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仔草
叶下珠,潮汕地区别名珠仔草、假油甘、含羞草、五时合、龙珠草、企枝叶下珠、小里草、油甘草、田合、夜合草、田青仔、叶后珠。外地别名称为珍珠草、十字珍珠、日开夜合、夜合草、夜合珍珠、阴阳草、老鸦珠、叶底珠。本品为大戟科叶草本。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夏秋季采集。叶下珠叶微苦甘,性凉,无毒。入肝脾经。内服清热平肝、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解毒消肿。
六角英(潮汕地区别名称为六角婴、狐狸尾、土夏枯草、假夏枯草、麦穗红。外地别名称为孩儿草。味微苦、辛、淡,性凉,无毒。内服解毒、清热、积散结。外用退肿拔毒。入肝经。民间水常用其治疗燥热喉痛、妇女乳痛,胸胁积伤、小儿疳积、肺出血、瘰疬痰结等。
猫毛草
别名:搭壁竹(潮安、潮州、南澳、澄海)、墙头竹(普宁、澄海)、后坎草(揭阳、南澳、澄海)、狐狸尾(潮安、潮州)、笔须草(饶平)、马尾丝(揭阳)。
形态:本品为禾本科金发草属金丝草。生于山麓斜坡岩缝坑沟岸边旧墙。多年生草本。直立簇生,高约七、八寸,形如小竹。秆瘦细有节,上部有分枝,平滑无毛。叶互生,细小扁平,呈狭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成瘦长的鞘,鞘口有毛。夏秋梢头抽生直立穗状花穗,穗轴纤细,穗上密生黄褐色柔软长芒,状似猫毛。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止渴,解暑利尿,分清浊。
主治:暑热口渴,预防中暑,夏天感冒,小便短赤,热淋,淋浊,尿血,肝炎黄疸,糖尿病,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咸酸藤
别名:酸味草(通用)咸酸仔、咸酸草(潮汕)、咸酸甜(潮安、潮州)、咸酸鸡(潮阳)、小号盐酸鸡(惠来)、水盐酸(澄海)、味酸草、味酸仔(海丰)、鹁鸪酸(陆丰)、盐酸鸡仔(普宁)。
形态:本品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酢浆草。有红、黄、白三种花色品种。红、白花品种是园艺品种,一般由人工栽种在公路、园林路径边。或作花圃点缀。黄花品种野生在杂草地生于山野埔园池边路旁荒地。茎葡匐柔软多分枝,节上生根蔓延繁殖。叶互生,绿色,具长叶柄,掌状复叶,小叶三枚倒心形。春夏秋抽出花轴,上生黄色小花数朵,构成繖形花序,花瓣五片倒卵形,萼绿色披针形。结柱形蒴果,熟则裂开散出种子。
性味:味甘酸微咸,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通络去积散气止痛;外用消肿止痛。入肝脾经。
主治:跌打损伤,中暑腹痛,流感,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肠炎,神经衰弱,失眠,尿血,便血,咯血。外治手足扭伤,喉痛,牙痛,小儿口疮,皮肤痕痒,毒蛇咬伤。
禁忌:孕妇忌服。
马蹄金
别名:鱼脐草(潮汕)、蛇脐草(饶平)、钮仔草(陆丰)。
形态:本品为旋花科马蹄金属马蹄金(又名黄胆草)。生于田野山坡沟渠路旁阴地。茎细弱匍匐地面,节上着地生根,借以繁殖。全草被灰色细毛。叶互生,具长叶柄,长约寸许,叶片呈马蹄形,径约三、四分,全缘,基部凹入。春日腋生钟形小花,花单生,花冠淡黄色五裂,萼钟形,密生绒毛,较花冠长。
性味:味辛淡,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消风散寒,行气破积,散结止痛。入肠胃经。
主治:感寒腹痛,色寒腹痛,中暑腹痛,跌打损伤胸腹积痛,小便不通,小儿风痰结胸。
鹅仔不食草
别名:鹅仔晤食草、鹅不食草、珠仔草(潮汕)、牛仔唔食草(海丰)、鹅仔香(惠来)、鹅仔辣(潮阳)、鹅喉香、一盘珠(潮安、潮州)、鹅仔草(汕头)。
形态:本品为菊科石胡荽属石胡荽。生于田野畦畔池沟边斜坡路旁。茎淡绿色,纤弱,多分枝,披散倾卧,长二、三寸,基部着地生根。叶互生,无叶柄,叶片小,呈楔形,长约二分,先端钝尖,边缘有粗锯齿一至二个。四时开花,顶生和腋生,球状头状花序,径约一分许,花冠黄色,全部为管状花,总苞片二列。
性味:味辛,气香,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散气去积止痛;外用取嚏通窍去翳。入脾肺经。
主治:跌打损伤,感冒鼻塞,小儿疳积,百日咳;外治目生翳点,鼻痧,慢性鼻炎。
禁忌:孕妇忌服。
灯笼草
别名:灯笼泡草、打卜草(潮汕)、天泡草(普宁)、天灯笼(汕头)、苦灯笼(南澳)、卜仔草(揭阳)。
形态:本品为茄科酸浆属苦蔗。全草有短毛,多分枝,直立或斜卧,高一、二尺。茎绿紫色,节稍膨大。叶互生,具长叶柄,叶片广卵形,长达二寸,先端稍尖,基部心形而不对称,边缘有不规则浅锯齿或浅波状。夏秋腋生下垂短花梗,花冠漏斗状,浅黄色。结绿色圆形浆果,由膜状萼片包裹,形如灯笼。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根味甘。
功效:内服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外用消炎退肿。入脾肺经。
主治:肺热喉痛,肺病,腮腺炎,热疝,血淋;外治皮肤疮肿,天泡疮,牙龈肿痛。
黄花仔
别名:黄花草(潮安、澄海)、千打槌(普宁、海丰)、四稔槌(普宁)、七寸金(南澳)、千下槌、四稔槌(普宁)。
形态:本品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地耳草。生于田野畦畔坑沟路旁近水湿地。茎草质绿色,直立瘦弱有四棱,高四、五寸。叶对生,卵形,长二、三分,无叶柄,基部抱茎而生,有明显纵脉三条。夏秋开小花,为黄色整齐五数的离瓣花,着生于聚撒花序上,萼片五数绿色,与花瓣等长,雄蕊多数,雌蕊一枚,桂头三分枝。
性味:味甘淡微苦辛,气微香,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去湿行气散瘀;外用解毒消肿。入肝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胁积痛,胁肋疼痛,肝炎,黄疸,痢疾,小儿疳积,产后腹痛;外治身上生瓜,蛇咬伤。
五瓣梅
别名:五瓣梅(潮州),五合梅(潮阳、揭阳),钟仔草(普宁、汕头、南澳),土羚羊(揭阳),田白菜、涂格篮、肺炎草(潮安)、五瓣梅、田五瓣梅(普宁),通泉草、虎仔草、石淋草(泉州)。
形态:本品为参科通泉草。本草生于草坡、路旁及田野湿地。春、夏、秋三季均可采。分布于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区。
性味:苦、平。
功效:有止痛健胃、解毒的作用。
主治:偏头痛、消化不良、疔疮、脓疱疮、烫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喉痛、肺热咳嗽出血:五瓣梅40克,水煎冲蜜服。
②治妇女乳痛初起:五瓣梅、水煎冲酒饼1粒内服。或捣烂加酒敷患处。
