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谷风 编辑:东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的饮食也是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流传多年的独特的饮食传统,它或许没有流芳千古传承百世,但却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李树军家里从祖辈开始打烧饼、炸麻糖(油条)、油糕、麻花等吃食,传承到现在已经有一百来年,在过去乡间流传有个顺口溜,“麻糖香,麻花脆,吃个油糕开口味。”
据李树军回忆,在涉县民间,百年前就已经开始流行着用烧饼夹油糕的吃法,“在我们小时候烧饼夹油糕可是个好东西,以前人们生活水平不高,能吃上烧饼夹油糕算那是高档次的了。”说到这,李树军还形象的竖起了大拇指。
李树军说他打的并不是烧饼,而是火烧,火烧是中空隔层的,中间可以掰开夹油糕,烧饼是不分层的,所以他的小车上写的是“李记火烧”,只是大家都习惯了叫烧饼。
每天下午三点半,李树军和他的烧饼摊都会准时出现在城东街和牌坊路的交叉口,他到现在依然沿用着老一辈传统的火炉打烧饼,虽然出锅量少,但火炉可以保证烧饼的味道和口感。
李树军家住城东街,他在这里摆摊已经有三年,前两年他和妻子一个打烧饼,一个炸油糕,前来买吃食之人很多也都是“烧饼夹油糕”成套的买走。新鲜出炉的烧饼外酥里嫩、咸香可口,和油糕夹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很受过往食客的欢迎,开出租车的半下午饿了路过也会要个“烧饼夹油糕”垫垫肚子。
近来因为家里有小孙子要照顾,每天只有李树军一个人出摊打烧饼了,有附近的邻居过来调侃他说:“唉,挑不起摊来了,烧饼夹油糕一套的,你这不成套了还行?”以前的常客看到只有烧饼没有油糕也略感遗憾,可即便只有烧饼,李树军摊子前的食客也依然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虽然李树军从小跟着父亲打烧饼炸油条油糕,但成年后的他却并没有继续做这生意,而是卖了二十年的小笼包,后来因为腿部受凉有疾而中断,由于近几年自己练武术腿渐渐好了,他才又拾起了老本行。
用火炉打烧饼是需要技术含量的,无论是面的软硬还是火候的大小都要精准把握,李树军和面从来不用发酵粉,都是前一天用酵子把面发起来,提前两小时和好面,他说用发酵粉味就变了。
李树军烧饼做得好,炉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每天提前填上够量的煤块,要等到把煤烟烧完才可以打烧饼,而且在打烧饼时还要适时用煤糕压火,以保证不会因为火太大把烧饼烤糊。
因为烤烧饼的时候必须把手伸进火炉里面,翻面也是直接用手拿进拿出,李树军的手每天都要经受数百次的高温考验,他的手背上总是红红的,难免烫出不少伤疤。
童年已逝,但提及儿时的美味,至今念念不忘,现如今的美食五花八门,搅绕着味蕾有些许麻木,竟没有了儿时那种纯真的美味。烧饼夹油糕,一套简单而味美的美食,陪伴着我们成长,留下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
转自: 涉县大管家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香酥油条夹软糯麻糍,这是什么神仙搭配?
围观下来,在油条那么多招人喜欢的吃法里头,被提到最多的就属它们了。
1. 油条+豆浆,无法超越的经典。
2. 油条+火锅,不管什么时候想起都要忍不住咽口水。
3. 油条+麻辣烫,还没入口,脑海中已经有吃它的画面:泡得半软时的它,外壳剩下的丁点脆,中心软乎乎的油条一咬就渗出咸咸香香的汤汁…
4. 油条+酱油,南方小伙伴的心头爱
5. 油条+豆腐脑/胡辣汤等各种咸咸的汤~~~~啊!!!
