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升高,在江苏,分布广泛的福寿螺进入了繁殖高峰期。福寿螺外观易和田螺混淆,不小心食用的话,可能会有致命的风险。
近日,在江苏多地,不少市民发现一簇簇粉红色卵状物体附着在河岸边,这些正是福寿螺的卵。
据专家介绍,福寿螺繁殖力强、蔓延速度快,它的主要危害是传播寄生虫病、危害农作物和影响生态平衡,已被列为首批入侵中国16种危害更大的外来物种。
从外观来看,通常福寿螺个头会比田螺大许多,色泽偏黄。
其次福寿螺的尾部比较短平,外壳薄且脆,而田螺的尾部较长较尖,外壳坚硬。
二者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福寿螺的卵是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而且福寿螺必须爬出水面才能产卵。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 曹俊:当我们误食福寿螺,尤其是加工不够彻底的福寿螺的时候,没有被完全杀死的寄生虫会在人体里边到处乱钻,甚至对脑部有影响,引起非常危重的症状。
来源: 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
这种“螺”千万别吃,如发现赶紧向水务站报告最近,不少上海市民在家门口的小河里发现了福寿螺及其幼卵的身影。许多市民不知道的是,这种形似田螺的水生生物是一种外来入侵者,对我国的生态系统有着不良隐患。
福寿螺的特征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其壳薄肉多,既可食用,又可做高蛋白饲料。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我国,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在许多地区推广养殖。
作为外来入侵者,福寿螺适应性强、食性广泛、繁殖迅速,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将对我国本地的水生贝类和植物产生严重威胁。
福寿螺与田螺的区别
此外,福寿螺还可能成为疾病和寄生虫的载体。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会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感染,产生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威胁人体健康。
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就将福寿螺列入了首批入侵我国的 16 种外来物种名单。
福寿螺及其幼卵
福寿螺现已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广泛分布且有北移的趋势。长三角地区气候湿热,河网密集且相互交织,给福寿螺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上海市内多处水域均发现福寿螺及其幼卵。
因水系流动,七宝镇水域也于去年年底首次发现福寿螺。
在发现福寿螺后,七宝镇党委、 *** 十分重视,镇水务管理站工作人员立即对其展开了清杀,并将福寿螺的清除工作作为了河道日常养护的重点工作之一。
本次在七宝发现的福寿螺集中在华星港及蒲汇塘小部分河段,水务站工作人员对此采取了以人工清除为主的应对措施。
他们将捕获的成螺采取敲碎、剁碎、开水烫煮或石灰水浸泡等方式,灭杀后深埋或者作为湿垃圾处理;对福寿螺卵块则采取集中捣毁并确保每粒卵破碎、深埋、焚烧或者作为湿垃圾处理。
水务站工作人员表示,七宝镇自2018年实行河道养护一体化起,严格实行日常巡查制度,除了对每条段河道的绿化养护情况、水质情况和违章搭建等进行巡视、监督、记录外,对如福寿螺等外来入侵者的清杀也是重要工作内容。
当前正值福寿螺大量繁殖期,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巡视中一旦发现福寿螺会当场对其进行处理。现每月清理福寿螺150只左右。水务站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福寿螺的繁殖事态仍在可控范围内。
由于不少市民对福寿螺不知其然,接下来水务站将以出现福寿螺的周边居民区为重点,采取贴海报、标语等宣传形式向市民普及福寿螺的识别 *** 、潜在危害和清杀 *** 等科普知识。
工作人员提醒,因福寿螺属于入侵生物,请大家在发现福寿螺后,不要自己饲养和食用,尽快向水务站报告,避免福寿螺继续繁殖扩散,危害本地生态系统。
作者:人文七宝
见习记者:白芳
编辑:白芳
“毒螺”冒充田螺!常吃的水产品被假冒,严重会中毒!田螺、黄花鱼、龙利鱼、银鳕鱼……你常吃的水产品中,可能藏着“李鬼”!
