因为推恩令的影响,到了刘备时已经沦为平民。加上早年丧父,还算孝顺的刘备只能靠着织席贩履帮助母亲维持艰难的日子。
刘备织席贩履
但是刘备小时候还是蛮有志气的,一心想着光复祖上荣耀,甚至坐在门前的大树下,做着羽葆盖车的梦想。刘备老妈见儿子有志向,就想办法让刘备去上学,师从东汉末年的名将卢植,与公孙瓒和郑玄是同学。
刘备得到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赞助,开始起兵,恰好赶上黄巾起义,刘备正好为国立功,通过进剿黄巾,刘备官封安喜县尉,从此迈入职业生涯打拼阶段。
自古英雄多磨难!
刘备自打当了安喜县尉,职业生涯一直不顺,充满了磨难。先是被督邮勒索,把督邮打了一顿,弃官而逃。后又因为剿贼有功,当过下密丞、高唐尉、高唐县令,后来又被贼寇打败,没奈何投奔老同学公孙瓒,被任命为平原令,协助青州刺史田楷拒袁绍。在平原令时,差点被看不起刘备的同宗刘平派人刺杀。
曹操攻打徐州,刘备救徐州,曹操退兵不久,陶谦死,糜竺、陈登等人请刘备做了徐州牧,糜竺还把妹妹嫁给刘备。
但好景不长,据说荀彧献"二虎竞食、驱虎吞狼"之计,袁术、吕布又来争夺徐州,徐州最终为吕布所得,刘备老婆孩子都让吕布掳走了,还被掳走两次。
后来得曹操相助,才打败吕布,夺回妻子,刘备随曹操还许都,被封左将军、领豫州牧,期间还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但因为衣带诏事件,刘备惧祸逃出许都,再次袭取徐州。
官渡之战前,曹操再次征讨徐州,打败刘备,这次刘备不仅把老婆孩子丢了,结义兄弟关羽也投降了曹操。
刘备兄弟古城会
官渡之战爆发,刘备辗转从袁绍处逃出,到汝南又被曹操打败,没奈何只得投靠荆州刘表。
在荆州,刘表不仅白白浪费了官渡之战与袁绍南北夹击曹操的大好战机,还对刘备明里使用,暗里提防,让刘备郁郁不得志,常感叹"髀肉生矣"!
刘备就是在这样的困顿中,发生了马跃檀溪事件。
刘备创业,虽然不停地遭受挫折,但是从来没有消沉,一直想找机会东山再起。在荆州,刘备也是广纳贤才,留有贤名,也是在为将来夺荆州积累好名声。
对于英雄来说,只要不折英雄气,那么每一次挫折,都是英雄成功的垫脚石。
二、寓意刘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中国古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刘备马跃檀溪,大难不死,罗贯中这里作为专门的半个章节描述,其实也是寓意刘备有后福。
首先,刘备偶遇司马徽,顿悟成就大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
刘备逃得大难,误打误撞来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家中,受到了司马徽的盛情款待。
司马徽在与刘备交谈中,指出了刘备创业一直受挫的根本原因:缺少人才!刘备还不服气,说自己武有关张赵云,文有简雍、孙乾等。司马徽告诉刘备,关张赵云皆万人敌,但缺少会使用他们的人。刘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更大的短板是缺乏统御关张赵云这样的经纶济世、乾坤大才。
司马徽指出刘备短板
刘备感叹人才难得,司马徽推荐了"伏龙、凤雏",问具体人时,司马徽打哑谜。
正史上写刘备其实在荆州时到处寻访人才,司马徽直接推荐了"诸葛孔明、庞士元",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三国志.诸葛亮传.引裴松之注.襄阳记》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其次,司马徽暗中推荐,刘备巧遇"单福",后"福"初至。
说刘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结果巧遇司马徽,不仅知道了自己短板是什么,还且知道短板在哪里。
不仅如此,在刘备夜宿司马徽家的当晚,徐庶化名单福,来找司马徽,想投奔刘表,被司马徽劝说投奔了刘备。
结果,刘备回新野后就巧遇"单福",带回新野。结果连败吕旷、吕翔、曹仁、李典,刘备初尝"后福"的甜头。
其三,徐庶走马荐诸葛,为刘备的真正打开"后福"之门。
徐庶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并取了樊城,让曹操大惊。派人打听才知道有个叫单福的帮助刘备,程昱献计,把徐庶的母亲骗到许昌,并仿照徐母的笔迹给徐庶写信,把徐庶骗到了许都。
徐庶中计,临出发前"走马荐诸葛",推荐了诸葛亮出山,并让刘备亲自去请,刘备才知道伏龙就是诸葛亮。
徐庶走马荐诸葛
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桥段,正史上司马徽一开始就告诉刘备伏龙、凤雏就是诸葛亮和庞统。
徐庶在正史上确实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并让刘备亲自去请的。但不是被曹操设计诓走才推荐的。徐庶真正离开刘备,是在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后,当阳之败后才因为母亲被俘不得已投奔曹操的。
《三国演义》对正史做了点改动,使得故事性非常精彩,既寓意了刘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开启了三国真正的传奇!
