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刺少肉质细嫩,营养堪比甲鱼,如今被误认成垃圾鱼,很多人不敢吃
今年的猪肉价格贵,很多人改吃其他的肉类了,比如鸡鸭鱼肉就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在我国鱼肉一直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肉类了,逢年过节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了。其中更受欢迎的鱼类,那就要数青、草、鲢、鳙这“四大家鱼”了。
不过,也有一些人喜欢吃其他的鱼。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种被“误解”最深的一种鱼,它的刺少肉质鲜美,营养不输甲鱼,在以前民间一直视它为珍品鱼。可是现在却常被误认成“垃圾鱼”,很多人都不敢吃了。
这种鱼就是鲶鱼,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广泛分布的淡水鱼。鲶鱼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喜欢在一些河流、水库等水域的底层活动。鲶鱼和很多常见的鱼类不同,它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
之一个是鲶鱼的嘴巴附近是有胡须的,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这个是最显著的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鲶鱼的体表是无鳞的,它是一种无鳞鱼,体表有很多的黏液,同时头部扁平但是嘴巴却很大。所以鲶鱼是很好辨认的,记住这些特性能一眼就看出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鲶鱼在民间一直是珍品鱼,很多人都以钓到鲶鱼而自豪。这是因为在以前鲶鱼虽然多,但是基本以野生的为主,并且这种鱼的营养价值很高。
大家都知道甲鱼是滋补的佳品,而鲶鱼刺少、无鳞,并且肉质还很细嫩,营养极其丰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矿物质和钙、磷、锌、镁、铁、碘等微量元素,所以营养是丝毫不输甲鱼的。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的人食用。
以前农村里如果谁大病初愈了,就会特意购买野生鲶鱼来滋补身体。在民间甚至还有“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等说法,可见其评价之高。不过需要注意,鲶鱼全身虽然都是宝,但是鲶鱼子是有毒的,不要食用。另外鲶鱼的内脏和胃也是不可以吃的。
不过近些年,鲶鱼却常被视为垃圾鱼,很多人都不敢吃了。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很多人对鲶鱼存在误解。首先是把鲶鱼和埃及塘鲺鱼搞混了。虽然它们长得很像,但是生长环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埃及塘鲺鱼生长快,肉质口感差。这种鱼就连污水中也能生活,有些养殖户甚至喂食粪便,因此很多的人不了解,就把塘鲺鱼和鲶鱼搞混了,其实它们区分很简单,土鲶有两根胡须,而塘鲺有八根胡须。
其次是鲶鱼食性有关。鲶鱼的食性很杂,并且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它们在自然界中也喜欢吃一些腐肉、垃圾,在没有食物的时候什么都吃。有些养殖户,就会特意喂食一些这样的东西,甚至是在污水环境中养殖,导致消费者对鲶鱼不信任了。
最后,鲶鱼的长相也不讨喜。鲶鱼长得黑乎乎的,并且身上还有黏液,让人对其就感觉有点恶心,其实这个是无鳞鱼的一种保护液。再加上网上有些人对鲶鱼的报道,所以很多人就算是爱吃,也不敢吃鲶鱼了,就是担心它不卫生。其实只要是正规来源的鲶鱼,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你们喜欢吃鲶鱼吗?欢迎留言!
被人“误解”最多的鱼,全身都是宝,比甲鱼营养,4元1斤没人买被人“误解”最多的鱼,全身都是宝,比甲鱼营养,4元1斤没人买!这种鱼在市面上的价格也是很便宜的,即使很便宜但是也是很少有人去买着吃,为什么会这样呢?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鲶鱼被说成是最脏的淡水鱼,它的寿命可以达到70年,甚至更久。最主要的是它全身都是宝,而且鲶鱼也是古代有名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鲶鱼和鱼翅野生甲鱼也是可以相媲美,为鱼中珍品。鲶鱼的肉质比我们常吃到的鲫鱼肉质多很多,非常鲜美,几乎没有鱼鳞,而且鱼刺少,要比我们常见的黑鱼要好吃很多。鲶鱼这么做更好吃,快来学学吧!
黄金鲶鱼炖豆腐
By 太太御厨
配料:
鲶鱼 1条、大葱 1根、姜 适量、鸡蛋 3个、豆腐 200克、油 盐 料酒 适量
烹饪步骤:
1.鲜活野生鲶鱼一条
2.鸡蛋和豆腐根据人数可适当调整
3.鲶鱼杀好后切片
4.切片后放入盆中,加姜丝,盐(黄酒少许)搅拌待用
5.锅内加油烧至8成热,放鱼入锅(一片一片放)煎至兩面金黄(中火)
6.兩面煎至金黄后把喷里的蛋液均匀的浇到鱼上面,稍微煎后翻面在煎一下,加入水,豆腐,大火烧开后,中火炖煮几分钟即可起锅
7.起锅前加点鸡毛菜点缀一下
烹饪小贴士:
1、鲶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能增强我们的体质,还能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2、鲶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有防止血小板粘连、凝聚的功能,因此它可以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预防中风。
3、鲶鱼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喜欢这道菜吗?
