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山里的小姑娘
和大家介绍介绍山里的山珍————武夷山正宗野生红菇,孕妇老人小孩皆可吃,大家可以去百度百科上看他的功效 不能给大家写上去啦,可能百度医生讲的太夸张了,但是的确在武夷山市场上供不应求,尤其是新鲜的红菇采来切一些瘦肉片煮汤,比鸡枞还好吃!一般在金秋十月左右在有百年老树的山里才可以寻觅得到他的身影.新鲜红菇煮汤的汤汁是红色的,带有红菇的独特香味,味道甘甜可口,还有一些回甘,开胃得不得了!
不得不说,也有可能是我妈妈的手艺太好了~
当然炖红菇猪脚也是一道美食~
近年来野生红菇产量越发减少,
所以大家且吃且珍惜~
福建女人坐月子时必须要吃的一种食物就是红菇,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祖祖辈辈都是如此,今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他们如此坚持。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红菇。
红菇为野生种,无法人工培育,所以对生长环境要求特别苛刻,必须在无污染的深山密林中生长,我国广西、湖南、云南等地均有红菇生长,而业内只认为福建境内的野生“蓝底红菇”最为正宗,且营养更佳。
在闽东一带的密林中,红菇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一般只生长在腐烂的阔叶林土下,红菇依靠菌丝生存,如果红菇没有在生长期间采来,烂了依然会变菌丝,随着雨水和光照的轮回变化菌丝也会发生变化,有菌丝的地方慢慢的红菇还会冒出来。
据《本草纲目》记载:“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明清时期,更是每年进贡品。
红菇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维生素B等营养元素,能为哺乳期妈妈预防疾病,促进血液循环,健脑补脑,还能预防肿瘤的发生。红菇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同时红菇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红菇还可预防消化不良,能提高正常糖代谢和机体免疫之功能,有利于产妇哺乳汁减少、贫血等问题,是有特殊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
闽东红菇被誉为菌中之王,拥有独特的浓郁香味,营养丰富,香甜可口。伞盖深红或略带紫,中央颜色深,边缘略浅,伞盖会有横纹,偶有黄斑。菇菌褶厚,略微带银灰色,褶间细密均匀。实心菌干,脚部由于虫蚁好食,偶有虫洞,不影响食用。
由于目前红菇未能人工栽培,需求大大超过于产量,闽东野红菇出售的都是当季红菇。红菇的储存主要是防潮,一般密封就可以了。
食用干红菇前需要泡水,由于红菇为野生品,泡软菇体后需要减掉1-2厘米的菇根,以免存留沙子,且闽东野红菇特别注意清洗和烹煮时间,新鲜红菇的菇脚比较脆弱,一般采摘过程是用竹签挖出来,因此菇脚带土,干菇泡软后需要减掉1-2厘米的菇根脚,以免存留沙子,且红色菌菇水也不建议存留,将红菇反复泡洗几次后再进行烹调。清洗时更好是用流动着的水快速冲洗各个部位,洗完用清水泡发,一般干菇要泡久些,30分钟到1个小时左右,泡水除了泡发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把残留的土沉淀下来,浸泡红菇时色素会呈带状慢慢散开,红色菌菇水也不建议存留,将红菇反复泡洗几次后再进行烹调,红菇炖煮更佳时间为15分钟,过量炖煮口味失掉且颜色不再艳丽,会影响口味。
红菇既可以单独煮、蒸、炖,又可以作为一种佐料加到肉类、蛋类中。在福建妈妈们普遍认为红菇可祛孕妇水肿。孕妇一般在怀孕六到九个月,脚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出现,如果吃些红菇猪骨头汤,这种现象便不会出现。
妇女在怀孕期间能常吃红菇鸡汤,也可使孩子日后肤色红嫩,体格健壮。红菇含有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能为产后妈妈补气补血,排除产后恶露,增强体力。
将红菇剁碎后,搭配鸡肉泥做成美味的红菇鸡肉粥,既可以增加宝宝的食欲,又能为宝宝的身体补充营养。
红菇炖鸡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可以提高坐月子妈妈的免疫力。同时红菇炖鸡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改善肠道,润肠通便,对于产后便秘有一定的好处。
从品相上的来说,伞盖圆厚,菇脚高肥为上等菇。
在广西容县浪水,有这么一种红色的蘑菇,这种蘑菇对当地的居民太重要了,因为价格昂贵,从500到1000一斤,可以说是很多农民夏季的一笔大收入呀。笔者就在浪水这里,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这个神奇的红蘑菇。
红菇生长环境:
主要集中在在广西玉林,云南,贵州,福建一带。并且,主要生长在”旧柴木(玉林人叫法)”树根和松树底下!其他树根基本不太长。
红菇生长在旧柴木根下
红菇生长在松树跟下
红菇生长期:
一年生长一两次,一般是端午前后,以及7月中下旬,这两个时间段,天气湿热,非常适合红菇的生长!有时候天气干旱,农民还会自己用水淋,使他生长出来
红菇喜欢高温潮湿的环境
红菇采摘:
红菇更好的采摘期是整个菇伞未完全打开的时候,这时候菇伞厚大,菇茎饱满,适合采摘。
适宜采摘的红菇
红菇处理 *** :
红菇采摘后,需要擦干水分和泥土,然后晒干,但是天气不稳定,一般我们都是自己用大灯泡烘干!一般需要一两天就可以烘干了。烘干的红菇呈红黑色,菇味香气扑鼻!