③治狗咬伤、疔疮:五瓣梅、菊花叶等量加红糖捣烂,外敷或水煎内服。
④治痈疽疮肿:五瓣梅干燥研末、调冷开水敷患处,1日2次。
接骨消
别名:软枝接骨消(潮安、汕头、澄海)、串骨消(汕头、揭阳、澄海、海丰)积骨消、有骨消(潮安、澄海)、痛骨消(普宁)、金钱薄荷(普宁、饶平)、白花蚶壳草(潮阳)、透骨消(广州)。
形状:本品为唇形科连续单属连续球。生于田野阴湿处、通常多人工栽培。多年生匍匐状草本。茎方形细长,基部带红色,节上着地生根,蔓延繁殖。叶交互对生,具长叶柄,叶圆形或肾形,径约寸许,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叶脉明显,形似蚶壳草。春夏开花,花轮腋生,少花,花冠唇形,淡紫色而有紫斑,长约四、五分。
性味:味微苦辛,气香,性微温,无毒。
功效:内服祛风通络去积止痛;外用去积止痛,入肝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背积痛,腰痛,风湿腰痛,四肢痉痛,沙石淋;外治手足扭伤痉病。
臭黄藤
别名:臭黄藤(潮汕),黄藤根(揭阳、潮阳、汕头),假茉莉、许树、水胡满、苦喇叭香(南澳),沿藤(澄海、饶平),臭屎茉莉(陆丰)。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苦朗树。本草生于海边滩头、路边、坡地杂草丛中。根、茎全年可采。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除湿、杀虫的功用。
主治:跌打损伤、流感、疥癣、疮痈、疟疾、肝炎、湿疹、 *** 霉菌发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跌打损伤:鲜臭黄藤15克,捣烂取汁,加酒适量,炖60分钟服。
②治跌打撞伤、不省人事:臭黄藤根60克,浸酒500毫升,内服少许,外擦患处。另外取生叶适量捣烂加酒适量外敷患处。
③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流感:臭黄藤根30克,文火水煎,分3次服。
④治腰腿风湿痛:臭黄藤根15克,钉地根、马鞍藤各10克,水煎服。
⑤治皮肤湿痒、疥癣:臭黄藤、白花磨其草各60克,苦刺心90克,水煎洗。
⑥治湿疥:臭黄藤叶、漆大菇、橄榄叶、紫苏叶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鸡掇鼻
别名:鸡掇鼻、土牛膝、土牛七、白花土牛膝(潮汕)、方骨相思(潮安、潮州、南澳)。
形态:本品为苋科牛膝属土牛膝。生于山野村边路旁旷地,或人工栽培。一或二年生草本。茎粗壮直立,多分枝,稍呈方形,多少被毛,高二、三尺,基部带木质,节膨木似牛膝,叶对生,椭圆形,长二、三寸,有短刚毛,全绿,先端尖,基部楔形,有叶柄。
性味:味涩微甘,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怯风去积通络壮筋骨;外用解喉毒。入肝肾经。
主治:疟疾,痢疾,腰部痰痛,风湿痰痛,妇人白带,外治喉痛。
臭花
别名:臭尿花、五色花、猪尿花(潮汕),刺苏、红花刺苏、臭番仔(潮阳),如意花(海南、惠阳、广州、新会)土红花(漳州、晋江、厦门)。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五色梅。生于村边、路旁、园边。全年全草可采。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
性味:根淡凉,枝叶苦凉、有臭味,有小毒。
功效: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祛风止痒、解毒消肿的功用。
主治:感冒高热、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湿疹皮炎、皮肤搔痒、跌打损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感冒高热:臭花叶、山梅根各30克,水煎服。
②治湿疹:臭花晒干研为细末,每服10克,用温开水送服。再以鲜榕树叶煎水外洗。
③治口角炎:臭花、桑白皮各10克,生地20克,甘草梢5克,水煎服。
④治松毛虫皮炎:臭花1份,松柏树叶1份,共煎水外洗。
猫须草
别名:猫须草(通称),猫须公、猫须草、灵芝草(惠阳)、肾茶、猫公草(湛江),肾菜、猫须草(福建)。
形状:本品为辰形科猫须草属猫须草。生于林中空旷草地,多为栽培,全年可采。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
性味:甘、凉、微苦。
功效:有清热去湿,利尿排石的功用。
主治: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感染、水肿、泌尿系结石、胆囊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肾炎:猫须草、六角英各30克,水煎服。
②治肾炎水肿:猫须草、白花蛇舌草、车前草各30克,水煎服。
③治泌尿系结石:猫须草30克,接骨消、海金沙各15克,石韦25克,水煎服。
④治胆囊炎:猫须草30克,郁金、青皮各10克,海金沙15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服。
多须公
别名:多须公(通称),刘寄奴(澄海、潮汕),多须公(南澳、潮安),班骨相思(潮安),牛膝头(陆丰),土黄菊(普宁),蛇王草(连县),六月雪(阳山、仁化、韶关、新丰),多须公(东莞、地海、番禺、顺德),多须根、六月雪、土牛膝(惠阳)。
形状:本品为菊科泽兰属华泽兰。本草生于山坡、路旁、湿润地。春、秋采收。分布于江西、福建、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性味:微苦、凉。
功效: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的功用。
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白喉、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麻疹、肺炎、感冒发热、痈疖肿毒、毒蛇咬伤。
单方验方:
①治急、慢性扁桃体炎:多须公根、山梅根各30克,山油麻根15克,甘草4.5克,水煎服。
②治喉部疾患:多须公根30克,水煎服。
③治急生关节炎:多须公根30克,威灵仙30克,半枫荷15克,山香根15克,水煎服。
④治劳伤叶血:多须公根30克,藕节120克,水煎冲蜜冷服。
⑤治血淋:多须公根60克,加少许米酒,水煎服。
⑥治感冒高热:多须公根60克,切碎煎浓汁、冲蜜服。
⑦治烫火伤:多须公全草水煎取浓汁,冷敷患处。
⑧治蛇咬伤:多须公鲜叶捣烂外敷患处。
钉地金钱
别名:钉地金钱、癣草、旗杆草、仙人涎(潮汕),皇帝涎、金钱花、落地金钱(揭阳),钉地金钱、癣草金开花(南澳),一朵芙蓉花(广州),锦地罗、丝线串铜钱、落地金钱(惠阳)。
形状:本品为茅膏菜科茅膏菜属落地金金钱。生于低湿山坡地、湿壁、岩壁湿处,全年可采。分布于广东、广西、杂志社、台湾、云南等地方。
