榧树(学名:Torreya grandis)别名香榧、野榧、羊角榧、榧子,为红豆杉科榧树属下的一个种,常绿针叶乔木。高达25m,胸径2m。树干挺直,大枝开展,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浅纵裂;雌雄异株,罕同株,花期4月;种子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外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微具纵棱,一端钝圆,具一椭圆形种脐,色稍淡,较平滑,另端略尖。种皮坚而脆,破开后可见种仁1枚,卵圆形,外胚乳膜质,灰褐色,极皱缩,内胚乳肥大,黄白色,质坚实,富油性。气微,味微甜涩。炒熟后具香气。
嫁接用播种的实生苗作砧土。幼苗要遮荫。移植在春季进行,要带土球,不需修剪。老树干易长苔藓、真菌等要注意去除。
种子繁殖
榧树
扦插繁殖
该法生产中常采用。把畦做好后,按行距20~25cm开一浅沟,选健壮枝条剪成15~18cm长,插入2/3,浇水保持湿润。
榧树
嫁接繁殖
选择4-5年生幼苗做砧木,剪取1-2年生的健壮母株侧枝做接穗,进行嫁接繁殖。在4月初把砧木在离地面3-4cm的地方截断,修光切面,随后切深3cm的切口,插入削好的接穗。让木质部和韧皮部互相靠紧,用绳扎好。培细土堆,使砧木呈馒头状,上面遮荫。秋分前后拆去遮荫物,扒开堆土,长出的新梢修理一下。培育2年后,苗能长60cm以上高,此时可出圃。如果采种用的榧树,每公顷栽植300株左右,栽培后加强水肥管理。 ?
榧树
压条繁殖
春季选近根新枝,弯曲至近地面,切伤部分外皮,用土堆埋节伤部分,浇水次年早春先将连接老树一端节断,秋天移栽定植。分根,早春将丛生的新株分开定植,经常浇水,直至成活。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用户1751396847430、A先生日记参与编辑。
千年香榧树结硕果 “坚果之王”迎“双丰收”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绍兴9月8日电(记者 项菁)又到一年丰收时节。连日来,在浙江绍兴山区,一颗颗香榧青果挂满老树枝头,农户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据多名榧农介绍,今年香榧迎来产量与质量“双丰收”。
农户采摘香榧青果。张亮宗 摄
香榧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从栽种到结果耗时十年之久,因此有着“十年等一果”“爷爷种树、孙子摘果”之说,被人们称为“坚果之王”。
地处杭州湾南岸、背靠绵延会稽山脉的绍兴,是香榧的主产区。十年前,“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背竹筐、爬上树,徒手采摘饱满的香榧青果……8日一早,在绍兴市嵊州市石璜镇白雁坑村,一位位农户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竹筐里的香榧青果越来越多,有的已经裂开了蒲。
“今年村里香榧产量大丰收,青果质量也比往年提高不少。”白雁坑村党支部副书记钱秋华受访时说,“千年香榧林、万年巨石阵”是该村更大的特色,大量农户靠种植香榧为生,“这几天大家都忙着摘果子,采摘期大概20天。我们家也种了香榧树,今年青果品质也很好”。
据了解,得益于今年夏季适宜的气温和充沛雨水,香榧成长较好,产量和质量均比往年有所提升。以嵊州市为例,当地现有香榧种植面积13万余亩,其中树龄千年以上的100多株,预计今年香榧产量突破历史纪录。
千年古树产香榧,如何在保护树木之时兼顾采摘?