使用灯泡烘干
值钱的红菇
红菇价格:
平时都是福建那边的商人来这里批发,烘干的红菇,从500到1000元一斤不等,一般我们都不舍得吃,太贵了,都是卖了换钱!
可以售卖的红菇
红菇食用价值:
红菇是野生的!不能人工培养,有人人工种植,都以失败告终!所以它价格昂贵,营养价值很高!用红菇煲汤,汤汁鲜红,味道鲜美,老少皆宜,特别适合孕妇坐月子吃,补身子,补血!笔者一般只敢喝一碗汤,喝太多流鼻血,太补了!
图为红菇鸡汤,汤汁鲜红
以上就是笔者对红菇的一些分享,请大家注意,并不是所有红色的蘑菇都是能吃的,有一种叫”鸡纵菌”的菇类跟红菇非常像,千万别吃!
欢迎大家在评论交流!
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提示!近来,受台风影响,高温与暴雨天气交替出现,加之夏季是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对广大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暑期,请关注这份8月健康提示。
一、高温中暑
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严重程度,中暑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即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一)居民常对中暑后的处理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中暑后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
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
误区二:用过冷的水擦身。
用冷水擦身,注意开始时不宜过冷。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 *** ,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过于寒冷的 *** 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
误区三:中暑后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中暑后体温可能会升高,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一般退热药物对此无效,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二)中暑防护措施: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但温度不宜过低,建议室内外温度差以不高于10摄氏度为宜。减少太阳直射,使用遮阳帘等遮挡阳光直射。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
注意调节饮食,及时饮水,准备防暑降温用品。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测量体温,补充水分。
二、登革热
每年7到9月,随着暑期旅游出行人次增加,加上雨水增多、蚊虫繁殖活跃,我国逐步进入登革热流行季。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一般不会“人传人”。只有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才能把病毒传播出去。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
1.清除家中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保持通风,避免潮湿。
3.安装纱门纱窗,挂好蚊帐,也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柠檬叶桉叶油的驱蚊产品。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
三、霍乱
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我国的流行时间为3~11月份,6~9月份是流行高峰。
感染后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而又未经消毒处理的水或食物和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以及食用经苍蝇污染过的食物等途经传播。
预防霍乱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饭前便后要洗手
买回海产要煮熟
隔餐食物要热透
生熟食品要分开
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生水未煮不要喝
无牌餐饮不光顾
腐烂食品不要吃
暴饮暴食不可取
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四、野生蘑菇中毒
毒蘑菇中毒多见于我国云南、贵州、湖南等南方地区,主要由自采或误食野生蘑菇引起,多发生在家庭和街头摊点。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精神亢奋、幻视幻听、谵妄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有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
据统计,湖南省常见的毒野生菌有100余种,其中,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亚稀褶红菇、肉褐鳞环柄菇、条盖盔孢伞等引起了中毒致死事件。
目前对于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若不慎食用毒蘑菇,应立即进行催吐,但若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必须尽快送往医院治疗,保留毒蘑菇的样品以供有关部门的鉴定和医护人员救治参考。
避免毒蘑菇中毒,最安全的 *** 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不食用来源不明的蘑菇,更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轻易食用。
五、狂犬病
狂犬病是狂犬病病毒所致的急性 *** 共患传染病,人发病后病死率几乎100%。如果被狂犬病动物抓伤、咬伤,或是被舔舐到破损的皮肤和黏膜,病毒就能直接进入体内而感染。
人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感染后发病可表现为狂躁型和麻痹型。狂躁型的典型表现是恐水、怕风,可能会咬人、抓人、流涎、多汗。麻痹型则常表现为四肢无力、麻痹。
(一)哪些动物能传播狂犬病?
