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养殖技术视频鳝鱼苗,鳝鱼养殖技术视频爱奇艺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4 0
投放的1千斤鳝鱼苗子一夜之间全部死亡,原因全怪自己

#谣零零计划#

事情是这样的,老开今年将20亩田的精养塘全部做成了水泥池,准备在原来养殖小龙虾的基础上混养鳝鱼。水泥池是一个星期之前完工的,当时也咨询了一下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网箱养殖,消毒处理,水草移栽工作都做到位了。但是由于老开在自己虾田也散养了一些鳝鱼,因此也自认为应该没有多大问题,所以水泥池建造好了之后,然后消毒,前天老开就从省里鳝鱼养殖基地专门购买了1000斤苗子,投放到水泥池里面,结果过了两天去看,鳝鱼苗子全部死完了。老开心急如焚,同时又非常气愤。鳝鱼苗子是30块钱一斤,1000斤就是3万没了。


老开报警了,他觉得是别人投毒,但是从他自己安装的监控里面,又根本看不见别人投毒,他也打 *** 咨询了鳝鱼养殖基地,基地也证明了这批鳝鱼苗子没有问题,因为出场的时候各项指标正常,而且老开这边鳝鱼苗子下水的时候,也非常健康有活力。

警察来了之后,也没有证据证明是别人投毒,所以就拿了池子里面的水和死鳝鱼去农技中心化验。

最后结果出来了,鳝鱼确实是中毒死亡,但是应该不是别人投毒。然后技术中心的人来仔细询问了老开这段时间的管理过程,最后确定是鳝鱼碱中毒死亡,责任还是出在老开自己身上。

从死鳝鱼的形状来分析,嘴是乌色的而且每条都出血,而且死鳝鱼全部是软体,没有变硬,这就是典型的鳝鱼碱中毒死亡,无药可救。

两个细节可以发现是老开自己的疏忽导致了鳝鱼苗子全部死亡。一是新修的水泥池没有做脱碱处理,其次是不应该用生石灰消毒。


接下来和朋友们具体分析一下上面两点:

新修的水泥池为什么要做脱碱处理:

水泥本身是强碱性的物质,具有很大的腐蚀性,而鳝鱼不适合生活在强碱性的养殖环境里面,具体来说,鳝鱼适合生活在ph值低于7的环境里面。而新水泥池的ph值在15度左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防止鳝鱼碱中毒,必须要对新水泥池做脱碱处理,具体 *** 如下。

脱碱的具体处理思路:

2.新建水泥池的脱碱处理

(1)醋酸法 用醋酸反复洗刷水泥池池表,然后贮满水浸泡1周以上。

(2)过磷酸钙法 水泥池注满水后,每立方米水体加入1kg过磷酸钙肥料,浸泡2~3天。

(3)酸性磷酸钠法 水泥池注满水后,每立方米水体加入20kg酸性磷酸钠,浸泡2~3天。

(4)稻草、麦秸浸泡 水泥池注满水后,放上一层稻草或麦秸浸泡1个月左右。采用以上 *** 脱碱后,再用水反复冲洗后再用。


【注意】

新建鳝苗池只需脱碱,不必消毒。因为水泥碱性自带杀毒功能,这点老开没有处理好,使用生石灰消毒杀菌,生石灰本身呈碱性,这样鳝鱼苗子不死完才怪。


小结:

所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比如鳝鱼养殖里面,在养殖之前,要搞清楚所有的管理流程,不然稍微疏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老开就是例子,有时候老经验不管用

住别墅,吃海鲜的黄鳝,怎么养?

文 | 工业化水产圈

视频 | 走进新农村

黄鳝俗称鳝鱼,是一种适应能力特别强的鱼类,同时也是一种营养价值特别高的食物,在进行养殖的时候也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

图源 ***

养殖黄鳝的利润如何?

一口10平方米的养殖池所获得的是大规格黄鳝(条重100克以上)80公斤,按冬春季市场收购大规格黄鳝的中等价格(每公斤40元)计算,则可收入3200元,投入产出比为1:2.8左右。具体一点说,1口10平方米的养殖池,在几个月的养殖期内可创利润达2000多元(每平方米200元),一个普通的养殖户,以建养殖池50口为例,则可收入达10万元以上。

这么高的养殖效益,让很多人对黄鳝养殖趋之若鹜,但规模化养殖一直处于瓶颈期,传统养殖的翻倍率低,成活率低也让不少人对黄鳝望而却步。

*** 【走进新农村】

在张家港有位叫王忠华的黄鳝大户,一直主张“富养黄鳝”:不仅实现了“别墅”养黄鳝,还给她喂起了“海鲜”下午茶。这是什么操作?

