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龙骨汤是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而来。
《陈修园医学全书》对此已有论述:“二加龙骨汤主治虚劳诸不足,男人失精,女子梦交乃浮热汗出。”
汗是人体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同样,精血也属于人体津液的一部分。
中医认为早泄的发生,是因为虚热扰动心神而不能固摄而导致妄泄,现代医学也认为这是大脑神经过度兴奋导致不能自主控制 *** 。
此较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更适宜遗精、早泄日久,虚寒更甚者,并津伤明显又见虚热明显者。
经方治病不是守方不变,而应有是证而用是药。若伤津口渴者加天花粉;阳明热盛加生石膏;虚热证明显加枸骨叶;少阴虚寒甚加淫羊藿。
回顾一则医案,患者程某,男,48岁,主诉早泄伴功能障碍10年余。
刻诊见:
1、早泄、功能障碍;
2、夜间有轻微脖起;
3、口干、汗出,但不严重;
4、手足逆冷,纳寐可,夜尿2次,大便不干;
5、舌苔白腻,脉细。
辩证:表虚不固,里热外溢;
治宜:益气固表,补虚清热。
方予:桂枝、白芍、白薇、炙甘草、白术、茯苓、龙骨、牡蛎、白附片、生姜、大枣
患者初服7剂,逆冷减轻,夜尿2-3次,易汗出,盗汗不明显。再看舌脉,苔白,脉细。
守方续服7剂,手足渐温,汗出减,已不早泄,脖起尚好。
此患有轻微汗出,手足不温,口干,属表虚不固,表虚既是卫气虚。
中医讲营气行于内,而卫气行于外,营卫调和才能使汗出有常,一旦营卫失和则会出现病理性汗出。
手足不温、夜尿频、脖起减退、脉细、苔白腻均是表虚不固,里热逼津外出的病证表现。
故用二加龙骨汤清里虚热,强壮解表固表,药后热除不再迫津液外出,表固汗敛,则津血自然恢复。
方以桂枝加附子,解少阴之表;白薇清泄虚热,善于滋阴而清在上之虚热;茯苓、白术利湿化饮;生姜温中,除下焦之寒湿。
龙骨、牡蛎是两味咸寒的强壮滋阴药,主在清阳明虚热,摄精敛气,敛汗之中寓补益精血之意。
白芍益阴和营,配伍桂枝解肌发汗;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大枣甘平益脾肺,生津而除燥。
五指毛桃土茯苓煲龙骨,清热祛湿,清肝润肺,广东人的传统药膳汤这段时间广东闷热有雨,令人产生湿困痹酸之感,五指毛桃和土茯苓有健脾胃、祛湿困的功效,正适合此时入汤之用。
食材准备:五指毛桃和土茯苓适量,龙骨一斤左右,蜜枣两个,姜片几块。
做法:药材先提前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便于容易清洗,龙骨洗净剁好。把备好的材料全部倒入汤锅中,大火煮开,捞起上面浮起的浮沫后,小火煲2小时即可。
今晚菜式:咖喱排骨土豆,番茄炒蛋,醋溜三丝。
1.咖喱排骨土豆
食材准备:排骨一根(洗净剁好),土豆两个(洗净削皮切块),咖喱适量,蒜末,姜片少许。
做法:热锅热油,爆香蒜末姜片,倒入排骨炒香,接着放土豆块翻炒几下,倒入适量水,大火煮开,中小火焖煮约10分钟,然后转小火,把咖喱块放入,稍微翻炒几下,待咖喱块溶解后,煮至汤汁浓稠即可盛出装盘。咖喱块有味道的,不需要额外放其它调料,盐也不需要。
2.番茄炒蛋
食材准备:番茄两个,洗净切块,鸡蛋3个打散,放少许食用油,生抽调个底味。
做法:热锅热油,把蛋液炒成滑蛋,接着再下油,把番茄翻炒下,然后再把蛋和番茄翻炒均匀,放少许水,焖煮两三分钟,放少许蚝油,食用盐调味,盛出装盘。
3.醋溜三丝
食材准备:茭白两根,湖南辣椒两根,胡萝卜一根,全部材料切丝,蒜末少许。
做法:热锅热油,爆香蒜末,放三丝下去翻炒片刻,放两勺白醋,两勺薄盐生抽,一勺蚝油,翻炒入味,炒至熟透,即可盛出装盘。
最后,来两张变身前后大合照<耶>
烹饪前备料
成品
关注我,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学起来<微笑>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其实,这张方子,早就想说下了。但是,我一直没敢。为什么?因为它看似简单,实际又比较复杂。
首先说,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内伤杂病,包括汗症、失眠、生殖系统疾病、更年期综合症、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用到它。
也许是因为神通广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医家对它做出了不同的解读。有的说,它的真谛,在于阴阳双补。有的则认为,其精髓,在于沟通心肾。
总之,关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真是众说纷纭,让人云里雾里。
先来看此方的结构: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水煎服。这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很显然,这是桂枝汤,加上龙骨牡蛎而得。
它到底啥能耐呢?依我看,就是阴阳双补、收敛固摄。如果一个人,阴阳两虚,身体失于固摄,用这方子正好。
我给你说个比较易懂的验案。
我门诊之前有这么一个男子。出现了尴尬的遗精、痿之症。患者四处求治。但是,治来治去,效果不好。反而,问题越来越严重。
