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一个小型水库去买鱼,看到两种鱼,都是鲢鱼的形状,价格却不一样,有一种是12元每公斤,另外一种是8元每公斤,我就买了12元每公斤那种鱼,有8公斤重,快100元,买回家里以后,家里人都说好吃,在我们这些地方,说这种鱼叫黑大头,也叫做花鲢鱼,另外一种白鲢鱼,价格要稍微低一些,这两种鱼什么区别,养殖哪一种鱼更挣钱?
花鲢鱼图片
一、价格上进行区别?
看我上面我买的鱼,就知道两种鱼的价格不一样,花鲢鱼的价格要高一些,在我们南方是10~12元每公斤左右,但是白鲢鱼的价格要低一些,在6~8元每公斤,鱼越大,鱼的价格都要高一些,而且花鲢的体型要比白鲢大一些,这和他们吃的食物有关系。
白鲢鱼图片
二、从外观上观察不一样?
花鲢的鱼鳞斑有些偏黑,而白鲢的鱼鳞斑就有一些偏白,如果水质比较好的地方,白鲢从外观上看,在阳光下面,就显得有些荧光闪闪,这是从外观上观察。
从两种鱼的身体形状观察,表现在两种鱼的胸鳍部下面,白鲢的腹部有一个明显的棱线,一直延续到身体的尾部,而花莲的这一条棱线不明显,这也是明显的区别。
花莲的头较大,占据了身体的1/3,所以也叫大头鱼,用它做出来的剁椒鱼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价格要贵一些,把白莲的鱼较小,这也是一个较大的区别。
三、从食物上进行区别?
两种鱼的食性不同,白鲢靠吃浮萍植物为生,比如是池塘里的浮萍草,以及池塘里的一些蓝藻,都是白鲢的功劳,当然白莲也绝不是绝对的素食主义者, 也会吃一些浮游动物,而花鲢就是以浮游动物的食物为主。
花鲢对于清除蓝藻,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在2014和2018年的年间,太湖渔政管理局为为了消除太湖里面的蓝藻,曾连续放入五亿尾花鲢鱼苗,放入这些鱼苗以后,据专家估算,这批鱼苗在生长过程中可除去658万吨蓝藻,是控制蓝藻暴发的“主力军”,为太湖消除湖里的蓝藻,功不可没,那这些花鲢吃了蓝藻以后,能够迅速生长,放入了这些花鲢鱼苗,就能产出8吨以上的商品鱼,经济价值超过8万多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
消除蓝藻,两种鱼都有功劳,在一个湖里面,如果蓝藻爆发,放入花鲢的同时,也要放有一定数量的白鲢,这样消除蓝藻的效果会更好。
四、养殖什么鱼更挣钱?
从鱼的价格来看,肯定是养殖花莲更赚钱,因为花莲的价格要高于白莲每公斤2~4元,花莲的价格比较高,就是他的鱼头能够做出美味的剁椒鱼头,而且鱼头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养殖花莲更能挣钱。
养殖白鲢鱼,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白鲢鱼生活在水的表层,如果天气太热,缺氧的情况下,白鲢鱼容易死亡,在一些养殖的鱼塘里,经常能看到白鲢鱼死亡的情况,所以养殖花鲢鱼更挣钱。
花鲢鱼和白鲢鱼,都是四大鱼中的一种,2019年,白鲢和花鲢的产量,达到了700万吨以上,占了当年淡水鱼的27%以上,当然在一个鱼塘里面养鱼,可以草鱼、鲤鱼、鲢鱼都放一点,放入鱼苗的数量,每亩在200尾至300尾之间,白鲢的数量要少放一点,每亩鱼塘只要放入80尾就行。如果专业的养殖鲢鱼,肯定是养殖花鲢更挣钱,你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三农创作挑战赛#
7月1日钱塘江解禁 最贵200元1斤的刀鱼还能捕20天6月30日早晨8点多,钱塘江畔暴雨如注。
75岁的杭州江干区渔民胡金友给记者打 *** :等下我去码头等你,快到了打 *** 。
半小时,胡金友冒雨骑电瓶车赶到江堤和记者会合。7月1日钱塘江解禁开捕,我们约好一起去下江试试水。
钱塘江渔民为啥都爱摸黑捕鱼?
