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木耳,黄木耳的功效与作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 0
搞笑雷人、粗暴无语—明星宝宝们的奇葩乳名,你确定不是在坑娃?

搞笑雷人,明星给宝宝们取的名字都能奇葩到让人忍俊不禁,是创意还是随意?是个性还是逗逼?是艺术还是坑娃?你确定不是闹着玩的?你确定你们走心了?你确定这名字不是太LOW,下面为大家盘点一些明星给宝宝们取的名字,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最雷人、最奇葩?!

一、吃货就得从小培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都说民以食为天,识"食物者"为俊杰,但无论中国饮食文化再怎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给小孩取这样的名字,你确定拿得出手、叫得出口?确定不是在坑娃?

1、吴君如的女儿——小肥鸡(咳、咳,女孩叫"鸡",在大陆,这名字,怎么感觉这么怪呢)

2、陈慧琳的长子——虾饺仔、 次子——小龙包(只能说,被父母玩坏的一对难兄难弟啊)

3、蔡少芬的长女——汤圆,次女——包子(和陈慧琳家的孩子可谓,以后两家若成了亲家,乐子就大了)

4、包贝尔的女儿——饺子(把姓连起来,包饺子,这名字,真是没谁了)

5、沙溢的儿子——小鱼儿(你就不怕别人谐音,叫你小孩"杀小鱼")

6、刘畊宏的女儿——小泡芙

7、薛之谦的女儿——小雪糕

8、朱茵的女儿——叉烧包

9、伊能静的女儿——小米粒

10、陈奕迅的女儿——包包

11、李念的女儿——酸奶

12、姚晨的儿子——小土豆

13、杨幂、刘恺威女儿——小糯米(因为出生在端午,但为什么不叫小粽子呢,难道是因为"幂"字)

14、汪峰的女儿——小苹果

15、黄豆豆的长女——黄豆芽、次女——黄豆苗(看来是和黄豆杠上了)

16、关颖、朱志威的女儿--朱古力

17、 *** 、李安琪的儿子——奥利奥(再有个小孩,建议就叫"奥利给")

18、黄觉的儿子——小核桃

19、李静、黄晓明的女儿——黄木耳(看名字,全国人民都知道是个女儿吧,真是太雷人了)

20、陶晶莹女儿——豆豆

二、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菜系,还要讲求色、香、味俱全,有了食物,怎能缺了作料?

应采儿、陈小春的儿子——陈皮

三、自恋或他恋型

1、霍思燕的儿子——小江江(因其老公叫杜江),还有一小名叫"嗯哼",下面再做介绍)

2、林志颖的儿子——小小志(因林志颖小名叫小志)

3、姚明的女儿——YY(姚明和妻子叶莉名字的开头字母都是Y,你们可不要瞎想哦)

4、文章、马伊琍的小女儿——九儿(马伊俐的小名叫小九)

5、、张碧晨女儿——华迎晨(张碧晨生了一个女儿,据说是华晨宇的,但二人婚姻关系一直没有官宣,而且似乎,花花并无意张碧晨。给孩子取这个名字,真能破镜重圆,死灰复燃?)

6、杨千嬅的儿子——RMB《人民币,哈哈,其实是Real(丁子高的英文名字)和Miriam(杨千嬅的英文名字)的Baby的缩写》

7、安以轩的儿子——66(因为爸爸叫65。叫这个名字你确定不是想培养小孩当酒鬼?)

8、汪涵的儿子——小沫沫(取汪涵和妻子杨乐乐的偏旁组合)

9、小沈阳的女儿——沈小洋

10、蔡国庆的儿子——庆庆

11、田亮、叶一茜儿子——小亮仔

四、以出生时间命名

1、方琼的儿子——杨初一

2、赵薇的女儿——小四月

3、董洁、潘粤明的儿子——顶顶(顶顶属牛,出生那天又刚好是立春,有个牛犄角的寓意,于是就有了顶顶这个名字。或许是希望儿子顶顶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吧),这名字,和上面两个名字比较起来,感觉真的好有创意。

4、(据悉世界杯时生的)

5、胡军的女儿——九儿(胡军的女儿出生在9月9日)

五、谐音型(话说你们真的不怕重名)

1、郑钧的儿子——郑幸福

2、谢楠、吴京的儿子——吴所谓(吴京:"吴所谓,叫你吴所谓怎么样?"吴所谓:"无所谓"),二儿子——吴虑

3、杨澜、吴征的儿子——吴所谓、女儿——吴所惧

4、王志、朱迅的儿子——王法(刚出生,估计就没人敢触犯你,哈哈)

5、那英、高峰的儿子——高兴

6、关凌、姬云飞的儿子——姬关枪(如果姓原,那就叫 *** ,姓导,叫导弹,姓火,叫火箭……好厉害样子。话说以后再有儿子,该不会叫姬关炮,姬关干部吧)

7、凌潇肃、唐一菲宝宝:凌听

六、简单、粗暴型(直接套用古代名人的名字)

1、赵文卓的儿子——赵子龙

2、陶子的儿子——李小龙

七、以自然之物命名

1、陈晓、陈妍希的女儿——小星星("星星,快看,星星",什么意思嘛?)