1.“毒螺”冒充田螺:当心神经毒素和寄生虫
夏季即将来临,又到了不少人吃炒田螺的时候,要当心田螺中藏着织纹螺、福寿螺,或者是织纹螺、福寿螺冒充田螺。
1.织纹螺
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早在2012年,原卫生部就发公告称: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在《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的一篇《节织纹螺毒力的季节变化规律》中指出,每年4-9月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候①。
原卫生部发布《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公告(2012年 第13号)》和原国家药监局在2014年10月均发布了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风险警示,提到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鲀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②
那平时该如何区别织纹螺和田螺呢?
和田螺不同,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②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2.福寿螺
福寿螺因为寄生虫成名。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教授许维岸曾在 2016年5月3日接受江苏新闻采访时表示,福寿螺是一种线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线虫能寄生在福寿螺里面。如果在烹饪的时候不熟,线虫容易侵入到人体,特别是能破坏神经组织。③
据@博物杂志,福寿螺比田螺更容易感染寄生虫。但其实只要烹调温度足够完全可以杀灭,但是很多时候小餐馆炒一炒就出来了。④
该如何区别两者呢?
田螺的口比较小,而且尾巴也比较尖,相比之下,福寿螺外壳则更加光滑。③
图片来源:博物杂志
即使是田螺,烹炒之前也应彻底清理干净,加工的时候要注意高温烹制,保证熟透。对于田螺来说,自己回家烹饪,安全系数更高。⑤
2. 油鱼冒充银鳕鱼:老人孩子吃了易腹泻
公共营养师叶明珏在2014年09月08日健康时报饮食版《你吃的未必是真鳕鱼》一文中曾表示,银鳕鱼每斤价格在百元甚至更高,超市里十几块钱一斤的鳕鱼片(有的超市标的是水鳕鱼、龙鳕鱼),其实是种蛇鲭鱼类(也称油鱼),营养与鳕鱼相差甚远。且鱼肉脂肪中含有天然蜡酯成分,人体无法消化吸收,尤其是肠胃功能弱的老人和孩子,大量食用易引起排油性腹泻。⑥
演员马伊琍曾经在社交 *** 上发文,称女儿一个月前莫名其妙拉出一堆油,实验室人员检测到排泄物全是脂肪。当时,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只好推断是女儿偷油喝。在网友的提示下,她才意识到女儿可能是吃了自己买的冒充鳕鱼的油鱼。
该怎么区分两者呢?
由于银鳕鱼、水鳕鱼、龙鳕鱼都已经去头去尾,并且经过冰冻,所以从外形上看并没有什么区别。一般建议正规场所购买,且银鳕鱼价格要明显贵于龙鳕鱼和水鳕鱼。
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系主任戴小杰2012年4月20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建议,龙鳕鱼和水鳕鱼可用于烧烤,烧烤有助于去掉脂肪,降低脂肪成分。⑦
3. 白姑鱼冒充黄花鱼:染色剂装扮出来的
白姑鱼染个色就可以变身“黄花鱼”。2011年02月25彭城晚报报道,用白姑鱼、三牙鱼等炮制黄花鱼的 *** 并不复杂,将日落黄、柠檬黄色素调配后,直接刷在白姑鱼腹部,就很容易地变身“黄花鱼”了。
而白姑鱼染色后身价翻番,“市场上的黄花鱼好卖,白姑鱼不好卖,因此很多人用白姑鱼冒充黄花鱼销售。”湖滨农贸市场一位摊主介绍说,一般新鲜的黄花鱼上色能擦掉,而冷冻的黄花鱼上色后不容易被发觉,只有解冻后才看得出来。
该如何区别两者呢?
① 看颜色:真黄花鱼的黄颜色较淡、较柔和,而假黄花鱼的颜色普遍着色较重。
② 靠手搓:对于染色的鱼,用白卫生纸一擦其鱼身,纸上一般会留下明显黄色;而冷冻成一大坨的染色鱼,有的冰面也会呈现黄色。
③ 看价格:黄花鱼在我国海域的产量非常小,价格较贵。而白姑鱼价格较低。如果市场上看到几元一斤的黄花鱼,那么应该就是假黄花鱼。⑧
4. 巴沙鱼冒充龙利鱼:价格和口感有差别
公共营养师史金鹏于2016年01月04健康时报饮食版刊文表示,龙利鱼属舌鳎(tǎ)科,真正的龙利鱼其实价格较高。但我们平时吃到的价格较便宜的所谓龙利鱼,是产自东南亚的巴沙鱼,在中国也被叫作“龙利鱼”。
巴沙鱼价格较低,和龙利鱼一样,食用起来是安全的,但营养与味道却与舌鳎大不相同,从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的角度来说不及我们平时吃的草鱼。⑨
该如何区别两者呢?
