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什么时间,立秋是什么时间2022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4 0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吗?|民俗日历·二十四节气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立秋,是秋天的之一个节气。立秋是古人眼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化的时刻,历来颇受重视。

立秋预示着秋天的脚步已近,但此时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吗?今年立秋节气,全国各地的天气情况如何?立秋对农事有何指导意义?来听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王立为,从气象方面为您解读立秋。

一叶知秋 图据新华网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吗?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是一年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天的之一个节气。从气候学的角度来说,立秋并非秋天的开始。按照现代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才是秋季的开始。

王立为介绍,我国很少有在 “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才入秋。一般年份里,北京9月初才开始有秋天的感觉。

今年立秋节气前后,由于在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掌控下,我国高温暑热天气还将延续。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北抬,高温的重心将由江南、华南逐渐向北至长江中下游至华北一带,可能还会有阶段性高温热浪出现。高温向北方蔓延的同时,湿度也会增大,华北、黄淮等地将迎来闷热天气。四川地区立秋前后预计平均降水量仍会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也会较常年同期偏高一些。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王立为为小学生做科普课程。受访者供图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之后的风已经有丝凉意了。立秋的风对传统农耕很重要,民间流传着“立秋怕无风”“立秋无风是灾年”的说法。这是因为立秋的风和雨往往结伴而来,而此时的秋雨对庄稼收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候白露生是说,因为昼夜温差大,在清晨的时候,会有白色的雾气产生,雾气腾腾。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关于立秋,还有很多有趣的农谚,比如“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的早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王立为介绍,它是指阴历的日期,而不是阳历的准确时间,正常来说,立秋时间一般会出现在农历六月和农历七月这两个时间段,在阴历六月它就是早,在阴历七月它就是晚。今年的立秋时间是阴历七月初十,就属于晚立秋。

农谚“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是说当立秋在六月时,意味着天气转凉的时间大大提前,人们在农作上也会较为忙碌,会出现抢种抢收赶时间的现象。而立秋在农历七月,这就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因为立秋较晚,热量比较充足,这就比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是炎热的天气对于农民来说,干起农活来身体冒汗像流油一样。不过,虽然累点苦点,但由于热量足会提高整体的产量和质量,看到丰收的希望,想必农民朋友们心情还是愉悦的。

四川部分地区立秋正是收获水稻的好时候,要抓住好天气进行收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

立秋,秋天莅临

文字&摄影(手机照)|流苏

昨日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之一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了。

晨起,但见初秋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似镀上了一层铂金,黄灿灿,明晃晃,令人心境舒朗。柔柔的微风拂来,送来一阵阵怡人的清凉。

八月未央,立秋悄然而至,带来了一丝丝淡淡的凉意,也带来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愫。

立秋,是夏季与秋季交替的分界点。夏日的炎热将逐渐减退,大自然的脉动开始转向温和。蓝天上飘浮的云朵,似乎更加轻盈,悄悄地掠过,浪漫又多情,一朵朵似新疆棉,洁白又柔软,仿佛踮起脚尖一伸手就能扯下一片来擦擦汗。蓝天白云响晴天,为这个季节增添了几分淡泊与悠远。

初秋的风景,如同一幅唯美的画卷,将大地装点得如诗如画。立秋开始后,树叶将逐渐变得宛如锦绣,由翠绿转变为金黄、褐色,红色、咖啡色,且慢慢凋零。随着秋风劲吹,叶儿不断地从树枝上轻轻飘落、飘落,假以时日,在大地上便会悄然形成一条五彩斑斓的地毯,彳亍之上,“唰唰唰”作响,一阵微风掠过,带着落叶的阵阵芬芳,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和舒适。

眺望田野,一望无际的稻田中,稻穗像一只只金黄色的问号,虔诚地弓着腰身,像是大地忠诚的守护者。苹果羞涩得红透了脸颊,一串串葡萄,像珍珠玛瑙,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农人们正在田间地头上忙碌着收割丰收的果实,笑声朗朗,人语嘈嘈,晶莹的汗水挂满了一张张喜悦的脸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辛勤的劳作,是大自然的恩赐,亦是秋季丰收的最美写照,更是自己辛勤付出的醉人结晶。

