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油图片大全大图,胡麻油图片大全大图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 0
会宁胡麻,有着1000多年的史料


关于胡麻的名称


会宁盛产胡麻,至少在唐代以前就种植胡麻。胡麻籽油,会宁人称胡麻油,营养成分多,具有润燥、明目、养生等多种功效,至少1000多年来被会宁人所喜爱,今就胡麻的有关知识跟大家分享。

一、胡麻和亚麻的异同

胡麻,是一种会宁地方农作物的俗名。胡,民间历史上指长胡子的人,一般指西域来的人,或北方少数民族。麻,是胡麻本身的价值,即胡麻的秸秆可以生产麻,属于植物纤维,可以用来做麻绳,捻成线还可以织造麻布等。

胡麻名字从字面上看,是指从胡人(长胡子的人,这里多指西域外国人)那里引进来的可以产麻的农作物。

凤凰网甘肃综合2020年9月16日《河西走廊的早期居民》(未署名作者)一文中写道:“《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建国于大宛与安息之间的大月氏,‘其人皆深眼,多须髯,善市贾,争分铢。’”说明大宛与安息之间的大月氏人多胡子。

胡麻,又称亚麻、油麻,似乎亚麻是胡麻的学名。亚,是次的意思,因之前有汉地出产的 *** ,故名。

北宋(960—1127年)沈括(沈存中)《梦溪笔谈》说:“胡麻即今油麻,以别中国之 *** 也。”这里明显将胡麻视为外国的,将 *** 视为中国的。

还有一种说法,张骞始自西域大宛得油麻之种,亦谓之麻,故以‘胡麻’别之,谓汉麻为‘ *** ’也。”这里也将胡麻视为外国的,将 *** 视为中国的。

由此看来,胡麻是相对于产地(外国西域)而起的名字,亚麻则是相对于(中国的) *** 而起的名字。

不论胡麻、亚麻,这时候的共同含义仍然是“麻”,即可以生产植物纤维的农作物。

元代,胡麻和亚麻也是有区别的,如元·《饮食须知,卷二谷类。元代 ? 贾铭》记载:“胡麻,味甘性平。即黑脂麻。修制蒸之不熟,令人发落。泄泻者勿食。亚麻,味甘性微温,即壁虱胡麻也。其实亦可榨油点灯,但气恶不可食。

从以上论述看出,亚麻和胡麻有区别的。

胡麻油图片大全大图,胡麻油图片大全大图-第1张图片-

二、胡麻名字的史料记载

胡麻的名字,最早在汉简中出现过。居延汉简中有一简云:“□(当为戍)卒艻胡麻因得 椠视老 母书。”(一二三·六二 乙玖伍版)又一简云:“儋胡麻会甲寅旦毋留如律令/尉史寿昌。”(三一二˙二五 甲一六七二)艻胡麻、儋胡麻似乎是人名,或许与其地种植胡麻有关,不好确定。

“胡麻”之名,最早见于西汉(前202—公元8年)淮南王刘安(皇族)著《淮南子》,其中提到:“汾水濛浊,而宜胡麻。”汾水即汾河,在山西省中部,濛浊,雨细而浑浊。“汾水濛浊,而宜胡麻。”就是细雨时宜种胡麻。这里的胡麻应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胡麻,是确定无疑的。

东汉《神农本草经》(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中有:“胡麻,一名巨胜,一名鸿藏。”

东汉杜笃(?—78年)《边论》说:“汉征匈奴,取其胡麻、稗麦、苜蓿、葡萄,示广地也。”东汉时期胡麻的名字已被广泛应用。

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年)《广雅》曰:“狗虱、钜胜、藤弘,胡麻也。”

南朝(420—589年)梁陶弘景(南朝梁著名医药家)说:“胡麻,本生大宛(西域),故名胡麻。

三国和南朝时期胡麻之名也广为流传。

唐代胡麻的名字大量出现,特别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数不胜数,如唐·王绩《食后》云:“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

唐·王缙《送孙秀才》云:“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

唐·李白诗残句有云:“举袖露条脱,招我饭胡麻。”

唐·王维《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云:“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等等。

宋代诗人笔下的胡麻,如宋·梅尧臣《种胡麻》:“胡麻养气血,种以督儿曹。”

宋·胡则《题紫霄观》:“深倾玉液琴声细,旋煮胡麻月色底。”