“传统的外塘养殖黄鳝,6月放苗,10月黄鳝开始冬眠,仅有短短4个多月的养殖周期。为了延长养殖时间,把黄鳝养得肥美,今年起我们尝试了把黄鳝挪进大棚里养殖。”王忠华说到今年在4月他就提早投苗,要养到11月再捕捞,这样鳝鱼就多养了3个月,个头自然大了一圈。

“黄鳝大户”王忠华

大棚养殖鳝鱼对比传统养殖的优势在哪里?

王忠华介绍,在网箱里养殖鳝鱼水草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刚开始的时候要每天换水,用水用工的成本都很高。“为了节约水资源,我们经过几代网箱改造,发明了‘鳝巢’。鳝巢模拟了黄鳝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这个创意源于我们买的鸡蛋包装纸壳,我发现它既有洞穴又能遮光,跟黄鳝野生环境下差不多。于是,我们马上就安制了这样一个鳝巢置于网箱中。”

安装“黄鳝别墅”——鳝巢

鳝巢内部结构

王忠华所说的鳝巢是一个类似蜂巢的“黄鳝别墅”:由若干个s型的凹槽模板有序拼接,组成了一个长2米,宽80公分,高50公分,不到一立方米,却可容纳500来条黄鳝“入住”的“黄鳝别墅”,鳝巢里洞穴数量多且宽敞,洞穴的大小,是按照半斤重的黄鳝尺寸去做的规格,保证了鳝鱼自由生长。s型设计减弱了阳光直射,鳝鱼可随时躲进“避暑山庄”纳凉;喂食区用少量水草掩护“食堂”,黄鳝吃起来也更安心。

“自从有了这个‘别墅’,我们2个月才换一次水,鳝鱼苗投放密度也增加了。抓捕黄鳝时,只需要用吊机轻轻架起鳝巢,便可轻松卸货。”王忠华介绍道,使用鳝巢养鳝,不仅增加了养殖密度来提高效益,还能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据了解,王忠华的养殖厂占地10亩,共有500个网箱,只需要3名工人便能完成日常管理。

“我们每个网箱的投苗量在30-40斤,最终能产出150-160斤的产品。年销量每年在6万斤左右,产值在200万左右。传统养殖的话,一亩的产量在1500斤,现在使用人工鳝巢养殖的话,我们的产量几乎达到了7000-8000斤的亩产。”王忠华自豪地说道。

不仅给鳝鱼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在喂食上王忠华也不马虎应付。“喂食主要遵循‘一高一低’原则,高是干的黄粉虫蛋白质含量达到50%以上,可以给黄鳝充足的营养,还含有其生长所需的多种必须氨基酸;低是黄粉虫的购买成本低,只吃麸皮,原料简单易得。”王忠华在黄粉虫中还加了杂鱼、虾蟹,营养均衡“美味”,真正实现了“富养鳝”。

编者按:黄鳝价格中档,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但其消费结构呈单一性,以黄鳝为主要原料的诸如各种烤制食品、速冻食品、罐头食品及保健品等多品种系列化深加工产品尚未得到开发,多元化的消费结构还没有形成,因此黄鳝养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鳝巢养鳝”——这种全新、高效养殖模式和技术给养殖户提供转型升级的机会和挑战,值得推广。

起捕黄鳝本文转自【走进新农村】。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黄鳝笼放了两个月的时间,提上去一看,赚大的节奏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g10000c3ac0e4nl9r5shlkto9g","duration":448.452,"width":854,"height":480,"file_size":71731944,"thumb":{"web_uri":"tos-cn-p-0000/e55dccdcfdbe479588526cd8344b53a0","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448.452,"file_size":58369836,"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20a79d87548aa2fb9914df739c8cef92","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鑫妈手工编织第23集:黄鳝骨织法

视频加载中...