性味:淡、甘、凉、微苦。
功效: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积化痰、凉血的功用。
主治:肺热咳嗽、感冒发热、乳糜尿、淋症、扁桃体炎、急性肝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肺热咳嗽:钉地金钱10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
②治感冒发热:钉地金钱、叶下红各30克,水煎服。
③治淋症:钉地金钱、海金砂、茅根各15克,水煎服。
④治扁桃体炎:钉地金钱适量,晒干研末,吹喉。另外,可用鲜品30-40克,水煎服。
⑤治乳糜尿:钉地金钱30克,猪小肠100克,同炖,露一宿后冷服。
⑥治急生肝炎:鲜钉地金钱60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
带滕苦栋
别名:方骨带藤苦栋、三角包(潮安、潮州、澄海)、蔓藤苦栋(海丰)、三角楼(揭阳)、包袱草(广州)、 软枝苦栋(汕头)。
形态:本品为无患子科倒地铃属倒地铃(又名风船葛)。生于山埔近水湿地,或人工栽培。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长柔弱有纵棱,淡绿色,长数尺及丈,有卷须缠绕它物。叶互生,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约寸余,有尖头,边缘有粗锯齿,具叶柄。夏秋叶腋抽出长花轴,着生数小花,花冠白色。结绿色膜质三角形蒴果,形似小包袱,种子球形黑色。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无毒。
功效:内服凉血解毒破积;外用解毒消肿止痛。入肝肺经。
主治:两胁打伤;外洽痈肿,皮肤疮疖热毒,湿毒,飞蛇卵,指头蛇疮,小儿头面暑疖,皮肤胎毒。
用量:内服全草生者五钱至一两,干者三至五钱;外用适量。
禁忌:内服一般少用。孕妇忌服。
猪殃殃
别名:猪殃殃(通称),锯仔草、颔围草(潮安),猪殃殃(汕头),三宝莲、锯仔草、猪殃殃(南澳),齿昆草、锯子草(福建)。
形状:本品为茜草科拉拉藤属猪殃殃。生于荒地、菜园、路旁、田边土壤肥沃处。夏季采收。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
性味:辛、苦、凉、微寒。
功效: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的功用。
主治:乳癌溃烂,牙出血、感冒、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朋肿、痛经、崩漏、白带、盲肠炎、白血病。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单方验方:
①治乳癌溃烂:鲜品猪殃殃18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另用鲜草捣烂取汁和猪油外敷患处,每日换3-6次。
②治白血病:猪殃殃60克,半枝莲、乌点归、银花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2月。
③治风热感冒:猪殃殃6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连服3-5天。
④治牙龈出血:猪殃殃50克,山梅根20克,水煎,分3-5次服,每日1剂。
⑤治经闭:猪殃殃20克,香附10克,益母草30克,水煎,分2-3次服,连服3-5天。
⑥治感冒发热:猪殃殃全草30克(或鲜品60克),水煎服。
⑦治漆疮:鲜品猪殃殃捣烂,取汁抹敷患处。
⑧治毒蛇咬伤:鲜品猪殃殃捣烂敷患处,又用鲜草120克,水煎服。
穿山龙
别名:穿山龙、蓝蛇(潮汕),钩竿蛇(惠来),吊兵蛇、吊鞭蛇(南澳),吊槟蛇(揭阳、陆丰),山春根(揭阳)。
形状:本品卫矛科南蛇藤属哥兰叶。本草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除福建、广东等之外,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性味:苦、辛、温。
功效:有祛风湿、行气血、壮筋骨、消痈毒的功用。
主治: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胃痛、疝气、闭经、产后子宫收缩痛、产后瘀血痛、湿疹、骨髓炎、痈肿。
单方验方:
①治风湿关节痛:穿山龙、鲎壳刺头、埔盐各30克,桑寄生10克,酒水炖服。
②治骨髓炎:穿山龙叶、鸡屎藤、甘草各30克,刺刁10克,水煎服。
③治湿疹:穿山龙30克,野菊花、苍耳子各15克,水煎服。
④治风毒肿痛:穿山龙、马鞭草、臭屎茉莉根、九里明各适量,水煎服,或用鲜品捣烂加酒外敷。
⑤冶痈毒:穿山龙叶捣烂外敷患处。
独脚莲
别名:土半夏、老鼠尾(通称),独脚莲(汕头),土半夏、独脚莲、老鼠尾(南澳),囫头鸭、野慈菇(惠阳),野荷里(五华),坡芋(海南),三角蛇(翁源)。
形状:本品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犁头尖。生于村旁、沟边、墙基等湿地。
性味:辛、苦,温。
功效:有解毒消肿、散结、止血的功用。
主治:毒蛇咬伤、手指(趾)肿疖疼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单方验方:
①治毒蛇咬伤:独脚莲、倒盖菊、黄花仔共捣烂加酒外敷。
②治中耳炎:独脚莲根适量,捣烂取汁加酒少许滴耳。
③治瘰疬:独脚莲适量,捣烂,敷患处。
④治无名肿毒:独脚莲根适量,捣烂冲酒搽患处。
⑤治跌打:独脚莲全草捣烂、炖酒敷患处。
⑥治血管瘤:独脚莲地下茎,用米酒(或烧酒)磨汁,外涂每天3-4次。
⑦治皮肤风湿肿痛:络石藤、香芒、鼠乳叶各适量,水煎外洗。
繁缕
别名:繁缕(通称),鸡肠菜、鸡肠草(潮汕),鸡肠草(汕头),鸡肠草、滋草、鹅肠草(南澳),鸡肠菜(普宁)。
形状:本品为石竹科繁缕属繁缕。生于田间路边、溪旁草地。夏、秋采收。广布全国各省区。
性味:甘、酸、微寒。
功效:有清热解毒、破瘀血、消肿毒、利小便、催乳的功用。
主治:肠炎、乳汁不足、乳腺炎、尿闭涩痛、痢疾、肝炎、阑尾炎、疮痈肿痛。跌打损伤。
单方验方:
①治热痢、腹中微痛、小便短赤:繁缕、蛇舌草、甘壳草各适量,水煎冲蜜服。
②治肠炎:繁缕、银花叶、猪殃殃、大血藤、丹皮、当归各适量,水煎服。
③治尿闭淋痛:繁缕、车茶草、猪苓、木通各15克,水煎服。
④治急性肠炎:繁缕30克,水煎服,继用石榴皮2-3克,水煎服。
⑤治乳痛乳闭:繁缕15克,蒲公英、木通各10克,水煎服。
⑥治头发早白:鲜繁缕嫩苗60-90克,洗净,加油、盐炒热,当菜吃,久服有效。
⑦治牙痛:繁缕15-30克(鲜品)水煎冲盐服。
⑧治肾虚牙齿浮动:鲜繁缕适量,水煎,加食盐少许,常常嚼食之。
⑨治背痈:繁缕、烟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漆大姑
别名:漆大姑(汕头),毛算盘、毛冬瓜(饶平),铁棕穰(惠来、普宁),毛七(普宁、揭西),山黄蒲(揭西),山鲫鱼(惠来),七大件、毛漆、算盘子(陆丰)。
