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近日,长白新村街道长二(1)居委开展了“相约端午,缝香为礼”的端午节主题活动。居民们聚在一起 *** “草药香囊粽”,弘扬传统文化,传递邻里之情。
现场,居委会免费为社区居民们准备了具有安神醒脑、祛湿防邪等功效的中药材填充料,让大家了解中药的名称和功效,并演示香囊的做法。居民们依照指导,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一只只形状可爱的香囊。
放入草药的小小香囊,被寄予辟邪祈福的美好意义。端午节佩戴香囊的节俗,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手工 *** 的时候就被浓浓的中药香味给吸引住了,没想到传统端午香囊还可以做得这么可爱……”孙阿姨笑着说,社区开展的这次活动不仅让自己增长见识,还亲手做了个安神助眠的香囊,收获满满。
文字/图片:沈莹
编辑:吴百欣
芳香开窍、化浊辟秽!这家医院自制预防病毒中药香囊受到大家青睐中药香囊源自中医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 *** 。当前,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之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通过长江日报首次发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预防方。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按其处方组成,采用具有芳香性气味的中草药和植物,自制预防病毒的中药香囊,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散发浓郁的香味,会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
当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 *** 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 *** 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同时,药物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
医院药学部教研室主任邓曼静介绍,医院在 *** 中药香囊时,选择了颜色艳丽的锦缎布料。香囊内配有藿香、制苍术、菖蒲、草果、艾叶等多种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将药方中的各味药材烘干,研末,过筛,混合均匀,称量,装袋即成。
佩戴时可放在衣服口袋,也可挂在脖间;亦可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该中药香囊尤其适合儿童及老年人,但孕妇慎用。此外,在使用香囊时要注意防水、防潮。
(编辑ZS。图片来源 *** ,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内部监督审计科 刘青一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图解|端午节手钩小香包小荷包,愿所有人都幸福安康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每逢端午,各地都有很多习俗,吃粽子,洗艾水澡,佩五彩缕,戴小香包等,以这些形式来祈祷幸福安康。记得小时候每次端午节,我们都会做一个菖蒲小香包戴在身上,那股淡淡的草香味不仅提神,据说还能驱蚊辟邪。今年的端午即将来临,今天就给你们分享小香包小荷包钩针图解吧!
—— 之一款小香包钩针图解 ——
如果嫌麻烦,也可以不串珠子,下图就是没串珠子的,也很不错呢!
如果做小香包小荷包,更好用蕾丝线,不过,也可以用五股棉线像下图这样做成小手包,也是很美的!
——— 第二款小香包钩针图解 ———
端午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鸡蛋,嗯,这款小荷包其实也可以用来做蛋袋的,做香包做蛋袋都是可以的!
端午来临之际
提前祝你们幸福安康!
雷允上西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文创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雷允上还培育形成了“允上生活”自主品牌,推出香囊、香珠、穴位精油梳、沉香伴手礼等一批融合传统文化特色及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文创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倡导时尚、简约、绿色的健康生活方式,让更多年轻人走近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钟南山:距全民免疫还远远不够!【新冠疫苗接种30问】你想知道的都有答案→
?预计5月底全覆盖!静安道路上的TA,将“悄悄”升级!
?这场颁奖典礼圆满落幕!郭麒麟、毛俊辉、廖凡、江珊、张露……获奖!