夜幕降临,星空在宁静的夜色中闪烁着。清冷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银白色的纱幕。在这宁静的夜晚里,人们可以远离尘嚣,静心凝视,悉心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或许,正是在这个时刻,人们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感受到宇宙的无限与广阔。

立秋时节,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日子,可以选择走进大自然,感受秋风拂过的凉意,聆听风吹树叶的声音,欣赏花果飘香五谷丰登的秋景,让内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抑或是独自待在安静的房间里,品一杯茶,读一本书,让自己与文字相伴,在袅袅香茗中与心灵对话,感受生命的别样美好,感悟自然的种种奥秘,珍惜时光的转瞬即逝。

立秋后,虽然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但一时的暑气难消,依旧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磨人。所以,防暑仍不能掉以轻心,早晚纳凉亦不能过度贪凉。在饮食上,应“少辛多酸”。即少吃一些葱、姜、韭菜、辣椒等辛味的食物,可有效防止肺气太盛,以损伤肝的功能。宜食用一些含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糯米、蜂蜜、萝卜、银耳、乳品、荸荠、莲子、百合、葡萄、柿子、甘蔗、菠萝、香蕉等,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的侵入。

此外,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颐养胃气。寒凉食物,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疾病。民间素有“秋瓜坏肚”的说法,所以,老年人、儿童及体弱者更要注意,不要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在生活起居上,要早睡早起,不熬夜,坚持日常的适度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秋天,黎明的静美与黄昏的绚烂,仿若童话世界。风霜的落寞孤寂与秋雨的生动不羁、花鸟鱼虫的生死衰败,莫不与人生各种际遇的悲欢离合一脉相承。我知道,秋天的温馨淡泊和宁静,来自它的成熟和深沉。同样,宁静和淡泊,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和修养的展现。秋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温馨宁静和梦幻般的美,更有成熟的无尽迷人魅力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愿我们在秋天的惬意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喜悦,与自然共舞,与生命共鸣。

秋高气爽,岁月无恙。

天凉好个秋!

壹点号流苏随笔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今日立秋,24节气已过半

①北京时间8月8日2时23分迎来“立秋”节气;②气候开始脱离酷暑,作物也接连成熟,但我国多数地区还处在暑热阶段;③民间有“贴秋膘”(吃肉)、“咬秋”(吃西瓜、甜瓜)、“晒秋”(晾晒农作物)等习俗;④立秋时节,注意养生,饮食宜以养阴清肺、润燥止渴、静心安神为主。

来源: 新华社

今日立秋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今天02时23分

我们迎来秋天之一个节气

立秋

立秋虽然到了

但暑气一时难消

此时还处在“三伏天”期间

是仅次于小暑、大暑的第三热节气

因此有民谚说

立秋反比大暑热

中午前后似烤火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时节渐渐向着“秋意渐起”行进

晚风中已带上丝丝凉意

清晨时分枝叶上晶莹的露珠

提示着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也许是某个清晨

也许是一阵风起

几片泛黄的落叶蹁跹飞舞

夏天的故事悄悄完结

秋天的画卷便徐徐展开了

秋天有它独特的景致

虽然林间还满是夏意

但已开始夹杂着淡淡的红黄色

一个边角,半片叶子

都在传递着秋天的消息

“立”,就是开始

“秋”,即是禾熟

立秋意味着庄稼开始结果孕籽

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

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立秋到,贴秋膘

冬去春来身体好

夏天食欲差、流汗多

人们身体上也会有所亏虚

入秋后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

可以补充能量,提高免疫力

立春时有“咬春”

立秋时便是“啃秋”

席地而坐,啃一口西瓜等瓜果

清凉解暑的同时

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舒朗

愿每一个努力的你

都能品尝到生活的甘甜

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节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

全球连线|寻味二十四节气:立秋

视频加载中...