作为七堡杨公村最老的渔民,胡金友在钱塘江捕鱼已经55年。
7月1日,首度禁渔的钱塘江结束4个月的禁渔期,正式开捕。
要开渔了,早晨冒着暴雨来江边码头试水的渔民不少。
九堡大桥西侧的七堡渔船码头,常年停泊着杨公村的33艘渔船。这个村,也是杭州江干最后的钱塘江渔民。
这两天,胡金友已经从绍兴渔具厂家拿到村里统一订制的渔网,开捕准备用上新网,图个吉利。
“过去,我们捕鱼用单层丝网,容易破,捕鱼效率低,上世纪70年代,三层丝网从广东那边流行起来,在杭州,我们村是第二家启用三层丝网的,之一家是千岛湖,一直用到了现在。”
在码头上,胡金友碰到渔民金小明,45岁的他捕鱼已25年,是全村最年轻的渔民。
刚上岸的金小明是来试水新渔船的,因为从7月1日起,他要用新的标准化渔船下江捕鱼,原来用了多年的老式木头船淘汰了。
钱塘江太宽了,所有的渔船看起来都是细细小小的一只。
不过,白天江上看不到一叶扁舟,因为钱塘江上捕鱼,都是摸黑作业的。
渔民收成好不好,全部仰仗江上每天早晚两次的潮汐。
夜潮比早潮要大,夜里捕鱼更好,杨公村渔民往往是半夜11-12点下水。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
因为这时,七堡一带江面上夜潮刚刚退去,上游来水和下游潮水抵冲之际,就是捕鱼的更佳时机。
最贵200元/斤的刀鱼还能捕20天
7月开捕以后,钱塘江里能捕到什么鱼?
金小明说,原来5-6月份捕刀鱼,今年7月1日开捕后,还有20天刀鱼可以捕,多的时候,一晚能捕到100多斤,规格3-4条/斤的,一斤能卖200元。
“刀鱼你有没有见过?真的长得像一把杀猪刀,大的有30-40公分长嘞。”
胡金友一边激动地比划,一边分析:“就是这几天都下雨,雨大对捕鱼有影响,上游来水又多又急的时候,我们这边就捕不到什么鱼。”
除了刀鱼,江上最多的还是鲢鱼和包头鱼(鳙鱼),多的时候,一船能捕上千斤,鲢鱼是3-5元/斤,包头鱼7-8元/斤。
钱塘江上,鲈鱼、鲻鱼、白条、舌鳎鱼等土著鱼也经常能被渔民捕到,价格相对高一些。
一般,鲈鱼、舌鳎鱼卖50-60元/斤,鲻鱼、白条卖30多元/斤,运气好的,偶尔网住一两只甲鱼,能卖100多一斤。
“我捕鱼55年,钱塘江里的渔获总得来说每年都比较平均,这些年因为 *** 增殖放流力度大,我们能捕到的鲢鱼、包头鱼比过去多了。”作为全村经验最丰富的老渔民,胡金友对记者说,其实,江里大闸蟹也是很好吃的,不过要每年6月22日以后才会游进来。冬天下霜以后,这一带因为江里河床比较高,水位相对浅,鱼会往上游水深温暖的地方游,船出去就捕不到什么鱼了。
杨公村现有人口3500多,这个村和周边几个村社的居民,都是从小吃江鲜长大的。
为了方便大家买卖渔获,杨公村农贸市场设有30来个本村渔民直销的江鲜摊位。
渔获早晨五六点钟上岸,渔民会直接拉到菜场摊位上销售,除了刀鱼和舌鳎鱼是上岸就死,其它的鱼卖的都是活鱼。
村中农贸市场江鲜摊,食客翘首以待
6月30日的杨公村农贸市场,大部分的江鲜摊位都是卷闸门紧闭。
进门之一个摊位门口,姜家阿婆正在卖自己种的小菜,现摘的葫芦5元/斤,现拔的毛豆3元/斤。
“明天我就不卖菜了,我儿子是捕鱼的,今天来打听的人蛮多的,放心,明天就有鱼了,你们上我家摊位来买鱼吧。”
在自己的江鲜摊位门口,蒋家阿婆卖了4个月小菜,一天能挣三五十元,好在菜都是自家种的,休渔期就当解个闷。
隔壁弄堂里,倒是有几个江鲜摊位开着门,不过6月30日大家卖的还是养殖水产。
“这个养殖鳗鱼100元/斤,如果是江鲜,一条鳗鱼要好几百呢。”
养殖摊位前,村民金先生来询价,他说,家里一周总要吃一两次江鲜的,开渔以后想先买点小刀鱼解解馋,刀鱼油里炸炸,味道不要太鲜哦!
