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映象网
近日,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发关注。据红星新闻,“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李女士已于19日中午去世。该中毒事件已致9人死亡。
食用酸汤子引发食物中毒
10月5日早上,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共12人参加,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
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
此前接受治疗的李女士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国家卫健委重要提醒:
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
10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的提示,全文如下: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网友:希望悲剧不要重演,尽量避免食用霉变食物
牢记这几点,远离米酵菌酸
又是一起食品中毒的悲剧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注意饮食安全!
映象网综合自红星新闻、健康中国、网友评论
痛心!“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去世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详情见>>>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真凶”米酵菌酸,究竟有多“毒”?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点击图片,了解米酵菌酸,学习防食物中毒的 *** 。
3、2、1!上链接!1秒、3秒、5秒…没了
突然,这个行业崛起!苹果、亚马逊、迪士尼纷纷入局!每月只需几十元,你愿意买单吗?
0.7%,转正!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
监制:陈永庆
本文编辑:刘丽珂
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凶手”并非黄曲霉素这几天,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四海旷,一起家庭聚餐引发中毒的事件,深深牵动着大家的心。
记者从家属处获悉,在牡丹江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李女士已于11日晚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
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致死原因并非此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禁止出售、食用变质银耳,不要自行采食鲜银耳;发生酵米面中毒后,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应及时就医,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
二、预防蘑菇食物中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同时尽快送到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三、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要把扁豆煮熟焖透,破坏其毒素,需水焯至扁豆失去原有的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扁豆时,应勤翻动,使其均匀受热,煸炒后应加适量水焖至熟透后食用;购买时要挑选嫩扁豆,不买、不吃老扁豆。
四、预防诺如病毒传播。由于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应注意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正确储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热。
五、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秋冬季大量葡萄上市,很多人喜欢自制葡萄酒,但自酿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尽量选择饮用正规商场出售的葡萄酒;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葡萄酒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
来源: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处、央视新闻
监制:李代祥
编辑:徐祥达、李昂
实习:舒柳柳、左思嘉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
酸汤子致死事件5年前就发生过,1家4口30小时内相继离世(健康时报记者 井超 实习记者 李曌懿)黑龙江鸡西一居民家庭聚餐,疑食用酸汤子食物中毒致8人死亡,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而5年前,2015年3月,辽宁辽阳也发生过一起吃酸汤子中毒的事件,一家四口在30小时内相继离世,包括80多岁的母亲,大儿子和二儿子,还有二女儿,年龄都在五六十岁。
根据2015年3月辽沈晚报的报道,当时正处于正月,事发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一回迁小区内,邻居表示,老太太更先去世的,“是因为吃酸汤子中毒了”,刚开始都是拉肚子,没太当回事,也没去医院。
居民们说,老太太平时和小女儿生活在一起。3月1日中午,两个儿子来看母亲,就做了酸汤子吃,“可能是在冰箱里放时间长了,酸汤子坏了”,吃完都中毒了。
当时是小屯镇水泥厂医院接到急救 *** ,医生赶到老太太家时,发现老人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最后,兄妹三人一起被送到辽阳市内医院进行抢救。老人另有一儿一女,没赶上这顿午餐而幸免。
辽阳省小屯水泥厂职工医院住院医生(前院长)衣华贵接受梨视频采访时,进一步还原了当时的情景。2015年正月十五前后,厂内的职工家属一家四口同时一起食用酸汤子后,频繁的呕吐腹泻,甚至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据描述,当天凌晨两点钟到患者家进行抢救,老人的病情危重,已经停止呼吸,临床死亡。另外三位家属病情较重,在转入辽阳急救中心医院后,又马上转到沈阳急救中心,弟弟直接转到ICU进行抢救,妹妹和哥哥则转入到呼吸科进行抢救治疗。
经抢救后无效,4人在30小时内相继离世,其中包括80多的母亲,大儿子、二儿子和二女儿,年龄平均都在50岁上下。衣华贵强调,当时食用的酸汤子受过污染,毒性是砒霜的20倍以上,一旦保存不当,不仅容易造成污染,还会引起中毒反应。症状较重的患者将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
近年来这种案例其实屡见不鲜。黑龙江卫健委在10月10日发布的《酵米面食物中毒预防提醒》中提到,米酵菌酸对酸、氧化剂和日光不稳定,但其耐热性强,经煮沸和高压不会被破坏,因此不论制成何种食品、采用何种日常烹调 *** 都不能破坏其毒性。
这也就意味着,平时食用时的普通二次加热烹调对其毫无反应。而食用它导致的中毒,目前也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由于该类食物中毒发病急、多种脏器受损、病情复杂、进展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中毒后应进行急救和对症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曹海霞此前强调,冰箱虽然是低温环境,但即使在冷冻、冷藏条件下,部分细菌仍可繁殖,如李斯特菌在0℃仍可生长,冷藏的食物也引发肠道感染。
而且隔夜食物即使经过加热处理,部分细菌还是不能被消灭,部分食物即使重新煮过以后,里面细菌死了,但细菌分泌的毒素和食物分解时产生的有毒物质并未消失。冰箱不是保险箱,不代表不会有细菌繁殖壮大,存放越久也越危险。
“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发布提示,这些东西别吃来源:齐鲁晚报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图据@中新视频(截图)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来源:央视新闻,健康中国
死亡人数升至8人!鸡西“酸汤子”中毒原因查明:为米酵菌酸引发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造成8人死亡,另外一人还在抢救中。
据悉,中毒的9人为亲属关系,只因都食用了酸汤子而中毒。事发后,当地公安对现场提取物进行检测,在酸汤子中检测出黄曲霉素。
事后,不少人认为此次中毒事件由黄曲霉素引发。
但就在昨晚,这个结论被推翻了!黑龙江卫健委官方微信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黑龙江卫黑龙江卫健委微信截图健委微信截图
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米酵菌酸我们虽然不常听说,但其实,国内已发生多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2014年7月:云南省文山市发生一起20人中毒,造成6人死亡。据悉,这20人就是同时吃了汤圆(吊浆粑),事后在吊浆粑中检出米酵菌酸。
2018年7月29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发生食物中毒,事后有关部门在剩余的干木耳中未检测出米酵菌酸。
近几年,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涉及的食品主要有三类:变质银耳、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发酵玉米面制品。
“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浸泡。”所以,卫健委提醒,大家 *** 这类食品时尤其要注意,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米酵菌酸极其耐热,即使是100℃的开水也不能破坏它的毒性,进入人体后不仅可引起中毒,还会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产生严重损害。
出现米酵菌酸中毒,如何急救?
