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肾病一定会发展到尿毒症吗?有专家表示,肾病与尿毒症之间并非是必然联系,关键在于肾功能的损伤情况。如果肾脏剩余功能能够持续发挥作用,那么可能终身也不会发展到尿毒症。但如果进展得非常迅速,有没有及时的 *** 来阻止,发生尿毒症的风险就会高得多。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目前我国的慢性肾病人数达到1.3亿多,包括处于各个时期的患者。大约有300万左右的患者已经步入了肾衰竭终末期,占到2.3%。对肾病患者来说,蛋白尿和血肌酐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指标,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时常常因肾病反复,出现蛋白尿反复,而长期蛋白尿,很有可能会加重肾脏损伤,加快肾衰竭进程。
女子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4个月尿蛋白转阴
病例:患者xxx,女,20岁,大约2年前,因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发现泡沫尿、面部水肿,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因激素反应,身体更加肥胖。于是决定尝试中医治疗,希望能够缓解激素副作用,并控制体重。
2018年5月来到北京某医院就医,在中医肾脏病专家门诊,患者面部、腿脚浮肿,身体肥胖、超重,胃胀气喘,食欲不振。自述小便量少,大便溏。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自行停用激素1周,依据身体症状,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中医治疗要先宣肺顺气,利水消肿。用2个经典中药方为基础化裁配伍拟定药方,药物包括:紫苏叶、丹皮、蝉蜕、生黄芪、山药、茯苓、车前草、泽泻、紫浮萍、益母草、当归尾等中药,辅助饮食调节。
服药治疗1个月二诊复查,水肿明显消退,无胃胀气喘,复查尿常规尿蛋白(+),治疗转为以宣肺益肾为主,调整药方。拟定药方药物包括:生黄芪、熟地黄、怀牛膝、蝉蜕、益母草、紫苏、山药、菟丝子、茯苓等中药,服药3个月三诊复查,水肿已经消退,身体无不适,食欲增加,二便正常,复查尿常规尿蛋白转阴,门诊随访3年多,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专家点评:本着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宣肺、益肾为主,肺肾兼顾。治疗中用了4味中药降蛋白,(1)蝉蜕。甘咸,性寒,甘能养咸入肾寒能清。既能驱风又能宣肺发汗消肿以利水之上源。蝉蜕通过降低血液内皮素减少自由基释放、减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蛋白尿等。(2)黄芪。味甘微温,补气固表利水消肿,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草药,能增强活血化瘀药物的功效降低尿蛋白。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血浆内皮素分泌增加肾血流量。(3)雷公藤。有效成分可以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方面起到抑 *** 用,其机制和作用与环孢素A相似。还有明显的缓解尿蛋白的作用。(4)青风藤。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尿消肿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本品有一定的治疗蛋白尿的作用,无骨髓抑制和生殖毒性的副作用。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常见中草药处方(经典方)
1、五苓散(《伤寒论》)。泽泻12克,茯苓9克,猪苓9克,桂枝6克,白术9克,水煎服。适应证:肾病综合征。口渴欲饮,尿量减少,全身浮肿,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心窝部有振水音。
2、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防己15克,黄芪15克,白术9克,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3片,水煎服。适应证:肾病综合征。体力比较低下,体型较胖,皮肤色白,肌肉松软。全身倦怠,出汗较多,下肢明显浮肿,小便量少。
3、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麻黄9克,石膏30克,白术9克,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3片,水煎服。适应证:肾病综合征。体力相对较强之患者,全身浮肿,略有出汗,口渴欲饮,小便短少,四肢关节肿胀,局部疼痛且有热感。
4、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蒿12克,山栀子9克,大黄3~6克,水煎服。适应证:肾病综合征。体力相对较强之患者,胸部至上腹部一带自觉膨满与不快,恶心欲吐,口渴欲饮,尿量减少,大便秘结,皮肤发黄且有瘙痒感。
5、真武汤(《伤寒论》)。炙附子3克,茯苓12克,芍药9克,白术9克,生姜3片,水煎服。适应证:肾病综合征。多用于新陈代谢较为低下,体质虚弱之人。心悸亢进,身重倦怠,四肢冷感,腹痛腹泻(不伴有里急后重),头痛头重,眩晕身颤。
6、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地黄12克,茯苓9克,丹皮6克,山萸肉9克,山药12克,泽泻9克,知母9克,黄柏6克,水煎服。适应证:肾病综合征。腰膝酸重,潮热盗汗,失眠耳鸣,口干欲饮,咽喉疼痛,尿黄涩痛,大便偏干。
7、桃花汤(日本吉益东洞医师经验方)。桃花6克,大黄3~6克,水煎服。适应证: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面色苍白,腹部胀满,按之绷急,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脉沉弦或沉实。
8、营实汤(日本汉方医师经验方)。营实4克,大黄1克,甘草2.5克,水煎服。适应证: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体质尚可,口渴欲饮,气粗腹胀,小便量少,大便干结,脉沉数有力。
《我不是药神》还没正式上映就已经爆火
上映后,赢得了一众好评,豆瓣9.0分!
被称为是“2018国产电影之一”
电影主要讲述了
由于“天价药”大家做出的斗争
有的人因为吃药,把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而在武汉
有不少有实力的医院都有自产自制的药品
这些药不仅价格低,而且效果好
有的药甚至已经沿用数十年
一起来看看
同济医院
鞣酸软膏
15元左右,不会超过20元
具有收敛作用,减少局部疼痛,减少受伤处的血浆渗出,防止细菌感染。用于褥疮、湿疹、痔疮及新生儿尿布疹(臀红)等。
@熊猫大過天
@神就是这么酷:同济医院自产鞣酸软膏,宝宝常备屁屁油,效果杠杠的。儿子从出生一直用的,从来没有出现红屁屁。身边的朋友生宝宝也都是人手一盒,必备良药。
鱼腥草滴鼻剂
10元左右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抗炎抗菌,镇痛止血,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用于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等。(年用量12万支以上,是武汉同济医院临床应用更大的医院制剂之一)
鱼炉洗剂
10元左右
用于丘疹、亚急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
@兜兜转转的幸福
金叶败毒颗粒
40元/盒
清热解毒,孕妇可用。用于风温肺热病热在肺卫证,症见发热,咽痛或乳蛾红肿、流涕、咳嗽、咯痰、头痛、口渴等。
@骆燕。
@宝器玲玲:非常好,怀孕时严重感冒,协和医院说要打针,说的很严重,结果到同济医院就开了这个药一周就好了!