2、孙俪、邓超的女儿——小花(开始叫过霸王花)

3、贾静雯的女儿——梧桐妹(据说是因为很喜欢上海的梧桐,再者,她和前任老公是认识的)

4、姜文的儿子——马虎(无论如何,这都不能算个褒义词吧,这名字,太奇葩了,有木有)

5、黄晓明、anglebaby的儿子——小海绵

6、林心如、霍建华的女儿——小海豚

7、吴彦祖女儿——乌鸦(你确定这名字高大上?)

8、孙茜的儿子——小老虎

9、翁虹的女儿——小水晶

10、钟丽缇女儿——考拉

11、郭涛儿子——石头

八、期望型

1、邓超、孙俪的儿子——等等(这个名字的来历,据说:一是因为邓超和孙俪都信佛,这是《心经》里的一个咒语;二是因为爸爸姓"邓";三是音乐中"等等等等"有隆重出场的意思,"还有个主要原因是现在生活节奏太快,希望可以'等一等'。")

2、孙悦的儿子——儒生(儒雅的男生)

3、白百合、陈羽凡的儿子——元宝

4、胡静、朱兆祥的儿子——小王子

5、王力宏的儿子——王一(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耿直做人,脚踏实地)

6、靳东的儿子——靳小爷

7、黄磊与孙莉大女儿——黄多多(黄磊取"多福多寿"之意为女儿取名"多多")

8、刘璇的儿子——雄赳赳(大概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耀眼、瞩目吧。)

9、吴尊的儿子——MAX(马克思?一出生就伟人一枚,这做父母的要求也太高了吧)

10、袁成杰宝宝——小宇宙

11、张嘉倪宝宝——OK

九、出生后的表现型

1、大S的大女儿——长腿妹(据说出生时很多网友感叹此女腿比较长,大S和汪小菲就顺坡下驴就取名长腿妹了)

2、袁泉、夏雨的女儿——哈哈(说是喊她的时候,都先笑两声)

3、霍思燕的儿子—— "嗯哼"(说是孩子饿后,不哭不闹,只会嗯哼嗯哼)

4、章子怡、汪峰的女儿——醒醒(女儿贪睡,因为经常要唤醒女儿起来喝奶,所以习惯成自然,就叫"醒醒"了。章子怡:"醒醒,该睡觉了",请问醒醒该醒了还是该睡了?)

5、袁咏仪、张智霖的儿子——魔童(袁咏仪说儿子生下来时十分调皮,张智霖因此就开玩笑管他叫做魔童,此后亲戚朋友都叫他为魔童,后面查看字典发现英文魔童Morton的意思是大草原,因此夫妻两个人希望以后儿子能够过得快乐就改名为魔童了)

十、宠子(妻)魔型

1、马伊琍、文章的大女儿——文爱马(文章爱马伊琍之意,可惜的是,爱已随风而逝?)

2、、的女儿——贝儿(陆毅叫老婆宝宝,贝儿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一直宝贝宝贝地叫,出生后既然妈妈是宝宝那女儿就是贝儿了,刚好合起来就是宝贝)

3、张亮的女儿——么么哒(儿子叫天天,女儿叫么么哒,天天么么哒,哈哈)

十一、工作经历型

1、赵丽颖、冯绍峰的儿子——想想(冯绍峰遇事喜欢想。赵丽颖:"儿子叫啥啊" 冯绍峰:"想想啊",赵丽颖:"你自己儿子叫啥还要想" 冯绍峰:"他叫想想啊")

2、刘诗诗、吴奇隆儿子——步步(因为他们夫妇因为拍摄《步步惊心》而相知相恋的)

十二、幸福满满型

1、 水均益的双胞胎——水左左,水右右(左拥右抱,左右逢源,这名字,一个字,"绝")

2、月亮姐姐的儿子——正好(用月亮姐姐的话说就是,自己刚好想要孩子了,而儿子正好就在这个时间来临了。)

3、春妮的儿子——刚好(春妮40岁时却意外怀孕,两人在商讨之后,春妮决定冒着高龄产妇的风险生下这个孩子。在她41时,孩子出生了,宝宝被取名为"刚好",寓意一切都来得刚刚好)

4、关喆的女儿——有意思(原来已经有个儿子,这次刚好生了个女儿,有意思。如果这次又生了个儿子,难道该叫"没意思"?)

十三、无厘头型

陈赫的女儿——大名陈天霸,小名动霸(脑洞真大啊,女孩起这样的名字,太叫人无语了)

十四、后悔不迭型

张学友、罗美薇的女儿——张瑶菁,因谐音"张妖精"被网友调侃,后赶紧改为"张瑶萱",好在发现得早,要不然,有你后悔的。

吃过黑木耳白木耳,但你绝对没吃过黄木耳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有很多人们没见过的东西,这些东西有些长得很是稀奇,看起来异常古怪;有些却长的却很普通,就像是平常的事物,却又跟普通的事物长得不太一样,就像下面所说的这种。

黄木耳

说到木耳,很多人都会想起黑木耳跟白木耳吧,这两种木耳都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真菌。黑木耳有疏通肠胃、润滑肠道,有益气强身,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而白木耳则是一种非常好的养颜美容的食物,有“菌中之冠”的称号,这两种木耳都深受人们的喜欢。

长得像人脑

大家对这两种木耳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大家知道有一种木耳既不是白色的,也不是黑色的,而竟然是黄色的吗?这种木耳叫做黄木耳,因为颜色是金黄色的,所以也被人们称为“金耳”,又因为外形长得像人脑,所以被称为是“脑耳”。

是一种美味

这种黄木耳相信没什么人见过吧,这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真菌,虽然分布的区域不算小,却依旧不太被人们知道。但其实黄木耳的营养价值也不小,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还能够用作药材,治疗虚劳咳嗽、肺结核等。

黄木耳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是一种营养美味的滋补品,若是有条件食用这种黄木耳的人会非常喜欢,因此它也是一种理想的高级宴席佳肴和保健圣品。大家有见过或者吃过这种长得跟人不一样的黄木耳吗?