主要是犬、猫、野生/流浪的食肉哺乳动物,如狐、狼、獾、蝙蝠等,被这类动物咬伤后,若不能排除狂犬病,则需全程、足量、规范接种疫苗。
(二)被动物咬伤、抓伤后,该如何处置?
如果伤口比较浅无明显出血,可用清水或肥皂水(肥皂打在伤口表面)对伤口充分展开、冲洗15分钟,并及时就诊。如果伤口严重或有出血,则尽快用洁净的毛巾、布条等止血(切忌用力挤压),及时就诊。
(三)如何预防?
①合法养犬:主动学习本地养犬政策,为宠物办理“养犬登记证”。
②科学养犬:每年定时为爱犬进行疫苗注射,避免狂犬病发生。
③文明养犬:遛狗时请牵好狗绳,主动避让行人,尤其是遇到老人、儿童和孕妇等行动不便人群,更要约束爱犬,建议外出时为爱犬佩戴嘴套。
转自: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 政法频道
有钱别舍不得吃!这种“天然佳品”营养又美味,不吃真的可惜了有钱别舍不得吃!这种“天然佳品”营养又美味,不吃真的可惜了!这里说的“天然佳品”便是红菇,这个名称真是名副其实。有很多资料显示红菇这种菌类食物目前还不能够人工种植,一般都是野生品种,因此是稀有的山珍、天然营养佳品,有“菇中之王”的美称。
市面上的红菇价格也是比较昂贵的。正宗野生红菇批发价格在500~600元左右一斤,零售价格大概700~800元左右一斤,不过现在很多假货价格很低,大概是300~400元左右一斤,这种一般以一种叫作满山红的菇来充真。那么吃红菇到底有什么好处呢,这么贵也得吃的有价值啊。别急,让我来细数下它的好处。
1、红菇所含的蛋白质,有25%左右是溶于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体吸收。
2. 红菇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
3. 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 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5. 还可预防消化不良,儿童佝偻,能提高正常糖代谢和机体免疫之功能,有利于产妇哺乳汁减少、贫血等,是有特殊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
红菇一般人都适合食用,尤其适合儿童、孕妇、贫血者、免疫力低下、癌症患者食用。在我们沿海一带,产妇月子里必吃红菇,称之为大补之物,为虚弱的身体补充能量。红菇味道鲜美可口,怎么烹饪都很美味,但是小编却独独偏爱这一道——红菇卤面。下面分享给大家做法,你不妨可以吃吃看,是闽南地区的招牌菜。
做法:
1、备材料:红菇去头、刷干净,热水泡开,蛏干泡水。洋葱,蒜头,葱,姜 适量;芥兰菜、香菜适量;五花肉适量;海蛎清洗干净;卤面适量。
2、热锅,加一小汤匙油,五花肉先爆出油;油爆出后,加入蒜头泥,以及洋葱爆出香味,继续加入干蛏,红菇,入味。
3、加入泡发好的红菇水,干蛏水,继续加入适量的水 ,也可以加入熬好的骨头汤。
4、等到水沸,加入海蛎,两片生姜,以及料酒适量能够去腥。
5、中火继续烹饪几分钟,让里面的料能够充分入味,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味精,不加也可以,更健康哈,因为本身海产品有鲜味了。水沸腾后,加入面,面不要去动,继续等水沸腾起来。加入适量的油,不会粘在一起。
6、面沸腾后,加入芥兰菜、香菜,再加入适量的油。等菜熟后就可以开吃了。
这样一道美味的红菇卤面就做好了,真的超级好吃,每次去闽南一带必吃,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买点红菇吃哦,真的是营养价值高又好吃。喜欢我的分享的话给个关注吧,您的关注是我前进的动力~
去年广西297人被毒蘑菇放倒,“夺命”蘑菇高发季千万别乱采阳春三月,雨水增多,广西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也到了“夺命”蘑菇高发季节。广西疾控中心提醒,不要乱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因为有可能会误食毒蘑菇致人死亡!