刻诊,见患者苔白,脉芤虚,舌质嫩红。整个人看上去,十分疲惫乏力,脸上的肉深陷下去,身材瘦弱,患者自述,他现在手脚不温热,浑身爱冒汗,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都出汗。嘴里发干,没食欲,大便不实。
平时,则身体乏力,腰膝酸软,走几步就觉得累。心里头,常常发慌,心悸。严重的时候,脑袋迷糊。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我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生龙骨和生牡蛎,开了20剂。
结果怎么样呢?患者喝完以后,十分不满意。为啥?主要症状没有明显改善,相反,口燥咽干的感觉,加重了。当时我也有些犯迷糊,一度自我怀疑。但是,仔细这么一问,发现问题并非如想象中那样。
原来,此人手脚已经开始变得温热,大便开始成形。我觉得,这是诸症向好的表现,于是原方中加入干地黄,再投20剂。
这一次,患者用药以后,身体大有改善。面色显得有些红润,遗精现象消失,精神头开始足了。
这以后,我又转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减调理。最后,患者诸症悉平,生活恢复常态。这一部分你看这个患者,是典型的阴阳两虚。他这个状态非常明显,便于理解。
怎么知道阳虚?精神疲惫、肌肉消瘦、四肢不温、宗筋不振、日夜遗精,同时还便溏腰酸、心悸头晕。你说,这是不是阳虚啊?
怎么知道阴虚?患者舌质嫩红,口干舌燥,日夜盗汗自汗,你说这算不算阴虚?
正因为阴阳两虚,所以患者脉道芤虚。啥叫芤虚?你找一棵大葱过来,在葱管上按一下,就知道了。芤脉,指的就是宽大而中空的脉象。提示什么呢?提示气血阴阳都很虚弱,脉内不充盈,得不到鼓舞。
这个时候怎么办?既然阴阳两虚,那我们就得阴阳双补。同时,固摄身体,及时改善问题。否则,越是这么下去,问题越严重。
我们一起来看一诊时开的方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生龙骨和生牡蛎,
这个配伍,我们一看就知道,就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原方应用。桂枝汤,加上龙骨和牡蛎。
这是怎么阴阳双补的呢?其中的桂枝,温通经脉,补的是阳。桂枝和甘草搭配,辛甘化阳。其中的白芍,养阴血,补的是阴。白芍和甘草搭配,酸甘化阴。
生姜和大枣,固护脾胃,促进气血生化之源。你说,这是不是很精巧的,阴阳双补之法?在这个基础上,配龙骨和牡蛎。这两味药,收敛固摄,固涩精关,改善患者遗精的问题。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同样是针对阴阳两虚,为啥方子里不加入滋补肾阴、肾阳的东西啊?
以传统的补肾固精之法应对,行不行?我认为,肯定行。但是就患者当时的问题来看,必须尽更大努力,以最快速度来改善其遗精的问题。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金匮要略》原书中,主治就是遗精滑精,为“失精家”阴阳两虚而设。所以,这个时候,用它来医治,最为直接。
正如我开篇所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应用范围特别广泛。不同的医家,对它的理解,多有不同的角度。故而,我认为,它应对的,就是阴阳两虚的虚劳证。这也符合《金匮要略》成书年代,老百姓的疾病谱特点。
在小柴胡汤上化裁而来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配伍如何,怎么使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著名方剂,在原文107条提到,张仲景用其治疗少阳病兼三焦俱病的病证。
少阳是人体中主要负责沟通、枢纽的部位,感受病邪一般表现会半表半里之证。在伤寒外感的基础之上,如果出现了误治或者失治,就可能出现正气受损,邪气弥漫三阳的病理变化。
病人会出现寒热往来,胸满、心烦,甚至是惊恐不安、心神不宁,小便不利以及一身尽重等症状。对于这样的病证,用柴胡龙骨牡蛎汤以和解泄热、镇惊安神治疗。
此方用到的中药有柴胡、黄芩、生姜、人参、半夏、大枣、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不难看出,方剂的是以小柴胡汤为雏形,去除掉甘温的甘草之后再加入了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而成。
小柴胡的作用是和解枢机、扶正祛邪,在此基础之上,桂枝、茯苓,可以助太阳经脉之气运行,以运行津液,使三焦通利而利小便;大黄具有清热的作用,可以泻阳明之热,平和胃气而控制谵语症状。
龙骨、牡蛎、铅丹是均是重镇安神的药物,可以帮助安定神明之腑,止烦除惊。这些药物配伍在一起,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之上,使三焦通利,气化以行,里热得清,神明而安。
需要注意的是铅丹一味药物,是铅的氧化物,在古代最开始发现是在道家的炼丹房里,虽然它有安神的作用,但是具有毒性,容易导致急性的铅中毒,所以后代的医家很少将其作为内服使用,用量宜少,且不宜过久,此方在后代的运用只有,医家多用其它药物代替它,比如琥珀粉等。
少阳是人体主枢机、沟通的地方,如果经气不利就会出现胸满,胆郁就会火热扰心而致心烦,当胆气受损,人体就会失于决断,出现心胆不宁,表现出神志不安等精神症状,甚至会出现谵语。
张仲景明确其根本病因是出现在少阳经气之上,心胆不宁为其证型,所以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和解泄热、镇惊安神!
