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粽子备好了吗?粽子到底怎么包?#手把手教你包粽子#↓↓祝你一看就会!(人民日报) ??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又是一年端午至,岁逢此时,包粽子、熏艾草、挂菖蒲、赛龙舟……人们以不同方式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打下文明的烙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千百年来,端午食粽的文化在中国生生不息,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大、覆盖面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如今,食粽文化也逐渐传播到国外,而且根据当地的风土,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粽子。
秘鲁“胡安尼”,食材来自亚马孙雨林
在南美洲秘鲁的亚马孙地区,也流行吃“粽子”。当地人把这种美食叫作“胡安尼”。胡安尼不论是从外形、食材,还是做法上,都与中国的粽子如“孪生姐妹”。
同我国的粽子一样,胡安尼的主要食材也是糯米。不过胡安尼更接近我国南方的肉粽,亚马孙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糯米中加入腌制好的鸡肉或其他肉块。胡安尼最精华的部分当数亚马孙地区独有的可可那调料。这种调料起源于亚马孙雨林中的原始部落,是用新鲜椰肉、香菜叶,和当地一种名为茶拉皮他的辣椒混制而成。除了可可那,芭蕉叶在 *** 胡安尼时同样必不可少,这种叶子在亚马孙雨林随处可见。
当所有食材和佐料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开始 *** 胡安尼了。先在芭蕉叶上铺一层糯米,放上腌制好的鸡肉,配以些许豌豆或胡萝卜丁,再加入可可那调料,之后需要再铺上一层糯米,最后将芭蕉叶包裹起来,用绳子系紧,这样就可以下锅了。蒸煮30分钟至1小时,直至糯米熟透,取出后稍微冷却一下,就可以打开芭蕉叶食用了。
同粽子一样,胡安尼的口感也很新鲜软糯,还带有芭蕉叶淡淡的清香。由于加入了可可那等亚马孙当地香料,胡安尼的糯米里蕴含着浓郁的椰香。连同略带辛辣的口感,让食客的呼吸从里到外都散发出亚马孙雨林的热带气息。
胡安尼的诞生和秘鲁亚马孙地区土著部族的历史息息相关。据说,胡安尼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地一个传说。曾经有一位叫胡安的年轻男子,他是亚马孙地区首领的儿子。为了向神灵祈求好收成和繁荣,他创造了这道菜肴,并将其分享给部落的其他成员。
不仅他的祈求得到了上天的应验,整个部落也通过这道美食的分享变得更加有凝聚力。从此这道美食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亚马孙地区的特色美食。
泰国:“芭掌”咸,“吉掌”甜
在泰国,当地华人华侨将端午节的习俗保留至今,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过“芭掌节”。泰语发音的“芭掌”类似潮州话的“肉粽”,是由广东潮汕地区、海南等地移民泰国的华侨带过来的叫法。在“芭掌节”这一天,更具代表性的庆祝活动就是祭拜祖先和吃粽子。源于中国潮汕地区的端午食俗,与泰国风味发生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泰式粽子“芭掌”和“吉掌”。
类似于国内粽子的“南咸北甜”,泰国的粽子也有小巧玲珑扎成串的碱水甜粽“吉掌”,和个头大、用料丰富的“芭掌”。 甜粽“吉掌”源于潮汕地区的栀粽,本身呈棕黄色,没有其他馅料。因为碱水粽“吉掌”本身近乎没有味道,泰国人会蘸白糖食用。 *** “吉掌”的碱水独具泰国特色:将榴莲的皮烧成灰烬再泡水,形成天然食用碱。将糯米泡入碱水中数十小时,包入粽叶后再用沸水煮近4小时,让“吉掌”中的糯米不再有颗粒感,变得晶莹剔透,口感细腻且弹性十足。 相比于“吉掌”,记者在曼谷唐人街粽子摊位上看到更多的是大个头的“芭掌”。“芭掌”有咸有甜,用料丰富。咸口肉粽“芭掌”更为常见,馅料主要有咸蛋黄、板栗仁、香菇、猪肉、虾仁、芋头等,类似国内南方的肉粽。在粽子摊位上,摊主拿出一块牌子向记者介绍“芭掌”的馅料,配文是泰语“最美味的芭掌”。在 *** 过程中,“芭掌”的糯米会配上煮熟的花生以及泰国辣椒等泰式香料一起翻炒,让粽子更加入味。
除了在端午节吃“芭掌”和“吉掌”,泰国人日常生活中也有外形类似粽子的甜品。芭蕉叶包裹着糯米、呈长条状的甜品,是泰国人早餐中搭配咖啡的不二之选。馅料中的糯米加入了泰式甜点的标志性椰奶,以及香蕉、榴莲等果蔬。经过烘烤,芭蕉叶的香沁入其中,糯米的口感层次更加丰富。
港澳流行养生粽
虽然粽子多年来是人们回忆里的温暖,但因现今粽子款式多样,难免会有不健康的元素存在。当下热门的肉粽、猪油豆沙粽脂肪含量高,蛋黄粽则胆固醇、盐分过高。豆沙、枣泥粽含糖量高,含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馅料的粽子嘌呤含量较高。相比以上多款让人望“粽”兴叹的粽子,养生粽仿佛是一股清流。
