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字词平时经常用,读起来却总是容易出错,就连我们语文老师都不一定读对!
今天为大家分享50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词,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看吧!
- 1. 氛(fēn)围、气氛(fēn)
读音说明:“氛”读fēn,没有fèn这个读音。
2. 强劲(jìng)、劲(jìng)敌、疾风知劲(jìng)草
读音说明:“劲”是多音字,用于“坚强有力”时,读jìng,不读jìn。
3. 秘(bì)鲁
读音说明:“秘”是多音字,用于南美洲国家秘鲁时读bì,不读mì。
4. 匕(bǐ)首、图穷匕(bǐ)见
读音说明:“匕”读bǐ,没有bì这个读音。
5. 档(dàng)案、文档(dàng)
读音说明:“档”读dàng,没有dǎng这个读音。
6. 召(zhào)开、号召(zhào)、感召(zhào)
读音说明:“召”是多音字,表示“召唤、召集”时,读zhào,另外一个音是shào,没有zhāo这个读音。
7. 订(dìng)正
读音说明:“订”读dìng,没有dīng这个读音。
8. 胴(dòng)体
读音说明:“胴”读dòng,没有tóng这个读音。
9. 妄自菲(fěi)薄
读音说明:“菲”是多音字,用作谦辞时,读fěi,不读fēi。
10. 准噶(gá)尔
读音说明:“噶”读gá,没有gé这个读音。
11. 力能扛(gāng)鼎
读音说明:“扛”是多音字,表示“用两手举”时,读gāng,不读káng。
12. 契诃(hē)夫、唐吉诃(hē)德
读音说明:“诃”读hē,没有kē这个读音。
13. 粗犷(guǎng)
读音说明:“犷”读guǎng,没有kuàng这个读音。
14. 飞来横(hèng)祸、发横(hèng)财
读音说明:“横”是多音字,表示“意外的”时,读hèng,不读héng。
15. 一哄(hòng)而散
读音说明:“哄”是多音字,表示“吵闹”时,读hòng,不读hǒng、hōng。
16. 白桦(huà)
读音说明:“桦”读huà,没有huá这个读音。
17. 馄饨(tun)
读音说明:“饨”读tun(轻声),没有dun这个读音。
18. 窗明几(jī)净
读音说明:“几”是多音字,表示“小桌子”时,读jī,不读jǐ。
19. 嫉(jí)妒
读音说明:“嫉”读jí,没有jì这个读音。
20. 人才济济(jǐ jǐ)
读音说明:“济”是多音字,表示“众多的样子”时,读jǐ,不读jì。
21. 针灸(jiǔ)
读音说明:“灸”读jiǔ,没有jiū这个读音。
22. 粳(jīng)米
读音说明:“粳”读jīng,没有gēng这个读音。
23. 规矩(jǔ)、矩(jǔ)形
读音说明:“矩”读jǔ,没有jù这个读音。
24. 唠(láo)叨
读音说明:“唠”是多音字,表示“说起来没完没了”时,读láo,不读lào。
25. 连累(lěi)、拖累(lěi)
读音说明:“累”是多音字,表示“连带”时,读lěi,不读léi、lèi。
26. 良莠(yǒu)不齐
读音说明:“莠”读yǒu,没有yòu这个读音。
27. 绿(lù)林、鸭绿(lù)江
读音说明:“绿”是多音字,表示地名时,读lù,不读lǜ。
28. 酩酊(dǐng)大醉
读音说明:“酊”是多音字,表示“喝酒过量”时,读dǐng,不读dīng。
29. 抹(mò)墙
读音说明:“抹”是多音字,表示“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时,读mò,不读mǒ、mā。
30. 模(mú)板、模(mú)样
读音说明:“模”是多音字,表示“作图或设计方案的固定格式”“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时,读mú,不读mó。
31. 泥淖(nào)
读音说明:“淖”是多音字,表示“烂泥”时,读nào,不读chuò、zhuō。
32. 洁癖(pǐ)、癖(pǐ)好
读音说明:“癖”读pǐ,没有pì这个读音。
33. 剽(piāo)窃、剽(piāo)悍
读音说明:“剽”读piāo,没有piáo这个读音。
34. 媲(pì)美
读音说明:“媲”读pì,没有bì这个读音。
35. 心广体胖(pán)
读音说明:“胖”是多音字,表示“安泰舒适”时,读pán,不读pàng、pàn。
36. 大腹便便(piánpián)
读音说明:“便”是多音字,表示“肚子肥大的样子”时,读pián,不读biàn。
37. 卡(qiǎ)壳、卡(qiǎ)住
读音说明:“卡”是多音字,表示“夹在中间,堵塞”时,读qiǎ,不读kǎ。
38. 蹊跷(qiāo),跷(qiāo)腿
读音说明:“跷”读qiāo,没有qiào这个读音。
39. 牵强(qiǎng)、强(qiǎng)辩
读音说明:“强”是多音字,表示“勉强”时,读qiǎng,不读qiáng、jiàng。
40. 生肖(xiào)、肖(xiào)像、惟妙惟肖(xiào)
读音说明:“肖”是多音字,表示“像、相似”时,读xiào,不读xiāo。
41. 节(jiē)骨眼
读音说明:“节”是多音字,表示“紧要的”时,读jiē,不读jié。
42. 吱(zī)声
读音说明:“吱”是多音字,表示“做声”时,读zī,不读zhī。
43. 挑剔(tī)、剔(tī)除
读音说明:“剔”读tī,没有tì这个读音。
44. 骨髓(suǐ)、精髓(suǐ)
读音说明:“髓”读suǐ,没有suí这个读音。
45. 磨坊(fáng) 、作坊(fáng)
读音说明:“坊”是多音字,表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和旧时某些店铺的名称”时,读fáng,不读fāng。
46. 洞穴(xué)、穴(xué)道
读音说明:“穴”读xué,没有xuè这个读音。
47. 芭蕾(lěi)、蕾(lěi)丝
读音说明:“蕾”读lěi,没有léi这个读音。
48. 一塌(tā)糊涂
读音说明:“塌”读tā,没有tà这个读音。
49. 情不自禁(jīn)
读音说明:“禁”是多音字,表示“忍住”时,读jīn,不读jìn。
50. 靡靡(mǐmǐ)之音、望风披靡(mǐ)
读音说明:“靡”是多音字,表示“低级趣味”“倒下”时,读mǐ,不读mí。
村时记丨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习俗你不一定知道今天,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
好年景,春开头。万物在此时开始,真正苏醒。春天真的来了。
识“龙”
“二月二,龙抬头”这种说法有两种。
之一种说法来自我国天文学。古代天文学根据天体运行的规律划分28天宿,28天宿分为4个大区: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东方苍龙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中,角宿就是龙角。
