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海鲈鱼多少钱一斤,鲜海鲈鱼多少钱一斤浙江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 0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

说起海鲜,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这是沿海城市的特产。但近日,在地处内陆、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新疆,迎来了“海鲜”大丰收。

很多人有疑问: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答案指向一个关键词——“海鲜陆养”模式。

“海鲜陆养”模式是什么?

“海鲜陆养”模式,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有多种 *** 。

其一,采用“海虾淡养”方式。

在位于新疆阿克苏市的一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已经到了南美白对虾丰收的季节。

养殖基地负责人周京森介绍,养殖基地有两个塘子占地16亩,水是来自天山的雪水,虾苗是从海南引进的,养殖方式是“海虾淡养”。

“海虾淡养”指的是把海虾放在淡水里养殖,更大的技术难点在于让海虾适应新疆的淡水环境。

那么,如何让海虾适应淡水环境?周京森介绍了三个步骤:

之一步的关键是淡化池。这是一个独立的池子,要把这个池子里的水调成接近海水的水环境。虾苗引进来之后,之一时间放在这个池子里进行养殖。

第二步是加水淡化。从虾苗入池第二天开始,每天定时定量往淡化池里加入新疆阿克苏本地的淡水,逐渐把池里水的盐度降下来,让虾苗适应本地的环境。

第三步是换池子。经过七天到十天每天加淡水,让淡化池中的水环境和大塘里的水环境相似以后,就可以把虾苗放进大塘里养殖了。

周京森说,一般南美白对虾适应的水温在25℃左右,如果水温低于18℃,就不适合对虾的生长了,“淡化过程结束,虾苗进入大塘之后,我们每天要监测水塘的温度、溶氧、pH值、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的水环境。今年预计产量每亩可以达到400公斤。”

其二,巧用资源“造海”,将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因地势低洼,周边地下盐碱水都往这里汇集,地下水位比较高,而且水质含盐碱量大,pH值普遍在8以上,大量的盐碱水不能够被农业等其他产业再回收利用,对当地土壤、作物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当地因地制宜,从现有资源找出路,利用现有盐碱水资源优势,探索一条适合农场盐碱水水质养殖的产业发展之路。

△新疆盐碱地上的鱼池

在红旗农场的一处盐碱地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忙着打捞、装箱、发运当地产的“海鲜”。

工作人员表示,“这里盐碱水资源丰富,我们将当地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较接近的‘人造海水’,模拟海洋环境。9月份预计集中上市的50余吨‘海鲜’,已经全部被预订一空。”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处水产养殖基地,近期也将上市一批南美白对虾。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地所在区域是盐碱地。为了把盐碱地变废为宝,技术人员根据当地情况,搭建大棚,调节虾苗用水,克服高盐碱和高寒对养殖的不利影响。

以前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如今能养出鲜活的水产品。

为什么采取“海鲜陆养”模式?

首先,采取“海鲜陆养”模式,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

近日,新疆麦盖提县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陆续上市,这里的龙虾体大肥厚、肉质嫩滑、口感鲜甜。养殖基地负责人说,龙虾自9月陆续上市以来,卖了快500公斤。

当地一家海鲜店老板说:“自从麦盖提县开始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我们就不再从外地进货了,节约成本的同时,品质也得到了保障。”

湖北武汉“陆养海鲜”的品种在增加,产量也在提高。如今,湖北省已经实现鳗鱼、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等产品的“海鲜陆养”,品质、产能双提升,让人们的餐桌鲜味十足。

武汉市的海鲜店店主张美莲今年之一次卖武汉产的石斑鱼,品质和价格都让她满意,“价格有优惠一点,每斤便宜了两三块钱,因为运输距离近了一些,也新鲜一点。”

其次,采取“海鲜陆养”模式,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

盐碱地的土壤积盐较重、无法耕种,通过采取“海鲜陆养”模式,能够让这些土地得到重新利用。可能有人会问:盐碱水里养殖的海产品会好吃吗?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生态智能恒温养殖基地里,圆形鱼池内分别养殖了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石斑鱼等。相关负责人介绍,“盐碱水养的虾风味独特,口感特别好,肉质鲜甜又不失淡水虾的弹性。去年投养的鱼、虾需要再过几个月才能上市销售,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客户提前下订单预订。”

据兵团农业农村局消息,兵团辖区年均可使用地表盐碱水约1亿立方米,地下盐碱水储量约1.3万亿立方米,宜渔盐碱水资源丰富。

自2022年起,兵团每年设立1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南疆盐碱水渔业发展。目前,兵团农业农村局正在编制《兵团南疆师市盐碱水渔业养殖规划》,以大力推进南疆盐碱水渔业发展。

最后,采取“海鲜陆养”模式,提供了一条“致富路”,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近日,位于甘肃张掖的一家养殖合作社迎来了南美白对虾的丰收。今年一月,合作社投入之一批虾苗,采取“海鲜陆养”模式,进行工厂化养殖。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的南美白对虾每年可产出6茬,每茬产量可达2万斤,“主要销往甘肃嘉峪关、张掖等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3000多斤虾已经销售一空。”

