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是四川的传统名菜,始创于清同治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渐传开,因为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麻婆豆腐。从此名扬全国。
来源 | 界面新闻
11月30日,吉野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其官网就使用过期食材一事发布致歉声明称,涉事门店吉野家(安徽)餐饮有限公司已停业整顿,公司成立了紧急品质管理专项组进行调查,同时开展吉野家各家门店的品质检查。公司已安排专业营运人员进驻涉事门店,负责整改工作直至整改完成。此外,声明提到,公司已接受到市场监督主管部门的约谈指导,后续将配合所有调查流程。
据@内幕纠察局 微博11月29日消息,吉野家一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的情况,其中, *** 麻婆豆腐的肉沫已变臭发酸,旧油添加新油继续使用,油质严重发黑。
11月29日晚间,@吉野家官方微博 发布情况声明称,吉野家在中国市场分属不同的运营公司,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内蒙、东北三省的吉野家由合兴餐饮集团运营。本次视频中的吉野家餐厅并不在公司运营范围内。
据了解,吉野家品牌始创于1899年,株式会社吉野家集团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注册商标登记,在中国开展吉野家及其相关品牌的经营活动。
其中,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是“”旗下附属子公司,在京、津、冀、黑、吉、辽、蒙、豫、晋、陕等省市拥有“吉野家”商标和吉野家体系排他性经营权的特许经营商。
吉野家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株式会社吉野家集团,于2015年6月9日在中国上海成立了新公司吉野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目前,吉野家连锁品牌分布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近545家店铺,1万多名员工。
麻婆豆腐叫麻婆原来是因为它,改了名字我们就不认识吃的尝试上,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某种烹饪方式抑或是某种配料调味中,这一古老的国度依靠其几千年来对美食探索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泡发,研磨,蒸煮,入卤,搅拌,压实,分割,这每一步精妙而有艺术的处理成就了在中国的美食上,通往全世界最经典的美食——豆腐。中国人吃大豆的历史近五千年,然而很长时间里都困扰于它的不易消化,直到豆腐出现,一种真正神奇的美食才得以诞生。
在中国烹饪里,豆腐是更好的配菜。配鱼肉,得其鲜美,搭果蔬,得其清爽。然而最能展现豆腐的鲜美无疑是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味道很鲜美,特殊的酱汁经过高温加工,已经完全溶入豆腐中.既不破坏本身味道,又溶入豆腐本身的香味,真是鲜美异常.嫩:麻婆豆腐很嫩,只要轻轻一夹豆腐就四分五裂,这也是好处之一,因为豆腐嫩,酱汁就更容易渗进豆腐里去,让那味蕾来跳舞,唇舌一起来鼓掌。郫县豆瓣,选用青色蚕豆,制曲发霉后,混合二荆条辣椒 *** 而成。搅拌使豆瓣更好接触空气,日晒沐浴阳光,夜露接受水汽的滋润。郫县豆瓣赋予了麻婆豆腐醇浓味厚的特点。在饭饭1080平台可以买到正宗的郫县豆瓣酱。
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颜色五彩缤纷。嫩白的豆腐丁排着整齐的“队”站在盘中,穿上了用鲜红的辣酱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火红火红的一片,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外酥里嫩的肉沫,绿色的葱花散落在盘中,就如同一片片绿叶,沾着辣酱的豆腐丁成了一朵朵盛开的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时,从盘中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真令人垂涎三尺!麻婆豆腐的做法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一个个正正方方的小块。接着,把肉切成极小的块,用植物油把肉块炒酥。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打开开关,向油中放入干辣椒、花椒粉和姜片,在快起锅时放入少许的味精,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啦!