养生粽的概念近几年开始在香港和澳门流行,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首先,由于文化和生活节奏变化,港澳地区的一些人现在已经没有端午节要和家里人一起吃粽子的习惯。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端午节前后两个星期,如同中秋节吃月饼一般,在朋友或家庭之间互相赠送粽子,品尝不同款式和味道,新奇的养生粽在这时往往很受欢迎。第二个原因,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前后,大众都更加注重健康。所以,养生粽的出现正是顺应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养生粽的材料五花八门,但这些材料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素食、有机等。
在澳门,就有融合了食补养生概念,以有机糯米、松茸、牛肝菌等材料制成的养生粽。该款粽子特别为崇尚健康或素食的人士而设。松茸有助于肠胃蠕动,加强精力;牛肝菌则清热养血,还可以预防流感。在此基础上,外层再裹上比一般糯米更加健脾的有机糯米。这些材料加在一起,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另外一个例子,是香港推出的养生五谷豚肉粽。这款粽子将多种健康谷物,如燕麦、荞麦、红豆、薏米、小麦、糙米,混合在颇有嚼劲的黑白糯米中,配上顶级豚肉及咸蛋黄。这种配搭在传统的口味中放入健康的食材,形成一种美妙的平衡。多种谷物的加入首先会减少豚肉和咸蛋黄的比例;其次,这样的混合会大幅度减少不健康元素的比例。
除此之外,还有十谷粽、八宝粽、南瓜粽等。养生粽的概念也已经国际化。例如,早前就有韩国籍的厨师烹制了韩式养生粽:以泡菜作为原料,制成韩式泡菜养生粽。
新加坡娘惹粽鲜艳夺目
端午节吃粽子是新加坡人的一个传统,当粽子遇上娘惹族群,便演变成在东南亚深受欢迎的娘惹粽。早期的娘惹将自身的饮食文化融入到华人的饮食当中,因此在粽子内裹上了猪肉、香菇、冬瓜糖,加上用各种香料和虾米炒香的酱料,再放入一片青翠欲滴的班兰叶。
娘惹粽虽然同样使用五花肉作为主要馅料,但味道和鲜肉粽的味道却有很大不同,口感是咸中略甜,而且感觉不到油腻。这种粽子依靠冬瓜糖调出甜味,用芫荽粉、白胡椒等代表性南洋香料加上豆酱炒制成微辣和浓郁的酱料,再配上肉丁的鲜,味道的层次感很强。
与传统粽子直接用生糯米包馅下锅蒸不同,娘惹粽的另一个特色是包粽子的糯米不是生的,需要热加工一下。一些 *** 者会先将浸泡好的糯米混合椰浆蒸熟,包好粽子后再下锅蒸一遍,充分入味。也有 *** 者把浸好的糯米加点盐和苏打粉,热油锅,放洋葱,然后倒入糯米翻炒,炒到粘锅就好。
有一些娘惹粽的一角或是一部分是蓝色的,那是因为娘惹们喜欢把一种可食用兰花放到清水里搅煮成靛蓝色汁液,将其用作天然色素。兰花经日晒变成干花,只需放入滚烫的水煮上10分钟,即会变成天然的蓝 *** 素。加工好的糯米分成两个部分,一份大,一份小,小的那部分糯米里倒入兰花汁浸泡。包粽子时先在底部填入1大勺蓝米,1小勺白米,然后把2大勺的馅料填入,再铺上2大勺白米,左右两角各放上一小撮蓝米,盖上一片香兰叶。这样,亮丽的蓝色糯米配上晶莹的白色糯米,宛如娘惹服饰一样,鲜艳夺目。既是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味觉上的满足。也是因为如此,娘惹粽子里最受喜爱的就是兰花粽。
【环球时报驻秘鲁特约记者 白 冰 环球时报驻泰国特约记者 赵以纯 环球时报驻澳门特约记者 吴肇邦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 斌】
端午节要到了,教你粽子这样做,软糯味美,想吃在家就能做粽子与端午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传,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在楚国时期,他因忠诚而受到贵族的排斥,最终投汨罗江自尽。古人为了防止鱼虾噬食屈原的身体,就将糯米包裹在竹叶中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了就不再噬食屈原的身体。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具有浓厚的文化意义。除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粽子也象征着祈求健康、平安和丰收的美好寓意。每逢端午节,人们会亲手 *** 粽子、分享粽子,与家人和朋友共同品味节日的温暖和团圆。
粽子是由糯米、红枣、豆沙等馅料包裹在竹叶或粽叶中制成,经过蒸煮而成。粽子的形状通常是三角锥状或长方形,香气扑鼻,口感糯软。