编织了几个精致的鱼笼,希望能收获几条黄鳝,炖一锅美味鲜汤!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2rqs6ve2k4ctlba92f0","duration":535.215,"width":854,"height":480,"file_size":60099153,"thumb":{"web_uri":"tos-cn-p-0000/56209b73da56417abf7084cd9537d00d","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535.215,"file_size":41726539,"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d2313c8048923479c754d3ee044e912d","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老把头分享钓黄鳝选钩的方式:简单、实用、省钱

提起黄鳝,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回忆,童年的快乐,童年的无虑。小时候比较调皮捣蛋,逮鱼摸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不仅仅是玩乐,也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甚至还能变现,有些朋友小时候就在抓黄鳝卖黄鳝。

即使到了现在,野生黄鳝的价格还是很高,即使在养殖黄鳝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野生黄鳝的价格并且没有下降的趋势。黄鳝虽然十分美味,但是太贵了!即使买黄鳝自己做来吃,或者去饭店吃鳝鱼,但是已经失去儿时的乐趣!

逮鱼摸虾成为一个回忆

因为不是自己抓的,没有抓黄鳝的过程,也就没有了乐趣。其实抓黄鳝很简单,尤其是钓黄鳝更简单。带上一个草帽,手提一个小桶,桶里放着蚯蚓,和黄鳝钩,游走在稻田、排水沟、河边、水库等,只要贴近水边的地方都有黄鳝生存。

黄鳝不仅好吃,还很好钓,有很多朋友说,不会钓黄鳝咋办?不知道怎么选黄鳝钩咋办?其实钓黄鳝很简单,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黄鳝钩,只有了解黄鳝钩,才能选好黄鳝钩,只有选好黄鳝钩,钓黄鳝的时候才能少减少鳝鱼逃跑的几率。

虽然黄鳝美味,但是失去了童年的味道

由于稻田里黄鳝的数量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稻田里钓黄鳝不在是一个好钓点。在河岸边、河边草丛内、乱石堆、石头岸、木桩岸、水库边缝隙处等,这些地方才是黄鳝多的钓点。这些地方适合用半软黄鳝钩,所以今天咱们主要了解的是黄鳝半软钩的选择。并且半软黄鳝钩不管是老钓友还是新钓友都适合,跑鱼的几率很小。

黄鳝钩的构造

想要钓好黄鳝,首先要了解黄鳝钩的构造,只有了解黄鳝钩各个方面的用途,才能更好的选择黄鳝钩,首先黄鳝钩分为5个部分,链接八字环、钩炳、钩门、倒刺、钩尖。

黄鳝钩详解

①、链接八字环、链接八字环的作用是,开口八字环穿入黄鳝钩,然后链接钢丝,钢丝的长度自己来确定,一般是40-50公分,但是具体需要多长,根据垂钓环境,来确定。

②、钩炳、钩炳的长度,由于厂家的不一样,长度差异很大,一般为2.5-4.8公分。光头不建议使用太短的钩炳,因为钩炳处要装热缩管,太短的话穿蚯蚓比较麻烦。

③、钩门、钩门也就是黄鳝钩的大小,黄鳝钩的钩门为4.5—7毫米,根据黄鳝的大小,选择钩门大小不一样。

④、倒刺、黄鳝钩的倒刺对于新手,或者钓石头缝,或者在复杂的地方钓黄鳝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新手没钓过黄鳝,或者钓复杂的地方黄鳝吃钩后“死亡翻滚”很容易脱钩,所以新手或者在复杂钓位钓黄鳝的钓友,这个倒刺很关键,能够减少黄鳝逃跑的几率。

⑤、钩尖、钩尖的锋利程度对于钓黄鳝来说影响并不大,因为很多钓友用自制无钩尖黄鳝钩,或者钝钩,一样能钓获黄鳝。黄鳝钩都能挂到黄鳝的下颚,但是钓石头缝的时候锋利的钩尖才能减少跑鱼的几率。

这里是黄鳝钩的构造,通过这张图片的注释对于黄鳝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黄鳝钩不像鱼钩,鱼钩一般钩型没问题的话,大小差异并不大,但是黄鳝钩差异很大,那么要怎么选呢?首先要确定黄鳝钩的类型。

