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秋分后,是江南较为舒服的一段日子。一半温暖,一半清凉。如果你在苏州呆上一段时日,建议你专门挑选一个晴天,一个雨天去逛园子,细品那些被时光惊艳的建筑。
无论是三更夜雨打湿了的荷叶,还是艳阳高照下的桂花,亦或那未曾被染红的枫叶,在山石之间或幽深之处,与园林的亭、台、楼、榭构成一幅幅画卷,美不胜收。
在苏州现存的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的数量占了90%以上。现在对外开放得差不多有110个左右。其中,这8个园林,推荐你们去走走。
1、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东北街,始建于明代,为江南园林的代表。到了苏州,也是中国园林之母。
“拙政”园名,源自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避世隐居之意。
翻译成人话就是,种菜、养鱼、就是一个笨蛋所做的事。其实就是一位官场失意的园主,从官场退下之后归隐田园生活的寄寓和自嘲,和网师园的园名有异曲同工之意。
这座园林囊括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和特色。它既有远山旷远之景,也有蜿蜒曲折之貌;流水,移木、映花、蕉廊,让你在园子行走的每一步都是景。
重点打卡:远香堂~三十六鸳鸯馆~与谁同坐轩~捂竹幽居~枇杷园。
2、留园
留园,是我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苏州金阊门外,以园内布局精巧,奇石众多而闻名,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这曾是晚清首富盛宣怀的私家园子,走进园内,你会发现,空间布局都是一明一暗的设置,每一处转折的植物,漏窗,亭台看似随意,其实颇有深意。
特别是当你走到甬道的外面时,天光顿开,眼前的湖光山色让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障碍景设计,不仅体现了当时有钱人低调的做派,也把园林中的一步一景的布局手法诠释得淋漓尽致。
重点打卡: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涵碧山房。
3、网狮园:
网师园始称“渔隐”,这是园主立志远离政治、退隐江湖的寓意。网师园位于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
网师园很小,名气也不如拙政园大,但是它开创了中国园林走向世界的先河,是之一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
苏州所有开放的园林中,目前只有拙政园和网师园开放夜游,里面一步一景,在光影变幻一下,沉浸式的实景表演非常的精彩和白天观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是初次到苏州游玩的话,建议你白天逛拙政园,晚上看网师园。
还有,网师园的玉兰花特别的美,当你在网师园看到玉兰花的那一瞬间,相信你也能体会到古人寄寓金玉满堂的妙意,如果春天去苏州,千万别错过。
重点打卡:殿春簃~引静桥~雕砖门楼~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看松读画轩。
4、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最早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是苏州园林当中唯一的一座以亭子的名字而命名的园林,也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
其得名,源自宋苏舜钦笔下的《沧浪亭记》,更胜欧阳修应邀所作诗篇《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园林主体以山林为主,入园前,见水生色——园门北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很是仙气。
园内复廊上的108扇漏窗是它的一大亮点,人在廊中走,就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竹子、芭蕉、池塘、水面、假山、亭台阁楼的框景图,非常的养眼。
重点打卡:明道堂~翠玲珑~看山楼~游廊。
5、耦园
耦园,位于苏州仓街小新桥巷。始建于清初,原名“涉园”,取名“耦园”,“耦”通“偶”,显示出园主与夫人的伉俪情深。以黄石假山为特色。堪称精致文化产物的代表。
园内布局一宅分两园,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枕水而居。不仅显示了姑苏人家的特色,也说明了男女主人的地位是平等的。
官场失意,情场得意!这可能是安徽巡抚沈秉成的更好的诠释,不然又怎么会对一见倾心的严永华如此费心呢。大费周章的修建园子,挖空心思地给他们的爱巢取名为耦园,造就了苏州的这座爱情经典园林。
耦园,就在平江路附近,很小很精致,强烈推荐有阳光的日子去打卡,里面的太阳花漏窗与光影交错下的美,绝对会让你惊艳。
重点打卡:黄石假山~无俗韵轩~城曲草堂~载酒堂。
6、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也称“颐园”,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现藏于苏州刺绣博物馆的院内,建造历史可追溯到晋代的景德寺,历史十分悠久。