吃麻婆豆腐也是很有讲究的。吃时,先夹上一块豆腐,多沾一些盘中的辣酱,把它轻轻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这种味道一下充满了嘴的任何角落。我吃的时候,喜欢先把豆腐上的辣酱舔一舔,顿时,辣酱的麻和辣味一下“扑”入嘴里,再吃豆腐,嫩嫩的豆腐从嘴里一过,顺滑爽口,这样的吃法,吃到了麻婆豆腐别具一格的风味。如果你幸运的话,还能够吃到一点点的肉沫,外酥里嫩,更一步增添了麻婆豆腐的风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蛋白质的提供上,大豆食品是唯一能够抗衡肉类的植物性食材。对于素食者来说, 这相当完美。中国古人称赞豆腐有和德。吃豆腐的人能安于清贫,而做豆腐的人也懂得“ 顺其自然”。
四川人在美食上是离不开方圆这个词的,在火锅上或是好似八卦的鸳鸯锅,或是方方正正的九宫格火锅无一不彰显着方圆的概念。四川天阔地方。宛若一口锅的方圆之地。而板板正正的豆腐也代表着四川人对方圆的追求。
麻婆豆腐的典故麻婆豆腐是四川的传统名菜之一,也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主要原料由豆腐组成其特色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称之为八字箴言。其他材料如牛肉碎、辣椒和花椒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麻婆豆腐的好吃,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道菜的首创之人,有何典故呢?
相传清代咸丰末年(1861年),有个叫陈春富的人,在此开了一家小饭铺,其妻子也在店上帮同料理.。面部有几颗麻子,人皆呼为陈麻婆。 陈麻婆掌灶,善于调味,所做豆腐,物美价廉,佐饭特别好吃,大受从新繁挑油到省城出售的运输脚力赞赏。 他们打从万福桥经过时,都要到陈麻婆店上歇脚打尖。 进成都时,油篓里有的是油,随便舀两勺,自然不在话下。出成都时,空蒌里也不乏余油.。顺便割上点牛肉,酱油,肉一并交给陈麻婆烩入豆腐,味道果然与众不同.,交口相传,陈麻婆豆腐名声大震,生意日渐兴隆.。来吃麻婆豆腐的,虽不是挑油的运脚,亦皆仿而效之,自带油、肉,意形成不可更改的规矩。
根据文献记载,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特色是用菜油和黄牛肉。烹饪手法是先在锅中将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辣椒末,接着下牛肉,煮到干酥烂时再下豆豉。再来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铲几下调匀,最后盖上锅盖用小火将汤汁收干,起锅前再洒上花椒末。1909年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成都通览》(清·傅崇矩着)已将此店及“陈麻婆之豆腐”,列入与包席馆正兴园、赖汤圆等店齐名的23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清末诗人冯家吉《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让日本人爱上麻婆豆腐的川菜厨师去世了,他是中华小当家的原型陈建一川菜厨师的逝世在3月11日引发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在除了三国和熊猫之外,四川对日本文化输出影响更大的就是川菜了。川菜在日本极受欢迎,甚至为此 *** 了一部动画片。陈建一作为川菜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他的逝世对于整个川菜文化传承、发展和推广的事业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华小当家!》是日本漫画家小川悦司创作的漫画。该作品于1995年至1999年在日本周刊少年Magazine上连载。作品亦改编为同名电视动画,并于1997年发行播出。