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摘要:这种鱼全身无鳞,自带芝麻香气,市场近200元1斤,却不能人工养殖
文/农夫也疯狂
老话说“大寒小寒,杀猪过年”,马上就要迎来小寒节气了,也就意味着要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在小寒节气的时候因为气温很低,正是农民杀年猪腌制腊味的黄金期。今年因为猪肉价格贵,但是鱼肉价格相对来说便宜点,所以只能是少吃点腊肉多吃点腊鱼了。前几天去集市买鱼,就看到了有个老人在卖一种很像鲶鱼的“怪鱼”,它的身上布满了芝麻一样的黑点,并且闻起来还有一种芝麻的香气,价格却要200元一斤。卖鱼的老人说,这种鱼是纯野生的,目前还不能人工养殖。
因为这种鱼长得像鲶鱼,在头部也有两根长须子,长长的身体也有点像古代的剑,并且身上有芝麻一样的黑点,还有芝麻的香味,所以民间叫它“芝麻剑鱼”、“芝麻剑”,这是一种很珍贵的淡水鱼。而它的学名叫“斑鱯”,虽然它的身上没有鱼鳞,但是鱼鳍却很锋利。
乍一看芝麻剑鱼是有点像鲶鱼,但是却是有区别的。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芝麻剑鱼的身上布满了黑点。这种鱼的生活环境是在比较小的水沟里,多生活于急流石多水域。更值得一提的是芝麻剑鱼基本是生活在地下暗河和地上明河交接的水域里面,当天气暖和了就会从明河游弋找食物吃,而天冷了又会游到河洞里面去。虽然生命力极强,在无水的状态下也能存活八九个小时,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工养殖。
这是因为芝麻剑鱼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这种鱼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人工养殖难以给它创造合适的环境,并且对水质要求高,而且芝麻剑鱼还不能人工繁殖。因此虽然芝麻剑鱼的经济价值高,可是很少有人养殖。在过去不少人常去一些明河中钓鱼,偶尔就能钓到这种鱼。这些年随着芝麻剑鱼价格逐年上涨,一些人过度捕捞,还有些人通过电鱼的方式,所以芝麻剑鱼是越来越少了。
芝麻剑鱼的价格逐年上涨,现在普遍一斤能卖到200元左右,尤其是越大的价格就越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芝麻剑鱼的肉质很鲜美,并且营养价值很高。芝麻剑鱼的个头是比较大的,一般能长到2-3斤一条,年数久远的甚至能长到三四十斤一条,是大中型鱼类。 芝麻剑鱼的肉嫩味美,含脂量高,并且它是自带芝麻香气的,还营养非常丰富,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尤其是鱼头,食之有健脑功,自古以来都是用来招待贵宾的上乘佳肴。
如今芝麻剑鱼是越来越少见了,在有些地方都已经快要绝迹了。别说是吃过它了,好些人就连见都没有见过芝麻剑鱼。不过对于一些喜欢钓鱼的朋友们来说,运气好的应该会钓到过它。在你家乡还有芝麻剑鱼吗?你认识它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图片来源 *** ,侵权可删除)
导读:过去常见也常吃的5种鱼,如今都晋级成保护动物,钓到请马上放生
钓鱼也是有风险的!
如果你钓到一些不太认识,或者是比较稀有的鱼类,可不要急着拿回家。就算有些是之前从小吃到大的鱼类,如今也要多个“心眼”才行。因为说不定其中就有一些是“保护动物”。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来介绍5种过去常见也常吃的鱼类,但如今却都是保护动物了,它们钓不得也吃不得,若钓到了也要及时放生,这可不是玩笑,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①青海湖裸鲤
这对于广大青海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种鱼了。在当地也叫它湟鱼,鳇鱼,它是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裸鲤属的一种冷水鱼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鱼类,其在主要是分布在我国青海湖及库尔雷克湖及其注入湖泊的各河流。
青海湖裸鲤作为青海湖中唯一的经济鱼类,其虽然长得个头不大,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食物短缺的时候,其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正是因为裸鲤才养活了大半个青海人口。因为在当时很多人都是以“以鱼代粮”,就是说当时的人们依靠裸鲤来填饱肚子、补充营养。
这种鱼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吃法多样,既能鲜吃,也可以加工成为鱼干、熏鱼,或者是鱼松等,都是非常美味可口的。
但也因为在过去大量捕捞,过度捕捞,而其生长速度又很缓慢,导致资源量急剧下降。如今青海湖裸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且其保护等级是濒危物种。
②芝麻剑鱼
前不久有个钓友在群里晒照,说钓到了一条奇怪的鲶鱼,只是胡须是黑色的,身上还有麻子一样的斑点。当他发出来照片以后,我们一看这就是芝麻剑鱼,于是劝说他及时放生。当他知道这是保护动物以后,自己也吓了一大跳,并且马上就把它放生了。
芝麻剑鱼长得确实很像鲶鱼,但它的学名叫斑鳠,是鲿科、鳠属的一种淡水鱼。而鲶鱼则是鲇科、鲇属的鱼类,明显是两种不同的鱼类。