01
路边的蘑菇不要采
3月5日,一条村民在草地上开心采白蘑菇的视频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据了解,视频拍摄自南宁上林县的乡村。从网友发出的视频可以看到,上林县澄泰乡、白圩镇的一些田野里长出很多白色蘑菇,不少村民提着篮子、拎着塑料袋在采摘。
视频截图
据当地媒体报道,百度介绍这种蘑菇叫稻秆菇。顾名思义,就是依附在腐烂的稻秆上生长出来的食用菌。这种野生菌和稻秆关系密切,应该跟秆的倒伏、腐烂,干湿程度、气候有关,因为上林县从来没有过这么大面积的稻秆菇生长。
广西疾控中心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全年共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72起,发病297人,其中住院209人、死亡3人。从3月份开始,5—6月份和9月份是发病高峰,持续到10月份左右。发病场所主要集中在家庭。
02
广西常见四类毒蘑菇中毒症状
疾控专家提醒,广西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可分为四种: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急性肝损害型和急性肾衰竭型。
胃肠炎型毒蘑菇种类较多,在广西,主要种类有大青褶伞、日本红菇等。大青褶伞全区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引起肠胃严重不适,在桂林、河池、钦州等地多发。日本红菇全区各地均有分布。2020年6月桂林兴安县2人中毒。
在广西,引起肠胃炎型中毒的蘑菇主要种类为大青褶伞。图片来自自治区疾控中心
神经精神型毒蘑菇种类较多,主要产生3种类型的神经中毒:含毒蕈碱种类产生外周胆碱能神经毒性,含异噁唑衍生物种类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含裸盖菇素的种类产生致幻觉性神经毒性。如残托鹅膏,全区各地均有分布,有毒,含异噁唑衍生物毒素,2020年5月桂林恭城县19人中毒。
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的蘑菇包括残托鹅膏等。图片来自自治区疾控中心
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种类有10余种,如假褐云斑鹅膏,全区各地均有分布。2020年6月崇左天等县23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
能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致命鹅膏。图片来自自治区疾控中心
急性肝损害型毒蘑菇种类主要是含有鹅膏肽毒素的鹅膏菌属、盔孢伞属的一些种类。鹅膏菌属常导致死亡的发生,如致命鹅膏(又名白毒伞)和灰花纹鹅膏。中毒后明显表现出四个阶段:潜伏期、急性胃肠炎期、假愈期和内脏损害期。致命鹅膏全区可能有分布,剧毒,最主要致死毒素为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为0.1mg/kg体重,一个中等大小的子实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灰花纹鹅膏全区可能有分布,剧毒,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导致死亡的种类。
03
一旦中毒应该这样做
疾控专家提醒,一旦误食毒蘑菇,首先要立即呼叫救护车,其次是马上催吐。如误食毒蘑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者烦躁、盗汗、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更好用布包着指头) *** 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同时,要加盖毛毯保温,并立刻送往医院。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最后一点很关键,请保留毒蘑菇样本。如果有食用的野生蘑菇图片或剩余蘑菇样品,一并带到医院,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毒蘑菇种类并针对性实施救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中毒事件的处置和病人救治,查明中毒原因。
来源丨南宁晚报记者 叶祯 实习生 蒋周敏
来源: 南宁日报
“毒菇”预警!已有多人中招又到了吃蘑菇的季节!为尝这一口鲜,不少人纷纷想化身“采蘑菇的小姑娘”。且慢!野生蘑菇虽“味美”小心有毒哟……9月7日,记者从安徽医科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获悉,近日,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陆续来了3个患儿,均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经检查发现,均为食用毒蘑菇引起的中毒。
连日来,随着雨水的增多,公园里、小区内长出了许许多多的野蘑菇,有的质朴简素,有的光鲜亮丽,少数市民便凭借自己的“经验”采摘一些野蘑菇进行食用。
“我在公园里面的山脚下发现了一片白色的蘑菇,看着很眼熟,跟我们平时在老家采的蘑菇很像。”其中一位患儿的爷爷张大爷回忆说。于是,张大爷采摘了一大袋子白蘑菇回家,煮好蘑菇汤,和老伴、媳妇、孙子一起分享。2小时后,一家四口都开始出现恶心的感觉,并且上吐下泻。
孙子立即被送到安医大一附院儿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洗胃、活性炭吸附毒性等对症治疗,其他三人也经洗胃等相关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目前,一家四口均痊愈出院。
经过医生介绍,张大爷才知道,他们吃的并不是普通的白蘑菇,而是被称为“白毒伞”的致命鹅膏。作为蘑菇界的“毒王”,它所含的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mg/kg,也就是说,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这种蘑菇,就可能致死。目前为止,“白毒伞”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毒蘑菇。
