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别光泡水喝,放点它进去,一起喝补气补血,还能延年益寿
黄芪是一种药效价值很高的草本植物,据记载黄芪的药用历史长达2000年左右。黄芪味甘性平,入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可用于疮疖排脓生肌。生食可用于糖尿病的口干口渴症状。主要治疗身体阳虚自汗、气虚失血。这是一味补气药。另外,黄芪具有是人体免疫力增强、保肝利气、抗衰老的作用。
红枣,更是一种常见的食物,能够用于泡酒、平常直接食用、或者炖肉炖汤等。红枣,最重要的功效可以说就是补血养气了。特别对于女人来说,若是有经期不调的症状,应当经常食用大红枣来进行调理。另外,红枣还具有功效。健脾益胃。
对于脾胃虚弱,腹泻,食欲不振的人来说,可以每次食用红枣来进行调理,红枣能够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增强人体免疫力,红枣含有许多的单糖和多糖类物质,即是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低聚糖、 *** 聚糖及半乳醛聚糖等。红枣中含有较多维生素C、核黄素、硫胺素、胡萝卜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补养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那么黄芪和红枣一起泡茶喝有什么功效呢?黄芪加红枣具有以下作用: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常喝黄芪水,可补气助阳,延年益寿,如用于日常保健。另外,在加入红枣后,能够使茶水微甜可口,减轻黄芪水的涩感。
另外,红枣能够具有补血益气,活血生精的作用。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更具有调理气血,消除月经不调的现象。对于贫血的人群来说,也是十分适合,具有很大的增益作用。一般来说,在适量的黄芪中,加入4-5粒红枣即可,倒入开水泡制一段时间,即可服用。黄芪红枣茶适合经常饮用,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 *** ,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黄芪不仅补气还能消浮肿 如何鉴别真假黄芪?黄芪作为药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众多中药材中,许多人都认得黄芪,那椭圆形的切面上,黄白相间,外圈黄白色,中心淡黄色的放射状纹理和裂隙好似盛开的菊花,闻一闻有淡淡的药香,再咬一下感觉质地细密,有一种淡淡的蜂蜜香气,细嚼后口中泛出甘甜。
黄芪不仅是一味常用的有名中药,还被广泛用于食疗,是著名的保健滋补佳品。从古至今,黄芪都扮演补正气、强体魄的重要角色,是人们离不了的药食两用材料。
【不仅补气还能消浮肿】
黄芪药性甘,微温,是常用的补气药,主入脾经,可治疗脾气亏虚引起的胃部胀满、精神不振、形体消瘦等,可与大枣熬膏,去渣以蜂蜜调味服用。因其温热,所以善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治疗脾气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为补中益气和升阳举陷的要药。此外,黄芪可治疗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神衰疲惫等症状,常与当归配伍,称当归补血汤,水煎内服用于产后或病后补益气血。除了补气,黄芪还有多种功效。
利尿消肿。黄芪因善补脾气,所以也可用于脾气虚、水湿运化失常、四肢浮肿、小便不利。黄芪可与茯苓、白术、防己等健脾利水之品配伍,如《金匮要略》的防己黄芪汤。
补益肺气。《本草求真》记载:“黄耆,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治疗肺气亏虚,短气虚喘,常与人参、蛤蚧、紫菀、款冬花等补益肺肾、止咳定喘之品同用。
益卫固表。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因此黄芪具有益卫固表之效,治疗气虚卫表不固,自汗恶风。《灵枢》中指出:“黄耆既补三焦,实卫气……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耆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常与防风、白术等同用,如玉屏风散。
补虚通滞。黄芪在治疗痹症日久、肌肉麻木或中风半身不遂等属气虚血滞方面效果较好,可与羌活、当归、川芎等祛风活血之品配伍。
黄芪蜜炙补气升阳,容易助火、敛邪,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热毒疮疡皆不宜用。《本草备要》记载:“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
【如何鉴别真假黄芪】
广东省中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郭丽娜说,黄芪跟人参、西洋参一样都是补气的传统药材。她提醒,黄芪的切片是类似圆形厚片或长圆形斜切片,表面为淡棕黄色或棕褐色。皮部是黄白色,断面纤维状,显粉性,皮部黄色,木质部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味微甜,嚼有豆腥味。
常见的黄芪假品有锦鸡儿、紫花苜蓿、白香草樨、兰花棘豆、蜀葵、欧蜀葵、圆叶锦葵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色近似棕或深棕色;纵纹及皮孔多不全或缺少皮孔,有的根部有分叉;质或坚或韧或脆;断面多呈纤维性或刺状;味或淡而甜有豆腥味,或微甜无豆腥味,或苦伴豆腥味很浓,或有 *** 性。
总之,在购药时仔细观察药品的大小、外形、断面,尤其是味感,就能很容易鉴别出真假黄芪来。
【药食两用简便廉】