宋·苏轼还作了《服胡麻赋并叙》等,更多。

元代也有关于胡麻的记载。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杨维桢《草书“溪头流水泛胡麻”七绝诗轴》,上海博物馆藏。释文:溪头流水泛胡麻,曾折璚(琼)林之一花。欲识道人藏密处,一壶天地小于瓜。

元·杨维桢书法(图片来自 *** )

元·戴表元作《胡麻赋》曰:“六月亢旱,百稼槁乾,有物沃然,秀于中田,是为胡麻,外白中元”。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攻黍稷粟粱麻菽》记载:“凡胡麻刈获,于烈日中晒干,束为小把,两手执把相击。麻粒绽落,承藉以簟席也。凡麻筛与米筛小者同形,而目密五倍。麻从目中落,叶残角屑皆浮筛上而弃之。”《天工开物》中多次明确提到胡麻之名,还说明其种植、榨油等。

“亚麻”之名字,则最早见于明代《本草纲目》:“亚麻,补五脏、填脑髓”。

由此看出,胡麻的名字出现早于亚麻。而且胡麻记载多,亚麻记载少。

三、胡麻与亚麻

现代人把胡麻和亚麻认为是同一种作物,历史上胡麻与亚麻未必是同一种作物。

据说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距今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

亚麻起源于近东、中东和地中海沿岸。早在石器时代,古代埃及人已经栽培亚麻并用其纤维纺织衣料,埃及各地的“木乃伊”用亚麻布包盖。

*** 尔族谚语:谁有亚麻的种子,谁就有自己的衬衫。

学界认为,亚麻分为纤维型、油用型和纤维、油用两用型三种,油用型亚麻后来被中国人称为胡麻。

一般认为,胡麻在汉代传入中国,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胡麻名字的起源迟于亚麻,仅此而已。胡麻与亚麻,孰先孰后,莫衷一是。人们将油用亚麻称为胡麻,似乎有点儿牵强。

从字面上看,亚麻纯属纤维麻作物,可能是亚种麻类作物,或迟于某种麻的麻类作物。胡麻则含义更多,可以是麻类作物,也可以是油类作物,抑或油、麻兼备的作物。

既然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将胡麻定为亚麻的一个品种,那就“入乡随俗”罢了。

四、胡麻籽(亚麻籽)油

胡麻油是产自胡麻籽即亚麻籽的油料,学界多称亚麻籽油,民间多称胡麻籽油,简称胡麻油、胡油。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胡麻油之“油”的价值远大于胡麻之“麻”的价值。种植胡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胡麻籽油,而不仅仅是获取胡麻,“麻”是胡麻的副产品。今天,连“副产品”也放弃了,纯粹为了获取胡麻油。

正因为这样,胡麻逐渐成了农作物名称,胡麻油则成了胡麻唯一的价值产品。今天,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胡麻油的价值却正在日益上升。

(文/贠守勤 图/陈利强)

1970年代的那些事之四“ *** 油”

我们这里的方言习惯把“蓖麻”叫做“ *** 的”,就是下面图中的这个植物。

这是植株


这是果实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生产队会种很多这个东西,特别是好点的、比较肥沃的地块的四周都要种植一圈,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牛羊糟蹋庄稼(羊不吃老的蓖麻叶子,它们吃嫩的,由于蓖麻植株高大,一般它们是吃不到嫩叶的,只是一旦吃了蓖麻叶,就会中毒死亡)。当然也会在某些适合的地块整块地种植。

每到秋天的时候,一但发现它的果实由青绿变枯黄,就要及时采摘了,要不然等它干黄以后就会自己崩开表皮,果实跌落到地面,到处都是,捡拾会很麻烦的。


适合采收的蓖麻果

这种东西表面有很多毛刺,采收的时候很扎手,小时候收过嘛,手疼好几天。

收回去晒干了,就拿砖头使劲搓它,它的皮就脱落了,收拾干净就是一粒一粒的蓖麻子了。

蓖麻子

我们家,不,我们这里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是拿它当食用油的,有人说它有毒,但我就是吃它的油长大的,从来也没有中过毒的。