在湖北省更大的“海鲜陆养”基地,采用工厂化的海水循环养殖模式,实现一年四季有虾上市,年产量预计达100万斤,并对周边农户开展养殖培训和虾苗输出,促进农户增收。

今年8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南美白对虾养殖建设项目开工奠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培育南美白对虾苗3亿尾,年产商品虾1200吨,产值可达80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83户,有效利用盐碱地近1000亩。

“海鲜陆养”,不仅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还促进农户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鲜”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

撰稿/战星岑

来源: 央视新闻

你敢信!新疆“海鲜”大丰收了

日前

#新疆欢迎大家来吃海鲜#

登上热搜


三文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

近期,新疆海鲜陆续丰收

销往全国市场

以及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

这些产自新疆的“虾兵蟹将”

等你来品尝

视频加载中...

个大肉厚

新疆“海鲜”上市

连日来

麦盖提县

澳洲淡水龙虾繁育基地

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陆续上市

成为水产市场“新宠”

这些澳洲淡水龙虾

身披褐绿色的“外衣”

不仅色泽鲜艳

而且个头肥硕,体形饱满

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

龙虾个体较大

一般重100—200克

近年经山东省引进麦盖提县试养

并取得人工繁殖种苗成功后

有水产品养殖经验的

麦盖提县澳洲淡水龙虾试验养殖基地

负责人吴志友

开始尝试养殖澳洲淡水龙虾

6月开始投苗养殖

经过精细化管理、科学喂养

如今小虾苗已长成了

高品质的澳洲淡水龙虾

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吴志友池塘里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长势良好。麦盖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而在莎车县

养殖的澳洲小龙虾

近日也上市了

称重时更大的有150克

说到吃虾

不得不提到罗氏沼虾

近日

在察布查尔县坎乡库勒特克其村

一公司稻蟹养殖基地内

养殖户们正忙着捕捞罗氏沼虾

为群众的餐桌带来新鲜美味

来源: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罗氏沼虾原产于东南亚

因其对水质、饲料、气候等

饲养条件的高要求

被誉为“淡水虾王”

坎乡库勒特克其村

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质

为其提供了理想的养殖条件

来源: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南美白对虾

近日

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协标工村

养殖户们正忙着捕虾上市销售

起网、分拣、称重、打包

被打捞上来的南美白对虾

在网里活蹦乱跳

个大肉肥、色泽鲜亮的虾刚捕捞上岸

便被前来购买的客人抢购一空

来源:米东区融媒体中心

养殖户王敬辉告诉记者

他们今年一共进了330万虾苗

亩产量约650公斤

预估今年总产量45吨左右

主要销往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

及库尔勒等几个城市

可以销售到国庆节前后

来源:米东区融媒体中心

南美白对虾

作为协标工村的一项特色养殖产业

目前共有淡水虾塘十个

水产面积100余亩

年产南美白对虾50余吨

因有优质的淡水资源

产出来的虾味道鲜美,品质好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来源:米东区融媒体中心

“秋风起,蟹脚痒”

8月中旬

博湖县博斯腾湖西南小湖区的

螃蟹迎来丰收季

相比往年

今年出产的螃蟹个头更大

肉质也更加鲜美

此外

还有石河子螃蟹养殖户培育的

满黄螃蟹

千万别错过

网友:新疆产的海鲜

是不是应该叫“新鲜”?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陆

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

而新疆的尼勒克县

却是冷水鱼养殖的优势地

此地基本没有酷暑

环绕天山的喀什河

流淌着天山冰川雪水

水深6米以下的水温

常年保持在10℃以下

这为冷水鱼的生长

鲜海鲈鱼多少钱一斤,鲜海鲈鱼多少钱一斤浙江-第1张图片-

创造了优质的自然条件

除了冷水鱼

新疆多地巧用资源“造海”

罗非鱼、南美对虾、斑节虾

青蟹、海鲈鱼、石斑鱼

……

在人们印象中

贫瘠而荒凉的戈壁荒漠

如今养殖出了

鲜活美味的海鲜

内陆量产“海鲜”

网友们也乐开了花

“一觉醒来

江浙沪成为偏远地区了”

“新疆产的海鲜

是不是应该叫‘新鲜’?”

去新疆

又多了一个理由

大美新疆,等你来

(微信公号)

内陆没有“海”,照样养“海鲜”!中国有高招,一举三得

说起海鲜,可能很多人会想到这是沿海城市的特产。但近日,在地处内陆、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新疆,迎来了“海鲜”大丰收。

很多人有疑问: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答案指向一个关键词——“海鲜陆养”模式。

“海鲜陆养”模式是什么?

“海鲜陆养”模式,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有多种 *** 。??

其一,采用“海虾淡养”方式。????