中华一番的故事是从西南四川省驰名的菊下楼的继承权争夺开始的。其内容描写的是中国四川省的年轻厨师刘昴星在李提督(李鸿悦)的推荐下到广州阳泉酒家修行学习厨艺,获得特级厨师(动画版中国料理界更高地位)资格,结交许多对于厨艺有志一同的朋友,及最后与“黑暗料理界”对抗过程。
这部动画的原作者小川悦司,不久前专门发文,悼念陈建一。
陈建一(日语:陳 建一/ちん けんいち Chin Ken'ichi,1956年1月5日-2023年3月11日),本名东建一(日语:東 建一/あずま けんいち Azuma Ken'ichi),是一名华裔日本厨师。
陈建一的父亲是川菜厨师陈建民。由于国共内战,他于1947年前往台湾,并定居在香港创办了一家川菜餐厅。随后,他在1950年代迁居日本,并与一位日本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陈建一便在东京出生。陈建一毕业于玉川大学文学部英美文学科后,跟随父亲陈建民学习了川菜烹饪技术。之后,他参加了富士电视台的烹饪节目《铁人料理》,成为了日本著名的川菜连锁店“四川饭店”的董事长。
陈建民于1919年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农户家庭,是老幺。 10年后,他随其伯父来到宜宾,次年进入饭店开始学徒。然后,他在重庆、成都、武汉、南京、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的不同餐厅中游学,如电视剧《小当家》中的主人公一样,学习不同的烹饪技巧,在厨艺界中赢得了声誉。
值得一提的是,当陈建民在成都工作时,他曾经成为艺术大师张大千的私人厨师。在那里,他用宜宾怪味鸡烹制了一道菜,引起张大千的赞赏,张大千将其更名为“大千鸡”,后来成为了日本中华料理中的著名菜肴之一。多年后,张大千在日本,送给陈建民很多的画作,两人的友谊被视为一段佳话。
张大千和陈建民合照
1952年,33岁的陈建民前往日本横滨港,并依靠其杰出的厨艺,建立了他的声誉,娶了妻子并迎来了儿子。6年后,他以股东的身份在东京新桥田村町创立了“四川饭店”,这是日本之一家川菜餐厅。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他对传统川菜进行了改进。
例如,在 *** 最经典的“麻婆豆腐”时,他使用了 *** 性较低的山椒粉代替花椒粉,用八丁味噌代替甜面酱,最终调制出符合日本人接受口味的口感。他以同样的 *** 烹制了其他名菜,如“回锅肉”、“担担面”和“青椒肉丝”,从而创造出符合日本人饮食习惯的中华料理。因此,日本的食客络绎不绝地前往“四川饭店”,使得陈建民的声名愈加响亮。
“四川饭店”赤坂分店
1960年,陈建民在东京繁华的六本木区开设了第二家“四川饭店”,邻近日本NHK电视台。这家餐厅吸引了《今日的料理》节目的采编人员的关注。他们邀请陈建民上节目教授烹饪技巧。陈建民用带有川普口音的日语,加上他出神入化的厨艺,吸引了大量观众。他不仅打响了“麻婆豆腐”的名声,还增加了自己的声誉。这使得包括日本首相在内的许多高层人物前来“四川饭店”就餐。
陈建民
在当时的日本社会,男女角色划分十分明确,家庭主妇们很少能够去餐厅享用川菜。在陈建民的妻子陈洋子(改了夫姓)的支持下,他创办了“惠比寿中国料理学院”,培养男女学生,以“有教无类”的理念宣扬中华料理。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培养了超过15000名厨师,为推广中华料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7年,陈建民获得日本 *** 颁发的“现代名匠”头衔,被评为传统工艺和饮食文化上的职人。他是之一个获得这一殊荣的日本华人。
1990年,川菜大师陈建民离世,但是“四川饭店”仍然在继续。陈建民的儿子陈建一将继承他父亲的传奇故事。
在《中华小当家》这部动漫中,主人公刘昴星的母亲是著名的川菜厨师,“川菜仙女”。刘昴星继承了母亲的事业,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特级厨师。这可能是陈建民和陈建一父子的真实故事的缩影。
《中华小当家》主角刘昴星