我爸是吃供应粮的,每个月可以从粮站领到半斤蓖麻油,我们家自留地种的蓖麻的一部分也是用来换油吃的(附近的一个大队有一个人工榨油的油坊),当然也是蓖麻油了。

你可能会说,噢,自家种的蓖麻,吃油一定会很丰盛吧?不是的,蓖麻这种东西是很值钱的,当时一个全劳力一天做一个工日也就能挣到5分钱,但是一斤蓖麻子是可以卖到几毛钱的(具体多少钱,年代久远就不记得了),听说公家收购了,是去加工高级工业润滑油的。

蓖麻油是很黏稠的,颜色发乌,没有经过任何过滤程序,杂质不杂质的就不管它了,流动性很差,倒在锅中也是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后,才会流动起来。

这也是那个物资紧缺年代的产物,如果现在再拿来当食用油吃,我肯定是不会吃了,不管它有没有毒。

有人会问,像菜籽油、胡麻油吗?不,它们只是颜色相似,质地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今天在家做饭突然想到的,写出来予你分享。记得点个赞哦,谢谢

图片来源于 ***

美的无法形容!吃过胡麻油,你见过漂亮的胡麻花吗

我又梦见那些花儿了。它们在一片蓝色的海滩上舞蹈,滚动的浪花像蓝色的火焰,尽情的挥舞、燃烧着,我的眼中燃烧着一片火海。多么沁人的花香啊!读到胡麻花的文章,无法想象它的美。胡麻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至中国台湾。

今天有幸在青岛世博园拍到这些胡麻花,之一眼就被这种海蓝色的花朵折服了,这里成片的胡麻花之美不输于油菜花,分享给喜欢的人。

在心里种下浓重的藩篱

不为寻找

不为等待

只想花开一季

有云有风

如果目光能够望断天涯

别嫌太长

别说太短

让一瞬成为永恒

有流星划过

田野里的胡麻花次第开放

美丽的突然惊艳了双眸

当平凡穿越伟大

用内心最神圣地庄严

平静走过

这首写胡麻花的诗来自 *** ,谢谢原作者,照片2019年5月9日手机拍于世博园。

紫苏油,亚麻籽油开始受重视,它们中的亚麻酸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亚麻酸分为α亚麻酸和γ亚麻酸,它们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我们可以从摄入的食物中转化出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但多不饱和脂肪酸身体缺乏,难以自我转化,基本属于“必须”的脂肪酸,所以,对于人体的意义十分重要。有朋友会问,脂肪酸对人体到底有什么效果?我们最常摄入的脂肪酸或许属于“饱和脂肪酸”,比如多能从油炸食物中、肥肉、五花肉中获取,我们不太喜欢饱和脂肪酸,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储存能量,有润滑关节肠道效果,但一旦摄入过多就会肥胖;不饱和脂肪酸也能供能,不过它对人体的功效更丰富,如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同时是视网膜、大脑皮层、皮脂腺等组分,对细胞还有抗炎、甚至抗癌的保护效果。

亚麻酸有什么功效?

α亚麻酸可以合成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意义重大。γ亚麻酸可代谢形成花生四烯酸,可转化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 亚麻酸有助改善抑郁情绪,对于缓解孕期抑郁有不错效果
  • 亚麻酸有延缓老年痴呆症的潜在功效
  • EPA能辅助治疗自身免疫缺陷
  • EPA能抑制胆固醇、脂肪在血管壁的堆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代谢
  • EPA有助提高生长发育,是婴儿成长所需的重要成分
  • EPA对肠胃有抗炎效果,可配合缓解胃肠疾病,一些肠胃道炎症药物会配合食用
  • DHA被称为“脑黄金”,是构成大脑皮层,促进大脑发育的重要成分
  • DHA能促进眼部感光细胞生长,对胎儿的视网膜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 DHA能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
  • DHA能够抵抗过敏,抵抗炎症
  • 花生四烯酸能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代谢能力
  • 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血栓烷素和白细胞三烯等二十碳衍生物的直接前体,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曾经有学者说,如果把八达营养成分比作木板,它们形成一个木桶,那么α-亚麻酸就是最短板的那一个,它摄入的含量都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更加健康的条件,因为α-亚麻酸的来源不多,补充起来并不容易。常见食物中更好的来源是深海鱼类,其中有丰富的ω3系列脂肪酸(α-亚麻酸,α-亚麻酸主要是ω3脂肪酸的来源,γ-亚麻酸主要是ω6脂肪酸的来源)。其次就是部分植物油所提供,含量较高的是亚麻籽油、紫苏油,不过这两种油脂都属于冷淋油,不适合热烹,因为ω3脂肪酸稳定性太差,甚至常温下都可被氧化、氢化,这些油脂开封后保存期限也十分有限。