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角宿,升起了龙角,所以称为龙抬头。
另一种说法则更具实用性。古代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虫、羽虫、介虫、鳞虫、人类五大类。毛虫指披毛兽类,羽虫泛指鸟类,介虫指带甲壳类,鳞虫指有鳞之鱼和带翅昆虫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所以这一天也有很多引龙伏虫的活动,如撒灰什么的。
游“龙”
在诸暨市江藻镇,近日举行了一场“二月二”农事节春祭仪式,将逐渐失去的传统农耕文化重新拉回视线。
祭拜仪式后,参观者与农耕来了一场“亲密”接触,脱掉鞋袜,走进田地,在老农夫的指导帮助下,手把犁耙开垦,使了吃奶的劲也把控不了老耕牛,看似容易,实际不易,深切感受到农事活动的不简单;更近距离地感受了农耕文化,感受到农耕文化是乡村的魂和根,是农业、农村、农民无法割舍的精神命脉。
在吴兴区朝阳街道闻波社区,当地组织理发师志愿者为辖区内的居民免费理发,现场还组织了舞龙、扇子舞、民谣表演等活动。
在嘉善县罗星街道马家桥村文化礼堂举行“二月二?龙抬头”礼仪活动。现场有剃喜头、点龙眼、吃龙食、送福礼等八个环节。此次活动不仅推广民俗文化,也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在“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云龙镇园堍村举办“龙舟下水”活动,吸引附近村民观看。近年来,云龙龙舟活动越办越火,成为众多年轻人喜爱的竞技性运动,参赛队伍不断壮大。全镇村村都有龙舟队,镇里成立了龙舟文化协会。
在温州泰顺泗溪镇,当地举行了盛大的“二月二”祭祀祈福、巡游踩街等民俗活动。据载,龙抬头“二月二”,泰顺泗溪镇白粉墙村常举行庙会,娘娘宫“做福”,周边朝拜者陆续到来,后来逐渐成为泗溪镇人民敬龙祈福、保佑丰收的一个节庆活动。
食“龙”
二月二吃饼,曰“龙鳞饼”;二月二吃面,曰“龙须面”;还有“龙耳饺子”“龙眼馄饨”“龙子饭”等。许多普通的食品,都借龙来命名,大概都是为了感谢龙的恩德,感谢龙为人间带来甘雨,带来食物,带来生命。
相传从唐代开始,长安的百姓便会在“二月二”这一天,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还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
在经过肃杀寒冷的冬季之后,万象更始。作为水稻主产区,相继而来一道道种植水稻的工序,哪一道都很繁重,哪一道都能把人累得腰酸背疼。所以,人人都希望能有什么神奇的办法把自己的腰“撑”住,不再酸痛。借着名字的好彩头,撑腰糕便逐渐流传开来。
所谓的撑腰糕,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农家米糕,不过要做成一条条腰子型。
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里,白米粉做的撑腰糕算得上是弥足珍贵的食品,所以吃起来也颇为讲究。一是要站着吃,以示虔诚。二是要倚在门框上吃,据说这样才可以撑起腰板,干活不累。
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悟“龙”
在南方,二月二也叫“踏青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过二月二踏青的场景:“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雨后天晴,小草和野菜都发出了嫩芽,翩翩少年也换上了薄衣服,处处充满勃勃生机。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中国老百姓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每逢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龙抬头日,人们许下美好的祈愿,也希望每个人都能精气神十足,让好运从这头直到那头,但所有好运都事在人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不负自己,不负春光。
馄饨、抄手、扁食和云吞,90%中国人都分不清馄饨,挺玄乎的
中国人吃馄饨
至少有2千多年的历史
甚至比吃饺子还要早
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密封的包子
没有七窍,所以叫“混沌”
后来根据造字规则,改作“馄饨”
究竟是什么人发明馄饨?
这事情谁都说不准
只要产麦子的地方
貌似都有这种用面皮包着肉
连汤带水吃下去的食
由于历史悠久、地域广泛
馄饨的昵称多得让人头疼
江浙沪一带喜欢叫它本名“馄饨”
再往南到福建叫“扁食”
在四川叫“抄手”,在广东叫“云吞”
你以为只有名字的差异吗?那你太天真了
在上海,馄饨按个头分大小
大馄饨重馅,小馄饨重皮
这些年来,“老上海”和“千里香”
从长三角南下至珠三角
如今,广州城里一条街就有两家卖馄饨的
之一次吃上海大馄饨
突然感到上海人也有豪气的一面
以前听说这座城市的人都精明得很
一块钱能掰两半花
但是大馄饨饱满的馅料
却提供有力证明:人家才不小气!
/江浙沪大馄饨的包法/
大馄饨通常包成元宝状
面皮厚,馅料喜欢荤素搭配
上海馄饨铺要是只卖一种馄饨
那么非荠菜肉馄饨莫属
俩上海人碰面问一句“今朝吃馄饨好伐”
说的也肯定是它
馄饨的老式汤底里
经常加紫菜、蛋皮和虾皮
美其名曰“三鲜”
一勺清汤冲下去
几只透明虾皮浮上来
几口馄饨滑溜进嘴里
就开启神清气爽的精致一天
到夜里,馄饨摊是加班族的深夜食堂
人们离开高大上的CBD
走近一盏昏黄小灯照着的摊子前
老板一揭开锅,水汽蒸腾上来
特别有人情味和烟火气
在众多深夜馄饨摊里
耳光馄饨是上海最早的草根网红美食之一
20多年前
它开在肇周路,店面破破烂烂
从傍晚营业到凌晨3点,总不缺捧场客
/谢霆锋去店里拍摄/
后来得到明星开光,名声不胫而走
老板说,谢霆锋、韩红
鹿晗、黄晓明都去吃过
上海本土明星胡歌更是它的常客b
/胡歌曾亲自发微博认证这里是“上海更好次滴馄饨”/
先不说它的麻酱冷馄饨够不够嗲
光吃个馄饨可能跟明星拼桌
这级别的夜宵恐怕全国唯有在魔都才会体验到
/耳光馄饨后来搬迁到黄阙路,又陆续开了七八家直营店,
原来破破烂烂的街边小摊,升级为宽敞的店面/
魔都的馄饨拥有明星光环护体
而苏州馄饨,自己就天生一副小仙女模样
苏州泡泡馄饨
是包邮区馄饨家族里个头最娇小的
普通人单手一抓就十多个
一碗泡泡馄饨
再加个鲜肉或芝麻汤圆
是很多老苏州都爱的早午茶
对于外地人来说
一头猪究竟能包多少个泡泡馄饨?
