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g10000c8b7013c77u6n90m4gqg","duration":65.388,"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3207839,"thumb":{"web_uri":"tos-cn-p-0000/48b9161458ec4672abc373601fa79c06","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65.388,"file_size":10048418,"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editor_project_id":null,"md5":"7a931284909e17e61831e517eddd3667","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女子饭店就餐时用餐叉不断挠头!店家:已将其使用餐具丢弃2月26日,辽宁丹东,有网友发视频称她在某饭店就餐时,一女子不断用餐叉挠头,令人不适。
27日,饭店工作人员沈女士表示,接到投诉后,该女子使用的所有餐具都已被丢弃处理,不会再被其他消费者使用到。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公共场合,令人不适!
来源:政法频道综合西部决策、网友评论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小时报料热线0。
富婆教男保姆如何用西餐餐具,男保姆认真记笔记的模样,太好笑了{"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38b01a0000bra4da9dja5kr83cjuh0","duration":172.827,"width":640,"height":360,"file_size":10288895,"thumb":{"web_uri":"tos-cn-p-0000/38a342de732145c8a99bd1fed73fa4cd","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172.827,"file_size":7657654,"w":640,"h":360},"normal":{"duration":172.827,"file_size":7657654,"w":640,"h":360}},"is_encrypted":null,"md5":"f57c0f081078d8183c9a3fe25725539d","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记者调查:分餐制该如何实施?公筷和公勺怎么用?近日,省文明办等十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在全省城乡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实施公筷公勺推行等六大专项行动。通知提出,推广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双筷制”,摒弃“一双筷子吃全桌”陋习;提倡家庭聚餐使用公筷公勺。
要想杜绝餐桌不卫生,分餐制与使用公筷是更好的 *** 之一。公筷和公勺怎么用?分餐制该如何实施?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使用公勺公筷,分餐制就餐,你怎么看?
“外出就餐时还是使用公勺公筷的,特别是不熟悉的那种,毕竟不知道人家身体健不健康,尤其是有的人就餐习惯不好,夹菜之前喜欢舔筷子,再用沾了口水的筷子夹菜,感觉特别不卫生。但是在家吃饭,感觉就没什么必要,一家人还要用公勺公筷分餐吃,感觉都疏远了。”市民郭女士说。
“我知道用公勺公筷分餐吃饭对健康好,但是有一些场合感觉不太适合,比如关系比较要好的朋友,吃饭的时候还得分餐,别人可能会感觉你是不是嫌弃人家,怕别人觉得自己矫情,而且有些时候吃着吃着就忘了用公筷。”市民徐先生说。
“我很支持用公勺公筷分餐吃饭,刚从网上买了一些多格餐盘,吃饭的时候自己动手分餐,更健康。”65岁的市民郭大爷说,“但是孩子们不愿意,说在家吃饭像吃食堂,一点也不热闹。”
记者就公勺公筷及分餐制问题采访了部分市民,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的市民对公勺公筷及分餐制就餐持支持态度,但是公勺公筷仅限于外出就餐时使用,家中就餐基本不会使用公勺公筷,分餐制更是难以做到。外出就餐讲究热闹,一些特殊场合分餐制难以推动气氛;心理上怕别人觉得自己矫情;部分餐饮企业不主动提供公勺公筷;使用中嫌麻烦等是公勺公筷使用不多的主要几点原因。家庭就餐中大部分人觉得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觉得没有必要分餐,同时认为分餐制影响家庭氛围的人也不在少数。
公勺公筷推广 中小型餐饮企业是重点
“我们酒店从开业之初就要求必须配备公筷、公勺、分餐夹,和这次疫情没什么关系,我们一直在坚持用公勺公筷。用公筷、公勺可以说是餐饮酒店行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吧。”渔港码头文化市场店经理卓媛媛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单位食堂分餐制比较普遍;大型餐饮酒店绝大部分都备有公勺公筷,并会主动提供;中小型餐馆一般不会主动提供公勺公筷,但是一般会配备消毒筷盒可以自取。分餐制就餐除部分的自助餐、中西式快餐及西餐厅外暂未实现大面积推广。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部分餐饮企业提供公勺公筷,但存在着与普通勺子筷子区分度不大,没有明显标识的情况,就餐过程中容易导致餐具混用。