黄鳝钩的分类

黄鳝钩根据钩型的不同,大致分为,平头钩、歪嘴钩、以及扁头钩、驼背钩等,种类很多,如果不用高岸的话,一般是使用平头钩、歪嘴钩,以及扁头钩。

平头钩外观

①、平头钩、所谓的平头钩,也就是钩炳和钩尖在一条直线上,并且钩炳的粗细,是一样的,没有歪嘴钩的倒角,也没有扁头钩的钩门的扁平。

优点和缺点:这种平头钩,是一款中规中矩的黄鳝钩,没有太大的优点,也没有太大的缺点!使用的钓友也比较多。

但是,有些平头钩的钩尖向内侧弯曲过多,外翻过少,这类鱼类不建议使用,因为黄鳝吃钩后,特别是大个体黄鳝,挂 *** 下颚,从而黄鳝逃跑的几率很大,更好选择钩尖外翻的平头钩。

歪嘴钩的外观


②、歪嘴钩、歪嘴钩平时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因为这是一款大个体黄鳝的黄鳝钩,这种鱼钩,钩尖外翻比较大,倒刺也很大,并且钩底的宽度比较宽,大个体鳝鱼吃钩后逃跑的几率比较小。

优点:钓获黄鳝后,跑鱼的几率很小,因为倒刺很大,并且倒刺偏向一边,黄鳝吃钩后,基本没有逃跑的机会,即使吃钩不是正口,逃跑的几率也小,钩尖能够瞬间刺入黄鳝下颚或者嘴边的皮肤内。

缺点:歪嘴钩的钩尖锋利,倒刺比较大,所以即使钩门窄的歪嘴钩,也不太适合经常使用,因为钓获黄鳝后,取钩十分麻烦,并且消耗时间,有些黄鳝吃钩吞入嘴内比较深,取钩后黄鳝死亡几率大大增加,所以不推荐使用歪嘴钩钓小个体黄鳝。


扁头钩的外观


③、扁头钩、扁头钩是使用最多的一款鱼钩,光头身边钓黄鳝的钓友,或者是钓黄鳝碰到的一些钓友,都在使用扁头钩。从这种鱼钩的外观中不难发现,它的钩炳处多了一个转弯,也是一个弧度。

优点:黄鳝吃钩后,黄鳝的下颚刚好卡在这个弧度内,并且带倒刺,跑鱼的几率减少,即使用小钩,也能钓获个体稍微大点的黄鳝,所以是一种很常见的黄鳝钩。

缺点:扁头钩几乎没有缺点,也可以说没有太大的缺点,因为各种环境下,黄鳝个体大小不一的情况下,都能使用。

黄鳝钩对比


看完这3种黄鳝钩的优点和缺点,看完以后相信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垂钓环境,以及黄鳝的大小选择一款合适的鱼钩,下面是光头黄鳝钩的选择,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鳝鱼养殖技术视频鳝鱼苗,鳝鱼养殖技术视频爱奇艺-第1张图片-

黄鳝钩的选择

俗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款合适的黄鳝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该怎么选择呢?光头从8-9岁开始钓黄鳝,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也算是老钓友,选黄鳝钩主要看重的有几点。

①、黄鳝钩的长度、黄鳝钩的长度要注意,长度相差很大,有些厂家黄鳝钩的长度在2.5公分左右,这个长度来说,做半软钩有点短,做线钩还是可以的。我们钓黄鳝用的半软钩长度更好在4-5公分。

②、换上钩的钩门宽度、钩门的宽度根据黄鳝大小来选择,钩门宽的黄鳝钩小黄鳝很难吞吸,尤其是对于一些滑鳝,它们吃钩很精明,钩门宽的话很难钓获。钩门窄的黄鳝钩,大个体黄鳝吃钩后,逃跑的几率太大了。

钓黄鳝的时候推荐携带两个黄鳝钩,一大一小,小的钩门在4-5毫米,大的钩门在7毫米,这样碰到大小黄鳝都能应对。比如:带一个钩门5毫米的扁嘴钩,一个钩门7毫米的歪嘴钩,小个体黄鳝用小钩,大个体黄鳝用大钩。

③、黄鳝钩的粗细程度、黄鳝钩的粗细不相同,一般为1-1.2毫米,建议使用1.2毫米的黄鳝钩。虽然黄鳝拉断鱼钩的几率很小,但是不得不防,万一碰到大个体黄鳝不用担心被拉脱钩。(最容易拉脱的地方是黄鳝钩链接八字环处,这个在下一个 *** 黄鳝钩的图文、和视频内说明)