借助工具上树是香榧丰收时节的一大现象。比如在绍兴市诸暨市赵家镇,千余年树龄的榧树已用毛竹加固,农户采摘前系上安全绳,再顺着梯子往上爬;在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农户自制坚固的铝合金蜈蚣梯,父亲扶梯子、儿子来采摘……
作为绍兴香榧产地,稽东镇还引进一家香榧收购企业,收购量占该镇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一位榧农告诉记者,其种植的香榧树产果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半,不仅收成好,出售价格也好,预计今年能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
采摘青果是之一步,经过剥壳、晾干、炒制、加工等步骤后,香榧干果才能正式面向市场销售。记者关注到,接下来,绍兴多地还会举办香榧炒制大赛、香榧节、香榧推介会等,促进香榧全产业链发展,助农增收。
据当地农业部门统计,绍兴现有香榧种植面积35万余亩,百年以上古香榧树约7.8万株,2022年香榧干果产量5000余吨,香榧产业总产值超16亿元。(完)
榧香在此——古诗文里品东阳香榧时序金秋,山色将斓,榧香沁心。在品尝清香的新榧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古人笔下有关东阳香榧的诗文,领略历久弥香的东阳香榧文化。
自宋迄清的香榧诗,见之于文献的区区不超过十首,诗文完整者仅六—七首,其中与东阳有关的至少五首。书籍、 *** 对香榧古诗的引用、解读甚至作者,多有谬误,现予一一辨析。
苏轼笔下“玉山果”
一代文豪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别称苏东坡、苏仙。人生多波折,但都能坦然处之。先后两次在杭州任职,之一次是与王安石变法产生分歧,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东坡被召还京,但夹在新旧党争之间,两不讨好,又遭诬告陷害,再度自求外调。元祐四年至绍圣元年(1089—1094),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所谓“诗人不幸诗家幸,苏轼不幸杭州幸”,苏轼在任期间不仅带领杭州人民有效治理西湖,还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在此时期,苏轼还写了一首吟咏香榧的诗,一不小心成了之一位为东阳香榧代言的名人!且看这首代言诗: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
苏轼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这首五言咏物诗,前四句,从香榧的产地、容器之美、饮酒送客入题,为下面进一步赞美香榧作铺垫。中间十句,借香榧治病养生的功效、凛然斗雪的风骨、堪称精良的材质,既赞美香榧的珍贵,又期盼以香榧的品德来滋润人心,要像榧树一样凛然地迎霜斗雪,充满正气。最后两句,强调香榧虽小,给人的启发联想不浅,希望珍惜此果。
苏东坡借咏香榧“德膏以自泽”“驱攘三彭仇”“凛凛傲霜雪”“滑净不容削”,以榧在山野尚此,喻人当志存高远。“此赠毋轻掷”,既劝人珍惜异物,也感自己被外放,隐隐有期盼得到朝廷重用之意。
香榧在北宋时就成为了士大夫餐桌上的珍果佳肴——“粲为金盘实”“清樽奉佳客”,把香榧盛放在金盘里,恭敬地用手捧着酒杯,请贵客品榧饮酒。苏东坡也是一位大美食家,对香榧这一山珍情有独钟,在其著作的《物类相感志》载:“榧煮素羹,味更甜美。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甘蔗煮,其渣自软。”香榧不仅仅可以炒着吃,还可以煮着吃、熬汁吃,真是“物微兴不浅”啊!
自苏东坡后,玉山果成了优质香榧的代名词。但历史上,对玉山果产地多有误解。有人以为是江西的玉山县,古人专门作了考证。如宋代严有翼著的《艺苑雌黄》记载:“予与潘伯龙食榧子,乃言诸处榧皆不及玉山者,予方悟东坡诗有‘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之语,恐是上饶玉山县。潘云:‘玉山地名,在婺之东阳县,所生榧子香脆与它处迥殊。’予考《集韵》榧字注云:‘木名,有实出东阳诸郡。’而《本草》榧实注,亦云:‘今出东阳诸郡。’”
又,南宋袁文《瓮牗闲评》: “亦言苏东坡《榧子诗》,赵次翁注云:‘出信州玉山县。’然信州初不出榧子。此玉山乃在婺州,婺州榧子冠于江浙。”
由此可见,婺州东阳县玉山乡所产“榧子香脆与它处迥殊”,以至“婺州榧子冠于江浙”。 南宋高似孙《剡录》中直指:“东阳玉山出榧,曰玉山果。”
现在,对“玉山果”产地仍有许多误解。以为玉山乡就是现在磐安县的玉山镇,现在玉山镇所产的香榧才可称“玉山果”。
