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小龙虾能吃吗,隔夜小龙虾吃了会中毒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 0
小龙虾这样吃才健康

夏天来了,小龙虾可是吃货们的宠儿,晚上约上三五好友,在大排档来点口味虾、油爆虾、卤虾,再配上啤酒,很是“韵味”。但是,每年的吃虾季,都会有很多吐槽它的传言:小龙虾不干净、有寄生虫、好多毒素、不能吃……小龙虾真的有毒吗?能不能吃?怎样吃才健康?近日,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为大家解疑释惑。

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小龙虾存在重金属超标的可能性,但是重金属含量具有明显的部位差异。除了外壳,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我们日常吃的尾部并不是重金属的富集区。

蛙、螺、贝、鱼、虾等水生生物都有可能携带寄生虫。所以,小龙虾里含有寄生虫并不特殊也不可怕,高温烹煮是消灭寄生虫简单而有效的“法宝”,小龙虾里常见的肺吸虫等寄生虫也不例外。

小龙虾的营养价值很高。首先,小龙虾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为人体所必需。把小龙虾与牛肉对比: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为18.9%,脂肪含量仅为0.2%;牛肉的蛋白质含量20.2%,脂肪含量则为2.3%。

其次,小龙虾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多种矿物质,如钙、锌、铁、镁等常量和微量元素,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小龙虾怎样吃才健康?长沙市疾控中心专家建议:

去虾头抽虾线。小龙虾大部分器官集中在头部,更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及细菌等污染物,大家爱吃的虾黄多集中在虾头,所以更好不要吃虾头和虾黄。虾线是指虾背上的那一条黑线,其实是虾的肠道,属于消化系统,里面残余物包括未消化的食物、消化的食物残渣以及代谢产物、泥沙等,建议去除虾线。

高温煮透不生吃。因为小龙虾可能携带寄生虫,所以避免生吃和半生吃小龙虾,一定要煮熟煮透。

现煮现吃不过夜。相比隔夜饭菜,小龙虾因为蛋白质含量更高、细菌滋生更快,很容易腐败变质,尽量不要过夜存放。

吃虾节制不过量。小龙虾虽然美味,但属于高蛋白食物,过量食用会造成消化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此外,小龙虾烹饪时常重油重辣,过量食用也会增加肠胃负担。

避免同饮啤酒。小龙虾和啤酒并非大家认为的绝配,两者一起食用可能导致小龙虾的嘌呤核苷酸大量分解,经人体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从而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选择正规餐饮店。在外吃小龙虾时,选择正规饭店,不要购买街头流动摊贩或无证经营的小龙虾。

出现异常请及时就医。食用小龙虾期间,避免其他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因素,如酗酒、过量运动、服用敏感药物等。如果进食小龙虾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应及时去医院就医。(全媒体记者杨云龙 通讯员许黎)

来源: 长沙晚报

隔夜小龙虾、冰西瓜、冰啤……夏季饮食安全别忽视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汗,身体抵抗力减弱,人们会出现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

减弱,如饮食不当,还可能进一步引发急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胆囊炎、胰

腺炎等疾病的发生。如何科学饮食?哪些食物不易在夏季吃?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华商报宝鸡记者站—二三里资讯专访了宝鸡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董丽娟一一解答。

视频链接:【医生说】吃了隔夜小龙虾患上急性胃肠炎 夏季如何科学饮食

“前阵接诊了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来的时候是腹痛腹泻发热,最后诊断为急性胃肠炎,询问后原来是吃了放在冰箱冷藏过夜的小龙虾引起的。”董丽娟说,夏季气温高、食物易变质,尽量不要吃隔夜食物、剩饭剩菜,以新鲜食物为宜,千万不要贪凉,夏天大家爱吃冷饮、喝冰镇过的饮料、水、冰西瓜、冰啤等等,这些极易损伤脾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建议大家选用常温、微凉即可。

如何科学饮食?哪些食物不易在夏季吃?