形状:本品为大戟科算盘子属毛果算盘子。生于路旁、山坡、山谷阳处和灌木中。全年可采,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等省。
性味:苦、涩、平。
功效: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疳健胃的功用。
主治:急笥胃肠炎、痢疾、凇疮过敏、风湿关节炎、咳血、过敏性皮炎、急性胃炎;跌打挫伤、湿疥痒痛、烧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急性肠胃炎、痢疾:鲜漆大姑全草60克,水煎服。
②治急性胃炎:漆大姑30克,野菊花、仙鹤草、抹草各25克,水煎服。
③治咳血:漆大姑,仙鹤草各30克,鱼腥草18克,车茶草15克,白小娘叶5叶,水煎服。每日1剂。
④治风湿关节炎:鲜漆大姑45克,水煎服,渣再水煎,外洗患处。
⑤治跌打挫伤:鲜漆大姑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鼠粬草
别名:鼠粬草、鼠壳棉、土白头翁、小白头翁、白头翁(潮汕)。白花山薯壳、细米白花药丸草头、山薯壳棉(潮安)。清明菜、棉絮头(南澳),酒粬绒、鼠粬、小白头翁(潮阳),鼠壳(饶平)。
形状:本品为菊科鼠粬草属鼠粬草。生于路旁、田边、山坡草地等,春夏间采收。分布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
性味:甘、平。
功效:有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的功用。
主治: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支气管炎、风湿腰腿痛。外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单方验方:
①治哮喘咳嗽:鼠粬草、绿豆草各30克,水煎服。
②治感冒咳嗽:鼠粬草30克,青蒿15克,薄荷10克,水煎服。
③治鼻出血:鼠粬草30克,猪赤肉适量,水煎服。
④治便血:鼠粬草30克,水煎冲红糖服。
⑤治腹泻痢疾:鼠粬草15克,鸡屎藤、凤尾草各10克,水煎冲白糖服。
蛇尾草
别名:蛇尾草、万灵草(潮汕),蛇尾草(澄海、潮安、陆丰、汕头),万灵草、玉龙鞭、假马鞭、蛇舌草(南澳),狮边草、兰花狮边草(潮安),万能草、山白菜、白菜(潮阳),万能草(陆丰)。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假败酱属假败酱。生于荒野、路旁或人工栽培。全年可采。分布我国南部海岸及云南南部。
性味:甘、苦、寒。
功效: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用。
主治:淋病、白浊、风湿痺痛、结膜炎、喉炎、跌打瘀肿、痈疖等。
单方验方:
①治感冒发热、咳血、热咳、肝炎:蛇尾草15克,水煎服。
②治膀胱炎:蛇尾草30克,珠仔草、白花蛇舌草各15克,水煎服。
③治赤眼:蛇尾草、叶下红各30克,水煎服。鲜品捣烂敷患眼。
④治喉炎:鲜品蛇尾草捣烂加糖含服。
⑤治跌打肿痛:蛇尾草、欣扁担、石仙桃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⑥治大疮肿痛:蛇尾草90克,土牛膝、田茨各60克,捣烂敷患处。
⑦治眼热红肿:蛇尾草、叶下红各30克,玉带藤15克,冰片少许,捣烂敷患处。
猪屎豆
别名:猪屎豆(通称),假地豆、狗屎豆(潮汕),土沙苑(潮安),猪屎豆、土沙苑、响豆(汕头)。
形状:本品为豆科猪屎豆属猪屎豆。生于村边、路旁、田边灌丛中。夏秋采收茎叶。分布于油藏模型、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
性味:根微苦、辛、平。种子甘、涩、凉。茎叶苦、辛、平。
功效:根有解毒散结、消肿的功用。种子有补肝肾、明目、固精的功用。茎叶有清热去湿的功用。
主治:根治淋巴结核、乳腺炎、痢疾、小儿疳积。种子治头晕目花、神经衰弱、遗精、早泄、小便频繁、白带。茎叶治痢疾、湿热腹泻。
单方验方:
①治腰膝酸痛:猪屎豆根30-60克,水煎服。
②治遗精、淋病:猪屎豆全草30-60克,水煎服。
③治眼结膜炎:猪屎豆种子9-15克,水煎服。
④治中暑发热:猪屎豆全草(鲜品)30克,水煎服。
⑤治痢疾:鲜猪屎豆全草60克,水煎,冲红糖服。
⑥治风热赤眼:鲜猪屎豆全草,酌量水煎,药液乘热以蒸气熏眼,熏后取汁洗眼,交果甚佳。
假鹰爪
别名:假鹰爪(通称),鸡脚树、鸡爪树(潮汕),山鹰爪(潮安),山龙眼(饶平、汕头),穿珠酒饼,假鹰爪、鸡爪风、酒饼叶(湛江)。
形状:本品为番荔枝科假鹰爪属假鹰爪。生于低海拔山地、丘陵的疏林边或村边灌木丛中。全年可采。分布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性味:苦、平、有小毒。
功效:有祛风行气、消炎利水、化湿、去瘀的功用。
主治:风湿关节炎、产后风痛、肾炎水肿、流血不止、痛经、流感、咳嗽气喘、腹胀消化不良、跌打肿痛、骨折等症。
单方验方:
①治产后风痛:假鹰爪500克,艾125克,埔姜叶125克,水煎洗浴。
②治产后水肿:假鹰爪叶、竹节黄叶各15克,血风根10克,鸡肉适量,水煎服。
③治风湿筋骨痛:假鹰爪根15-30克,水煎服。
④治产后血不止:假鹰爪叶烘干研末,冲酒少量服。
⑤治干湿癣:假鹰爪根皮适量,捣烂调醋敷患处。
⑥治骨折:假鹰爪叶180克,松树苗60克,小雄鸡1只,共捣烂,复位后外敷患处,24小时取去。
糯米团
别名:糯米团(通称)、印串草(潮安),石薯(饶平),田薯(钱东海山),假石薯(新丰、建饶),蛇仔草(黄冈),竹叶英仔藤(钱东)。
形状:本品为荨麻科蔓荣麻属糯米团。生于润湿、肥活、阳光充足地、矮草丛中或石缝中。分布于陕西、福建、江西、广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区。
性味:淡、平。
功效:有清热凉血、利湿、消肿解毒、健脾消食的功用。
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胃痛、肾炎、白带、咳血、吐血。外用治乳腺炎、疔疖肿痛、跌打肿痛。
单方验方:
①治白带:糯米团全草30-60克,猪赤肉120克,米酒1两,加水同煮,分2次服完。
②治小儿疳积腹胀满:糯米团根15-30克,水煎,冲白糖分次服完。
③治痛经、带下色黄者:糯米团15克,甘草3克,鱼腥草30克,制香附6克,水煎分2次服完,连服3-5天。
④治痢疾:糯米团6-10克,水煎服。
⑤治咳血:糯米团30-60克,鲜橄榄12粒,猪赤肉适量,水炖服。
⑥治下肢慢性溃疡:糯米团、带藤苦楝、桉树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薏米
别名:薏米、苡米(潮汕),苡仁(厦门),薏苡、苡米、玉竹(福建)。
形状:本品为禾本科薏苡属薏苡。生于河边,溪涧边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供药用。秋末采收。我国南方各省有野生。