黄芪是补气良药,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可单味使用,为增强补气作用有时还加入人参、党参等一起使用。如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倦怠乏力,往往是气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黄芪药膳。有些人经常自汗,天气变化后就容易感冒,中医认为是卫气不足,表虚不固,可用黄芪益气固表,预防感冒。有些人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民间也有黄芪煨大枣、黄芪炖鸡等食疗 *** 。黄芪食用 *** 方便,可炖汤煮肉、泡茶煮粥、蒸米煮菜、煎膏泡酒等,一般一日15~30克。
黄芪枸杞瘦肉汤
原料:猪瘦肉150克、黄芪15克、枸杞10克、生姜两片(1-2人用量)
做法:将黄芪、枸杞分别洗净、稍浸泡;猪瘦肉洗净,切块。把以上材料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适量,加盖隔水炖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此药膳中,黄芪可以补气固表,利尿排毒,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等症候,枸杞可以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这两款药材适用于气虚乏力、表虚自汗、视力减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等症。
归黄芪乌鸡汤
黄芪具有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等功效,在冬季大家可以尝试服用当归黄芪乌鸡汤。
具体做法是: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起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每天早晚各一小碗,喝汤、吃肉。
秋冬季节可每日喝一至两次,春夏可每周两三次。当归补血、黄芪补气、乌鸡滋阴补肾,该药膳适于气血不足、肾虚者,主要症状是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经期不准等。
此外,黄芪也可单独使用。如有些缺氧或者中毒以及化疗引起的心衰且病情较重者,可以用黄芪50克泡水代茶饮,2周后改为30克,长期饮用者可以每日使用15克左右。对大多数人来说,黄芪没有什么毒副作用,不必过于担心其安全问题,但气滞湿阻、有食积、毒疮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者,以及阴虚阳亢者,不宜使用黄芪,否则会加重病情。
养心补气推荐一款枸芪枣茶:黄芪10克,枸杞12克,红枣3枚,沸水冲泡代茶饮,能够增强体质,明目补血,非常适合久坐的白领人群。
黄芪茶:生黄芪5~10克左右,清水洗净,煮沸或开水泡10~20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也可加入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黄芪粥:黄芪50克左右,粳米、大米或糯米适量。黄芪用冷水浸半小时后煎汁,用煎过的汁煮粥就变成黄芪粥。也可用此法做成黄芪米饭。也可用黄芪15克、党参10克煎水取汁,后加入大枣30克、粳米100克,一同煮粥食用。
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治疗慢性肾炎,有一个“复方黄芪粥”: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先以600毫升水煮黄芪30克,再加入上述其余几味熬煮,之后取汁放入糯米煮熟,日服2次,收效显著。
黄芪茯苓鲤鱼汤:黄芪50克,茯苓30克,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熟后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脾气虚弱的水肿、小便不利病人以及体虚气弱的老人可食用。
黄芪是药食皆宜、补气强身佳品,但服用黄芪也有禁忌。国医大师邓铁涛说过,黄芪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气滞湿热、食积停滞、热毒炽盛者不宜用或需配伍运用,感冒发热、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合自人民网-生命时报、中国中医药报、羊城晚报
黄芪补气之外的另类作用(上)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李时珍称其为补药之长,后世有人将其理解为最补之药。其实不然,“长”是领军人物的意思,是头领而不是“最”的意思,本意是指黄芪在补药中优点突出,能补一般补药之不能补之症,能治一般补药之不能治之病。
张元素对其补的功用总结为“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又曰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
可见黄芪之补是一种动态的补,就是在行气活血的基础上起到补的作用。这与参类药、茸类药不同,黄芪没有补益留邪的弊病。因此,黄芪的治证就更宽。也就是说,除了虚证之外,很多虚实夹杂证,甚至实证(如透疹),也照样可以用黄芪进行治疗。
陈修园认为,黄芪入脾而主肌肉,入肺而主皮毛。若是少阳与太阴之火陷于下,黄芪能举其陷;若是胆经与三焦之火郁于上,黄芪能散其郁。因此,他说“此能补之,非泛言补益之品也。”可见“补”的含义比较宽,与一般所言的补益不同,可包括补气、升气、散气三个方面的作用。