陈建一于1956年出生,从小就在父亲的厨房里玩耍。正如动漫《中华小当家》中所说的:“厨房就是我的游乐场”。受父亲的影响,他在玉川大学文学部英美文学专业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文科相关工作,而是跟随父亲,学习川菜烹饪技术。
与刘昴星在13岁时继承成都著名餐馆“菊下楼”有所不同,陈建一在从父亲手中接过“四川饭店”的时候,已经34岁了,但他是一个不知名的厨师。
左:陈建民,右:陈建一
面对父亲川菜事业的传承,陈建一决不甘心沦为墨守成规的继承者。因此,他于1993年以素人选手的身份报名参加了富士电视台的《料理铁人》挑战赛。
这个节目集娱乐性和竞技性于一体,多位国际厨师根据题目食材展现各自的才华,再由美食家和明星评委进行评分。其他选手在公布题目食材后都急急忙忙地开始准备,只有陈建一不慌不忙地在脑海中构思菜谱和烹饪步骤,这种与众不同的从容和胸怀,就像一个有把握的大侠一般,吸引了许多日本观众的关注。
然而,如果没有实力支撑,只会让人觉得虚张声势。陈建一以67胜、22败、3平、17连胜的战绩,创造了这个节目史无前例的记录,在日本引起了巨大反响。他的“封王”故事或许就是《中华小当家》中主人公刘昴星最终荣膺“中国之一厨师”的故事的缩影。
这个节目拥有大量观众,包括小川悦司在内。他说,陈建一在节目中烹制“麻婆豆腐”的优雅姿态让他深受感动,甚至录下这个节目反复观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华小当家》的开场情节就是“麻婆豆腐对决”,从此开启整个故事的序幕。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陈建民,就没有“麻婆豆腐”,没有陈建一,就没有《中华小当家》。
陈建一回忆起父亲时曾提到,父亲对自己充满了深情。而陈建一回报这份父爱的方式,不仅是继承了父亲的“四川饭店”和川菜手艺,还以电视带来的声望和出色的经营头脑将“四川饭店”扩展到了16家。
就像《中华小当家》的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走在母亲“川菜仙女”的路上,陈建一几乎是父亲的复制:在川菜创新、推广和传播,乃至作为一个厨师的精神层面上,他与父亲展现了惊人的一致性。
陈建民曾经对“麻婆豆腐”做过适口性的改良。而陈建一则在父亲基础上拓展风味的平衡性,逐渐将麻婆豆腐变成了被许多日本媒体评价为“麻辣中带着鲜甜,口感浓郁,让人一次就无法割舍”的经典菜式。
陈建民为普及川菜手艺,将自己的烹饪体会融入到《中国食谱》《中国四川家常菜》等著作中。陈建一作为儿子,在度过自己的一生中,也著书立传,出版了《铁人陈建一的中国料理》《陈建一每天的小菜》《我的真心话料理》《铁锅的法则》以及《传承父亲工作的同时,做自己的口味》等书。
陈建民创建了一所料理学院,无私地教授川菜菜谱和烹饪技巧。而陈建一则利用流媒体平台,向全球的网友传授如何做“麻婆豆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注意。
陈建民曾经多次对学员说:“人做饭之一,技术第二,即使厨艺再高,也要保持谦虚。 ”而对于陈建一来说,尽管他成为了日本中餐界的领袖人物,但他仍然保持谦虚,表示:“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追求一流的厨艺。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情:让来店用餐的每一个客人都带着微笑满足而归。其他的事情可以留给后来者去评说。”
“烹饪的本质就是爱。”陈氏父子深信不疑,因此把这句话写在“四川饭店”网站的首页,也是他们的切身实践。
陈建一曾经说过:“做饭的人幸福,吃饭的人才会快乐。” 无论是品尝过他菜的食客、听过他讲课的学生,还是和日本的华人同行,都会发现他总是在笑。无论是在说话、烹饪的时候,他的笑容就像是焊在脸上一样,让人一见难忘。对于烹饪的热爱以及通过烹饪传递幸福这个信念,几乎就是陈建一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2008年,他在日本评为“现代名匠”,得到了他父亲21年前也曾获得的荣誉。5年后,他还被日本 *** 授予“黄绶奖章”(日本 *** 颁发的6种奖章之一,授予那些业务上勤勉精进,能作为其他人榜样的人)。