性味:甘、淡、微寒。
功效: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的功用。
主治:肺脓疡、阑尾炎、慢性肠炎、腹泻、四肢酸重、白带过多、胃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
单方验方:
①治阑尾炎:薏米30克,败酱草15克,制附子6克,水煎服。
②治水肿:薏米、赤小豆、冬瓜皮30克,黄芪、茯苓皮各15克,水煎服。
③治肺脓疡:薏米根60克,水煎分3次服。
④治消化不良泄泻:薏米根30-60克,和猪肝炖服,连服3-5次。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
在农村有一种长在石缝里的野草,农民叫它鸡爪草,其学名叫凤尾草,也叫井栏边草。鸡爪草喜欢生长在隐蔽、湿润的地方,主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也有分布。
鸡爪草全草可入药,性凉、味微苦,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痢疾、肠炎、尿血等病症。在农村,有些农民将其放在水里与红糖一起煮,用来治疗拉肚子。
鸡爪草耐旱,在南方冬季,石缝中生长的植株经一二月干旱,仍不致完全枯死。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可选择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
鸡爪草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繁殖也较容易。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只要注意遮荫保湿,建筑物的背阴处和屋后井边较多野生品种,也可将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则应在孢子成熟后,用信封收集起来,然后撒在由腐叶土和碎砖混合的基质上,放阴湿处,不久即可萌发,待苗长至一程度时分栽上盆。
凤尾蕨是蕨类中容易栽培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并不拘泥。家种可于早春从野外移栽,应尽量保存根系。不强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光照需要,忌日光直射。
鸡爪草喜钙质土,园土也能旺盛生长,栽培容易。土壤宜保持不干,尤喜空气湿润,叶面每日更好喷水雾一二次,保持颜色青翠,叶尖不黄。种植鸡爪草遇到问题,可在云种养平台咨询专家,它是全球更大的农技问答网站。里面 *** 了数万名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专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分钟内就会得到回复。
鸡爪草对肥料要求不高,每年施二三次液肥就可以。如遇生长不良,可置露天背阴处,接受雨水,经一段时间使其复壮。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有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文章有益,请关注、点赞支持,谢谢!(温馨提示:本文只介绍,非专业医嘱)
凤尾蕨,别名鸡爪草,井栏草、小叶凤尾草。为凤尾蕨科的小型陆生蕨,凤尾蕨属。叶二型;不育叶为一回羽状复叶,羽片条形,上部羽片基部下延,在中轴两侧形成狭翅,下部羽片常有二至三叉,形似凤尾,故而得名;能育叶有长柄狭绒形。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井栏边阴湿处常有生长,因此它又叫井栏边草。它的根茎短,叶簇生,叶丛小巧细柔,姿态清秀,很适合盆栽。
凤尾蕨是陆生矮小蕨类植物,它的高一般在35-45厘米左右,凤尾蕨的根很粗壮,但它的茎比较短,它是直立生长的,并且有有黑褐色鳞片。
凤尾蕨的叶子一般簇生于根茎那一部分,凤尾蕨的叶子形状像羽毛重叠生长在一起的;它的叶柄比较长,并且有棱,叶子呈灰绿色或褐色而有光泽,叶片卵圆形,叶片比较小,像直线一样散开,底部逐渐缩小与茎相连。
凤尾蕨孢子囊群通常沿着叶背边沿连续生殖,像一条突起的虫卵一样,孢子是褐色的。
凤尾蕨的繁殖方式:凤尾蕨既没有花,又没有种子,凤尾蕨原来是以无性孢子生殖的,凤尾蕨的孢子在孢囊中发育成熟后,就爆裂离开母体,飞播到地上,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又发育成了一株新凤尾蕨。
凤尾蕨生长在井栏边、石缝、墙根等阴湿处。喜温暖阴湿环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于-10度时叶梢会冻枯黄,稍耐旱,怕积水,很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
凤尾蕨的作用是: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药用,秋季采集,晒干。
看更多新奇动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
凤尾草,乃蕨类植物凤尾草,喜欢生长在荫蔽、湿润、温暖的地方,也耐旱;多生生在阴湿或半阴湿的石缝、井边和墙根;主产长江南各省区,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等省也有分布。
一
凤尾草,凤尾蕨科凤尾蕨属,蕨类植物;无地上茎,叶从根茎丛生,高一两尺,分成五到七片小叶,或短带或长带形,叶缘有小锯齿,叶片两侧波状皱曲;能育叶较窄,叶缘下侧着生孢子囊群,产生孢子。
二
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颇有风姿,配上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在背阴湿润处,成片成行,乃地被绿化之物。
野外,凤尾草靠能育叶产生的孢子繁殖;早春时节,从野外带根移栽,放进花盆家养,长成大丛后,再分株繁殖,极易栽培。它只要散光就心满意足了,只要你足够勤快,天天给它叶面喷水,来它个云腾雾罩,它就回报你笑脸相迎,天天青翠,日日年轻,岁岁安康。
三
全草入药,性凉,味微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
凤尾草,以其叶形和生态环境来命名,别名很多,诸如金鸡尾、鸡脚草、井栏草、井边凤尾等等。
凤尾草,以叶色终年浓绿和花形优美而引人注意,绿得深入人心,白得耀眼夺目,尤其是花序硕大,花朵繁多,下垂如铃,花期持久,幽香宜人,令人难以忘怀。于是,就可列植在花台岩石以及台坡旁边,或者丛植于草坪一隅以及建筑物附近,利用其叶端尖刺作为保护性围篱。
叶绿花白,每当和风荡漾,如金鸡独立,似凤凰摆尾,随风曼舞,风姿绰约;适逢雨后初晴,似初浴少女,如待嫁美人,清新自然,亮眼迷人;路过则驻足观赏,常往则欣喜不已,恨不能多吹一点风,多泼一桶水,将随风曼舞与清新秀丽一览眼底,了然于心。