引言
古时,人们有佩戴荷包的习惯,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的功能,还能装携小物件,更能达到清新空气、使衣物留香的效果,所以深受历代人们的欢迎,尤其在民间具有重要的地位。
绣荷包是手工类的女红技艺之一,源自中国妇女传统的刺绣艺术,在经过上下几千年的传承延续,已经逐渐衍化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又一灿烂的文化瑰宝。在众多手工刺绣艺术品种,荷包不仅具有盛放香料物件的实用性功能,同时也承载着刺绣女子的智慧柔情,体现了世代民众的审美情操和人生哲理。
压金刺锦,从上下千年看荷包刺绣的前世今生、锦绣风貌
- 1、忆往昔岁月峥嵘——荷包刺绣的昔日溯源
古代人们称荷包为"荷囊",其源来可以追溯至先秦甚至更早的时候。那时的生产力相对来说比较低下,荷囊的 *** 材料比较单一,主要是皮革一类,用来装盛比较小巧的物件。荷囊上的刺绣工艺也是十分粗糙,直到战国时期才趋于工整,不过此时的针法多以锁绣为主。1980年新疆出土的战国荷囊就是用羊皮缝制而成,整个荷囊呈长方形,长6.7厘米,宽3.7厘米,囊口有皮带,用于挂配,两边皆以皮条缝接。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这种形制的荷囊也不是人手一个那样普遍,只有那些身处上层阶级的达官士族才有能力和资格拥有。是以佩戴极为精巧的刺绣荷包,不仅是用来装饰观赏,更是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
汉代时有将塞入香料的荷包挂在床角边的喜好,认为其不仅能清新空气,还有辟邪祛秽的功能。汉以后至三国两晋时期,荷包的习俗一直沿用不断。 1995年,新疆又出土了汉晋"金池凤"香囊,以"金池凤"锦为面料,白色绢布为底料,两端缝以白色绢条封口,简洁朴素。
三国时期,香囊可以用作定情之物。《晋书》中有载:"梦行水边,见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鞶囊"。不仅如此,荷包还是古代官吏早朝必备的"公文包"。《宋书》中有官员佩戴荷包的记录:尚书令、仆射、尚书有用紫皮包裹之物——笏。他们的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称为紫荷。
在唐朝。随着刺绣品越来越普遍,深受当时妇女的喜爱。在陕西长安出土的永泰公主墓中,就有刻画佩戴鞶囊妇女形象的壁画以及陶俑。唐代的荷包多为圆形,上面绣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样,此时佩戴荷包的人已经不限于上层阶级,无论性别年纪、身份地位,皆可佩戴荷包。
到了宋代,妇女尤其喜爱佩戴荷包,且这些荷包不只是局限于自己缝制,市集上也是随处可见,至此荷包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明清时期,荷包也叫"茄袋""顺袋"。"凡遇外出游幸,……各穿窄袖,束玉带,佩茄袋……"《旧都文物略》中曾经记载,有裁衣制鞋的妇女,擅长缝制荷包,她绣制出来的的荷包花样万千,享誉全国。这就表明,当时已经有了贩卖荷包的荷包店,专门售卖各式荷包。且此时的荷包,为了凸显佩戴者的富贵身份,极其追求繁缛奢华。
后来荷包越来越流行,《古玩指南续编》中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不管是贫富贵贱,还是三教九流,每年的夏天都会佩戴香囊,不佩戴香囊的人,就如同衣衫不整。
- 2、看刺绣荷包是如何在耳熟能详的固有形式中花样百出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荷包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种类繁多,且被寄予了各种寓意。在形色各异的荷包中,褡裢荷包、烟荷包、针线荷包、钱荷包以及抱肚荷包更具代表性。
褡裢荷包分两种,皆为民间驮货的工具。其装货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且方便人们装取货物。其上绣制的"吉庆有余"字样和祥鱼图案,寓意幸福富足的生活。针线荷包是女子最最贴身的针线活用品,用来盛放针线、剪刀等用具。其可以任意卷舒,方便携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荷包的绣制形式多样,其手工技术也各有千秋。它的 *** 多用锦缎来进行缝制,并采用各种刺绣、挑花、绘画以及那纳布等工艺技术。平绣、锁绣、戳纱、打子、铺绒、盘金等,用料大胆,既华丽又精妙,无不令人拍手称奇。其中,尤以采用缂丝手工刺绣荷包艺术价值更高。
一件做工精美的荷包,无论是形式纹样的选择,配线布色的设计,都经过了绣娘们精心构思、巧妙布局,包含了她们所有的感情和无数的心血,这才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荷包式样。常见的荷包有鸡心形、花瓶形、灯笼形、花篮形等形状样式,每件荷包都配有各自不同的结带,缀上珠玉、流苏,很是别致。刺绣内容也因荷包的拥有者而各有不同,比如送给老人一般都会在荷包上绣上"八仙庆寿"、"福禄吉祥"等花式字样,寓意健康长寿;亲友互赠则一般绣有"福从天降"、"福在眼前",寓意家族昌盛。
凡为女子,需学女红:荷包刺绣在传统文化中的真实地位