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的 *** *** 和口味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在不同地区,人们 *** 粽子的做法和馅料各有特色。比如北方的粽子以糯米和豆沙为主,口感软糯甜香;南方的粽子则以糯米和肉类为主,口味咸鲜。
除了传统的甜粽子和咸粽子,近年来还出现了各种创新口味的粽子,如巧克力粽子、咖啡粽子、水果粽子等,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粽子可以从口味上分成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类型,它们在馅料选择、口感和味道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下面是它们各自的特点:
咸粽子:
馅料选择多样:咸粽子的馅料通常包括肉类、豆类、蛋黄等咸味食材,如猪肉、咸蛋黄、豆沙、咸菜等。
口感咸鲜:咸粽子的味道偏向咸鲜,具有浓郁的咸味和肉香,搭配糯米的软糯口感,营造出一种丰富而有嚼劲的口感。
适合作为主食:由于咸粽子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成分,它可以作为一餐的主食,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
甜粽子:
馅料口感丰富:甜粽子的馅料多为甜味食材,如红枣、豆沙、蜜饯果干等,口感细腻、甜美。
味道甜美:甜粽子的味道甜美,香甜可口,给人一种愉悦的味觉享受。
作为甜点或零食:由于甜粽子偏甜,它通常作为甜点或零食食用,在下午茶或节日时分享和品尝。
总体而言,咸粽子和甜粽子在馅料和口味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咸粽子以肉类、豆类等咸味食材为主,口感咸鲜,适合作为主食食用;而甜粽子以甜味馅料为主,口感甜美,通常作为甜点或零食食用。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可以选择不同口味的粽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享受美食的乐趣。
咸粽子的 *** 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经验和技巧。下面是一般的咸粽子 *** 步骤:
- 准备材料:主要材料包括糯米、粽叶(一般使用竹叶)、馅料(如猪肉、咸蛋黄、豆沙、咸菜等)和调料(如盐、酱油、五香粉等)。
- 处理粽叶:将粽叶用开水烫软后清洗干净,晾凉备用。
- 馅料: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适当的咸味馅料,将馅料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碎末,加入调料腌制入味。
- 糯米: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沥干水分。
- 包粽子:将一片粽叶摊开,放入一小部分糯米,加入适量的馅料,再覆盖上一层糯米,用粽叶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的形状,用绳子或粽叶带扎紧。
- 煮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足够的水,煮沸后转小火慢煮约2-3小时,直到粽子煮熟,糯米饱满而软糯。
- 取出晾凉:将煮好的咸粽子捞出,晾凉后即可食用或储存。
咸粽子的做法因地域和个人口味而略有差异,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馅料和独特的 *** *** 。咸粽子以其香气扑鼻、口感浓郁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无论是作为传统节日食品还是日常美食,都能带来美味和满足的享受。
品尝咸粽子时,你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口感和味道的融合。当你咬下一口,首先会感受到糯米的软糯和口感,它带有一种浓郁的米香味。接着,咸味会渐渐散发开来,给粽子增添了一种特殊的风味。馅料的醇厚和糯米的甜香在口中交融,带来了丰富的层次感。
甜粽子是一种以甜味为主的粽子品种,口感柔软、甜蜜而滋润。下面是甜粽子的 *** 过程:
- 粽叶:将干粽叶浸泡在温水中至软化,然后放在开水中煮一下,清洗干净备用。
- 糯米:将糯米洗净,浸泡数小时至软化备用。
- 馅料:根据个人口味选择甜馅料,如红豆沙、枣泥、芝麻糊等。将馅料 *** 好,确保馅料柔软且易于包裹。
- 包粽子:将一片粽叶折成漏斗形状,放入适量的糯米和馅料,然后用粽叶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用棉线或香蒲叶扎紧。
- 煮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继续煮熟约2至3个小时。