或许是陈建一回报父爱的方式感动了儿子,陈建太郎(1979年生)在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进入厨房,学习川菜。不久后,他又到四川大学留学,在成都名厨曾国华手下学习艺术,回到日本后,他与他的父亲一样,大胆创新,将传统的川菜风味与现代食材融合,受到了广大日本食客的高度评价。
2010年,由于身体不适,陈建一将“四川饭店”交给了他的儿子陈建太郎接手。陈建太郎没有让他父亲失望,他的经营让“四川饭店”走出了日本,到东南亚开设分店。特别是在新加坡分店,自2016年起连续3年获得米其林二星餐厅的称号。
受到日本“川菜热”的影响,一位川菜迷中川正道联合其他的川菜狂热者,组成了一个名为“麻辣联盟”的民间组织,并于2017年策划了首届东京“四川美食节”。期间,更高客流量达到了10万人次。陈氏父子经营的“四川饭店”也从首届活动开始就成为了常客。
在2022年的第四届“四川美食节”上,陈建一和他的儿子陈建太郎一起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们亲自动手在“四川饭店”摊位上烹制川菜,特别是父子二人合作烹制的“麻婆豆腐”初创,就被一抢而空。这道美食在日本的人气非常高,无几个美食能与它相媲美。
令人遗憾的是,陈建一于2023年3月11日因病去世,年仅67岁。作为陈氏川菜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如果没有陈建一孜孜不倦的研究、改良、创新和推广川菜,中华料理恐怕也不会征服日本。他曾说过:“我的工作就是为大家提供美味的中国菜,把它作为中华文化传播出去。”他做到了,并且他的儿子陈建太郎将继续他的传奇。
陈建一是中国川菜文化在日本的重要推动者和代表,他对于推广川菜在日本的地位和影响、弘扬和传承川菜文化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无数次出席活动和展览,在世界各地倾注了自己丰富的川菜文化知识和经验,拉近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他的离世给川菜文化事业带来了巨大的遗憾,但他的精神会继续流传,每一个关注川菜文化的人都会铭记他的贡献,把他的精神融入到川菜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之中。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日, *** 上的一则视频曝出吉野家 *** 麻婆豆腐的肉沫已经变臭发酸,过期后的白菜、菠菜也会继续使用。对此,11月29日,吉野家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本次视频中的吉野家餐厅并不在公司运营范围内。并表示即日起,在公司运营的吉野家餐厅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吉野家回应称,日前,有关“使用发臭肉沫”等问题的曝光视频,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们在此说明,吉野家在中国市场分属不同的运营公司,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内蒙、东北三省的吉野家由合兴餐饮集团运营。本次视频中的吉野家餐厅并不在我司运营范围内。但是,食品安全始终是合兴集团经营与发展的头等大事,我们已安排主要领导牵头成立自查工作组,即日起,在我司运营的吉野家餐厅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确保每一份提供给顾客的产品都是让您放心的产品。
这一回应并没有引来网友的理解,不少网调侃道:吉野家不归吉野家管。
有网友质疑到:名字不是吉野家?品牌不是你们?消费者知道了是谁运营的又如何。有网友称,作为普通消费者,不懂你们什么运营商,我认的是你吉野家这个牌子,出事了我肯定找吉野家!