若想买到真正的龙利鱼,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型商超,真正的龙利鱼统一身体向右伏地,所以右侧很薄,而巴沙鱼从鱼骨分开的左片与右片一样厚,在选择时要注意区分⑨。
在口感、风味方面,龙利鱼味道鲜美、鱼肉紧实、无腥味;巴沙鱼因为是淡水鱼,所以会略带腥味,肉质解冻后会有些松散。
5. 虹鳟冒充深海三文鱼:当心存在寄生虫
虹鳟鱼肉颜色和三文鱼相仿,许多地方就称它淡水三文鱼、高山冷水三文鱼,市场上,有很多商家把虹鳟鱼当三文鱼卖。
然而,它们其实很不同!
一个是深海鱼类,一个是淡水鱼。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在2018年6月1日健康时报饮食版刊文表示,虽然它们都可能感染寄生虫,但三文鱼可以生吃,而虹鳟则不可以。⑩
这是因为三文鱼里的这些寄生虫很怕冷,只要经过低温冷冻处理,就会被杀死,正规渠道的海鱼通常都会按规定进行低温急冻处理,通常为零下35℃冷冻15小时或零下23℃冷冻一周,所以,生吃也相对安全。⑩
而虹鳟是一种淡水鱼,淡水鱼、虾通常都不能生吃,因为它们的体内可能携带着多种寄生虫。而且,就算吃的时候蘸酱油、醋、芥末酱,都不足以杀死这些寄生虫。
怎么区别它们呢?
公共营养师安琳琳在2016年12月13日健康时报饮食版刊文表示从两点可以区分?:
① 肉质:三文鱼的肉质非常的紧密,这是它更大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去按它一下,肉比较紧致,但是虹鳟鱼是在干净的池塘里面长大的,所以它的肉质比较疏松一些。
② 外观:它们的条带也不同,三文鱼有白色的脂肪条带,正是因为它的脂肪,三文鱼吃起来才Q弹,而且它的脂肪呈线性,也就是说三文鱼很瘦,而虹鳟鱼的脂肪比它要宽一些,而且没有那么整齐。
左三文鱼,右虹鳟鱼(照片:bluby/摄)
本文编辑:任璇
值班主任:杨小明
稿件意见请联系:
*** :
邮箱:tousu@jk *** .com.cn
本文参考资料:
① 张农,苏捷,刘海新,李庐峰.节织纹螺毒力的季节变化规律
② 2014-10-27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风险警示 》
http://samr.cfda.gov.cn/WS01/CL1986/108381.html
③ 2016-05-03江苏新闻(ID:jstvjsxw)《你吃的"田螺"可能是这种福寿螺!一只螺能有6000条寄生虫!》
https://dwz.cn/wxFOJsRn
④ 2017-08-05 博物杂志微博《福寿螺中国成名史》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37353970081073
⑤ 2015-08-13 健康时报饮食版《少吃大排档的炒田螺》(公共营养师 李纯)
http://www.jk *** .com.cn/newspaper/Html/2015-08-13/26110.html
⑥ 2014-09-08 健康时报饮食版《你吃的未必是真鳕鱼》(公共营养师 叶明珏)
http://www.jk *** .com.cn/newspaper/Html/2014-09-08/34563.html
⑦ 2012-04-20 央视新闻《央视调查称国内所售鳕鱼可能均非真正鳕鱼》
http://news.163.com/12/0420/02/7VGJ9V0H0001124J.html
⑧ 2011-02-25 彭城晚报《白姑鱼染身变“黄花鱼”》
http://epaper.cnxz.com.cn/pcwb/html/2011-02/25/content_518412.htm
⑨ 2016-01-04 健康时报饮食版《有种龙利鱼营养并不高》(公共营养师 史金鹏)
http://www.jk *** .com.cn/html/life/food/2016/0105/93537.html
⑩ 2018-06-01 健康时报饮食版 《有些“三文鱼” 其实是虹鳟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阮光锋 )
http://www.jk *** .com.cn/newspaper/Html/2018-06-01/51551.html