在民间也叫它魽鱼、芝麻魽、白须魽。在广东农村也有叫剑鱼,钳鱼等,在过去它是农村较为常见的一种鱼类,这种鱼长得很像鲶鱼,全身没有鱼鳞,头部还有胡须,可是个头却比鲶鱼大,一般常见的是2-4斤,个体大者也有10-20斤,更大者可达15公斤。
虽然在过去它比较多,也是很多人爱吃的一种优质食用鱼,其价格也曾卖到100多元一斤。但是在2021年所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就收录了芝麻剑鱼,其已经晋级为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③松江鲈鱼
在古代有一个典故叫“莼鲈之思”,说的是当时有一个官员,因为太思念家乡的美食因此而辞官,而这里的“鲈”就是指鲈鱼,可见其味道之鲜美。
松江鲈鱼也叫四鳃鲈、花鼓鱼、媳妇鱼等,它是杜父鱼科、松江鲈属鱼类,这种鱼长得虽然不起眼,看起来就像是大号的蝌蚪,可是它的名气却很大。松江鲈鱼和黄河鲤鱼、兴凯湖鲌以及松花江鳜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鱼”。
松江鲈鱼是一种洄游鱼类,它会把卵产在海里,然后再回到淡水河流中长大。也因为其这个特性,这种鱼的肉质鲜嫩,且没有腥味。虽然它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可却个头并不大,一般不会超过2两。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大量建设,阻挡了松江鲈鱼洄游通道,再加上过度的捕捞,尤其是其环境遭受到了破坏,所以其数量大量减少,如今松江鲈鱼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且禁止捕捞。
④岩鲤
岩鲤长得确实很像鲤鱼,但是这种鲤鱼可不一般,它是一种十分名贵的鲤鱼,并且还是国家二级珍稀鱼类保护品种,禁止捕捉和食用的。
岩鲤也叫黑鲤鱼、墨鲤、岩原鲤等,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鲤鱼,它和普通的鲤鱼特征也很明显,就是嘴巴又长又尖,且身上的颜色很深。由于它喜欢在江河多岩石的地方活动,因而得名“岩鲤”。
普通的鲤鱼在国内南方地区一般不吃,就是因为它的肉质松散,且泥腥味太重。可是岩鲤因为对水质要求高,且生长缓慢,所以肉质非常的细嫩、味道鲜美,同时它还有肌间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等特点,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上等名贵食用经济鱼类。
几十年前南方地区的很多菜市场常见到岩原鲤售卖,渔民也常捕捞到,可现在野生的都是保护动物了,幸好在多年前就已经对岩原鲤实现了人工养殖。如果想吃的话,也可以去购买,只是价格有点贵。
⑤赤鳞鱼
赤鳞鱼长得和很多钓友们讨厌的小杂鱼“小餐条鱼”十分的像,也是身体细长,各有也不大,一般都不到10CM。
但是小餐条鱼在国内遍布大江南北,基本有水的地方就有。而赤鳞鱼就要稀有得多了,它对水质要求极高,常生长在有活水的泉眼附近,其中在我国最有知名度的就是泰山赤鳞鱼了。
赤鳞鱼平时都是藏在泉眼底部的,只有在春季四五月份繁殖产卵的季节才会从泉眼中游出来。也是因为这个习性,有些人搞清楚了以后就常在它产卵的时候大量捕捞。而本来它们是出来产卵的,却被大量捕捞从而导致赤鳞鱼的数量大减。
在2012年赤鳞鱼已经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捞和食用的。不过现在赤鳞鱼也实现了人工养殖,特别是在山东泰山地区,当地不少人养殖赤鳞鱼。
写在后面
其实除了这5种典型的鱼类以外,另外还有胭脂鱼、大理裂腹鱼、鳇鱼、花鳗鲡、北方铜鱼等也都是国家保护鱼类了。
实际上好多鱼类的减少,并晋级为了“保护动物”的原因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因为过度的捕捞,还有水利减少,已经环境的破坏等,从而导致其天然资源急剧下降,种群已处于濒危状况,因而不得不对其采取保护。
各位朋友们,以上这些过去常见也常吃的鱼类,在你的家乡还多吗?如果真的有幸钓到了,请及时放生,它们全都是国家保护水产品,不得食之,违者是要判刑的。
辟谣:为什么农村老人说无鳞鱼不能吃?鱼脏?有毒?发物?迷信?这几天我们很忙,所有的小龙虾养殖户也都很忙,当然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因为每天在稻虾田里面放地笼子,基本上平均每天至少都有10几斤鳝鱼,好几斤鲫鱼,不少的麦惠鱼。都是好东西,值钱罗!鳝鱼又肥又大,32块钱一斤,巴掌大的鲫鱼9块钱一斤,至于小小的麦惠鱼更是达到了36块钱一斤,说句笑话,上半年养虾没有赚到钱的养殖户现在可以赚个一万多块钱不是问题!
马上就是中秋加国庆节了,八天长假消费量非常大,所以这些鳝鱼,鲫鱼,麦惠鱼的需求量大,大部分人也很爱吃!
不过我曾经不止一次发现在我们农村这里很多人不吃鳝鱼泥鳅鲶鱼等等之类的无鳞鱼的人比较多。听村里一些老人来说,以前60年代到80年代的时候,农村随处可见的甲鱼乌龟鳝鱼泥鳅,鲶鱼甚至包括黑鱼都非常多,但是吃的人不多,有的说吃了要被雷击,有的说死黑鱼,吃了长麻子。
即使那时候有一些人吃这些无鳞鱼,也是一些生活比较贫困的人,而且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这些鱼都是上不得台面鱼。不过谁也想不到,现在这些鳝鱼泥鳅,小龙虾,黑鱼甲鱼乌龟都成了高档货,一般人甚至还吃不起!
为什么所谓的无鳞鱼在农村有这么多人不吃?其实以我们今天的经验和眼光来看,的确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但是为了辟谣,我总结了这个谣言的原因和来龙去脉,下面是我的观点分析:
无鳞鱼很脏吗?