网图,侵删。
井边一种野草,民间俗称“五指草”,如今稀少又珍贵,遇见请珍惜导语:井边一种野草,民间俗称“五指草”,如今稀少又珍贵,遇见请珍惜
大家都知道,多喝井水对身体有好处,尤其是用来泡茶,喝起来香甜又甘醇,有益身心健康,可惜现在都被自来水代替了。
在过去的农村里,大家喝的水都是井水,每个村里都有好几口井,每天都有很多人挑着桶去打井水,挑回来然后放到大水缸里,以供日常所需。
用过井水的人都知道,井水有一个非常好的特征,那就是“冬暖夏凉”,一年四季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就好比现在的空调,真的是太舒服了。
图片来源原创
在井边经常会看到有这样一种野草,它一年四季都有生长,因为它经常生长在井边草,所以人们就给它取了一个很抽象的名字叫做井栏边草。其实,它的学名叫做凤尾草。
不过在我们家乡大家都叫它五指草,因为它的叶子特别长,有时候一条根茎上就会生长出5片细长的叶子,而叶子的形状看上去又酷似我们的5个手指,所以大家就叫它五指草,也有人叫它鸡脚草。
五指草为凤尾蕨科中小型的蕨类植物,它是井边常见的一种植物,除了井边,还有沟边的墙壁、石灰岩缝隙、灌丛中、石壁、竹林边、墙角等处都有它的身影。
在我国的广东、河北、山东、河南、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陕西、江苏等很多地区均有分布。所以很多人都见过它,但是它的价值却很少人知道。
图片来源原创
五指草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在过去经常生长在老屋的院子里,老人看到都会拔来晒干当柴烧,就像芒萁一样烧起来啪啪响,也是一种很好的燃火材料。
五指草既不会开花,也不会结果,只是日复一日地守在井边,春夏秋冬在井水的滋润下仍然长得青翠碧绿,叶型优雅,株形美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喜欢盆栽的朋友对它也一定会感兴趣。
在过去任何一种植物都有它生存的价值,很多人不知道五指草它也有很大的价值,它不仅观赏价值高,还可以当柴烧,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
它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收敛止血的功效,对高热、牙痛、咽喉肿痛、痢疾、泄泻、乳腺炎、疔疮肿毒、淋巴结核、尿血、咳血、创伤出血、毒蛇咬伤等病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图片来源原创
正如老一辈人说:“农村无闲草,识得皆是宝”。这种五指草虽说价值很大,但很多人都把它当草,只有一些老人懂得它的价值,偶尔会采集一些煮水喝,清热解毒又利湿,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大家都不用挑水了,而井水也早就荒废了,加上农村的建设,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五指草如今是越来越少了。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这种五指草吗?它喜欢生长在井边,因此又叫它井边草,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如今稀少又珍贵,若你在家乡遇见,还请好好珍惜。
俗称“鸡腿草”,过去农民用它充饥,生吃味如鸡肉,如今少见了导读:俗称鸡腿草,剥皮就能吃,农村娃把它当鸡腿吃,如今认识的人不多
农村的60后、70后一代,是真正吃过苦日子的。在当时的粮食产量不高,可吃的食物真不多。很多人就常常吃不饱饭,因此就会为了不挨饿,去到山里搜寻各种能吃的食物。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农村的山上幸好有各种野菜也野果,只要人勤劳,总是会有收获的。
在当时,这些野果就成为了农村娃解馋的零食。其实不只是小孩子爱吃这些野果,遇到灾荒年了,大人也要去山里挖野菜、摘野果来充饥,因此有些野菜也被农民称之为“救命粮”。其中有一种野菜,农民叫它“鸡腿草”,过去农民就用它充饥,而小孩子也把它当鸡腿吃,并且吃起来味如鸡肉,很多人爱吃,如今认识这种野草的人不多了,吃过的则更少了。
“鸡腿草”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的一种野草,它的特性也比较明显,是紧贴地面生长的,并且植株比较矮小,叶子非常的奇特,正面是青绿色的,但是背面却是灰白色的,因此又叫“翻白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关于翻白草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小时候听大人讲有一个农夫因为不小心吃坏了肚子,一直拉肚子。刚拉完站起来有想要拉了,连着拉了好几天也没有好转。但是他家里有没有钱,所以一直都是忍着。可是几天的时间,人已经瘦了一大圈了。
有一天,一个化缘的和尚到了他家,看到他的情况之后,询问了一下具体的情况。然后他说:你这个是痢疾,而自己懂一点医药,可以给他去找点草药。不一会儿和尚回来了,给他带来了一些草药。告诉他用这个草药煎水喝,几天就能康复。农夫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照做了。果然三天之后,农夫的痢疾好了,之后农夫仔细看了一下这种草,发现正面是绿色的,而背面反过来是灰白色的,因此就取名翻白草。
关于翻白草在民间的传说很多,在过去饥荒年代,翻白草还是农民充饥的食物。这种植物的地上茎叶虽然很细小,但是在地下却有非常肥大的根块。而且长得还和鸡腿很像,关键一点是还能吃,特别的鲜嫩可口。并且吃起来有莲藕和鸡肉的感觉,所以后来人民也叫它鸡腿,或者是鸡腿草。有些地方也叫它鸡腿根、鸡拔腿、天藕、叶下白、鸡爪参等。因为鸡腿草的肥大根块中还含有大量的淀粉,因此在当时还被农民挖来充饥,尤其是古代更是不少人的救命粮。
在农村的70后们,应该很多人吃过鸡腿草。当时可吃的食物不多,零食非常的有限,而鸡腿草就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它不光是长得很像鸡腿,而且吃起来味道也有点像鸡肉。关键是这种野草在农村里很多,荒地、山谷、沟边、山坡草地、草甸及疏林下等均有分布。当时很多人就去山里采挖鸡腿草,挖出来不用清洗,直接拔掉外面的一层皮就可以吃了。
其实鸡腿草不仅可以吃,而且它的嫩叶还能做野菜吃,现在城里就有人把它当野菜来售卖。另外鸡腿草全株都是可以入药的,能解热、消肿、止痢、止血。现在正是酷暑天,就可以挖鸡腿草的肥大根块来泡水喝,是夏天很好的清热饮品。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认为鸡腿草了,并且相比于过去,因为除草剂的使用,鸡腿草也不如过去多见了。你们吃过鸡腿草吗?吃过的朋友们年纪都不小了吧!