这一直是个谜
这种小馄饨,吃的是一种气韵
它的馅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细长的竹签沾一下红彤彤的肉酱
在皮子边上飞快地一擦
手指捏合间使馄饨里面形成气囊
泡泡馄饨也因此得名
/有网友说:“苏州人包馄饨,猪只受了点皮外伤。”/
它的皮薄得不能再薄
机制的馄饨皮只不过是半成品
买回来得用空啤酒瓶来回压
到了薄如纸的程度才算过得去
有气泡自重小,你以为自己在包馄饨
可能是在解物理浮力题
吃小馄饨重汤
汤底一般用猪骨头或鸡架熬制,清而不浊
碗底放猪油、葱花、细盐
通常不加榨菜或蛋皮丝
/图 / 苏小叨/
一碗合格的泡泡馄饨,颜值要求极高
上桌时需要个个鼓着漂在汤面上
像透着嫩粉色的小水母
别看它们外形可爱
内核却是个狠角色
皮晶莹剔透,一抿即破
透出浓郁的汤和肉的鲜美
据说,没有被泡泡馄饨烫到过的苏州人
人生是不完整的
吃的时候,记得先吹一口
否则你肯定会被里面的热气烫得花容失色
如果说泡泡馄饨是软萌妹子
那么福建扁食则是铮铮硬汉
扁食是福建版的馄饨
作为沙县小吃“镇店三宝”之一
扁食携手拌面,走南闯北,广为人知
它不仅深入福建人民的早餐回忆
而且深受全国省饭钱买球鞋的骚年喜爱
跟包邮区的馄饨不一样
传统扁食的馅料不用刀剁
在外卖还没盛行的年代
逢年过节走进闽北古城
你能听到“咣咣”的敲打声
一阵紧接一阵,那是家家户户做扁肉馅的声音
/一般先把肉绞碎,再捶打/
做扁食馅,得挑选上好的猪后腿瘦肉
用刀切成薄片,再用头槌敲打
直至其烂如绵、粘如糊,呈肉酱状
这种历经锤炼的扁食,口感脆嫩,分外有嚼劲
/福建蒲仙吃扁食会配上油豆腐/
扁食还可油炸
从滚油中捞出,淋上酸辣勾芡
外酥里嫩,别有一番滋味
在福州,有一种扁肉燕
不仅馅是猪肉
甚至连包馅的燕皮也是掺和瘦肉打出来的
由于燕皮 *** 繁琐
一般家庭会买现成的燕皮
到使用前,将干的燕皮铺开
撒上水,使它回潮变软,再包馅下汤
/在莆仙的一家燕皮老字号里
2斤精肉泥加入木薯粉,可 *** 出长6米宽1米多的燕皮/
扁肉燕又叫太平燕
是福州风俗的喜庆名菜
每逢婚宴喜酒,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
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说法
太平燕经常跟整颗鸭蛋一起煮汤
在福州方言里“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
生活中的各种乱被压下去了,也就太平了
这种皮包肉的食物
在福建的地位比江浙沪的馄饨要高几级
但也够不上它在四川人心中的分量
在四川,大家都喊叫它“抄手”(cāo sǒu)
因为包抄手的最后一步是两边往中间合拢
颇有包抄合拢的意思
/图 / 孔老师教做菜/
很多人心目中
抄手是一个四川美食icon
不管它带汤还是干的
不管它藏在哪条深邃的巷子,都会被吃货发现
/《前任3》中一家藏在巷子里的抄手店/
馄饨一入川
不仅换了名字,更是重获新生
在爱吃辣的川人看来
那些叫“馄饨”的,大概是莫盐莫味的面皮裹肉
跟抄手压根儿不是一个货色
红油抄手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抄手摊前的空气
总是裹挟花椒、辣椒、葱、姜、蒜的味道
闻着就流口水
抄手裹在香到想哭的红油里
香辣中带着丝丝甜味,拌匀了吃非常过瘾
做红油抄手,调味是重头戏
上镜《早餐中国》的成都老五抄手
上午卖抄手,下午开麻将馆
这么有生意头脑的老板,给抄手调味时也有小心机
/餐桌掀开就是电动麻将桌/
老五在和馅时会加入花椒和生姜水
达到劈腥提味的效果
*** 酱料他们用的是
二荆条辣椒和朝天椒的粉末
保证七分辣三分香的风味
将适量菜籽油加热
直到表面有白烟冒出
再倒进混合好的酱料中
激发出麻辣鲜香之味,红油就制成了
/老五的红油抄手/
抄手皮通常比包邮区馄饨的皮要厚实有韧性
为的就是更好吸收香浓的红油
红油抄手麻辣辛香,香浓味美
你是吃一碗啊,吃一碗啊,还是吃一碗啊?
你以为川渝吃货对馄饨的改造就算彻底吗?
不,大吃省才是让馄饨走得更远的推手
广东人叫的云吞
其实是“馄饨“的粤语发音
清朝年间
外省官员带来江南的面食
广东民间逐渐流行吃面
跟江浙前辈相似
广东云吞也是穷出身
师傅挑着云吞担穿街过巷,偶尔停在榕树头下
卖上几碗云吞,跟街坊吹水
为了能快速煮熟
一张云吞皮只在中间包一点肉,四边自然散开
这样子,热汤中的云吞都留着“金鱼尾”
无意中增添几许写意
最传统的云吞馅是三分肥七分痩的猪肉
鲜虾云吞是作为高配版产生的
用的是小河虾,胜在增鲜
时局变动,广东师傅逃难去香港后
他们因地制宜开始用厚肉的大海虾
/香港早年的云吞面档/
广东人吃云吞,经常和面一起吃
云吞皮的做法,也就跟广式碱水面同出一门
北方做面不加蛋黄,面身洁白
广东的面通常会加碱水
加整颗蛋,面身澄黄透亮
/广州许多面店都标榜所用的碱水面
是用竹竿压出来的竹升面/
至今,一些云吞面老字号
仍会标榜自己用全鸭蛋和面不加水
连云吞的接口抹的也是鸭蛋黄
上海大馄饨皮肥厚松弛
苏州小馄饨皮存在感弱
但加蛋的广东云吞皮则更紧致筋道,久煮不烂
广东人爱喝汤
云吞的汤底自然也经过改良
大地鱼、虾子和猪骨
是广东云吞汤底的基本修养
汤底色泽金黄清澈,鲜香浓郁
吃完云吞喝干汤底也不觉口渴,方为优秀
/大地鱼在煮汤前会先烤一烤/
现在有面店在云吞里包入鲍鱼
大虾,单价动辄三四十元
但云吞面的精髓
并不在云吞里的虾有多大
面有多大碗,而在于“恰到好处”这四个字
北方面条是当饭吃的
云吞面最初是有钱公子哥的下午茶
当点心吃着玩的
一个饭碗底四颗云吞
一两面,汤不没过面
这种分量叫“细蓉”,用来解馋刚刚好
/一碗讲究的细蓉,
上桌时是看不到云吞的,勺子放在碗底/
每个老广心中都住着一碗云吞面
云吞面不仅是一份风雨无改的早餐
更是广东这方水土所养育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像我这样的广州人
不知道吃什么的早中晚
只要遇到云吞面店,双脚总会惯性地溜进去
岁月流传,小时候只期待云吞里的整只虾仁
长大了却更懂欣赏云吞
面条和汤底的平衡滋味
一张面皮,有厚有薄,悉随尊便
一点肉馅,可多可少,习惯就好
一段人生,或长或短,吃不惯馄饨,就尝尝云吞
不一样的除了它们的名字,还有你的思绪
来源:那一座城(ID:thecity2015)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美食##涨知识##冷知识##食物##读音##普通话#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精神好友 o忙忙o 】,今天,我们来聊:【容易念错的食物名称】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绵延数千年。
从 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这八大菜系,到各式各样的瓜果零食应有尽有。
不过,有时我们会发现:
很多食物的名字,我们只是人云亦云的唤出了一个大概的读音,它们究竟叫什么呢?