紫苏油和亚麻籽油

紫苏油是含亚麻酸更高的油脂,可高达60~70%,我国东三省亚麻籽、紫苏产量更高质量好,这些榨出的亚麻籽油和紫苏油亚麻酸含量更高,亚麻籽油的亚油酸约50%~60%,两者其实都算是植物油中亚麻酸含量尤为突出的。

我们所用的常见植物热烹油,如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这些油脂中的亚麻酸含量也不低,但相对来说,α-亚麻酸含量却远远不及紫苏油和亚麻籽油,它们的γ-亚麻酸含量更高,因此长期食用,ω3摄入量较低,而ω6摄入量偏高,比例不适。虽然ω3、ω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都有重要作用,但它们都公用一套代谢酶,竞争关系激烈,若ω6摄入量高,则ω3无法代谢帮助人体,造成内平衡失调,对健康也有影响。研究还发现,ω6脂肪酸过多摄入反倒导致肥胖、细胞炎症、心脑血管疾病ω3和6更好的比例是1:4,不过更多的现代饮食中比例甚至可超出1:15,这是现代人亚健康的隐患之一,但很多朋友其实都不知道。

图片来源:低碳生酮研究室

日常植物油如何选择使用?

所以一定要给大家一个建议,日常饮食中每周更好深海鱼(吞拿鱼、三文鱼、带鱼、白带鱼、金枪鱼等)不低于250~500g,这是ω3的良好来源,另外,在用日常植物油烹饪时刻适当购买一些小众冷淋油脂,如题目提到的紫苏油、亚麻籽油,它们不适合热烹,但可在菜肴做好之后淋在上面一些,或者用来凉拌,作为ω3的补充。购买调和油也可,注意观察ω3(α-亚麻酸)和ω6(γ-亚油酸)的比例,1:4~1:6为宜。不推荐大家长期使用花生油和玉米油(可与大豆油、橄榄油、菜籽油或亚麻籽、紫苏油交替使用),它们中的α-亚麻酸占比极低,若烹饪喜欢油大,而还不注重其他饮食中ω3的补充,对健康可能有潜在影响。

另一方面,大家可以观察途中条状表格,其实一些动物油脂是不错选择,例如牛油,黄油(但一定注意这黄油不是人工黄油,人工黄油属高加工氢化油,对健康很不利,更好是草饲的天然黄油),虽然它们饱和脂肪酸占比高些,但ω3和ω6的占比还比较可观,而且它们单不饱和脂肪酸也不低,稳定性好,不宜氢化氧化,营养吸收也更好;我们讨厌的猪油中,ω3的占比不低,所以其实日常生活中菜肴中少量添加一些动物油是不错的健康选择!

过量食用这两种油,或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当心

过量食用玉米油或增糖尿病风险

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膳食作为关键因素之一,一直被科学家们长期关注。西湖大学郑钜圣课题组近日在糖尿病领域国际期刊《糖尿病护理》上发文称,膳食n-6多不饱和脂肪酸很可能会降低菌群多样性,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什么是n-6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团队解释说,尽管听起来很陌生,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机会接触到这种不饱和脂肪酸——它广泛存在于食用油中,例如葵花籽油和玉米油。

郑钜圣团队与合作团队2008~2013年招募了约4000名广州城市中老年居民(45~75岁)。通过约6年的随访,团队收集到了约2000人的粪便样本,从而进行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

通过样本调查,研究团队发现:膳食n-6多不饱和脂肪酸很可能会降低菌群多样性,提高糖尿病患病风险。

研究团队认为,在中国人群中,过多的n-6脂肪酸摄入(食用油是重要来源)很可能会在不好的方向上影响肠道菌群结果,从而导致糖尿病风险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替代性地摄入富含n-3脂肪酸或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菜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不过,专家提示,这个假说还需要更多其他人群队列研究来进行验证。 (摘自《科技日报》,文/刘园园)

文中图片来自 ***

编辑 || 李璐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实用!食用调和油这么选,你学会了吗?

近年来,调和油以其特有的营养搭配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那么,到底什么是调和油呢?吃调和油真的更健康吗?我们应该如何挑选优质的调和油呢?