环秀山庄的更大特点,就是非常的迷你,再来就是山景布置得特别巧妙,坐在主厅环秀山庄内,从任何角度看出去,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和画面,层次丰富多变,被行家评为中国古典园林之冠。
环秀山庄的精华是假山,这是清代常州叠山大师戈裕良的杰作。整座假山及微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于一身,咫尺之间容纳千山万水,很是难得。
重点打卡:有毂堂~环秀山庄~边楼~问泉亭~补秋舫等。
7、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江苏苏州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元代园林的代表作。
这是一座具有禅意的园林,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必游之地,也是颜料大王贝润生的私家园林,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狮子林更大的看点就是,独一无二的假山群。其中,更高峰是狮子峰。
假山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21个,曲径9条,迷宫式的布置,人钻进里面,会发现洞内蜿蜒曲折,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就回到原路,很有意思。
重点打卡:燕誉堂~湖石假山~指柏轩~真趣亭。
8、艺圃
苏州艺圃,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代中期的私家宅园,迄今有450多年历史。
这座小园在前几年之前,还算是苏州本地人的后花园,是苏州本地人喝茶听评弹的地方。
因为藏得太深,如果对苏州不熟悉,很难找得到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不被游客悉知。
后来因为园子太过于上镜,经过一波又一波的摄影发烧友和艺术生(写生)宣传,现在俨然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
园内水池居中,花木茂盛,以入门的蔷薇花最为出名,每年的四月上旬,蔷薇花满墙时,艺圃这座小园里永远人满为患。
在园内内东南的乳鱼亭是明代遗构,亭内横梁方上有明代彩绘,很有艺术价值。
重点打卡:延光阁~浴鸥池~乳鱼亭~响月廊。
不知道,你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如何,这8个园子你都去逛过了吗?
苏州四大名园,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美誉苏州四大名园极大的概括了江南汉族古典园林的特征,苏州园林以其小巧的结构,将空间变幻为多变的景致的手法,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美誉,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下面一起看看苏州四大名园的详细介绍。
1.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明代江南园林的代表,是苏州现存更大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在苏州的东北方,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有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布局空旷,中花园别有洞天,其间有“香洲”、“雪香云蔚亭”、“海棠春坞”等著名建筑,西花园的古建筑很值得考究,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江南园林布局,以民居多进为特点,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规模还不是很大,到了元朝,是大弘(宏)寺,规模扩建,到了明代,开始修建,御史王献臣花了16年建成,也就是现今的样子。
2.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留园
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是现存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它的具体修建时间有争议,现在有俩个版本,一个是在明嘉靖年间,一个是明天顺。
全园有四个部分,方位上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能带着你体验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观,在这点上,它是有别于其他的园林的,布局结构同样也是采用,山、水、楼、林的园林常有的样式。
鉴于它的具体修建时间,个人认为明天顺年间的比较有说服力,明代时,是徐时泰的东园,到了清代,被刘蓉峰买下,俗称“刘园”,之后盛旭人买下,始称留园,延留至今。
3.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是典型的元代园林,有着650多年的历史。
布局呈现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狮子林的特点是既有苏州古典园林原有的亭、台、楼、阁等景观,又有众多的假山,期间还有洞壑,奇石密布,有着“假山王国”的美誉。