理由:
这种说法看上去其实还是有合理的地方的,几种比较常见的无鳞鱼:鳝鱼,泥鳅,鲶鱼,黑鱼包括本质上不是无鳞鱼的小龙虾,甲鱼,乌龟。都是生活在稻田,沟渠,池塘底层。底层,淤泥比较多,以上几种鱼都喜欢在淤泥里面活动,在淤泥里面找食物吃。
所以客观上来说,土腥味比较重,而且身上沾附的脏东西也比较多。而且像鳝鱼泥鳅,鲶鱼黑鱼以及黄骨鱼这些无鳞鱼身上都有粘液,有强迫症的人绝对会感到比较恶心。
辟谣:
但是对于人来说,吃任何鱼肉的话,都是高温煮熟了才吃得的,所以这些无鳞鱼身上的细菌,病毒和其他脏东西都被高温分解了,人吃以后不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其次是这些无鳞鱼身上的粘液,如果你没有强迫症的话,还是可以接受的,尽管这些粘液没有任何食用价值,但是却可以保护这些无鳞鱼的正常生长繁殖,可以调节呼吸。调节体温,所以严格来说,煮熟了的无鳞鱼一点都不脏。
无鳞鱼有毒吗?
谣言和证据:
无鳞鱼有毒的原因在农村不喜欢吃它们的村民口中有两点证据。一是生活在淤泥里面,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的有毒的东西,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就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这里我需要强调一下,水体底层淤泥里面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确实比较多,但是是相对的,跟所有鱼虾所处的生长环境有关,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的塘口。稻虾田和沟渠里面的所有鱼虾,吃起来都比较放心。这种环境里面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很少,什么鱼都是比较放心的。当然臭水沟里面的所有鱼,包括无鳞鱼和有鳞鱼,都是有毒的不能吃。
说无鳞鱼有毒还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或者说是谣言。就是这些无鳞鱼都是吃腐肉长大的,所以看上去比较恶心,听起来很脏。而且作为佐证,有一些反对吃无鳞鱼的人说在东南亚和我国的云贵川地区都流行用死人尸体来喂鱼,大部分都是无鳞鱼,比如黑鱼,鲶鱼,当然说法其实属于民间的一种巫术习俗,有没有人这么做我不知道。不过专门吃腐肉这种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所有的无鳞鱼在底层生活,有时候在物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是会吃腐烂鱼虾的尸体的,但是更加喜欢吃新鲜的肉。
无鳞鱼是发物吗?
谣言:
发物这种说法是传统医学里面的一种叫法。通俗来讲,所谓发物就是你吃了,会导致病情加重的食物。注意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身体不好或者体质差的人吃了会导致病情加重。
辟谣:
无鳞鱼是发物这种说法在我们农村很流行。从这些无鳞鱼的营养价值来分析。所有的鱼类,都是高蛋白的营养品,而且不饱和脂肪比较多。也就是吃起来不油腻。说是发物主要是因为有些人对高蛋白和不饱和脂肪过敏,吃了会浑身发痒,痛风。但是这与无鳞鱼没有任何关系。就好像身体健康的人一口气吃10个鸡蛋没事,你有结石吃了过多的鸡蛋会肚子痛,结石发了一样。你不能说鸡蛋是发物吧,所以身体健康的人吃什么都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吃无鳞鱼的迷信说法:
谣言:
多多少少关于无鳞鱼不能吃的说法都有一些迷信成分在里面。比如我前面说的吃死人肉一样。很多无鳞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底而且生命力又比较强。加上性格凶猛,外观都比较特别,所以就有一些迷信说法出来了。
比如,说黑鱼是铁头龙王,吃了会发洪水的。泥鳅鳝鱼晚上朝拜月亮,最后成精,不能抓也不能吃。比如甲鱼乌龟。千年王八,那都是长寿的生物,而且我们这里很多人在小时候,都会买一只乌龟或者甲鱼,然后在壳上面刻下自己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然后放生到河里面或者江里面,这只甲鱼或者乌龟就是自己的本命龟。
辟谣:
一旦自己的本命龟被人抓到吃掉,自己就会有生命危险,这种观点在我们这里非常普遍。我们这里直到现在,一般人捕捞到老甲鱼和老乌龟,都会放生,也有不信邪的人吃了好像也没有事。
后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禁忌,不吃无鳞鱼的人,你当然不能强迫别人吃。所以不能去指责他们迷信或者是笨。但是大多数农村和城里的人还是很喜欢吃无鳞鱼的。这对于我们这些养殖户来说当然是好消息,现在鳝鱼价格这么好,可以额外增加一些收入。但是吃任何东西都要把握一个度,吃多了痛风或者生病就划不来了,但是这与吃不吃无鳞鱼无关。
它在普通人眼里不受待见,但它却给钓鱼人带来了很多乐趣——鲶鱼文章前引:
作为钓鱼爱好者,那么在钓鱼过程中你得懂的如何去钓,你得更多的了解鱼种的作钓,你也要了解更多的钓技钓法。不管是矶钓,海杆, 台钓,传统钓,不管是底层鱼,中上层鱼,不管是素食鱼,还是肉食鱼,以及所有可钓鱼类的钓法,都是必须要有所了解的。最近应粉丝要求,让啊峰也更新一篇关于鲶鱼的作钓文章,那么今天我们就说说鲶鱼钓法!
在讲解鲶鱼作钓至少,我们最要先讲的就是先了解---鲶鱼!
鲶鱼又名胡子鱼、塘鲺,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仲春至仲夏(4~7月)为更佳食用季节。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尤其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缝、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中。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春天开始活动、觅食。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打扰,它一般不游动。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在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了解了鲶鱼,以及鲶鱼的生活习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说鲶鱼的作钓思路!
- 之一,鲶鱼手竿钓具选择,及实战。
- 第二,鲶鱼海杆作钓思路,以及实战
- 第三,作钓鲶鱼的更佳作钓时间选择!
有了分类,那就就可以一步步去解析了。首先,我们说说鲶鱼作钓---台钓手竿方面!
手竿钓鲶,主要是做到一下几点,钓具选择,线组搭配,浮漂钩型使用,调钓运用!
