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药、联网、爆破……近日夜间,位于安吉县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1号引水下斜井完成全断面扩挖工作,实现全面贯通,为2021年6月30日首台机组发电目标奠定了基础。
该斜井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长龙山项目部负责建设实施,是其承建的首条400米级斜井,于4月1日完成导井反拉,随后进行全断面扩挖、钢管安装及混凝土回填。“斜井的作用是将上水库的水输送到下水库,提供给机组进行发电。”斜井现场负责人高国安告诉记者,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共设计了三条850米长的引水斜井,引水斜井长度属国内在建抽水蓄能电站之最。“而且引水系统穿越岩脉断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导井开挖阶段,长龙山项目部利用各种精密仪器进行实时过程监控,及时纠偏。井身扩挖时,项目部自主研发了扩挖支护台车,确保扩挖与支护工作同步进行,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缩短了工序衔接时间。另外还成立了斜井党员攻坚小组,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加强现场管控。
全长415米的马蹄形斜井
同时,项目部对爆破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实行“一炮一总结,一炮一设计”,防止爆破后的大块石堆积,造成井内堵塞。扩挖爆破期间更大循环进尺达到3.8米,月平均进尺达到79米,更高月进尺达到90米,均创行业之最。
据了解,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通过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内作业24小时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现场施工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导井贯通后,经业主、监理多方复合测量,斜井轴线偏差远低于设计要求的5‰偏差率,实现了国内首次400米级长斜井的精准贯通。
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2021年6月25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技术人员正在监测相关的数据。该电站动态总投资106.83亿元,共设计安装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4.35亿度。电站全部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华东地区电源结构、改善华东电网运行条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夏鹏飞摄/光明图片)
2021年6月25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全貌。该电站动态总投资106.83亿元,共设计安装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4.35亿度。电站全部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华东地区电源结构、改善华东电网运行条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夏鹏飞摄/光明图片)( 文章来源:光明图片)
抽水蓄能布局优化 已建在建1.7亿千瓦今年我国抽水蓄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十四五”期间核准规模已累计超过1亿千瓦。近日发布的《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已建、核准在建装机规模达到1.7亿千瓦。
业内人士认为,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中价值凸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也要注意部分地方规划远超地方合理需求规模。据了解,国家能源局正组织开展抽水蓄能布局优化,推动抽水蓄能又好又快发展。
“十四五”完成核准1亿千瓦
6月28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重庆市奉节菜籽坝百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我国首个复杂岩溶地区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11.4亿千瓦时的高峰电能,计划到2029年首台机组发电,2030年全部机组投产。
就在此前的6月14日,广东岑田、山西蒲县和江苏连云港三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日核准,我国“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核准规模累计超过1亿千瓦。
2021年以来,我国抽水蓄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去年核准规模创历史新高,700米级超高水头、单机容量40万千瓦级大容量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国内纬度更高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额定水头世界第二、国内更高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系列典型工程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设备安装等全产业链技术水平的重大飞跃。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介绍说,2022年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6890万千瓦,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的核准规模,全年新投产88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其中已建4579万千瓦,在建1.21亿千瓦。