“我们正在 *** 一部小视频来推广公勺公筷,宣传文明用餐。现在星级酒店对于公勺公筷的使用都有硬性的规定,大型酒店也做得不错,我认为中小型餐饮企业是现在推广的重点。通过主动提供公勺公筷,引导客人正确使用,阻断餐桌上的疾病传染途径。培养客人健康文明用餐意识,倡导餐桌文化新风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餐饮行业毕竟是一个服务行业,很难做到一个硬性的监管与执行,这也是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东营市烹饪餐饮饭店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所茹介绍。
转变思想观念 走近餐桌文明
“使用公筷公勺能够在多人聚餐时更大限度地阻隔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携带病原体的就餐者通过筷子夹菜时会将部分唾液沾在饭菜上,其他人再夹同一盘菜时就很容易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被送入口中,就有很大的风险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风险。尤其是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手足口病、甲肝、戊肝等肠道传染病都可能会通过餐桌上的饮食而传染。”市疾控中心消毒病媒科科长王海红说,“就餐时选择使用公勺公筷或者分餐制就餐,不仅是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了别人,能更好地预防这类肠道传染病的传播,从而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这需要我们呼吁倡导来改变我们的就餐习惯。”
习惯的改变从观念的转变开始,新浪微博曾发起了一项关于分餐制的投票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网友表示“支持,要养成习惯”,这说明全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使用公勺公筷分餐就餐的共识。但是仅有共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身体力行的行动,就餐时要大胆地提出使用公筷,分餐而食,不是丢“面子“,而是真正的尊重与关爱,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养成健康就餐习惯,让公勺公筷成为餐桌标配,让餐桌更加文明。
(记者 魏玉珠)
意大利的保罗大叔吃饺子用刀叉,网友说你这样吃,我喝咖啡放葱花保罗大叔的女婿发视频了,一家人吃的是饺子,只见保罗大叔拿起了一把叉子,熟练的叉起饺子。
然后大叔熟练的拿起刀子。
手起刀落,饺子被切成了两半。
一半饺子保罗大叔直接塞进了嘴里。
另一半饺子,保罗大叔粘了一下蘸料,看样子里面应该有酱油、醋和蒜瓣。
看到保罗大叔这一饺两吃,国内的网友坐不住了,有网友表示,你要这样吃饺子的话,我喝咖啡可要放葱花了。
还有网友说,饺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生一年会挨上一刀。
也有网友说,老板,上一屉灌汤包给他吃。
幸亏下的都是饺子,如果是汤圆的话,他可能要舔盘子了。
只能说这就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如果真的想吃中国美食的话,还是要学习一下怎么用筷子,不然就失去了灵魂,因为百分之九十的中国美食,都可以用筷子去吃。
许多年:沐建峰请莫莉吃西餐,哪料不会用刀叉,结果出尽洋相!{"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g10000c6jqgubc77u2bihi2b2g","duration":295.149,"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9210605,"thumb":{"web_uri":"tos-cn-p-0000/de5fe60cc02c4705a1323ed8447baf06","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295.149,"file_size":14106788,"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editor_project_id":null,"md5":"9dbb46bc9c734441ca51e1f25644d5eb","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英国礼仪专家”教网友用刀叉吃米饭,遭到网友群嘲TikTok博主Lucy Challenger,自称是“英国礼仪专家”,目前已拥有27万粉丝。
她时常分享视频,建议人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近日,这位专家发布的一条视频,引发亚洲网友群嘲。
视频中,Lucy想教网友,如何在正式场合以西餐惯用的刀叉来吃米饭。
“我们要做的是,先用刀子把一小坨米饭轻轻推到叉子的背面顶端处,才能把米饭优雅地放进嘴里。”
此外,Lucy还介绍说,
如果用其他食物搭配米饭时,也建议把其他食物和米饭一起推到叉子上,“这样吃起来会更加方便”。
一时之间,这条用刀叉吃米饭的视频,引发亚洲网友热议。
“让亚洲人教你怎么吃米饭!
1、用手吃饭。
2、用筷子吃饭。我很惊讶你没有用筷子。
3、用勺子舀饭。”
“勺子就是为用来做这种事而诞生的。”
“西方人试图教东方人如何吃我们的食物。”
“如何得罪亚洲人。”
“感谢老天,我生在东南亚。”
还有网友提起Uncle Roger,
要是他看到这般用刀叉吃米饭的画面,少不了又要“嗨呀”……
总之,不少亚洲网友觉得,
Lucy用刀叉吃米饭的 *** 不切实际,实在是太装了。
遭到网友讽刺后,目前Lucy已经删除了这条视频。
其实在此之前,Lucy还发过如何用刀叉吃葡萄、香蕉等水果的视频。
用刀叉吃葡萄,Lucy是这样讲解的:
“先用叉子戳葡萄(固定住),再用刀子把葡萄切成两半。”
“然后,你就可以把葡萄放进嘴里。”
至于如何吃香蕉,Lucy认为:
“你永远不应该剥香蕉,而是要用刀叉和盘子。”
只见她先切除香蕉的两端,
然后再切开香蕉皮,
再把香蕉切成一小段,用叉子将香蕉送进嘴里食用。
网友看不下去了:
“我要报警了!”