补气更具代表性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多与人参、白术等补益药同用;升气更具代表性的方剂为升阳举陷汤,多与升麻、柴胡等升举药同用;散气更具代表性的方剂为黄芪散(《济生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多与豆豉、桂枝等表散药同用。王好古曾说:“黄芪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及肤痛,是皮表之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是里药。乃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也。”
黄芪还能利水消肿,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运用黄芪入肺经的特点,调动肺主肃降功用,在水液运行过程中,起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促使膀胱分清泌浊,以达到小便通畅、水液外排的结果。
有代表性的方剂有黄芪六一散(在《医林改错》中称其为黄芪甘草汤)、防己黄芪汤等。有人介绍用黄芪鲤鱼汤(黄芪、赤小豆、砂仁、生姜、鲤鱼)治疗8年的肾病水肿患者收效明显,还认为可以治疗脾肾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水湿内停的。
黄芪还有托毒排脓透疹的作用,在痈疽久不溃破或溃久不敛,正气不足之时使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运用黄芪补三焦、实卫气的能力,调动正气抗邪的结果。
有代表性的方剂为《外科正宗》的透脓散。有人治疗全身广泛性皮下脓肿,每天水煎服,用生黄芪60g,在各种 *** 无效的情况之下,竟奇迹般地获得痊愈。
未完待续
黄芪有“搭档”,搭配3物一起泡水喝,好处或能翻倍,不妨一试黄芪是平民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由此可见,黄芪能起到防病保健功效。黄芪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正确用黄芪能增强免疫功能,达到保肝利尿和抗衰老效果,同时也能抗应激、降血压和抗菌。黄芪跟人参一样都是补气良药,适合身体虚弱、脉细无力以及言语低弱的人。若把黄芪和以下三种食物搭配在一起,其药用价值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黄芪搭配什么一起泡水喝,好处或能翻倍?
1、黄芪搭配枸杞
枸杞中含有大量枸杞多糖和维生素E,也含有适量黄酮类物质以及胡萝卜素,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和黄芪搭配在一起,能改善身体素质,缓解睡眠质量差以及难以入睡的情况。同时也能改善大脑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
2、黄芪搭配当归
部分女性月经期不正常,易出现痛经和妇科疾病。黄芪当归搭配在一起能消除妇科疾病,调节月经周期,减轻痛经。另外当归也能抑制动脉硬化,促进血液中红血球生长,进而达到补血养血功效。
3、黄芪搭配丹参
现在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总感觉到胸闷气短和呼吸不畅,适当的喝黄芪丹参汤能缓解以上症状。同时也能抑制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除此之外能清除血管壁垃圾,维持血管畅通,防止血栓形成,适合肥胖以及老年人。
用黄芪时需注意什么?
1、控制好黄芪量
黄芪一次泡5~10克左右即可,其中含有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叶酸,也含有适量黄芪皂苷以及黄芪多糖等,能起到利水消肿和补气固表作用。由于黄芪性温,吃太多易引起上火。虽然黄芪具有补气效果,但也不能天天喝,无明显气虚的人若喝黄芪泡水,可导致阳气过盛,久而久之引起阴虚体质,加重内火。
2、禁忌人群
黄芪是性温的中药材,阴虚内火较重的人尽量不要喝,以免加重内火,导致咽喉发炎、口舌生疮以及便秘。黄芪可达到利尿功效,怀孕早期和晚期尽量不要喝,以免引起滑胎或减少羊水量。
3、掌握挑选黄芪的 ***
可通过观察黄芪大小、断面、口感以及外形来判断。正常情况下黄芪颜色呈现黄色或淡棕色,圆锥形,表面有皱纹和横向皮孔,可感觉到稍微发甜和有一股豆腥味。购买时要询问老板原厂地在哪里,然后仔细判断。另外黄芪不能和生冷食物、浓茶和酒一起服用。
温馨提示
黄芪也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延缓细胞衰老。黄芪食用起来较方便,能煎汤或浸酒,也可以入菜肴。过敏或脾胃湿热的人不能吃黄芪,以免增加身体不适感,甚至带来副作用。除了跟以上食材搭配外,黄芪也可以跟玉米须以及三七一起搭配,同样也能起到保健效果。除此之外,必须选择正规药店购买黄芪。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黄芪伤肾,坚持喝黄芪泡水危害多?医生提醒:伤肾的是这3种中药参考资料:
1、《黄芪有哪些功效?有什么食用注意情况?一篇文章为你说清》,康爱多网上药店,2019-02-22
2、《黄芪有“搭档”,搭配3物一起泡水喝,好处或能翻倍,不妨一试 》,强身健体,2020-12-12
七旬的王爷爷。由于年龄增长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他的肾脏功能已经开始出现问题,需要长期的治疗和调养。在一次看病之后,医生为他开了一副中药方,其中包括了一味名叫黄芪的中草药。
当王爷爷听到这个名字时,他心里非常不安。他听人说黄芪会伤害肾脏,一直拒绝服用这味药。他甚至打算去找医生,要求换一种中草药来治疗他的病。
一、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营养成分与药理作用
黄芪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多糖、黄酮类、甾醇等,这些成分为黄芪赋予了多种药理作用。