其实不然。在1983年东阳、磐安分县之前,玉山一直属于东阳县。查1993年版《东阳市志》,宋咸平四年(1001),东阳县合并灵泉、玉山两乡为玉山乡。辖岭口、西营、张村、马塘、里光洋、胡宅、雅庄、山宅、尚湖、南坑、玉村、上路研、尖山、新宅等村。这个区域,大概就是苏东坡作此诗时的玉山。此后,玉山乡的区域范围在各个朝代,都有调整。民国32年底,东阳县共5个区,64个都乡,其中玉山区辖廿四都、廿五都、廿六都、廿七都、三十一都。廿四都为今东阳市三单乡,廿五都为今东阳市佐村镇西营片。1982年时玉山区11个乡:西营、岭口、玉峰、尖山、胡宅、三单、玉溪、万苍、尚湖、山环、九和,1983年东磐分县,原玉山区西营、三单乡、玉溪乡留在东阳,其它乡镇划归磐安。
所以玉山果的产地,在1983年东磐分县之前在东阳县,东磐分县之后,应包括现东阳市、磐安县的部分区域。当然,随着香榧良种的推广,东阳香榧良种系列种植区所产的榧子,是否可以称为“玉山果”,那又另当别论。
不愧是苏大学士,对香榧治病养生的功效了解的如此详尽。“驱攘三彭仇”,意为驱除人体内作祟的仇敌三虫。三彭,也叫“三尸”、“三虫”,道教指在人体内作祟的三种害虫。
对香榧的药用功效记载,最早在公元三世纪初,魏吴普《神农本草经》: “彼子 ,味甘温,主(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蛰,蛊毒,鬼疰,伏尸。”
公元五世纪末,南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味甘,主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生永昌(注: 永昌郡,南朝时位置相当于现代的中国云南省西部、缅甸克钦邦东部、掸邦东部的土地。产云南榧,与浙江的榧树不同种)。今出东阳诸郡。”陶弘景增加了“主治五痔”功效,并明确产地为“今出东阳诸郡”。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的道教师父孙游岳是东阳人,他又与当时的东阳郡太守沈约交情深厚,当是所言不差(不知何因,在东阳西岘峰山麓建有陶岩殿,供奉陶弘景塑像),这是东阳市也是金华市为香榧产地的最早记录,距今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唐显庆四年(659年),苏敬等人根据《本草经集注》编修的《新修本草》,对榧实有相同的记载。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典。
苏东坡博学多才,估计看到过以上记载,所以用“驱攘三彭仇”的诗家语,描述香榧的功效,并研究食谱。
东阳古榧树
苏东坡之后500年,明代李时珍(1518—1593)对香榧的功效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榧亦作斐,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恶毒”,“疗寸白虫,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治咳嗽白浊, 助阳道”。香榧不但能“治五痔,去三虫”,还能“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这些功效,被现代医药科技一一证实。
值得一提的,诗句“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一句还隐含一个典故:书圣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榧)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晋书·王羲之传》)
因落子富弹性,闻声如沉水,悠悠有余韵,香榧木遂成为 *** 围棋墩的上好材料。浙江香榧产区的雌榧树多为嫁接树,分枝低下,雄榧树高大挺拔,树干通直。农家都取雄榧树木材 *** 高档家具。因其边材白色,心材黄色,纹理直,结构细,硬度适中,有弹性,有香气,不反挠,不开裂,耐水湿,所以是一等的八仙桌、橱柜等的面板。香榧雄树本来就比较稀少,二十世纪60—80年代农家为女制嫁妆竞相无度砍伐,导致香榧产量锐减,甚至绝收。如果苏东坡看到此情此景,不知会作何感想!
石洞书院“蜂儿榧”
郭钦止(1128—1184),字德谊。东阳郭宅人。从横浦张子韶游,轻财好施。宋绍兴十八年(1148)独力创办石洞书院。捐田数百亩和石洞之山为书院产业,以家中藏书充实书院。延聘叶适主师席。朱熹、吕祖谦、魏了翁、陈亮、陈傅良、陆游等相继来此讲学交游。
《石洞贻芳集》记载:“蜂儿榧:书院后,古有香榧一本,较常稍尖,小如黄蜂状,味尤清香。叶水心、何韦轩各赋诗志美。今缺其种。”