8月8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里的立秋,也是秋季的开始。所谓“春华秋实”,到了秋天,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结果。清甜多汁的梨是秋季润肺消暑的良品,因此也有了“饮梨知秋”的说法。

翠冠梨是中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早熟梨品种,当前正是翠冠梨集中上市的季节。和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一起走进位于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的河口果园,可以看到果树枝头挂满沉甸甸的翠冠梨。随手摘下一个梨子,咬上一口,清香甘甜,汁水充沛。

由长江泥沙冲积而形成的崇明岛土壤肥沃疏松,水质清洁,空气清新,特别适合种植翠冠梨。你知道摘梨有什么小窍门吗?个头比成年 *** 头还大的翠冠梨是怎么养成的?当地的电商“带货”达人“梨子姐姐”为我们一一道来。

策划:姚玉洁

记者:张梦洁、李海伟、麻霭婷(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 ***

今日立秋!暑气未消,秋天之一个节气已到来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今天02时23分

我们迎来秋天之一个节气

立秋

立秋虽然到了

立秋是什么时间,立秋是什么时间2022-第1张图片-

但暑气一时难消

此时还处在“三伏天”期间

是仅次于小暑、大暑的第三热节气

因此有民谚说

立秋反比大暑热

中午前后似烤火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时节渐渐向着“秋意渐起”行进

晚风中已带上丝丝凉意

清晨时分枝叶上晶莹的露珠

提示着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也许是某个清晨

也许是一阵风起

几片泛黄的落叶蹁跹飞舞

夏天的故事悄悄完结

秋天的画卷便徐徐展开了

秋天有它独特的景致

虽然林间还满是夏意

但已开始夹杂着淡淡的红黄色

一个边角,半片叶子

都在传递着秋天的消息

“立”,就是开始

“秋”,即是禾熟

立秋意味着庄稼开始结果孕籽

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

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立秋到,贴秋膘

冬去春来身体好

夏天食欲差、流汗多

人们身体上也会有所亏虚

入秋后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

可以补充能量,提高免疫力

立春时有“咬春”

立秋时便是“啃秋”

席地而坐,啃一口西瓜等瓜果

清凉解暑的同时

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舒朗

愿每一个努力的你

都能品尝到生活的甘甜

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节

来源: 大洋网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姜宝兵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立,开始的意思。秋,禾谷成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心境不同,对秋的理解也不相同。有人叹息,有人欢喜。变化莫测的人生,修一颗明净心。或多或少,站在秋的开端,还是有些悲凉之感。

很喜欢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还有那七仙女,食了人间烟火,在人间走过一遭,于是有了温度,散发出一种入世的静美。神话终归是一场美梦,那就把梦插上翅膀,让它自由飞翔。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秋天其实是一个很美好的季节,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金黄的稻田,丰硕的瓜果,无一不显示秋天的美优美。尤其是那凉爽宜人的气候,是仅次于春天的又一个季节。或许美丽不如春天,但是物产的丰富却大大超过春天,其他的毋庸讳言,都是以秋为最。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立了秋,梧桐树开始渐渐飘零落叶,故有“落叶知秋”一说。宋人刘翰“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说的就是在初秋的夜里,从睡梦中起身,来到寂静的院落里,依稀感觉到了秋声,却又无处寻觅。朗朗月色下,唯有满庭院满台阶的片片梧桐落叶。

落叶知秋,立秋时节的树叶最有智慧,它像一枚季节的书签,记载着天下的大事小情,记载着季节的喜怒哀乐。立秋时节的树叶,是夏给秋的明信片,有留恋不舍,有美好祝福,有谆谆叮咛,有绵绵情谊。