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品油按照营养和风味的需要,按一定比例科学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这样的油不仅脂肪酸组成的平衡性好于单一食用油,还含有多样营养成分。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表示,食用油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但食用油只提供了人体所需约50%的脂肪酸。通常,食用油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即必需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对人体各有益处,缺一不可。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提供能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正如食物要合理搭配吃才健康一样,食用油同样也应多样化并合理搭配。所以,要想科学健康地吃油,调和油就是一个很好的实现 *** 。

基于调和油的健康营养,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类型的调和油,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调和油,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据中国消费网报道,消费者挑选食用调和油时要注意几点:

1.看标签。食用油的等级从一级到四级,级别越高,油品质量越好;

2.看配料表。配料表中所列各种原料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某种成分排名越靠前,表明食品中含此成分越多;

3.看工艺。首选物理压榨的,因为物理压榨无化学残留,目前来说相对安全性较高;

4.看品牌。建议到正规渠道购买,择优大众认可的、市场销售量较大的品牌食用调和油,挑选出产日期较新的。

此外,挑选调和油时还要看各种脂肪酸的配比。食用调和油营养价值高低,主要看各种脂肪酸的比例是否接近人体需求。质量好的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正规厂家一般会在食用油的外包装上标示这三种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消费者在购买时可留意。

【可以针对个人喜好来选择】

喜欢吃肉

<推荐>低芥酸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葵花油或橄榄油;

<推荐理由>肥肉富含饱和脂肪酸,爱吃肉的你应选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低芥酸菜油、玉米胚芽油、葵花油或橄榄油为食用油。

偏爱吃素

<推荐>花生油、棉籽油、棕榈油;

<推荐理由>喜欢吃素的人就要选用一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花生油、棉籽油、棕榈油等食用油。

孕妇

<推荐>橄榄油、核桃油、亚麻籽油、豆油等食用油;

<推荐理由>a-亚麻酸(n-3)被人体吸收后,在体内能生成EPA和DHA。这两种物质在视网膜和大脑的结构膜中起重要作用,对胎儿的神经系统、脑和视网膜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肥胖人群

<推荐>少吃油;

<推荐理由>肥胖人的膳食建议用油应以植物油为主,少含饱和脂肪酸,控制食用油的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即每天食用油量控制在25g左右为好。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综合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冷榨亚麻籽油——“油中贵族”

亚麻籽油的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了解和喜爱,它富含丰富的α-亚麻酸,是补充α-亚麻酸的好 *** ,逐渐成为中国家庭厨房必备食用油!

亚麻籽是一种红棕果实,有极强的坚果风味,即使在烤制食品中也是如此。亚麻籽在我国的主要产地有: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宁夏等地区。

图片来源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冷榨是一种食用油的 *** 工艺,冷榨法要求高,一般的冷榨亚麻籽油要求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较为完整。

冷榨亚麻籽油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打开瓶盖会闻到生油的味道,有时略带一点点青草味。

冷榨亚麻籽油开瓶后,更好在60天之内吃完,因为α-亚麻酸是怕氧气的,开瓶之后长期存放是会慢慢被氧化的,导致营养流失。

冷榨亚麻籽油拌蔬菜沙拉是夏季更好的一种吃法!


文章来源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抽检食用油,致癌物超标20倍!提醒:3种油或有致癌风险,少吃点

你是不是正在享受着美食的诱惑,油炸的薯条、香脆的炸鸡,还有那满口的麻辣烫,美味的同时,你是否考虑过它们背后的“黑手”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最近,一项食用油抽检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其中部分食用油的致癌物超标20倍

这个数字是不是让你心惊肉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关系到每个人健康的话题。

一、食用油中的致癌物质

1.食用油中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

食用油中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主要有三种:过氧化脂肪、丙烯酰胺和多环芳烃

过氧化脂肪是油脂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其具有很强的活性,能够引发人体内的自由基反应,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功能失常,进而引发癌症。

丙烯酰胺是在高温烹饪过程中,尤其是在油炸食品中容易产生的一种物质。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

多环芳烃是在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过程中,油脂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

其中,苯并芘是最为人们所知的一种多环芳烃,被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质

2.这些致癌物质如何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过氧化脂肪、丙烯酰胺和多环芳烃这些致癌物质,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的细胞产生损伤

它们可以引发自由基反应,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功能失常,进而引发癌症。

此外,这些物质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基因,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症。