江苏徐州宋楼镇的金耳收获啦

木耳作为一种可食用菌,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助于人体健康。常见的木耳有黑色的和白色的,但是金色的木耳您见过吗?

金耳作为一种真菌植物门真菌,又称黄木耳、或脑耳,金耳对种植的环境要求十分苛刻,需要特定的温度、湿度,氧气及光照才能健康生长。

金耳的烹饪方式丰富多样,可凉拌、红烧也可以煲汤,做糖水等等

由于金耳的口感弹性很好,长相又类似海参,因此,又有“素海参”的美誉。

去年,江苏省徐州市宋楼镇的村民们,进行了金耳的尝试种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如今已经开始小批量的种植起来。每个金耳菌包 纯利润约在五块钱左右,通过金耳的种植,也使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生活也越来越好。



金耳菌喜丰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摄影报道

??↑菌棒上的金耳菌。

??→工人采摘金耳菌。

??近日,水城区海坪街道甘塘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首批试种的6万棒金耳菌进入采摘期,一朵朵金耳菌色泽鲜亮、晶莹剔透,凑近一闻,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

??金耳又称黄木耳,是一种药食兼用菌,因滑润可口、味香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除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6万棒金耳菌预计可实现利润180万元。

??金耳菌的试种成功,不仅让水城区食用菌大家庭再添新“丁”,也为该区食用菌产业注入新活力。

雨后,在腐木上冒出来,野外见到是幸运,一斤100元供不应求

生活在农村的人,总有一些比城市里更为惬意的生活点滴和趣味。比如可以经常去野外采摘一些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或者是食材。尤其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农人,尽管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也是吃穿不愁。笔者就是实打实的农村人,所以对农村的感情很是深厚。

记得小时候,一场大雨过后,就是野外玩耍,要么是去河边要么是去山坡、草地。不为别的,就为寻找一些可以吃的野味。这里面包括各种野果,如野地瓜、蛇莓、龙葵、地稍瓜等等。当然了,还会跟着大人一起去寻找洋合笋、马齿苋等野生食材。在笔者的记忆力,有这么一种食材,非常珍贵,也只有在雨后能够寻找到。远远看去,它金灿灿的,当时不知道名字,只听大人们时候,这东西叫“黄金银耳”,一斤值100多元!

雨后,它在腐木上冒出来,野外见到是幸运,一斤100元供不应求

黄金银耳

对于黄金银耳这东西,其实笔者好多年没有见到过野生的了,因为已经搬进城市里许久。不过呢,之所以这一期给大家重新认识黄金银耳,是因为这几天巧合见到了一次。前几天的时候,笔者去超市采购,无意中看到了货架上的包装完好的黄金银耳,一看价格,500克106元。此时才想起来,原来小时候去野外寻找的黄金木耳,到现在依旧这么昂贵,关键城市里的超市还供不应求!那么,黄金银耳为什么这么刚贵呢?接下来,由笔者带领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它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野生黄金银耳的分布

作为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的真菌,黄金银耳一般直径2-10cm,高1.5-5cm,颜色主要是鲜黄至橘黄色,干后暗金黄色,所以被大家成为是黄金银耳,当然了,有的地方也叫它黄木耳和金黄银耳。学过生物的都知道,菌类的植株一般都寄生,所以这黄金银耳也是,它一般生长在腐木上。只要是有腐木的地方,基本就有分布。像国内的山西、吉林、福建、江西、四川、云南、甘肃、 *** 等地区的野外,常常能够发现它。

黄金银耳的价值

黄金银耳之所以价格高昂,笔者认为是两个方面导致的。一是它的主要成分,根据笔者的了解在,这种银耳含有多种氨基酸,所以营养价值较高。二是这种金黄色的银耳在野外非常的稀缺,俗话讲物以稀为贵,所以它的价格自然就升高了。另外,黄金银耳作为食材里面颜色比较鲜亮的品种,有很好的艺术效果,摆盘也好,配菜也好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不过呢,野外的黄金银耳,食用起来还是需要多注意的,毕竟真菌类的东西,不经过处理的话,会含有毒性,所以大家还是要咨询专家后食用为宜。

由于黄金银耳的价值,所以它自然也成了不少地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些地方也开始了人工培育黄金银耳。不过人工培育的黄金银耳,不管是营养上还是什么方面,价值都比不过野生的品种。当然了,现在野外的黄金银耳已经很少了,所以若是您生活在农村,还能见到的话,那可真是幸运了!