有网友称,我们也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吉野家,那就全都不吃了。
还有网友称,我刚知道,吉野家还分南北两派。
新媒体编辑:崔晓萌
小当家原型,日本“川菜之神”陈建一:让日本人爱上麻婆豆腐!1952年,一艘前往日本的轮船上,有一位带着中式炒锅、菜板等行李的四川乘客——陈建民。1958年,他在东京开设了日本之一家四川饭店。
他和儿子陈建一的经历,也是《中华小当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之一。
《中华小当家》的漫画作者小川悦司发文回忆自己当年就是被陈建一帅气的料理风格震撼,才创作出《中华小当家》主人公烹饪麻婆豆腐的情节。
他不仅将陈建一的录像看了许多遍,也买了很多他的书。
陈建一是纯正的“厨二代”,他的父亲陈建民是“四川饭店”创始人,许多人认为正是他把麻婆豆腐带到了日本。
陈建一在父亲的基础上,进一步琢磨风味的平衡性,逐渐将麻婆豆腐发展成被如今大多数日本媒体评价为“麻辣中带着鲜甜,口感浓厚,吃一次就上瘾”的经典菜式。
大部分日本人认识中国人时,免不了要提及两件正宗中国物事:
熊猫和麻婆豆腐。
熊猫自不必说,但麻婆豆腐能得到比肩国宝的待遇,背后少不了陈家几代人孜孜不倦地坚持。
陈建一的离去,让我们倍感惋惜,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他的故事和精神将继续激励和启迪我们,让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中国菜肴文化,为传承和发展这门独特的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食物拟人,Q版麻婆豆腐太可爱,汤圆掩耳盗铃不自知,肉包求吃?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有很多人都是美食爱好者,对于食物真的是想吃却又怕胖,但是还是忍不住要吃的状态。我也是其中之一,只要看到那些好吃的东西都会垂延欲滴,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它们都送进嘴里,只是看食物就这么的有食欲,那么当它们拟人之后,相信也一定会很不错的。
?
当然食物拟人之后,q版的麻婆豆腐太可爱,汤圆掩耳盗铃却不自知,肉包子竟然想要被吃掉,这个操作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肉包子
在我们的印象中,肉包子可能就是那种很普通的家常便饭吧,对我来说肉包子更好吃的应该是小笼包吧。那种肉香四溢,咬一口就汁水外溢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当肉包子拟人后成为了一只小可爱,一只眼睛微眯,双眼含泪,让人“垂涎欲滴”,它穿着白色古风的衣服,飘逸的衣角就像是空中散发的肉包子的香味。单单是这个还不够,它还用撒娇的语气说“啊,吃了我吧”,真是让人想好好的蹂躏它,然后把它拆吃入腹。
?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一道菜吧,很多人也都比较喜欢吃它。但是当它拟人后,又会是怎样呢?当麻婆豆腐逆人成青年男子,他一身红衣,一头飘逸的长发,看起来英俊潇洒,有着霸道总裁的感觉,就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令人许多人面红耳赤。
?
但是当它拟人成Q版小人,软糯可爱,眼睛湿漉漉的,看着就像是想要被人好好疼爱一番的感觉。但是当我们在图中带入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Q版麻婆豆腐的哭泣是因为他的麻婆被人夹走了,所以他才感到难过,毕竟麻婆豆腐是一起的,少了豆腐他就不完整了。所以在成年版的麻婆豆腐与Q版对话时才有了这个“我是麻婆豆腐,不是麻婆”与“吃我豆腐,让你血溅当场”的话。
?
汤圆
我们吃的汤圆通常都是黑芝麻馅的,外白里黑,咬一口就会满嘴醇厚的芝麻香,甜丝丝的,给人一种满足的感觉。唇齿间的美妙,也只有热爱它的人才会懂。当汤圆拟人后,竟然是个婴儿,他吃着奶嘴,还裹着一层白色的被子,与他一头黑发以及白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令人好笑的是,他还自以为自己裹着被子别人就看不见他,而且还因为这个就沾沾自喜,真是可爱到了极点。
?
冰糖葫芦
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冰糖葫芦,它不仅能勾起我们记忆中酸酸甜甜的味道,也承载着我们的童年,是我们童年中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当现在再看到冰糖葫芦,我们都会忍不住流口水。如今冰糖葫芦拟人后,看着就像一个聚财小童子,头上只有前额的一缕头发,身上穿着印着冰糖葫芦的肚兜,看着着实可爱。而且他手里拿的冰糖葫芦居然是和自己一样的迷你款小头,脸上还一副尤为自信的样子,看着让人忍俊不禁。“神啊,请赐予我力量吧”,这又是什么梗?
?