3.致癌物质在食用油中的来源

食用油中的致癌物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油脂在加工、储存过程中的氧化;二是在高温烹饪过程中的产生。

油脂的加工、储存过程中,由于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油脂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过氧化脂肪。

而在高温烹饪过程中,尤其是在油炸、烧烤等过程中,油脂会分解,产生丙烯酰胺和多环芳烃。

因此,为了降低食用油中致癌物质的含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温烹饪,尤其是避免油炸食品;同时,也要注意保管食用油,避免油脂过度氧化。

二、3种油或有致癌风险,少吃点

1.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工合成的食品中,如部分烘焙食品、炸鸡、薯条等。

反式脂肪的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反式脂肪能够引发体内的炎症反应,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癌症。

2.过氧化油脂

过氧化油脂是在油脂加热、暴露在空气中或储存过程中,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的物质。

过氧化油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够破坏细胞膜,引发细胞变性,甚至导致癌症。

3.烧烤油

烧烤油是指在烧烤过程中,由于油脂高温加热,产生的一种有害物质

烧烤油中的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等物质是已知的致癌物质,它们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导致癌症。

三、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用油

(一)在选择健康的食用油时,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食用油应该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因为这些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

其次,食用油的热稳定性也很重要

在高温下,一些油脂会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因此,选择热稳定性好的油脂对健康更有利。

(二)基于以上标准,以下是一些健康的食用油推荐:

1.橄榄油: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对心脏健康有益的油酸。

此外,橄榄油的热稳定性也相当好,适合烹饪。

2.葵花籽油:葵花籽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

3.亚麻籽油:亚麻籽油是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植物油,对心脏健康有益。

但是,亚麻籽油的热稳定性较差,不适合用于高温烹饪。

4.椰子油:虽然椰子油含有较高比例的饱和脂肪,但其主要是中链饱和脂肪,对健康影响较小。

椰子油的热稳定性极好,适合烹饪。

5.芥花籽油:芥花籽油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欧米伽-3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

芥花籽油的热稳定性也很好,适合烹饪

结语:

总之,在这个食欲挡不住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我们的饮食健康。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避免使用食用油,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更健康的食用油,并且尽量减少烹饪过程中的高温炒煮,以降低致癌物的产生。

同时,我们也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身体问题。

记住,健康才是真正的财富,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选择每一滴食用油,让健康从口中开始!

史上最轻彩色涂料,灵感来自蝴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X-MOLNews


俗话说“五色并立,阴阳成彩”。色彩是生活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感觉。自19世纪中期开发出之一批合成染料以来,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大到建筑物的标志、地标,小到一副装饰画、一张图片。通常情况下,所有的商业着色剂都是根据颜料材料的电子特性来控制光吸收,因此每种颜色都需要一个新的分子。尽管化学着色剂可以大规模生产,但不少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回收过程中很难去除,有可能对地球环境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化学不稳定性,许多着色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这一过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或曝光而加速。此外,它们通常需要几微米的体积才能获得足够的颜色饱和度,因此分辨率较低。相比之下,结构着色剂是基于纳米结构的几何排列来控制光的反射、散射或吸收方式,具有高亮度、高饱和度、永不褪色、绿色环保等优点。如图1B所示,欢乐女神蝶呈现出的蓝色金属光泽是由于其翅鳞上具有复杂的分层纳米结构,后者可以操纵光层,导致某些颜色相互抵消,只有蓝色被反射。然而,由于其响应的几何性质,结构着色剂通常呈现定向效应,即其颜色会随着观察者的位置以及入射光的角度和偏振而变化,同时目前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


近日,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Debashis Chanda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自组装的亚波长等离激元腔,即利用无色材料铝和氧化铝的纳米级结构排列来产生颜色,并可通过入射光与间隙等离激元耦合来呈现出与角度和偏振无关的鲜艳结构色(图1C)。该材料不仅可大规模制备,而且与商业粘合剂相结合后可形成各种颜色的涂料,这种涂料的面积厚度比很大,实现全色的涂料厚度仅为150 nm,表面密度仅为0.4 g/m2,是迄今为止最轻的彩色涂料。至于轻到什么程度?作者表示,涂遍一架波音747飞机,这种等离激元涂料只需要1.3 kg,而传统的商业涂料则需要500 kg <1>。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上。

图1. 用于生成颜色的结构吸收。图片来源:Sci. Adv.