女红是从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古 *** 俗中延续发展而来,充满了前人智慧和灵性的创造。经考古资料的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纺织工艺,经过不断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工艺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中有男子耕农、女子织布的记载,还有:"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这些典籍记载足以证明,女红和农事一样,对民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如此,刺绣的绣样不仅限于花卉虫鱼,还描绘了符合礼教和道德标准的各种神话传说、忠孝节义的故事,这无形之中让女子接受了道德教育。而这些道德教育与男子所接受的正规儒家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男子的儒家教育可以同同伴一起探讨交流,而女子由于当时的道德约束,除了来往密切的闺阁密友、父母亲人,就只能从刺绣的纹样中获取各种文化知识和道德准则。是以她们不仅能够凭着优秀的刺绣手艺而得到他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她们能够在刺绣中陶冶自己的性情,从而形成古代女子温柔娴淑、端庄大方的品格。
绣花镶嵌极人力之可能:女红刺绣下的荷包所蕴含的深意
有人说刺绣的图案同其他传统绘画有着雷同的地方,按部就班,不具有新颖的地方。但就是这些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深深地触动女性创作的灵感,激发她们身上所隐藏着潜能。而且一个相同的题材也能有着不同的搭配和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创作,灵活运用,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还增添了新的成分。
作为古代男女之间重要的定情信物,荷包的功能在传情达意上的意义不断升华。民间小调《绣荷包》就是从情人捎信开始写起,通过绣荷包的过程以及绣花的内容来托物寄情,表达心中的思念和期盼,这样的定情信物,亦是纯洁无瑕忠贞不二的爱情象征。
荷包刺绣作为女红技术之一,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女红活动,它更多的是寄托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诉求,是创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载体。在绣制的过程中,她们可以随意发挥,无需受到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束缚,凭借娴熟的刺绣技术,在她们的即兴作品中表现出时代女性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刺绣不仅是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它与民俗的联系十分紧密。荷包上的绣样不仅起装饰的作用,还是传达情意、寄托夙愿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通过荷包上的刺绣祈求平安,祝愿美好,体现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结语
女红作为从中国农耕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与传统的中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在形式品类上丰富多彩,在内涵上也可以延伸为层次多样的文化意趣和观念形态。中国女红从最粗朴的形式一直上升到最精致的形式,这之间凝聚了民间妇女源源不断的创造、和构思精巧的创新,最终成就了他在中华文化宝库中丰厚瑰丽的风貌。
而作为女红技术之一的荷包刺绣,更是集古往今来众多女性的思想、情感以及行动创造出来的民间优秀手工艺术,而这些刺绣荷包中,也都融入了她们的感性思考和理性认识,充满着人性的温情和吉祥的寓意。所以对这种优秀的女红文化,我们不仅要学习它的工艺技巧,也要延续传承它所蕴含的丰富底蕴。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绣荷包》
《旧都文物略》
《晋书》
《宋书》
端午到 香包俏2021年6月12日,随着端午节临近,顾客对传统手工香包的需求不断增加,安徽省淮北市香包 *** 传承人杨海玲这几天抓紧赶制香包。据了解,"端午" *** 香囊、香包是我国传统民俗,佩戴用艾草、香草等中草药填充的香囊、香包有助于安神及预防蚊虫叮咬。图为杨海玲将艾草、香草等中草药香料填充进香包。(李鑫摄/光明图片)
2021年6月12日,随着端午节临近,顾客对传统手工香包的需求不断增加,安徽省淮北市香包 *** 传承人杨海玲这几天抓紧赶制香包。据了解,"端午" *** 香囊、香包是我国传统民俗,佩戴用艾草、香草等中草药填充的香囊、香包有助于安神及预防蚊虫叮咬。图为杨海玲将 *** 好的香包在店里悬挂展示。(李鑫摄/光明图片)
来源: 光明图片
她用一根线钩织了个香包,超级实用!邻居看了都羡慕她用一根线钩织了个香包,超级实用!邻居看了都羡慕
随身香包、去味香薰包 ,适用于衣柜和抽屉、车内等空间,最适合放衣柜或车内了。今天织织就来教各位 *** 妹钩织一款特别漂亮的手工香包。
1.钩织花样需要准备的材料:钩针、棉线、丝带。
2.黄色线开始编织,首先用钩针先钩拉花25针,然后开始逆时针锁针25针,最后一个针孔里面锁针3针。
然后继续逆时针锁针25针,在最后针孔里面锁针2针。
3.继续锁针完成3圈,每圈锁针54针,记下来在之一针针孔到第五针针孔里面各钩中长针两针,隔开接下来三针针孔不下针。