对于以上食物拟人后的样子,你们喜欢吗?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图源 *** ,侵权致歉
本文原创首发,未经允许不得在其他平台转载
“麻婆豆腐”菜名的来历是什么?麻婆又到底是谁?{"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7fg8t3c77u1jo1bv8q0","duration":146.681,"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4682963,"thumb":{"web_uri":"tos-cn-p-0000/ff36f47a329148f4b43a46d9bfc3513c","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146.681,"file_size":4189332,"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editor_project_id":null,"md5":"7fc4de4fbbdc461158f3f1a42dd47f18","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河南一高校老师又出神仙题 让学生在家做菜取古风菜名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满城尽带黄金甲”是玉米烙,“大珠小珠落雨盘”是章鱼小丸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冰淇淋,“关公战秦琼”是西红柿炒鸡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凉拌菠菜……近日,黄河科技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老师张彩丽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在家做菜取古风菜名。一时间,学生们大展身手,脑洞大开。
学生实战操作 菜名“五花八门” 网上交作业
高校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在家做菜取古风菜名##让你意难平的古风菜名#立刻在网上形成话题,学生们纷纷“实战操作”,掏空“古文老底儿”,秀出自己的作品,有的诗情画意,有的侠骨柔情,有的“附庸风雅”。
网友“飞镖黄跳舞”留言的菜名很“浪漫”:来几道两年前端午宴的菜谱吧!桃花吹红雨——清水明虾、欲下云中君——青椒炒肉、霞光醉花影——番茄炒蛋、霜雪不欺身——麻婆豆腐、有味是清欢——白灼秋葵。
网友“空山明月溪风”说:我做的“翡翠白玉汤”是青菜煮豆腐,“万紫千红小炒肉,冰清玉洁丸”。
网友“闻香谁是问香人”说:让人不禁回想起《还珠格格》中众人出游野餐,一行人在野餐时帮食物取了各种诗情画意的名字,在天愿做比翼鸟、燕草如碧丝、红嘴绿鹦哥、秦桑低绿枝、阴阴夏木啭黄鹂、凤凰台上凤凰游、漠漠水田飞白鹭……
网友“不要对朕说晚安”说:不仅是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都要学。
“红嘴绿鹦哥”“凤凰台上凤凰游”“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谁家玉笛听梅落,二十四桥明月夜”……黄河科技学院的官方微博还开设专题让大家投选更优秀菜名。
老师希望“学生明白生活在诗意的世界里”
一位广播电视学院的学生做了一道菜叫“油炸凤翼”,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鸡在古代以凤相称,所以我把腌制好,裹上面包糠炸过的鸡翅称为‘油炸凤翼’。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作业,我觉得很有意思,不仅能学到古文知识,还能学到生活技能,方便以后找女朋友。对于这个课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也很喜欢这位老师”。
这位同学“方便以后找女朋友”的言论也引发了网友一系列评论,大家不禁感慨这是什么梗?
而布置这个作业的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张彩丽说,布置这个作业主要是想从做菜开始,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菜名和古典文学的联系,感觉到我们生活在诗意的世界里,布置的作业就是为了提高动手能力,希望从做饭当中理解家人的辛苦,领悟生活的真谛。
出题老师频出“神仙考题” 学生不断开启最强大脑
网友“鲁沐晴扬”透露称:黄河科技学院这个老师上了好几次热搜了啊,她对古风是真爱。
“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所写”“主持一个饭局请《聊斋志异》中人物吃饭”“给‘金陵十二钗’某一钗找对象,并简要说明原因”,2018年,黄河科技学院大二的古代文学课期末考试的神仙试题让学生炸了锅,更频上热搜。这样的问题,你会答吗?它们全出自张彩丽之手,记者只想感慨:说开卷考试容易的人真是太天真了!
张彩丽称,其实这些考题主要是希望学生们在答案中体现出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大部分题目都需要联系原著内容作答,从答案里就能看出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从学生的答案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影视剧改编名著对学生们的影响。比如请《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吃饭,有的同学就会写邀请聂小倩、宁采臣和黑山老妖吃饭,但是实际上原著中并没有黑山老妖,这是影视剧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