抗氧化作用:黄芪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氧化损伤,减缓衰老。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抗炎作用:黄芪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保肝作用:黄芪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保护肝脏细胞,减轻肝脏损伤。
黄芪在中药中的常见使用方式
泡水饮用:将黄芪放入开水中泡制,可口感甘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调节体质。
煮汤炖肉:黄芪可用于煮汤或炖肉,能够增加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具有保健作用。
中药配方:黄芪也是许多中药配方中的重要成分,如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
黄芪的主要功效及作用
益气固表: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增强体质,改善疲劳、乏力等症状。
养血安神:黄芪中的多种成分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能够改善失眠、焦虑等症状。
抗衰老:黄芪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缓衰老。
提高免疫力:黄芪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和病毒感染。
保肝: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保护肝脏细胞,减轻肝脏损伤,对肝脏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二、黄芪与肾脏健康
黄芪对肾脏的影响
黄芪在中药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涉及的肾脏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肾阳虚,二是肾阴虚。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温阳固脱的功效,能够治疗肾阳虚的症状,如腰痛、畏寒、乏力等。同时,黄芪也具有养阴清热、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以治疗肾阴虚的症状,如口干、目眩、耳鸣等。
常见误区:黄芪伤肾的说法真的成立吗?
有一些人认为黄芪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因此宣传黄芪伤肾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黄芪作为一种常用中草药,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并不会对肾脏造成损伤。黄芪在临床使用中主要用于补气固表、温阳固脱、养阴清热等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黄芪用量过大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口干、口渴、胃部不适等。
黄芪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使用前需要咨询医生或中医师,了解黄芪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
黄芪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量身定制用量,不可随意超量使用。
黄芪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如利尿剂等。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黄芪。
三、真正伤肾的中药
银杏叶
银杏叶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等功效,但其种子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银杏内酯酸(Ginkgolic Acid),这种物质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长期大量使用银杏叶,会对肾脏造成损伤,甚至导致肾功能损害。
巴豆
巴豆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镇痛、止泻、驱虫等功效,但巴豆的种子中含有一种毒性物质——巴豆毒碱(Aconitine),这种物质会对肾脏造成毒性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马兜铃
马兜铃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肾炎等疾病,但其种子中含有马兜铃酸,这种物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会导致肾脏损害甚至肾衰竭。
正确使用中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以下是这三种药材正确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银杏叶:银杏叶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种子。对于存在肾脏疾病的人群,更好避免使用银杏叶。
巴豆:巴豆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使用。一般使用时需要进行炮制,以减少其毒性。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