④、钓点的环境、钓黄鳝需要来回走动,钓点环境不一样,防止丢失,或者掉落水内,能够起到容易寻找,黄鳝钩上面需要加装一个泡沫。起到掉落入水后不下沉的作用,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黄鳝钩丢失很正常,这些措施能够减少丢失的几率。

中间2款黄鳝钩还是不错的


黄鳝钩的长度在4-5公分,钓黄鳝的时候携带2个黄鳝钩,一大一小,大的钩门在7毫米,小的在4-5毫米,在黄鳝钩的后尾处加一点泡沫,防止黄鳝钩丢失,这是光头使用黄鳝钩的方式。

综合:钓黄鳝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除了有资源外,黄鳝钩的选择也是个问题,钓好黄鳝的之一步就是选好鱼钩,这几种构型比价常见。

推荐带一把歪嘴后,和一把扁头钩。并且是7毫米歪嘴钩,碰到4两以上大个体黄鳝,使用歪嘴钩,扁头钩是为钓小个体,或者2-3两的黄鳝,一般5号扁头钩都能胜任。

这是光头对于黄鳝钩选择的理解,不对之处各位兄弟多多指出,光头一一改正,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收藏,点赞,转发了解更多关注头条号《光头鱼司令》谢谢大家。

几十年没干水库边钓黄鳝,新手录视频直接上收货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g10000c5i6vmjc77uahf0a2c1g","duration":77.044,"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2319432,"thumb":{"web_uri":"tos-cn-p-0000/6b6187944e284a3eadad54e5451d911a","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77.044,"file_size":9003088,"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editor_project_id":null,"md5":"723d3542528bffb4c430ba138fee8cd3","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喂了18餐食的全人工鳝鱼苗,一斤175尾长到一斤80尾,翻了一倍!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4voq73c77ue7c3ub8mg","duration":119.258,"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9125705,"thumb":{"web_uri":"tos-cn-p-0000/ede3f6939c174ea7a05b92c8d754e853","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119.258,"file_size":15200003,"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editor_project_id":null,"md5":"1f1823bfa56e6123ec54dfc78d399baa","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黄鳝养殖好赚钱,简单的鳝鱼自繁自养,半人工繁殖孵化育苗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461nvrc77u07lotn1m0","duration":787.598,"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109449093,"thumb":{"web_uri":"tos-cn-p-0000/d7ddb971309a4127a088058cf3f8978f","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787.598,"file_size":80851577,"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稻田混养鳝、鳅在原来大有学问,相铺相成,成就生态种养高效益

前言:

利用水稻田套养黄鳝、泥鳅是一种以种养相结合的生态立体生产模式,稻、鳝、鳅三联混养促进互利共生,以更充分地利用稻田的水域资源,为黄鳝、泥鳅提供足够的水生生物饵料和荫蔽的养殖场所。另外鳝、鳅在喜欢在泥土中钻洞、穿行,起到翻动泥土,使田土疏松,促进肥料分解及增进土质种养结构。鳝、鳅的粪便又是水稻的天然在机肥,可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平时鳝、鰍在田水中以捕食水稻中的害虫为饵料,既可为水稻稻田除虫,又可以节省鳝、鰍的饲养成本,有利于水稻增产,从而提高稻田种稻、养鱼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鳝、鳅在稻田混养可是技术活,互利共生,成就了三联生态种养效益

一、混养鳝、鰍稻田的选择及设施改造

混养黄鳝、泥鳅的稻田应选择在无地质灾害、附近水源无污染、土质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的肥泥田。因为鳝、鳅喜欢钻土,而且这类肥田的食饵丰富,生长条件也好。也可用现有的稻田改建而成,大小面积不限,但更好以以1左右亩为宜。

稻田的四周要建造防逃设施,锋哥一般会采用石棉板或用砖砌0.80~1米高(埋入土层0.3米)的防逃墙,并缝隙用水泥勾兑,缺点就是造价高,而且日后的拆除也不便,只适用于小面积的稻田养殖使用。若规划建设较大面积的混养田,可用宽幅1.20-1.50米的聚乙烯密网片构筑0.80~1米高(埋入土层0.3米)的防逃网,也可起到很好效果。为防止鱔、鳅苗的逃逸或天敌生物入田侵害,稻田的进、排水口均需用密铁筛网或尼龙网拦挡,避免因此造成损失。