? 2016-12-13 健康时报饮食版《别把虹鳟鱼当三文鱼》(公共营养师 安琳琳)
http://www.jk *** .com.cn/newspaper/Html/2016-12-13/43145.html
觉得文章不错,底部点一下“在看”↓↓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什么?“螺蛳”也是保护动物?没听错,有些螺蛳品种确实是保护动物,如果随意捕捞也可能违法。
民间有“三月螺,肥似鹅”的说法,现在正是吃螺蛳的更佳季节。在南方地区,螺蛳有很大的消费群体,广西螺蛳粉、湖南香辣嗦螺,都是长期霸占南方人的小吃摊、夜宵摊。
螺蛳虽好吃,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螺蛳都可以吃的,就算是可以吃的螺蛳,如果捕捞方式不对,也涉嫌违法。
近日河南5名男子捕捞螺蛳就被抓了,事情是这样的: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当地民警在走访中得知,有5名男子在汝河老王岗乡黄湾至赵埠口,用大型渔船在河道里非法捕捞螺蛳。
随后民警在巡查中发现了该5名男子,并当场查获大量螺丝,经称重有3500公斤。民警随即对5名男子采取刑事拘留,并把螺蛳全部放生。
事情经网上爆料后,引来了大量网友围观,纷纷表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民警点赞。但是也有人疑惑,螺蛳什么时候成保护动物了,以后螺蛳粉不放螺蛳了?
其实是这位网友的一个误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之中,“螺蛳”确实是被列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
有些螺蛳品种则被列入保护动物名单,比如在云南的滇池、洱海等湖泊有一种濒危的珍稀淡水螺就在其中,但我们常吃的螺蛳(石螺)就不在之列。
那么有人就会纳闷了,河南这几名男子捕捞地也不在云南,他们捕捞的也是普通的石螺,河螺为何也被抓了?
心的网友其实发现了其中的端倪,这几名男子并不是因为捕捞保护螺蛳被抓,而是因为他们的捕捞方式不对。
现在为了保护水生环境,在很多地方都有禁捕区域或者禁渔期。如果在这些区域使用禁用的工具、 *** 捕捞也是非法的。
螺丝对净化水体,有着天然的功效。这几名男子就是采用了大型船子捕捞,足足捕了3500公斤,这对生态平衡有着很大的破坏作用,所以被抓也不足为奇。
螺蛳是一道美味,但也不乱吃,哪些螺蛳是不能吃的?
河螺、田螺、石螺、山坑螺这些是比较常见的可食用螺蛳,对生长水质有一定的要求,整体上是比较干净的。
烹饪 *** 一般是炒嗦螺,螺丝肉炒辣椒,螺丝肉米粉糊糊,螺丝粉等,倍受大众喜爱。
钉螺、福寿螺本身是可以食用,福寿螺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是一种外来品,但是其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繁殖能力强,体内也易感染寄生虫。
如果人吃了福寿螺,人体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极大,轻则头疼,神经系统病变,严重会致人死亡,所以大部民众普遍还是,不会去吃福寿螺,在捕捞时人们也要注意分辨。
结束语:现在正值吃螺蛳的季节,但也要注意捕捞方式,“断子绝孙式“捕捞对水体破坏大,也是明令禁止的非法行为。
同时吃螺蛳也要注意安全,虽然螺蛳可以食用,但也要定要煮熟,食用半生的螺蛳被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同样也是存在的。
在春季,一盘炒螺蛳是江南人家餐桌上常见的美食,鲜辣肥美,一吸一吮间,仿佛尝尽了整个春天的鲜美。
我们常说的“螺蛳”,其实是指方形环棱螺,又叫方田螺。它们多栖息在小水沟、稻田等腐殖质较多的水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螺蛳粉”里的螺蛳,说的也是它。
小小螺蛳,又鲜又营养
螺蛳不仅仅是一道佳肴美味,在营养方面也不逊色。特别是钙方面,每百克含量约为156毫克,比牛奶更高。对于老人、更年期女性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食物补钙来源。