游览狮子林四季都可以,以春季更佳,夹杂着春雨的狮子峰,别有韵味,在假山中,穿越期间,犹如迷宫一般。
4.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沧浪亭
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北宋时期江南汉族古典园林代表,是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
最早追溯到五代十国晚期,是作为私人别墅,北宋时期,孙氏弃之,被贬吴中的苏舜钦花钱买下,在园子北面修一座亭子,命名“沧浪亭”,之后和欧阳修、梅圣俞等来此作诗,从此沧浪亭的名声传开。
全园的布局,自然山水,相得益彰,构思巧妙,实乃吴中胜境。
小结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按时代顺序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代表着江南汉族古典园林的极高造诣,是中华文化瑰宝。
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国园林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将神州大地点缀得格外绚丽夺目,其中江南私家园林以其超凡的艺术魅力享誉海内外,其旨趣追求上的寄情山水、营造技法上的道法自然、文化内涵上的士人气息等,都将中国传统造园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邻近拙政园,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元代的园林,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狮子林与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并称“苏州四大名园”,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寻根溯源
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维则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初名“狮子林寺”。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
“狮子林”一名的由来
- 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
- “狮”在古代通“师”,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故名“师子林”,也就是弟子给师父建的园子
- 取自佛书中“狮子吼”一语(“狮子吼”指禅师传授经文)
狻猊形似狮子,传说是龙所生九子之一。右图为狮子林园内一块神似狮子的山石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因园内有五棵松树,故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仍名狮子林。
园林撷珍
假山王国
狮子林长久以来一直以假山闻名,被称为“假山王国”。狮子林的假山大致可分东西两部分,东边的被称为旱假山,西边的被称为水假山。
东部旱假山遇大雨能一泄而干,故名。旱假山为元代狮子林遗存所在,是全园的核心精华。假山之上,石峰林立,怪石如狮,姿态各异。山中洞壑幽深,山道回环曲折,有“桃源十八景“之说。
西部水假山临水而筑,池水水位升高,则洞内涉水,游人需踯躅而行,似仙鹤戏水;逢洞外雨水瓢泼,洞内则水珠沥沥,别有情趣。
九狮峰
由太湖石堆砌而成,为狮子林众多湖石峰的代表之一,气势雄伟,玲珑奇特,因形似九头狮子而得名。峰石以粉墙衬托,勾勒出峰石清晰的轮廓,左侧有次峰相配,翠竹摇曳,更显峰石的奇曲高峻,变幻莫测。
真趣亭
位于古五松园南,倚廊而建,南面临水,卷棚歇山顶,山尖饰有瓶插牡丹图案。亭名取自宋代王禹偁《北楼感事》中“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诗句,意为悟得山林真正意趣之亭。
乾隆帝所题“真趣”匾额
燕誉堂
取《诗经》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之句而名。“燕”意为安闲,亦通宴;“誉”通豫,意为欢乐。即此为“宴请宾客的安乐之所”。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陈设华贵,花台石笋,玉兰夹峙,为静观佳景。
问梅阁
早在元代已建有此阁,后贝氏重建,沿用旧名。外型采用重檐歇山顶,阁顶暗置水柜蓄水,可以将水流导向山石之间,形成瀑布。阁外梅树数株,阁中桌椅、藻井、地面均用梅花形图案,窗格采用冰梅纹,槅扇上书画内容也多取材梅花,紧扣阁名。
暗香疏影楼
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得名。楼依湖而建,一层为通道,二层南面可欣赏古朴而幽静的园景。楼前有山石、梅花和池水,正合“暗香疏影”之名。
园林文化
园林禅意
狮子林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山水园,其假山群深含禅意,体现了狮子林创始人的宗教思想。
狮子林园中所悬真如禅师画像
矧师之真实,可以破诸妄,平淡可以消诸欲。若以静默不二,则虽有形有声,犹不能悸,况乎无声无形,而托诸狻猊,以警群动者乎?