扶正强筋片
扶正固本、强筋健力、补肾健脾。用于肌肉萎缩及重症肌无力,证属脾肾阳虚患者的治疗。
同济防晒霜
强抗紫外线、物理防晒,对皮肤伤害小。
其它自制药
利胆化瘀片
清肝、利胆、消炎、镇痛等作用。用于慢性胆系感染及胆石症的非急性发作,广泛应用于各种胆石症的预防与治疗。
五味肝清片
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化湿。用于气虚血瘀、湿热壅滞引起的脘闷腹胀,纳呆,倦怠乏力,胁肋胀痛,小便色黄等,或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见上述证侯者。
蒜朴胃肠胶囊
消炎止痛、行气通便。主要用于急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及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等。
头痛灵片
平肝潜阳,活血止痛。用于血管性头痛、慢性头痛等
可乐宝林片
原名可乐宝林片3号片,是王慕逖等在临床长期治疗儿童矮小症的实践中研究而得,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
勃氏合剂
处方源于苏联莫斯科斯大林第二国立医院Brodsky教授的临床经验,刘锡民替换成分配制成功。从1957年起用于癫痫的治疗,为表达对Brodsky教授的敬意,该药命名为勃氏合剂。
刺五加黄芪片
上世纪70年代同济医院独家生产的一种特色免疫增强剂,临床应用30余年。用于神经衰弱,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脾肾气虚,肾病综合症。
协和医院
维生素E乳膏 & 尿素乳膏
都是16元一个
维生素E乳膏:滋润皮肤,防止皮肤干裂。
尿素乳膏:增加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使皮肤柔软,手脚皲裂,皮肤干燥的使用效果好。和维生素E膏一样的神话自制药。
@myonlypei
婴儿撒布粉
吸湿止痒、收敛消炎,有效舒缓皮肤。用于湿疹、痱子等,预防小儿红 *** ,缓解刺痒发红等不适 。
石磺抗菌片
抗菌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尿路感染。
鱼石脂甘油
消毒防腐药,具有温和 *** 性和消炎、防腐及消肿作用。用于子宫颈炎、淋巴腺炎和急性外耳道炎等。
其它自制药
复方川脊片
补肾活血止痛,用于颈椎综合症。
25%锌糊
防腐、收敛。用于湿疹及皮炎。
碳酸氢钠滴耳液
功效:止痒、抑制真菌生长,软化耵聍(耳垢)及冲洗耳道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中耳炎、外耳道真菌感染及局部角质增生等耳部疾病
水杨酸滴耳液
功效:止痒、抑制真菌生长,软化耵聍(耳垢)及冲洗耳道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中耳炎、外耳道真菌感染及局部角质增生等耳部疾病
武汉市之一医院
硅油乳膏
防治手脚皴裂,和酸性物质引起的皮炎等。
清血解毒合剂
主要成分是地黄 连翘 黄芩 赤芍等;清热解毒 ,用于急性皮炎、皮疹。
@天蝎座的S
复方醋酸曲安奈德乳膏
22.2元/支
抗炎,抗过敏。用于亚急性、慢性皮炎、湿疹或合并可能感染者。外用,涂于患处,一日2~3次。
止痒洗剂
30多一瓶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各种瘙痒症。
@水慕丹婷婷
灵丹片
主要成分有灵芝、丹参,主要是养血生发、滋阴补肾,还可以治疗脱发。
白芷酊
增加色素,用于治疗白癜风。外擦,涂于患处,一日3次。
祛白合剂
养血活血,疏风退斑。用于白癜风。口服。一次30ml,一日2次,小儿酌减。
消痤合剂
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用于痤疮、皮损及热性结节性囊肿。口服。一次15~20ml,一日2~3次。
徐长卿合剂
解毒消肿,通经活络。用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带状疱疹。口服。一次30ml,一日2次。
元通合剂
清热利湿、行气止痛。用于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血管炎及爬虫皮炎等疼痛性皮肤病。口服。一次50ml,一日2次。
丹参白疕消丸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于银屑病。口服。一次10g,一日3次,小儿酌减半。
清疣洗剂
清热利湿,活血软坚,除毒止痒。主治尖锐湿疣及各类疣。
其它自制药
紫草油搽剂
清热、凉血、解毒。用于烧伤,小儿湿疹,冻伤等。外用,一日2~3次,涂擦患处。
十味柴黄合剂
疏肝理气,凉血活血。主治肝郁血热型痤疮。口服。一次20~30毫升,一日2次。
痱子水
止痒、消炎。用于皮肤瘙痒,对脓痱子尤佳。外用。局部涂搽。
维生素E乳膏
滋润皮肤。用于防止皮肤干裂。
氧化锌搽剂
保护皮肤、收敛,并促进伤口愈合。用于无明显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烫伤。外用。用时摇匀,擦于患处。
复方苯甲酸酊
软化和溶解角质,抑制真菌。用于足癣。外用,搽于患处,一日1~2次。
复方薄荷脑洗剂
具有清凉止痒、消毒洁肤的作用。用于皮肤瘙痒症等。
复方间苯二酚搽剂
具有杀真菌作用。用于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等。
复方间苯二酚发用醑
去头皮屑,止痒抑菌,促进头发生长。用于头部脂溢性皮炎,毛囊炎,各种类型脱发。
复方炉甘石洗剂
止痒,消炎,收敛。用于治疗物理性及过敏性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等。
樟脑乳膏
抗炎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症及夏季皮炎。
湖北省中医院
五大自制药
利咽合剂
功效:养阴生津、清热
适应症:用于咽干、咽痛、咽喉不适
复方甲亢片
主要成分:玄参、炙黄芪、白芍、夏枯草、生地黄等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平肝适应症:用于急性和慢性甲亢
活血消瘿片
主要成分:蜣螂虫、土鳖虫、蜈蚣等
功效:活血通络、消瘿化结适应症:用于甲状腺肿大或者肿块类疾病。包括甲状腺肿、甲状腺炎并发的结节性增生
抗纤软肝颗粒
主要成分:海藻、牡蛎、丹参等
功效: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适应症:用于肝硬化、肝纤维化等
麻杏化痰合剂
主要成分:麻黄、苦杏仁、胆南星、甘草等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痰热壅肺
武汉市中医院
麻甘口服液
10元左右
主要成分: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甘草、陈皮等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平喘、通肺化痰
适应症:用于咳嗽喘息、气息气促、大便干结、口臭等肺胃积热之症
消食口服液
10元左右
主要成分:厚朴、茯苓、陈皮、麦芽、鸡内金等
功效:消食健脾、行气和胃
适应症:用于多汗、大便干结、睡眠不宁等
其它自制药
消食利胆丸
主要成分:木香、柴胡、白芍、黄芩、大黄等
功效:疏肝利胆、消食通便
适应症: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所引起的胆绞痛、大便秘结
痹痛定胶囊
主要成分:黄芪、青风藤等
功效:益气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适应症: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妇科灌肠片
主要成分:三棱、莪术、红花等
功效:解热解毒、化瘀消肿
适应症:用于急性慢性盆腔炎、炎性包块
武警医院
炉甘石洗剂
功效:外用止痒。万一发现孩子被蚊虫叮咬了,可以涂抹些外用炉甘石洗剂来止痒。
其它自制药
水杨酸软膏
功效:软化角质,抑制霉菌
适应症:用于皮炎、湿疹、鱼鳞病、牛皮癣
复方甘草合剂
适应症:用于咳嗽咽痛
50% *** 镁溶液
功效:内服导泻,外用消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消炎抗菌片
主要成分:黄芩等中药功效:“中药抗生素”,具有抗病毒作用
适应症: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价格及药品用法以医院为主,谨遵医嘱
除了各大医院的自制药
在武汉看什么病去什么医院也要了解一下哦
下面是根据2017年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名单
整理的《武汉就医手册》
看什么病去什么医院一目了然
也欢迎留言补充哦
专科名称推荐医院名称
心血管内科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武汉市第四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心外科武汉协和医院
亚洲心脏病医院
血液内科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武汉儿童医院
骨科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 武汉总医院
武汉市第四医院
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泌尿外科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武汉总医院
武汉市之一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普通外科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妇科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新生儿科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武汉儿童医院
精神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武汉市武昌医院
精神医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市之一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武汉市第三医院
武汉市第四医院
武汉儿童医院
耳鼻咽喉科 武汉协和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武汉儿童医院
武汉市普仁医院
呼吸科武汉同济医院皮肤科武汉市之一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烧伤科武汉市第三医院口腔科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武汉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整形外科武汉协和医院肿瘤科湖北省肿瘤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肝病科、脑病科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湖北省中医院
结核病科武汉市肺科医院临床药学武汉同济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
临床护理武汉协和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市第五医院
《药神》里一位老太太说的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谁家里还没有个病人呢?