在菜场收拾好摊位,金小明也准备明天开张了。
“钱塘江刀鱼是这两年涨价的,主要原因是长江禁捕后,外地的水产商贩来这里抬价收购,主要是销往宁波、舟山一带,因为这个时间东海已经禁渔,没什么海鲜吃了。”
金小明对记者说,原来,我们捕的刀鱼价格也不贵的。在村里农贸市场,大刀鱼(3-4条/斤)原来一直卖30多元一斤,小的(20-30条/斤)只要10多元一斤。其实,现在如果我们刀鱼一船捕多了,还是会卖原来这个价的。
休渔期间,杨公村渔民很多都出门旅游去了。胡金友这段时间也去省内外玩了两趟。明年休渔期,他想去马来西亚或者泰国玩一下。
(原标题《7月1日钱塘江解禁开捕,鲜得不得了的刀鱼还能捕20天,菜场吃货蠢蠢欲动》。编辑陆文琳)
鲢鱼有白鲢和花鲢之分宝应市场上的鲢鱼,价格比较低廉,鲢鱼有白鲢和花鲢之分。白鲢的价格一般在3元左右一斤,花鲢价格一般在6元左右一斤。
那么如何区别花鲢和白鲢呢?花鲢和白鲢的区别其实,是看鱼的外观,花鲢和白鲢体色差异巨大,花鲢鱼身遍布淡黑的斑点,而白鲢则遍布白色鳞片,呈现出银白或者灰白色,整个鱼身更不会出现带有颜色的斑点。其次要看鱼头,花鲢的鱼头占鱼身的比重大,甚至于有些花鲢的鱼头会接近半个鱼身大小。反观白鲢鱼头则较小。最后观察鱼腹侧面,花鲢的鱼腹侧方平坦顺滑,而白鲢的鱼腹位置上则有折痕存在。
大家通常说的鲢鱼,又叫白鲢、花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鲢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观其鲢鱼,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 *** 。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味甘,性平,无毒,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我吃鱼,一般不喜欢吃白鲢,只喜欢花鲢。因为花鲢和白鲢吃起来的口感是相差甚远的。花鲢的鱼肉细嫩,味道鲜香可口。而白鲢的鱼肉松散无味,口感不佳的同时鱼刺还非常多。所以,我常买花鲢煨汤,花鲢煨汤非常方便省事,将花鲢先用油煎好,加水(冷,热水皆可),但加开水和冷水有区别,加开水沸腾得快,5分钟左右就成了奶白色。加冷水,盖锅盖猛火烧开,大火炖十分钟,调至小火再炖一会儿,保证鱼汤奶白色。出锅后再加盐调整口味。
要问鱼汤怎样形成奶白色的?其实有它的科学原理:汤中的脂肪微粒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在水中高温沸腾,发生散射现象,汤看起来就是乳白色的。这里的乳化剂就是蛋白质。影响汤汁乳白程度的重要因素就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通常脂肪含量越丰富,汤汁越容易熬煮成乳白色。如果在煨汤时加上两块豆腐,鱼汤会更加白。
花鲢煨汤,浓白如乳,闻起来香看起来也养眼。既能够保留鱼肉的鲜香肥美,还能够让鱼肉更加入味。我除了用花鲢煨汤外,还有一道拿手的好菜,就是砂锅鱼头,砂锅鱼头的做法就复杂了,配料较多,但这道菜的味道可算是做花鲢的一绝。只要吃过我做的这一道砂锅鱼头的人,没有一个不赞不绝口的。
鲢鱼的价格虽然比较低廉。
鲢鱼是餐桌上最常见的鱼类肉食。鲢鱼不仅寓意好而且味道和口感都是极其鲜美的。
钓获一条圆滚滚的大白鲢,在我们当地能卖到15元一斤
一条大白鲢让我开心不已。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单位几个同事在一起瞎吹,都说打牌喝酒对不起自己的身体,还是找个新项目来玩一盘,到最后大家统一思想一致决定钓鱼。
这个水库的白条多如牛毛,饵料基本到不了底。那也没有办法,既然来了,就有办法钓,这个其实很简单,先打窝,然后跑到别的地方用蚯蚓钓黄颡,半个小时后回来甩2杆就知道有木有鱼进窝。
漂相很明确,有力的顿口,说明鱼进窝了。直接开钓,2分钟不到就上了一条2斤不到点的小花鲢,第二条一个抖动的下顿说明钩子在鱼嘴出不来了,提竿中鱼,哈,扬竿不动,以为挂底,突然发力,始知大物。