马兜铃:马兜铃在使用时必须注意用量和使用时间,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黄芪虽然被一些人误解为会对肾脏造成损伤,但事实上黄芪不会直接伤害肾脏。黄芪在中药中的应用具有多种功效,对肾脏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黄芪泡水喝,功效多,不论男女,懂得这样“搭配”,身体更受益黄芪,对于黄芪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了,医书上对于黄芪可以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其中,“常喝黄芪水,防病保健康”。而黄芪的功效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黄芪是一味补气行气的食材,不但可以用来熬煮,还可以用来泡茶,可以说是食疗方式多,黄芪好是好,其营养价值到底如何,日常将如何进行效果为更佳,不妨与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健脾和胃
黄芪味甘,性温,是一味补气行气的药材。对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精神疲倦、犯困、消化不良以及腹泻等症状,一杯黄芪水,可以有效的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脾胃不适感,对于气虚、体虚、脾虚等人来说,起到很好的补气益血、健脾和胃的作用,改善身心的健康发展。
2、补气养血
气血不足,易显老,女性长期的出于气血不足的状态的话,就会导致脸色暗黄、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眼睛干涩等症状出现,会导致女性提前的进入到更年期的阶段,危害身体的健康发展。而黄芪被誉为是补气行气的食材,对于气血不足的女性来说,饮用黄芪水,可以起到补血养血的作用,从而改善亚健康的症状,起到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女性朋友,不妨试一试。
3、养心护肝
人体的脏器维护这身体的健康发展,一旦五脏亏损,便会导致百病袭来。而日常饮用黄芪水的话,可以有效的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改善身心的健康值,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黄芪中所含人体必备的物质成分在其中,可以有效的保障肝脏的健康值,从而将体内的毒素和垃圾进行有效的排出,并且改善缺铁性心脏病等情况,起到很好的补气益血、护肝遗精的功效。
黄芪虽好,但是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饮用,其黄芪属于温补的药材,对于火旺盛的人来说,更好禁止饮用,会导致咽喉肿痛、头疼眼痛等亚健康的挣扎出现,加重疾病的发生。
日常将黄芪泡水的话,量力而行,控制数量为佳,切记不可过多,会导致补过头的情况出现,更佳的食用量为15g为好。
黄芪+山楂=益气活血、补气补脾胃
将20克的黄芪与10克的山楂用冷水冲洗后,放入到保温杯中,加入沸水进行冲泡,等到半个小时后,就可以放心饮用了。
山楂:
山楂不但可以生吃,还可以泡茶饮用,因在口感上非常的酸,以至于让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而将山楂用来冲饮的话,不但口感发生很大的改善,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
山楂中含有丰富的果胶、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成分在其中,从而可以有效的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具有活血化瘀、健脾开胃、减肥降脂、利尿消肿的效果。对于痛经的患者来说,饮用山楂水,可以说是更佳的饮品。山楂虽好,但是对于本身就胃溃疡的患者来说,避免摄入过量的新鲜山楂煮水,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加重。
日常我们将山楂和黄芪一起冲泡饮用的话,可以说两者的功效进行中和,让其营养价值翻倍,有病防病,无病傍身,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排净体内的毒素和垃圾,起到更佳的益气活血、补气补脾胃的作用。
一杯黄芪水“防病保健康”,但对这3类人是“禁忌”,别乱来黄芪泡水有增强体质的功效,中医方面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可以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一杯黄芪水“防病保健康”,但对这3类人是“禁忌”,别乱来!
1.对于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来说,黄芪水也是要禁忌的,这是因为月经期间女性经血下行,而黄芪具有升阳补气的作用,这样容易阻碍经血下行,影响月经。
2.容易上火的人不适合服用黄芪,部分人生活中经常进食燥热或者辛辣食物,导致体内虚火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多会出现口腔溃疡,咽喉不适等症状,需要进食降火的食物改善病情。如果此时还进食温补性质的黄芪,可能会加重身体上火症状。
3.感冒的人不适合喝黄芪水,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水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
长期用黄芪泡水的人,已经尝到这4个甜头,现在分享给你黄芪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药材。作为中药材当中的一种,有很多老年人平时经常性的喜欢,长期用黄芪来泡水喝,大部分人认为黄芪泡水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那么到底长期喝黄芪泡水对身体有没有好处呢?