你就能确定你这辈子不得病?”
为家人收好这篇攻略,多懂点医学知识
总归是没错的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
- END -
来源:武汉生活在线
认知篇
你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有多大吗?
早先曾有统计,关节病是我国肢体致残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而关节炎中风湿性关节炎的致残率排名之一。目前,我国类风湿发病率超过0.4%,总患病人群超过500万。类风湿之所以有如此高发病率,并给患者造成如此大伤害,和患者对其认知度低有很大联系。
1.长时间在潮湿阴冷环境生活工作才会得类风湿
很多人认为类风湿是关节受潮、受寒所致,实际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有关,和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有关。潮湿阴冷的环境更容易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但不是唯一的必然的致病因素。
2.老年人才会患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见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40-60岁左右,男女比例约为1:3,女性患者明显较多。因此,年轻人对待类风湿不可大意,要注意预防,以免病发后追悔莫及。
3.关节痛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能够导致关节疼痛的疾病非常多,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了有关节疼痛外,往往还有关节肿胀、对称性、晨僵等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关节疼痛的状况后,不能盲目臆测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更不可盲目用药,要到尽快正规医院去诊断。
4.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真的无法治愈?
很多类风湿患者都有这样的错误认知,甚至因此放弃治疗。事实上,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生对类风湿的认识加深,以及各种新型治疗 *** 的问世,类风湿病情是可以得到完全控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有研究显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到1年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有70%~80%的患者可获数年缓解,10%~20%的患者获得完全控制或治愈,所以面对类风湿要早发现、早治疗。
5.类风湿一定会致残?
在过去,80%以上类风湿患者因关节畸形而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发病初期一两年的时间,采取正规的医治控制住病况,严重的变形完全可以避免,患者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是否残疾除决定于病况本身轻重外,而有没有坚持承受正规医治则起着适当重要的作用。
6.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给孩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并非遗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在遗传学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家族聚集性相对较低;其次,类风湿是否发病是由多个不同基因参与决定,发病率受参与基因的多少影响,但并不是某一个特定基因单独致病。类风湿的发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还受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就如同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肿瘤基因,但不会人人都患肿瘤一样,类风湿患者大可不必为是否遗传给孩子而烦恼。
7.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很多病人或非风湿免疫科医生认为,关节痛加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判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误区。类风湿因子的本质是一种自身抗体,因为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中发现而被命名。类风湿因子阳性外加关节痛,除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还可见于各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炎症性肌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实际上,5%-10%的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测出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滴度一般较低,评价类风湿因子要看滴度水平,而不是阴性或者阳性。
8.类风湿因子阴性能否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只有6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现为类风湿因子阳性,所以即使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情况下还需进行CCP抗体等其他抗体检查以及超声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但少数患者检查后所有自身抗体均阴性,需要有丰富经验的风湿免疫科医生来诊断。有很多患者因为长期在基层医院诊治但无法确诊,长期延误,最终造成关节破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
9.类风湿就是痛,不治也可以
发病的前2年是类风湿治疗的更佳时期,但这时候患者容易因为症状不严重而掉以轻心,而在类风湿的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又容易因为服药多、效果慢、易反复等原因,加之类风湿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心脏、肾脏、脑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忽略了类风湿的危害,产生“类风湿就是痛,不治也可以”的错误想法,放任类风湿侵蚀,等到骨质破坏、畸形甚至残疾,后悔就晚了。当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更好在发病后两月内开始治疗,并且要有终身防治的心理准备,切不可大意。
10.类风湿不致命
肺间质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出现关节以外的损害时表明病情较重,当影响肺、心、血液系统等重要器官和系统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肺间质病变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常见的关节外病变。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后尤其明显。肺间质病变的晚期,患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的肺间质病变可于病变早期被发现,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肺间质病变的不断进展。类风湿关节炎也可影响心脏,表现为心包炎、心包积液等,患者可出现急性的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心包积液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心脏彩超有助于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继发的心脏病变。风湿关节炎还可引起血液系统病变,此类患者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异常。严重的白细胞减少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而重症感染可导致患者的死亡。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出现牙龈、皮下自发性出血,当出现脑出血时,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
治疗篇
类风湿性关节炎究竟是不是不治之症?
这是很多患者心中的疑虑。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对于类风湿我们如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长期坚持治疗,病情是有希望得到完全控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所以类风湿并非大家想象中的无药可治。许多患者就是被类风湿“不死的癌症”名号给吓住,要么破罐子破摔消极治疗,要么急于求成走了歪路,病情一再延误,最后甚至发生关节畸形,令人非常痛心。
1.照葫芦画瓢盲目用药
类风湿治疗需长期服药,很多患者渴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当自己用药一段时候没有明显疗效,看到别人病情好转,就依葫芦画瓢按别人的药方吃药。殊不知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也是因人而异的,别人的病情好转也是经过长时间坚持获得的。类风湿患者应该配合医生,共同找出对自己合理有效的用药 *** ,这需要一个过程。
2.类风湿用止痛药治就可以了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过程中,使用最普遍的就是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抗炎作用的,同时还具备解毒作用和镇痛作用。但疗效不持久,不能抑制免疫性炎症和阻止病情进展。因此,必须与抗风湿药联合应用。有些患者单用止痛药,或是一种无效又加服另一种止痛药,这样不仅不能增效,反而徒增了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
3.同时服用多种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
一般类风湿患者都知道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关节疼痛,在疼痛剧烈时认为可同时口服两种或多种非甾体抗炎药,加大药物剂量、缩短服用间隔时间,可以更好的缓解疼痛。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增加治疗效果,超剂量服用药物或缩短服用间隔时间还会大大增加药物副作用。所以当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症状缓解不理想时,应反馈给医生让医生处理,而不是自行调整。