馄饨(hún tun)
饨从“形声字”的概念来引入,确实没有问题,是我读错了<我想静静>
蛋挞(dàn tà)
这个“挞”字的读音,属实是没有想到<偷笑>
鳗鱼(mán yú)
这个我非常喜欢吃,但是,原来一直读错了声调。
果脯(guǒ fǔ)
随着“肉脯类零食”的普及,这个字越来越不容易读错了。
牛轧糖(niú gá táng)
震惊了我好几天,这个字原来念 gá 啊!<捂脸>
蛤蜊(gé li)
作为北方人,确实很多海鲜的名字都不会念<偷笑>
荸荠(bí qi)
这个真的很好吃,不过,大人们从小就给我教错了<捂脸>
蛏子(chēng zi)
头回吃的时候,不懂就问,一开始就避免了读错,机智如我<机智>
芫荽(yán suī)
就是香菜,有些菜单会写雅称,让菜品的名字更有意境,提高食客的体验。
芝麻糊(zhī má hù)
芝麻糊的广告,教错了我这么多年<惊呆>
花蛤(huā gé)
这个叫错的概率,比蛤蜊还高<偷笑>
牡蛎(mǔ lì)
蚝类,确实南方的朋友们应该都不容易叫错吧?
醪糟(láo zāo)
醪糟小汤圆,太适合夏天了<偷笑>
蚬子(xiǎn zi)
继续开启形声字模式<偷笑>
茼蒿(tóng hāo)
茼蒿的味道非常清爽,夏季解暑太棒了<机智>
豇豆(jiāng dòu)
形声字战队又添一员<偷笑>
饸饹(hé le)
我比较喜欢在夏天吃凉拌的<呲牙>
鳜鱼(guì yú)
一般菜单上都写“桂鱼”,是怕不认识不好点菜吗?<捂脸>
莜面(yóu miàn)
一开始老读 xiǎo,后来发现xiǎo 是 这个字“筱”<偷笑>
甏肉(bèng ròu)
山东的传统美食,甏是陶器,盛肉用的。
甑糕(zèng gāo)
作为西安本地人,我一直念甑(jìng),麻烦大神解惑<呲牙>
粳米(jīng mǐ)
这个太容易念错了<捂脸>
作为一个吃货,写这类文章,那真的是太开心了!方便以后点菜啊!
还有哪些容易念错的食物呢?
欢迎大家多多分享!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评论区见<呲牙>
这些吃的,你会翻译吗【这些吃的,你会翻译吗】①火锅:Hot Pot;②麻辣烫:Spicy Hot Pot;③烧烤:Grill(在平底锅里烤);Barbecue(直接在火上烤);④拉面:Lamian Noodles;⑤刀削面:Daoxiao Noodles;⑥米线:Rice Noodles;⑦馄饨:Huntun或Wonton;⑧月饼:Moon Cake;⑨米酒:Rice Wine… @人民网:【麻辣烫、拉面、自助餐…用英语怎么说?】禁止掉头No U-Turn,过山车Roller Coaster,麻辣烫Spicy Hot Pot,豆腐Doufu,自助餐Buffet…常用的3500多条规范译文 再也不怕和外国人交流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00个一看就会一读就错的字有些字看着很面熟,读起来却总是容易出错。例如:当(dāng)天还是当(dàng)天?模样(mú)还是模(mó)样?小编为各位分享100个容易读错的字,看有几个是你也读错过的?