“抽水蓄能产业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服务对象更加多元,业态发展更加创新,在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中价值凸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副理事长赵增海给出了一组数据:2022年全年抽水蓄能机组随调随启,发电、抽水电量同比增加20%,发电、抽水启动次数同比增加6%、16%,共4075台次参与调频,同比增加64.31%,有效应对“双高”电力系统日益增长的灵活调节需求。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预计,到2025年,我国投运抽水蓄能电站规模约6200万千瓦,2030年我国投运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约1.6亿至1.8亿千瓦。
投资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背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和政策的强力推动。
“当前,正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跃升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能力、储能能力的需求大幅增加。”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介绍说,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储能等多种功能,启停灵活、反应速度快、调峰能力强,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继2011年出台政策全面规定抽水蓄能电站价格机制疏导方式后,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印发《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533号),核定了在运及2025年底前拟投运的48座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地方的抽水蓄能项目管理也在进一步加强。2022年,省级层面开始研究抽水蓄能项目管理措施。“预计2023年,也将有其他省份出台抽水蓄能管理制度,以指导本省抽水蓄能又快又好高质量发展。”赵增海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抽水蓄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激发了市场活力。据介绍,在2021年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经营企业建设和管理,2014年开始逐步建立引入社会资本的多元市场化投资体制机制。到2022年,三峡、中国电建、国能、国家电投、华电等传统电源企业,杭州钢铁集团、湖南湘投集团等地方企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企业均开始进入抽水蓄能建设领域,行业投资能力大大增强。
《报告》显示, 2022年核准的项目当中,有18家投资主体,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投资主体达40家。设计单位也从传统的6家增至20家,基本实现设计主体多元化。
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还需要建设大量的新型能源以及与此相配套的灵活性电源。同时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市)的灵活性电源仍以火电为主,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也需要逐步替代,根据我国的资源条件,未来对于抽水蓄能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郑声安称。
根据《报告》,2022年底全国共有139个项目通过了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总装机容量达1.77亿千瓦。有74个项目通过了可研阶段的三大专题审查,总装机容量达9689万千瓦。有35个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总装机容量达4903万千瓦。
“部分地方过于看重抽水蓄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急于提出大规模的新增纳规项目,远超地方合理需求规模,可能带来投资浪费等不利影响。”赵增海指出。
熊敏峰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围绕“十四五”规划落实开展中期评估工作,进一步明确发展预期;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组织开展抽水蓄能布局优化,推动抽水蓄能又好又快发展。
郑声安建议,下一步,应深化做好各省(区、市)抽水蓄能发展需求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抽水蓄能合理建设规模,有序推进项目纳规。
抽水蓄能电价机制深化工作也亟待推进。李昇认为,应综合考虑各地抽水蓄能发展需求、资源禀赋和电价承受能力,进一步细化抽水蓄能电价核定原则和 *** ,给予开发企业准确的投资预期,并发挥价格信号作用鼓励先进、引导降本增效。
此外,要补齐抽水蓄能产业链短板。近两年,我国抽水蓄能呈爆发式发展,对投资、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需求,尤其是设备制造及机组安装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各方有序、平稳开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另一方面应谋划提升产业链装备制造、机组安装、电站运维等各环节的支撑能力。”李昇称。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年均发电量24.35亿度 浙江长龙山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俯瞰长龙山电站 吴建勋 摄
中新网湖州6月30日电(施紫楠 吴建勋 谈杨苏)30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长龙山腹的百米地下长廊内,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长龙山电站”)6号机组正以每分钟600转的速度旋转运行。
至此,经历7年多时间建设的华东更大抽水蓄能电站全部6台机组投产发电,年平均发电量将达24.35亿度。
长龙山电站1号引水下斜井正在电焊施工中(资料图) 陆一平 摄
安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宁云表示,这将为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能源储备,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高效利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为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安吉加快发展抽蓄经济,打造世界级抽水蓄能电站集群。早在2000年,该县便建成当时亚洲之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