混养田间工程一般是会在田的四周按“田”字形或“口”字形开挖水沟,沟宽为2~3米、沟深0.8~1.2米,起挖的沟土则用于加宽田埂0.6~0.8米,并夯实,再在田中按沟宽0.5米、深0.6米开挖若干个椭圆形或“井”字形的小水沟,以供鳝、鰍栖息。沟的开挖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并且将田中的沟与沟挖成相通。为了便于分级放养和管理鳝、鳅苗,可用小埂将稻田分割成若干小块。此外,由于稻田中水位较浅,受日光照射和气温的影响,水温的变化幅度大,尤其是盛夏季节的烈日暴晒,稻田的水温可高达39~40℃,极大地影响了鳝、鳅苗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要在田埂上搭设遮阳棚,或在凼埂上种植藤瓜、豆类等植物,既可供鳝、鳅苗避暑降温,又可提高稻田的综合利用效益。

鳝、鳅在稻田混养可是技术活,互利共生,成就了三联生态种养效益

二、稻田混养前的准备工作

(一)、稻田沟、溜消毒措施

用于鳝、鳅混养的稻田在鳝、鳅种苗放养前需对沟、溜进行彻底的消毒,通常每1平方米的水面用生石灰200克进行兑水喷洒消毒以杀灭田间的有害病菌,待7~10天后再放养鳝、鳅种苗。

(二)水稻的栽植与施肥

水稻在栽植前稻田需施足基肥,更好选用肥效较长的畜禽厩肥、饼肥等有机肥料。一般1亩施畜禽肥300~400公斤,新挖的田块可在进水后每亩施茶粕20公斤。稻田栽植的水稻品种应选用耐肥力强、抗病、抗倒伏、单产水平较高的稻种。6月中旬适时栽植水稻,采取宽行窄距、东西行和田埂内侧,沟旁的栽插要密植,发挥田边优势,每亩按插植稻苗1.5万株左右为宜。

三、鳝、鳅种苗的选择与放养

黄鳝、泥鳅种苗的引进可采用设篓诱捕野生的天然苗,也可以采用通过繁育的人工育苗。若从外地引种需要运输的话则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以保证苗种的成活率。特别注意的是,放养时需选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以免入田后相互残食。若大小不一致的鳝、鳅苗,需分田块放养。最适宜黄鳝生长的水温在23~25℃之间,而泥鳅最适的生长水温又在15~30℃之间,所以混养的日常则以黄鳝的宜温为好。一般在秧苗移植后的10天左右放养鳝、鳅苗,也可提前在稻田翻耕结束后至插秧前进行。泥鳅种苗的放养可分次投放,鳝种和鳅种的放养比例为1:(3~4),放养密度一般按每亩放种苗100公斤左右为好,如稻田生态环境好除了混养鳝、鳅以外,还可以适当套放少量的其他鱼苗,或适当增加投放量。鳝、鳅种苗入田前需用3%食盐水或用适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8~10分钟,并挑出受伤或体弱的种苗单独暂养后再投放,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体表疾病的发生。

鳝、鳅在稻田混养可是技术活,互利共生,成就了三联生态种养效益

四、鳝、鳅稻田的混养管理

(一)、调控水质

稻田的水域是水稻和鳝、鳅的共同生长生活场所。由于稻田内的水位较浅,高温下有机肥和残饵腐烂发臭将影响水质,因此要求稻田的水质清新无污染、肥而不瘦、爽而不老、活而不死,具有高溶氧和丰富的浮游生物,以便鳝、鱼加快生长。田水的水质管理主要根据水稻的季节生长需要,并兼顾鱔、鳅的生活习性,通常前期采取稻田保持6~10厘米的浅水位至水稻拔节之前,轻微晒田1次。高温的夏季则应保持水深在20~30厘米之间,后期的10月份待水温降低时即可露田。晒田期间的鱼沟、鱼池中的水深应保持在15~20厘米,并在养殖期间要定时更换水,过浅时要加注新水,调节水质。一般在3~5月及10月以后,每周应更换1次水即可;而在6~9月之间必需2~3天调换1次水,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二)、投饵