首先,作者使用铝制的镜面层为基板,在其上面涂一层氧化铝,然后采用电子束蒸发技术使铝的纳米颗粒沉积在基板上形成互不相连、群岛状的纳米岛,尺寸可以通过调节铝的蒸发量来控制。随着厚度质量的增加,相邻的纳米岛会聚结成更大的颗粒(图2A,顶部);如果持续时间足够长,那么相邻的核可以聚结形成半连续的膜并最终形成连续的膜(图2A,底部)。为了研究累积过程中可用的颜色范围,作者控制蒸发过程中样品的部分曝光,通过旋转样品可以产生厚度为0.5-16 nm的颜色梯度变化(图2B),结果显示吸收带会随着尺寸的增加发生红移并导致不同的色调和饱和度,但无法产生绿色(图2C)。此外,吸收共振也会随着间隔层和覆盖层厚度的增加发生红移(图2E、2F),从而扩大了可用的颜色空间。值得一提的是,控制结构光学响应的关键在于透明氧化铝间隔层的厚度(图2D),这是因为底部铝制镜面和顶部纳米岛形成了两个限制界面,而夹在它们之间的超薄氧化铝间隔层控制着两个金属层之间的垂直耦合。

图2. 基于可调间隙等离激元色散的颜色空间。图片来源:Sci. Adv.


其次,厚度质量的增加和光谱偏移会导致光学谐振变宽,作者将这种现象归因于纳米颗粒共振的不均匀变宽,后者是由尺寸和空间分布的双重随机性引起的(图3A),其中尺寸的增加会导致所产生颜色的反射对比度和饱和度的降低以及共振的明显加宽(图3B),而空间分布的影响则可以通过相互作用等离激元谐振器的相对位置的依赖性来解释。事实上,时域有限差分(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模拟的反射曲线显示出光谱偏移(图3C、3D),其中有序结构的偶极共振仅在共振波长内激发,而无序和随机无序构型甚至在共振光谱外也显示出激发。

图3. 纳米颗粒形态对光学效应的影响。图片来源:Sci. Adv.


为了证明等离激元自组装结构的多功能性,作者在翼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模板上生长了几个纳米堆叠物来生产多色蝴蝶模型(图4A),其对偏振和角度的不敏感性明显优于其它结构,例如:涂有结构蓝的蝴蝶模型在非偏振和两种正交线性偏振状态下没有明显的色差(图4B),这是因为偏振无关性源于无序自组装层的各向同性;而该蝴蝶模型在天顶角和方位角的三种不同组合下的结果显示,无论入射角如何,颜色都保持不变(图4C),这是因为空腔的亚波长特性使得结构的颜色对入射角非常不敏感。另外,作者将10 nm氧化铝间隔层固定在镀铝PET薄膜上,成功地生长了三个具有5 nm、8 nm和12 nm纳米颗粒层的样品,它们分别对应于CMY颜色模型中的三原色(图4D)。尽管生动明亮,但在平面基板中观察到的镜面着色在许多应用中不方便。为此,作者在喷砂PET薄膜上生长纳米堆叠来产生扩散着色(图4E),这是因为喷砂PET薄膜的使用会导致表面均匀地散射光,同时保持对偏振和角度的不敏感性。

图4. 蝴蝶模型的偏振和角度不敏感性。图片来源:Sci. Adv.


接下来,作者通过“结构混合”来扩大色域,即通过改变两种纳米粒子覆盖的面积比来控制最终的颜色(图5A)。具体而言:作者制备了间隔层厚度分别为10 nm、15 nm和20 nm、混合比为0-100%的样品(图5B),图5C显示了这些样品的显微镜图像。随着混合比值的增加,反射曲线从RA过渡到RB(图5D),这意味着仔细选择平面内的混合比,可以生成由基底相对应的两个坐标范围内的任何颜色(图5E),但无法生成边界外的颜色(如绿色)。为此,作者利用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的多层结构(即在铝镜、10 nm氧化物层和10 nm等效纳米岛组成的基础结构上生长自组装层)来产生新的颜色(图5F),并通过间隔层的厚度质量和纳米岛薄膜之间的空隙来控制颜色外观(图5G),从而成功地产生了一系列单层结构无法获得的绿色阴影。

图5. 混合结构以扩大色域。图片来源:Sci. Adv.