——天如禅师与弟子语
天如禅师维则借形似狮子的假山石峰,表达了面对“世道纷嚣”之时,禅意可以“破诸妄,平淡可以消诸欲”,以“无声无形”托诸“狻猊”以警世人,这就是维则建狮子林的佛心禅意。
承载了佛教教义的贝叶纹花窗
园林书画
天如禅师建园时,曾邀请倪瓒做“首席设计师”。倪瓒在当时是画坛大咖,和《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等人并称为“元四家”,在文艺圈犹如泰山北斗,影响力非同一般。倪瓒不但参与造园,还留下了著名画作《狮子林图》,狮子林也成为了江南文人吟诗作画的圣地。
元 · 倪瓒 《狮子林图》
清朝乾隆帝于第二次南巡之行中,特地按照倪瓒这幅《狮子林图》寻访到当时已然残破的狮子林园。面对失而复得的狮子林园,乾隆帝当即授意重修。这次的修缮参照倪瓒画作进行,为期数年基本修竣,词臣画家钱维城根据重修后的狮子林园,绘成一幅《狮子林图》,“以存庐山真面目”。
清 · 钱维城 《狮子林图》
故址虽存,已屡易为黄氏涉园,今尚能指为狮子林者,独赖有斯图耳。翰墨精灵,灵泉籍以不朽,地以传人,正此谓耶。
——乾隆
关于狮子林的画作,古往今来,特别是元明清以来,有记载的即上百幅,大多为写实作品。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独辟蹊径,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创作水墨《狮子林》,引领观者进入抽象的园林奇幻世界。
吴冠中 《狮子林》
园林名人
说到狮子林,除了天如禅师、倪瓒和乾隆皇帝,还有一个对它产生深远影响的家族——贝氏家族。
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与建筑大师贝聿铭
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公)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以80亿银元购得狮子林,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解放后,贝氏后人将此园捐献给国家,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贝润生作《重修狮子林记》记述兴修始末,刻于燕誉堂中堂屏风
贝聿铭为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代表作品有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和苏州博物馆,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幼时的贝聿铭曾在狮子林中度过一段童年时光,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都会勾起他的无限幻想。
建筑大师贝聿铭
我后来才意识到在苏州学到了什么。现在想来,应该说那些经验对我后来的设计是有相当影响的,它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共存,而不只是自然而已。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
——贝聿铭
贝氏家族在狮子林里的合影
贝氏家族在狮子林中新建了石舫和湖中亭
四季园景
狮子林创园之早,在现存江南名园中仅次于苏州沧浪亭与绍兴沈园,其中大量保留了建园之初的假山景象,至今仍是全园精华所在,这些假山遗存,对于认识早期造园叠山极有价值。
此外,狮子林也是苏州私家园林影响皇家园林的一个典范。乾隆皇帝南巡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狮子林,引入堆叠假山的各种流派,丰富了北方园林的造园内容,是我国园林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
部分图文来源于 ***
蚂蚁庄园知识问答问题是“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独占两座,分别是拙政园和?选项有A、留园;B、豫园。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独占两座,分别是拙政园和,是留园还是豫园?答案具体解析如下。
中国四大名园指的是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苏州留园。拙政园和留园是苏州的瑰宝,其中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中国四大园林之首,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也是苏州更大的园林。
拙政园景色秀美,建筑精致,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特色。留园景色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留园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池水明洁,峰峦环抱,东部以建筑取胜,重檐叠楼,曲院回廊,并有名石冠云峰及瑞云、岫云三座石峰。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也是江南古典园林。
蚂蚁庄园答案:“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独占两座,分别是拙政园和?是“留园”还是“豫园”?正确答案是“留园”。
以上是对““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独占两座,分别是拙政园和?”这个问题的答案和分析,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蚂蚁庄园小知识#