1、氛围 fēn( 无去声,不读“奋”,读作“分割”的“分”)
2、一场雨 、一场大战 cháng(不读chǎng,用于事情的经过)
3、匀称、称职、称心如意、对称 chèn(读“趁”,不读(乘)cheng)
4、种(姓氏)chóng
5、憧憬chōng (读冲,不读chóng)
6、驰骋chíchěng( 不读chéng)
7、处暑 处境 处女 处世为人 处于chǔ(不读去声(处))
8、啜(姓氏)chuài
9、汆丸子cuān(非去声)
10、档案 dàng(无(党)dǎng音)
11、安步当车dàng(不读平声)
12、订正 dìng(无(丁)dīng音)
13、胴体 dòng 去声(不读(同)tong) 句读dòu
14、拾掇duo(拾掇的意思不读duò。在拾掇里读轻声。)
15、菲薄 fěi(芳菲是平声)
16、果脯 fǔ (不读“普”)
17、准噶尔 gá 枸杞gǒuqǐ(皆上声)
18、小孩呱呱坠地 读(姑)gū(不读“瓜”,gua)
19、力能扛鼎gāng (不读kǎng)
20、契诃夫 唐吉诃德hē(不读ke)
21、道行héng(修行的功夫,比喻本领。不读hang,xing)
22、飞来横祸 蛮横 发横财 hèng
23、横加阻拦hēng
24、一哄而散 hòng (哄堂大笑hōng 哄逗 哄骗 hǒng)
25、骨骸hái
26、薅草hāo
27、白桦树huà(不读huá)
28、馄饨húntun(轻声不读dun)
29、和泥 和面 huó 搅和 和稀泥huò 和牌(读胡)
30、囫囵吞枣húlún(不读lùn,单独囫囵一词时囵读轻声。)
31、溃脓huì(区别溃烂kuì)
32、通缉 jī(区别编辑jí)
33、窗明几净 jī (误读上声)
34、嫉妒 jí (区别忌妒jì)
35、人才济济 jǐ (不读jì)
36、里脊(轻声,本音jǐ)
37、渐染 东渐入海jiān(不读jiàn)
38、眼睑 jiǎn
39、绢花 juàn(无平声)
40、配角儿 角色jué (不读jiao)
41、发酵 jiào(不读xiao)
42、解送 押解 jiè(误读上声)
43、浑身解数 xiè(误读jie)
44、粳米 籼米jīng xīan(不读geng shan)
45、颈部jǐng(误读去声)
46、靓妆jìng (不读liàng)
47、循规蹈矩 矩形 jǔ (误读去声)
48、前倨后恭 jù 龟裂jūn(不读guī)
49、以儆效尤jǐng (非去声)
50、睛纶jīng(不读qíng)
51、唠叨 láo (区别 唠家常lào)
52、落不是 lào(误读luo)
53、量杯 思量liang 量体裁衣liàng (误读阳平)
54、连累lěi (误读去声)
55、累累 1.果实累累léiléi阳平。2.伤痕累累lěilěi 上声
56、浙江丽水lí(不读lì)
57、淋病lìn 去声(误读阳平)
58、绿林好汉lù 棕榈 lǘ(误读上声)
59、莽莽群山 草莽mǎng
60、扪心自问 mén
61、腼腆 miǎntiǎn (都是上声,腼误认为是平声)
62、酩酊mǐngdǐng(都不是平声)
63、披靡mǐ(不读mí)
64、抹墙 mò
65、模样mú (区别模型mó不读(瞙))
66、泥淖nào (不读zhao)
67、喷香 喷喷香 pèn(不读pēn )
68、癖好 洁癖pǐ(不读pì)
69、睥睨pìnì(不读bi)
70、剽窃 剽悍piāo(不读piáo)
71、媲美 pì 去声(不读bi)
72、心广体胖pán(不读pang)
73、大腹便便pián (不读(篇))
74、缥缈piāomiǎo 骠勇piào(不读biāo)
75、娉婷pīngtíng
76、砒霜pī(不读pí)
77、湖泊pō 漂泊bó
78、哨卡 qiǎ 上声(不读ka)
79、蹊跷qīqiāo(不读去声)
80、牵强附会 qiǎng(误读qiáng) 襁褓 qiǎng
81.生肖 肖像 读xiào不读xiāo
82.呱呱坠地 读gū 不读guā
83.节骨眼 读jiē 不读 jié
84.不吱声 读zī 不读zhī
85.燕妮 安妮 读nī 不读ní
86.禅让 读shàn 不读chán
87.莫邪 读yé 不读xié,
88.剔透 挑剔 读tī 不读tì
89.骨髓 读suǐ 不读suí
90.浩浩汤汤 读shāng 不读dàng
91.结婚 结冰 读jié 不读jiē
92.牌坊 磨坊 前读fāng 后读fáng
93.荷锄 读hè 不读hé,
94.藤蔓 读wàn 不读màn
95.玫瑰 瑰丽 读guī 不读guì
96.氛围 气氛 读fēn 不读fèn
97.一塌糊涂 读tā 不读tà
98.情不自禁 读jīn 不读jìn
99.梵语 读fàn 不读fán
100.所向披靡 读mí 不读mǐ
你读对了几个?
食物和人一样有地域之分,而五花八门的差异,又是由环境气候等因素,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塑造而形成的。
那么,馄饨、抄手、清汤、云吞是同一种食物吗?
(馄饨。视觉中国 / 图)
冬日黄昏,如刀的风里你嗅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抬头瞧,果然在巷口的拐角处有一个巴掌大的馄饨店。
停!川渝人说,不是应该叫抄手的嘛,还要多放辣子红油。错了,应该是叫清汤才对。江西人一边说着,一边忙不迭地往碗里撒葱花。俩人一边争一边瞅旁边那位,你说叫什么?我吃的是云吞面呐……
各地馄饨的特色
除了这几个名字外,还有包面(湖南)、包袱(皖南)、水饺(武汉地区)扁食(福建)、曲曲(新疆)等各式各样的名字。看起来是同一种食物,不但叫法上五花八门, *** 上也形式各异。
此刻,你与家人围坐在煤球炉子旁,窗子外正飘着白。猪肉大葱的馅儿,还和了点萝卜泥,一旁的老妈埋怨你把面和软了,本来是包饺子的,只好改吃馄饨。在黄河以北,馄饨与饺子,除了在吃法上前者带汤以外, *** 上皮要更薄一点,填馅儿也更少,包法上比饺子要复杂一些。
对于北方人而言,这就是很大的区别了,何况在河南北部的一些地方,馄饨与饺子更是傻傻的不作区分——馄饨不实惠啊,个头小,全是汤。
南方人却不这么认为。相比于北方的大馄饨,个头不但要小,皮儿一定得薄,最关键的是馅料和汤底。
走在成都街头,饿意袭来要一碗红油抄手。开火、下馄饨、起锅、加料、上桌,看着眼前这碗红白相间,漂着辣子油的馄饨,你敢相信这是在须臾之间做成的吗?