而今天要说的这个吃法,不在上头五个之中,可它吃着也别有一番滋味:油条包麻糍。
油条包麻糍,做法比我以前说的那些都要简单。
一根炸得酥脆的油条,一块软乎乎、糯叽叽的麻糍,炒熟的黑芝麻和白糖研磨成黑芝麻糖。
芝麻糖铺底,油条垫上,麻糍扒拉在油条身上。再在上头撒上一层的芝麻糖,有些还会再来点黄豆粉,最后连着油条和麻糍对折起来。
趁着热乎劲,塞进嘴里。
最外层的油条酥得能掉渣,还带着微咸的油香气。
而此时最中心的糖粒,被热乎的糍粑微微融化,变成带着芝麻香气的甜汁,滑进软糯的麻糍里头。
张开大大的嘴巴,吧唧一口。
油条初时酥,深入时又是柔软。些微的软韧混合着麻糍糯叽叽软乎乎的口感,再深入些,唇齿间还能抿出芝麻糖的颗粒感。
层层叠加,味道也是一样。
油条的咸香酥脆混着油香,麻糍细微的米香,芝麻糖浓郁得不可忽视的香甜。三层口感三层味道叠在一块,也怪不得这么多人爱吃它。
油条包麻糍,调换下里外顺序,其实跟虹口年糕团差不多。
相比油条包麻糍只要简单的白糖芝麻,虹口年糕团内心要丰富得多。
乍一眼看过去,只是年糕裹油条,咬了两三口才发现不止。肉松、咸蛋黄、咸菜、笋尖、芝麻糖…咸的甜的糅合在一起,一入口便是甜甜咸咸。
吃它的时候稍微用点力,手嘴之间,年糕团就被拉出了一条长丝。糯糯的,很是好嚼。
像这种糯叽叽的食物,还有一个必须提名:红糖糍粑。
被切成长条的糍粑,红糖汁从最上层往下浇,渗透入表层酥脆的外壳。单淋红糖汁还不够,配上一把熟黄豆粉,味道就刚刚好。
刚做出来的红糖糍粑很烫,但表壳也还是酥脆的。
在你牙齿接触到它的时候,会发出非常轻薄且细密的咔吱脆响声。它的外层是酥的,里头却是糯的,带着热乎乎红糖汁的甜蜜还有黄豆粉的香气。
就这么一口一口地咬,一盘我能直接吃光。
不过,也吃过不好吃的红糖糍粑:糍粑软绵绵,连外壳都软得没有一点劲,不酥不糯没嚼劲。
看到它的欣喜,吃到它的失落感,那差距仿佛隔片海。
单吃的糯叽叽的糍粑我喜欢,组合搭档的麻糍,我更喜欢。比如今日主角油条包麻糍。
没吃到时不会觉着它们一块能有多大惊艳。
但吃到时就会觉着:原来油条的柔韧,糍粑的软糯,咸香的油气,清新的米香搭在一块,竟然这么合得来。
油条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食物,这里的很多地方,包括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卖的,如果是放糖的,就叫麻糖。
我们这里送麻糖是非常常见的,包括婚丧嫁娶都有这个送麻糖的习惯,我们这的油条和麻糖都是非常好吃的。
因为,我们这里的人做法非常有讲究,用的面粉一定是上好的,油也是上好的。
在用油的时候非常有讲究,温度也是掌握的非常好,切面的时候,非常的均匀,这样,放到油锅里以后,油条和麻糖的各个地方,都会沾到油,而且不会出现炸糊的情况,所以,我们这里的油条和麻糖外观看上去非常的漂亮,油条晶莹透亮,吃起来非常的脆,油腻的感觉非常少,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不出出现三高的情况。
还有我们这里的麻糖,是要用上好的红糖油炸的,做出来的味道,甜甜的,面厚厚的,吃起来,非常有劲道,非常甜。
故乡的油条和麻糖就是那么吸引人。
成人怀抱大的铁锅,炸两大盆面,麻花、果子、油条,这是洛阳过年年味儿,年味儿,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是这个味儿,而是这份一家人在一起的情。
1
我家在洛阳农村,对我们这边的人来说,过年面食是少不了的。
饺子就不必说,年年必不可少,馒头现在很多家已经不愿意费劲去蒸,宁愿去馒头店买,糖包、豆沙、菜包、枣花……各种花式应有尽有,虽不如自己蒸得瓷实,但味道和口感也都不错。
只有油条、果子、麻糖(别处叫麻花),就算工序再多,家家户户也要做些出来。
这两种都是用油炸成的,我们老家管叫“搁锅”。