小心翼翼的溜了10分钟,居然还没有出水,心里一闷,难道!上大家伙了,15分钟后,鱼出水了,目测10斤左右。等进抄网一看,自己也傻了,这最起码15斤以上啊。
这种鲢鱼好像近几年才从国外引进的鱼种,鱼身较圆,也比传统的白鲢鱼也厚实得多。
不知道你们那这么大的白鲢卖多少钱?反正我们本地要是这么大的鱼,活着的话应该能值150左右。据说还有卖15块钱一斤的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受供给减少及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淡水鱼价格从年初开始大幅上涨,上半年平均上涨19.9%,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3.1个百分点,淡水鱼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江西拥有我国更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水域面积达到了166.7万公顷,是我国淡水渔业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2020年,江西省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
江西省南昌市赣昌水产品综合大市场,是南昌市更大的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淡水产品年交易50万吨,年交易额将近90亿元,占江西省淡水产品交易量的一半。
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像鲈鱼、鳜鱼的价格虽然上涨了,但销量却比往年减少了。
赣昌水产品综合大市场的运输码头,有200多个经销商,主要做鲶鱼、花鲢、草鱼等家常淡水鱼批发生意。
一位采购商从400公里外的安徽黄山赶来,路上开了六个小时车。他告诉记者,今年的鱼比往年少了很多,前几年他到江西九江市就能买到鱼,但今年九江市场鱼也少了。他听说南昌这边有鱼卖,就赶了过来。
从经销商手里的一份淡水产品价格波动分析表可以看出,在今年六月份,草鱼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5%;鲢鱼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七成左右;鲤鱼的价格更是从去年同期的5元一斤,上涨到了10元一斤,涨幅100%。
但在这张分析表上,记者发现还有很多鱼类的价格是下降的,比如鲶鱼今年六月份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四成;乌鳢、黄辣丁等品种的价格也有小幅度下降。
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附近的淡水鱼养殖场,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现在的鱼价上涨,跟前几年鱼价低有很大关系。
鱼价低、没钱赚,养殖户的积极性不高,养的鱼少,产量自然就低。宜春市上高县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草鱼30年前是5元每斤,到2020年上半年还是5元每斤,更低价的时候每斤才3元多。
但在2020年底,草鱼的价格却突然开始止跌回升,当时的价格达到了一斤六元多,草鱼的养殖户们好不容易看到价格上涨,纷纷出手。当时养殖场里一斤多、两斤以上的草鱼基本销售一空。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局局长张金保告诉记者,实际上,不能完全说鱼少了,而是2020年提前消费了。