相约苏州,“中国四大名园”暨中国历史名园交流活动举办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茹军 记者 高达)9月19日,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主办的“中国四大名园”暨中国历史名园交流活动举办。来自北京、河北、广州、山西、辽宁、吉林、四川、 *** 、江苏等地的世界遗产单位、中国历史名园、著名文旅景点、文博界、行业协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代表们出席了活动。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计6大类180处,其中园林仅有四处,分别是以北京颐和园(编号122)、承德避暑山庄(编号123)为代表的北方皇家园林,以苏州拙政园(编号121)、留园(编号124)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这四座园林南北竞秀,被公认为中国更优秀的园林建筑,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光树表示,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艺术造诣,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全国来看,各大园林名胜流派纷呈,亭阁典雅,花木繁茂,北方皇家园林“雍容华贵、气势雄伟”,江南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岭南园林“疏朗通透、兼蓄秀茂”,巴蜀园林“文秀清幽、飘逸质朴”,寺庙园林“意境高远、古朴深邃”。
从苏州来看,纵览2500年建城史,一座姑苏城,半部园林诗,苏州园林以写意山水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融叠山理水、建筑花木、诗情画意为一体,精妙绝伦,尽显江南风雅,其中,以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江南造园艺术的精华,成为苏州最闪亮的城市标识。苏州园林主管部门将对108处苏州园林实施群体性保护,全力打造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城乡一体的“公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湿地城市”,努力让“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美好愿景早日化为现实。
在当天上午的签约仪式上,“中国四大名园”以及历史名园的主管部门代表签署了战略协议,在保护传承、共建共赢、品牌形象、交流平台以及资源价值等五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当天下午的专题研讨会则重点围绕“园林湿地及生态的构建与保护”“园林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议题展开研讨,并从园林景区历史文化、保护管理、生态修复、活化利用等多角度进行分享交流。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本次活动遵循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特色各异宗旨,为全国名园、名山、名湖、名馆、名镇间加强人文交流、拓展合作渠道、赋能品牌宣传、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了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供图)
(校对 季林巧)
中国四大名园,指的是哪四大名园?图片来源于 ***
1、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王献臣买下此地,然后聘请著名画家文征明进行设计,并根据西晋文人潘岳的《闲居赋》为该园取名为“拙政”。现在的拙政园面积约83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现存建筑大多为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重新修建,是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作。
图片来源于 ***
2、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前身是乾隆皇帝为太后所建的清漪园。颐和园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准则,仿照江南的园林和景致,在昆明湖、万寿山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堪称是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大成的经典之作。现在对外开放的颐和园景区占地面积2.97平方千米,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各类古建筑3000余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
图片来源于 ***
3、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其设计巧妙运用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技法,建筑布局极尽精巧,亭台轩榭相互呼应,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步步有景、处处成画,是江南园林的典范之作。