通俗理解,就是需要用上一口大铁锅,成人的怀抱那么大,搁在柴火灶上(普通煤气灶火太小,电磁炉更不行),倒进去一桶油,油热后把生面放进去烹炸熟。
2
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我家开始搁锅。
一大早,我妈就要起床,和上两大盆面。一盆里放了盐、葱、姜、蒜、和少许大料,松软一些,做油条;一盆放了香油、盐、鸡蛋,瓷实一些,做麻糖。
两大盆面和好,盖上盖子,放在一边醒上半个小时。
这期间,我妈又要再和一小盆面,也是放了盐、鸡蛋和香油,做果子。
果子面的和法简单,像和面条面一样,温开水浸透,搅拌揉搓均匀即可。
和好后不需要醒面,直接拿到压面条机器上压成长长的面片。
之一遍面片成了,在上面撒层芝麻,芝麻随着面片再过一遍机器后,就陷进了面片里面,不会掉下来,但也能看清楚一颗颗芝麻粒。
之后就是切果子片和编果子了。
一个果子片长20厘米、宽5厘米左右,中间和两头均是完好相连的,但是两边被切了3个半刀,成了一条条。
只要我在家,编果子一般都是我的工作。
拿起一个果子片,两厢对折,从面条缝里来回穿插两下,成了,中间就像挽了个花一样。
麻糖也是需要先搓的,但这项工作技巧性太强,我不太熟练,我妈一直是我家的主力。
先从醒好的大面团上,掐出一个个二两大小的小面球,揉成条状,均匀抹上油,然后码整齐放置一会儿。
搓的时候,先搓成手指粗细的长条,再一手按住长条一端,另一手继续搓,这次再搓要朝准一个方向。
搓得差不多了,一甩一捏,将长条折起来,松开一只手,长条自动扭起劲儿,拧成一股。
一股搓好放在一边,原样再搓一股。两股放在一起,扭几下,就成了一根麻糖。
3
在我和我妈编果子、搓麻糖的时候,我爸在一旁开始点火热油了。
一大桶上好的花生油,全部倒进大铁锅里,木柴点着,红红大火在灶里燃烧,一会儿油就热了,香气四散扑鼻。
先炸果子,因为果子皮薄,熟的快,油还未达到最热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四五个果子一叠,沿着锅边顺滑进油锅里,滋啦啦在锅里开了一朵花,用筷子轻轻夹一下,翻个身,果子散开,四五朵小花一起绽放。
很快果子就被炸得焦黄,赶紧用漏勺捞出来,放在一旁的盆里控控油,放放凉。
这时候可千万别馋嘴去吃,热油会烧烂嘴巴的。放个大概十几分钟就可以了,喷香焦脆,是我小时候的更爱。
果子炸好,接着炸麻花。这两样都是已经编好的成品,只要小心地丢到油锅里,控制好火候,炸到金黄色就可以了。
最后炸油条。
从油条盆里捞出一团醒好的面,拉伸使面变长成条,轻轻放在油锅里,先放中间,再丢两边。
油条炸的时间,比果子要长一些,但也不超过1分钟。
4
搁锅特别累人,就算只是家人自己吃,爸妈联手,也要做上一天。有时候做的稍微多一点,得分成两天。
但没有搁锅的春节是不完整的。
当大年初一,果子、麻糖、油条,被一盘盘放在桌子上,和瓜果放在一起待客的时候;
当看着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开心的拿起来吃的时候;
当被街坊邻居称赞手艺好的时候;
爸妈心里,一定会油然而生幸福的满足感。
文 | 王豆豆 编 | 阿南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643期匠心内容。
本账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河南观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麻糍还可以这样吃,真的是太香了,软糯香甜吃不够,做起来吧。
婆婆家带回来一些糯米粉,糯米粉类的小吃,儿时最常吃的就是麻糍了,如今大街小巷里还卖着麻糍,却没有发现它还可以这样吃,软糯香甜吃不够,我也动手做起来,家人连夸好吃。