鳝、鳅属于杂食性鱼类,非常喜欢吃动物性饵料,食量虽不大,但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其产出量,仅靠吞食稻田里的昆虫和田中的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必补喂饵料。以投喂蚯蚓、小杂鱼、动物内脏、猪血粉和瓜果皮等为主,适当搭配些麦皮、米糠、饼粕、鱼粉、豆渣等。如连喂1周单一的高蛋自饵料,会导致泥鳅在稻田某一处群集,而引起肠呼吸次数激增,由于肠吸人的空气无法排出体外,导致泥浮出水面。还会相互摩擦受伤,感染病害,造成死亡。投饵一般在放养鳝、鳅种苗后2~3天进行。投喂时将大块的饵料切碎,定时放在某一固定位置的投饵台上,养成鳝、鳅鱼进台的摄食习性。投食应根据鳝,鳅鱼昼伏夜出觅食的生活习性,投饵宜在下午16~18时进行,一般每日投1次。投饵的量要随其生长情况和生殖期适时调整,一般控制在田内鳝、鳅总体重的5%~8%。干饵投量为鳝、鳅总体重的3%~4%。在适宜水温10~35℃时,鳝、鳅生长旺盛期和其生殖期食量更大,可适当增加饵料,但饵料不宜投过多,以防止鳝、鳅贪食面胀死。在阴天、闷热天、雷雨前后或水温高于35℃时,鳝、鳅的食量减少,残饵在高温下容易腐败而影响水质。当11月下旬水温降到10℃以下时,应停止投饵。


鳝、鳅在稻田混养可是技术活,互利共生,成就了三联生态种养效益


(三)、鳝、鳅与水稻的日常管理

稻田混养鳝、鳅种苗的日常管理应坚持巡田,检查稻田的水质变化情况。当发现水色变黑、过浓或水温超过30℃时应时加注新水,以调节和改善水温和水质,增加水中的溶氧。田水深度应保持在6厘米左右,要求做到春秋浅灌、盛夏深灌。

水稻的生长过程需要追施肥料。追肥应以无机肥料为主,一般每次施尿素4~5公斤/亩或 *** 铵7.5~10公斤/亩、磷肥2~3公斤/亩。为了预防鳝、鳅病害,定期外用消毒杀菌和杀虫等药物,如土霉素或用大蒜素等。严禁使用毒杀酚、五氯酚钠、呋喃丹等剧毒农药。水稻发生病虫害要用生物防治法防治,确须施用农药时,可以考虑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控制用量。用药前首先把鳝、鳅诱至沟、溜内的安全水域,然后喷药至稻叶上,喷嘴应向上,尽量减少药剂落入水中,用药后还要及时更换清水。此外,巡田时应注意检查田埂及排、灌水口的防逃设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防止善、鳅种苗逃逸或天敌动物侵入田内危害。同时还应经常下田检查观察鳝、鳅种苗的摄食动态和生长发育情况,发现有病鱼应及时施药防治。一般可选用磺胺噻唑0.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1次,连喂5~7天。

五、鳝、鳅的捕捞收获

放养体重25~50克的鳝种苗,一般经过1~2年的稻田养殖即可长成150克以上的个体,稻田养鳅种苗尾重10克左右的鳅种,当年即可长成30克以上的个体。在养殖过程中的年后期,可根据市场的需求按“捕大留小,分期分批”的原则捕捞上市。稻田混养的鳝、鳅捕捞上市一般选在9月的中旬前,可用捕鳝、鳅的笼具装诱饵在水中捕捞,也可用网箱、水泥池暂养囤存去异味后上市。捕捞前会先把水稻田水放干后再收割,放水时会使鳝、鳅聚集于鱼沟、溜之中,用拉网捞起。由于泥鳅喜欢潜伏在泥层中生活,不可能1次捕尽。此时可采取先放干沟、溜内的水,待泥土能挖成块时,便从稻田的一角逐步翻动泥土到另一角,以便彻底地将鳝、鳅翻出捕捉完毕。在翻动泥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误将鱔、鳅的身体受到损伤,以免降低其商品价值。

鳝、鳅在稻田混养可是技术活,互利共生,成就了三联生态种养效益

标签: 鳝鱼 养殖技术 视频 爱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