图片来源于 ***
4、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清朝康熙以后的皇帝避暑并处理政务的宫苑之一。始建于公元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建筑和增修,占地面积共564万平方米,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在东面和北面的山麓,还分布着为少数民族领袖建的规模宏大的外八庙建筑群。避暑山庄不仅风景优美,更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是研究18世纪中国历史的珍贵遗产和资料。
中国罕见500年古园,名望超过拙政园、狮子林,康熙乾隆游览14次前言
诗情画意构佳境,咫尺山水造乾坤!江南园林,是一首山水诗,也是一幅文人画,更是一处凝聚了东方传统美学,折射出中国文人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可居、可游、可赏的精神家园。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四大名园甲江南。举世公认的江南四大名园,即为苏州拙政园与留园、南京瞻园、无锡寄畅园。其中,尤以寄畅园最为特别,原因有四。
寄畅园建园之早,历史比肩拙政园;寄畅园极受帝王青睐,名望超过狮子林;寄畅园建园四百多年未属他姓,媲美宁波天一阁;寄畅园充满自然野趣,堪称江南乃至中国山地园林典范。
那么,问题来了,寄畅园究竟建于何时?凭什么受到康熙与乾隆的格外青睐?为什么能在诸多江南名园中独领 *** 呢?想要揭晓答案,且听我一一道来。
秦金初建寄畅园
寄畅园,俗称秦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横街,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罕见的著名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也是无锡现存唯一的明代园林。
寄畅园首任园主秦金(1467-1544),为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龙图阁大学士秦观第17代后裔,他于明弘治六年(1493)考中进士,是秦氏家族中第二位进士及第的子孙后代。
秦金历事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在两都(北京、南京)任了五个部的尚书,最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素有“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之美誉。
秦金于正德十五年(1520)前后,购得元朝惠山寺僧舍旧址“沤寓房”,嘉靖六年(1527)告老还乡后,开始在旧址上掇山理水,移种花木,营建别墅园林,取名为“凤谷行窝”。
“凤谷”来自秦金所居有“凤麓宗祠”、“凤山书屋”,同时寓意园主的别号,并与惠山之别名龙山相对;“行窝”,来自北宋名士邵雍,表达园林简朴素淡之意。
秦金建园之初,就其景观而言,只是因地制宜、整理土阜,开涧听泉、设置亭阁,园中有高峰、曲涧、幽石、长松、僻径、流泉,充满自然野趣。他在《筑凤谷行窝成》诗中写道:
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
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
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
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200年3次改扩建
秦金辞世后,园子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所有。自此从明至清的200多年间,秦氏后人,对园林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与改筑。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秦瀚以其诗人的审美志趣,仿白居易《池上篇》文中所述的园林造景布局,首次对凤谷行窝进行改扩建,凿池叠山,建亭设桥,使得园景更加丰富。
这一时期,在秦瀚、秦梁相继成为第二任和第三任园主,凤谷行窝改成凤谷山庄。父子二人,在园中开设“碧山吟社”,常与文人雅士饮酒作诗,当时诗文多以“凤谷山庄”称呼该园。
第三任园主秦梁卒后,园子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所有。万历十九年(1591),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罢黜。
返回家乡无锡后,秦燿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于万历二十年(1592),开始对家园进行全面改造。他命人在园中疏浚池塘,改筑园居,历时七年造景二十余处,每景题诗一首。
秦燿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将园命名为“寄畅园”。园中新造二十余景,虽多有亭榭楼阁,但仍以水石花木的自然之景取胜。
万历三十二年(1604),秦燿将家产分给子孙,园子被一再分割。直至半个世纪之后,清顺治十四年(1657),秦燿曾孙秦德藻、秦松龄父子才将被分裂的寄畅园重新合并。
秦德藻特请造园名家张南垣谋划,请其子张鉽负责构山叠石,在旧园格局基础之上,对园林山水与建筑进行一番大改造,引二泉之水,构筑了八音洞、七星桥、美人石等景点,使园子更具山林清旷的意境。