麻糍是糯米粉,也可以掺入适量的粘米粉,粘米粉口感偏硬,加入到糯米粉中可增加嚼劲,或者也可以掺入一些玉米淀粉,蒸好的糯米粉团,包入香甜的花生芝麻馅,满口香甜,如今,换了吃法,将油条包麻糍,真的是太香了,不常吃油条的我,也吃了大份,软糯香甜夹带着油条的酥脆,好满足呀。
油条,大家熟悉的面食小吃,酥脆可口,满口留香,豆浆配油条,是完美的早餐,那么将油条配上麻糍,也就是更上一层楼了,家中有糯米粉即可做起来,蒸一蒸,揉一揉,夹在油条中间,大口咬下去,超级香哦。
油条夹麻糍:糯米粉130克、玉米淀粉30克、玉米油15克、熟花生150克、熟芝麻50克、糖80克。
做法:1、准备好糯米粉和玉米淀粉,加入清水200克,搅拌均匀后过筛;
2、准备好花生芝麻馅,花生米炒熟,与熟芝麻放到料理机中搅拌;没有料理机可以将食物放到袋子中,擀碎即可;不用太细腻,有颗粒感吃着更香;
3、馅料中可以加入适量的油条碎,或者加入一些海苔、肉松也可以,可按据个人喜好添加;或者,只有芝麻糖馅也是不错的;
4、将糯米粉浆上锅蒸熟,开水上锅蒸25分钟即可,稍微放至温热之后加入玉米油,反复揉搓,拉伸;糯米团越揉越有韧劲;多揉几次;
5、取小块面团,稍微拉伸开来,包入花生芝麻糖馅,收口,即可食用了;
6、或者,将它压成条形状,贴在油条上,对折,味美的网红小吃,油条包麻糍就做好了。
麻糍还可以这样吃,真的是太香了,软糯香甜吃不够,大家有没有这样吃过麻糍呢,如果街边上卖着麻糍,买下来直接夹在油条上吃吧。口感真的是不一样哦,试试吧。
不闻人间烟火,但食人间美味——油条包麻糍油条包麻糍为江西著名的小吃,发源于江西省乐平市后港镇。油条包麻子是将新鲜滚热的麻糍平铺在两根或数根刚炸好的油条上,洒上白糖和熟芝麻,再将油条对折,形成油条包麻糍,然后放在白糖和熟芝麻上一滚即可食用。
油条包麻糍吃起来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既有油条的香脆,又具麻糍的香甜。将两者合理搭配可谓相得益彰,此小吃始于何年,无人知晓,但历经长久,风靡不衰。在上饶,油条包麻糍是每个人的童年味道。
“油条包麻糍,吃得落牙齿”
从前,有一个窑户老板在案桌上摆着个瓷佛,每次窑户老板出门就会对瓷佛讲,“你给我看好了,要是哪个偷懒胡闹,我回来要问你。”窑户老板一离开,徒弟们自然没了约束,有些调皮的,就开始嬉笑打闹。窑户老板回来后,先检查徒弟们的工作,看完心里已经有底了,低下头,煞有其事地问瓷佛。然后,将耳朵贴在瓷佛的嘴边,一边点头一边看着徒弟们。“啊,我听明白了,毛仔、细朐……过来。”于是,不多不少,每人吃了三个大大的板子。
这一天,窑户老板又要出门了,照例交代了瓷佛一番。窑户老板一起,毛仔和细朐,就问谁要敢把瓷佛砸了,就吃他一餐油条包麻糍。愣子一听,说说:“行,说话算话啊!”说完,将瓷佛放在地上,拿起板子,啪啪啪三下子,把瓷佛打碎了。窑户老板一回来,就问:“是那个化生子,把瓷佛打碎的?”徒弟们都不敢说话,这时愣子说:“师傅,是我打的。”窑户老板一愣,就问:“为什么要打碎它?”愣子理直气壮地说:“因为它说师傅的坏话。”窑户老板气呼呼地问:“胡说,瓷佛怎么会说话呢?”愣子回话说:“瓷佛不会说话,怎么你每次回来都问它?” 窑户老板气的走了。愣子喜滋滋地吃了一餐油条包麻糍。不过,窑户老板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拿了大板失手把愣子牙齿打掉了一颗。于是,徒弟们笑话愣子,就编了一首歌谣——“油条包麻糍,吃得落牙齿……”
千年如一,手艺人教你做地道油条包麻糍
油条包麻糍的做法看似容易,其实也得花上一些功夫。需选得上乘的糯米,将其洗干净浸泡一天,等米粒发胀。待蒸锅中的水沸腾后,将发胀后的糯米倒入,大火蒸,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石槽中,用木锤捣烂(这是一种体力活),等糯米捣面糍粑成柏油一样的光亮不见一粒米粒为佳...