猪肉为主的馅儿,加上皮薄个儿小,滚汤里十分易熟。因此川渝人叫它抄手,意指转瞬间就能做好。至于这汤底的辣,那也是馄饨界的头一份。
广东人这时候说话了,你那抄手的皮也叫薄啊,来广州看看什么叫云吞吧。皮要擀的更薄,馅料里一定要有虾,至于汤底,鱼汤或者骨头汤都行。最最关键的是,这碗云吞要跟面一起吃。
云吞和面加一起煮,属于两广更大的特色。而在广州地区,还有一种叫竹升面。由于也是跟云吞一起煮的,不少人把它跟云吞面混为一谈。可在吃食上讲究的老广看来,云吞面所用的面形式更广,而竹升面则用的是不同的 *** *** 。因此这两者看起来一样,可实际上并不一样。
云吞这个名称,有人认为是“馄饨”一词发音的变异,也有人从它的吃法上来考据。热气腾腾的碗里,粉白细腻的云吞,吹弹可破,一口下去,不像是把一朵云给吞进嘴里了吗。
江西地区有一句谚语:竹膜纸,包丁香,一投投进了赣江,风吹波浪起,赶紧用碗装。虽然这是来形容清汤的,不过皮薄馅儿少的特色,是南方不同地区馄饨的共同点。
因距离产生差异
食物和人一样有地域之分,而五花八门的差异,又是由环境气候等因素,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塑造而形成的。
叫法上,馄饨不同名称的差异,方言不同是根本的基础,其次由于地域限制,不同的区域内,人们日常生活里的所见所闻也具有各自的形态色彩。食物名称都源自生活,或是某一种具体的物件,或是吃法上的鲜明特色。于是,赋予同样的食物不一样的名称,在各自区域内就再正常不过了。
这都是在农耕文明时代,距离和地域的限制而形成的独特文化。在工业化了的流水线时代,由于成了地球村,这种差异便不明显了。比如说肯德基,无论是开在美国还是赞比亚,它的名称都是一样的。
在包法上,各地也有不同。馄饨是先中线对折而后捏四周的棱角;云吞是四角聚拢捏成一坨;抄手则是馅搁在一角沿对角线上卷。
至于皮的薄厚和馅料的多少,那是主食与小吃的区别。北方面食为主,加上气候相对冷一些,皮厚馅儿多在寒冷的冬季可以提供更多的热量。而以米饭为主的南方人,吃碗云吞或者清汤,只是偶尔换换口味而已。
馅料以及汤底的选择,北方由于缺水少雨也不靠海临江,猪羊肉和鸡肉以及各种菜蔬是馄饨里的常客,比如新疆的曲曲,就是羊肉为馅。
而江浙和岭南有水有海,怎么能不放点水里的东西呢。比如刀鱼馄饨是江苏著名的小吃,以江苏江阴的刀鱼馄饨最为著名。它久煮不烂、晶莹润泽,制馅选用长江里新鲜肥硕的雌刀鱼为更佳。清明前夕在江苏江阴品尝细、滑、香、鲜的刀鱼馄饨,能使食客大快朵颐、回味无穷。
嗜辣的川渝人,他们比较特殊,抄手汤底是辣的,众多的蘸料也都冒着红。在西南人的心中,恨不能把粽子都做成辣口的。
馄饨的差异,就在这距离中产生了。
馄饨的由来和历史
但那面粉团说话了,就是再换皮换馅儿,你一开始也是从北方出生的。
扬雄所著《方言》中提及,“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类型。扬雄是西 *** ,可见馄饨出现之早。
饼属类的食物都由面所 *** ,而麦子在殷商时期就是黄河流域的农作物。加上汉族文明扩展的方式是从黄河流域向四周的进行的,因此馄饨是在历次 *** 南迁的过程中,带到南方并逐步扩散开来的。
至于馄饨这个名称,古人把它和天地未开辟时的混沌状态联系在了一起。《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引申开来就是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另一种说法是汉朝匈奴时常袭扰北方边境,当时匈奴部落里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于是用肉馅做成食物,取浑与屯之音,叫做馄饨,食之解恨,祈求战乱平息。
事实上除了馄饨这个名称外,古人还把它叫扁食。是的,你没听错,现今福建人保留的叫法是有根有据的。但如此一来,北方一些地区就纳闷了,扁食不是饺子的称呼吗?
别急,这两个名称在古代是混用的。《六道集》记载:“馄饨,内有馅儿,或圆或扁,亦名扁食。”而《清稗类钞》中说:“北方俗语,凡饵之属,水饺,锅贴之属,统称为扁食。”
饵最初的意思是糕饼,而馄饨、水饺、包子这类食物最开始都被看做是带馅儿的面饼。从古人的各类诗词中,亦能看出饼囊括了这几类食物。而扁食,是其后的古人给所有面里包馅儿的食物的一种统称。
名字只是表皮,关键还得看馅儿。
唐朝的时候,馄饨的 *** 就花样百出了。宫廷里有烧尾宴,其中有一道奇异食点,按照二十四节气,用二十四种包法以及二十四种馅料做馄饨。这样的馄饨,既饱了眼福,又能满足食欲。你以为盛唐就这点想象力吗,错了,开放的唐代,甚至把馄饨包成了女性生殖器的外形。
相比之下,金国人就不搞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只要好吃就行。北宋《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并吃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被捉到金国去的宋徽宗,没想到吃的馄饨和扁食,还是金国人的御膳。
到了明清时期,馄饨走出宫闱出现了地方特色。有多放肉的,也有用油煎的,还有把各种鱼虾包进去的。口味和做法上的多元化,也就逐渐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各种名称。
作为一种再寻常不过的食物,馄饨不是上不得席面,而是不必上。它不用像其他食物那样,迎合工业化时代的流水线改造。馄饨的至味在街巷深处,就着烟火气息,煮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生活。
来源:南周知道
100个一看就会一读就错的字,不信你念念→有些字看着很面熟,读起来却总是容易出错。例如:
当(dāng)天还是当(dàng)天?
模样(mú)还是模(mó)样?
小编为各位分享100个容易读错的字,看有几个是你也读错过的?
1、氛围 fēn(无去声,不读“奋”,读作“分割”的“分”)
2、一场雨 、一场大战 cháng(不读chǎng,用于事情的经过)
3、匀称、称职、称心如意、对称 chèn(读“趁”,不读“乘”cheng)
4、种(姓氏)chóng
5、憧憬chōng(读冲,不读chóng)
6、驰骋chíchěng(不读chéng)
7、处暑、处境、处世为人、处于chǔ(不读去声“处”)
8、啜(姓氏)chuài
9、汆丸子cuān(非去声)
10、档案 dàng(无dǎng音)
11、安步当车dàng(不读平声)
12、订正 dìng(无“丁”dīng音)
13、胴体 dòng 去声(不读“同”tong)
14、拾掇duo(拾掇的意思不读duò。在拾掇里读轻声。)
15、菲薄 fěi(芳菲是平声)
16、果脯 fǔ (不读“普”)
17、准噶尔 gá
18、小孩呱呱坠地 读“姑”gū(不读“瓜”,gua)
19、力能扛鼎gāng(不读kǎng)
20、契诃夫、唐吉诃德hē(不读ke)
21、道行héng(修行的功夫,比喻本领。不读hang,xing)
22、飞来横祸、蛮横、发横财 hèng
23、襁褓 qiǎng