有关黄金银耳的一些内容,笔者就分享到这里了。这种金黄色的野外银耳,您所在的地区有吗?

手残党可做的美味菜肴、简直绝绝子

金耳又名黄木耳,是一种真菌类植物,同时也是一种食物,营养价值丰富。金耳为真菌植物门真菌,又称黄木耳、金黄银耳、黄

耳、脑耳。金耳的滋补营养价值优于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类,是一种理想的高级莲宴佳肴和保健佳品。

很多朋友收到金耳不知道怎么食用,接下来让我来告诉大家一个不亚于“三文鱼”的做法吧!

用料:新鲜金耳,海鲜酱油,芥末、两三颗小米辣、辣鲜露

*** *** :

1、新鲜金耳一朵,在锅里焯水(水开)即可捞出、切薄片

(盘底可铺上碎冰,口感更佳);2、拿一个碗、海鲜酱油加入适量、辣鲜露适量、小米辣切细颗、芥末根据自己喜欢、就是搭配刺身的更佳蘸料了。

一口咬下,满满的胶质,这种做法完好地保留了新鲜金耳的原味,口味鲜美,营养丰富。

吃2条腿儿的,不如吃1条腿儿的,哪种菌才是至臻美味?

丨我只想做一名安静的吃“菌”群众丨

- 风物君语 -

俗话说

吃4条腿儿的,不如吃2条腿儿的

吃2条腿儿的,不如吃1条腿儿的

这1条腿儿的

虽然长在土里,不能跑也不能跳

它的美味,早已席卷国人餐桌

上至国宴、下至平民

无人不吃、无人不晓

“春吃鲜花夏吃果,

秋食野菌冬喝汤”

趁着北方还 *** 燥寒冷包围

今天,就来跟我吃菌子

↓↓↓


1、菌类家族,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

在营养学家眼里,菌菇类被称作“蔬菜牛排”

其中所含的蛋白质,虽不及肉类,但也是普通蔬菜的好几倍。城市人因为少食蔬菜而错失的膳食纤维,也都可以在菌子里摄取满足

而关于“南菌北菇”的说法,菌类和菇类算是同胞,基本不分你我,只是在不同地域上叫法或许有所区别。

平时大家吃的金针菇、口蘑、香菇、平菇、草菇、猴头菇、银耳、花菇、杏鲍菇、蟹味菇等等,都属于“可食用的蕈类”

说到菌菇,绕不开云南。

据统计,云南可食用的菌类多达约250种。至于外界关于吃多了云南菌子“中毒”的说法,当地人不听也不管。“谁都别挡着我吃菌子!”大概会是如此一个义无反顾、生死相许的画面。

▲ 图/视觉中国

去云南吃菌菇的更好时间,便是6-8月雨季即菌季,一进入雨季,菌菇便破土而出,旺盛生长。

干菇干菌都不存在的,只给你满口鲜。刚采集的野生菌菇,每一颗都透着鲜嫩可爱,无论是清炒、入汤、油炸,都能在你的舌尖儿完成一整套托马斯回旋,让你充分感受来自深山森林间的美好味道,那是大自然所给予的馈赠和善意。

这样的愉悦感,在别处恐怕很难体会到。

还有大家喜欢的“蓝瘦香菇”(霍氏粉褶菌),颜值十分在线,但可能有毒,更好不要吃,各位饱饱眼福就可以啦。

2、美味的菌子辣么多!哪个更好吃?

好吃的菌子何其多,一篇肯定是写不完的。没有提到的,等你来补充呀

【国民养生美味|木耳】

大家都知道木耳是著名山珍、养生法宝,是个十全十美的好东西。但至于它为什么好,似乎也说不大出来——“妈妈说了,多吃木耳好”

先强调一下,木耳,也是一种菌类(认真脸)。

野生木耳生长于阔叶树枝上,呈乌瓦状叠生,也可人工栽培,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种植,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能买到、吃到的都是东北与秦岭木耳

《本草纲目》中指出,“木耳生于朽木之上,味甘平,可轻身强志”

黑木耳有着清肺活血、益胃润燥等功效。银耳可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均是价格亲民,可谓家居必备

还有金耳,又称黄木耳,被誉为“脑耳”,是“耳中珍品”,其中所含的胶质菌类更优于黑木耳与银耳。

凉拌黑木耳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道家常凉菜。闷热的夏夜,如果有这样一小碟,那是比空调还要好的安慰。

将木耳清洗泡发后撕小朵,入沸水略焯,沥干后加入醋、生抽、芝麻油、辣椒油、糖、盐,拌均就可直接吃。还可以加洋葱、青椒、胡萝卜、香菜等等。

银耳就来做甜羹吧。与红枣、桂圆、莲子相遇,碰撞出清甜缠绵,只要小小一碗便可治愈所有不快。

【菌中皇后|竹荪】

请问,还有多少人不知道“竹荪”这种美味(替你们的舌头惋惜三秒钟)

要说到“顶级食材”,竹荪必须要榜上有名。先不提味道,只看颜值便是胜出三分。褐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菌柄、粉红色的菌托、网状型如裙裾般从菌盖自上而下铺开,像一枚袅袅婷婷的清新少女

竹荪有着“雪裙仙子”“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众多赞美之词溢于言表的别称,听起来都高贵非常。