螺蛳中还含有丰富的铁、磷、镁等矿物质。蛋白质含量上虽然不算突出,但所含的氨基酸种类非常多,包括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等,部分人体无法自己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可以通过吃它来适当补充。
从中医来看,螺蛳具有清热、明目、利水的作用。
《本草汇言》里还记载道:“螺蛳, 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
健康吃螺蛳,做好这四步
不少人担心其食用螺蛳的安全问题,因为螺类自然生长环境多为淤泥堆积的不净水域,一些污染物质更易沉积在水产品体内,出现重金属、寄生虫、病毒、真菌、细菌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标。
所以要想吃得更卫生、更健康,下面这四步千万不能马虎。
01
选择新鲜螺蛳
不要一味追求“野生”螺蛳,对于来路不明的螺蛳尽量不要买、不要吃。
新鲜的螺蛳外壳光亮,呈青色,一般颜色越深,肉质就越老。而且,螺蛳不是个头越大越好,建议选择中等个头、大小均匀的,这样烹饪时成熟度能比较一致。
02
浸水吐沙
买回家的螺蛳先洗掉外壳上的泥沙,然后放入容器中,倒入足量清水,再滴入几滴香油,静置半天左右,这样能使螺蛳吐净体内的杂质。
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大家可以适当延长水养时间,中途适量换水,效果会更好。
03
剪掉尾部
把螺蛳捞起冲洗干净,用剪刀剪掉螺蛳的尾尖部,之后再用清水淘洗一遍,装入盆中备用。
这样做,一来能彻底除净螺蛳体内的泥沙杂质;二来烹煮时更易成熟、更加入味;三来食用时轻轻一嗍就能吃到螺肉,吃起来更方便。
04
彻底做熟
烹饪螺蛳的时候,一定要彻底煮熟、煮透再食用,否则可能没办法杀灭其中的寄生虫,食用后有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
爆炒等烹饪方式用时通常比较短,建议炒之前先把螺蛳用沸水焯一下,既能减少寄生虫的感染风险,又不会影响螺肉的口感。
爆款螺蛳美食,香到流口水
很多人平时在家做螺蛳,常常会碰到有腥味、有沙、不入味儿等问题,教你一道麻辣酱爆螺蛳,鲜得每颗都要吮手指~
黑黑的“尾巴”,更好不吃
螺蛳尾部黑黑的东西,有人认为是它的便便,但事实上这一团主要是它的内脏,包括心、胃、肠道、肝脏、生殖腺等器官。
因为消化等功能都是通过这个黑黑的部分完成的,所以螺蛳从水中吸收的重金属也大多沉积在这里。
建议大家吃的时候只吃前面部分就好,后面软软的、黑黑的部分更好不要食用。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图图是道 带你认识各种螺以及它的寄生虫们【图图是道 带你认识各种螺以及它的寄生虫们】夏天到了,许多小伙伴都喜欢吃炒田螺等螺类食物。但是,螺类动物通常都是寄生虫的寄居大户,若是误食,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那么,哪些螺不能吃?戳图了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多地已出现,这种东西别误食!寄生虫多达6000条,严重可致死近日
浙江海宁市民朱先生爆料
五一期间他为儿子抓鱼
结果一网下去捞上来两个东西
还蠕动产下粉色的小东西
看着有点起鸡皮疙瘩……
他是土生土长海宁人
不知道这粉色的小东西是啥
上网一查有点怕
这是福寿螺的幼卵
而福寿螺是一种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父亲为儿抓鱼结果抓上…
朱先生家住硖石街道南漾村,五一假期期间,因为小孩子比较好奇,市民朱先生想抓些小鱼、小虾给儿子看看,在家附近的池塘里网一捞就捞到了两个螺。
两个螺被放入塑料桶里之后,螺马上就爬到了塑料桶上面产下了粉色的卵,第二天又产了一些卵。“怪恶心的,现在已经处理掉了。”朱先生告诉记者。
因为朱先生从小生活在海宁,没见过福寿螺,刚捞上来时以为捞到了田螺,还和自己的朋友说应该是可以食用的螺。
后来因为亲眼看着螺产出了粉色的卵,觉得不像是田螺,想趁此机会让孩子了解相关知识,就百度找了相关资料,结果发现是福寿螺!