米酵菌酸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中毒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另外还会出现头晕、全身无力等身体不适。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呕血、血尿、意识不清、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一旦怀疑米酵菌酸中毒,要立即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并及时送医救治。
提醒:预防米酵菌酸中毒要这么做
1.选购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时要选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2.在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一旦发现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泡发木耳、银耳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夜,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3.贮藏要通风、防潮。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但也不能马虎,以免病从口入而不自知。#清风计划##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
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去世,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参考资料:
<1>《鸡西家庭聚餐中毒致死原因查明:为米酵菌酸引发,非黄曲霉毒素》.新京报.2020.10.13
<2>《消费提醒: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中国质量新闻网.2020.8.3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新闻多看点|“真凶”米酵菌酸,究竟有多“毒”?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点击图片,了解米酵菌酸,学习防食物中毒的 ***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网
“酸汤子”事件升至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这些食物慎吃10月19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发布消息称,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痛心!
9名“酸汤子”中毒者全部死亡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回顾此次事件,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5日上午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而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接连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家中阴凉处。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后者在患者胃液中也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到底有多“毒”?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里
米酵菌酸毒素是
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
戳图了解米酵菌酸
学习预防食物中毒的 ***
来源:科技日报
国家卫健委谈酸汤子中毒致9死,提了一个建议国家卫健委微信公号“健康中国”
国家卫健委微信公号“健康中国”10月19日消息,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本期编辑 常琛
“酸汤子”事件9人全部死亡,“元凶”究竟是什么?食用这4种常见食物也要注意日前,黑龙江鸡西居民王某及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事件引起关注。10月19日中午,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自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信息披露,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在患者胃液中也检出该物质,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是什么?大家又该如何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呢?
上海市疾控中心医生张红芝介绍,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中毒后病死率极高。“2002至2016年,我国共报告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16起,发病153例,死亡51例,病死率为33.33%,多发病于以面制品为主食的地区。”不过,目前在上海地区还未有过米酵菌酸中毒的报告。
米酵菌酸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米酵菌酸虽然名为“酸”,其实是一种脂肪类物质。20世纪30年代被首次提取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次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后,患者进食后的2至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者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韩婷说,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会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等。已有报道的引起中毒的食品有吊浆粑、糯米汤圆、玉米面粉、泡发黑木耳、变质鲜银耳。”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任由煎、炸、煮、炖都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专家提醒,虽然上海目前没有相关病例,但市民依旧不能对食物中毒掉以轻心。“在食物选购上,要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特别是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留意食品性状,注意辨别木耳和银耳的质量。”
此外,如果家庭 *** 风味食品,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一定要保证玉米、高粱、马铃薯及甘薯等原料安全无霉; *** 完成后及时进行后期的晒干或烘干处理;成品贮存要通风、防潮,切不可与土壤直接接触。”
张红芝说,目前,对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造成的中毒,没有针对性的抗毒素。所以,一旦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马上报告当地卫生部门,组织抢救。凡是吃过同批食物的人员,无论发病与否,一律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保护受损脏器,降低死亡率。
当然,除了“酸汤子”,其他食物中毒近年来也屡见不鲜。韩婷特别指出,以下此类食物的正确饮食也需引起注意:
之一,霉变甘蔗中毒。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可从霉变甘蔗中分离出的产毒真菌为甘蔗节菱孢霉。它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不吃霉变甘蔗是预防霉变甘蔗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甘蔗必须于成熟后收割,收割后注意防冻,防真菌污染繁殖。贮存期不可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严禁变质的霉变甘蔗出售。
第二,发芽马铃薯中毒。发芽马铃薯含有龙葵素,可引起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烧灼、恶心、呕吐、腹疼、腹泻、伴头晕、耳鸣、瞳孔散大。
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马铃薯贮存干燥阴凉处,食用前挖去芽眼、削皮,烹调时加醋。
第三,四季豆中毒。食用加热不充分四季豆(扁豆)会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主要是由于四季豆中含有皂素、植物血凝素引起的。为防止中毒的发生,豆角烹调时应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生绿色。
第四,鲜黄花菜中毒。由于鲜黄花菜含有类秋水仙碱,直接食用可以引起,呕吐、腹泻、头晕、头疼、口渴。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鲜黄花菜须先用水浸泡或用开水烫后弃水,炒煮后食用。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黄杨子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