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开头是已的成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台字开头的成语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一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一锤定音:比喻做事果断,说了算数。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难以攻破。
4.一不扭众:一个人难以违背众人的意见。
5.一片 ***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6.一日之雅:指短暂的交往,交情不深。
9.一笔勾销:把账一笔勾销,比喻全部取消。
10.一盘散沙: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11.一日 *** :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12.一唱三叹: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13.一匡天下: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 *** 下来。
14.一败如水:形容 *** 打了大败仗,不可收拾。
16.一手独拍,虽疾无声: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17.一瞑不视:指死亡,也形容逃避现实,或形容不怕牺牲。
18.一发破的: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
19.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0.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21.一成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22.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23.一干人犯:指罪犯和有关的人。
24.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25.一觞一咏: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26.一心一德: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27.一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28.一见钟情: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
29.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30.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31.一体同心: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32.一人得道,鸡犬 *** :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 *** 都跟着得势。
33.一扫而空: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34.一动不如一静: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
35.一寒如此: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36.一尺水十丈波: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37.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38.一家眷属: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39.一笔抹煞: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42.一把死拿: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44.一波三折:形容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46.一表非凡: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47.一决雌雄: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48.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49.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50.一触即发: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51.一家之计: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53.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54.一秉至公: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55.一抔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 *** 势力。
56.一发千钧: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57.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58.一鳞一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59.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61.一枕黄梁: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62.一差二错: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63.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 .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 *** 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65.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有一个位置,没有多余。也形容做事踏实。
66.一客不烦二主: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67.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68.一钱不落虚空地:比喻丝毫不浪费。
69.一隅之见: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70.一表人才: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71.一介不取: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72.一瓣心香: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73.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74.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75.一弹指顷: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76.一潭死水:潭:深水坑。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
78.一狐之腋: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79.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80.一片宫商: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81.一去不复返: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83.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84.一字不易:文字精醇,一个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袭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别人的文章。
85.一手遮天: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86.一草一木: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87.一字一板: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88.一鳞半甲: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一倡百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91.一斑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 .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93.一团漆黑: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94.一问三不知: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96.一片冰心:冰心:清洁的心。形容 *** 淡泊,不求名利。
97.一丝半粟: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98.一路平安: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99.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100.一见如旧: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
二、开头已的成语
1、已成定局、已陈刍狗、已登道岸、已归道山、木已成舟。
2、一、己溺己饥[ jǐ nì jǐ jī ]
3、释义: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4、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5、白话译文:大禹想到天下还有被水淹的人,就好像自己正被水淹着一样,稷想到天下还有饿着的人,就好像自己正饿着一样。
6、二、己饥己溺[ jǐ jī jǐ nì ]
7、释义: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8、出处:《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9、白话译文:禹想天下有溺水的人,由己溺的了;想到天下有饥荒的国家,由自己饿了,因此这样的当务之急。
10、三、己所不欲[ jǐ suǒ bù yù ]
11、释义: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12、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白话译文: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14、释义: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15、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16、白话译文:我是一个为国家前途忧心、爱护百姓的国君,本来就希望得到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
17、已陈刍狗(yǐ chécopyn zhōu gǒu)
18、解释:陈:陈列;刍狗:古代祭祀用茅草扎成的狗,祭祀后丢弃。指已经过时,轻贱无用的东西。
19、出处:《庄子·天运》:“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 *** 游居寝卧其下。”
20、示例:盖~,其机已泄,恃胜失备,反受其害。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
21、已成定局(yǐ chéng dìng jú)
22、解释:已经形成确定的不可改变的局面或形势。
23、解释:岸:道路的尽头。已经到了道路的尽头。比喻学问已经大有成就。
24、出处:《诗经·大雅·皇矣》:“诞生登于岸。”
25、解释:道山:传说中的仙山。已到达仙山。旧时比喻人死。
26、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七:“世传端明已归道山,今尚尔游戏人间邪?”
27、示例:这位朋友,现在~,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梁实秋《沉默》
28、【释义】:欲:专希望;勿:不要;施:施加属。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29、【释义】: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30、【释义】: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31、解释:陈:陈列;刍狗:古代祭祀用茅草扎成的狗,祭祀后丢专弃。指已经过时,轻贱无用的东属西。
32、出处:《庄子·天运》:“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 *** 游居寝卧其下。”
33、示例:盖~,其机已泄,恃胜失备,反受其害。
34、解释:已经形成确定的不可改变的局面或形势。
35、解释:岸:道路的尽头。已经到了道路的尽头。比喻学问已经大有成就。
36、出处:《诗经·大雅·皇矣》:“诞生登于岸。”
37、解释:道山:传说中的仙山。已到达仙山。旧时比喻人死。
38、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七:“世传端明已归道山,今尚尔游戏人间邪?”
39、示例:这位朋友,现在~,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
40、已陈刍狗 [yǐ chén chú gǒu ]
41、陈:陈列;刍狗:古代祭祀用茅草扎成的狗,祭祀后丢弃。指已经过时,轻贱无用的东西。(暗指孔子)
42、《庄子·天运》:“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 *** 游居寝卧其下。”
43、盖~,其机已泄,恃胜失备,反受其害。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
三、字开头的成语
1、以字开头的常见成语:是是非非、是非曲直、是古非今、是非分明、是非之心。
2、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并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简洁而富有哲理,能够形象地描述事物、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
3、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来自古代文献,有的来自民间传说,有的来自历史事件。
4、例如,“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意指自欺欺人;“胸有成竹”出自文同的《次韵和长卿乞画竹》,意指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和考虑;“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意指及时纠正错误,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5、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由于其言简意赅的特点,成语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在写作、演讲、交流等场合,恰当地运用成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引起听众或读者的共鸣。
6、除了实际应用价值,成语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成语背后都蕴藏着历史故事、古代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文化元素。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历史传承。
7、此外,成语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示作用。许多成语富含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对于人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准则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学习成语,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化素质。
8、在现代社会中,随着 *** 语言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成语的使用和传承面临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成语的学习和教育。许多学校将成语纳入语文课程中,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普及成语知识。
9、此外,一些社会团体和文化机构也积极开展与成语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成语竞赛、成语讲座等,以促进人们对成语的认识和兴趣。
10、综上所述,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用价值、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通过学习和传承成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历史传承,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修养。
关于开头是已的成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