如今,绿水青山间闪耀绿电“双子星”,安吉境内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规模达到390万千瓦,跃居世界之一。
作为浙江首个自主审批的省重点工程,长龙山电站属于“高水头、高转速、大容量”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地处华东电网负荷中心,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共设计安装6台35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
长龙山电站主体工程于2017年2月开工建设;2021年6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该电站更大发电水头高达756米,在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中位居世界之一;高压钢岔管HD值世界之一;在35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中,每分钟600转额定转速世界最快。
施工人员正在上库大坝坝面进行保温材料覆盖作业(资料图) 沈志华 摄
据悉,首台机组发电以来,长龙山电站已累计为长三角贡献绿色电量超过15亿千瓦时。通过电力生产模拟分析,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后,每年可节约标煤21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2万吨、二氧化硫0.28万吨。
据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建工集团长龙山公司总经理刘国平介绍,不同于传统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利用上下水库落差抽水蓄能、放水发电,一抽一放间,用电低谷时的过剩电能就转换为用电高峰的优质电能。
“它就像电网的‘充电宝’,充满一次可以释放600多万度电,相当于将近100万个家庭一天的正常用电量。”刘国平说,长龙山电站总装机规模位居中国国内已建、在建抽水蓄能电站前三位,是华东电网名副其实更大的“充电宝”。(完)
350兆瓦!三峡集团长龙山电站5号机组投产发电科技日报北京5月5日电 (记者何亮 通讯员崔徐波)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5月4日22时,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建工浙江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长龙山电站)5号机组顺利完成15天考核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世界首台额定转速600转每分钟、额定容量350兆瓦抽水蓄能机组应用成功。
长龙山电站位于浙江安吉,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共设计安装6台350兆瓦抽水蓄能机组,其中5号和6号机组由上海福伊特水电设备有限公司供货,额定转速600转每分钟,是该容量下世界更高额定转速机组,机组设计开发综合难度系数世界之一。
为保证5号机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长龙山公司与参建单位紧密配合,全过程严密把控机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各环节。3月23日5号机组进入有水调试阶段,历时28天,于4月19日完成70余项启动调试试验项目,进入15天考核试运行期。试运行期间,5号机组在发电工况、抽水工况稳定运行时,上导、下导、水导振摆数据均小于100微米,优于《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标准,达到三峡集团精品机组要求,表明机组研发设计、制造加工、安装偏差控制和调试等每一个环节均做到极致水平。
自2021年6月以来,长龙山电站已经陆续实现5台机组投产发电,电站在运机组积极参与华东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等任务,运行安全平稳,累计在电网用电高峰及时出力发电超过13亿千瓦时,在用电低谷抽水填谷耗电约17亿千瓦时,对于进一步提高华东电网调节能力、优化华东地区电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发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重要意义。
目前,长龙山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在进行静水调试工作,计划于5月15日开始启动试运行工作,预计将于6月底实现全面投产。
来源: 科技日报
国机重装:打造世界一流重装企业 护航国家制造业安全记者 | 曾征 编辑 | 谢畅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选址落地安吉天荒坪镇和山川乡境内。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计划安装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等组成。工程静态投资79亿元,总投资10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为“西电东送”提供配套服务。
2021年6月25日上午,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发电。
2022年6月30日,随着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6号机组投产发电,华东地区更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全面投产。
巨型“充电宝”来了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世超 共享联盟安吉站 陈丽君 王璐 陈茜茜