- 首先,钓鲶鱼的钓具选择。鲶鱼的生活习性,于鲶鱼本身的特性。那么手竿钓具上选择来说,还是以硬调鱼竿为主。如28调性.19调性为更佳使用!因为鲶鱼属于凶猛性鱼类,脾气极为暴躁,而且鲶鱼的劲道十分的大,如果使用太软的鱼竿,那么会相当的难以将它溜翻上岸!
- 其二,钓鲶鱼的线组搭配!根据鲶鱼的了解情况,我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出,鲶鱼凶猛性鱼类,以肉食为主,有齿。所以在线组搭配上,鲶鱼作钓一定要求稳,因为凶猛性鱼类吃口较凶,所以线组使用上1到3斤的,线组搭配,主线4号子线3号!如果作钓3斤以上10斤以内的,建议使用主线8号,子线6号!如此使用线号搭配,主要就是防止太小容易被鲶鱼咬断!
- 其三,钓鲶鱼钩型浮漂搭配!鲶鱼嘴大,主要的吃食方式是以吞为主,而且鲶鱼唇骨宽大,所以在钩型选择上,还是以宽钩门,长钩柄为好,千又钩恰好符合这个要求。不过如果没有,也可以使用伊势尼,虽然钩柄短了一点,但是基本也不受影响!浮漂选择上,因为鲶鱼的吃口较大,所以还是以大吃铅钓底浮漂为好!
在选择好手竿的作钓准备后,实战使用来说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
鲶鱼属肉食性鱼类,最喜食腐味食物!所以在作钓打窝时,我们可使用,动物肝脏搅碎打窝,如:鸡鸭类肝脏,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可使用浓腥窝料,或者肝腥窝料!
作钓鲶鱼,钓饵使用,腥味饵料,或者大号蚯蚓,虫蛹,再或者就是肝脏类的!
手竿钓鲶实际作钓调钓使用!如果走水不严重,可调平水钓3目4目!如果老是黑漂打不中,那么就可以钓的较顿,双子线躺底的跑铅钓法也是非常非常有效的,至于双跑还是单跑,这个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鲶鱼的主要觅食习性多为在水底搜食,所以调的太灵反而不好,而跑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鲶鱼的警惕性,也能更好的保证鲶鱼吃饵,而且黑漂的口比较实!
鲶鱼钓法,其实还有许多可用,如路亚,如海竿串钩。这里我们就再说说比较简单实用的海竿串钩钓法!
鲶鱼因为比较喜欢在泥底搜食,所以海竿这种冷钓法,还是比较实用的,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主要的使用钓具,硬调性海竿一根,主线一根。重铅坠挂入主线最头部分,鱼钩可使用爆炸钩,或者串钩,至于中鱼信号提醒,我们只要使用一个小小的带夹铃铛,将铃铛夹在竿尖就行!
海竿钓鲶鱼,窝料可弃用,只要使用钓饵就行,至于钓饵还是和手竿作钓使用一致即可!不过,如果使用海竿作钓,建议还是以多根一起作钓为佳,因为海竿钓鲶鱼打窝不变,多竿齐下会加大中鱼几率!
说完了竿组钓法,最后我们来说说作钓鲶鱼的更佳时间点!钓位选择!
鲶鱼的活动季节很长,除开寒冷的冬季,春,夏,秋三季皆可作钓!不过真正的钓鲶高风期还是以闷热的夏秋为更佳作钓季节!鲶鱼在闷热的天气时,会表现的非常活跃,通过文章开头鲶鱼的习性中,我们了解到,鲶鱼的主要觅食 *** ,以触须与嗅觉寻找食物,加上鲶鱼本身也比较喜欢在浑水,以及夜间活动。所以,作钓鲶鱼更佳时间点选择上,阴天或者夜间作钓!
至于钓鲶的钓位选择上,因为鲶鱼喜藏于洞中,沉积的腐底水域,所以我们作钓时,尽量选择回湾类水域,以及比较类似洞口的地方!
文章总结!
对于鲶鱼的两种作钓,啊峰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今天主要说的两种鲶鱼作钓使用,我认为也是目前比较贴近大家的作钓方式得,而且这样选择既有注重手感的手竿作钓,也有更为保险也比较简便的海竿作钓,这两类也同样可以实际同时使用!
鲶鱼钓法到此结束,喜欢我的请多多关注分享,点赞留言,转发收藏!谢谢大家的阅读!!!!