首先要一日三餐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常说的七八分饱就行。餐后不可立即平卧,建议餐后23小时休息;其次: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清淡不是指的全素食,而是指少吃油腻食物,尽量低油低盐,烹饪方式主要选择蒸、煮,少食煎、炸、烧烤类以及辛辣、糖醋、茄汁等重口的食物,避免进食易引起反酸、反流。这些食物如过量的咖啡、浓茶、甜食、巧克力、酒、薄荷等。

最后一点就是,夏季新鲜的水果品种齐全,选择多,大家浅尝辄止即可,不可过量, 进食水果的时间以两餐之间为宜,水果不可替代三餐否则容易营养不良。每天要保证充分的水分,白开水、淡盐水都行,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过量冷饮,忌含糖高的饮料。

华商报记者 李琳 编辑 赵欣

这样吃小龙虾竟会中毒?很多湖南人都没留意

又到小龙虾最肥美的季节

近日,一段关于吃小龙虾的视频冲上热搜

阅读量高达近5亿……

原来这是一段电视节目

其中提到

死亡2小时以上的小龙虾

食用后容易中毒

视频中解释称

小龙虾属于高蛋白食物

夏天炎热,在细菌分解下

极易腐败、变质

此外小龙虾含有大量组氨酸

死后也变成有毒物质

此外视频还提到

虾头的黄就是虾肝胰腺

虾头里还有胃、腮

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

最容易聚集重金属、

病原菌和寄生虫

吃坏肚子都是因为吃了

被污染的肝胰腺

建议只吃虾尾别吃虾黄

这条热搜也引起

微博健康话题大V

@丁香医生 的注意

其转发并评论补充科普称

死亡越久的小龙虾

越有风险

但即便虾头容易堆积毒物

吃到重金属过量是很难的

网友纷纷现身说法

不少人表示爱吃虾黄

也有人表示

不吃虾头的“奢侈”是对的

小龙虾中毒有案例!

2018年6月

苏州发生一起病例

起因就是吃了隔夜的小龙虾

被送到急诊室的张女士30岁出头

躺在担架上痛苦不堪

还一度出现意识模糊

险些进入昏迷状态

据张女士丈夫讲述

没吃完的小龙虾放进冰箱

第二天热了以后再吃

没想到……

所幸经紧急救治

食物中毒的张女士渐渐恢复

医生表示:

相比隔夜饭菜

小龙虾因为蛋白质含量更高

细菌滋生更快

几分钟就能繁殖一代

加热了也很难杀灭!

隔夜小龙虾能吃吗,隔夜小龙虾吃了会中毒吗-第1张图片-

解答关于小龙虾的“流言蜚语”

小龙虾生长在臭水沟里

重金属超标几百倍?

现在餐桌上的小龙虾基本都是养殖的。

其实无论是小龙虾还是鱼类,重金属含量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很多文献都有报道目前市售小龙虾重金属含量大多在 *** 值以内。

研究也发现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性。虾头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尾部(如下图),在食用小龙虾时更好不要食用头部。

小龙虾有寄生虫?

水生生物可能都携带寄生虫,但不用担心,在烹饪小龙虾时,温度一定要达到100℃以上,加热时间也要足够长,完全可以将寄生虫杀死。

同时,我们在食用小龙虾时,拒绝凉拌生腌。

吃小龙虾会患上横纹肌溶解症?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并未找到小龙虾

和横纹肌溶解症有直接关系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的症状。

横纹肌溶解有哪些症状?

哪些因素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曾有谣言说洗虾粉中的草酸导致横纹肌溶解,其实草酸溶于水,经过浸泡冲洗,其含量不足以引起横纹肌溶解。美国FDA曾对可疑的小龙虾样品重金属、农药、除草剂和藻类毒素等可疑相关致病因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并未找到小龙虾和横纹肌溶解症有直接关系。

怎样才能健康地吃小龙虾?

1

去正规市场购买,更好是人工养殖的小龙虾。挑选腹白鳃白个头大的小龙虾。

2

反复用清水清洗,市场上买来的小龙虾应先放清水中养殖,并不断换水,直至水体较为清澈。烹饪前要用刷子把虾壳清洗干净。

3

确保完全煮熟。保持温度100℃以上,并且持续加热20分钟以上。

4

尽量不吃虾头,不吃死虾,食用前去掉虾线。

5

尽量少去大排档,路边摊食用,其卫生情况堪忧。

6

进食有度。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食用水产品的量,在一天之内,不得超过75g。

7

痛风患者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因为小龙虾是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丰富的嘌呤核苷酸,能够诱发痛风。你会吃虾头吗?关于吃虾你有哪些经验

来源:长江日报综合江苏新闻、丁香医生、新闻晨报、广州卫健委微信号、武汉城市留言板等

小龙虾放一晚上细菌涨1000倍?还能不能放心吃?实验数据告诉你

炎炎夏日,能够吃上一盘麻辣小龙虾,再喝上一杯啤酒,清凉又解暑,成很多人的更爱。麻辣小龙虾的 *** 也很简单,无论是自己在家 *** ,还是购买小龙虾都很方便。

不过大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小龙虾做多了往往会吃不完,扔掉又觉得可惜,最后会选择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再食用。可是,隔夜之后的小龙虾还能吃吗?会不会细菌超标?