24、一哄而散 hòng (哄堂大笑hōng,哄逗、哄骗 hǒng)
25、骨骸hái
26、薅草hāo
27、白桦树huà(不读huá)
28、馄饨húntun(轻声不读dun)
29、和泥、和面 huó,搅和、和稀泥huò,和牌(读胡)
30、囫囵吞枣húlún(不读lùn,单独囫囵一词时囵读轻声。)
31、溃脓huì(区别溃烂kuì)
32、通缉 jī(区别编辑jí)
33、窗明几净 jī (误读上声)
34、嫉妒 jí (区别忌妒jì)
35、人才济济 jǐ (不读jì)
36、里脊(轻声,本音jǐ)
37、渐染、东渐入海jiān(不读jiàn)
38、眼睑 jiǎn
39、绢花 juàn(无平声)
40、配角、角色jué (不读jiao)
41、发酵 jiào(不读xiao)
42、解送、押解 jiè(误读上声)
43、浑身解数 xiè(误读jie)
44、粳米jīng、籼米xīan(不读geng shan)
45、颈部jǐng(误读去声)
46、靓妆jìng (不读liàng)
47、循规蹈矩、矩形 jǔ (误读去声)
48、前倨后恭 jù、龟裂jūn(不读guī)
49、以儆效尤jǐng (非去声)
50、睛纶jīng(不读qíng)
51、唠叨 láo (区别 唠家常lào)
52、落不是 lào(误读luo)
53、量杯、思量liang,量体裁衣liàng(误读阳平)
54、连累lěi (误读去声)
55、果实累累léiléi(阳平);伤痕累累lěilěi(上声)
56、浙江丽水lí(不读lì)
57、淋病lìn 去声(误读阳平)
58、绿林好汉lù、棕榈 lǘ(误读上声)
59、莽莽群山、草莽mǎng
60、扪心自问 mén
61、腼腆 miǎntiǎn (都是上声,腼误认为是平声)
62、酩酊mǐngdǐng(都不是平声)
63、披靡mǐ(不读mí)
64、抹墙 mò
65、模样mú (区别模型mó不读“瞙”)
66、泥淖nào (不读zhao)
67、喷香、喷喷香 pèn(不读pēn )
68、癖好、洁癖pǐ(不读pì)
69、睥睨pìnì(不读bi)
70、剽窃、剽悍piāo(不读piáo)
71、媲美 pì 去声(不读bi)
72、心广体胖pán(不读pang)
73、大腹便便pián (不读“篇”)
74、缥缈piāomiǎo、骠勇piào(不读biāo)
75、娉婷pīngtíng
76、砒霜pī(不读pí)
77、湖泊pō、漂泊bó
78、哨卡 qiǎ 上声(不读ka)
79、蹊跷qīqiāo(不读去声)
80、牵强附会 qiǎng(误读qiáng)
81.生肖、肖像 读xiào不读xiāo
82.句读dòu
83.节骨眼 读jiē 不读 jié
84.不吱声 读zī 不读zhī
85.燕妮、安妮 读nī 不读ní
86.禅让 读shàn 不读chán
87.莫邪 读yé 不读xié
88.剔透、挑剔 读tī 不读tì
89.骨髓 读suǐ 不读suí
90.浩浩汤汤 读shāng 不读dàng
91.结婚、结冰 读jié 不读jiē
92.牌坊、磨坊 前读fāng 后读fáng
93.荷锄 读hè 不读hé
94.藤蔓 读wàn 不读màn
95.玫瑰、瑰丽 读guī 不读guì
96.枸杞gǒuqǐ
97.一塌糊涂 读tā 不读tà
98.情不自禁 读jīn 不读jìn
99.梵语 读fàn 不读fán
100. 靡靡之音 读mǐ mǐ zhī yīn,不是二声
“
你读错了几个?
转发收藏!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来源: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
本文编辑:刘丽珂
语文基础 | 50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词,给孩子看看有些字词平时经常用,读起来却总是容易出错,语文老师都不一定读对!今天为大家分享50组容易读错的常用字词,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看吧!
1. 氛(fēn)围、气氛(fēn)
读音说明:“氛”读fēn,没有fèn这个读音。
2. 一场(cháng)雨 、一场(cháng)比赛
读音说明:“场”是多音字,用于“事情的经过”时,读cháng,不读chǎng。
3. 匀称(chèn)、称(chèn)职、称(chèn)心如意、对称 (chèn)
读音说明:“称”是多音字,表示“适合、相当”时,读chèn,不读chèng。
4. 处(chǔ)理
读音说明:“处”是多音字,表示“处置、办理”时,读chǔ,不读chù。
5. 档(dàng)案、文档(dàng)
读音说明:“档”读dàng,没有dǎng这个读音。
6. 当(dàng)时、当(dàng)年、当(dàng)作、我当(dàng)你走了
读音说明:“当”是多音字,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作为,看成”“以为”等含义时,读dàng,不读dāng。
7. 订(dìng)正
读音说明:“订”读dìng,没有dīng这个读音。
8. 胴(dòng)体
读音说明:“胴”读dòng,没有tóng这个读音。
9. 妄自菲(fěi)薄
读音说明:“菲”是多音字,用作谦辞时,读fěi,不读fēi。
10. 准噶(gá)尔
读音说明:“噶”读gá,没有gé这个读音。
11. 力能扛(gāng)鼎
读音说明:“扛”是多音字,表示“用两手举”时,读gāng,不读káng。
12. 契诃(hē)夫、唐吉诃(hē)德
读音说明:“诃”读hē,没有kē这个读音。
13. 道行(héng)
读音说明:“行”是多音字,表示“本领”时,读héng,不读háng、hàng、xíng。
14. 飞来横(hèng)祸、发横(hèng)财
读音说明:“横”是多音字,表示“意外的”时,读hèng,不读héng。
15. 一哄(hòng)而散
读音说明:“哄”是多音字,表示“吵闹”时,读hòng,不读hǒng、hōng。
16. 白桦(huà)
读音说明:“桦”读huà,没有huá这个读音。
17. 馄饨(tun)
读音说明:“饨”读tun(轻声),没有dun这个读音。
18. 窗明几(jī)净
读音说明:“几”是多音字,表示“小桌子”时,读jī,不读jǐ。
19. 嫉(jí)妒
读音说明:“嫉”读jí,没有jì这个读音。
20. 人才济济(jǐ jǐ)
读音说明:“济”是多音字,表示“众多的样子”时,读jǐ,不读jì。
21. 主角(jué)
读音说明:“角”是多音字,表示“角色”时,读jué,不读jiǎo。
22. 粳(jīng)米
读音说明:“粳”读jīng,没有gēng这个读音。
23. 规矩(jǔ)、矩(jǔ)形
读音说明:“矩”读jǔ,没有jù这个读音。
24. 唠(láo)叨
读音说明:“唠”是多音字,表示“说起来没完没了”时,读láo,不读lào。
25. 连累(lěi)、拖累(lěi)
读音说明:“累”是多音字,表示“连带”时,读lěi,不读léi、lèi。
26. 丽(lí)水、高丽(lí)
读音说明:“丽”是多音字,表示地名时,读lí,不读lì。