彭山沙凼钓获“怪鱼”,竟是乌兹别克斯坦大鳞鲃鱼,肉质适合烧烤今天,彭山一沙凼承包人分享了近期渔情,并表示有钓友钓到条“怪鱼”。钓到条“怪鱼”?该沙凼承包人表示“怪鱼”重量在1斤左右,全身有银白色鳞片,身体狭长,有像鲶鱼一样有胡须,模样稀奇跟本土淡水鱼形貌迥异。承包人说,沙凼靠近岷江,以前是没有这种鱼,不过前段时间岷江涨水后,沙凼开始能钓到这种鱼,“估计是涨水后游进来的。”
沙凼钓获大鳞鲃鱼
随后,该承包人给小编发来了“怪鱼”图片,眼尖的小编之一眼认出该鱼为大鳞鲃鱼。为何小编会认出该鱼为大鳞鲃鱼?因为小编已早与该鱼打过“交道”,也见过不少该鱼图片。去年7月份,有钓友在仁寿黑龙滩水库钓获不少该鱼,因为长得细长,当地人称之为“棒棒鱼”。至于是什么鱼种也众说纷纭,后面小编通过咨询鱼类专家后得知,该鱼为大鳞鲃鱼,原产自乌兹别克斯坦。
沙凼图片
什么是大鳞鲃鱼?可从《湖北日报》此前报道,可了解一二。报道显示,大鳞鲃又称银雪鱼,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是当地贵重的大型经济鱼类。该鱼养殖技术要求低,养殖成本与我国四大家鱼相当,经济效益好。其肉质特别适合于烧烤,是优质旅游休闲食品。
去年黑龙滩水库钓获的大鳞鲃鱼
另据《渤海早报》此前报道显示, 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院首次将大鳞鲃鱼引入我国,并进行繁殖、推广养殖。至于岷江为何会有大鳞鲃鱼?小编判断可能为有养殖场养了该鱼,后面因涨水等原因“逃逸”出来到河里。
同样是吃人的鲶鱼:为何印度巨魾濒临灭绝,欧鲶却因被遗忘而泛滥巨物是每个钓鱼人共同的梦想,但是对于国内的钓友而言,想钓到大鱼实在是难事,一年也未必见到一回,这主要是和整体的环境有关。也没办法,谁叫咱们没资源呢!但国外的资源也是良莠不齐,话说作为经常出巨物的鲶鱼家族,其在印度和欧洲,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命运,前者濒临灭绝,后者泛滥成灾,巨物之间的较量就是这么戏剧性。
有关鲶鱼的一些常识
鲶鱼又叫做鲇鱼,其它的名字有: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的一种鱼类。鲶鱼给人的之一感觉是比较吓人,因为它们长得长长的,有点像蛇,周身无鳞片,体表还分布着众多的黏液,看着又比较恶心。
鲶鱼的头部扁平且大,嘴巴也大,进食的时候通常是吞食的,满嘴的细牙主要是防止猎物逃脱用的。背部呈黑灰色,肚子白白的且大,非常能吃贪吃。一般的体型主要以小鱼和小虾为主食,大点的时候就吃蛙类或者贝类。
鲶鱼的眼睛比较小,基本上失去了视觉的能力,也正是如此,它们通常在白天的时候躲起来,只有在晚上和阴天的时候出来觅食。而觅食也是采取伏击的方式,等候小鱼接近时张口吞食,而它的胡须就是用来感知猎物和味道的,完全代替了眼睛,也帮鼻子分担了任务。
它们通常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的中下层,多栖息在水草丛生、水流缓慢的底层。秋后潜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过冬。鲶鱼的生存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很脏的水里也能生存下去,在食物充足,温度适宜的时候长得很快。
除了南极等极端寒冷的地区,全世界其它地区基本上都有鲶鱼的分布,而且海里面也是有鲶鱼的。虽然同样是鲶鱼,但是每个鱼种之间的个体大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最小的鲶鱼叫做寄生鲶鱼,成鱼小于1厘米,也是最小的脊椎动物。而更大的鲶鱼要属印度的巨魾和欧洲的巨鲶了,但是同样是巨物,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濒临灭绝,一个泛滥成灾。
印度巨魾濒临灭绝
说到印度,大家之一想到的就是恒河,当然里面也是有很多鲶鱼的,但是和巨魾不是一个品种,巨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澜沧江及下游的湄公河、印度的恒河等流域。其中以位于印度与尼泊尔边界的大卡利河最为著名。
巨魾的出名一方面是由于巨大的体型,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们的名声太坏,因为巨魾已经喜欢上吃人肉了,很多袭击人类的事件接连发生,也都被报道了出来,而且历史还比较久远,它已经被指控一系列的攻击人类的罪行。
时间可以追溯到1988年,一名17岁的尼泊尔男孩在大卡利河洗澡时,被一个神秘水怪突然拖入水中,死于非命。3个月后,另外一名小男孩也同样遭到袭击,他的父亲却只能在一旁无助地看着他在水中消失。2007年,一名18岁的尼泊尔男孩同样遭遇不测,据目击者称,这个神秘的水怪就像一个"加长版的猪"。
其实目击者口中的水怪,就是巨魾,属于一种巨型的鲶鱼,也被叫做老鹰坦克、坦克鸭嘴、老鹰鸭嘴、木瓜鱼。它们体型巨大,外貌奇特,是世界上更大的一种热带淡水鱼类,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口须基部扁平,向外扩出一个半弧,好似嘴唇边上延伸出的两把镰刀。
巨魾吃人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们的习惯也是印度人培养出来的,原来印度教徒众多,并流行水葬,而这些尸体沉入河中就成了巨魾的食物。长此以往就产生变异,对人肉形成了依赖性,对于水中游泳洗澡的人类发起攻击也是常事。