除了2020年底的提前消费,不少养殖户看着鱼价一路上涨,也开始萌生了惜售的心理,想着再等上一段时间再出手,说不定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记者采访了解到,江西市场上淡水鱼总体数量减少,同2020年江西的洪涝灾害等也有关系。
水产经销商们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也是鱼价攀升的一个因素。
为了保障居民菜篮子里的鱼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江西的渔业从业者和相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一方面到外地采购鱼,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模式,分类养殖、分批上市、有序引导。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局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1至5月,江西省水产品产量达95万吨,增幅超过2%,其中养殖产量94万吨,增幅3.5%。
综合分析,预计到秋冬季节,随着养殖户清塘,鱼类上市量将有所增加,淡水鱼供应紧张局面有望得到缓解,淡水鱼价格或将出现自然性回落。
【半小时观察】增产在望 鱼价不愁
我国水域辽阔,生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产量主要来自水产养殖,水产养殖产量仍然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全国水产品养殖产量为5212万吨,同比增长3%。通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出现的鱼价上涨是阶段性、周期性的,随着后续供应的逐步加大,我们“菜篮子”的鱼肉价格将有望回归到合理的区间。我们也希望,渔业在扩大产量、稳定价格的同时,能够迈上绿色、高质量的健康发展道路。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购买村民养殖的大土鱼8月29日,星期二,雨,白沙井
今天一早用捞网去捞福寿螺喂甲鱼,鱼塘里养有甲鱼,需要经常到有福寿螺的地方,去捞一些福寿螺回来喂甲鱼。
吃过早餐后,到附近商店购买电热管、混用机油、创口贴等,在国道旁边的水沟里,看到有村民把鱼装到网兜里,放在水沟里售卖,品种有草鱼和鲢鱼,价格分别为12元,10元斤。
这些农户养殖的鱼,是绝对的绿色环保,是真正的土鱼,首先,这种鱼至少已养殖了两年以上,多的3至4年,因为它是草养,完全不会投放饲料,因为投放饲料成本过高,而且鱼还不好吃,完全吃草长大的鱼,生长速度本身就很慢,加之自养的鱼,草料又无法绝对的保证,生长就更是缓慢了。其次是这些自养的鱼,数量有限,以保证自己消费为主,有多余的才出卖。第三是这种鱼基本是在本村出售,因为大家知根知底,绝对不会以次充好,在集市市场从外地贩运回来的鱼价格仅是8至10元,有时还要便宜,但那样的鱼品质以农户自养的鱼相比差别是很大的。
今天是农历7月14日,属于本地的传统节日,捕鱼自用,多余出卖,每年都是如此,虽然自己也养有鱼,而且也到了可以捕捉的重量标准,但是村里其他人养的鱼与自己养的鱼品质是一样的,就不必要捕捉自己的鱼了,花钱买鱼就是了,而且这个阶段是鱼生长最快的时期,让自己的鱼长得更大再捕捞更为理想。
买了一条六斤多重的鲢鱼,回来宰杀时发现有很多鱼卵,至少有一斤以上,这也是经验不足的表现,就算是花钱买经验吧,吃一堑长一智,若是不想要鱼卵多的鱼,是可以选择公鲢鱼来购买的,下一次买鱼就有经验了。
鲢鱼,长的快,但不值钱,很少有人愿意去养殖它。但仔细分析的话,在一些特种精养池当中套养鲢鱼,可以巧妙地利用鱼类之间的互补性,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水、以鱼养鱼的目的,简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总的来说,精养池套养鲢鱼有四条优势