叶适(1150—1223),字正刚,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主张功利之学,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叶适西席于石洞书院时,郭钦止父子对他恭敬有加,炒制好的蜂儿榧,总是请他之一个品尝。即使后来离开石洞书院后,还每年派人专送给他。香榧成为敬师的重礼,友情的使者,又是一段佳话。
叶适有感于玉山果的珍贵,蜂儿榧的独特,联想到世事的浮云变幻,有感而发,特作《蜂儿榧歌》诗一首:
蜂儿榧歌
叶适
石洞有蜂儿榧,名于果中久矣,且只一本别无生者,恐异日失其传也,故为歌以记之。
平林常榧啖狸蛮,玉山之产升金盘。
洞中一树断崖立,石乳荫根多岁寒。
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
昔人取意欲高比,今我细论翻下匹。
世间异物难并兼,百年不许赢载添。
馀甘何为满地涩?荔枝正复漫天甜。
浮云变化嗟俯仰,灵芝醴泉成独往。
后来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儿还想像。
这首古风体诗文,之一联,以平常的榧子只是鼠狸食料,来烘托需用金盘盛放、招待贵宾的玉山果之珍贵。第二联,描述了石洞那棵榧树的生境,立于断崖,靠石缝渗水滋养,老根虬枝斗风寒。既夸榧树的坚贞,又忧“异日失其传”。第三、四联,过去人们把石洞榧子称为蜂儿榧好象是往高了取意,但它形不似蜂儿粗率,味胜于蜂蜜更俱风范,今我细论觉得反而是把它比低了。第五、六联,意为世间奇异的物品难以兼有品性,纵然过几百年不会增添物性。馀甘虽然苦涩却以嚼后甘甜而遍植大地,荔枝虽然甘甜但缺余韵而著称天下,以此对比,说石洞蜂儿榧神形兼备、风味独特更是难得,与前翻下匹对应。第七、八联,感叹俯仰之间的浮云变化,灵芝、醴泉已孤来独往,不知何时石洞蜂儿榧会失其传,那时只能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儿想像罢了。
叶适的《蜂儿榧歌》,从赞美香榧的珍贵入手,描述了石洞蜂儿榧的生境、形态、韵味,感叹世间奇物之难得,世事变幻之无奈。
石洞蜂儿榧,明代郭铁编撰《石洞贻芳集》时,已“今缺其种”。 但可以告慰叶适先生的是:尽管石洞书院的蜂儿榧已失,但作为香榧的良种资源幸以得到保存,现已广播于东阳,以至传布到外县、外省。
香榧果实
有人以为何坦是福建人,又有说是江西人。其实都错了。笔者查找历代东阳志书、《东阳古诗文选》《石洞贻芳集》及民国22年(1933)《东阳何氏宗谱》等资料,作香榧诗的何坦是妥妥的浙江东阳人。
何坦(1140—1219),字一叟,号韦轩。东阳上湖(现南上湖)人。自幼聪敏,刻意就学。以文章豪于乡。宋淳熙五年(1178)叶适同榜进士。历任抚州宜黄县尉,台州黄岩县丞、徽州州学教授、沿海制司干官等职。任宜黄县尉时,与县令不合,一时罢归。陆九渊(1139—1193)为其作《送宜黄尉何坦归东阳》(见《康熙新修东阳县志》等),夸其为官清正。
何坦与郭钦止为同乡,两家相距不足十里,两人相差十二岁。两者关系,何坦《挽郭君德谊》吊悼诗中说是“道在余师友”,志同道合,亦师亦友。郭德谊把石洞的蜂儿榧送给何坦,何坦品尝后,赞赏有加,久久难以忘怀。后来竟以为老母亲祝寿之名,向郭德谊乞讨。且看其诗:
乞蜂儿榧于郭德谊(二首)
何坦
其一
味甘宣郡蜂雏蜜, 韵胜雍城骆乳酥。
一点生春流齿颊,十年飞梦绕江湖。
其二
银甲弹开香粉坠,金盘堆起乳花圆。
乞君东阁长生供,寿我北堂难老仙。
(选自清代厉鹗辑撰《宋诗纪事》卷五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亦见之于历代《金华府志》《东阳县志》《东阳古诗文选》等,但标题为《蜂儿榧》)
之一首,赞美香榧的味道之美和吃后难忘的感觉。前一联,用比喻,说香榧的味道甘美如安徽宣城雏蜂蜜,韵致胜于陕西秦古都雍城的骆乳酥。后一联,用夸张的手法,先写咬开一点点香榧就齿颊生津,满口留香。而吃香榧后还有长远的感觉,即使十年后身在江湖,那香味还会在梦中萦绕。从十年时间之长和江湖空间之大,都显示出了吃香榧感受之深。古人写香榧味道之美,这首诗应推之一。
第二首,紧扣诗题,提出向郭德谊讨要香榧及其理由。前一联,赞美香榧的香气扑鼻和外形的漂亮。后一联最后点题。香榧树是长寿树,香榧果是长寿果。提出讨香榧给母亲吃,祝母亲长寿。原来诗人是为了祝母亲长寿向朋友讨香榧,理由可信,孝心可嘉。需要指出的,诗题的乞,并不是一般的乞讨,而是以乞为题,实为赞美。在何坦留存的诗中,不乏《乞酿郭伯瞻》《乞酿郭伯山》之类的诗。
这两首咏香榧诗不仅赞美香榧的味道到了极致,而且还包含了诗人真挚深厚的孝道精神。
崇山峻岭说榧香
请先看一下清人周显岱的一首竹枝词。
玉山竹枝词(之一)
周显岱
磴是金蒙历道场,杜家岭外已斜阳。
秋风落叶黄连路,一带蜂儿榧子香。
周显岱 (1770?1832),东阳玉山铁店(今属磐安)人,善诗亦从医学。曾著有《玉山竹枝词》二十三首,记录了当时玉山的风土人情,以上为其中之一。
这是一首游历诗。记录了诗人从外地返乡的所见所感。
这里不得不先介绍下诗人返乡的一条古道。诗人在诗中,说到了金蒙、道场、杜家岭和黄连等四个地名。对前两个地名,有人臆想,说是玉山的金蒙山和茶场庙。其实又错了。