秋天的树叶,尽管无法改变即将落地的命运,却可以掌握自己飘落的姿态;尽管无法更改最终化成泥土的结局,却可以在秋风中尽情舞蹈。每个人在秋叶之上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愿望,从春的萌发,到夏的盛长,再到秋的成熟,从嫩到壮再到衰老,每一片叶子在渐渐变薄,慢慢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不管秋叶上的纹路走向如何,每一片叶子都把秋天当成它的归宿,当成生命旅程中的一个节点。

秋天的可爱,只有经历酷暑才能知道;秋天的澄明,只有经历闷热才能体会。立秋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也带来新的生命体验。秋天的风是凉爽的,秋天的天是湛蓝的,秋天的叶是碧绿的。这时的秋,是夏日的秋,是雨后的秋,风吹过后零星地飘落几片树叶,不见成堆,不见枯萎,这时的天气又岂止用一个“爽”字能表达完整的呢,真可谓“天凉好个秋”啊。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从饮食变化看社会变迁》获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征文一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第四届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

博客 剑梅楼主http://blog.sin *** .cn/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节令之美·立秋丨立秋也有“早”“晚”之分?

新华社天津8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北京时间8月8日2时23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虽然这个节气名带“秋”字,但立秋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气候上划分季节主要依据“候平均温度”的变化来定,即当地连续五天的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以下,才算进入气候意义上的秋季。

立秋后,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我国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有民谚说“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7月11日入伏后,已经忍受了一段时日“上蒸下煮”闷热天气的人们,无比渴望着凉爽秋风早一点吹来。对此,我国一些地区民俗把立秋又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

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不同分法:之一种分法,以农历七月为参照,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农历七月,那么就称为“早立秋”,反之,若立秋时已进入农历七月,就是“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六月二十二,属“早立秋”;第二种分法,以时间点来划分,0点至12点为“早立秋”,12点至24点为“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属“早立秋”。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等。

由国庆表示,这些民间俗话来自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虽然有一定道理,却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此,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立秋无论早晚,炎热的气温已到尾声,时节向着“秋意渐起”行进。落叶知秋,岁月迎丰,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让人产生无限憧憬的季节。让我们在“咬秋”“摸秋”“贴秋膘”等民风民俗活动中一起迎接立秋的到来,齐齐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来源: 新华网

秋天有些“秃然”的原因找到了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8日,跨过立秋这道栅栏,夏日的浮躁渐次内敛,一个金灿灿的季节正向我们悄然而来。

“乍惊青梧落”“商飙早已惊”,有网友细数了立秋的诗意,发觉这一节气的到来总有些“突然”。而还有些网友对秋天的感知,却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秃然”。

网友讨论

近日,记者留意到关于秋季脱发话题的讨论也随着立秋的到来如期而至。为此,大河网采访到河南中医药大学黄帝内经教研室主任唐华伟来解答网友们关心的“头”号疑问。

@湿热内蕴、气血亏虚的你们

秋天有些“秃然”的原因找到了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道,立秋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点,万物逐渐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唐华伟告诉记者,中医认为秋三月金气当令,主燥,但立秋时节通常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期间,所以还兼具着夏天的“热”。由于此时的气候呈现出湿、热、微凉的特点,湿热内蕴、气血亏虚的人群就容易出现季节性脱发的问题。

“中医讲究同病异治,要以辩证的思想区分同一疾病的不同的证候,脱发问题也是如此。”唐华伟解释道,湿热体质人群在初秋湿热的环境中会加重自身体质,导致头皮油脂分泌过多甚至堵塞毛囊,如此一来,便会导致和加重脱发。而对于气血亏虚的人群来说,天气的凉燥,会使头皮上的微细血管和毛囊收缩,从而导致供应头发的血液减少,也会出现脱发的现象。

虽然秋季的确存在脱发增多的自然规律,但唐华伟认为也不必为此过分担忧,他表示,“正常脱发和非正常脱发之间有一个‘收支平衡’的度。假如每天脱落的头发与新生发的数量大致相同,则属于正常新陈代谢性脱发;如果每天头发脱落超过100根的度,头发明显变稀,或呈片状脱发,这种病理性脱发则需要引起重视。”

头发竟然挺有“礼貌”?