食品安全部门就做了一个关于小龙虾的实验,通过实验查看在数小时之后的细菌总量变化。

实验选取了市面上出售的小龙虾作为原材料,按照普通的烹饪习惯, *** 出麻辣小龙虾。做好后分成4份放置冰箱正常温度中,模拟放置时间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然后进行菌落总数检测。

结果显示:

1小时小龙虾的菌落总数为1.5X103CFU/g

6小时小龙虾的菌落总数为1.6X103CFU/g

12小时小龙虾的菌落总数为3.4X103CFU/g

24小时小龙虾的菌落总数为4.0X104CFU/g

国家规定,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即便是放进冰箱里,小龙虾的菌落总数还是超标的,应该避免食用。

小龙虾是一种容易变质的食物,夏季温度比较高,变质过程中小龙虾的细菌会代谢产生毒素,即便是加热也无法使毒素降解,人吃了就会伤害健康。

建议大家吃小龙虾的时候更好一次性吃完,如果吃不完更好就不要再吃了,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未熟透的小龙虾也不要吃,容易引起腹泻的可能。经常会听到报道称:某某人在大排档吃完小龙虾后又拉又吐还发烧,严重的甚至要去医院。

因为没有熟透的小龙虾,细菌不会被彻底杀死,而且虾头里大部分是排泄器官,面容易藏污纳垢。就会导致细菌进入身体,造成腹泻的发生。

爱吃小龙虾的注意了!这件事情要警惕!

夏天到了

小龙虾、冰啤酒、冰镇西瓜齐上阵

但别忘了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在此提醒大家要注意饮食安全

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由粪便排出病原体并再次传染他人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粪-口传播是这类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伤寒和副伤寒、手足口病、甲肝、戊肝、阿米巴痢疾等。

传播途径有哪些?

01

经水传播: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直接饮用或使用被污染的水能够引起感染。

02

食品传播: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被病原体污染,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能够引起感染。

03

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也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04

昆虫传播: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机械携带,污染食物或环境,也能造成肠道传染病传播。

临床症状表现如何?

患者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部分可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症状的轻重因感染的细菌、病毒及个人体质而异,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几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甲类传染病。

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点,能引起国际大流行,因此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腹泻、呕吐、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水或血水样),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继而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危及生命。

发病高峰期为夏秋季,潜伏期一般2-3天,最长为5天。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引发传播,其次苍蝇媒介和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以导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细菌性痢疾

是由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的潜伏期一般为数小时至7天。根据病情长短和轻重分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志贺菌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用品,或经苍蝇、蟑螂等间接传播,最终经口进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短、感染剂量低、环境抵抗力强、变异速度快等特点,极易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引起流行、暴发。

该病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和腹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严重者出现脱水。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居多。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10月到次年3月为高峰期,又被称为“冬季呕吐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病毒污染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方式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手足口病

是由柯萨奇病毒A16、A10、A6型、新型肠道病毒71型等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

临床症状以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点,伴或不伴有发热。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也比较复杂。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还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者黏膜、疱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夏为高峰,秋冬为次高峰。好发年龄在6月龄—5岁内的儿童。

伤寒和副伤寒

是由伤寒和(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水源被污染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常可引起暴发流行。食物被污染也是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是伤寒散发的传播途径,苍蝇和蟑螂等媒介可机械性携带伤寒沙门菌引起散发流行。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肠道传染病,把好“病从口入关”,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1、勤洗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要用肥皂流水反复洗手。

2、吃熟食

不吃生冷食物;食品在食用前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贝壳、甲壳类等海产品;隔夜食物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食物 *** 加工要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分开存放;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3、喝开水

不喝生水;不使用不干净的水漱口、刷牙、洗餐具、洗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

4、健康的生活方式

勤开窗通风,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醒您

一旦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时,尽早到正规医院腹泻病门诊就诊,排查病因,及时规范治疗。

转自:健康南京

来源: 南京广播电视台

健康提醒:小龙虾隔夜有毒!