油条,更好的还是传统的油条,那种炸到金黄色,带点脆脆的,用来形容就是外焦里嫩的那一种,芝麻,要先当年新芝麻,将芝麻洗净后,放入锅中炒干水,边炒可以边闻到芝麻香,锅面可以见到芝麻油痕迹,(一定不能炒过头,不然会有淡淡的苦味)。
白砂糖,一定要用白砂糖,碎冰糖什么的都不行。芝麻与白砂糖调比1:3拌匀黑白相兑。将油条平放,把麻糍揉成小面团型,放入调好的芝麻糖中滚动到麻糍周边都有糖,将麻糍平摊至油条上然后对折。
下面大表哥给大家推荐几家宝藏油条包麻糍店,去上饶的小伙伴可以去尝试一下哦,一定不会失望的。
阿莲油条铺
推荐菜品:油条包麻糍、油条芝麻稞
推荐理由:价格实惠,地理位置方便
喜姐炸串
推荐菜品:油条包麻糍、招牌五花肉
推荐理由:服务到位,环境舒适
鲁枝儿成都小吃集
推荐菜品:油条包麻糍、锅巴土豆
推荐理由:口味好,量足,味美
借助近些年传媒的推导,上饶油条包麻糍越来越被大众熟识,也逐渐成为全国人的小吃,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呢,还不去特色小吃店体验一番呢?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出品: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整理、编辑:胡代江
投稿邮箱:jxtaxwzx@163.com
【热点】扫黑除恶宣传知识大全
山西民俗之山西地方话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辖区内山峦起伏、沟整纵横,独特的自 然地理环境使得山西方言成为中华民族语言当中最双杂、嵌有特 色、最丰茁多彩的一支语系,也是北方方言中唯一保留了入芦的 方言。现在的普通话没有入声字?只能发出四个声调,而山西话 里有,比如,两人一起走叫??厮(xi>跟上”,而且山西话中继 承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在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 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有时候能体现文化 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同样一般而言操同一种方言的人,他们的 社会生活、风俗习愤都有一致之处。山西方言的形成、发展和变 化除封闭、5L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外,与历史上秦的统一、唐和五 代大化发展、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晋商的扩张及几次大的移民 均有一定联系。
山西方言从南到北大体可以分为雁北方言、祈州方言、晋中 方言、晋西方言、晋东南方言和晋南方言六大语支。这六大语支 虽然同属汉语方言北方话,但是随疳历史的变革和受地域原因的 影响,每个县甚至每个乡都成多或少的有些差异。山西方言非常 有特色,很有音律感,对照许多北方方言来看,山西方言是&接 近文言的方言,是高雅的语言。如说脏水、污水用的是"恶 水”,说“恶”而不说“脏”。晋语与山西方言是两个概念,晋 语是方言分区的概念,除了晋南之外,剩下的山西省各县,以及 和山西耻邻的河南北部、河北西部、内蒙古南部、陕北都属晋语 系。之所以将晋南剔除出去,就是因为晋南话没有入声,只能列 入中原官话。晋南有这样一个顺□溜:有一个人,“喝着水(fu ),靠46?树(fu),吃着红薯(fu ),他舒服(fufu )不舒服(fufu ),你说他舒服(fufu )不舒服 (fufu)。”山西方言除南部二十七个县市厲中原官话、北部广 炅属冀鲁官话外,都属晋语区。