那么,如何辨别毒蘑菇呢?尽管毒蘑菇的种类与食用菌相比是比较少的,但目前我国已知的毒蘑菇多达100多种。专家提醒,我们在日常分辨毒蘑菇时,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误区一】 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
错!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均具有剧毒,但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因此,不能够单纯地根据颜色与形状区分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二】
长在松树下等干净的地方的蘑菇无毒,长在潮湿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
错!致命白毒伞通常就是长在整洁的松林中,而可食用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
【误区三】
蘑菇和大蒜、银器、大米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颜色不变没毒
错!蘑菇毒素不会和银器、大蒜等反应,大蒜也没有解毒的作用。
【误区四】
往年在此处采的蘑菇无毒
错!蘑菇的生长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很大,当环境气候改变时,蘑菇的成分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变成毒蘑菇。
【误区五】
有虫子或生蛆的蘑菇没毒
错!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误区六】
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错!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误区七】
外表有黏液或鳞片,菌杆上有菌托、菌环的蘑菇有毒,没有则可以吃
错!民间一般认为“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蘑菇就是毒蘑菇,但其实草菇、竹荪等都有菌托,却味道鲜美,安全无害,而含有剧毒的毒粉褶蕈看上去很普通。
据介绍,目前对于毒蘑菇中毒无特效疗法,中毒者症状严重,发病急,病死率较高。因此,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 *** 就是不采摘、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
那么误食野蘑菇中毒后应该怎么办?医生提醒,首先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同时,成年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用手指或稍硬的器具 *** 咽部,使其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催吐;小儿可用微温清水、盐水催吐,反复进行,直至吐出液体变清;如果中毒者昏迷,则不可以进行催吐。
此外,要盖毯子注意保暖。“凡食用相同蘑菇者,无论有无症状,均需到医院进行检查;剩余蘑菇应携带至医院,以供查找中毒原因。”
燕丽 孙林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唐萌
来源:合肥晚报
危险!怀孕四个月,孕妇食用野生菌中毒,医生紧急救治眼下雨水充沛野生菌大量生长,正是吃菌季!要提醒大家的是,山珍虽美,却也"暗藏杀机",今天的急诊室里,来了一位孕妇,她因食用野生菌而中毒。
7月11日下午,一辆救护车从昆明市寻甸县开往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车上转运的是一位35岁怀孕四个月的女性。患者在家中食用了野生菌,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情况特殊,接诊现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只有她一个人来吗?有没有其他家属?”
120转运医生:“这个是她的大女儿。”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你是几点钟吃的菌子?“
患者朱女士:“中午12点。”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是你们自己在山上采摘的,还是买的?”
患者朱女士:“是我们在山上采的。”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你知道你吃的是什么野生菌吗?”
患者朱女士:“我不知道。”
听到朱女士的回答,医生的心瞬间悬起来。患者无法说出自己食用野生菌的品种,野生菌的来源又是进山采摘,吃到剧毒野生菌的可能性非常大。孕妇的情况会如何?腹中的胎儿会受到影响吗?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我们比较焦虑的就是怕她吃到有毒菌,像鹅膏菌和亚稀褶红菇这一类的,因为这些都是会致命的蘑菇,人吃了之后非常容易引起器官功能的损伤,特别是肝酶的升高,还有心肌的损伤,可能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情况。”
朱女士食用了哪些野生菌,这个信息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医生快速确定治疗方向。朱女士的女儿在一旁守护着她,眼神中透露出担心。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还有谁和你妈妈一起吃菌子?”
朱女士女儿:“应该有十几个人。”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都是你们家里面的人吗?”
朱女士女儿:“不是。”
朱女士的女儿说,烹饪野生菌时她也在场,但自己并没有食用野生菌,母亲和其他人都吃了。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你的症状主要是吐是吧,吐了几次了?”
患者朱女士:“应该是有十多次了。”
对于一个孕妇来说,持续呕吐情况并不乐观。为了了解更多信息,医生将朱女士的女儿带到有毒野生菌图片前进行辨认。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你看看你妈妈吃的野生菌里有没有这些,像不像这个?”