4.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比西药好
这种不全面的认识最容易被江湖游医利用,将所谓的祖传秘方打上纯中药、无副作用标签,卖给类风湿患者,不但花了冤枉钱,还耽误治疗。其实无论中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比如对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好效果的雷公藤,副作用就不小于很多西药,而毒副作用特别低的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也很低。而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用药,只要严密监测,安全耐受还是有一定保障。
5.中药副作用小,不需要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很多人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所以长期服用中药也不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其实中药大部分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多少就有一定的副作用。大部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副作用比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有毒性,如:麻黄、细辛、附子、生乌生乌、生半夏、生矢南星、蜈蚣、全蝎、延胡索、山慈菇、雷公藤、青风藤、徐长卿等。这些药物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注意服用 *** 。如果长期服用,还是应该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
6.滥用糖皮质激素
滥用糖皮质激素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非常普遍。许多患者在住院时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经历,所以每次急性发作,先自行服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高血压、高血糖,容易诱发感染,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癫痫患者使用会诱发癫痫发作,长期使用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白内障等,自行服用和停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反跳现象。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7.糖皮质激素分次服用副作用小
刚说道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大,不可自行滥用。有些患者就认为,把糖皮质激素分次服用可以减少副作用。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每日分次口服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 )的抑制很明显,长期使用带来的合并症很多。而每日晨间8时左右服用激素模拟了正常的皮质激素分泌的规律,不致影响正常的昼夜分泌,但长效激素如 *** 、倍他米松等血浆半衰期长,即使每日晨间给药,亦对HPA轴产生抑 *** 用,所以不适合长期口服。所以糖皮质激素服不服、怎么服都应该严格听从医生的意见。
8.激素不能服,用了要上瘾
这里提到的“激素”准确而言是指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 *** 。随着医学发展,近几年已经较少将激素药物作为首选治疗药物。但是,对于一些关节症状严重,服用非甾类抗炎药仍不能缓解症状,当伴有明显全身症状或内脏器官受累时,仍需要采用激素治疗,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一点一点地缓慢减少激素的用量。单剂量相较以前已经远远减少。患者不必对激素药物有过多排斥,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状态选择药物。
9.看了说明书吓得不敢吃药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来氟米特、沙利度胺等病情缓解药可减轻病情,在某种程度上能缩短病程,阻止或延缓骨质破坏,并有助于减少激素用量。但有些患者一看说明书上写的是抗肿瘤药,毒副作用很大,便擅自减量甚至不敢吃。其实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医生也是根据患者病情,权衡利弊后给予用药方案。只要遵医嘱,定期监测副作用,用药还是安全的。
10.滥用民间单方、验方
有些民间单方、验方打着根治类风湿的旗号,其实所谓的根治案例要么是骗人,要么是误诊压根就不是类风湿,却受到很多患者的盲目推崇,等到最后导致病情加重或难以控制时,才追悔莫及。目前为止,根治类风湿的药物还不存在,而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复杂性和难治性,单靠中药也很难控制病情的发展,根治更谈不上。另外,民间单方、验方有时使用大量藤类药或虫类药,甚至重金属 ,会导致女性月经失调、肾小球肾炎或其他慢性中毒等。
11.用抗生素治类风湿
有些类风湿关节炎伴有发热的患者,会自行使用抗生素,但是风湿关节炎本身会导致发热,并不一定合并感染,以前曾有用青霉素等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但实际上类风湿和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不一样,不是感染本身持续存在所引起的细菌性炎症,因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目前主要应用免疫抑制剂,而不是使用抗生素。
12.生物制剂是治疗类风湿的“神药”
肿瘤坏死因子是导致类风湿的罪魁祸首,它能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造成炎症,侵蚀骨质。但肿瘤坏死因子需要与体内正常细胞的某个部位结合才能产生破坏作用。生物制剂可以在两者之间“插上一杠子”,阻止它们“亲密接触",就等于阻止疾病发生。但生物制剂也并非“神药”还需要配合使用一些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才能收到良好疗效。
13.滥用滋补药物
不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认为使用滋补药物能提高人体抵抗力,减少发病,殊不知补应有道,不适当地使用滋补药物,反而容易酿生他病。
14.治疗过程中频繁换药
几乎所有治疗类风湿的药物均起效慢、疗程长,最快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要足量服用3~4周才起效。而抗风湿药均为慢性作用药,需数周、数月才起效。如甲氨蝶呤药需用4~6个月,环磷酰胺疗程在3~6个月甚至1年以上,显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频繁换药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
15.类风湿关节炎稳定后自行停药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病情长、易反复、难治愈等特点,但经过长期坚持治疗病情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或者临床治愈。当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得到控制后,患者感觉不到疼痛,关节肿胀消失,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正常,这时候应维持一段时间再逐渐减药,逐渐减药到病情完全得到控制才能考虑停药,千万不能擅自突然停药,这样更容易引起病情反复。而停药5年以上病情不复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就可以说是治愈了。
生活饮食
许多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都不是单靠吃药能治愈的,还需要患者在生活中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来进行辅助治疗。而诸如不忌口、怕痛长期卧床、盲目进补等行为,都会影响病情的康复,患者还很疑惑为什么自己治疗效果不好。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这些“反治疗”行为?
1.关节疼痛不敢进行功能锻炼,怕加重病情
适当的锻炼对类风湿患者十分重要,可保持体质和恢复关节功能。患者在关节肿胀的急性期需要休息,但过了急性期功能锻炼就应拿上日程。如果因为关节痛不敢进行锻炼,长此以往有可能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和肌力下降等现象,关节功能也会退化。类风湿患者可在床上进行腕、肘、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也可定期进行康复理疗。
2.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应多进补,补充营养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较长,患者长期服药且多数药物对胃肠有很强的 *** 作用,因此不宜过多食用滋补食物,如果进补太过,反而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进而加重病情。而且类风湿患者进补也存在误区,像花生、巧克力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甜食等可能加重病情的“滋补食品”都不宜食用。
3.食欲不好,就少吃一点点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为长期患病、慢性消耗,容易出现体弱及蛋白质、维生素不足的现象。长期服药又容易出现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吸收障碍等问题。如果因为食欲不振就少吃饭,导致饮食营养及能量需求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反而不利于康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类风湿患者可选用鱼肉、鸡鸭、蔬菜、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能量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饪,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食欲,让患者在饮食中获取充足的营养及能量。
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能喝酒,药酒也不行
有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触酒精之后可能会诱发疾病,或病情加重、复发,此类患者应该完全避免与酒接触。服用甲氨蝶呤的患者也应该完全戒酒。除此之外,类风湿患者可进行药酒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用药错将外用药酒内服,导致中毒。
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越能保暖