雁北方言,指以大同为主,包括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 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 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方言属 于晋语,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厲 于大同包头片。大同方言在北方的方言中是比较复杂的。
忻州方言,尿于晋语的五台片,主要包括忻州、原平、五 台、定襄、代县、河曲、宁武、五寨、神池、岢岚、保德、偏关 和静乐等区域。巾斤州方言属于山西方言的晋北区,但又受晋中方 言特別是太原方言的影响,忻州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 它的特点。
晋中方言,包括太原、清徐、榆次、太谷、大水、交城等县 市的方言。晋中方言是晋语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受地理环境、 人文气息等多种因紊的影响,其词汇系统具有+分显著的特色。 另外,它还融合吸收了相邻方言与外来词的许多成分,使之与普 通话相比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晋西方言,也可叫吕梁方言。吕梁地处偏远山区,由于交通 不便和经济发展落后,山区方言受外来的影响较,丨、,仍保留了较 原始的语音。吕梁山区的方言届!于汉语的北方方言晋语呂梁片
晋东南方言,包括长治、晋城等晋东南地区的方言和土语, 它与晋中、山西西部方言有较大区别,受河北和河南影响较多, 所以含有一些河北或河南口音
晋南方言,属山西南部方言,主要指运城包括河津、垣曲、 闻喜、芮城、临猗、绛县、永济、夏县、平陆等地的方言,运城 话和晋语不大相似,基本接近陕西关中话。另外和关中话差不多 的是蛊声字特别多。运城话中只有四个声调,一二三四声在运
晋城方言举例
辦冒儿:说话不诚实、爱吹牛
疯不真儿:疯疯癒癒的样子
圪脑:指人的脑袋
半信:指人的智力发貧有问题
脱差:指精神不太正常,做事 情违背常理、不顾及脸面 或颠三倒四
嘴汉:,小偷
米棋儿:加了,卜朱的洛面
老爷:各种宗敎的神的统祢
圪指东张西望
出坦:很舒服的迓思 不嚷切:不简单,有一定水平 或价值
圪丁歪快:形容物体表面不平 整
黑来:晚上
秃骨鲁:光头
瞎眯骨出眼儿:眼祌不太好
大爸爸:伯父
草灰:指外地人或不是本地口 音的人
麻糖:油条
地互儿:土豆
茶罐:用来烧开水的水壶
不洞:农村用来盛水或者运输茅輿的大铁油梳
气管:打气筒
古鲁锅:指专门修朴烂锅的行 业及手艺人
泼池:池塘
—圪几:形容数a太少,或者 太'
各不住:指没有必要
妈妈儿:,丨、孩吃奶
训呼:严厉的批评或指贵
啤里疙瘩货:指故意夸大事情、 引发不必要的紧张
心反:指0间、让人不得开静
洗家伙:吃完饭后洗刷锅碗
日怪:形容反常,跟一般的不 —样
弄能慌:形容很费劲
老出:老鼠
盖地:被子
骨顿:床上的褥子
血不查查:形容发生打斗或事 故流血的样子
骨追下:蹲下 凉窝:袜子
骨陀:垃圾堆
庆主:故意的
不够窍:大脑不够用、智力低下
扁食:饺子
浆水菜:萝卜腌的酸菜 哭不叉:形容爱哭闹的人
楞参:害怕
阳泉方言举例
没枯■■圭:知了
圪蹴:蹲
爵:脚
胡采:胡子
玆胡:眼屎
'丨、床:,丨、板觉
环环眼:斗鸡眼
傻甜水:口水
潮落远远的:离得远点
偶洞:坑
不。療:,卜坑
娘拍着:平躺
国圈马5/\:弯曲
歇扑棱砍:不操心
二不榜:券搜
鼓堆(儿)瓦沿:不平整
曰干:有限
日脏:不干净
求势:样子不强
和张来器:傍晚
倒灶鬼:倒霉蛋
国出:有邹褶
觉高:自傲
可溜:不直
丰巴把:戍坑
倒灶:倒趣
可社街:到处
?及转:去到一边
暗思:轻轻地走,偷偷地看
欠搓了:欠揍了
挖挖则背:挠背
口泼:什么也能吃
有跃把把:有个,卜坑
泼哩姓:前胸脯
合挤:闭眼暗
煤斗:豆角
骚碓:水桶
真根儿:这样
不劳儿:不知道
某割:处理