6月30日上午7时56分,随着发电指令的下达,位于安吉县天荒坪镇的省重点项目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发电。至此,电站6台机组全部实现投产。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主厂房 共享联盟安吉站 张卉 摄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106.83亿元,共设计安装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4.35亿度。电站枢纽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地下厂房及500千伏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该电站属于“高水头、高转速、大容量”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是中国三峡集团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主导的之一个完整抽水蓄能项目。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地处华东电网负荷中心,主要承担整个华东电网调峰、填谷的双倍调峰功能,是华东地区更大的“充电宝”。电站紧邻已建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地处华东电网负荷中心和500千伏主网架附近,并网条件优越,电能可以便捷地输送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可有效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削峰填谷作用。自2021年6月底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有序衔接,一年内陆续实现6台机组投产。截至目前,该电站已累计发送清洁电能超15亿度,抽水耗电超20亿度。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全貌 通讯员 崔徐波 毛翔春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碳达峰方案,高水平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作为华东地区更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为华东电网节约标煤21万吨,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42万吨、二氧化硫约2800吨,将进一步优化华东地区电源结构、改善华东电网运行条件,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浙江新闻+】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之最
三项世界之一:
更大发电水头(756m)世界之一;
可逆式机组高额定转速(600r/min)下单机容量(35万kW)世界之一;
高压钢岔管HD值(4800m×m)世界之一。
四项国内之一:
单段斜井长度(435m)国内之一;
额定水头(710m)在建抽水蓄能项目国内之一;
抽水蓄能机组综合设计制造难度国内之一;
机组及结构振动控制难度国内之一。
抽水蓄能布局优化 已建在建1.7亿千瓦今年我国抽水蓄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十四五”期间核准规模已累计超过1亿千瓦。近日发布的《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已建、核准在建装机规模达到1.7亿千瓦。
业内人士认为,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中价值凸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也要注意部分地方规划远超地方合理需求规模。据了解,国家能源局正组织开展抽水蓄能布局优化,推动抽水蓄能又好又快发展。
“十四五”完成核准1亿千瓦
6月28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重庆市奉节菜籽坝百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我国首个复杂岩溶地区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11.4亿千瓦时的高峰电能,计划到2029年首台机组发电,2030年全部机组投产。
就在此前的6月14日,广东岑田、山西蒲县和江苏连云港三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日核准,我国“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核准规模累计超过1亿千瓦。
2021年以来,我国抽水蓄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去年核准规模创历史新高,700米级超高水头、单机容量40万千瓦级大容量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国内纬度更高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额定水头世界第二、国内更高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系列典型工程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设备安装等全产业链技术水平的重大飞跃。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介绍说,2022年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6890万千瓦,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的核准规模,全年新投产88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其中已建4579万千瓦,在建1.21亿千瓦。
“抽水蓄能产业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服务对象更加多元,业态发展更加创新,在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中价值凸显。”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副理事长赵增海给出了一组数据:2022年全年抽水蓄能机组随调随启,发电、抽水电量同比增加20%,发电、抽水启动次数同比增加6%、16%,共4075台次参与调频,同比增加64.31%,有效应对“双高”电力系统日益增长的灵活调节需求。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预计,到2025年,我国投运抽水蓄能电站规模约6200万千瓦,2030年我国投运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约1.6亿至1.8亿千瓦。
投资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背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需要和政策的强力推动。