竹荪并不属于竹子身上的某一部分,而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

关于它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孟诜《食疗本草》里有过“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著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的描述。

一直到清代,才有了“竹荪”这个叫法的确切记载。且被列为朝廷贡品,用作御膳。清《素食说略》对“竹松”曾记:

黄木耳,黄木耳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图片-

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不宜夹杂别物”,这一点该是很好理解了,也是遵循了传统中华料理之精髓。所以,竹荪清炖做汤,是最能体现其之真味的做法。

还有竹荪蛋,为竹荪胚体,乳白色的蘑菇状,外形如鹌鹑蛋,娇小可爱,也是食用菌类。曾在贵州尝过,但或许是烹饪 *** 欠佳,有种奇怪的臭味,更少了鲜嫩的口感。

吃火锅时,我也必定要下一盘竹荪。清汤锅底为好,涮完一口下去,汤汁四溅、鲜美异常。它的更奇特之处还在于,咀嚼时有着类似黄喉或鸭肠的滑脆口感,妙不可言。

另外,那些说竹荪味怪、受不了、有洗衣粉漂白粉味道的人,可以不用告诉我,因为我不关心你觉得它好不好吃

【人工无法种植的“万菌之王”|松茸】

▲ 图/视觉中国

松茸是极为珍贵的野生真菌,菌肉嫩白肥厚,味道特别,有独特而浓郁的香气,原产于我国,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松茸就是“贡品”,唯贵族皇室食用。放在民间,也是珍稀药材,价格贵贵哒,普通老百姓就不用想了,除非要用它“救命”。

新鲜的松茸,菌盖为褐色、较小,菌柄为白色、较粗,属于二级濒危保护物种,名贵的天然药用菌。对于气候、生长环境等要求十分苛刻,至今无法人工养殖,寿命也非常短暂,也算是菌类中的“矫情之最”

在云南、 *** 等无污染的高海拔原生态地区,有着品质更佳的野生松茸。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场国宴上,松茸是作为之一道菜出现的。

在《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季中的第1集中,也提到了松茸:“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唯有新鲜的松茸,才拥有完整的营养和完美的鲜嫩口感。片中展现了当地极为常见的吃法:“酥油煎松茸”

除此之外,松茸也极适合与土鸡一起炖汤。无须其他配菜,小火慢炖,以适量盐调味,便是一锅鲜得掉眉毛的饕餮之味。

在日本,则流行生食新鲜松茸

【“小心中毒”|牛肝菌】

牛肝菌是云南最常见的菌种之一,其下“家族庞大”

通常长于栗树下的矮灌木丛中。菌伞、菌帽都呈 *** 紧实状,菌体肥硕,营养丰富,可煮、可炒、可油炸。

黄牛肝菌黑牛肝菌是最为鲜香的牛肝菌之一,菌肉肥厚,香甜可口。

▲ 图/视觉中国

比较有争议的是传说中的红牛肝菌“见手青”

曾有新闻报道过,一位妇女因为想念出车祸去世的孩子,在误食了生见手青后看到了孩子,于是便经常食用。

这实在是个忧伤的故事。也与之前 *** 铺天盖地的关于吃了云南菌子会中毒产生幻觉,看见“小人儿国仙境”的消息有了不谋而合之处。

见手青确实带有微毒,其伞背细瓤和杆部在被触摸后会变为青色。不过,这丝毫阻挡不了它的鲜美腻滑

在云南,见手青随意剁一剁炒了上桌儿,就能被一扫而光。但是,无论用哪种做法,一定要让它熟透、熟透、再熟透

你要是凉拌它什么的,就等着无数小人儿来拉着你一起荡起双桨吧。

▲ 跳舞~五花斑斓的“菌子”小人儿在跳舞~

【素中之荤|羊肚菌】

▲ 图/视觉中国

羊肚菌和它的名字一样,菌帽凹凸不平呈蜂窝状,形似羊肚子,也叫“草笠竹”,自古便被列为“草八珍”之一。民间还有“年年羊肚菌吃够,八十还能满山走”的俗语流传。

羊肚菌有点“刁蛮”,它会在发生过山火的土壤上生长得更为旺盛。

羊肚菌在欧美国家极为受欢迎,也被视为美味食用菌之珍品,营养价值堪比虫草。野生羊肚菌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也非常广,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它也是春天最早出现的菌类

价格么,贵是贵得很。不过,它之美味,吃过的人怕是都忘不了。嗯,好吃到爆炸!