1、经济性,可以卖钱。
一方面,套养鲢鱼不直接投料,只是鱼苗钱就可以了,其它的不大需要直接成本;另一方面,鲢鱼是纯收益,特别是在主养品类行情不好或不稳定的年份,花鲢的产出效益是当年的纯收益。
2、摄食有害藻类,尤其是蓝藻。
鲢鱼是滤食性鱼类,以浮游植物为食,对控制水体肥度有一定作用。如果夏季高温蓝藻水爆发,这个时候有鲢鱼就省事多了,可以直接吃蓝藻!如果有机质太多,淤泥过多,浮游动物过多,鲢鱼也可以有效解决浮游动物过多的困难。
3、防止池塘缺氧,减少泛塘风险。
养殖最理想的水质是藻相合适,溶氧量合适的水,而鲢鱼恰好耐低氧能力很低,因此又是水中溶氧量的“预报员”,当水中更先出现鲢鱼浮头,说明水体缺氧,需立即采取增氧措施。
4、鲢鱼夏花可以作为饵料鱼。
一些肉食性鱼类以天然活鱼为食,这是鲢鱼的另一价值,就是作饲料鱼,牺牲自己,养大优质精养鱼。
在诸多饲料鱼种中,鲢鱼繁殖力属于强悍的,一条成熟的雌鲢鱼可以繁殖出20万下一代,而且由水花、种苗到苗种培育以及成体养殖成本都较低、养殖技术也不高,在与其它优质鱼类中搭配混养,节省水域空间,还保障了优质鱼生长所需饲料供应。
另外,有养殖螃蟹的老板,也在套养鲢鱼,年底卖不掉的鲢鱼,可以放在冷库,作为来年螃蟹的饵料鱼,何乐而不为呢。
特种鱼精养池,套养鲢鱼的知识延伸
一般来说,特种精养池当中套养鲢鱼,一亩放苗在30尾左右,花鲢多,白鲢少。根据相关养殖观察发现,养殖白鲢增重一斤,约消耗60-80斤藻类,增重一斤所需浮游动物,增重一斤花鲢,约消耗3-5斤浮游动物,只要有充足的天然饵料,花鲢生长最快,一个养殖季,生长到8-10斤都是很常见的。
综上所述,精养塘套养鲢鱼,既可以综合利用水体资源,增加鱼产量,又能有效防治病害,同时还能保护养殖水体环境,减少污染。你的池塘也套养鲢鱼了吗?
湖北宜昌:钓鱼者在长江钓起一条9斤重鲢鱼,售价90元2019年8月9日,湖北宜昌,一位钓鱼者在长江钓起一条9斤重鲢鱼,售价10元一斤,总价90元。
2019年8月9日,湖北宜昌,一位钓鱼者在长江钓起一条9斤重鲢鱼,售价10元一斤,总价90元。
2019年8月9日,湖北宜昌,钓鱼者在长江边钓鱼。
2019年8月9日,湖北宜昌,钓鱼者在长江边钓鱼。
2019年8月9日,湖北宜昌,钓鱼者在长江边钓鱼。
2019年8月9日,湖北宜昌,钓鱼者在长江边钓鱼,与夕阳相映美。
2019年8月9日,湖北宜昌,钓鱼者在长江边钓鱼,与夕阳相映美。
鲜活肥美的白鲢鱼在牙克石街头卖四块钱一斤,这个价格咋样?2017年11月9日,内蒙古牙克石市街头,顾客在一摊位选购鱼。摊主说,这叫白鲢鱼,哈尔滨上的,四块钱一斤。(更多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头条号:雨寒视觉)
摄影师在现场看到,白鲢鱼很新鲜,有的还活着,不断地翻滚身子。
资料显示:?鲢鱼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白鲢鱼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 *** 。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资料显示: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四块钱一斤,买一条一般也就10多块钱,还真不贵。
白鲢鱼的吃法和其它鱼类相似,没什么特别的。
围观购买的人还真不少。4元一斤的白鲢,一位女士挑了条大的,将近三斤的一条鱼只花了10元钱左右,她觉得挺划算。(更多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头条号:雨寒视觉)
淡水鱼今冬比去年便宜很多,消费者得实惠,市场怎么了?#中国地道风物#湖北淡水资源丰富,江城武汉周边到处都是自然湖泊和湿地,养鱼塘到处都有,随处可见。