旅途美食 【健康提醒:小龙虾隔夜有毒!】榴莲小龙虾爆火,但怎么吃有讲究!有些菜隔夜后可能有毒,隔夜食物是去是留?到底怎么储存?戳图细看,自查冰箱,快告诉爸妈! 榴莲小龙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肌肉酸痛、酱油色尿……夏日小龙虾还能不能吃了?

每年一到夏季

要说美食界的网红

它当之无愧

然而......

大家一边吃

还时不时看到像这样的新闻报道↓

网友直呼:我太难了

小龙虾真的好好吃

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也好怕怕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1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生化紊乱和脏器功能损伤综合征。

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酸痛、乏力、四肢肿胀、肌无力、茶色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通常会引起血清肌酸激酶含量升高,部分病例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2

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因素

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原因很复杂,常见的原因有过度运动、过量饮酒、服用药物等。

近年来,我国报告的食用水产品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有所增加,其中大部分有小龙虾进食史,小部分病例有蝲蛄、鲳鱼进食史,而有小龙虾进食史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主要发生在7-9月份。

虽然关于吃小龙虾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报道有不少

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证明

吃小龙虾就会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想吃小龙虾的吃货们不必过分担忧

但食用也需注意

我们有几点建议,让您吃得更安全 、更健康

如何安全吃小龙虾

1

不要过季

小龙虾属于时令性食物,通常养殖小龙虾的上市季节在4-7月间。如果错过小龙虾的上市季节,但餐馆还在供应小龙虾,这时吃到的小龙虾有可能是来路不明的野生小龙虾,或者是不新鲜的,小龙虾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所以要尽量少吃过季的小龙虾。野生小龙虾因为生长环境不确定,食用安全隐患更高哦。

2

不要过夜

小龙虾死后腐化快,相比隔夜饭菜小龙虾因为蛋白质含量更高细菌滋生更快几分钟就能繁殖一代,加热了也很难杀灭!

3

不吃虾头

小龙虾大部分的器官都集中在头部,更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及细菌等污染物,大家爱吃的虾黄多集中在虾头,所以更好不要吃虾头和虾黄。

有调查显示,吃小龙虾的虾头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建议大家只吃小龙虾尾部的肉。

4

不要过量

小龙虾虽然美味,但属于高蛋白食物,不宜大量食用。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

5

煮熟煮透

*** 和烹饪小龙虾时,一定要刷洗干净,高温煮熟煮透后再食用。

万一......

吃小龙虾 “中招”了怎么办

如果出现肌肉酸痛、四肢肿胀、酱油色尿等症状,并且有小龙虾进食史,则要警惕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并把进食史告诉医生,尽量把小龙虾的购买途径、加工过程、食用数量、发病时间、同餐人员有没有发病等信息提供给医生,让医生能尽快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应配合医生问询,留血液、尿液样本作进一步化验。同时,配合医生开展流行病调查工作进行溯源。

最后要提醒大家

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贪多

所有的中毒都与剂量有关

少量吃更安全哦~

来源: 广州卫健委

携带寄生虫?小龙虾怎么吃更健康?长沙疾控提醒

夏天来了,小龙虾可是吃货们的宠儿,晚上约上三五好友,在大排档来点口味虾、油爆虾、卤虾,再配上啤酒,很是韵味。但是,每年的吃虾季,都会有很多吐槽它的传言:小龙虾不干净!有寄生虫!好多毒素!不能吃!……

小龙虾真的有毒吗?能不能吃呢?长沙市疾控中心解答。

1、重金属污染?

小龙虾存在重金属超标的可能性,但是重金属含量具有明显的部位差异,除了外壳,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我们日常吃的尾部并不是重金属的富集区。

2、携带寄生虫?

蛙、螺、贝、鱼、虾等水生生物都有可能携带寄生虫,所以小龙虾里含有寄生虫并不特殊也不可怕,高温烹煮是消灭寄生虫简单而有效的法宝,小龙虾里常见的肺吸虫等寄生虫也不例外。

3、小龙虾没有营养?