然后继续在接下来的一至五针针孔里面各钩中长针两针,隔开接下来三针针孔不下针,循环完成一圈,钩出小花边。
4.在接下来开始,在原层钩出的小花瓣边的(10针为一个小花边),空出前面3针,然后锁针4针,接下来拉花5针,跳到接下来花边上面,空出前面3针。
然后锁针4针,接下来拉花5针,跳到接下来花边上面,循环完成1圈。
5.然后在拉花大孔里面,钩中长针10针,在原层花边顶点出钩一针中长针不收针,跳到下一个拉花大孔里面,钩中长针1针,紧锁为1针,继续钩中长针9针,循环完成1圈。
6.在接下来开始,在原层钩出的小花瓣边的(10针为一个小花边),空出前面3针,然后锁针4针,接下来拉花5针,跳到接下来花边上面,空出前面3针。然后锁针4针,接下来拉花5针,跳到接下来花边上面,循环完成1圈。
7.然后在第拉花大孔里面,钩中长针10针,在原层花边顶点出钩一针中长针不收针,跳到下一个拉花大孔里面,钩中长针1针,紧锁为1针,继续钩中长针9针,循环完成1圈。循环完成6层花样。
8.拉花100针,然后锁针2层,将花样包的包口串起来,配上蕾丝蝴蝶结。一款漂亮的香草香囊包包就这样编织完成了。
声明:图片整理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月23日,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如皋中医院、凤毛小学共同开展“识中药做香囊”活动。学生们通过学习辨认常见的中草药、 *** 中药防疫香囊,了解中医文化。图为学生们在学习 *** 中药防疫香囊。徐慧摄/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5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们的节日 | 今日端午,带你探秘浙中医大专属香囊2019五月初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啦
除了我们传统的赛龙舟
更传统的,就是 佩香囊 啦~
如果端午节有专属气味,那必定非“端午香囊”莫属。
“香囊挂胸襟,长大福随身。”端午风俗已传承千年。今年端午,我校滨文校区健康咨询处为大家准备了“浙中医大牌”端午香囊。我校配制的香囊,是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浙江地区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选取地道药材配置的香囊,具有独特的芳香化浊,能辟秽防疫,醒神除虫。
我们特别采访了我校基础医学院的司鹏飞老师与我们细谈香囊的一二事。
司鹏飞,中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任教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要从事张仲景诊治体系的历史与应用研究,妇科与生殖疾病的中医治疗。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生殖分会理事;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沈氏女科分会常务理事。
香囊的历史
佩戴香囊是中国传统民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佩戴香囊的风俗。《礼记?内则》记载:“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衿缨皆佩容臭。”此处的容臭就是香囊。唐代苏鹗的《杜阳杂编》卷下:“咸通四年,同昌公主出降......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
宋代《岁时杂记》已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香囊的作用
中医认为,端午节前后天地阳气升腾,降水增多,蛇虫孳生渐增,多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此时,使用苍术,山奈,白芷,雄黄,麝香等芳香类药物,能够实现辟秽,防疫,驱虫等诸多医疗作用。
中医认为香囊的主要功能是芳香避秽,香囊香气浓郁,能够在人体卫气之外形成保护层,抵御外邪入侵。 现代研究也认为,中药香囊中浓郁的中草药味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兴奋神经系统,不断 *** 机体调节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中药的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病毒和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能起到驱邪避瘟的作用。
香囊的药材
香囊功效如此神奇,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里面到底放了些什么药材吧!
青蒿 解暑热
陈皮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佩兰 芳香化湿 醒脾开胃 发表解暑
薄荷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白芷 解表散寒 通窍
藿香 芳香化湿 发表解暑 和胃止呕
石菖蒲 除湿健胃 杀虫止痒
肉桂 芳香避秽
丁香 温中降逆
山奈 温中化湿
苍术 燥湿健脾
甘松 除湿拔毒
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发挥香囊作用,香囊的佩戴和存放都有讲究哦!