因此,在淡水鱼业的行业中,有这么一句顺口溜,“淡水养鱼看湖北,湖北鱼贵天下无”,说明湖北的淡水鱼产业,领先全国,同时影响各地消费者的菜蓝子,所以,湖北淡水鱼养殖是非常关键的行业,是鱼类市场的风向标。
入冬了,我的妻子认为,近几年来冬季鱼价这么贵,越是离春节更近,鱼价越来越高,天气这么寒冷,趁早去买点鲜鱼腌制一些腊货。
于是,去就近一家鱼店,买了100多斤的鱼,让我太惊喜了,原来鱼这么便宜,问非常熟悉的店老板,他说到过年的时候,今年鱼价还要便宜,鱼太多了。
他家的白鲢鱼卖4.5元一斤,花鲢卖5.5元一斤,鲤鱼是7元一斤,草鱼是7.5元一斤,鲭鱼是8元一斤,所有的鱼,价钱都下降了不少。
我回家翻看2020年办年货的流水账本,白鲢鱼是6元一斤,花鲢鱼是7.5元一斤,草鱼12元一斤,鲤鱼是10元一斤,鲭鱼卖13元一斤,鳝鱼、泥鳅等水产品,价钱更贵。
鱼买回家后,村子里一些老人赶来问价,都想买点年货,腌点腊味,他们对鱼的行情都不了解,因为,我们村子里水源丰富,平常吃鱼不需要购买,自己的稻田里就有野生的鱼,只有家里有红白喜事和过年的时候才去买鱼。
老人们看到今年的鱼价这么便宜,有些不相信的神情,都在议论,今年淡水鱼市场到底怎么了?因为,有的人家和亲戚都在养鱼,鱼价低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非常关心鱼价。
今年鱼价这么便宜,这么低,究竟市场怎么了?淡水鱼的行情,不像生猪行情是受资本控制,鱼市绝大多数都是农户单打独斗的多,大型养鱼场非常少,并且对市场行情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淡水鱼行情,主要是受供需关系来控制的。
首要原因是今年的淡水鱼非常多,导致鱼价的下跌。那个卖鱼的远房亲戚老板告诉我,今年的鱼太多了,过去几年他家都要开车子到鱼行上去找卖鱼的,或到养鱼户去进货,价钱都是由人家定价。
现在到好,都是养鱼户送鱼上门,并且价钱越来越低,害怕不买他家的鱼。他说武汉周边的各个鱼交易市场,卖鱼的人多,而买鱼的人非常少。鲜鱼根本卖不掉,所以鱼价这么便宜。
从我村子里来看,在疫情发生之前,养鱼基本上都停养了。因为养鱼的人都是中青年人,老年人都不养,养鱼不如打工,打工收入要高于养鱼,并且无忧无虑,养鱼担心难于销售,所以,村子里的人,都愿意去打工,没有人愿意在家养鱼了。
自从疫情防控开始后,村子里的中青年人,进城打工就不自在方便了,就算进城后,春节因疫情防控不能回家过年,并且工作非常不稳定,今天上班,就不知道明天有没有班上,一旦疫情来了,就不能上班,一停一两个月,有的单位因各种原因,又大量减员,因此,他们打工根本挣不到钱了。
这两年,村子里的打工人逐渐回家了,不愿去打工,就在家里重操旧业,有的养鱼。有的种藕,有的种菜,目的都是想多挣钱。
因此,今年村子里的种藕人家,家里的藕堆积如山,没有商家来进货,种菜的每天卖菜的人,开车到农贸市场去,从早晨等到傍晚,拉去的蔬菜还不一定有人买走。
听村子里人说,每天一车送至交易市场上,等了一天没有人买他的蔬菜,到吃过晚饭的时候,菜贬子就多了起来,大砍价,这个时候,卖菜的菜农饥寒交迫,谁都想早一点回家,结果一车菜非常便宜地卖掉走人,实在太寒心了。
村子里几家养鱼户,过去都是鱼贩子找上门来拉鱼,现在都要自己去找销路,没有销路鱼就很难卖掉。
有的人在外地找到了销路,因疫情防控,商家不敢来拉货,要求送货上门,养鱼户因疫情防控也不敢送鱼,因此,这几家养鱼户,塘里的鱼不敢捕捞,至今没有卖一条鱼,心里非常着急。
若是他们家里的鱼,在春节期间没有卖掉,到春节后是根本卖不掉的,养一年鱼等于白养的,到第二年,一条鱼十几斤重,都是饲料喂养的,销售更加困难,养鱼成本无法收回。
总而言之,今年淡水鱼价便宜,就像山东的葱姜蒜成稻草价,河南蔬菜烂在地里一样,都是同一个道理,因疫情的严重影响,和深层次的影响,导致农产品生产严重过剩,另外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地障碍巨大,阻碍运输,造成农产品滞留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