- 取出粽子:用勺子将煮熟的粽子捞出,沥干水分,待其自然冷却即可食用。
甜粽子通常更加柔软和湿润,因为馅料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糖分。当你咬下一口甜粽子时,首先会感受到糯米的软糯和口感,它带有一种浓郁的米香味。接着,甜馅料的味道会在口中散发开来,带给你甜蜜的享受。馅料的柔软和糯米的绵密相互融合,带来了丰富的口感。带给你满足和愉悦。无论是作为传统节日食品还是作为甜点的选择,甜粽子都能给你带来独特的口味享受。甜粽子的口感与咸粽子略有不同,更加绵软和湿润。
(图表·插画)[节令之美·端午]一起包粽子新华社图表,北京,2023年6月21日
(插画)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这一天民间有吃粽子的习俗。
新华社发 勾建山 作
包粽子、扎香囊、制龙舟,他们在柬埔寨“沉浸式”过端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金边6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驻柬埔寨记者 王岩)包粽子、扎香囊、手工 *** 龙舟、中国文化讲座……中国端午节到来之际,在柬中资企业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联合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走进柬埔寨智慧巣中学,与当地师生一起“沉浸式”体验中国端午风情。
“我很喜欢中国文化,很高兴能通过这次活动了解中国的端午节。”一位名叫梅拉丽娅(MenglarkEliyah)的学生说:“今天我自己扎了一个香囊,志愿者哥哥告诉我这代表吉祥健康,我准备把它送给我的妈妈。”
柬埔寨智慧巣中学的学生们向中企志愿者学习包粽子。图片为视频截图
活动当天,孔子学院为当地师生们带来端午节文化知识讲座和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文化体验项目。柬埔寨智慧巢中学校董陈秀萍(Esther)说,这次活动使智慧巢中学师生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端午节习俗,收获新知识,增加新见闻。
柬埔寨智慧巣中学的学生们体验绘制龙舟。图片为视频截图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丰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中国传统节日是促进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我们想通过这样常态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帮助大家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
青年志愿者梅达受邀到柬埔寨智慧巣中学讲授一堂建筑启蒙课。图片为视频截图
青年志愿者梅达是中建三局柬埔寨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的给排水工程师,此次他受邀到学校讲授一堂建筑启蒙课,分享了自己在中国求学和在中国建筑公司工作的经历,为学生们提供成长参考与建议。
“看到这些学生,我回想起读中学时的自己。我觉得选择去中国留学,加入中建三局并回到家乡工作,是我作出的最正确选择。柬埔寨现在对中文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启示。”梅达说道。
参加讲座的学生聂莫尼列(Noeur Monineath)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听了讲座,我学到很多中国建筑相关的知识,我很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北京感受中国文化,看看中国的高楼大厦。”
当天,中建三局还向柬埔寨智慧巣中学捐赠了200余册图书,双方一同为学校“建证幸福”书屋揭牌。中建三局柬埔寨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机电负责人刘浩说:“作为中国建筑的一员,我们不仅要做中国建造的传承者,更要做中柬友谊的传递者。”
责任编辑:陈小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图表·漫画)[端午节]包粽子新华社图表,北京,2023年6月21日