类风湿患者除了防寒外还需防潮,有些类风湿患者因为穿得太多导致大量出汗,如果汗液不及时擦干,湿透的衣服不及时更换,遇风、受寒后病情更容易复发,所以穿得暖和就行,不用捂得太厚,尤其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5.类风湿治疗关键是吃药,生活不用太多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误以为药物治疗就是疾病防治的全部,忽视了劳累、外伤、潮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尤为重要。
为医之道 至精至微|江苏省中医院孙轶秋: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成为“一专多能”的良医编者按 医者在心,心正药真。医生以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新江苏聚焦坚守岗位、数十年如一日的江苏省名中医,展现医生们医病、医心的感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业无高卑志当坚,人生有求安得闲。”这是曾任省中医院儿科主任的江苏省名中医孙轶秋医生的人生格言。从事儿科医疗37年的他,始终以认真、耐心的态度对待接诊的每一位病人。“为孩子医治,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一直努力,为每个家庭的幸福负责。”
苦学只为能够“四两拨千斤”
孙轶秋少年时就对医生职业产生了极大兴趣,“家乡有位医生威望很高,乡亲们都请他治病。我上高中时生病,这位医生悉心治疗,减少疼痛的同时身体很快就好了,从此我就埋下了对医生的崇拜之心。”高中毕业后,孙轶秋就去当时的公社医院做了赤脚医生。
“那时农村肝炎、黄疸得病率高,院长经常给年轻医生讲课,手把手教我们怎么为病人诊治。”孙轶秋坦言,刚工作的他自信不足,对中医半信半疑,要对阴阳表里、冷热虚实有深刻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没过几年,孙轶秋就抓住1977年恢复高考的机会,进入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系统地学习中医学。
1984年,孙轶秋得到了跟随老中医抄方的进修机会,这让他对中医的看法产生了很大改变。“老中医行医几十年的经验非常宝贵,几乎每次诊病,都能准确地辨别出病人的病症,治疗起来也得心应手。有时我以为中医难以医治的病,老师们反而能自信地治好。”自那以后,孙轶秋越发苦学中医,下班回家后还整晚整晚地回顾病历、看医书。“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只为了能做到像老中医们那样,对付疾病像四两拨千斤一般轻松。”
和小朋友交朋友,耐心是之一位
“儿科医生的必备技能是耐心,要和小朋友交朋友,亲和力必不可少。”儿童的表达能力不如成人,不一定能确切地表达具体症状,这时,医生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语气要柔,语速要慢,听小朋友讲话要静静等。”孙轶秋总结了一套沟通 *** ,很大程度提高了他对儿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不仅如此,儿科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小孩和一群大人,我必须要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孙轶秋一直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患,在儿童多发疾病上进行长期研究。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被中西医认为是疑难杂症。现代的生活环境变得复杂,儿童对接触的空气、物品和食物过敏的可能性大大上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率随之急速上升。“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免疫功能失调是内在原因,外感时邪是诱因,由此我提倡早期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中期解毒化瘀、凉血养阴,后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滋肾清利三部曲。”
为此,孙轶秋专门研制出“丹芍颗粒”、“五藤颗粒”协定处方治疗紫癜性肾炎,治愈率达到95%。他还研制止汗灵冲剂治疗儿童肾炎恢复期多汗症等新方,临床疗效受到很多病人家长的认可。
“一专多能”才能更好地钻研
“儿科是按年龄划分的专科,医生们每天会遇见各种各样的疾病,我希望团队能各自朝某个方向钻研,这样我们整个团队能各有所长,对许多常见病有很好的把握。”孙轶秋在担任儿科主任后,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团队成为专家,带领医生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
“‘江山代有才人出’,专家是培养出来的,我要履行好带头人的职责。”孙轶秋加强专病建设,按照科有专病、专病专人,人有专长、专病专药的原则形成了肝系、肾系、脾系和肺系诊疗团队,儿童性早熟、高血压、肥胖等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的高发疾病,科室也专门分工进行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儿科成为了“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优秀团队。
正是为病人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晚辈的辛勤培育,孙轶秋相继获得了“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教师”和“南京市最美儿科医师”等称号。虽然2015年就已经退休,但他退而不休,仍开门诊,发光发热。孙轶秋说:“只要我头脑还清楚,还能写病历,我的门诊就会一直开下去。”
【名医名方】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其主要病因病机为素有血热内蕴,感受风、热、湿、毒之邪,扰动血络,或食用鱼虾蟹等动风之品,或因虫咬,或因误用辛温发散,以致风热互结为患,热毒乘虚而入,灼伤血络,血热妄行,外溢肌肤,内迫胃肠,甚则及肾而发为本病。孙轶秋向读者推荐“凉血消斑饮(丹芍颗粒)”,可有效纠正“瘀热阻络”病理环节,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组成:水牛角25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黄柏6g,牛膝10g,紫草15g,大青叶15g,青风藤15g,地肤子15g(包煎),甘草3g。(本方为5岁小儿一日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风通络
主治:儿童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
临床表现:多表现为皮肤紫癜,下肢为多,对称分布,颜色鲜红,可伴有腹痛关节痛,或肠道出血,或血尿、蛋白尿等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饭后半小时服用
方解: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黄柏、牛膝清热化湿,活血通络;紫草、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青风藤祛风通络;地肤子祛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
加减:发热咽痛,加金银花15g、牛蒡子10g、薄荷6g;大便干结,加生大黄6g、决明子10g;咳嗽痰黄,去大青叶,加黛蛤散10g(包煎);异物蛋白过敏,去水牛角,加栀子10g、苦参10g;下肢紫癜多、甚或有疱疹,去甘草,加苍术10g、薏仁15g,六一散15g(包煎);腹疼,加木香5g、元胡10g;关节肿痛,加秦艽10g;血尿,加茜草15g、旱莲草15g、大小蓟各15g;蛋白尿,加六月雪20g、玉米须15g;顽固性反复发作紫癜或有蛋白尿,去青风藤,加雷公藤颗粒剂6~15g(冲服);青春期良性单纯性紫癜加知母10g。
此方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风脱敏契合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之机。方中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清热护阴,凉血化瘀;大青叶、茜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柏、牛膝、六月雪清热化湿;青风藤祛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祛风除湿之功。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孙骏 浦琼月
抗炎、抗免疫、镇痛,4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成药,您要知道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可造成关节软骨、骨及关节囊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是造成人群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病情严重者寿命缩短达10-15年。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4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成药。
昆明山海棠片主要成分为昆明山海棠,其味苦辛,性寒,辛散苦降,寒以清热,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之功,治疗风湿日久,邪毒入络,风湿顽痹。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昆明山海棠片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抑制溶血素抗体的形成,抑制继发性免疫性关节损伤,减轻肾病变,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改善关节肿胀度,抑制血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使血清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降低;具有抗生育作用,可使 *** 活率和密度明显下降,畸形 *** 增多,睾丸曲细精管受损,抗着床,抗早孕,一定剂量及一定时间给药,其抗生育作用是可逆;具有抗肿瘤作用,抗白血病和淋巴癌;具有抗银屑病 的作用,可降低银屑病皮损组织炎性细胞因子,使皮肤角化过度减轻,颗粒层恢复,棘层变薄,表皮突延伸、乳突上伸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昆明山海棠片用于湿热之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或肌肉疼痛,屈伸不利,局部红肿灼热,或有发热,口渴,溲黄,舌质红,苔黄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热毒内蕴,伤及血分,发于肌肤或累及筋骨所致的红斑狼疮,症见面部或躯干、四肢斑疹鲜红,四肢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可伴发热,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外,尚有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甲亢的报道。