其实,小龙虾的营养价值很高。

首先,小龙虾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为人体所必需。把小龙虾与牛肉对比:小龙虾的蛋白质含量为18.9%,脂肪含量仅为0.2%;牛肉的蛋白质含量20.2%,脂肪含量则为2.3%。

其次,小龙虾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多种矿物质,如钙、锌、铁、镁等常量和微量元素,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小龙虾怎么吃才健康?

1、去虾头抽虾线

小龙虾大部分的器官都集中在头部,更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及细菌等污染物,大家爱吃的虾黄多集中在虾头,所以更好不要吃虾头和虾黄。“虾线”是指虾背上的那一条黑线,其实是虾的肠道,属于消化系统,里面残余物包括未消化的食物、消化的食物残渣、以及代谢产物、泥沙等,建议去除虾线。

2、高温煮透不生吃

因为小龙虾可能携带寄生虫,所以避免生吃和半生吃虾,一定要煮熟煮透。

3、现煮现吃不过夜

相比隔夜饭菜小龙虾因为蛋白质含量更高细菌滋生更快,很容易腐败变质,尽量不要过夜存放。

4、吃虾节制不过量

小龙虾虽然美味,但属于高蛋白食物,过量食用会造成消化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此外,小龙虾烹饪时常重油重辣,过量食用也会增加肠胃负担。

5、避免同饮啤酒

小龙虾和啤酒并非大家认为的绝配,两者一起可能使用导致小龙虾的嘌呤核苷酸大量分解,经人体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从而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6、出现异常请及时就医

食用小龙虾期间,避免其它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因素,如酗酒、过量运动、服用敏感药物等。如果进食小龙虾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7、选择正规餐饮店

在外吃小龙虾时,选择正规饭店,不要购买街头流动摊贩或无证经营的小龙虾。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许黎

来源: 潇湘晨报

10万国产小龙虾“出征”俄罗斯世界杯,都隔夜了还能吃吗?

出品:科普中国

***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 阮光锋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 信息中心

世界杯马上就要开始了。不过,世界杯开始前,有一批小龙虾首先冲出中国走向了世界:湖北派出了10万只小龙虾“出征”俄罗斯,很多网友调侃,中国队没有去,但中国的小龙虾已经率先登陆世界杯了,中国的吃货们先高兴了一番。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不过,这10万小龙虾到底怎么做的?运到莫斯科的小龙虾隔夜了,还能吃吗?

根据报道,运到莫斯科的龙虾是加工成熟制品,有麻辣、蒜香、十三香等等多种风味,然后包装好,吃的时候只要重新加热就可以了。

但最近网上流传,一位女士吃了隔夜的小龙虾,导致中毒,差点昏迷。隔夜的小龙虾为什么会导致人中毒?运到莫斯科的小龙虾不止隔一夜吧,会不会有问题?能放心吃吗?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其实,隔夜本身不是问题,关键看它是如何隔夜保存的。如果是冷藏密封保存,然后拿出来吃的时候充分加热熟透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细菌都会被杀死。登上世界杯的小龙虾都是经过提前做熟处理,意味着杀灭了细菌,然后经过恰当保存(比如真空密封、低温运输等),运到莫斯科,其实是可以保证安全的。吃的时候再充分加热,就更不用太担心。

新闻中女子之所以会发生中毒,极有可能是因为吃的时候没有充分加热熟透。为什么煮熟的龙虾,放冰箱里也会导致食物中毒?主要是因为,冰箱冷藏室里也会有些不怕冷的细菌生存。

由于冰箱是低温保存,食物一般都可以放好几天。很多人就会以为冰箱就是保险箱,万无一失。实际上,冰箱并不保险箱。有一些细菌它比较不怕冷,在冰箱冷藏室内也可以生存繁殖。

其中最常见的代表就李斯特菌。这种细菌是一种致病菌,如果食用就可能导致人发生食物中毒。李斯特菌病的患者通常会在进食受污染食物后三至七十天内出现症状,包括类似感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腹泻、头痛、便秘及持续发烧,严重的感染个案也可能出现败血病和脑膜炎。它对孕妇的危害更大,甚至可能导致流产。

所以,放置在冰箱里冷藏的食物也要充分加热熟透再吃。

除此以外,对于美味的小龙虾,大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观念,最普遍的一个说法就是:虾头容易富集重金属,不能吃?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向往的生活》中,戚薇和何炅一起剥小龙虾,她看何老师把虾头扔掉了,于是发出了问:“你真的不吃(虾)头吗?”。民间也一直有说法称,小龙虾都是生活在脏水里的,头很脏,容易富集重金属,不能吃,这是真的吗?