27. 绿(lù)林、鸭绿(lù)江
读音说明:“绿”是多音字,表示地名时,读lù,不读lǜ。
28. 酩酊(dǐng)大醉
读音说明:“酊”是多音字,表示“喝酒过量”时,读dǐng,不读dīng。
29. 抹(mò)墙
读音说明:“抹”是多音字,表示“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时,读mò,不读mǒ、mā。
30. 模(mú)板、模(mú)样
读音说明:“模”是多音字,表示“作图或设计方案的固定格式”“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时,读mú,不读mó。
31. 泥淖(nào)
读音说明:“淖”是多音字,表示“烂泥”时,读nào,不读chuò、zhuō。
32. 洁癖(pǐ)、癖(pǐ)好
读音说明:“癖”读pǐ,没有pì这个读音。
33. 剽(piāo)窃、剽(piāo)悍
读音说明:“剽”读piāo,没有piáo这个读音。
34. 媲(pì)美
读音说明:“媲”读pì,没有bì这个读音。
35. 心广体胖(pán)
读音说明:“胖”是多音字,表示“安泰舒适”时,读pán,不读pàng、pàn。
36. 大腹便便(piánpián)
读音说明:“便”是多音字,表示“肚子肥大的样子”时,读pián,不读biàn。
37. 卡(qiǎ)壳
读音说明:“卡”是多音字,表示“夹在中间,堵塞”时,读qiǎ,不读kǎ。
38. 蹊跷(qiāo),跷(qiāo)腿
读音说明:“跷”读qiāo,没有qiào这个读音。
39. 牵强(qiǎng)、强(qiǎng)辩
读音说明:“强”是多音字,表示“勉强”时,读qiǎng,不读qiáng、jiàng。
40. 生肖(xiào)、肖(xiào)像、惟妙惟肖(xiào)
读音说明:“肖”是多音字,表示“像、相似”时,读xiào,不读xiāo。
41. 节(jiē)骨眼
读音说明:“节”是多音字,表示“紧要的”时,读jiē,不读jié。
42. 吱(zī)声
读音说明:“吱”是多音字,表示“做声”时,读zī,不读zhī。
43. 挑剔(tī)、剔(tī)除
读音说明:“剔”读tī,没有tì这个读音。
44. 骨髓(suǐ)、精髓(suǐ)
读音说明:“髓”读suǐ,没有suí这个读音。
45. 磨坊(fáng) 、作坊(fáng)
读音说明:“坊”是多音字,表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和旧时某些店铺的名称”时,读fáng,不读fāng。
46. 藤蔓(wàn)
读音说明:“蔓”是多音字,表示“植物成细条状而不能直立的长茎”时,读wàn,不读màn、mán。
47. 玫瑰(guī)、瑰(guī)丽
读音说明:“瑰”读guī,没有guì这个读音。
48. 一塌(tā)糊涂
读音说明:“塌”读tā,没有tà这个读音。
49. 情不自禁(jīn)
读音说明:“禁”是多音字,表示“忍住”时,读jīn,不读jìn。
50. 靡靡(mǐmǐ)之音、望风披靡(mǐ)
读音说明:“靡”是多音字,表示“低级趣味”“倒下”时,读mǐ,不读mí。
【龙音杯】全国少儿朗诵争霸赛 | 决赛
8月16日,即将开战!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人教教材培训】。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谢谢!
扁食、馄饨、抄手、云吞、肉燕,泛指一种小吃的名字,这五个名称,其实大部分指的是一种,因为各地特色不同,做法不同,叫法不同,所以繁衍了一系列的名称,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面和馅之间的故事,猪、牛、羊都可以做馅,从外表看,虽然微乎其微,但包法、煮法却大不相同,有的只是地方流行,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扁食
扁食是古代饺子的另一种叫法,现在福建地区,一直还保留着扁食的叫法,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统一叫法是饺子,福建地区的扁食,不光名字不同,做法也略有区别,更大的特点是皮薄,全肉馅没有菜,出锅时会漂流在碗上,咬下去有一股Q弹的口感,扁食通常在沙县小吃常见,一种通过水饺改良的小吃。
这里的扁食有两层意思,在南方部分地区,将馄饨称之为扁食,而北方的饺子,在古代也称之为扁食,这种混淆叫法只局限于个别地方,极少一部分,没必要纠结它叫什么,北方人看到饺子懂,南方人看到扁食也懂,各自明白就好。
馄饨
馄饨就比较熟悉了,大街上有很多小吃店,都出售馄饨,它的包法类似于元宝,馄饨皮多为正方形,而且比较薄,馅料有鲜肉、鲜虾类,汤底多以骨汤、紫菜、虾米、小葱为主,在上海、江苏一带,馄饨比较流行,它与饺子更大的区别,就是面皮,饺子皮要比馄饨的厚。
云吞
云吞是广东一带的叫法,在两广之间比较流行,有些人吃惯了扁食,看到馄饨后,也会称之为扁食,其实云吞就是普通的馄饨,为什么叫云吞?因为粤语的发音特殊,当说快的时候,馄饨喊出来就是云吞,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成为了一道地方特色,故以云吞命名,因为广东菜讲究精致,不像北方人量大,云吞的个头大小,以“一口吞”为标准,一碗8颗左右,当看到也不必好奇,就是常吃的馄饨。
抄手
四川巴蜀地带流行红油抄手,没有听错,它也是馄饨,做法不同基本类似,但到了四川这里,它就叫抄手,例如饺子皮,四川就不叫饺子皮,人家叫抄手皮,除了调馅有自己的口味,其他方式都一模一样,重点在它那一盆红彤彤的红油,将馄饨煮熟了放进去,就是红油抄手,四川喜欢吃辣,吃什么都要带点辣椒才够味。
跟馄饨的汤底差不同,它这个是酱油、辣椒油、盐、花椒粉、鸡精、芹菜末、韭黄末、香菜末,浇入汤汁,再放上馄饨,就可以开吃了。
馄饨、云吞、抄手,这三种小吃,可以统称为馄饨,因为当地风俗,加上饮食习惯的不同,所以繁衍了不同的叫法,区别全在汤底的不同,馄饨比较大众化,有香菜虾米就行,广东的云吞比较精致,需要浇高汤,四川的以辣椒红油为主。
肉燕
肉燕也是有历史的名小吃,这个与馄饨明显不一样,肉燕的皮是用肉做的,有猪肉加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流行于福建福州一带,也是一道喜庆名菜。
肉燕也叫太平燕,每到重要的节日,或者红白宴席,都有吃肉燕的习俗,有着“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的说法。
除了扁食、馄饨、抄手、云吞、肉燕,还有一种安徽的深渡包袱饺,也有点类似馄饨的包法,店家稍微进行了改良,其实它的原型,也是馄饨,中国地大物博,仅凭三两句话也不说清楚,如果非要弄个明白,那必须亲自品尝一番,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美食,入乡随俗,就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