1、香囊挂在脖子上、戴在腰间、放在包里都可以,但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人体排出的汗液很容易打湿香囊。
2、由于香囊使用的都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所以一定要把香囊存放在相对密封的环境里面,如果长时间不用,更好用塑料袋装起来,既可以防潮,也可以防止药物主要成分挥发。
3、孕妇须注意使用不含麝香成分的香囊。
听了司鹏飞老师的介绍,同学们是否心动了?端午来临,快给自己准备一个“浙中医大牌”香囊吧!想要咨询更多健康问题的同学请加健康咨询处的咨询 *** 群589926680
清代香囊有着长久的历史。唐代《步辇图》中的使者腰带上垂挂着一长方形筒。之后则可以见到采用这种结构囊或筒的文物实物。
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元时代,算袋式的诗筒在真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是文人们离不开的一种方便文具。根据这一现实情况,绘画又将诗筒提炼成具有符号性质的图像或说“画样”,一旦涉及士大夫远离庙堂、山林自放的场面,往往就会附上一个提诗筒的仆人。反过来说,只要画中出现有诗筒,也就意味着在大自然中陶冶诗思这一层意义。
《步辇图》卷局部 局部所示吐蕃使者禄东赞腰带上垂挂着一只带有罩盖的长方形筒,筒侧一路设有细管,由挂绳从管中穿过
至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的“游具”中仍列有诗筒一项,置于“备具匣”的上层抽屉之内。这位设计家还独出心裁地发明了一种“叶笺”,即在红、绿、黄三种笺纸上印出叶脉纹路,再剪成枫叶、蕉叶、贝叶的形状,置于诗筒内“以录诗”,“若山游偶得绝句,书叶投空,随风飞扬,泛舟付之中流,逐水浮沉,自有许多幽趣”,把李贺的创作方式进一步浪漫化,转变为文人向大自然抒 *** 怀的优雅游戏。这一创意或许受到时代更早的《山家清事》的启发,这本设计集中主张,用一种以带露葵叶研汁染成的绿笺置于诗筒中,“又岂不愈于题芭蕉、书柿叶”……
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十册之一)??在一位倚松沉思的士大夫身后,有童子提着方形长筒
不过,从明代的绘画艺术与出土实物中,似乎难觅算袋式诗筒的踪影。仇英《人物故事图》的一帧中,在一位倚松沉思的士大夫身后,有童子提着方形长筒,不过,我们知道,这一组作品乃是前代画作的摹本,并不反应明代的实际情况。倒是马轼所绘《归去来辞图》之“问征夫以前途”一段,在主人公陶渊明身后,一位童仆牵驴,另一位童仆挑担,担子的一端悬挂大酒葫芦、剑与书函,另一端则为琴囊、麈尾、净水瓶与净水囊、用包袱皮裹起的书卷以及一只带盖长圆筒。依照传统来看,这个长圆筒就是诗筒,不过,它并非算袋结构,而是在筒身的肩颈处装有竖向的贯耳,横绕一条套索。
明?万历刊本《金印记》插图 跟随在年轻文人身后的仆从所挑担头,出现了一只标准算袋式诗筒
此外,明万历刊本《金印记》中,跟随在年轻文人身后的仆人所挑担头,倒是出现了一只标准的算袋式诗筒。总之,算袋式诗筒的形象在明代艺术中远不人前代活跃。到了清代,一如扬之水《笔筒、诗筒与香筒》(《终朝采蓝》,135页,三联书店2008年)中所论,诗筒的形式之一,与笔筒、香筒并无大的区别,就是一只带底的圆筒而已。
清?金香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有意思的是,清代上层社会的生活习惯中,不乏昔日马背民族的作风的余绪。男子腰带上挂带各种随用小物件,便是之一。于是,在清代悬于腰带的小物件中,算袋式结构获得了新的表现机会,不仅香囊,火镰袋等囊袋也会采用这一形式。这一形式还传入了日本,在当地发展出精致而实用的烟盒形式。
金漆嵌螺钿孔雀牡丹三层烟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整个盒体由四层套盒组成,经纵贯两侧的绦索连为一体,绦索在盒底结成一个大花结,于盒上方则有红珊瑚珠起押扣作用
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洋漆孔雀开屏纹烟盒即是一件典型的日本特产算袋式烟盒,整个盒体由四层套盒组成,经纵贯两侧的绦索连为一体,绦索在盒底结成一个大花结,于盒上方则有红珊瑚珠起押扣作用。
扬之水《笔筒、诗筒与香筒》一文中,引《红楼梦》庚辰本脂批:“诗筒,身边所佩之物,以待偶成之句草录暂收之,共归至窗前,不至有亡也。或茜牙成,或琢香屑,或以绫素为之,不一。”明确说到,清代尚有一种挂在腰带或身上其他地方的诗筒,这种诗筒有丝绸制的软囊,但也有参以嵌象牙、填香等工艺的硬质材料做成者。鉴于这一时代算袋式佩物颇为兴盛,有可能脂批所说的诗筒正是古老算袋的一次隔代的复兴。
如果我们仔细留意,也许还能在清代传世品中找到这种算袋式诗筒的实物呢,既然能够佩戴身边,它必然轻巧玲珑,是彰显这个时代工艺水平的可爱精品。
内容整编自:孟晖《算袋与诗筒》《紫禁城》2011年8月刊 ,感谢紫禁城杂志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