《新修康熙东阳县志》载:“金蒙山,在县东八十里孝顺乡三十七都,高三百丈,周二十里。山产花节竹,相传徐端六公于其上得神龟,因以致富。其下为石门。”
查1993版《东阳县志》,原“三十七都,辖浦川、施下施、木杓湾等村。”古时的三十七都,大致为今东阳江镇八达片范围。
笔者实地走访,金蒙山坐落在东阳江镇岭下村至周庄村一带。经过金蒙山有一条东阳至玉山、天台的重要古道。在当地老人的记忆里,这条古道曾经是书生商贾络绎不绝的通衢大道,挑桐油、白蜡、粮食、食盐等的小贩整日不绝。
该古道从东阳可乘舟筏至浦潭,从岭下村沿金蒙溪登上桃花岩岭,十里至桃岩岭头,即为金蒙山主峰附近。下岭后五里至前庄村,在此分为上下两条道路。上线,越五里至西坑岭头,行三里至石门庵,再行二里到学陶(即道光志中的下陶)村。下线,前行十里到木杓湾村,经道场岭五里至下范村,与学陶村至下范村道路合并。然后过黄里村(原名黄连村)上牛皮岭翻杜家岭到岭口村。
周显岱返乡是早上从岭下村登山,经金蒙山到周庄,沿下线历经道场岭,过黄连村,傍晚到杜家岭回玉山。诗文中金蒙山在今东阳境内,“道场”是指道场岭。
历史上,岭下村以种植油桐闻名,桃岩岭头、前庄、木杓湾、学陶、下范、黄里等村,都有成片或零星的古榧树。当地有民谣:“黄里学陶坑,全靠榧栗生。榧栗不生,脸色饿成竹叶样。”因此,让诗人由衷地感叹:“一带蜂儿榧子香”。其香还含有香榧养育了一方崇山峻岭中的老百姓而欣慰之意。
周显岱的这首诗以一天行程为线索,四个地名嵌于句中,写出秋天香榧产地特有景色,如一幅山色迷人、香榧飘香的深秋林区画面。诗人在一路观景过程中,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观感,自然质朴,诗味隽永。
其实,又何止是黄里、学陶那一带榧子香?据《民国东阳县志》记载:“榧,产玉山乡,其他乡亦间产之。”东阳“七山二水一分田”,多崇山峻岭,历史上,在东阳通往诸暨、嵊州、天台、永康等周边县的古道上,村庄周围、溪水两侧随处可见或成片或零星的古榧树,惜于历经冰冻雪雨、虫蛀风折、刀耕火种而损失大部分。
二十世纪90年代末起,东阳市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香榧产业,目前,东阳香榧面积已近九万亩,产量不断提高,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一带蜂儿榧子香”,成为现在东阳山区的真实写照!(文/倪新火 《绿色中国》2021.8B)
产量预计创新高、价格比去年略涨……嵊州13万余亩香榧全面开摘新民晚报讯 (记者 唐闻宜)近日,2023中国·嵊州香榧开摘节在谷来镇榆树村举行,意味着嵊州香榧全面开摘。活动现场,举行了 “榧乡长青”老中青三代榧农保护古香榧树授旗仪式、嵊州香榧品牌价值发布、嵊州香榧主产区代表共同签订《2023嵊州香榧安全采摘承诺书》《2023嵊州香榧优质优果承诺书》等活动。
图说:嵊州香榧开摘节启幕 嵊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嵊州现有香榧种植面积13万余亩,已经投产近10万亩,百年以上香榧古树近3万株,其中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3千多株,千年以上的100多株。据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黄少平介绍,今年的天气非常适合香榧生长,香榧产量预计超过6000吨,创历史更高纪录。另外,今年的天气也非常适合香榧的后熟、加工,香榧的品质将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年份,预计价格比去年有所提升。香榧种植户、谷来镇榆树村党总支书记袁乐勇说,今年的收入预计将好于去年。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香榧已成为嵊州市特色优势产业、山区农民的致富果。拥有省级香榧兴林富民示范村7个,是全国更大规模香榧种苗基地。同时嵊州注册了“嵊州香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对“嵊州香榧”区域公用品牌进行整合,使“嵊州香榧”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在2022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嵊州香榧品牌价值为13.06亿元。
介绍农村的一种珍稀乔木,它叫香榧,结得果实能食用香榧(学名:Torreya grandis,又常称为中国榧)属红豆杉科榧属,为常绿乔木。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较为湿润的地区,目前香榧较多见的地方为安徽黟县、浙江绍兴、诸暨、嵊州、富阳等地。