“当前,正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跃升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能力、储能能力的需求大幅增加。”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介绍说,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储能等多种功能,启停灵活、反应速度快、调峰能力强,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继2011年出台政策全面规定抽水蓄能电站价格机制疏导方式后,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印发《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533号),核定了在运及2025年底前拟投运的48座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地方的抽水蓄能项目管理也在进一步加强。2022年,省级层面开始研究抽水蓄能项目管理措施。“预计2023年,也将有其他省份出台抽水蓄能管理制度,以指导本省抽水蓄能又快又好高质量发展。”赵增海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抽水蓄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激发了市场活力。据介绍,在2021年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经营企业建设和管理,2014年开始逐步建立引入社会资本的多元市场化投资体制机制。到2022年,三峡、中国电建、国能、国家电投、华电等传统电源企业,杭州钢铁集团、湖南湘投集团等地方企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企业均开始进入抽水蓄能建设领域,行业投资能力大大增强。
《报告》显示, 2022年核准的项目当中,有18家投资主体,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投资主体达40家。设计单位也从传统的6家增至20家,基本实现设计主体多元化。
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国还需要建设大量的新型能源以及与此相配套的灵活性电源。同时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市)的灵活性电源仍以火电为主,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也需要逐步替代,根据我国的资源条件,未来对于抽水蓄能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郑声安称。
2022年底全国共有139个项目通过了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总装机容量达1.77亿千瓦。有74个项目通过了可研阶段的三大专题审查,总装机容量达9689万千瓦。有35个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总装机容量达4903万千瓦。
“部分地方过于看重抽水蓄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急于提出大规模的新增纳规项目,远超地方合理需求规模,可能带来投资浪费等不利影响。”赵增海指出。
熊敏峰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围绕“十四五”规划落实开展中期评估工作,进一步明确发展预期;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组织开展抽水蓄能布局优化,推动抽水蓄能又好又快发展。
郑声安建议,下一步,应深化做好各省(区、市)抽水蓄能发展需求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抽水蓄能合理建设规模,有序推进项目纳规。
抽水蓄能电价机制深化工作也亟待推进。李昇认为,应综合考虑各地抽水蓄能发展需求、资源禀赋和电价承受能力,进一步细化抽水蓄能电价核定原则和 *** ,给予开发企业准确的投资预期,并发挥价格信号作用鼓励先进、引导降本增效。
此外,要补齐抽水蓄能产业链短板。近两年,我国抽水蓄能呈爆发式发展,对投资、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需求,尤其是设备制造及机组安装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各方有序、平稳开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另一方面应谋划提升产业链装备制造、机组安装、电站运维等各环节的支撑能力。”李昇称。(□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
?为绿色发展蓄势赋能——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纪实
长三角腹地,竹海浩瀚。
山之巅,1000米海拔以上,大坝围峡谷成库。
山体内,3条隧洞齐头并进,高压水流,俯冲而下。
山脚下,挡水大坝一夫当关,两岸青山渐出平湖。
▲ 长龙山电站上水库 摄影:崔徐波
这里是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三峡集团在此建设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210万千瓦,更大发电水头756米,位居世界之一,属于“高水头、高转速、大容量”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拥有多项“世界之最”和“国内之一”。
红色、黄色、白色、蓝色……6月,主厂房内,头戴不同颜色安全帽的建设者来回穿梭,机组调试进入最紧张阶段,他们在向之一度电冲刺。
“安家落户”始末
时间拨回到1994年。
早在长龙山电站“落户”安吉前,当时单个厂房装机容量位居亚洲之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就在此“安家”。此后,天荒坪镇以世界级抽水蓄能电站、竹海浩瀚的幽谷旷坪为特色,打造“竹海浮玉、地老天荒”的小镇名片。
不同于传统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由上下两个水库组成,在用电负荷低谷时,用电把水从下库抽到上库储存,等用电高峰时,从上库向下库放水发电。
“它就像电网的充电宝。”三峡集团所属三峡建工集团长龙山公司(以下简称“长龙山公司”)总经理刘国平说,“一抽一放间,用电低谷时的过剩电能就转换为用电高峰的优质电能。”
▲ 长龙山电站工程设计鸟瞰图
2001年,浙江省各级 *** 委托设计单位查勘站址,拉开了安吉县内第二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诞生的序幕。经过对比,专家发现,长龙山站址是一处绝佳之地——
它地处华东电网负荷中心,并网条件优越;距500千伏浙北妙西变电站仅65公里,上网条件方便;上、下库成库条件好,落差大,水头高达756米,而水平距离只有2.5公里。
2004年4月27日,一份关于加快项目推进的请示,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 *** 同志的批示,要求积极推动项目建设。
2006年1月,浙江省 *** 与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意并支持三峡集团作为投资主体,开发浙江省内的抽水蓄能电站。同年6月,三峡集团作为项目业主,正式启动长龙山电站的开发。