患者女儿:“有点像这个。”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是这个吗?高脚葱还是这个,你看这个是见手青,我们说的红葱,受伤之后就会变色。”
患者女儿:“差不多就是这两个了。”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有没有这一种野生菌?”
患者女儿:“没有。”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我们化验了相关的检查指标,主要是白细胞偏高,有一万七的白细胞,还有就是她的PCT,我们说的感染指标有点高,其它的肝肾功能,心肌酶检查都是好的。”
从当前的化验结果来看,朱女士存在消化道感染,但重要器官并无明显损伤,这算是一个好消息,但还不能完全放松警惕。部分患者在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可能存在潜伏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器官功能和血液检测结果可能还会发生改变。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考虑到是孕产妇,我们给她的治疗都特别简单,就是补液和抗感染治疗,在用药方面也是非常小心,怕对胎儿影响比较大,我们请了产科医生会诊,给孕产妇做了胎心监测和B超检查,发现胎儿这些情况都还可以。”
在医护人员和仪器严密监测下,经过三天治疗,朱女士的各项化验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很幸运野生菌中毒后,朱女士只出现了消化道感染,没有给她和胎儿造成更大影响。但这一次治疗过程却十分艰辛!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如果我们使用正常的治疗 *** ,可能会影响胎儿,我们需要做有创的检查和有创洗胃治疗,洗胃放置胃管很有可能会诱发宫缩,引起胎儿的流产或者是早产之类的,或者是我们用了其它的保肝药,也有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或者影响胎儿的器官功能。”
医生建议,孕妇更好不要食用野生菌,特别是自己上山采摘或来源不明的野生菌。部分野生菌存在致命毒素,可能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对孕妇和胎儿危害极大。中毒后,治疗也非常困难。而且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长还可能会引发脱水,严重的会诱发流产。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段雪琼:“特别是不熟悉的,有毒的野生菌,更好不要碰,情况最严重可能会一尸两命,后期处理也比较麻烦。”
完成治疗后朱女士顺利出院,大人和胎儿健康情况正常。
记者李婧莱高敏涛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三不要”:不要采、不要买、不要吃!野生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为了生命健康安全
为了家庭幸福完整
请一定要
拒绝食用野生蘑菇!!!
常见毒蘑菇
有毒!有毒!有毒!
媒体导读:在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击右上的“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持续收到《食安云南》每天推送的最新食品安全新闻咨询内容囊括了农业市场、农村信息、农村特色、生态农村、水产养殖、农业种植等内容,如有疑问可私信小编,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中国食品安全报 食品安全头条 食安云南 中国食品安全最权威国家媒体
近日,家住高安的黄先生一家,因去葡萄园采摘葡萄时,顺便摘了一些野蘑菇吃,导致全家12人有9人出现中毒症状,其中包括一名13岁的孩子及一位怀有2个月身孕的孕妇。
连日来,毒蘑菇致死事件频发,野生食用菌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味佳肴,它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食用佳品。长期适量食用有益无害,但需警惕毒蘑菇,以防食物中毒!我国每年都发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对毒蘑菇一定要保持“敬畏”之心。常见伞状野生蘑菇中,约1/4是毒蘑菇,毒蘑菇中,约1/10是极毒蘑菇。我国已发现400多种毒蘑菇,其中40多种为极毒蘑菇。
01 普通加热难除毒素野生蘑菇有的营养丰富,是美味食用菌;有的含有毒素,是极毒的杀人高手。
如极毒的灰花纹鹅膏含有的毒素之一α-鹅膏毒肽,经动物实验证实,其毒性与毒鼠强相当,为毒药氰化钾的70多倍。此类毒素熔点280℃以上,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普通加热破坏不了这些毒素。专家认为,此菌鲜菌50g(一两)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