香榧生长成熟期为三年:之一年出絮,第二年开花结果,第三年成熟。香榧的果实为坚果,橄榄形,果壳较硬,内有黑色果衣包裹淡黄色果肉,可食用,营养丰富。在东亚国家榧木是被用来 *** 棋盘的高级木料。
为中国原产树种。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较为湿润的地区,主产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地,以浙江诸暨赵家和枫桥、绍兴稽东、嵊州谷来、东阳(磐安)分布最多。其中诸暨、绍兴县、嵊州、东阳四县所属的会稽山中盛产香榧,而且质量上乘、产量高,因而它们相继被评为“中国香榧之乡”。
香榧假种皮含有醇、酮、醛、烯等20多种芳香成分,是提取高级芳香油和浸膏的天然优质原料。香榧树材质优良,质轻柔,纹理通直,质地致密,硬度适中,有弹性、不反翘,不开裂,不变形,是建筑、造船和工艺雕刻的良材。
功能:杀虫;消积;润燥。主治:肠道寄生虫病;小儿疳积;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痔疮。
香榧子——果品知识香榧子是世界上的稀有干果,又名香榧、榧子、玉山果。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炒熟后,香脆可口,很受人们喜爱。香榧子是干果中的珍品,向来被作为宴席上的上乘佳果之一。早在宋代,我国人民就将其加工成椒盐香榧、糖球香榧、香榧酥等,并被列为朝廷贡品。
香榧树是紫杉科(又叫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雌雄异株,每年谷雨开花,幼果如豌豆大,越冬至翌年春暖后才长大,到白露完熟采收,长达十七个月,故在树上可看到大小二代同树的现象。
香榧子原产我国中南部,古代已视作珍果,孔子的《春秋》中已见记载,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作诗赞美“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玉山”是浙江东阳县的乡名,在《东阳县志》中也有记载。 诸暨县的枫桥历史上盛产香榧子, 量多质优,“枫桥香榧”誉驰中外,是我国有名的特产。解放后,有些国家曾来我国引种栽培。
采收和干制。香榧树栽种十年后开始结果,二十年后进入盛果期,百年老树仍能结果累累。盛果期株产可达七十斤左右。果实须充分成熟才能采收。适时采收的标志是:外果皮由绿色微转黄色;内果皮从红色转紫红或红褐色;少数果实自行落下。由于果实二代同树,采摘尤须小心,成熟果实只要用手轻轻一旋,随即脱枝。
采收后经脱去外果皮一水洗—晒干,即是成品。
香榧果实的外果皮(可提炼芳香油)一般用手剥除;也可堆起后盖稻草一层,使其腐烂。每百斤果实,可得干燥的成品15~20千克。香榧子早燥后的仁衣由紫红色转为灰黑色。
品种和产地。香榧子主产于浙江省的诸暨、嵊县、绍兴、东阳等县和安徽省的休宁、歙县、宁国、黟县、 宣城等县。其中尤以诸暨县的枫桥区和陈蔡区产量最多,品质居上,每斤290只左右;休宁县出产也很多,粒较小,但香味足,品质亦优。
榧树的果实可分细榧和粗榧二类。香榧子属细榧类,品质优良;粗榧类的品种,多数口味较差,有的肉质坚硬,无香味,带苦涩味, 只能榨油食用,各类主要品种的外形特征如下。
一、细榧:
香榧(细榧、真榧)。长倒卵形,一端肥大、一端尖,壳细洁、薄而脆,仁衣侵入胚乳很浅,炒熟后易剥除。味松脆、香味足,为榧中之冠。
二、粗榧:
1.细芝麻榧。尖长卵形、壳光洁,仁中心有芝麻似的黑点,仁衣侵入胚乳很浅,炒熟后易剥除。味松脆、香味较好,可炒食。
2.木榧(圆榧、粗榧)。广卵圆形,壳较厚,形较大,身较重,种仁不饱满,种衣侵入胚乳很深,炒熟后不易剥除。供药用、质硬,无香味。
此外尚有米榧,倒卵形或尖卵圆形,壳面粗糙,仁衣侵入胚乳较浅;茄榧,长倒卵形,壳面粗糙,仁衣侵入胚乳较深;獠牙榧,又称尖榧,两端尖,细长,仁衣侵入胚乳较深。都是质硬、香味差或无香。
以上品种以香榧、细芝麻榧的品质更好,其余品种不宜炒食,多供药用或榨油等。防止混入香榧中。
规格等级。香榧子产销二地目前没有明确分开等级,统货按质论价。主产区收购的基本要求是:品种不混杂,干湿适度,空坏只不超过3%。木榧价格是香榧的一半。
检验。香榧子检验前应先识别品种,感官检验要点如下:
干湿度:身干的,咬核仁易碎,有声音,每百斤生香榧子炒熟后得成品85斤;身潮的,咬核仁不易碎,带软性;更潮的,咬其核仁则留有齿痕。
核壳:以壳薄光洁,色泽黄亮为好;差的壳厚,暗黄色,壳面粗糙不净;壳色灰褐有斑点的是已霉变的迹象。
核仁:饱满的核仁,整把用手摇之而无声,以仁衣灰黑色,仁白微带淡黄为好;差的仁色发黄,仁衣上有白花的已开始霉变,仁色发红或发黑的已霉坏变质,不可食用。整把摇之有声的核仁只瘦。
形状:香榧子应瘦长形,一端稍尖,另一端肥圆,颗粒大小均匀,每斤约290颗左右为佳,外形肥圆或两端尖,单个身重等都非香榧子品种。
食法。香榧子以炒食为主,食用时先将核壳咬成两截,然后紧捏旋转,使壳与肉不断磨擦,可擦去仁衣。