肾精充足才是脱发“救星”

有网友称,生姜能 *** 毛囊打开,促使毛发再生,加快头皮新陈代谢,用生姜来擦头皮已经被不少“脱发人”视为了“救命稻草”,这种做法是否真的科学有用呢?

网友分享

“用生姜摩擦头皮主要是通过生姜的温热性与辛辣性起到 *** 作用,但是脱落的头发要想重新长出来,不仅需要头皮能够有良好的血液循环,还和身体的营养有关。”唐华伟表示,虽然生姜在适度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起到一定的生发作用,但脱发的问题更需要治本。他举例说道,对于气血亏虚的人来说,无论怎样摩擦头皮,怎样促进头皮的血液供应,可能都达不到生发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提到‘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这是指头发的状态与肾精、肝血密切相关。”唐华伟说,肾精亏虚会导致头发得到的营养也随之减少,这与人体内的自我选择功能有关。当疾病发生时,身体内部库存的物质会进行逐级的资源再分配,原本用于头发的养分就会“让”给对身体更为重要的内脏器官。

事实上,将生姜视为“救星”的“脱发人”多来自压力较大的“打工人”和“考学党”,作为一线大学教师的唐华伟对这一点就深有体会。“有时候我的学生会跟我开玩笑说:‘唐老师你看,我吃啥啥香,身体倍儿好,咋就是有点秃。’其实这个就是我们说的自我调节,劳累、焦虑容易导致肾精不足或气血亏虚,以至于头发就把营养‘让’了出去。”

“生姜的作用远不及拥有一个肾精充足的好身体。”唐华伟告诉记者。

“内调”+“外养”

护发“36计”有妙招

“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黄帝内经》中提到,体内湿热时要吃苦味的温性食物,还要让身体适当出汗,这样才能改善体质。

“刀豆、代代花、白芷、生姜、橘红都是性温、可以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唐华伟称,同时还要注意头皮的养护,只有“内调”+“外养”才能真正地拥有秋风也扫不走的秀发。

“有一个很多人容易忽视的护发知识,就是‘三伏天’里头皮也是要做好防晒工作的。”唐华伟解释道,“三伏天”午后时段气温通常可超过35℃,户外紫外线也在一年中最为强烈,不只有暴露在外的皮肤容易被晒伤,头皮也容易在高温环境中受损,影响毛发的营养供应,建议出门时可以通过戴帽子、打伞的 *** 做好头发头皮的防晒护理。

“用温水洗头或用生姜煮水洗头,并注意洗头时用指腹 *** 头皮500下,都是可以促进头发健康生长的小妙招。”唐华伟称。

转自:大河网

来源: 郑州晚报

明天2时23分,正式迎来!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明天2时23分

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

从此时节

阳气渐收,万物内敛

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虽然这个节气名带“秋”字,但立秋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气候上划分季节主要依据“候平均温度”的变化来定,即当地连续五天的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以下,才算进入气候意义上的秋季。

立秋后,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我国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有民谚说“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7月11日入伏后,已经忍受了一段时日“上蒸下煮”闷热天气的人们,无比渴望着凉爽秋风早一点吹来。对此,我国一些地区民俗把立秋又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

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不同分法:之一种分法,以农历七月为参照,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农历七月,那么就称为“早立秋”,反之,若立秋时已进入农历七月,就是“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六月二十二,属“早立秋”;第二种分法,以时间点来划分,0点至12点为“早立秋”,12点至24点为“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属“早立秋”。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等。

由国庆表示,这些民间俗话来自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虽然有一定道理,却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此,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立秋无论早晚,炎热的气温已到尾声,时节向着“秋意渐起”行进。落叶知秋,岁月迎丰,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让人产生无限憧憬的季节。让我们在“咬秋”“摸秋”“贴秋膘”等民风民俗活动中一起迎接立秋的到来,齐齐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转自|新华视点

来源: 河北日报

标签: 立秋 时间 什么 2022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