雷公藤片主要成分为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苦辛而凉,归心、肝经。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湖南药物志》云:雷公藤能“消炎,解毒”;《中国药物植物志》记载:雷公藤“功能舒筋活血,祛风除湿。主治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雷公藤片具有抑制免疫功能,对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能减轻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诱导甲状腺细胞凋亡,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损伤的恢复,能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促进脾脏抑制细胞活性;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于关节肿胀有抑 *** 用,还能抑制肉芽组织增生,抑制白细胞游走,延长痛反应的潜伏期;具有肾保护作用,对肾病有抑 *** 用,可消除蛋白尿,提高血清总蛋白,降低胆固醇,减少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面积,增加单位长度及单位面积的足突数目,促进肾脏超微结构的恢复。
雷公藤片用于因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痹病,症见手、足、腕等小关节呈晨僵,对称性关节肿痛,或伴发热、无力、纳差症状,晚期多见关节强直,关节功能丧失,类风湿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此外,还可治疗导常性银屑病、斑秃、巩膜炎、泛发性湿疹、结节性红斑、重症关节病型银屑病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小活络丸组方为制川乌、制草乌、胆南星、乳香(制)、没药(制)、地龙。方中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为君药。胆南星燥湿化痰,祛经络之风痰及湿邪,并能止痛;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络中瘀血,亦可止痛,三者并为臣药。地龙走窜,通经活络,有佐使之用。诸药共奏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小活络丹具有抗炎作用,可降低腹腔炎症毛细血管渗出量,抑制肉芽组织增生,抑制关节肿胀;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碳粒的吞噬功能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抑制鸡红细胞诱导的溶血素抗体的生成,降低丙二醛含量,降低再次免疫应答中高值的IgG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
小活络丸用于因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遇阴寒潮湿加剧,或关节肿大,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行动受阻,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大骨节病、臀肌筋膜炎见上述证候者;此外,还有小活络丹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报道。
正清风痛宁片主要成分为盐酸青藤碱。方中青风碱苦辛,性平,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本草纲目》谓其“主治风疾、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本草汇言》记云:“青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正清风痛宁片具有抗炎作用,能降低关节炎评分,并可升高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具有抑制免疫功能,可使胸腺及脾脏重量减轻,脾细胞的增殖反应抑制,白细胞介素-2活性降低,对抗羊红细胞抗体产生及对羊红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抑 *** 用,可延长同种异体移植心肌的存活时间。
正清风痛宁片用于因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关节所致的痹病,症见四肢关节肿胀冷痛、屈伸不利,夜间痛甚,或恶风畏寒,肢体麻木,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紫或细涩,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此外,有报道用于坐骨神经痛、慢性肾炎、单纯血尿性IgA肾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成瘾。
介绍一个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过李某 男 25岁 承德县甲山
2009年 5月15日
患者 确诊肾病综合症3年,患者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肾病综合”经肾穿证实为膜性肾炎,曾经服用激素强的松到19片以上,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多家医院就诊,效果不佳,目前激素已经停止应用,证见:双下肢浮肿,全身乏力,无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舌质肥胖。血压:140/100mmHg检查:2009年5月1日 附属医院24小时蛋白尿定量2.97g./24h尿常规检查 蛋白+++
诊断:肾病综合症
辨证:脾虚湿热型
处方:陈皮、 半夏、茯苓、 泽泻、 枳实、 竹茹、 山萸肉、 蝉蜕、 猪苓、 泽兰、 丹参、 倒扣草、 车前草、 柴胡、 黄芩、 玉米须、 荠菜花、 水煎服 一日一剂
2009-5-30
患者服用以上药物,浮肿减轻,全身自觉有力,食欲增加,但是有时感到困倦。舌体肥胖有齿痕。尿常规蛋白+++ 潜血+
辩证:气虚湿热
处方:黄芪、薏苡仁、 党参、 白术、 茯苓、 泽泻、 猪苓、 蝉蜕、 泽兰、 赤芍、 倒扣草、克 益母草、 玉米须、 补骨脂、 穿山龙、 青风藤、 石榴皮、 水煎服 一日一剂。
2009-6-25
服用以上药物,自觉良好,但是有时腹泻,一日3次 。24小时蛋白尿1.92g/24h,尿蛋白++。
调整处方:黄芪、 薏苡仁、 党参、 白术、 茯苓、 泽泻、 猪苓、 蝉蜕、 泽兰、 赤芍、 倒扣草、 益母草、玉米须、补骨脂、 穿山龙、 石榴皮、 水煎服 一日一剂。
2009-7-10
患者检查尿常规 尿蛋白++;有时烦热,汗出。舌质胖大,舌苔白厚腻。
处方:柴胡、黄芩、 荆芥、泽兰、 黄芪、 薏苡仁、 白术、 茯苓、 猪苓、 金蝉花、 倒扣草、 益母草、 补骨脂、 穿山龙、 太子参、 荠菜花、 西河柳、 水煎服 一日一剂 分3次口服。
2009-9-19
患者服用以上药物脉证见好尿常规蛋白+ 。24小时蛋白定量:0.96g/24h.证见乏力,腰酸,双下肢浮肿不甚,脉沉细无力。
处方:黄芪、川芎、 地龙、白芷、 猪苓、 金蝉花、 丹参、 泽兰、 益母草、 红花、白术、 山药、 茯苓、 泽泻、 萆薢、芡实、 金樱子、何首乌、 绞股蓝、 穿山龙、 侧柏叶、 水煎服 一日一剂 分2次口服
2009-11-12
患者服用以上药物,脉证见好,无其他不适,检查 24小时蛋白定量0.97g/24h
处方:黄芪、川芎、 地龙、白芷、 猪苓、 金蝉花、 丹参、 泽兰、 益母草、 红花、白术、 山药、 茯苓、 泽泻、 萆薢、芡实、 金樱子、何首乌、 绞股蓝、 穿山龙、 侧柏叶、炮姜。 水煎服 一日一剂 分2次口服
2010-1-9
病史同前;检查:24小时蛋白定量 0.25g/24h
患者病情稳定;给予料药治疗:
处方:红参、 鹿角胶、 金蝉花、白豆蔻、 大黄、 黄连、 车前子、 白术、 鸡内金、 何首乌、 巴戟天、水蛭、 商陆5、 猪苓、 莲房炭、 血余炭、 以上药物,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次9克,每日3次连续服用3个月
2010年5月 20日、停药2个月,没有复发,检查24小时蛋白尿定量0.14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感受湿热之邪是肾脏病发病的直接导火索,更为重要的是,在肾脏病的发病过程中,感染湿热之邪或内生缠绵不去,常常是病情反复和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随着肾脏病临床研究的日趋深入,湿热在肾脏病中的病理影响问题也普遍受到关注。因此,探讨肾脏病中湿热形成的原因,总结诊治湿热的用药经验,对提高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湿热这一名词, 大致有3种:一是指病邪。 二是指病名。 ”三是指证型。由此可知,湿热既是病因概念,也是证型概念,也是疾病的名称。湿热是指一切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既是湿象又是热象,表现为双重特性的病证的疾病。 湿热有关的疾病几乎遍及临床各科。湿热既属于外感时病,也属内科杂证 有人说:“湿热致病之多,达到了十有八九的地步”。所以在肾脏病发展过程中湿热贯彻整个病机的始终。在化湿的基础上要重视活血化瘀的药物应用,慢性肾病湿热和血瘀常为互结,湿热不除,蛋白难消,淤血不除,肾气难复。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五皮五藤饮加减治疗湿疹案蒋某,女,60岁,既往慢性肾脏病病史,经中医药治疗目前尿蛋白已转阴,近1月周身湿疹,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无效,2022年2月21日初诊,湿疹以前胸、后背为明显,瘙痒难耐,局部泛红,部分因搔抓出血结痂,饮食及二便正常,睡眠差,舌质暗红,苔薄白。辨证风湿袭表,血热内盛证。治法:祛风除湿,凉血清热,方以我院皮肤科大家赵炳南先生五皮五藤饮合过敏煎,药物如下:白鲜皮,牡丹皮,海桐皮,地骨皮,青风藤,海风藤,钩藤,首乌藤,生地黄,荆芥穗,防风,乌梅,银柴胡,醋五味子。14付。
3月10日二诊,皮疹略减少,瘙痒减轻,自觉中药太酸,上方去乌梅、五味子、银柴胡,增强凉血清热力量。处方如下:白鲜皮,牡丹皮,海桐皮,地骨皮,青风藤,海风藤,钩藤,首乌藤,生地黄,荆芥穗,防风,赤芍,苦参。14付,外用冰黄肤乐软膏凉血清热止痒。
3月25日三诊,瘙痒明显减轻,皮疹颜色变淡,因考虑白鲜皮、首乌藤久用有肝毒性,去首乌藤,白鲜皮减量,处方如下:白鲜皮,牡丹皮,海桐皮,地骨皮,青风藤,海风藤,钩藤,生地黄,荆芥穗,防风,赤芍,苦参。14付。
4月9日四诊,前胸、后背湿疹大部分消失,遗留上肢湿疹,效不更方,守方如上,14付。
按:五皮五藤饮是北京中医医院已故皮科大家赵炳南的经验方。组成:牡丹皮、白鲜皮、海桐皮、地骨皮、桑白皮、海风藤、天仙藤、夜交藤、双钩藤、青风藤。方中,五藤祛风通通经脉,经通则气血行,五皮则行皮表,凉血解毒通络脉。本方加减治疗皮肤病证,有较好效果。关键点要把握血热夹风、夹湿。
中医在配伍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
不同类型的中药,服用时间不同。喝中药时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喝中药的六个时间
1.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
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