跌六上:拿上
受的:累的
日捣:骗
吃盘:吃酒宴
球湖吗擦:难看
铰节节:剪指甲
歇牛:傻
割玲:一种动物
唠窝草鸡:孵小鸡的母鸡
特拉板儿:拖鞋
二不愣::傻
一猛起:一直
圪崂縫夹:形容每个角落
拐弯儿:转弯
拐弯儿柯榴:弯弯曲曲
样长:压根、原本
斟:今天
门:明天
喉:后天
夜来:昨天
前仁:前天
敢个:那个
折个:这个
外个:那个
你斟则么隔来:你今天做什么 了
钻游游万看看:散步 摸滥:步行 缺灯火柴
得|音??办" > 手:舒服 得I音.?资"I脚I音?■觉,_ ):
意马咯增:迷迷糊糊
咯挤马眼:,卜气
展展挂挂穿着整齐
细水汗流:汗出得多
歪则棱砍:歪头瞪眼
歪扭散砍:歪歪斜斜
草鸡:烦 草
鸡麻瓞:烦透了
冰巴污凉:温度低
思里郎当:不稳
大明白天:光天化日
枚顶盖:膝盖
的脑:脑袋
崩楼:脑门
脖颈骨:脖子
倒灶:倒霉
努艳:出风头
撤:聊天,说话
日跌唠咚:形容摔了—跤
格溢:恶
果洛:轮胎
晃:下千
老腾:形容从高出跌下来
本儿捞:不知道
北路梆子
妈妈,您可真记得那年的夏天,你牵着我的小手,走在通往塬上的乡间小路,郎朗的天空,万里无云,你逗我笑着说着,风儿吹拂着我们的脸庞,你说快走,我们要去那块田野去拾麦穂,我们家境贫寒,供应的粮食不够,为了不让你的孩子挨饿,你夏天拾麦子,秋天拾包谷和豆子,你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生活的重担,那时我们年纪尚小,没有能力给你分担,生活的艰难让你忧愁,但你展现给我们的却是刚强和乐观。
妈妈,你可曾记得明媚的春天里,你领着我们去塬上踏青,在田野里挖野菜,去丘陵山岗上采野百合,为我们折柳枝,编柳帽,我们虽然贫穷,可是你让我们的童年在整个的春天里过得无比欢畅。
妈妈,你可曾记得你领着我坐上绿皮火车,一路向东,你说你离家多年,想回故乡看看,看看黄河上的船帆,看看稻花香飘两岸,看看你出生的小院,看看你那白发苍苍的老娘。火车上给我买了包子,你却不吃,你说你不饿,让我填饱肚肠,我年幼不知长大后才知道你囊中羞涩,要尽量节省钱粮。
妈妈,我们回到了你魂牵梦绕的故乡,你和你的母亲欢聚一堂,外婆将我揽入怀中,乡音亲情,你们互相倾吐思念的衷肠,看到你们的双眼包含泪水,脸上显出兴奋满足的模样。
妈妈,在你的故乡,在开满梨花的树下,外婆纺线,你在织布,孩子我坐在树下看蝴蝶在开满梨花的树上跳跃飞翔。你牵着我的小手逛集市,去庙会给我买一个叫麻糖的油条,在集市上,我们听瞎子五说书,高兴的让人荡气回肠,买来新棉花缝被子,让故乡夜晚暖意阳阳。夜里你搂着我用你柔软温暖的怀抱送我进入梦乡。
妈妈,那一年我去上大学,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我,心灵手巧的你就自己裁剪缝制衣服到离家很远的城里摆地摊卖,为谋生在异乡,为 *** 劳,为 *** 心,精力,体力已不如常。
妈妈,你去了远方的远方,去了异乡的异乡,再也回不去我们一起的家乡,再也回不到我们一起走过的往日时光。
你去了遥远的远方,去了另外一个世界,让我们永远的隔空相望。
我徜徉在塬上,徒步在山岗,那里的野百合还在开放,柳树枝也在随风飘荡,可是你已不在我的身旁,我徘徊在我们一起走过的乡间,走过的山岗,我想抓住你留下的余香,紧紧抓住你的手,让我们永不分离,牵手如常。
我走过深秋的山岗,走过铺满落叶的乡间小道,我徘徊在我们一起走过的地方,在那里回味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尽管寒露己降,空气冰凉,我能感觉到你留下的过往,能体会到你温暖的目光。
思念已泪流成行,流到秋叶凝结成霜,秋天的思念,我已不能自己,整日徘徊在你曾经过往的地方,想迎着你温暖的目光,想看到你赶路的模样,想听你唤儿的声响。
炸麻糖秀晚餐 这是我们那的叫法,可以做成油条炸,东西是一个东西哈。也是平生之一次,其实,动手做了,就没什么难的。什么事情,干就完了,一点不假。笔记