为了测试替代商业传统着色剂的潜能,作者在牺牲层(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聚合物)的顶部依次蒸发双面镜像对称堆叠,结束后去除牺牲层便可产生彩色薄片(图6A)。一旦从基底上剥落后,薄片可以粉末形式干燥储存(图6B)或存储在有机溶剂中(本文中使用丙酮;图6C),并且剥离后的薄片呈现不规则的形状和大小,其横向尺寸为20-150 μm。最后,为了证明该策略在无机金属着色方面的商业潜力,作者将结构着色薄片与干性油(亚麻籽油,Gamblin)混合来配制涂料(图6D),后者可以适用于任何表面,例如:在黑布上绘制的一只艺术性多彩蝴蝶(图6E)。

图6. 结构色涂料。图片来源:Sci. Adv.


总结


Debashis Chanda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自组装的亚波长等离激元腔,即利用无色材料铝和氧化铝的纳米级结构排列来产生颜色,并通过入射光与间隙等离激元耦合来呈现出与角度和偏振无关的鲜艳结构色。该材料不仅可大规模制备,而且能与亚麻籽油混合来配制各种颜色的涂料,并将其涂覆于任何表面,进一步展现出该材料的实用性。

Ultralight pla *** onic structural color paint

Pablo Cencillo-Abad, Daniel Franklin, Pamela Mastranzo-Ortega, Javier Sanchez-Mondragon, Debashis Chanda

Sci. Adv., 2023, DOI: 10.1126/sciadv.adf7207


参考资料:

1. UCF Researcher Creates World’s First Energy-saving Paint – Inspired by Butterflies

https://www.ucf.edu/news/ucf-researcher-creates-worlds-first-energy-saving-paint-inspired-by-butterflies/




「本草驿站」中药界的优质油料作物——亚麻子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本草驿站】专栏,逢周六推送!栏目文章均由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撰写。内容包括:岭南本草故事、常用本草功效介绍、本草药膳、中药及中成药的日常使用等,实用、精彩!敬请关注!

中药界的优质油料作物——亚麻子

文/药学部 陈晓庆主管中药师

亚麻子,也叫亚麻仁、胡麻子,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干燥成熟种子。亚麻为一年生草本,花期6~7月,果期7~9月,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黑龙江等地,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打下种子,晒干后得亚麻子。其茎富含纤维,古人用于制成亚麻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

亚麻布、亚麻籽油常见,亚麻子却不多见,它有点像大个的芝麻,又有点像小个的瓜子,呈扁平卵圆形,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平滑有光泽;种脊浅棕色,位于一侧边缘。种皮薄,胚乳棕色,薄膜状。气微,嚼之有豆腥味。加温水浸泡后,可见表皮黏液层膨胀成一透明黏液膜,包围整个种子。

亚麻子属于润下药,有润燥通便,养血祛风之功效,用于肠燥便秘,皮肤干燥,瘙痒,脱发。其外壳坚硬,生用要捣碎,炒制后也要研磨,这样使用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亚麻子亦可煎水熏洗患处,治疗皮肤干燥瘙痒效果显著。

亚麻子含亚油酸和α-亚麻酸,有润滑、缓和 *** 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局部炎症。其中的α-亚麻酸,既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又能在体内衍生出对人体有很大益处的DHA和EPA。日常生活中,将亚麻子磨碎后直接添加于食物里或直接食用,可预防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亚麻油能降低人体血压、血清胆固醇、血液粘滞度,可见食用亚麻籽油也是不错的选择,注意炒菜时要避免油温过高,以免破坏以上有效成分。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亚麻子作为功能食品的研究和开发作了大量工作,如亚麻籽粉作为面向中、老年人的保健品,被广泛使用。

配伍药方

亚麻外洗方

材料:亚麻子2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苦参15g。

制法:以上材料加水1L煎煮30-45min。

用法:水煎液熏洗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祛风止痒。

Tips

1. 胃弱、大便滑泄及孕妇忌服。

2. 生亚麻子含亚麻苦甙,可产生氰酸,服用应注意毒副作用。

3. 亚麻子是热量比较高的油籽,食用要适量。

4. 以饱满、光滑、色棕红者为佳。

声明 | 文中图片均来源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姓名:陈晓庆

科室:药学部

职称:主管中药师

地址:广州市机场路16号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标签: 大图 麻油 大全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