(漫画)包粽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因纪念屈原而兴,是端午节最为流行的民间解释。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经过千年岁月淘洗,传承至今,端午节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端午节更是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大致而言,主要包括特定的饮食活动(如吃粽子)、娱乐活动(如赛龙舟)、祭祀活动(如祭龙神)、避邪驱毒活动(如戴五彩绳)等。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粽”情端午,乐享传统!这里组团包粽子啦→填馅、压实、封口、扎捆……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丰富辖区内居民的精神生活
近日,殷行街道家门口服务站
开展“’粽’情端午 乐享传统”
包粽子活动
邀请了辖区居民共同参与
营造了深厚的端午文化氛围
活动当天,殷行街道家门口服务站的志愿者们,一早就将准备好的所需食材和工具整齐摆放在桌上。阿姨们围在桌前,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先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状,这样米就不容易漏出来,等会儿绳子记得要扎紧一点,煮的时候才不会散……”社区的汪阿姨耐心细致地给大家讲解包粽子的步骤要领,“我们以前包这种三角粽都不需要用绳子绑的,直接粽叶一穿就好,不过现在已经很少人会这种包法了。”
拿粽叶、卷漏斗状、填糯米、塞馅儿、压紧实、封口扎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阿姨们个个都手法娴熟。粽子形状各异、口味多样,有三角粽、枕头粽、牛角粽,有包着肉馅、蛋黄、赤豆还有红枣的,整个过程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姐姐们看看,我包的好不好呀?”社区张阿姨激动的说道:“我今天跟姐姐们一起学包粽子,之一次包,感觉挺有成就感的,社区组织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把大家聚在一起,既能切磋包粽子的技艺又能唠唠家常,蛮好。”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还将煮好的粽子,送到辖区内有需要的老人家中,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和温暖。此次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让居民们享受包粽子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字/图片:封辰霏
编辑:周梦真
下周端午,手绘包粽子极简步骤只会吃,不会包?一步步教你包粽子!甜粽、咸粽、清水粽…做起来!
来源: 人民日报微博
鸳鸯粽、鸭乸粽、红枣粽……“花式”粽子你最喜欢哪一“粽”?端午节的味道
是独属于粽子的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之一
这枚小小的粽子
是怎样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
南方 北方的粽子有何特点?
一起了解粽子的“前世今生”
“角黍”是最早的粽子
古人把粽子称为“角黍”,因形状有棱有角、内裹黍米而得名。最初,人们根据牛角的形状制成“角黍”,作为耕牛牛角的替代品,用于祭祀。
晋代成为标配美食
当时,人们流行在端午和夏至之际吃碱粽,成为标配美食。西晋周处所著的《风土记》有记载:“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到了唐代,粽子的形状出现了菱形、锥形等,口味也有所升级。
用粽子纪念屈原
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这是端午食粽祭屈原之说的最早记载。
宋朝就有“杨梅粽”
到了宋朝,人们干脆把果品也发展为粽子馅。除了常见的枣、糖,粽子还可加入松栗、姜桂、胡桃、蜜饯等材料。
北宋“之一美食博主”苏轼曾吃过包裹着杨梅馅的粽子:“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粽子
除了文献记载里有粽子的身影,考古也有发现。在江西九江德安县,出土过一对南宋的粽子,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粽子实物。
明清时期成为“考生团宠”
这一时期,粽子更被赋予了吉祥含义。相传,当时凡是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考前要吃一种细长像毛笔般的粽子,被称为“笔粽”,谐音“必中”。
如今,中考、高考时间和端午节相差不远,为缓解初三、高三学子的备考压力,老师会在班门前挂一些粽子,学生们跳高顶粽子,寓意“高中”,讨个好彩头。
从南到北,从咸到甜,从粽叶到馅料,再到包裹的形状,每个地方的粽子都有不同的做法和味道,到底哪里的粽子更好吃?
作为南方粽子的代表,广东粽子不仅品种多样,口味也十分丰富。有人调侃,“给广东人一个粽子,他们能包下整个世界。”
肇庆裹蒸粽
广东的肇庆裹蒸粽是出了名的分量足,个头大,小的有1斤重,大的甚至超过4斤!