端 午 节端 午 节 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 毎年的五月初五称《端午》也称《端五》!上横为天,下横为地,中间即为天地之间。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五月为午,因此,(五月为午月)。
【1】端午节!传说一;? 《五》又是阳数,所以,端午又称端五,端阳,重午,五日,中天等。有些地方也称这一天为五月五日节,艾节,夏节,败毒节,打鬼节,思念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节。中华民族的古老的传统节日。
【2】端午节!传说二;?? 纪念春秋时期楚国有位诗人,叫屈原,于5月5日抱石投江身亡,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爱国爱民不朽的诗篇。老百姓为了怀念屈原,在江上划船打捞他的真身,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真身,就把米团,鸡蛋,食物,雄黄酒丢进江里让鱼虾吃饱不再去咬屈原的护体。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赛,吃粽子,鸡蛋,大蒜,喝雄黄酒,带香包!割艾草,端午节的来历。
【3】 端午节!传说三;? 纪念春秋战国,五子胥,楚国人!他的父兄被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投奔吴国,立下战功,成为国忠良。又被小人所害,临死前,告诉手下,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悬挂到吴京东门上,能看到自己的部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把五子胥的尸体装进皮袋里于5月5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此纪念伍子胥之日。
【4】 端午节!传说四;? 东汉时期,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东汉上虞人14岁,沿河痛苦17天,5月5日投江,5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传说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 颂扬孝女曹娥。今孝女曹娥之墓在浙江绍兴。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他所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5】端午节!传说五;? 据大量的文物考古证实,长江下游广阔地带,传说5月5日这一天人们集在一起祭拜了神位再纹身,代表龙的部落,组群的标记。流传到秦汉时期,组群在一起祭典的日子5月5日!端午节!等多种传说流传至令!
【6】端午节!我的故乡黄河南岸古老的乡村。五月节,一般在收割芒种这几天里。已到这一天;大人都忙着咋麻糖《油条》包粽子,煮大蒜, 煮鸡蛋,喝雄黄酒,叉艾草,挂香包。老家还有个规矩,端午节前后,给嫁出的姑娘送麻糖《送油条》,到了八月节,姑娘给娘家送枣糕。
【7】端 午 节?! 送一句平淡的问候;端午节快乐!
喊一声平常的祝福!您好。采一片清香的粽叶,用心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思念……想您!
吃粽子,吃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叉艾草,带香包,划龙舟,外出旅游观光!粽香情浓。 赵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