吃根香蕉,完事还要清洗刀叉和盘子,累不累啊,直接剥皮不香嘛。
这位“英国礼仪专家”,教人优雅或许不咋行,
但让人生气倒是一绝了-。-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30单美团退了10单,用户被限制点外卖?这次网友一边倒美团会员小林日前发现
自己突然被平台限制下单
没法点外卖了
小林就此投诉到电视台
网友却一边倒支持美团
这是为什么呢?
身在杭州的小林,日前点了一份应季的知味观榨菜月饼外卖,金额是9块5。由于觉得月饼有些发酸,小林申请了退款。
可是这单退款之后,从8月30日至今,小林再想使用美团平台叫外卖,就用不了了。系统显示,“检测出当前账户存在违规行为,该账户已被限制下单”。
什么样的账号会有异常呢?小林向1818黄金眼记者展示了他的外卖订单,记者发现从7月13号到8月30号,小林一共订了30份外卖,其中有10份发起了退款,并且都退款成功了。这些退款商家有一个特点,全部都是连锁品牌店。
记者一一询问了小林的退款原因。
订单1:烧饼
退款理由:餐具破损
订单2:焖面
退款理由:肉夹馍外表烤糊了,吃起来有苦味
订单3:炒饭
退款理由:记不清了
订单4:青城山下(川菜)
退款理由:配送时间特别长
订单5:奶茶
退款理由:有一杯冰块化掉了,味道变淡了
订单6:必胜客
退款理由:吃完之后肚子不舒服,第二天早上就去医院去检查了
订单7、8、9:连续三单奶茶
退款理由:一家是商家晚上打烊后没在平台上同步,商家主动联系退款。另一家是饮料撒漏破损。一家是口味特别淡,没有味道。
记者帮小林联系了美团 *** , *** 一时也没回答上来,让记者留下了联系方式。那么小林又怎么看待自己的退款行为呢?他表示:“可能(退款)稍微是多了一点。我觉得自己责任可能会有百分之三四十吧。”
后来美团方面回复,“经核实,该用户退款订单操作频次过高, *** 接到商家多次举报,所以平台对该账户暂时锁定,并对相关订单进行排查核实,确认无误后将会解除限制。”
应该说,绝大多数点外卖的客户,对商家是比较宽容的。在1818黄金眼发起的一项有三万多人参与的 *** 投票中,近四成网友选择“将就吃吧,外卖就别讲究了”,三分之一选择了“特别不满意才退款”。
所以采访中途,就连记者也忍不住向小林发出灵魂拷问:“这个也……能退?!”
看完视频的网友也纷纷反讽吐槽,“这都可以?我错过了什么?”“别学,丢不起那个人”。
还有眼尖的网友指出,小林根本就是在恶意索赔。那单号称“吃了肚子不舒服”的必胜客,实付56元,他找商家索赔100元;病历仔细一看,写的是“饮食不规律,无呕吐腹泻”,看不出与商家有直接关系。
美团员工和外卖商家们则是很委屈地表示,小林这样的顾客,大家都遇见过。
还有网友建议,各大平台可以加强黑白名单建设。
不过,由于新闻播出后,小林在长相、体型上遭遇了网友的攻击,也有网友站出来为小林说话,认为“退款次数多不应该成为被网暴的理由,平台应该真正把水端平,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
对此,你怎么看?
吃到不合胃口的外卖
你又会怎么办?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1818黄金眼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引发热议!“英国礼仪专家”教人用刀叉吃米饭视频走红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自称是“英国礼仪专家”的短视频博主露西·查林杰日前在TikTok上发布一段视频,教人们如何在正式场合用刀叉吃米饭。该视频迅速在网上走红并引发热议。
新加坡“8视界”网站25日报道称,视频中,露西先用右手的刀将米饭推到左手的叉子上,然后“优雅地”用叉子将米饭送到口中。露西还建议用这样的 *** 将其他食物搭配米饭一起食用,并称吃起来会更加方便。此外,她还在平台上发布过如何用刀叉吃葡萄的视频。
用刀叉吃米饭的视频播放量高达数万次,还被大量网友转载。一些网友在视频下方留言讽刺她的 *** 。有网友称:“我用手吃可能都比这位女士吃的快。”还有人讽刺道:“我不能用勺子吃牛排吧。”不少人认为露西的 *** 不切实际,有点“装腔作势”。(黄晓彤)
同一桌饭菜,细菌竟然差那么多!看完实验,还敢这样用筷子吗来源:钱江晚报
为积极响应“公筷公勺”倡议,结合第32个爱国卫生月,近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与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共同推出爱国卫生特别策划“在一起,筷行动”新闻行动,引发热议。
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前几天,小时新闻联合杭州市疾控中心做了一场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
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出来了。
这餐饭最特别,
动筷之前先取样
当小时新闻记者把公筷实验的粗浅想法与和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所长朱冰交流时,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
朱冰和副所长黄利明敲定了整场实验流程后,我们在杭州市疾控中心附近的一家餐馆碰面。
一共11个人参与这次公筷测试实验。
见面时,朱冰携带着的一个蓝白相间的拉杆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可不是普通的拉杆箱,它叫取样箱,里面装有无菌袋、手套、口罩、酒精灯、镊子、剪刀、记号笔等,内部还配备了冰排,可冷藏运输采样标本。”朱冰说。
我们总共点了6道菜品,每一道菜都分成了两小盘,一盘使用公筷进食,一盘不使用公筷进食。另外,还特意另外点了两道菜,作为空白对照。