三、"马跃檀溪"寓意"鲤鱼跳龙门",刘备的人生从此蜕变
传说,鲤鱼跳龙门,鱼就变成了龙!这寓意一个人的人生发生质的蜕变。
罗贯中把马跃檀溪放大了写,其实也是暗喻刘备也是"鲤鱼跳龙门",跳过檀溪的刘备人生从此就会发生蜕变。事实也是,这次跳溪事变后,刘备的人生真的开挂了。
首先,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隆中对明确战略方向
三国演义中,刘备马跃檀溪后,更大的收获是遇到司马徽,明白自己的短板是什么?徐庶没来得及帮刘备补短板,就去了曹营,但走马荐诸葛让刘备重燃希望。
隆中对策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诸葛亮,诸葛亮给刘备献上了准备已久的《隆中对》,给刘备规划了创业的方向和步骤,即三步走战略:先取荆州立足,再取益州壮大,待天下有变,从荆州、益州两路北伐,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隆中对让刘备拨云见雾,刘备的奋斗从此有了指路明灯。
其次,赤壁之战成更大嬴家,实现占有荆州的目的。
诸葛亮出山,刘备如鱼得水,两人整天在谋划荆州事宜,都引得关羽张飞吃醋了。
想什么来什么,公元208年,先是刘表病故,刘琮袭位成荆州牧,后来曹操平定北方后开始南下,采用荀彧的间行宛叶之计,迅速到达荆州,刘琮不战而降。
事出紧急,刘备弃新野、樊城,走当阳、奔夏口,携带数十万百姓渡江,在当阳被曹操轻骑追上,长坂坡大败,两个女儿都丢了……
危急时刻,诸葛亮和鲁肃合谋,促成了孙刘联盟,赤壁一战,曹操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刘备利用周瑜和曹仁死磕南郡的一年多时间,打下了荆南四郡,又从孙权那儿借得江陵,加上半个江夏,刘备一下子占据了荆州五郡。曹操、孙权共占两郡,刘备成了赤壁之战的更大嬴家。
既实现了立足荆州的愿望,还娶了孙权的妹妹,巩固了孙刘联盟,三足鼎立形势初步形成。
其三,图川成功,称王称帝,实现人生逆袭。
刘备坐镇荆州,北拒曹操,东拒孙吴,西觑益州,孙权和周瑜曾经多次要攻打益州,都被刘备挡住了。
建安16年,应刘璋邀约,刘备开启了隆中对战略的第二步,即图川之旅。由于得到法正、张松的内援,刘备图川虽然损失了庞统这一重要的谋士,但是最终还是攻下成都,占有益州。
随后,刘备又听从法正之计,与曹操在汉中开展了一场决战性质的对决,最终刘备获胜,并斩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
刘备称帝
刘备占据汉中后,在诸葛亮等人的劝进下,进位汉中王,职业人生达到巅峰。在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儿时的羽葆盖车梦得圆。
刘备马跃檀溪,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其实那就是刘备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刘备逐渐走出低谷,人生逐步开挂,最终逆袭称帝。同时,东汉乱世也从那时走向三国鼎立,难怪中罗贯中要花费半个章节写刘备马跃檀溪呢。
欢度兔年春节 | 鲤鱼跃龙门 年年有“鱼”年年余新春佳节的团圆桌上自然少不了鱼。鲁菜的经典名菜糖醋鲤鱼,更是因为形似“鲤鱼跳龙门”,具有喜庆吉祥的寓意。那么这道菜做起来有什么讲究?让我们跟随记者去了解一下。
#小故事大道理#《鲤鱼跳龙门》一年一度的跳龙门大节又到了,众鲤鱼纷纷来到龙门处。它们都争着抢个好位置,要知道,只要跳过龙门,自己可就是万人崇拜的龙了。
可是一次又一次,众鲤鱼们还是没能够跳过那高高的龙门。于是它们开始抱怨:“这叫怎么一回事,玉皇大帝告诉咱们跳过龙门就变龙,可是却把龙门设这么高,这不明摆着骗咱们嘛!”〝就是就是,算上今年我都跳了 12年了,再等到明年我会老得连跳都跳不起来了!”
怎么办呢?众鲤鱼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龙门降低一些!这个妙计顿时让它们兴奋不己,于是它们开始忙碌。几个月过去了,新建的龙门果然够低,连那些小鲤鱼们都能轻松地跃过去。所以,不一会儿,所有的鲤鱼便都变成了龙。
可是没过多久,它们就发现了问题:大家都变成了龙,跟没变成龙时似乎没什么两样。而且由于龙成了处处可见的动物,人行对龙的崇拜之感一扫而空,甚至开始反感它们日夜不休地戏水。
带着疑惑,众“龙〞们来找玉皇大帝商量对策,没想到玉皇大帝听后哈哈大笑:“要想找到龙的真正感觉,你们就得把龙门恢复到原来的高度才行!”
大道理
为了尽快成功而降低成功的标准,却不去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这无异于掩耳盗铃,即便能骗过自己,也骗不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