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30分钟左右服药。
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
对胃肠有 *** 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
在两餐之间服用药物,这样可以避免食物对药物产生影响,适宜餐间服用的药物是治疗脾胃病类的。
4.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5.隔夜服
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6. 空腹服
“空腹服”则是指在8~10小时内没有进食的情况,通常指晚上入睡后至清晨起床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进食情况下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扰,让药物迅速地进入小肠发挥效力。
对于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适合在早晨的时候空腹食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吸收。除此之外,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是空腹服用的,这样能够使得药物迅速进入肠道,且药效发挥到更大。泻下作用的汤药也是这样的。
这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
在用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变化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所以建议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 *** 。
喝中药的六大禁忌
1.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
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2.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
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3.发物类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一般会促进疾病的恶化,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
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 *** 。
4.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
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
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
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5.油腻类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
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6.酸涩类
此类食物会 *** 肠胃,酸过多则对肠胃有 *** ,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
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因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
一例合并发热、关节痛及皮疹患者的诊疗思考成人斯蒂尔病无特异性诊断 *** ,国内外曾制定了许多诊断或分类诊断,但至今未有统一标准,目前推荐较多的是美国Cush标准和日本标准。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皮疹、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者可伴系统损害。由于无特异性的诊断 *** 和标准,诊断及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诸多资料证明某些疾病的早期阶段,如肿瘤、感染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多肌炎(PM/DM)、干燥综合征(SS)等风湿性疾病,都类似成人斯蒂尔病样的特征。故需排除肿瘤、感染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后才考虑其诊断。本病男女患病率相近,散布世界各地,无地域差异。好发年龄为16~35岁,亦可见到高龄发病。
案例介绍
81岁女患,因“反复手足麻痛、肌肉酸痛、全身皮疹2年,加重2月”入院。患者多次在外科住院内分泌科及神内科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前2月,间断寒战、干咳,未监测体温,长期服用洛索洛芬钠片。既往有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 、2型糖尿病性肾病、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病史10年;慢性荨麻疹病史2年;有高血压病史3年;发现轻度贫血病史2年;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乙肝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患者入院当天突发寒战,恶寒,意识清楚,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等。测体温示37.8℃,查体示BP150/8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性啰音,扁桃体二度肿大,HR80次/分,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水肿。半小时后复测体温示39.0℃。急查血常规、CRP、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凝血相+DD,完善尿常规、降钙素、呼吸道病毒七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肥大试验、血液疟原虫检查、CEA、AFP及全腹部CT等,明确发热原因。
初次结果回报:2020-07-07,血液分析+hsCRP:白细胞计数 15.95×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 92.2%,淋巴细胞比值 5.0%,中性粒细胞计数 14.71×10^9/L,超敏C反应蛋白 50.15mg/L。凝血相+DD:纤维蛋白原定量
2020-07-07,肺部CT示:1、双肺纹理增强。2、心影增大,动脉粥样硬化。3、肝脏形态不佳。
腹部+泌尿系+妇科常规示:肝光点增粗,右肾结石,绝经后子宫,左侧盆腔囊性灶
静息心电:1、窦性心律2、QT间期延长。
上腹部+下腹部CT平扫:1、肝硬化样改变,请结合临床。2、肝内钙化灶或肝内胆管结石。3、胆囊显示不清。4、腹区部分肠管积气及内容物增多。5、动脉粥样硬化。6、所及子宫左侧附件区囊状灶。
按语
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ESR、超敏CRP增高,感染性发热优先考虑,患者间断干咳,病程中有咽部不适,查体双侧扁桃体大,肺部CT未见明显肺部感染,初步考虑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发热仍需非感染性发热相鉴别。二者鉴别分析如下:1 感染性疾病: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受凉后起病,头痛咽痛咳嗽明显,伴肌肉酸痛,体温一般不超过39℃,胸CT片无明显表现。②败血症:急性起病,病人多见自身基础情况差,或劳累感冒致免疫力下降等。高热、寒战明显,普通抗菌药物短期内疗效不佳。通过反复查血培养可鉴别,待结果回报。③结核:低热盗汗咳嗽咯血表现,通过胸片、细菌抗体、痰涂片抗酸染色及胸部CT等判断。④伤寒疟疾及寄生虫感染等,通过血液疟原虫、肥达反应及血液寄生虫生化免疫学检查排除。2.非感染性疾病:①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热、SLE等:中年女性多见,多有相关病史,以中低热为主,多伴有皮肤关节及相关脏器表现,通过抗自身抗体、RF *** 检查等判断,需进一步排除。②肿瘤:中老年多见,以中低热为主,有相关病史提示,可伴消瘦,局部疼痛,可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加以鉴别,目前CEA及AFP不支持。患者间断咳嗽,肺炎支原体IgM可疑阳性,本应加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但是患者QT间期延长,有报道及文献发现,应用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可引起心室复极化和QT间期延长,从而有发生心律失常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
治理措施
1.予以头孢他定针(1.0g,q8h)抗感染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氮卓斯汀片口服止痒、炉甘石洗剂外用;
2.患者舌红苔黄腻,脉弦,动则汗出,口干,干咳少痰,身痒,纳可,夜寐可,大小便可。予以中药“清热解毒,疏风通络”辨证方,组方如下:金银花15g连翘10g菊花10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石膏15g淡竹叶10g人参片5g陈皮10g麦冬10g葛根15g山药10g忍冬藤15g青风藤10g延胡索15g丹参10g红景天6g桔梗10g白术10g甘草6g,5付,日1付,分2次温服。
(金银花、连翘、菊花、石膏、淡竹叶清气分之热,白花蛇舌草利咽解毒,人参、麦冬、葛根、山药益气养阴生津,忍冬藤、青风藤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通经络,陈皮、丹参、延胡索、红景天、白术益气活血定痛,桔梗化痰宣肺,甘草调和诸药。)
结果复查回报
2020-07-10,血液分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 56.93mg/L,白细胞计数 8.48×10^9/L,红细胞计数 3.17×10^12/L,血红蛋白 94g/L,血细胞压积 27.90100%,中性粒细胞比值 70.8%。降钙素原检测(荧光定量法):降钙素原 0.502ng/ml。2020-07-12,单侧成人血培养A+B:培养五天无细菌生长。
2020-07-12,单侧成人血培养A+B:培养五天无细菌生长。
双手正位片:1、双手诸骨退行性变、骨质疏松。2、考虑双手类风湿关节炎,请结合临床。
心脏彩超常规: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钙化,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双踝关节常规:双侧踝关节局部滑膜增厚,右侧踝关节局部关节腔积液。
2020-07-15,降钙素原检测(荧光定量法):降钙素原 3.120ng/ml。2020-07-15,全血细胞计数+五分类:白细胞计数 19.98×10^9/L,红细胞计数 3.39×10^12/L,血红蛋白 95g/L,RBC压积 30.40%,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 313g/L,中性粒细胞比值 92.7%,淋巴细胞比值 3.5%,粒细胞区细胞绝对数 18.56×10^9/l,淋巴细胞计数 0.69×10^9/L。BNP:B-型尿钠肽 180.00pg/ml。中餐前 8.3mmol/L 中餐后 9.8mmol/L。