如此厚重的粽子,却只有糯米、绿豆、猪肉三种材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煮后散发出清香味儿~
△在肇庆,裹蒸粽作为一种小吃,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餐桌上。
潮汕鸳鸯粽
潮汕鸳鸯粽,了解一下?一个让咸甜党握手言和的优秀选手。
鸳鸯粽的好味道主要在和馅。咸馅主要是咸蛋黄、虾、香菇、肉、莲子、栗子等,甜馅主要是红豆沙、黑豆沙和甜糯米。
鸳鸯粽里的咸甜并不会串味,因为它每个“角”口味都不一样,一个角是蛋黄,一个角是豆沙,一个角是糯米,中间包虾、肉。
湛江鸭乸(nǎ)粽
湛江鸭乸(nǎ)粽,“鸭乸”就是母鸭的意思,不过鸭乸粽里并没有鸭子,而是因为粽子的外形像鸭子。
做“鸭乸粽”最难的步骤在于编织,整只“鸭乸”全凭4瓣簕(lè)古叶从头到尾一气织成。此外,粽子里还会放有独特香味的蛤蒌(há lóu)叶,能调动人的食欲,馅料以咸蛋黄、腌制五花肉为主。
除了上述的粽子外,广东还有添加蒜茸和沙姜的东莞道滘(jiào)粽、金黄透明的高州枧(jiǎn)水粽、台山咸肉粽、中山芦兜粽等十余种粽子,个个美味可口↓
广东粽子能“包下整个世界”,浙江粽子也花样繁多,各具特色。
嘉兴肉粽
“嘉兴人踏实放心的一天,是从一个热腾腾的肉粽子开始的。”
嘉兴肉粽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粽子里一定要有连肥夹瘦的五花肉,配上嘉兴当地的稻米,每一口都能吃出东坡肉拌饭的滋味。
遂昌长粽
在浙江丽水遂昌县,有一种特别的粽子——长粽,呈圆柱形,长约20至30厘米,糯米包着猪肉、梅干菜和咸蛋黄,当地称它“长情粽”或“分享粽”。
△遂昌长粽需要用定制的大铁桶进行蒸煮,用刀一节一节切好和大家分享,还可以煎着吃。
逢年过节,长辈们都会包好长粽等着外地的儿女、孙辈回家团聚。一家人一起分享,寓意团圆、美好。
△2019年,遂昌的村民们 *** 了一个约23层楼高的粽子,粽子越长代表情谊就越长。
温州灰汤粽
灰汤粽名字灰扑扑的,本体却是金灿灿的颜色。
这里的“灰”指草灰,灰汤是用烧过的草木灰经溶解、沉淀、澄清后得到的液体,是一种天然碱水。
“灰汤”中所含的碳酸钾巧妙地变成了粽子的发色剂、赋香剂、品质改良剂、防腐剂和营养强化剂,使得“灰汤粽”不仅口感好、好消化,还易保存。
将澄清的灰汤放在盆中,再把淘好的糯米放进去浸泡半天。经过“灰汤”浸泡过的糯米,就会呈现“土豪金”一样的颜色。
衢州辣粽
作为浙江嗜辣的天花板,衢州人自然而然扛起“辣派”粽的大旗。衢州辣粽基本分两种:芋头辣粽和腌菜辣粽。
芋头辣粽:蒸好的粽子不闻辣味,剥开后,芋头、糯米和辣椒看得满眼鲜亮,一口咬下,满嘴香辣,才能get到衢州人“绵里藏针”的浪漫。
△糯米的烫、芋头的辣、肥肉的油,同时在舌尖绽放,让人欲罢不能。
腌菜辣粽:农家自制的腌菜味道辣爽,和清新的糯米看似冷门CP,实乃天作之合。
广西北海海鲜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海边的广西北海人,对海鲜的烹饪十分精通,就算是端午节的粽子,也少不了海鲜。
沙虫、海虾、乌贼、鲍鱼、蟹黄……被糯米和粽叶包裹,在慢火的蒸煮下,鲜味充分融入了糯米之中,一口咬下,鲜香绕“齿”三日~
云南花米粽
在云南,有一种粽子是彩色的,被网友称为粽子界的“颜值天花板”。花米粽有紫色、黑色、蓝色、黄色……颜色是通过苏子叶、蝶豆花等天然植物染色,可放心食用。
不同颜色的粽子包裹的馅料不同,味道也各异,有甜有咸,有料有颜,香喷喷 、糯叽叽。
相比南方粽子的“五花八门”,北方粽子则“简约而不简单”:多以红枣、豆沙为馅料,粽叶大多选取苇叶,部分地方喜好黄米。
红枣粽、豆沙粽
北方粽子的代表,要数红枣粽和豆沙粽。这类粽子多包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红枣要选肉厚核小味甜的,豆沙越细腻越好,嗜甜之人还要蘸上白糖食用。
2013年,豆沙粽跟着神舟十号登上了太空遨游。网友纷纷评论:“豆沙粽子火出了地球,征服了宇宙!”