朱先生表示,去年在南漾村河道内没有见过这种螺,但今年南漾村河道内发现已经有很多了,后来问了一些朋友,他们都说自己在海宁市区内的河道里看到过福寿螺的卵。
海宁这小区池塘里也出现
每年这个时候,这一群密密麻麻的粉红色小东西,又在悄悄出现了。是的,福寿螺又来了!海宁多个地方已经出现。
住在硖石街道风和丽苑的王女士说,这几天她在小区池塘河岸的石头上看到了一簇簇粉色的卵,让她头皮发麻。
王女士说,这些粉色的卵在池塘出现大概有十几天了,住在小区的其他人也发现了这个情况,有密集恐惧的人已经不敢靠近池塘了。
前几天她又发现在池塘的石头上、靠近水的泥块上有成片的小螺出现了,王女士猜测这应该是粉色的卵孵化出来的小螺,比人的小指甲盖还小一些。
面对福寿螺粉卵,怎么办?
据资料记载,福寿螺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而且它食性杂,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可能因为近年来对福寿螺及其它粉色的幼卵多有报道,所以人们也对福寿螺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是望而却步,连平时想去河道散散步的人们都却步了。那么,发现福寿螺幼卵怎么办呢?
王女士表示,去年这个时候福寿螺也在风和丽苑小区池塘爆发了,去年她向社区相关负责人反映后,社区问过专业部门可以用拍打的 *** 治理,随后社区志愿者和物业的相关人员采取人工拾螺、用竹竿打卵的办法处理。
记者也联系到了风和丽苑社区主任俞亚萍,俞亚萍表示,今年有人向社区反映后,已经及时联系物业将对福寿螺进行处理。
每年福寿螺都要这么来一遭,
今年有没有更好的治理办法呢?
农经局水产站站长姚振海表示,对于福寿螺的治理办法,之前提出过用生态控制的方式,但单纯增殖放流鱼类数量还远远不够,外河鱼类数量偏少,控制效果不明显,现在也除了通过人工摘除,直接将河岸、植物茎叶上的螺卵剥落或者揉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了。
其实每年,海宁各个属地的河道养护人员,只要一发现有福寿螺或者螺卵,都会立即清理。还会对福寿螺产卵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多次重点清理。
据介绍,把福寿螺的卵从岸边取下扔到河道里就可以了,福寿螺的卵是需要干燥的环境才能孵化,在水里螺卵不会孵化,而且还能成为鱼、虾等水生动物的饵料。
在一些相对大一点的河道里,工作人员会驾驶着环卫保洁船,发现一处福寿螺卵,就处理一处。
如果大家最近在河边看到
这些密密麻麻的粉色小卵也不用怕
可以把它们揉碎、剥落!
父母也要严禁孩子单独去河边玩耍更不要好奇这种粉色的螺卵而去拨弄螺卵
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一只福寿螺可能藏着6000条寄生虫
人们为什么会“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据统计,一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其实大家见到福寿螺也不必惊慌,虽然身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宿主,但这种虫皮肤接触不会感染,只有吃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螺肉才会感染其中的寄生虫。
爱吃螺肉的亲们一定要注意了,
千万别误食!
那如何区分福寿螺和其他螺呢?
怎么区分福寿螺和田螺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
首先从个头来看,成年福寿螺体型要比田螺大很多。
再从颜色上来看,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
左边是田螺,右边是福寿螺
从构造来看,即便是个头相当的田螺和福寿螺,构造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另外,福寿螺的卵呈粉红色。
不带壳的螺肉
要如何区分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
和分辨外壳颜色一个套路:
两种螺肉主题色也不一样!
田螺肉整体泛白色,青色,青灰色而福寿螺则是泛黄褐色
煮熟的也能区分!
关键是看大小!福寿螺个大而因为福寿螺有两对触角,田螺只有一对。所以当你看到螺肉上的肉芽比较多且杂乱的时候,那就是福寿螺没差了!
不管是福寿螺还是田螺,均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以及其他寄生虫,因此,不管是吃福寿螺还是田螺,一定要煮熟,千万不能生吃或半生吃,特别是凉拌螺肉或烧烤螺蛳,不要吃。
注意!这些东西吃法不对很危险
小编还要提醒大家:
鱼类、肉类中有寄生虫并非新鲜事,吃法不对,可能会让你吃下很多虫!