其实你可能误解小龙虾了。小龙虾的环境适应能力确实很强,能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存活下来。但是它其实也怕脏,如果水质太差,小龙虾不仅长不好,还可能死亡。而且,它摄入的重金属大部分被转移到了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毒素被移出体外,所以,正常小龙虾里的重金属未必会超标。

图片来自:bendibao.com

至于小龙虾的头,的确有些研究数据表明,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多集中在鳃和内脏中,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所以,小龙虾的头的确会更容易富集一些重金属。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龙虾的头就不能吃。实际上,只要是正规养殖的虾,都是可以放心吃的。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虾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水和饲料,一般来说,内脏(虾头部分)和虾壳中的含量会高一些。但是如果水质和饲料太差,虾也无法存活,所以正规养殖还是有保障的。

而且,消费者食用小龙虾主要集中在夏天,短期内的食用量可能比较大,但全年平均下来摄入量还是较少的。只要你不是天天吃、顿顿吃、常年吃,那么已经下肚的部分不需要惊惶,日后注意即可。再考虑到养殖虾蟹的富集情况较轻,成人一般不足为虑。如果你实在有疑虑,那就专心吃虾肉吧,反正头上肉也少。

不过,重金属对儿童、孕妇及老人的影响比较大,这些人还是适当少吃虾头为好。

图片来自:zcool.com.cn

那么,在炎炎夏日,如何安全烹饪和食用小龙虾呢?

作为一种水产品,小龙虾虽然好吃,但也可能被致病菌和寄生虫污染,所以,建议大家:

1.如果是自己买小龙虾做着吃,建议购买小龙虾时尽量去正规的市场挑选新鲜的龙虾,如果发现有死的小龙虾,尽量不要购买,因为死的小龙虾被细菌等污染的风险更大。吃的时候,更好先用清水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去掉肠线、刷净虾尾再做熟透吃。

2.如果在外,尽量去正规的餐厅吃小龙虾,尽量不要去路边小摊贩。

特别强调的是,吃小龙虾一定要充分加热熟透,这样就能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和寄生虫。吃不完的龙虾可以冷藏密封保存,但第二天拿出来吃也要记住充分加热。

最后也提醒大家,观看世界杯比赛基本都在晚上,很多人吃小龙虾也都会喝很多啤酒,这个对健康当然是不好的。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少吃高热量、烧烤食物,多搭配蔬菜水果。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怎样判断是死虾?“虾黄”能不能吃?这样吃小龙虾更健康

夏日夜晚,约上三五好友,在大排档来点口味虾、油爆虾、卤虾,再配上啤酒,很是惬意。但是,每年的吃虾季,总会有很多传言:小龙虾不干净、有寄生虫、有毒……小龙虾真的有毒吗?怎样吃才健康?

近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小龙虾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进食小龙虾时,如果碰到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肌肉颜色变深、壳身有较多黏性物质等现象,极有可能是死虾或变质虾 *** ,应拒绝食用,也不要食用隔夜小龙虾。

小龙虾虾头能不能吃?一些市民认为,虾头内的“虾黄”是虾卵,但我市营养学专家表示,所谓的“虾黄”是小龙虾的肝胰腺,即小龙虾的解毒器官。此外,小龙虾头部还有胃、鳃等,这些都是虾体吸收并处理毒素的器官,也是最易积聚重金属、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因此,从食用安全的角度看,建议只吃虾尾,少吃或不吃“虾黄”。

买了小龙虾,应该如何处理?专家提醒,在加工之前要进行彻底清洗,虾头、虾线等部位可以直接去掉。市售的预包装小龙虾,通常是选新鲜小龙虾烹饪后速冻,只要保证冷链运输贮藏过程的低温,吃的时候重新加热至沸腾,就不必担心安全风险。

不少市民喜爱用小龙虾配酒。专家表示,小龙虾配酒不会“越喝越有”,反而容易引发痛风。其他一些鱼虾类产品也尽量不要与啤酒同时食用,尤其不建议体内尿酸水平较高的人群同时食用鱼虾类产品和啤酒。

(福州日报)

标签: 隔夜 龙虾 中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