这次由造园艺术家张涟、张鉽父子,大规模改造之后,全园焕然一新,园景更为完美,也最终奠定了寄畅园今日所见的整体山水布局和园林景观。
清初浙西词派大家厉鹗,曾在其《满庭芳》一词中,对寄畅园景观赞道:“屋借峰图,径随泉改,过桥别是深情。阑干十二,真在镜中行。”
帝王钟爱传佳话
要说真正使得寄畅园名声大震的人,当然非清朝的皇帝莫属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皇帝,都曾驻跸寄畅园,并多留有御笔墨宝。
尤其是康熙、乾隆两帝,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100年间,先后六下江南,分别七次驾临惠山,十四次游览寄畅园。
1684年,康熙首次南巡过无锡,秦德藻次子秦松期接驾。康熙帝游玩寄畅园后,大加赞赏,并挥毫写了“竹净梅芳”、“溪光山色”、“松风水月”等景题匾额。
相比皇祖父康熙,乾隆皇帝更加钟爱寄畅园,他六次南巡其间,曾七游惠山,八巡秦园,并一再题诗,留下了“寄畅园”园门匾额和“玉戛金枞” 御书石匾额各一方。
多次游玩寄畅园后,乾隆评说“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写有御诗“寄畅园中眺翠螺,入云抚树湿多罗”流传至今。
与此同时,乾隆还命随行宫廷画家绘图携京,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名为“惠山园”(1811年改为谐趣园),即今颐和园的谐趣园。
嘉庆皇帝作为太子陪同乾隆南巡时,曾一同游览寄畅园,非常喜爱园中景色,曾作诗赞赏道:
名园正对九龙岗,鹤步滩头引径长。
树有百年多古黛,花开千朵发清香。
流泉戛玉通芳沼,修竹成荫覆曲廊。
燕子来时春未老,故巢忆否旧华堂。
从康熙到乾隆,每次南巡江南,总要到寄畅园,留下了诸多御制诗章、词句及匾联。在江南众多园林中,只有此园受到帝王和朝廷的如此重视,从明到清的二三百年间,寄畅园引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一代 *** 。
山水造景天然趣
众所周知,江南私家园林,大多数都是高墙围闭、建筑密集的住宅花园。在这种情况下,依山傍水、树木繁茂的寄畅园,就很自然地成为我国明代山水台地园林的杰出代表。
寄畅园,面积15亩,呈不规则的梯形,南北长而东西窄,中间宽阔。作为一座郊外山麓园林,其布局以山为重点,以水池为中心,以山引水,以水衬山,山水交融而为一体。
全园主要有门厅、秉礼堂、凤谷行窝、含贞斋、卧云堂、八音涧、锦汇漪、七星桥、郁盘亭廊、知鱼槛、嘉树堂等28景。其中,尤以锦汇漪山水景观,最为称道。
锦汇漪,是结合山水造景而设立的惠山泉的汇集点,池面南北长约90余米,东西宽约20余米,面积仅有0.17公顷,四周林木蓊郁,真假山势连绵,形成一处十分幽静的独立景区。
池西鹤步滩伸向水中,与池东凸在池中的知鱼槛,相对形成夹峙之势,使水面分成南北连通的两块。知鱼槛三面环水,既可欣赏对岸山林景色,又可体会庄子濠梁观鱼的幽趣。
知鱼槛东南,建有临池的郁盘亭廊,驻足其间,可观赏隔池岗埠起伏与参天古树倒影。廊壁嵌有《寄畅园法帖》碑200方,均为秦氏家藏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名家墨宝。
知鱼槛北,有七星桥横跨溪头,采用的是《园冶》“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之法,丰富了水面的空间层次。过七星桥,即为涵碧亭,园主秦燿曾题咏道“微风水上来,衣与寒潭碧”。
从七星桥向西跨水,就到了嘉树堂。由嘉树堂南望,近水亭阁,虚明洞彻;远处锡山,古塔屹立。园外锡山、龙光古塔借入园内,远近交融,山水一色,倒影池中,堪称妙笔。
嘉树堂西面的八音涧,全用惠山黄石叠成,总长36米,最宽处有4.5米,最窄处仅0.6米,深1.6至1.9米,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结合假山堆叠,利用动水而创造赏声景致的孤例。
置身其间,巉岩峭壁,曲折窈窕,浓荫匝地,清泉潺湲,空谷来风,清音悦耳,有晋代诗人左思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境界,集中表现了自然界幽谷溪涧景色的声音之美。
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的主要法则时,曾说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
寄畅园中的黄石大假山,延续着惠山的山势脉络,锦汇漪存积着天下第二泉的清水,如此一来,便将园外山水同园内山水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堪称“内师心源,外师造化”之范例。
与此同时,园中以山水风光为主,建筑只是充当风景的配角,几乎所有的亭台楼阁等建筑,都融于自然风景之中,使得整个园景呈现出疏朗、闲旷、幽静的自然风情。
结语
回望寄畅园,从16世纪20年代始建,至20世纪50年代,四百余年一直属秦氏所有且从未易主,除了宁波天一阁,无出其右。这在中国造园史上,可堪称是一座绝无仅有的古园了。
古人云,郊园贵野趣,宅园贵清新。无锡寄畅园,正是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凝练的建筑,古拙的大树,创造出自然和谐、灵动飞扬的山林野趣。
行走园内,可见花草林木苍翠蓊郁,山光水色浑然天成,亭台楼阁若隐若现……整座园林,阴阳相谐,充满雅致,编织出了一幅“锦江漪塔影摇曳”的清秀风光。
或许正因如此,寄畅园才能在众多江南园林中脱颖而出,让有清一代四位皇帝青眼相加,前后游幸多达十余次的游幸,最终得以成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自古至今令无数人心驰神往。
@今太白,城乡市镇寻文脉,山川湖海畅襟怀!@今太白,执文化史笔,话神州大地!
创作优质内容不易,欢迎读者朋友们点赞、推荐、评论、转发、赞赏,您的鼓励,是我持续创作的更大动力!