美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为了生命安全,大家切记:不采、不买、不卖、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蘑菇。野生蘑菇中毒由于其偶发性、散在性、地域性、反复性和难以预测等特点而成为难点、热点问题,破解这一难题,最重要的是将这一理念颠覆性地深入人心,这远远比告诉群众如何识别毒蘑菇更为重要,识别毒蘑菇并非易事。对野生蘑菇,不要认为上餐吃了之后没有事,下餐就可以猛吃。野生蘑菇中毒潜伏期为几分钟至十几天,剧毒鹅膏类蘑菇中毒潜伏期一般为5小时以上。不少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由此发生。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觉等症状时应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
02最坑人的两条识毒高招
一是“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朴素的蘑菇无毒”。实际上蘑菇的毒性与颜色、外观形状无关。毒蝇鹅膏、黄盖鹅膏颜色鲜艳,均为毒菌;橙红鹅膏、鸡油菌,颜色鲜艳,美味可食。颜色朴素的蘑菇,有的美味可食。有的毒性却极其强烈,如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裂皮鹅膏、亚稀褶红菇等。特别是裂皮鹅膏还带有微微的清香,味道也不错,被称为“毁灭天使”或“愚人菇”。不少人被迷惑,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中毒事件多发的恰恰就是这些颜色朴素的毒蘑菇。
二是“大蒜可验蘑菇毒及去毒”。
很多野生蘑菇中毒者说,烹调野生蘑菇时,加了很多大蒜,见大蒜未变色,就放心吃了起来,结果中毒。专家做了多次试验,将毒蘑菇与大蒜或银器、鸡蛋白同煮,未见大蒜、银器等颜色变黑。大蒜中含有抗菌成分大蒜新素,大蒜新素对多种球菌、杆菌、病毒和一些真菌等有抑制杀灭作用,但蘑菇毒素是化学物质,此“菌”非彼“菌”,大蒜新素破坏不了这些化学物质,对蘑菇毒素不起作用,所以大蒜既验不出蘑菇毒也去不了蘑菇毒。
我国南方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特别多发的部分品种》(每个品种均有多次致死多人的记录)灰花纹鹅膏 中毒事件特别多发。菌体灰褐色貌似食用菌变绿红菇、隐花青鹅膏等,被误认误食造成中毒情况经常发生。如湖南、江西1972~1996年共发生36起该菌中毒事件,359人中毒,86人死亡。其中湖南某县一家7人误食此菌中毒,7人全部死亡。 ? 致命鹅膏
中毒事件特别多发。仅2000~2013年,广州、东莞、深圳等地76人中毒,27人死亡。裂皮鹅膏中毒事件特别多发。如2015年7月,温州永嘉县桥下镇潘老伯家6人误食此菌,在医院抢救无效陆续全部死亡;2016年5月,东莞两家5人中毒,全部死亡。
? 淡玫红鹅膏
中毒事件多发。如2011年8月,7名青年在泰山采食此菌中毒,死亡3人。
?鳞柄白毒鹅膏
中毒事件特别多发。如丹东2005年7月~8月中毒105人,死亡11人,与此菌及裂皮鹅膏有关。
?假褐云斑鹅膏
肉质肥厚,与红菇科一些食用菌品种外形非常相似,中毒事件特别多发。
?假褐云斑鹅膏近似种
中毒事件特别多发。 2005年~2010年,湖南发生3起,22人中毒,4人死亡。
?黄盖鹅膏原变种
中毒事件多发。2016年6月,三峡地区一家4人中毒,全部死亡。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中毒事件多发。
?亚黑红菇
此菌肉质肥厚、颜色朴素,极易与红菇科一些食用菌混淆。近年来,仅湖南、湖北发生14起此菌中毒事件,中毒88人,死亡45人,其中一起8人中毒,7人死亡。
?铅绿褶菇
中毒事件特别多发。有较多的相似种, 特别容易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2000年~2013年,仅广州市96人中毒。
?毒红菇
中毒事件多发。
? 秋生盔孢伞
中毒事件多发。1993年四川12人中毒,6人死亡。
? 褐鳞环柄菇
中毒事件多发。
?肉褐鳞环柄菇
中毒事件多发。 2014年7月,上海浦东发生一起2人中毒,2人死亡。2014年8月,新疆发生一起,7人中毒,2人死亡。
?毒沟褶菌
???? 30多年来,云南一些偏远山区及半山区陆续出现一种不明原因猝死疾病,400多人死亡,多数病例死前有头晕、恶心、心悸、晕厥、昏迷等症状,现代研究结果显示,该病症与此菌有关。
寄语:食安云南/头条号、百家号、西瓜视频、火山视频、抖音、优酷、美篇、腾讯、微博等新媒体,经批准正式与读者见面,本栏目主要推送食品安全、云南美食、高原农特产品、农村、食事评论等欢迎赐稿!
监 制:华成明
主 编:刘科林
新闻热线:13668700400
投稿邮箱:2664369221@qq.com
更多新闻、视频资讯请关注@食安云南/头条号、百家号、西瓜视频、火山视频、抖音、优酷、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