在位于新疆阿克苏市的一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已经到了南美白对虾丰收的季节。

养殖基地负责人周京森介绍,养殖基地有两个塘子占地16亩,水是来自天山的雪水,虾苗是从海南引进的,养殖方式是“海虾淡养”。

“海虾淡养”指的是把海虾放在淡水里养殖,更大的技术难点在于让海虾适应新疆的淡水环境。

那么,如何让海虾适应淡水环境?周京森介绍了三个步骤:

之一步的关键是淡化池。这是一个独立的池子,要把这个池子里的水调成接近海水的水环境。虾苗引进来之后,之一时间放在这个池子里进行养殖。

第二步是加水淡化。从虾苗入池第二天开始,每天定时定量往淡化池里加入新疆阿克苏本地的淡水,逐渐把池里水的盐度降下来,让虾苗适应本地的环境。

第三步是换池子。经过七天到十天每天加淡水,让淡化池中的水环境和大塘里的水环境相似以后,就可以把虾苗放进大塘里养殖了。

周京森说,一般南美白对虾适应的水温在25℃左右,如果水温低于18℃,就不适合对虾的生长了,“淡化过程结束,虾苗进入大塘之后,我们每天要监测水塘的温度、溶氧、pH值、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的水环境。今年预计产量每亩可以达到400公斤。”

其二,巧用资源“造海”,将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因地势低洼,周边地下盐碱水都往这里汇集,地下水位比较高,而且水质含盐碱量大,pH值普遍在8以上,大量的盐碱水不能够被农业等其他产业再回收利用,对当地土壤、作物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当地因地制宜,从现有资源找出路,利用现有盐碱水资源优势,探索一条适合农场盐碱水水质养殖的产业发展之路。

△新疆盐碱地上的鱼池

在红旗农场的一处盐碱地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忙着打捞、装箱、发运当地产的“海鲜”。

工作人员表示,“这里盐碱水资源丰富,我们将当地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较接近的‘人造海水’,模拟海洋环境。9月份预计集中上市的50余吨‘海鲜’,已经全部被预订一空。”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处水产养殖基地,近期也将上市一批南美白对虾。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基地所在区域是盐碱地。为了把盐碱地变废为宝,技术人员根据当地情况,搭建大棚,调节虾苗用水,克服高盐碱和高寒对养殖的不利影响。

以前寸草不生的盐碱滩,如今能养出鲜活的水产品。

为什么采取“海鲜陆养”模式??

首先,采取“海鲜陆养”模式,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

近日,新疆麦盖提县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陆续上市,这里的龙虾体大肥厚、肉质嫩滑、口感鲜甜。养殖基地负责人说,龙虾自9月陆续上市以来,卖了快500公斤。

当地一家海鲜店老板说:“自从麦盖提县开始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我们就不再从外地进货了,节约成本的同时,品质也得到了保障。”

武汉“陆养海鲜”的品种在增加,产量也在提高。如今,湖北省已经实现鳗鱼、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等产品的“海鲜陆养”,品质、产能双提升,让人们的餐桌鲜味十足。

武汉市的海鲜店店主张美莲今年之一次卖武汉产的石斑鱼,品质和价格都让她满意,“价格有优惠一点,每斤便宜了两三块钱,因为运输距离近了一些,也新鲜一点。”

其次,采取“海鲜陆养”模式,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

盐碱地的土壤积盐较重、无法耕种,通过采取“海鲜陆养”模式,能够让这些土地得到重新利用。可能有人会问:盐碱水里养殖的海产品会好吃吗?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生态智能恒温养殖基地里,圆形鱼池内分别养殖了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石斑鱼等。相关负责人介绍,“盐碱水养的虾风味独特,口感特别好,肉质鲜甜又不失淡水虾的弹性。去年投养的鱼、虾需要再过几个月才能上市销售,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客户提前下订单预订。”

据兵团农业农村局消息,兵团辖区年均可使用地表盐碱水约1亿立方米,地下盐碱水储量约1.3万亿立方米,宜渔盐碱水资源丰富。

自2022年起,兵团每年设立1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南疆盐碱水渔业发展。目前,兵团农业农村局正在编制《兵团南疆师市盐碱水渔业养殖规划》,以大力推进南疆盐碱水渔业发展。

最后,采取“海鲜陆养”模式,提供了一条“致富路”,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近日,位于甘肃张掖的一家养殖合作社迎来了南美白对虾的丰收。今年一月,合作社投入之一批虾苗,采取“海鲜陆养”模式,进行工厂化养殖。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的南美白对虾每年可产出6茬,每茬产量可达2万斤,“主要销往甘肃嘉峪关、张掖等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3000多斤虾已经销售一空。”

在湖北省更大的“海鲜陆养”基地,采用工厂化的海水循环养殖模式,实现一年四季有虾上市,年产量预计达100万斤,并对周边农户开展养殖培训和虾苗输出,促进农户增收。

今年8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南美白对虾养殖建设项目开工奠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培育南美白对虾苗3亿尾,年产商品虾1200吨,产值可达80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83户,有效利用盐碱地近1000亩。

“海鲜陆养”,不仅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还促进农户增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鲜”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

?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中国之声

标签: 鲈鱼 多少 浙江 鲜海 钱一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