黄米粽
黄米粽也是北方粽子的代表之一,在山西、山东、东北地区较流行,深受大家喜爱。
黄米粽里配上红枣或蜜枣,煮熟后不仅颜色更加诱人,口感也更加丰盈,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有嚼劲。
蜂蜜凉粽
西安的蜂蜜凉粽,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夏季食用的甜点。
在街边可以经常看到,一辆三轮车上架着挂纱帘的玻璃罩子,边上挂一条丝线,用来切割粽子。
蜂蜜凉粽与别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馅,也不包粽叶,全用糯米制成,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
店家用丝线将粽子割成小片,淋上蜂蜜或玫瑰酱,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
△晶莹剔透的西安凉粽
听小编介绍了这么多种粽子,屏幕前的你是不是已经馋到流口水?小编在此提示:粽子虽然美味可口,但也要适量哦,消化不良的人建议不要贪多~
转自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 人民号
端午将至,牢记这5大民间习俗,老传统不能丢,祈求平安驱邪避灾盼望着有一个小长假又要来临了,就是端午节,在民间这个节日还是非常受重视的,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那端午节有何而来?
起初,这个节日是驱赶邪怪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于是人们就把端午节这一天做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节是每年固定的一个日子,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会有很多隆重的习俗,人们都会赶来凑热闹,祈福消灾,驱除瘟疫。
习俗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的主要习俗,是当时古代诗人屈原投江之后,很多当地河边的百姓,闻讯来划上自家船,在江河里搜救尸体,但是始终未寻得。
所以人们就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这个时候,演变成了赛龙舟的赛事,热闹非凡。
习俗二: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自己在家里包各种口味的粽子,有咸的有甜的,都非常好吃。
而且端午节正是夏季的时候,河边都长出来芦苇叶,正是包粽子的好时机。另外,端午节之前,正是中考高考的关键时刻,很多考生家长就会包许多粽子,因为粽谐音“中”,寓意高中,祝所有考生考出好成绩。
之前小编也发布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喜欢吃粽子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之前的文章。
习俗三:佩戴香囊
在南方一些地区,很多人会给小孩佩戴香囊,里面放上一些朱砂、雄黄、香药等等,飘溢着淡淡幽香,做成各种可爱好看的五彩形状。小孩子佩戴这个寓意着避邪驱瘟之意。
习俗四:挂艾草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的菖蒲和艾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洒扫庭院,将菖蒲和艾草插于门楣上面,挂在正堂,以驱瘴避邪。
习俗五:悬挂钟馗像
在古代,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人们认为他是正义的使者,是赐福镇宅的圣君,挂在家中祈求财富的代表。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就会挂起钟馗的神像,以驱邪魔,追求家宅平安。
习俗六:点雄黄酒
小时候,电视剧看多了,自然知道雄黄可以驱散蛇蚊等等,在端午节时,西北方的人就会将雄黄泡在酒里面,在小孩的耳朵、手腕、脚腕等等一些地方抹上雄黄酒,这种做法可以驱散蛇、蚊、蝎、蜈蚣等不上小孩身。
习俗七:吃五毒饼
端午节,人们会做一些饼,在上面印上五种毒虫,将它们吃下去,寓意避开害虫,驱散瘟疫。
端午节不管是何种习俗,我们都应该尊崇,都是希望可以祈求平安,避邪驱灾。(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