长龙山电站上水库,位于山河港右岸横坑坞大型冲沟源头,东西两侧为天然山岭,只需在南北两侧筑坝,便能“围”成总库容 1099万立方米的“库盆”。下水库位于山河港中下游河段,只需拦河修一道大坝,就能形成总库容 1611万立方米的水库。
有高位,有低点,也有水源。完美!2015年10月29日,长龙山电站获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核准,2017年2月15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 长龙山电站1号机组 摄影:崔徐波
“‘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将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决定了它的并网规模越大、调节需求越大,所有储能方式中,抽水蓄能电站技术最为成熟,更具大规模开发潜力。”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说。
“长龙山电站建成后,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等作用,促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安全送出、及时消纳,保障华东电网平稳运行。”三峡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世平说。
勇攀科技高峰
陈晓江说,自己与长龙山电站有缘,不单是因为跟它同一天“生日”。
41岁的陈晓江,现任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长龙山设计副总工程师、设代处副处长。2005年他大学毕业刚入职,就曾协助老同事零星地做过长龙山电站的辅助性设计,不久后被调走参与西部水电站建设。
十年后,他重新面临选择时,毫不犹豫地为长龙山“转身”。“兜兜转转10年,没想到长龙山还在等我。”
在陈晓江看来,长龙山工程更大的难点,在于超高水头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长龙山电站引水系统,采用“三洞六机斜井”式布置。通俗讲,就是为连通上下水库,在山体里建了3条长约2100米的引水隧道,由平段和斜井组成。斜井,是其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长,陡,硬!”被问及斜井施工难点,长龙山公司工程部主任胡兴汉脱口而出。
因为水头高,单段引水斜井长度435米,居于国内之一;斜井坡度58度,人若从斜井滑下,相当于陡降大约120层楼;围岩抗压强度大,平均强度170兆帕,相当于每平米承受1.7万吨的压力,开挖如同在钢板上掘进。
▲ 长龙山电站引水上斜井 摄影:崔徐波
针对这类长斜井施工,国内一般采用“爬罐”方式,工作台由下至上,一边爬行一边开挖。但作业空间狭小,开挖超过200米后,缺氧、溜渣等安全风险大。
一项名为“定向钻孔+反井钻反拉”的“穿山术”,在采矿领域已成熟利用,但在抽水蓄能电站400米级的长斜井中,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
大伙儿摸着石头过河,加强过程控制,边开挖边纠偏,6条斜井精准贯通,安全零事故。
发电时,水流将顺着引水隧洞向下奔腾。超高水头条件下,为扛住超强水压,引水系统下半段“披”了一身“铠甲”——洞内采用压力钢管衬砌,更大管径5米。
一般说来,直径较大的压力钢管,由两张钢板分别卷制成半圆,再拼焊成圆筒状。两张钢板卷制成筒,产生两条焊缝,而一张钢板卷制,只有一条焊缝,省时又省材。
▲ “整板卷制”的压力钢管 摄影:崔徐波
最终,高强钢压力钢管整体卷制工艺在长龙山电站成功应用,减少了252条纵缝,减少一类焊缝总长度749.4米。
不变的“绿色情怀”
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中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长、容量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国平介绍,长龙山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24.35亿度,每年生产的清洁电能可减少燃煤消耗量约2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0.28万吨,将进一步优化华东地区电源结构、改善华东电网运行条件,是三峡集团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又一重要成果,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摄影:崔徐波
除拥有天荒坪电站、长龙山电站“绿电双子星”,天荒坪镇还有一处特殊的村落——余村。
2005年仲夏,时任浙江省委书记 *** 同志在余村考察,“两山”理念历史性登场: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直贯穿我们整个建设过程。”刘国平说。
上水库具有天然库盆地形,凭借东西侧天然山岭和南北侧人工筑坝,“盆口”就形成了。但仅靠天然库容无法满足发电需求,须向深处扩挖库盆,且西侧山脊单薄,东侧相对较厚,故需对东库岸大规模开挖,西库岸仅作适当整形,减少开挖对山体扰动。同时,挖出来的石料也不能“闲着”,直接用于南北两侧筑坝,刘国平说,这叫挖填平衡、物尽其用。
▲ 长龙山电站上水库 摄影:崔徐波
工程用地方面,长龙山很“抠门”。
建设者尽量利用荒地、滩地、坡地以及毗邻的天荒坪电站原施工场地,减少不必要的开垦。
但有时候,出手又很“阔绰”。
上下库连接公路总长16.34公里,最初设计的全是明线盘山公路,三峡集团将多条明线改为隧道和桥梁,隧道14条、总长9.13公里,桥梁2座,桥隧比达 57%。
“我们在建设中尽可能减少征地,减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长龙山公司副总经理谢永英介绍,长龙山电站原计划征地3786亩,实际征地3518亩,是目前国内用地面积最少的抽水蓄能电站。
▲ 长龙山电站施工区隔声屏带 摄影:毛翔春
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美丽中国。
赤坞渣场距离村庄较近,考虑到场内砂石骨料运输,会产生噪声,影响村民生活,长龙山公司修了一条专门运渣的隧道,在隧道洞口加装隔声帘,在明线段增设隔声屏。
场内安装自动喷淋装置,洒水降尘,在村道设置洗车平台,避免工程车辆“拖泥带水”污染村庄。
▲ 长龙山电站营地边坡绿化 摄影:崔徐波
下库拦水坝背水面,工人们正在给大坝披上“绿色外衣”。随着首机发电临近,长龙山电站环境整治和生态复绿工程“干得火热”,生活办公营地、上下库连接公路带以及水库环境区,正被逐渐“染绿”。
电站建成后,依托上下水库形成独特的景观,也将带动当地商业、旅游业配套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倚万重青山,临千顷竹海。“我们要打造一座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景观电站。”建设者对绿水青山的敬意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