羊肚菌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食材。不管烹制什么,只要加了一点儿羊肚菌,都会增添独特的鲜美奇香。

口味清淡的人,将羊肚菌炖汤、清炒、下火锅都可以。柔嫩味绝、风味独有、香气四溢,所谓“天赐尤物”也不过如此

【菌族上品|鸡枞菌】

▲ 图/视觉中国

▲ 图/视觉中国

鸡枞菌生长在酸性土壤上的松树林中,长腿银伞,最是形态端庄

因内部纤维结构和色泽状似鸡肉,食用时带有鸡肉的特殊香味,“鸡枞”便如此得名。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食用历史,也是菌族中的上品

整个雨季,鸡枞成片而出,生怕你错过它的佳味。

新鲜鸡枞煮汤,什么都不用放。汤香扑鼻,鸡纵质细丝白、清甜脆嫩,最是爽口。

在贵州,常能吃到鸡枞菌。将干鸡枞油炸后,加入面中、再撒些煳辣椒,那滋味……不好吃你来打我。

云南人还会做成油鸡枞,也叫鸡枞油,香呐!是除了鲜食以外对鸡枞的更佳保存方式,可以常吃常满足。

【中华神菇|茶树菇】

咳,茶树菇并不长在茶上,而是生长于油茶树腐朽的根部和其周围,春夏交接和中秋前后为生长期。

茶树菇也叫茶薪菇、油茶菇,是中国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江西、福建为重要产区。

茶树菇鲜食的口感更好。其盖厚脆、其柄细嫩,味道鲜美,浓郁中带着清香气。

除了做汤,爆炒的做法来得更为直截了当,但依旧可以保留住食材本身的鲜味

干锅茶树菇则是它另一个美味的归宿。

我喜欢吃干锅,每次出门吃饭,只要有干锅那都是必点。而干锅茶树菇独特的浓郁香气,光是闻到就让人有想把火热的一盆都抢到自己面前的冲动,堪称是干锅界的“王者”

在云南,还吃过一道酥炸茶树菇。外壳酥脆,包裹着香嫩得恰到好处的茶树菇,下酒更好。

【来自森林深处的味道|松露】

我之一次知道松露也是菌类的一种时,嘴里正含着一块松露巧克力。

当然,松露巧克力其实和松露并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是copy了人家黑滚滚的可爱外形。那,要是真的添加了松露会是什么味道?Emmm,脑补一下,忍不住要咽一下口水。

松露,也称“块菌”,是一种欧洲人为之疯狂的食材,还被他们评为“世界三大珍馐”之一,另两位是鱼子酱和鹅肝。

不同的人尝试过松露后,对于其“气味”或“味道”总有不同的答案。见过奇葩的回答,说是汽油味、大蒜味、煤气味、稻草味、脚臭味等等的混合。正常些的,说是有着森林泥土味、浓郁蘑菇味、蜂蜜味、玉米味……

总之,该是独特到一试难忘

在国外,顶级餐厅的厨师们烹制松露时,更喜欢切成薄片、或碾成细末,作为整道菜的“点睛之笔”,提鲜。

只要一点点,松露的香气就足以让人迷醉倾倒。

在中国,真正接触松露的人,绝算不上多。它还有个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名儿,叫“猪拱菌”。顾名思义,要牵着猪去才寻得到的一种菌子。

在川滇一带,它并不是多么稀奇的存在(至于有人质疑国内松露在美食界的地位,以及“猪拱菌”为山寨货或者欧洲松露的低配版,今天暂且放到一边)。

相比于国外对松露的“精细”料理,当地人则不会考虑那么多。

直接生烤、一大朵扔到汤里、切片与辣椒爆炒……彰显的是随性随意。如此的山野滋味,早已是从小到大的日常记忆。

松露的外皮较硬,需削过后才可食用。通常是切成片、丁、丝后来入菜。

将黑松露磨碎后混入蛋液打匀,冷藏一夜时间等松露的香气浸入蛋液,再下锅煎一煎,便是一盘鲜香四溢的黑松露炒蛋了。

朋友曾吃过黑松露馅儿的小笼包。一口咬下去淡而香,不油不腻,菌子特有的鲜味会温柔地绕在舌尖徘徊,过好一会儿才渐渐消失,回味无穷。

反正,听起来像是包子界的“爱马仕”,俩字儿——高级。有机会也得去尝尝。

你爱吃什么菌、什么菇?

快来下方留言区给它打 *** !

文丨酱子

图编丨砰砰

本文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

获奖团队专访|龙泉村设计师:为食用菌生产做数字化“体检”

在木耳大棚安装监测仪器

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

“很激动,也很意外。”得知团队报送的项目获得二等奖时,成都同步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主任孟胜笑得很开心。在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中,他带领团队打造的项目《同步数字农业云——智慧食用菌实践》获得二等奖。

“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目前处于‘换挡升级’期,经验农业正向科技农业方向转型,从体力到科技,从经验到数据。”孟胜表示,“智慧食用菌实践”就是他们在科技农业上的探索。

参赛既是学习也是检验

在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启动后不久,孟胜就从合作伙伴那里得知,当即决定参赛,对孟胜而言,参加此次大赛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公司数字乡村业务的检验。

“公司从2014年左右,就开始做很多涉农的项目,在数字乡村领域应该说有一定心得。”孟胜表示,在2018年,因为项目原因经常深入农村,这一过程中发现乡村有很多数字应用方面的需求。

此后两年,公司连续完成多个数字乡村领域的重要项目。在2020年,公司决定深入扩展数字乡村领域的业务。于是,在孟胜的带领下成立了创新中心,专门做涉及乡村领域的数字应用项目。公司此次获奖的作品,就是创新中心正在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

孟胜介绍,该项目是利用“农业物联网+视频+农业AI”,做好食用菌生产的数字化“体检”,结合科研专家和本地专家的食用菌“生长模型”形成农事管理月历,做好农事生产的指导和建议。