“所谓‘空白对照’,通俗来讲就是没有人接触,但菜品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里后,自然携带一些菌落,后续可以进行菌落数据对比。”副所长黄利明解释。
对小时新闻记者来说,这一餐饭,太特别了。一桌人,眼睁睁看着菜在跟前晃,但就不能动筷,需要等取样。
黄利明副所长换上了白大褂、消毒帽子、消毒手套,用酒精灯火烤消毒镊子,他需要在动筷前取20份食物样本,分为公筷样本和非公筷样本。
蘑菇、鸡肉、鱼肉都好取,一盘麻婆豆腐让黄利明犯难了,小心翼翼夹起来,一夹就碎了,取麻婆豆腐就已经和标本斗争了好久。
夹起至少25克的标本,放入无菌袋卷三卷封口。样本不能等待,会被迅速存放到冰凉的采样箱。
40分钟后,全部取样完成。
一次烧脑的进餐,
使用公筷和不用公筷交替进行
开餐时,这也是一次烧脑的进餐。参与人员进食前经过培训,为了保证取样的科学性,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进食必须交替进行。
换句话说,我们得先动公筷,再动自己筷子。吃同样的东西,但是必须得吃两份。
“小心翼翼吃饭,这样的午餐也是之一次了。”一位参与实验的人员打趣道,生怕一个不小心,吃到了公筷盘子,可就前功尽弃了。
大家也不能放开吃,因为不能全部吃完,得至少留25克,留下第二次取样的样本。
吃到一半,黄利明起身了,开始取样第二次样本。重复之一次的步骤,唯一欣慰的是麻婆豆腐变冷了,一块一块的,黄利明终于可以顺利夹进去了。
就这样,采样进行了两次,餐前餐后一共取了40份食物样本。
实验面前细菌露了马脚,
用公筷明显减少菜品中的细菌污染
采集后的样本,被工作人员带回了所里。
经过48小时的菌落检测,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所长朱冰给小时新闻记者发来了最新的结果。
“数据还是很有说服力。”他在 *** 中告诉记者。
小时新闻记者从这份数据中看到:
对凉拌黄瓜、盐水虾、干锅茶树菇、炒芦笋、咸菜八爪鱼和香辣牛蛙共6道、12份(每道2份)菜品的剩余部分进行了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显示没有使用公筷的菜品菌落总数均高于使用公筷同种菜品。
朱冰说,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送至实验室后,定量进行稀释,取稀释液加入培养基后培养48小时等待菌落生长。
这一系列高大上的专业操作,其实就是为了测量菌落总数。
“如果样本本身携带的细菌多,那么培养48小时后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总数也多,反之亦然。”朱冰解释,通过菌落总数的比较来反映就餐中是否使用公筷对菜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影响。
朱所长举例:凉拌黄瓜,本身是凉菜,加工过程细菌清除效果比热菜要低,餐前检测结果为14000cfu/g,用公筷的剩菜中为16000cfu/g,没用公筷的则高达45000cfu/g;干锅茶树菇没用公筷的结果为79000cfu/g,而用公筷的只有4600cfu/g。
此前实验人员还特意检测了与剩菜同时采样、但完全没吃过的香辣牛蛙,因为环境中也会存在细菌,经过1个多小时放置,菌落总数从开始的60cfu/g增长到130cfu/g,而用公筷的剩菜中为150cfu/g,没用公筷的则达到560cfu/g。
“实验结果说明,使用公筷会减少菜品中的细菌污染”,朱所长说,“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家可能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递到菜品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尤其是冷菜),这都增加了细菌滋长的机会。”
疾控人员建议:在外就餐,
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
“通过实验,我们还是想提醒大家,使用公筷公勺都很有必要。”
在朱冰看来,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主要有两个:
一是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体液接触,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幽门螺杆菌、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传播。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二是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在使用公筷公勺时,很多人嫌麻烦,容易混淆,朱冰也给大家出了主意。
“在家吃饭时,大家可以选用固定餐具,比如每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如果能做到分餐,可以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假如做不到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朱冰说,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做到一菜一勺或一菜一筷。
“到外面吃饭时,我们也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朱冰说。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蓝震 章然/文并摄 刘栋 郑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