(本图文由“轩辕岛”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荷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灵芝茯苓炖龙骨汤 #滋补养生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道非常营养的灵芝茯苓炖龙骨汤。灵芝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而茯苓则是一种很好的健脾祛湿药物,与龙骨一起炖汤更有补血滋阴、安神的功效。
*** 这道汤,我们需要准备500克的龙骨,20克的茯苓,200克的灵芝片,以及一些红枣、枸杞等食材。
·首先,将龙骨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开,然后撇去浮沫,再煮10分钟左右,直到龙骨变得酥烂。
·接着,将茯苓和灵芝片放入锅中,煮30分钟左右,直到茯苓和灵芝片变得柔软,加入红枣、枸杞等食材继续煮10分钟左右,直到所有食材煮熟即可。
这道灵芝茯苓炖龙骨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非常适合女性和老年人食用,可以补血滋阴、安神,适合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的人群。
此外,这道汤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身体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因此,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一些灵芝茯苓炖龙骨汤,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在家做莲藕花生大骨汤,比买的更好吃秋冬季节多喝点莲藕花生大骨汤滋补又营养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大骨洗干净冷水下锅 下姜片 水开捞出洗干净 把骨头放进炖锅中 再放入切好的莲藕 花生 姜片 净水 放入宜盾普微蒸烤一体机 按纯正模式 100度90分钟 蒸好取出下点盐调调味就好啦 简单又营养丰富 快给家人们做起来吧
By Mandy-love
用料- 筒骨 500克
- 莲藕 500克
- 花生粒 250克
- 姜片 适量
- 盐 适量
1、大骨洗干净冷水下锅 下姜片 水开捞出洗干净
2、把骨头放进炖锅中 再放入切好的莲藕 花生 姜片 净水
3、放入宜盾普微蒸烤一体机 按纯正模式 100度90分钟
4、蒸好取出下点盐调调味就好啦 简单又营养丰富 快给家人们做起来吧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风湿关节痛?一剂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人到了一定年纪,各种关节疼痛的问题总会出现,去医院检查可能会被告知你有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类风湿关节炎,或是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腰突等等。
病名是不少,但却并没有明确的治疗 *** ,所以,接下来就想给大家分享一剂中医经典名字,叫做:桂枝芍药知母汤。
用张仲景自己的话说:可以治疗诸关节疼痛。
条辩: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wāngléi),脚肿如脱......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身体尪羸:尪有变形的意思,羸就是瘦弱。
脚肿如脱:脚肿得很厉害,严重的能肿到什么程度呢?看上去仿佛脱离了身体一般。
大家看,张仲景的描述,像不像现在的风湿、类风湿之症?当然,这在古代是没有这种叫法的,而是统称为“痹症”。
《黄帝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有风,有寒,还有湿。三种邪气狼狈为奸,侵犯关节,导致关节发僵发硬发痛,关节不灵活,甚至肿大,变形。
这个时候,对付它们最厉害的一招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白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炮附子
注意:因为这个方子有附子,所以要先煎40分钟,以祛除其毒性,然后再把其他药材放进锅里,一起再煎煮半个小时。煎出来的汤药分两次饭后温服。
好,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张仲景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到底是如何搞定全身关节痛的?