香榧子还可加工成香榧酥心糖、香榧酥、脱衣椒盐香榧、香榧汤等。香榧子还能驱除蛲虫,每天清晨空腹时吃炒熟香榧子几十只,连服一个月,有辅助功效;还有止咳、滑肠、消痔和治疗小孩遗尿的辅助功效。
香榧出油率达51%,油呈浅黄色,微香,也可食用。
天良
2021年9月17日
西施更爱的香榧 由这位“90”后小伙做成了盆景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近日,1992年出生的金志鹏和他改种成盆景的香榧树一起,再度受到媒体关注。作为西施的同乡人,“90”后小伙曾经大学没毕业就开始在互联网上销售农家蔬菜、手工豆腐,引发过媒体关注,这次金志鹏把古典之一美人更爱吃的香榧种进了花盆。不过,可别小看这么一小棵香榧树,生长至少超过4年才能成型,市场价格也比香榧子贵出好几倍去。金志鹏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近年浙江诸暨香榧种植趋于饱和,不得不考虑香榧产业的多元化转型,改成香榧盆景也是想试一试。”
香榧盆景。受访者供图
香榧好吃 可是树难栽果难摘
会稽山,香榧的核心产区之一。榧树是一种和银杏、水杉一样古老的中国原生树种。其中一种叫细榧的果实可以食用,生长细榧树的地域只在浙、苏、皖、赣的部分山区。
细榧属于裸子植物,结果方式和苹果、梨、桃等被子植物不同。雌雄异株,每年4月开花,雌树上的果实要生长17到18个月才能采摘。
一个独特的现象是,每年9月前后采摘季,结果枝上往往是“三代同堂”,也就是说3年的果实同时长在树上。因此,采摘青香榧子时,只能由人工挑着摘。
挂着香榧果的盆景。受访者供图
盛果期的香榧树往往要生长10年左右,枝干葱茏,树高达数米左右。传统采果的榧农身背竹篓,借助一架“蜈蚣梯”(一根20米高的竹子,每个50厘米,垂直绑一根木棍,做成梯子)靠在粗壮的树梢上,榧农站在树梢旁,一颗一颗,仔细地采下上一年结的香榧果,当年结的果子果仁尚未充盈,不能摘。
采摘下来的青香榧还要经过多道加工、炒制,才能成为一颗香脆美味的香榧子。由于人工化程度始终居高不下,香榧子也成了所有坚果里,市场价格位居前列的,常常被“吃货”们称为坚果界的爱马仕。
据记载,我国栽培香榧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会稽山种植、加工香榧的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的古典美人西施更爱吃香榧子,为此香榧果壳上的两个圆形点,也被称为“西施眼”。
村里的老人正在 *** 香榧盆景。受访者供图
据浙江省香榧产业协会统计,诸暨市香榧林面积9000余亩,常年总产量300吨左右。在今年1月发布的诸暨市 *** 工作报告中有关2020年的主要工作中提出,做强香榧、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香榧产业也将成为当地农村主导产业之一。
“90”后一改千年香榧种植模式
微缩的香榧树,细叶老干,呈现出近似魏晋山水画的“清瘦”风格。金志鹏告诉记者,“诸暨当地不少村民都是自己繁育香榧树苗的基地,卖树苗、炒香榧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此,曾经出现过树苗过剩的现象。”
早在2012年,大学还没毕业的金志鹏就曾在网上卖过香榧苗,只不过,那时销售的是经济苗木,一棵不过几十块钱。
也正是因为这次 *** 销售,让金志鹏迷上了农业。大学没毕业,就创办了“东白佃农”微信公众号,销售家乡自然生长的高山蔬菜。并在2013年成立了东白湖山里山湾蔬菜专业合作社,用会员宅配的方式销售绿色健康的蔬菜。
金志鹏告诉记者,他预感到香榧苗木仍面临过剩的可能,为此他从2015年开始,尝试性地改种了2亩盆景香榧,用培育盆景的方式种了2万多棵。
浙江诸暨东白湖镇小东村,金志鹏(左)向客户介绍香榧盆景。翁忻旸 摄
“盆景是园林艺术的珍品,诸暨当地有栽培盆景的传统,但是,用香榧树做盆景,还没人这么做过。”金志鹏告诉记者,目前已培育出的香榧盆景400多盆,售出单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香榧造型独特,四季常青,挂香榧果的盆景更有意趣,一盆一价,改变了过去苗木的销售模式。”金志鹏说。他希望通过尝试,能为家乡探索出香榧种植的新业态。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香榧好吃,您可知道我国的野生榧树都是珍稀物种吗?珍稀濒危物种|原产我国的6个特有种榧树的辨识区别
花木君
香榧是园艺品种榧树的种子,也是近些年市场非常受欢迎的干果食材,现在不少地方广为种植,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作为香榧的育种来源——野生榧树却面临濒危的境地,前面我们曾经撰文《香榧、榧树的区别辨识与市场现状》介绍了香榧和榧树的区别,今天,我们给诸位就我国分布的6种野生榧树进行介绍。