推动文物遗产活化利用,“中国历史名园”相聚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北方皇家园林,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经典代表。1961年3月4日,这四座园林一同入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上世纪90年代又相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谓是中华园林的翘楚和骄傲。今天(9月19日),2023年“中国四大名园”暨中国历史名园交流活动拉开序幕,“中国四大名园”代表,全国各地的世界遗产单位、中国历史名园、著名文旅景点,文博界、行业协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自2015年“四大名园”管理机构在苏州签署合作框架意向书以来,已经建立起常态化的互动交流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多层次的互动交流。在上午的签约仪式上,“中国四大名园”以及历史名园的主管部门代表签署了战略协议,在保护传承、共建共赢、品牌形象、交流平台以及资源价值等五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光树表示,近年来,苏州园林主管部门持续深入实施108处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全力打造“园林之城”“公园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努力让“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美好愿景早日成为现实。此次交流活动遵循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特色各异的宗旨,意在为全国名园、名山、名湖、名馆、名镇间加强人文交流、拓展合作渠道、赋能品牌宣传、实现资源共享搭建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这是在‘中国四大名园’合作框架下的又一次历史名园交流盛会,也是业内非常期待的互鉴交流会。我们都希望共同交流经验做法、发展方向,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文旅资源整合,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党委书记、园长李晓光认为,此次交流活动对于推动文物遗产活化利用、古典园林事业永续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书条石,是苏州园林中极具特色的文化遗存,是阐释研究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留园所藏的书条石在苏州园林中数量最多、品质上乘,名家法帖最为齐全。本次活动,邀请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碑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戈春暖现场演示碑拓技艺,展示苏州园林书条石文化。戈春暖介绍,此次拓印的碑石内容源自留园著名的砖额“长留天地间”,为元代书法家周伯琦所书,寓意经一代代人匠心躬耕,苏州园林世代长留。
活动仪式结束,与会嘉宾走进苏州的城市客厅——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实地感受虎丘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点虎丘云岩寺塔的文物保护情况。当天,专家学者和代表们还围绕“园林湿地及生态的构建与保护”“园林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议题展开研讨,并从园林景区历史文化、保护管理、生态修复、活化利用等多角度进行分享交流。(苏报融媒记者 凌欣炜 文/视频 张健/摄 实习生 万琪儿 文/视频)
编辑:钱芳
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一提到苏州,你首先想到什么?我想绝大多数人应当和小编一样,更先想起的就是州园林啦。这个号称“园林之城”的地方,有大大小小的园林有60多座,几乎每座都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其中更有一些是世界级的遗产。古语有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园林里感受到苏州的小腔调,是属于苏州独一无二的旅行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沧浪亭:最古老的苏州园林
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原是五代吴越广陵王的池馆,如今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崇阜广水”、“城市山林”而著称。整个园林以清幽古朴见长,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巧于因借,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沧浪亭外临清池古树苍苍,垒叠湖石,曲栏回廊,因此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狮子林:“假山王国”、禅意园林
始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又名“五松堂”,与拙政园隔街相望,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同时也是乾隆六下江南更爱去的地方之一。整个园区虽小,但以假山众多、形状怪异著名,拥有国内尚存更大的古代假山群,因此被誉为“假山王国”。且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山水园,其假山群深含禅意,因此又被称作是“禅意园林”。纵观整个园区,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全园布局紧凑,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富有“咫足山林”意境。
拙政园:面积更大、名气最响
苏州更大的古典园林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园区以水为中心,山木环绕。东部开阔疏朗,西部建筑精美,中部以水池为中心,池中堆山,是全园精华所在。
园区南部是传统江南地区建筑格局,设有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
每年春夏秋季会分别举办杜鹃花节、荷花节,反季菊花展等特色活动。
留园:以建筑结构见长
建于清代的留园是我国的古典私家园林,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园虽不及拙政园大气深邃,却更注重对空间的利用,结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因此,在一个园林中你就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整个园内亭台楼阁、奇石曲廊,一汪碧水池塘,满园绿意,可以说是一步一景,虽然秀气但绝不小气。走进这里,你可以真切地体会一种园林山水之间的平淡气息,明白苏州这座城市独有的小腔调究竟是为何物。
游苏州四大名园之——狮子林春暖花开去郊游,上午逛了中国四大名园的拙政园,中午简单吃了苏州最著名的焖肉面,下午开始逛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苏州四大名园还有沧浪亭、拙政园、留园)
狮子林虽然没有拙政园大,但建成年代更久远,它始建于元代,是元代园林的代表,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狻猊近狮子,故名狮子林。它开始是为为天如禅师维则所建的禅林,是一座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的寺庙园林。它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狮子林不像拙政园那样像座迷宫,这里相对比较简单,中间是一个比较大的湖,湖边是狮子林最有特色的假山,它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这里山上可爬,山中可钻,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游客最喜欢这里,往往人满为患,想拍张人少的照片都很难。
而苏州古典园林的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等人文景观则散布在湖和假山的周围。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并留下“真趣”的牌匾等真迹。游览狮子林不需要请导游,历史文物类的介绍在园内都有介绍,而假山奇石自己觉得像什么都可以,并不需要导游帮你脑补。自己在园中慢慢散步,欣赏这江南的美,古典的美,配上春季的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的自然之美,真的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