“目前,该项目已在德阳什邡湔氐镇龙泉村黄木耳种植上进行试验,效果很明显。”孟胜介绍,该系统可以监测黄木耳的温度、光照、水量、肥料等数值,某项数据异常系统就会将指令反馈到农户手机上。以此降低食用菌生产风险,减少工作量,提高品质。“接下来会进行广泛推广,并拓展到其他种植物上。”

木耳大棚

农业需要低成本能落地的项目

得知食用菌项目获得二等奖时,孟胜和团队都很意外,“我觉得这个项目并没有多么高大上,能入围就不错了。”但随后,孟胜又觉得农业确实不需要太高大上的东西,农业需要的是低成本能落地的项目,这可能就是项目能获奖的原因之一。

孟胜认为,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变革,从“经验+体力”逐渐转变为“规模+科技”的新型家庭农场模式,“新农人”亟需科技赋能。目前创新中心正朝乡村治理、科技助农、融合电商三个板块发力,数字乡村属于科技助农的一个部分。

在孟胜看来,中国农业一定要从经验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型,要向产业化、规模化转变,这叫“升级”。第二则是要“换挡”,老一辈的农人经验非常丰富,但年轻一辈的新农人更相信科技的手段,因此从经验到数据是一种换挡。有了“升级换挡”,农业才能更快实现稳产高产,以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这个时候必须要有科技手段协助,才能助推农业数字化发展,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是一个风口,公司现在也在加大这个领域的投入。”孟胜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

一朵小木耳长成大产业

凉拌、煲汤、烹炒,脆嫩可口的黄背木耳可谓是家喻户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从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到布满了培养基的菌丝,再成为日常可见的食材,一朵优质木耳的诞生并不简单。由野生到人工驯化、农法栽培,再到高科技液体接种,更是一条艰辛而又漫长的路。

去年4月,“中国(三门峡)国际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羊肚菌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上,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摘下“中国黄背木耳之乡”的桂冠,在荣誉背后,是一份提升食用菌产业化建设和提高农户生活水平的初心,凝聚起了一众科学家、管理者和农户,他们兢兢业业,用汗水和辛勤,让黄背木耳产业在川西沃土上不断壮大崛起。

耳农采收黄背木耳

初次邂逅

湔氐镇位于什邡市西北,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5℃,是黄背木耳更佳种植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湔氐镇成功引进适合四川平原丘陵地带种植的黄背木耳品种。黄背木耳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耳片脆滑,清新爽口,有“树上蛰皮”之美称。“那时候信息通讯都不发达,这又是一个木耳新品种,没有人种植过。这就需要我反复试种才能初步掌握栽培技术”什邡市湔氐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张文平通过反复试验,使黄背木耳栽培获得成功。

张文平告诉记者,栽培4000袋黄背木耳,纯收入达5000元。在月工资才几十块钱的年代里,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少乡亲见到了商机,也开始种植木耳。

通过不断技术改良升级,湔氐镇从外地不断引进新的木耳品种,同时对耳棚改进使用频振灯、黄板、防虫网等,对木耳出耳期病虫害的产生起到了很大的效果,让木耳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

“培养基水分干湿度要合适、灭菌一定要彻底、发菌时要勤测温度……这些技术要全部传授给村民。”张文平说,那会乡里乡亲纷纷上门请教 *** ,张文平也慷慨地将自己的经验无偿分享给大家。

通过努力,湔氐镇的黄背木耳种植户从当初的零星散户,发展到如今4000多户,张文平当上了什邡市湔氐镇食用菌协会会长,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领头羊”。“全镇百分之五十的人都参与了木耳种植,增收致富的效果很好”张文平说。

产业升级

进入夏季,充足的日照是耳农更好的馈赠。桐林村9组冷小波趁着明媚的阳光,加紧晾晒今年刚采收的木耳,不时穿梭在耳棚与晒架之间。“我们家庭作坊种植大概有六万多袋,今年价格不错,预估总产量2.5万斤,纯利润大概有20万左右,比起在外面务工要自由,既能照顾家,还能赚钱。”冷小波笑着告诉记者。

“六万袋”对于冷小波这样的夫妻式作坊来说,传统种植方式根本“吃不消”,然而,如今种植木耳多是运用科技手段,高效又省事,所以,冷小波称自己为“新型农民”。

每年十月,木耳接种的高峰季节,走进湔氐镇,一股浓烈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挨家挨户使用煤炭,排放的废气在空气中弥漫久久不散。冷小波告诉记者,煤炭成本高,对环境污染也特别大,但是苦于没有其他清洁环保的方式替代,耳农也是无奈。

此外,菌渣也一度成为耳农的“心头大患”,以前菌渣都是偷偷摸摸四处扔,大多倒进了河里,来年种植的木耳用了被污染的水源,患病的几率也变大了。

记者了解到,湔氐镇为了将黄背木耳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积极推广“精准化”、“轻简化”种植技术,实施“煤改天然气高温灭菌技术”和菌渣综合利用等,减少了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放,菌渣得到综合利用,成功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道路。

“随着微喷系统的应用、棚架改造、绿色防控设施等一系列的技术的革新,目前全镇全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5亿袋,销售收入今年有望突破7亿元大关,年产黄背木耳约3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54.7%,黄背木耳种植一跃成为当地的“明星产业”和“朝阳产业”。张文平如是说。