农村人叫它“金鸡脚”,曾是穷人治病草药
?
在农村野外,有着各种各样的野草,尤其是春季过后,经过春雨的浇灌,野草们纷纷生长出来,给农村增添了一抹绿意。农民对于野草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有不少野草不仅可以吃还能当做草药治病,恨是因为有些野草是农田里的杂草,迫害农作物,总而言之野草大多数都是有用的。下面禾木给大家介绍一种很有用的野草,这种野草长相奇特,曾经也是穷人们的治病草药,一起来看看吧。
?在农村的大山里,有这么一种野草,外形形似鸡爪,这种也叫就叫做金鸡脚,名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除了这个名字以外,还有很多别名,因为金鸡脚外形也形似禽类的脚掌,因此也被农民朋友称作鸭脚草、鸭脚掌、鸭脚香、鸡脚叉,还别说,这些名字确实挺像这种野草外形的。金鸡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 *** 、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等长江流域以南的省市里,而生长位置则比较特殊了,多生长于生林缘土坎上以及潮湿的石壁上。
?虽然金鸡脚的名字很有意思,而且这种野草长的位置也不好,不过可别小看了这种野草了哦,许多生活山区的农民朋友,对它是特别的喜爱,那么金鸡脚有什么作用,这么让农民朋友喜爱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金鸡脚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并且基本没有副作用,因此在以前在金鸡脚可是许多穷人免费的治病草药。
?在金鸡脚背面有一排黄褐色孢子囊群,全草都可入药,据《中华本草》记载金鸡脚入药具有祛风清热、利湿解毒、驱风镇惊、利水通淋的功效,在民间常被用来治疗感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儿惊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痢疾、泄泻、小便淋浊、筋骨疼痛、中暑腹痛、扁桃体炎等多达十几种的症状,而且用法也很简单,新鲜采摘的金鸡脚或者晒干的金鸡脚都可以,用来泡水服用,或是捣碎外敷即可。
?也正是由于金鸡脚有如此多在作用,且没有什么毒副作用,也使得金鸡脚的价格越来越贵,据禾木了解,在市场上晒干的金鸡脚的价格大约是30元一斤左右,也成了一种稀罕货了,所以如果进山游玩的时候发现金鸡脚这种野草,不妨采摘一点自己留着备用,万一派上用场了呢?
各位朋友,你们见过金鸡脚吗?欢迎留言交流哦!!!
凤尾草,又称:井栏草、井栏边草、井口边草、鸡脚草、五指草、井边凤尾、金鸡尾、凤尾蕨、铁脚鸡、凤凰草等,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它喜欢湿润、温暖,主要在长江流域、南方的阴湿、半阴湿的石缝、井边等地生长。
凤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全株绿色,地下根茎粗、短、密被黑褐色鳞片,无地上茎,叶片直接从根茎丛生出地面,高30-70厘米。叶片分成5-7片,短、长带状,孢子叶及下部的叶片羽状分裂,边缘有小锯齿、无毛。能育叶下面长着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
凤尾草常绿、叶片形态像凤尾,适合做盆景、插花的衬托,绿化美化环境。据研究,凤尾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良性前列腺相关疾病等作用。
凤尾草是常用的岭南草药。它以全草入药,性凉或寒,味淡、微苦,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可治疗痢疾、泄泻、淋浊、带下、黄疸、疔疮肿毒、喉痹乳蛾、淋巴结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热抽搐、蛇虫咬伤、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秃发等多种疾病。内服或外用。
注意:
1、虚寒者不宜;
2、适量为佳。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明显不适,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中药材金鸡脚拼音Jīn Jī Jiǎo
别名鹅掌金星草、鸭脚草、鸭脚掌、鸭脚香、三角风、鸡脚叉、三叉剑、七星草
来源水龙骨科假密网蕨属植物金鸡脚Phymatopsis hastata (Thunb.) Kitag.,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微辛,凉。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解毒。用于小儿惊风,感冒咳嗽,小儿支气管肺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中暑腹痛,痢疾,腹泻,泌尿系感染,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疖,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Jīn Jī Jiǎo
别名辟瘟草、鸭脚金星草、独脚金鸡、猪蹄叉、鸡脚叉、乌毛丁、鸭脚珠、鸭脚掌、三叉剑、鹅掌金星草、鸭脚伸筋、三叉风、盐桃草、鸭掌香、鸭掌星、鸭胶掌、鸭胶草、双凤尾草、三角枫、鸟见飞、金星鸡脚草、三滴血、三叉虎、鸡脚七
出处《纲目拾遗》载有辟瘟草,谓之“一名独脚金鸡,又名鸭脚金垦。”并引《百草镜》云:“鸭脚金星,即辟瘟草。叶如鸭脚,大而薄,背生星点,至八九月间星老乃黄,干之,其气香冽不变,若叶太老及经水者,便不香。”所述特征与本种近似。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金鸡脚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matopsis hastata(Thunb.)Kitag.[Polypodium hastatum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采收后,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10-35cm。根茎细长,横生,与叶柄基部密被红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盾状着生,边缘略有齿。叶疏生;叶柄长5-20cm,禾秆色,基部有关节,向上光滑;叶片厚纸质,通常3裂,偶有5裂或2裂,长5-15cm,宽4-10cm,基部圆楔形或圆形;裂片披针形,长5-10cm,宽1-2cm,中间1片最长,先端渐尖,全缘或略呈波状,有软骨质狭边,两面光滑;中脉与侧脉两面均明显,小脉网状,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圆形,沿中脉两侧各成1行,位于中脉与叶边之间。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300m的林下或少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陕西、甘肃、台湾、河南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细长,多折断,长短不一,直径2-3mm,密生鳞片,棕红色或棕褐色。叶片多皱缩,润湿展平后,多呈掌状3裂,也有1-5裂的,裂片或叶片披针形,长5-10cm。上表面棕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缘内卷,叶片厚纸质,易破碎;叶柄长2-18cm。孢子囊群圆形,红棕色,稍近主脉,或有的已脱落。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呈长方形,具有气孔;栅栏组织1列,细胞矩圆形,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或卵圆形,和栅栏细胞区分不很明显,但排列疏松;下表皮细胞较小,气孔较多。主脉处表皮细胞内方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1个,周韧型,本质部呈“T”形,由管胞和纤维组成,内皮层明显,其外方有一棕色环。