黄鳝没熟千万别吃
颚口线虫会钻进眼睛
显微镜下,不管家养还是野生黄鳝,都有颚口线虫。当人吃了带颚口线虫幼虫的鱼类,它会像无头苍蝇在人体内乱窜。进入眼睛可致失明,进入大脑还可能致命!不过,只要达到沸水温度,煮熟煮透,颚口线虫就会死亡。
淡水鱼鱼生鱼片有肝吸虫
吃完肝脏上长万条虫
广西一名男子,常吃淡水鱼生鱼片,肝脏上长了上百条瓜子仁状的虫子,它们就是通过生吃淡水鱼进入人体的!有的病人肝脏上甚至有上万条虫子!只要加热超过90度,几秒钟肝吸虫就会死亡。
吃“三分熟”牛排
长出1米多绦虫
牛带绦虫是人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成虫为乳白色,扁平状,分为一节一节的。牛带绦虫很长,最长的可达4-8米。
为了确保安全,吃牛排还是选择全熟的吧,如果要追求口感,在保证采购和加工过程安全的前提下,至少也要七成熟。
羊肉没涮熟
可能感染弓形虫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传染弓形虫,而且感染几率很高。人的传染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动物的肉类,比如涮牛羊肉的温度不够、时间过短、吃生肉、切肉案板被污染、未消毒的感染牛羊的奶等等。
小伙爱吃田螺
体内取出4条虫
贵州遵义市桐梓县一名青年,天天晚上都要吃一盘田螺,渐渐地他的眼白、皮肤都呈现出淡绿色,并且腹痛。医生最终从他的胆总管里取出4条长约10mm、宽约8mm的肝片形吸虫。
荸荠别用嘴啃皮
可能感染姜片虫
荸荠容易感染水中常见寄生虫,如果没有清洗就吃,附着于上的姜片虫囊蚴就有可能进入人体。
寄生虫主要聚集在荸荠皮上,吃荸荠要充分浸泡后清洗,用开水烫,再削皮吃。不要用牙齿啃皮。如果把荸荠煮熟或者做菜吃,更让人放心。
切记
食物千万要煮熟煮透后再吃!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大潮网、人民日报、江苏新闻
部分图片由朱先生提供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贺风玲
男子 *** 10岁女童致死:二审死刑改判死缓,女童家属将申诉
降级!
广州这几件事,被国务院重磅奖励!
全球肉类供应告急?麦当劳巨无霸、麦香鸡也遭波及......
紧急提醒!事关周末
知名女星冲上热搜之一!她说:我真的没醉
你家楼下的快递柜,除了收费又有大动作了...
多地紧急通知……
婴儿被趴睡死亡,最新进展来了!“有毒”的育儿群,正在刷屏我们的朋友圈……
这种螺千万别吃,一颗就可能致命!赶紧告诉家里人一到夏天
各种夜宵美食
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在这个“烧烤加啤酒”的季节
约上几个好友小聚一下
既能一解身心疲劳
又能一饱口福
在拥有众多美食的烧烤摊上
哪个是你的心中所选呢?
是肉质鲜美的肉串?
辣到冒汗的小龙虾?
还是脆爽可口的凉菜呢?
对于沿海和南方地区的人们来说
有一种小菜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是“炒螺丝”
我国近海可食用的螺类有60多种
个头大小不一
螺壳的样子也不尽相同
但螺肉都十分鲜美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螺千万不能吃
有可能成为“致命杀手”
它就是
织纹螺
近几年
因它导致的中毒事件
多有发生
那么
织纹螺究竟是一种什么螺?
对身体有多大的危害?
一起来看
什么是织纹螺?
织纹螺也被称为海丝螺、白螺,大多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近海礁石附近。
与普通的螺相比,织纹螺的壳比较小,整体长1厘米左右、宽0.5厘米左右,跟指甲盖差不多,颜色多为黑褐色。
常见的织纹螺有光织纹螺、正织纹螺、方格织纹螺等10多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织纹螺的毒性有多大?