2020-07-16,全血细胞计数+五分类:白细胞计数 11.39×10^9/L,红细胞计数 3.09×10^12/L,血红蛋白 86g/L,RBC压积 27.60%,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 312g/L,中性粒细胞比值 78.0%,淋巴细胞比值 13.7%,粒细胞区细胞绝对数 8.89×10^9/l。 *** 生化:总胆红素 4.5umol/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3U/L,碱性磷酸酶 149U/L,γ-谷氨酰转肽酶 69U/L,钙 2.02mmol/l,尿素氮 8.37mmol/L,血清碳酸氢盐 21.4mmol/l,尿酸 504.6umol/L,葡萄糖 10.71mmol/L,高密度脂蛋白 0.83mmol/l,载脂蛋白A1 0.79g/L,白蛋白 31.39g/L,白/球比值 1.02。2020-07-16,补体+风湿 *** +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
病情变化
扁桃体恢复正常,白细胞忽高忽低,仍间断发热,全身皮肤瘙痒,四肢关节疼痛难忍,双下肢水肿,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止痛效果不明显。
按语
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急性扁桃体炎不能单纯解释反复发热,患者病灶不明确,常见部位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皮肤、心脏均未查见感染病灶,入院时高热、寒战明显,败血症不能排除,需通过反复查血培养可鉴别,必要时仍需完善乙肝、梅毒、HIV、HCV、腰椎穿刺术明确有无传染性疾病、颅内感染;血液疟原虫已通过免疫学检查排除;结核暂不考虑;肿瘤方面依据不充分,肺部CT、腹部CT、腹部B超未见占位,无浅表淋巴结肿大;风湿免疫相关自身抗体ANA、RF均阴性,患者咽部不适、肌肉关节疼痛、反复发热、白细胞明显升高,目前尚无感染依据,成人斯蒂尔疾病需要考虑,患者病情复杂,应试用一元论解释诊断。 Cush标准必备条件:①发热≥39℃;②关节痛或关节炎;③RF<1:80;④ANA<1:100。另需具备下列任何2项:①血白细胞≥15×109/L;②皮疹;③胸膜炎或心包炎;④肝大或脾大或淋巴结肿大。患者符合必要条件①、②、③、④四条及次要条件①、②两项,且未发现明确感染、肿瘤及其他风湿系统疾病。
治理措施
起初感染性发热不能除外,给予头孢他啶治疗7天,后续结果回报不支持感染,停用抗生素给予甲泼尼龙针40mg静脉滴注3天治疗,配合雷公藤及白芍总苷口服,序贯使用美卓尔24mg口服维持;
2.患者舌红苔白腻,脉弦数,易汗出,干咳少痰,痰粘难出,身痒,纳可,夜寐可,大小便可。予以中药内服辨证方,组方如下: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10g蝉衣9g制乌梅6g百部10g桔梗10g甘草10g苦杏仁10g前胡10g白前10g化橘红15g茯苓10g浙贝母10g紫菀10g黄芩10g赤芍15g牡丹皮10g瓜蒌子12g延胡索15g地龙6g,日1付,分2次温服。
(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止汗,蝉衣、地龙清热透疹通络,百部、桔梗、苦杏仁、白前、化橘红、浙贝、紫菀、瓜蒌子降气化痰止咳,乌梅敛肺生津,黄芩清热燥湿,茯苓利水渗湿,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
病情变化
体温正常,未再反复,四肢疼痛缓解,皮疹逐渐消退,患者病情好转,要求院外服药治疗。
出院后3天后随访
未再出现寒战发热,全身皮疹基本消失,四肢关节疼痛不适消失,双下肢水肿完全消退。
疾病思考
患者后续治疗方案非常有效,患者体温正常,咽部不适、全身皮疹及四肢疼痛消失。成人斯蒂尔疾病属于临床排除诊断,故诊断时,首先应排除其他发热、皮疹、关节炎有关的疾病,包括各种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结核、莱姆病等),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肝癌等)、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各种血管炎、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结节性红斑等)及药物过敏等。该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激素减停后如病情未再反复,则预后良好。所以,成人斯蒂尔病病情一般较复杂,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需遵照指南,中西结合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介绍:武汉市三甲医院内科医生,公益科普,专业推广疾病全周期所需科普知识,目的是减轻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负担。
“狼疮性肾炎”的经验药对4则任建素 邹燕勤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邹燕勤先生治疗狼疮性肾炎的4则经验药对。
01
赤芍、牡丹皮
【主治应用】
狼疮性肾炎见有出血之证者。
【经验体会】
邹燕勤经验:狼疮性肾炎患者除常见皮肤损害(如面部红斑、皮下瘀斑)外,还常有出血之证(如尿血或镜下血尿)。
邹师认为此为热毒炽盛,伤及血分,迫血妄行所致,遵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旨,选用入血分之药,清热凉血,止血散瘀,药用赤芍药、牡丹皮,与上述生地黄和合,取犀角地黄汤之方义。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赤芍药“除血痹,破坚积……利小便”。
邹师认为赤芍药的作用特点是清热凉血而无凉遏之弊,活血散瘀而无动血之患。赤芍的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作用有助于肾脏病理组织的恢复。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功同赤芍药,《本草经疏》曰其是“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滇南本草》记载其可“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邹师认为牡丹皮能清透阴分伏火而退虚热,对于狼疮性肾炎出现阴虚内热之证,如低热、手足心热、口干喜饮、盗汗等,用之疗效甚佳。
研究证实,牡丹皮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菌作用,能显著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并有显著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02
生地黄、枸杞子
【主治应用】
狼疮性肾炎肾阴亏虚、阴虚内热者。
【经验体会】
邹燕勤经验:肾阴亏虚是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特点,约2/3以上的患者为阴虚内热证型,故养阴为治疗本病的之一大法。
邹师临床喜用生地黄、枸杞子以滋养肾阴。邹师认为,生地黄为补肾阴之要药,以治本虚,同时其凉血止血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血尿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黄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并可抗炎,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既能提高低下的细胞免疫,又能抑制亢进的体液免疫,降低免疫球蛋白和体内自身抗体滴度,是治疗红斑狼疮的常用药物。
枸杞子味甘质润,长于滋阴、益精、养血,为肝肾亏虚之要药。
现代研究证实,枸杞子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不同体质状态的体液免疫有促进和抑制的双向作用,能促进细胞免疫,延缓衰老,特别是对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很好的调整作用。
邹师认为此对药在临床上可长期使用。
03
蛇莓、白花蛇舌草
【主治应用】
狼疮性肾炎见有热毒者。
【经验体会】
邹燕勤经验:邹师认为狼疮性肾炎,正虚,除阴虚最为突出外,邪毒,以热毒最为关键,患者往往因烈日曝晒(日毒)之后而发病或加重。
清热解毒也是邹师最常用的治法,处方必选蛇莓、白花蛇舌草。
蛇莓味甘、酸,性寒,有小毒,入肺、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本药可抗肿瘤、抑菌,并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临床常用其治疗各种癌症、慢性咽炎、白喉、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带状疱疹等疾病,而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则鲜有报道,可谓邹师独创。
白花蛇舌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多用于痈肿疮疡,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能抗菌、消炎,同时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04
青风藤、鸡血藤
【主治应用】
狼疮性肾炎见有关节受累者。
【经验体会】
邹燕勤经验:临床上许多狼疮性肾炎患者多有关节受累的症状和表现,如关节肿胀疼痛、肌肉酸痛等。邹师常按“痹证”辨证用药,临证多选青风藤、鸡血藤。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认为青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作用。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取其祛风胜湿、舒筋活络之功。
药理研究证实,青风藤的主要成分为青风藤碱,具有镇痛、抗炎、镇静、消肿、利尿、降压、免疫调节等诸多作用。
邹师认为,青风藤不但能改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还能达到降低蛋白尿和血尿的目的。
鸡血藤既可补血,又可活血、舒筋通络。鸡血藤治疗狼疮性肾炎,无论是急性期或慢性期均可应用。狼疮性肾炎的肾脏病理改变主要是肾小球内有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广泛纤维蛋白沉着,或新月体形成以及肾脏纤维化等。
对于这种病理改变,邹师常从瘀血的角度认识,而现代药理证实,鸡血藤具有抗炎、抗血小板凝聚及降低血脂、抗自由基等作用。
因此,它可以改善狼疮性肾炎肾脏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任建素.邹燕勤治疗狼疮性肾炎对药应用经验拾萃.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6):10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名医效验药对:内科卷》,岳桂华、张栋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本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