正因为巨魾犯下了众多的罪行,使得它们的名声越来越坏,也招致了人类的捕杀,越来越多的巨魾被发现并被杀死。著名生物学家杰瑞米.韦德曾经就钓到一条巨魾,重73公斤,长度将近1.83米,有传言它能长到2.5米。现如今巨魾已经非常稀少了,尤其是体型较大的巨型巨魾已经濒临灭绝。
欧洲巨鲶泛滥成灾
欧洲巨鲶,学名叫做六须鲶鱼,外表和正常的鲶鱼没什么太大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放大版的鲶鱼,嘴里的牙齿也多达几百颗。而头部的6根胡须是捕猎的更大利器,它们就像雷达一样能够探测到水中任何的信息,因此遍布欧洲的大湖以及水流不急的河流。
欧洲巨鲶也属于底层鱼类,平时不动声色地潜伏在靠近河岸的地方,当水面有动静的时候就迅速上浮捕猎,它们会先划动胸鳍,制造出漩涡让猎物失去方向,然后张开巨嘴,像吸尘器一样把猎物全部吸进嘴里,有点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
但是欧洲巨鲶和印度巨魾一样,也有着吃人的传说,甚至可以追溯到15世纪前。2008年柏林的一处湖中发生了巨鲶攻击浅水处游泳者的事件,而俄罗斯抓到了一些巨鲶,并在它们的胃里发现人类的残骸。
但很多专家认为鲶鱼吃的只是人类的尸体,而这些尸体在被吞下前就已经被淹死了,但有的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巨鲶有护卵、护巢的生活习性,如果有人在其周边游泳,那么肯定会被攻击到,这也为巨鲶吃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014年9月,两名钓鱼爱好者在西班牙埃布罗河,钓获两条巨大的鲶鱼,经过测量,体长分别为2.15米和2.14米。
2015年4月20日,两名波兰渔民在奥得河,捕获一条巨型鲶鱼,长约4米,重达200多公斤。 剖开鱼腹后却发现一具尸体,以及德国纳粹时期的金属材质的军章。经过研究,这名军官死于75年前德军侵略波兰时期,而巨鲶的寿命可以长达80年之久。
欧洲人不习惯吃淡水鱼,而鲶鱼的肉水分太多,土腥味太重,寿命长身体就会有重金属的残留,因此也没有吃鲶鱼的习惯。
但是鲶鱼一点也不挑食,生长速度也很快,在河道里基本上处于无法无天的状态,所以在没有任何天敌的欧洲,巨型鲶鱼泛滥成灾,再加上有吃人的传说,一度令当地人非常头疼。
而优异的环境使得鲶鱼处于被半遗忘的状态,经过长年累月的进化,有的欧洲巨鲶鱼还发生了基因突变,甚至长出金黄色的皮肤。
警惕!鱼的这个部位千万别乱吃,当心有毒!鱼类作为人体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脂肪含量很低,是各国营养专家都推荐的健康食材,素来享有盛誉!鱼肉美味又健康,但吃鱼、挑鱼都是门学问。
可能因为受欢迎,关于鱼的谣言也很多:
1、鱼头容易积聚毒素?
很多人说要少吃鱼头,是觉得这个地方容易积聚污染物质或毒素。
首先,鱼所受的污染程度与其生长周期、体型、生长环境等有关,换句话说生长周期短、体型较小的鱼,污染更小。
另外,一般来说,鱼脑、鱼皮、鱼籽这些富含脂肪组织的部位,污染物聚集更多,但是一条鱼中,这些所占比例小,根本达不到中毒效果。
2、大个鱼比小个鱼好?
很多人都喜欢挑个大的鱼买。事实上,对于同一品种的鱼来说,如果个头太大,鱼的年龄一般也更老,肉质可能会比较粗糙,而太小的鱼,未成熟,肉质不够鲜美。建议买鱼个头挑“八分大”的较好。
3、野生鱼比养殖鱼好?
野生鱼生长周期长,营养物质来自于自然水域的浮游生物和食物链,肉质紧实鲜美,这也是受到大众偏爱的理由。但环境污染是吃野生鱼首要考虑的,如果环境不达标,野生鱼很容易聚集一些污染物质。若吃了有毒的海藻、小虾等,毒素也会堆积,人食用后,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现在人工养殖的鱼,在科学的操作和管理下,安全性较高,口感其实也不差。因此,建议大家买鱼还是去正规市场、商场,毕竟都是经过检验的,吃得放心。
挑鱼小技巧
①闻味道:尽量不要买那种闻起来有酸臭味、氨水味儿的鱼。
②看鱼眼:尽量买鱼眼是清晰明亮、有一点鼓起的鱼。
③看鱼鳃:尽量买鱼鳃是鲜红色的鱼。
④看背部肌肉:尽量挑选鱼背有弹性(弯了能收回的)的鱼。
注意:现杀的活鱼,可以先放冰箱冷藏2小时,经历了排酸过程再烹饪。
被你丢弃的“宝贝”
杀鱼的时候,很多人最痛恨的就是鱼鳞,腥味重、还硬,往往“除之而后快”。但其实鱼鳞不仅能吃,营养价值还很高!
1、卵磷脂
鱼鳞中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其能增强大脑记忆力、延缓细胞衰老。
2、不饱和脂肪酸
能帮助胆固醇代谢,调节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3、微量矿物质
其中含有较多的钙、磷,对预防小儿佝偻和老人骨质疏松有好处。
鱼鳞冻
①先将鱼鳞放入漏勺,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去水分,放入干净的容器;
②葱切段、姜切片放在鱼鳞上,并撒上一小勺盐,接着加入清水(水量没过鱼鳞约1cm);
③水开后,放入锅内中火蒸25-30分钟;
④将蒸好的鱼鳞过滤,取滤汁晾凉,用容器盛起,放进冰箱冷藏2小时以上;
⑤鱼鳞冻成型后是晶莹剔透的,可以加黄瓜丝、少许蒜末和香油凉拌,也可以直接蘸酱。
鱼鳞虽然可以吃,但有个部位是绝对不能碰的——鱼胆!