事实上,织纹螺本身并不会产生毒素,但它是食腐动物,在海洋中生活的织纹螺会摄入有毒的贝类、鱼、虾、藻类等食物,并将毒素累积在自己的体内。
织纹螺螺肉中的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同时,水体的污染、频发的“赤潮”也会导致织纹螺体内的毒性进一步增加。
织纹螺的螺肉内积聚的毒素量很大,所以只要吃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就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轻者也会引起头晕、口吐、手指麻木等症状的发生。
所以,在2012年7月20日,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虽然已经明令禁止,不过还是有人禁不住美味的诱惑,私自捕捞织纹螺食用,每年的夏季,都会由于食用织纹螺导致食物中毒,甚至致死的事件发生。
还有哪些螺也不能吃?
那么除了织纹螺,还有没有什么螺不能吃?
有,而且不止一种。
比如福寿螺,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食用后会可能会使人患上管圆线虫病,导致头痛、呕吐、甚至精神异常等症状。
除此之外还有花冠螺、方格螺等,都是不可食用的。
所以,为了避免误食这些有毒的“螺丝”,更好去大型的商超或者正规的农贸市场,购买可以食用的螺类,且在烹饪时进行充分的加热。
哪些螺可以放心吃?
全世界有400多种可食用的螺类,我国就占了将近1/5,有很多美味的田螺和海螺都可以做成美食。
田螺:分布十分广泛,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螺,在我国各地的湖泊中都有它的踪迹。田螺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如果水体受到污染,田螺会难以成活。
在选择田螺的时候,要看外壳是否完整。在食用前用清水浸泡半天左右,清除螺肉中的泥沙。
响螺:也叫香螺,属于中大型的贝类。响螺的生长期十分漫长,要5-8年才能长到一斤半左右,而且,响螺不能人工饲养,只能捕捞野生的,所以价格也比较昂贵。
椰子螺:椰子螺也叫做木瓜螺,跟木瓜的大小差不多,肉质十分醇厚。
红螺:红螺是餐桌上比较常见的大型海螺之一,它的肉质肥厚,口感和长相跟鲍鱼十分类似。红螺的生长对于水质要求不高,相对于田螺和响螺等螺类,它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所以产量也比较高。
综上所述
织纹螺有很强的毒性
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
避免误食
平常购买螺类时
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商超和农贸市场
进行购买
本文专家:范琳琳,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安全硕士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
急转!千万别生吃!这些食物体内可能长虫子近日,长沙一女子体内排出4.95米长绦虫,医生表示生吃频率越高,感染寄生虫的概率也就越高。这些东西别生吃:①福寿螺可藏6000条虫 ②生吃黄鳝可感染寄生虫,体内乱钻 ③小龙虾可携带肺吸虫 ④淡水鱼生鱼片有肝吸虫 ⑤吃三分熟牛排长出1米绦虫 ⑥涮羊肉未熟别吃 ⑦田螺可能有寄生虫 ⑧荸荠皮或有姜片虫,别用嘴啃皮。
来源:新闻晨报
病从口入这是老话讲的,就是因为食物中会有寄生虫存在,哪些食物食物是我们每天都要摄取的,但是你们知道那些食物要必须认真清洗的吗?不然那些寄生虫会危害你的身体!
病从口入这个说法清楚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有些东西不该吃,有些东西不能吃,有些东西要注意怎么吃。因此食物的安全性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为此次疫情就是因为野生动物身上来的。
之一种就是车厘子,人们都说这里面有虫子,也有很多做了测试,证明了的确有白色的虫子出现,专家解释称,这白色的小虫只是果虫,没有危害只要吃前认真清洗就好。
第二个就是空心菜,这跟车厘子差不多,不过在清洗之后还要焯水一遍再吃,一是为了去掉苦涩的口感,再就是去掉里面的寄生虫,但这些都是可见的,还有就是那些看不见的才是最危险的。
第三种也就是最危险的田螺的寄生虫,他是根本看不见的!里面的寄生虫是高于其他很多食物的,而且不免有些老板店内的卫生不达标,对田螺处理不到位,轻者就会拉肚子,重者那就得进医院了。
所以再吃海鲜类的食物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清洗,保证熟透,这才是最安全的!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