一、先祛寒邪:麻黄、桂枝、生姜、炮附子。
桂枝
这四味药可以把寒气从骨头里逼出来,逼到肌肉,再从肌 *** 到皮肤,最后全部从皮肤逼出去。
附子,大辛大烈,善于走窜,是补阳气最猛的一味药,尤其壮肾阳,肾主骨生髓,寒邪已经藏得很深了,藏到骨头缝里了,附子一去,都能给它搜刮出来。
附子
逼到肌肉层面后,桂枝再来解肌,桂枝辛温,可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肌肉发紧酸痛了,桂枝最拿手。
附子能强壮肾阳,桂枝强壮心阳,心阳向下普照,肾阳向上蒸腾,人体的两大阳气之源都被调动起来了,全身上下都会感到暖洋洋的,就像是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寒邪也就没有了藏身之所。
它就要往外溜,麻黄趁机把毛孔打开。
麻黄
再加上生姜在后面“煽风点火”,那寒邪能不着急嘛,它溜起来就会很快,百米冲刺一样。
那么,寒邪入侵,寒则凝滞,寒性收引,就会导致不通,不通则痛,寒邪一祛,身体的疼痛就能减轻大半!
二、再祛湿邪:白术
白术
白术健脾祛湿,直接解决湿气的来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健脾是祛湿的治本之法。另外,有了桂枝、附子打头阵,一个辛温,一个辛热,吃了以后会让人感到温暖,温度一上来,湿邪也会自动气化掉一大半。
三、祛风邪:防风
防风
防风祛风,既能防止外界的风邪来犯,又能把侵入人体的风邪赶出去。风药的妙处还在于风能胜湿。
像我们平时洗完衣服以后,更好的办法是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如果没有太阳呢,就放到通风的地方,干起来也很快
分析到此,还剩下谁呢?白芍、知母,还有甘草。
白芍:酸收,具有收敛特性,防止麻黄和桂枝散得太过,使身体虚掉。
白芍
知母:有些人关节红肿、热痛,这是邪气日久在体内郁而化热的表现,知母,寒凉,恰好可以清热,利湿,解决这一顾虑。
而且关节很“肿”,这在中医看来就是有一些废水积在那里了。那么,白芍、知母配在一起不仅可以把积水利出去,而且还能滋阴养血,起到润滑关节的作用。
最后,甘草用在这里也有2方面的作用:
甘草
1、调和诸药
2、与白芍相配,正是有名的“芍药甘草汤”,可以缓急止痛。痛是一种非常紧急的状态,更何况是关节的剧烈疼痛呢,芍药可以柔,甘草可以缓,可以让这个疼痛减轻。
综上:这就是张仲景为大家精心打造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了。可以搞定全身上下的关节疼痛,可谓关节疼痛最强大的方子。
无论你是手指关节还是手腕关节,还是胳膊肘,还是肩膀,还是颈椎腰椎,或者是膝盖,髋关节或者是脚踝等等,无论是大关节还是小关节,只要符合寒湿特点的就可以用。
寒湿特点是:这样的人特别怕冷,冷到骨子里,容易关节痛,不管痛在哪里,只要遇冷加重,关节肿大,疼痛无法忍受,桂枝芍药知母汤就是更佳调理方。
大家学会了吗?
芳香醒脾汤(一)砂仁黄芪龙骨汤芳香醒脾汤(一)砂仁黄芪龙骨汤
配料:
砂仁10g、陈皮5g、淮山20g、大枣8枚、黄芪10g、龙骨500g。
制法:
(1)将龙骨洗去血水,切成小块备用。
(2)将切好龙骨倒入沸水中,焯煮3分钟。
(3)将淮山、砂仁等洗净备用。
(4)将焯好龙骨和枸淮山、砂仁同入煲中同煮,加适量水,大火煲开转小火30分钟即可。
(5)出锅前加入适量食盐即可食用。
功效:芳香健脾、醒脾益中
「食疗药膳」萝卜眉豆龙骨汤土茯苓乌地猪骨汤
文/药学部 谭汉添副主任药师
惊蛰过后气温回升较快,始有春雷萌动,雨水渐多。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纷纷破土而出,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天气温暖湿润,空气中的花粉、野外昆虫、家中螨虫等,都易引皮炎、湿疹的皮肤问题。缓解这些皮肤问题,推荐“土茯苓乌地猪骨汤”。
材料
鲜土茯苓150g,乌梅10g,生地黄30g,猪扇骨400g。
做法
鲜土茯苓洗净切片,乌梅、生地黄洗净,猪扇骨切大块焯水。上述材料放入汤锅,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即可。
功效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作用。乌梅味酸,性平,有滋阴生津、解毒的作用。生地黄味甘、苦,性寒,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土茯苓乌地猪骨汤”有祛湿解毒、养阴清热的作用,对改善春季湿疹、皮炎有较好的作用。易患皮肤病的朋友要避免接触花粉、预防虫咬,家里的被子要勤洗勤晒。
专家简介
谭汉添,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医学理学双学士。主要从事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品质量控制,擅长中医食疗养生及中西药用药指导。
来源: 经视健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