1、解暑。黄芪泡水的确对身体是比较有好处的。特别是在天气比较炎热的情况下,用黄芪来泡水,可以起到消温解暑的效果。
2、补气血。黄芪补气和补血的效果比较明显,有部分中老年人年纪稍大之后就会开始出现各种缺气的现象,比如经常感到心力憔悴,精神虚弱,还伴随有脱肛现象,平时吃东西没有胃口这些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喝黄芪水来得到缓解,黄芪水可以让人的免疫力有所提高,可以起到补气的效果,喝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自己脱肛的现象随之好转,同时看到东西也会开始产生想吃东西的欲望。
3、增强体质。体质虚弱已经成了中老年人的代表名词,很多中老年人都存在有体质虚弱的情况,每次经常会有出虚汗的现象,一旦是稍微活动一下,就感觉自己精力憔悴。部分肥胖症患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经常有莫名其妙的出冷汗的情况,那就可以吃黄芪或者是用黄芪来泡水喝,这都是比较好的。
4、改善气虚。有部分人由于自己本身有气虚的情况,所以引发了血虚,出现了贫血症状,有贫血症状的患者,在平时也可以多喝黄芪水,因为黄芪水可以改善气虚的状况,同时能够让自己血虚的情况有所好转。
虽然长期用黄芪来泡水喝,对身体很有好处,但黄芪泡水其实也是有讲究的,在某个时间段内更好是不要喝黄芪泡水,那就是春季。春季的时候本来就是体质比较虚弱的时候,而黄芪是属于大补的食物,这个时候给身体吃太多大补的食物,不仅不能够让身心更加健康,反而有可能会使身体的负担过重开始,出现上吐下泻,或者是每次上厕所都感觉有便秘现象的这种情况。在春季的时候应该要少喝黄芪水,其他季节则应该要多喝。
虽然黄芪可以改善很多的问题,但是如果自身情况已经比较严重,那喝黄芪水起不到很大的效果,更好还是应该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或者是直接要求中医进行针灸。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应用广泛,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一种滋补药材。
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可生用或蜜炙用。产于山西绵山者,称“绵黄芪”,为道地药材。
?临床应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
临床上常将黄芪与其他中药材如下配伍使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常配白术或人参。
2.肺气虚弱,短气喘咳:常配五味子、人参等。
3.中气下陷,久泻脱肛:配人参、白术、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4.气虚水肿:多配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5.气虚阳衰:常配附子补气助阳。
6.表虚自汗:常配白术、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7.气虚血亏:配当归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
8.阴虚盗汗: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9.便血崩漏、痈疽难溃:配人参、龙眼肉等,如归脾汤。
10.久溃不敛:配当归、人参、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食疗附方
1.参芪糯米粥
做法:将生黄芪、党参、甘草浓煎取汁;另用糯米、大枣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药汁,再煮至熟即可。
功效:可以治疗神疲乏力、自汗等症,中老年人体虚者可经常食用。
2.砂仁黄芪猪肚
做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3.归芪鲫鱼汤
做法:鲫鱼下锅,将黄芪、当归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并放花椒、小茴、葱、姜片、大蒜、精盐等调味品。炖至鱼熟。
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贫血和肾炎浮肿,以及产后、病后体弱者。浮肿者盐量宜少。
?温馨提示
1.《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
2.《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3.《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4.《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供稿丨楚雄州中医医院(作者:余秋虹)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最早记录于《神农本草经》中,味甘,性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解毒,排脓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同样也发现,黄芪中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物质。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下黄芪到底有什么功效,以及怎样的吃法更好。
黄芪的作用知多少
抗衰老。自由基是机体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有害于自身的代谢产物,氧自由基的过氧化物对细胞和机体衰老有中药的作用。黄芪中有一种黄芪多糖的物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超氧化物气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清除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延缓细胞和机体的衰老。
保护心血管系统。黄芪皂苷对心肌有正性肌力作用,增强心肌细胞的活性。黄芪多糖还可保护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同时黄芪能够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等。
降血压。黄芪中的黄芪皂苷甲能够调节血压正常,其对降血压的特点是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对血压的调节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提高免疫力。黄芪能够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黄芪多糖还能够 *** 自然杀伤细胞的增值,提高机体免疫力。
抗肿瘤。黄芪中富含微量元素硒,硒是众所周知的“抗肿瘤元素”,还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其抗肿瘤能力还体现在诱导细胞凋亡,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肿瘤的血管系统,还能够减轻肿瘤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上。
黄芪的好处数不胜数,那我们日常想要服用黄芪的话,用什么 *** 吃比较好呢?
煲汤。“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用黄芪与鸡煎汤喝,补中健脾益气,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舒缓疲劳;黄芪炖乳鸽能够补气,适合中气虚弱、体乏无力者饮用;黄芪鳝鱼汤,补五脏、疗虚损,强筋骨,适合肾虚腰痛、产后出血者饮用;黄芪羊肉汤,此汤有暖中补虚的功效,适合于肾气不足、小便频繁者饮用。
黄芪粥。将黄芪切片熬粥,能够健脾养胃、利水消肿、补益元气,适合干眼、肾炎、溃疡患者食用。
泡水。日常用黄芪泡水作为日常饮水。还可分别配放金银花,起到清热解毒,解表祛湿的作用;胚乳枸杞能够提高记忆力,改善睡眠质量,有效抗衰老;配山药能够降血糖,补脾肾;配桑叶有助于治疗黄褐斑,促进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