3.粉末特征 棕褐色,气孔为不定式,副卫细胞2-4。孢子囊呈椭圆形,长220-260μm,直径260-340μm,孢子囊细胞作环状排列,外壁及侧壁呈马蹄形增厚,棕黄色或红棕色,孢子囊柄由1-2列长方形薄壁细胞组成,长约320μm。孢子类圆形,直径30-40μm。分泌块大小不等,红棕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纹孔。
化学成分叶含香豆精(coumatin)。
鉴别(1)取粗粉1g,加乙醇10ml,置水浴上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盐酸数滴及镁粉少许,显樱红色。
(2)取上述滤液1ml,加3%碳酸钠水溶液1ml,在水浴中煮沸3-5min,放冷,加重氮化试液数滴,显红色。
(3)取粗粉1g,加水10ml,置60℃水浴上加热2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蓝绿色。
(4)取上述水溶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ml,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发生红色沉淀。
性味甘;微苦、微辛;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风镇惊;利水通淋。主外感热病;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儿惊风;痈肿疮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痢疾;泄泻;小便淋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复方本品之叶有二、三歧似禽掌者,背生黄褐色孢子囊群,状若星点,故有鹅掌金星草、鸭脚金星草、金鸡脚、独脚金鸡诸名。
辟瘟草者,《纲目拾遗》云:“佩带之可辟疫气。”由其效用得名。
摘录《中华本草》
每年的春夏季节中,田地里的各种杂草就会步入快速生长的阶段。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很多杂草,且种类也繁多。这对于农民来说,杂草的生长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因为这些杂草,不但生命力顽强,而且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它会和农作物一起争夺水分、养分、光照和空间。许多杂草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苗期生长速度快,光合效率高,比农作物要大得多,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所以对农民朋友来说,它们都是害草,一见到就会把它清除掉。
比如说农村田地里常见的马唐草就是其中之一,马唐草很普通,在野外基本是被大家忽略的,但是农民一看到首先将它铲除,认定为害草之列。“世界万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你别看它在农民的眼中是害草,很讨厌,可在懂行的人眼中它是很不错的中草药,而且药效是很厉害的。
马唐属于禾本科马唐属,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马唐的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质地大多柔软扁平,叶被长毛。在我国约20种马唐属杂草,南北各地均有,且抗性不一。马唐草的别名又叫趴地草、抓地草、鸡爪草、抓地龙、蔓子草等。
马唐这个名字的由来
《本草拾遗》中记载:“马唐,生南土废稻田中。节节有根,著土如结缕草,堪饲马,马食如糖,故名马唐。”意思是说马看见它就象看见糖果一样,直接就开吃,就像吃糖一样,所以这种草叫马唐草。马唐的茎杆有直有斜,象膝盖一样弯曲向上,最下面的茎节著地生根,蔓延成片,花序通常4~12条象手指一样排列于秆顶,有的直伸,有的展开。
马唐的形态特征
马唐喜湿、好肥、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弱酸、弱碱性的土壤上均能良好地生长,特别是潮湿多肥的地块极易其生长。每年的 4月下旬至6月下旬发生量大,8一10月结籽,种子边成熟边脱落,生命力强。田野和荒地,生长茂盛,较大的马唐可以拥有几百个叶片。
马唐的秆直立或基部横卧地面,节上以及下部茎节著地生根,蔓延成片,难以拔出。化学防除难度较大,且抗性也在逐年增加。并且它的种子传播快,繁殖力强,植株生长快,分枝多;因此,它的竞争力强,广泛生长在田边、路旁、沟边、河滩、山坡等各类草本群落中,甚至能侵入竞争力很强的狗牙根、结缕草等群落中,逐步成为我国南北方的一种优势抗性杂草。
马唐草是不是牛筋草?当然不是。
马唐草和农村田野里常见的牛筋草非常相似,它们两者外形和花穗非常相似,这也是有很多人常常就会把马唐草当作牛筋草的原因。
如果仔细观察,它们还是有区别的:牛筋草单片叶子较长,马唐单片叶子稍短。另外马唐的花序是总状花序长5-18厘米,4-12枚成指状着生于长1-2厘米的主轴上, 是4-12枚成指状着生于长1-2厘米的主轴上。而牛筋草是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很少单生。也就是说,这两种都是四仰八叉的一些线条,只是牛筋草的线条比马唐粗大些,实在没有花的感觉。
马唐草的价值
马唐的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而粗纤维含量较低,营养价值较高。茎秆纤细,叶片柔软,无论是鲜草还是干草,是马、牛、羊、兔、鹅等良好的饲草。
马唐草地既可放牧,也可刈割利用,时间以抽穗之前为好。除可作优质饲草用外,在结种子之前还可制成绿肥。此外,由于它的根系非常发达,还常用作固土、绿化等地被植物,广泛栽种在山坡,公路的护坡、公园的绿化草坪等处。
马唐草除了作为一种优质的牧草外,也可以作为一种药草治疗一些疾病。在《本草拾遗》中记载:“煎取汁,明目润肺。”所以说马唐草有明目润肺的功效,主要可以治疗目暗不明,肺热咳嗽,由于本身性寒,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疗效。不过马唐毕竟还是一株中草药植物,大家使用时更好还是根据医生的嘱托去进行,以免伤害到自己。(图片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