龙头引领

“晶莹剔透,长相好诱人。”近日,湔氐镇昊阳农业出了一位“网红”,吸引了不少记者游客来打卡。“这是我们引进木耳种植新技术实验出来的新品种,更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生吃。”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张宗林随手摘了一片木耳放进嘴里介绍,这种木耳叫雪木耳,是去年从吉林大学引进的新品种,经过两次实验改良取得成功。相比黄背木耳,这种木耳更小,口感也更好。

昊阳农业是什邡招商引资引进的一所高科技农业投资公司,落户湔氐后,建成了“高品质黄背木耳繁育中心”。通过“公司+农户”运作,改变了黄背木耳部分生产流程。公司实行机械化制菌袋,推广液体菌种,天然气高温灭菌,将接种后的菌袋提供给种植户,种植户只需将接种后的菌袋转运到生产棚进行生产和管理。传统的分散种植黄背木耳,用煤高温灭菌大量消耗原煤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将得到逐渐改变。

雪木耳就是该公司联合专家共同打造的一款健康食用菌。张宗林说,培育雪木耳不同于普通的黄木耳,技术含量较高,生长的光线条件也更苛刻,在黑暗的环境下培育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好。此外,对水质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该木耳烹饪 *** 很简单,更好的办法就是用于凉拌,做蘸水木耳,也可以煲汤、炒。目前,该木耳产量稀少,市场需求量大,主要走高端市场,销往香港和游轮,市场效益可观。

湔氐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廖方静介绍,未来将通过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促进黄背木耳产业“提档升级”,实施产品初级、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利用标准化的木耳体验中心,结合沿山旅游开发,实施“农旅融合”发展,在黄背木耳生产区开展观光、采摘、认养等乡村旅游活动,把黄背木耳生产过程打造为沿山旅游的一个特色旅游亮点,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中国黄背木耳之乡”这块牌子用好用活,让“中国黄背木耳之乡”美誉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何小米 杨方建 记者 戚原)

长在野外腐木上,一场雨后去寻找,见到就是幸运,一斤100元

生活在农村的人,总有一些比城市里更为惬意的生活点滴和趣味。比如可以经常去野外采摘一些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或者是食材。尤其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农人,尽管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也是吃穿不愁。笔者就是实打实的农村人,所以对农村的感情很是深厚。

记得小时候,一场大雨过后,就是野外玩耍,要么是去河边要么是去山坡、草地。不为别的,就为寻找一些可以吃的野味。这里面包括各种野果,如野地瓜、蛇莓、龙葵、地稍瓜等等。当然了,还会跟着大人一起去寻找洋合笋、马齿苋等野生食材。在笔者的记忆力,有这么一种食材,非常珍贵,也只有在雨后能够寻找到。远远看去,它金灿灿的,当时不知道名字,只听大人们时候,这东西叫“黄金银耳”,一斤值100多元!

雨后,它在腐木上冒出来,野外见到是幸运,一斤100元供不应求

黄金银耳

对于黄金银耳这东西,其实笔者好多年没有见到过野生的了,因为已经搬进城市里许久。不过呢,之所以这一期给大家重新认识黄金银耳,是因为这几天巧合见到了一次。前几天的时候,笔者去超市采购,无意中看到了货架上的包装完好的黄金银耳,一看价格,500克106元。此时才想起来,原来小时候去野外寻找的黄金木耳,到现在依旧这么昂贵,关键城市里的超市还供不应求!那么,黄金银耳为什么这么刚贵呢?接下来,由笔者带领大家重新认识一下它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野生黄金银耳的分布

作为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的真菌,黄金银耳一般直径2-10cm,高1.5-5cm,颜色主要是鲜黄至橘黄色,干后暗金黄色,所以被大家成为是黄金银耳,当然了,有的地方也叫它黄木耳和金黄银耳。学过生物的都知道,菌类的植株一般都寄生,所以这黄金银耳也是,它一般生长在腐木上。只要是有腐木的地方,基本就有分布。像国内的山西、吉林、福建、江西、四川、云南、甘肃、 *** 等地区的野外,常常能够发现它。

黄金银耳的价值

黄金银耳之所以价格高昂,笔者认为是两个方面导致的。一是它的主要成分,根据笔者的了解在,这种银耳含有多种氨基酸,所以营养价值较高。二是这种金黄色的银耳在野外非常的稀缺,俗话讲物以稀为贵,所以它的价格自然就升高了。另外,黄金银耳作为食材里面颜色比较鲜亮的品种,有很好的艺术效果,摆盘也好,配菜也好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不过呢,野外的黄金银耳,食用起来还是需要多注意的,毕竟真菌类的东西,不经过处理的话,会含有毒性,所以大家还是要咨询专家后食用为宜。

由于黄金银耳的价值,所以它自然也成了不少地区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些地方也开始了人工培育黄金银耳。不过人工培育的黄金银耳,不管是营养上还是什么方面,价值都比不过野生的品种。当然了,现在野外的黄金银耳已经很少了,所以若是您生活在农村,还能见到的话,那可真是幸运了!

有关黄金银耳的一些内容,笔者就分享到这里了。这种金黄色的野外银耳,您所在的地区有吗?

标签: 木耳 功效 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