由于没有特效药,如果鱼胆中毒,死亡率会高达20%左右,是仅次于河豚鱼的杀手。鱼胆中含有胆酸、氢氰酸等有毒化合物,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而且不管生吃、熟吃还是泡酒,有毒成分都不会被轻易破坏。
不过,并不是所有鱼胆都有毒,像乌鱼、鲶鱼的胆,是无毒的。生活中要特别小心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还有鲫鱼、翘嘴鲌、团头鲂(武昌鱼)等。如果不慎弄破,一定要充分清洗干净,也要注意不要把汁液弄进眼睛。
鱼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的,以下几类人更好注意:
1、痛风患者
痛风是因为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所致,而鱼、虾、贝类等食物富含嘌呤,因此,痛风患者还是少吃为宜。如实在想吃,可选择青鱼、鲑鱼、金枪鱼、白鱼等含嘌呤较少的鱼类。
2、出血性患者
鱼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防止胆固醇粘附于血管壁的作用,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者十分有益。但是,摄入过多EPA会抑制血小板凝集,对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来说,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要少吃甚至不吃鱼。
肝硬化患者本身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因此也不建议食用鱼类。
3、服用某些药物期间
鱼虾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正常情况下,人体会分泌抑制组胺活性的物质——单胺氧化酶,但当服用痢特灵等抗菌药、优降宁等降压药时,就会抑制单胺氧化酶,导致组胺的堆积,易诱发头晕、头痛、心慌、荨麻疹等不适症状。
鱼的七个更好吃部位有毒?到底怎么吃鱼才靠谱大冷天里来晚热腾腾的鱼汤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各种小道消息,纷纷点评“这样吃不好,那样吃不对”。到底怎么吃鱼才靠谱,科学说法送给你!
鱼头汞含量更高?
鱼头,可是不少人的心头爱。但,有人要说了“鱼头是鱼身上蓄积汞最多的部位!”
说法可能来源于有个机构拿几条鲫鱼做过实验,发现含汞量:鱼头>鱼皮>鱼肉>鱼籽。那么鱼头能吃么?
搬个小板凳认真听讲了:不同的鱼,含汞差异巨大,低的只有每公斤几微克,高的每公斤超过一千微克,这跟鱼的种类、生长条件、生长期长短都有关系。
另外,人体对汞毒有一定的自身保护和调节作用,只要不持续食用高汞食物,不会引发健康风险。
鱼头和鱼肉中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如EPA和DHA),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那这下可以放心的吃鱼头了吧!
总结
吃鱼头不会引发健康风险,不过鱼头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要控制食用量。
鱼鳞能吃么?
小伙伴们之一次吃带着鱼鳞的鱼块时,是不是以为是厨师偷懒呢!
其实,有些地方吃鲤鱼时就是不刮鱼鳞的。另外,鱼鳞还有大片和小片之分,大片的用来炸,小片的可以做鱼鳞汤和鱼鳞冻。
因为鱼鳞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它含有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以及铁、锌、钙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健脑、预防骨质疏松等作用。
总结:看看!这鱼鳞还真是个好东西!不过,鱼鳞口感特别,不能接受的人可别强迫自己哦。
鱼皮容易被重金属污染?
鱼皮,口感滑腻,很多人喜欢。但鱼皮容易被重金属污染的传言,也让吃货们担心不已。每次吃鱼,都无法坚定地将鱼皮送入嘴里。但事实上,并没有实验证明鱼皮有重金属污染现象。
总结:鱼皮无毒无重金属污染,可以放心吃。
吃鱼籽会变笨?
“吃鱼籽不识数”、“吃鱼籽会变笨”,有小时候被这样骗过的吗?
其实,恰恰相反!鱼籽营养丰富,饱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和核黄素,是人类大脑和骨髓的良好补充剂、滋长剂,尤其对儿童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结论:吃鱼籽不会变笨哦!不过老年人、体重超标者要尽可能少吃。鱼籽富含胆固醇,过度摄入会影响健康。另外也不是所有的鱼籽都能食用。比如河豚鱼籽、鲶鱼鱼籽都有毒,不能食用。
鱼鳔特别补?
鱼鳔,有个通俗的名字——鱼泡泡,是鱼用来在水里上升、下潜、悬浮的器官。经剖制晒干后有了一个文艺的名字——花胶。
鱼鳔中含有的生物小分子胶原蛋白质,是人体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且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它是以水溶液的形式贮存于人体组织中,从而改善组织营养状况和加速新陈代谢。
总结:可以吃,但是喜爱以花胶进补的人要注意,每次炖的量在15到20克即可。一次性吃太多,人的消化系统根本吸收不了,浪费人民币了!
吃鱼胆能明目?
注意!鱼胆治病、鱼胆明目,都不可信!很多鱼胆都是有毒的,不管生吃、熟吃还是泡酒,依然会导致中毒。
尤其要特别小心:草鱼、鲤鱼、鲫鱼、青鱼、鲢鱼、武昌鱼、鳙鱼(大头鱼)等,都是胆毒鱼类。
鱼胆中毒,由于没有特效药,死亡率曾经高达 20% 左右,是仅次于河豚鱼的杀手。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鱼胆中毒初期,会出现恶心、呕吐、肚子痛、拉肚子等类似于吃坏肚子的症状。一旦中毒,应当赶紧催吐、洗胃,并尽快到医院寻求正规治疗。可千万别不当回事!
结论:做鱼时要记得去鱼胆的!
鱼肚里的黑色膜衣要不要去掉?
鱼肚里的黑色膜衣,其实是鱼的腹膜内层,主要起保护内脏和润滑的作用。为什么这层膜是黑色的?这只是鱼体内色素细胞沉积而已,并不是污染物。所以,是可以吃的。
不过,这层膜本身脂肪含量很高,营养价值不高,也更容易富集一些脂溶性污染物,并不是健康的选择。
总结:可以吃,如果你不嫌麻烦,就把它去掉;如果嫌麻烦,就一起做了吃,反正量少,吃了也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