据最新资料统计,红豆杉科榧树属全球共有8种(中国植物志为7种,当为旧的资料),其中北美产2种,分别为佛罗里达榧(Torreya. taxifolia Am.)和加州榧(Torreya. californica Torrey);日本产1种为日本榧(Torreya. nucifera( L. ) Sieb. et Zucc.);我国产5种野生榧树,引入栽培1种(日本榧)。
这5种榧树分别为:榧树、巴山榧树、云南榧树、九龙山榧树、长叶榧树,都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属于第三纪珍稀孑遗植物。由于分布地环境变化,以及人为的砍伐移栽,使得野生榧树资源日益稀少,因而原产我国的5种榧树,在1999年全部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之一批)》当中,保护级别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
市场上的香榧,是榧树的园艺栽培变种,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最迟在宋代就开始选育栽培,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现在园艺栽培变种大致有11种,分别为香榧、长籽香榧、大圆榧(栾泡榧)、小圆榧、蛋榧、圆榧、茄榧 (长果榧,寸金榧,了木榧 )、芝麻榧、獠牙榧、米榧、尖榧等。
关于园艺变种,不是我们本文介绍的重点,我们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那些古老的残遗野生物种,都是我国特有种,因而需要加强保护,为了方便辨识区别,我们就把这几种榧树的形态特征做一对比,便于分布地人们认识和保护。
首先榧树属(Torreya)植物有着相同的共性,那就是:常绿乔木,枝轮生;雌雄异株,稀同株;种子第二年秋季成熟,核果状,全部包于肉质假种皮中;发芽时子叶不出土。至于区别,我们一一介绍:
一、榧树
榧树(学名:Torreya grandis Fort. et Lindl.):别名香榧、羊角榧、
细榧、玉榧、野杉、柀子等,我国特有种。高达25米,胸径可达2米;树干挺直,大枝开展,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浅纵裂;二、三年生枝暗绿黄色或灰褐色,稀微带紫色;叶先端有凸起的刺状短尖头,基部圆或微圆,长1.1-2.5厘米;种子椭圆形、卵圆形、倒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4.5厘米,径1.5-2.5厘米。花期4月,种子翌年10月成熟。
【分布地】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地,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温暖多雨,黄壤、红壤、黄褐土地区。
二、巴山榧树
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 Franch.):别名铁头枞、紫柏、篦子杉、球果榧等,我国特有种。高达12米;树皮深灰色,不规则纵裂;一年生枝绿色,二、三年生枝呈黄绿色或黄色,稀淡褐黄色;叶条形,稀条状披针形;叶长1.5-3厘米,通常直而不弯,先端有微凸起的刺状短尖头,上面两条纵凹槽通常不达中上部;骨质种皮的内壁不具纵脊,胚乳亦无纵凹槽;花期4-5月,种子9-10月成熟。
【分布地】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东北部及西部峨眉山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1800米地带,散生于针、阔叶林中。
三、云南榧树
云南榧树(Torreya fargesii var. yunnanensis),我国特有种。高达20米,胸径达1米,树皮淡褐色或灰褐色;叶长2-3.6厘米,上部常向上方稍弯,先端有渐尖的刺状长尖头,上面两条纵凹槽常达中部以上;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成对生于叶腋,无梗,种子连同假种皮近圆球形,种皮木质或骨质;骨质种皮的内壁有两条对称的纵脊,胚乳沿种皮纵脊处有两条纵凹槽,二者相嵌。
【分布地】云南西北部丽江、维西、贡山、中甸,生于海拔2000-3400米高山地带。
四、九龙山榧树
九龙山榧树(Torreya grandis var. jiulongshanensis Z. Y. Li. Z. C. To ng et N. Kang),我国特有种,1979年在浙江遂昌九龙山发现。其二年生枝以上的叶较长,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上方微弯,有刺状尖头;叶长2-5厘米,宽2-3毫米,上面中脉微隆起,两边各有一条不明显凹槽伸向中上部,下面气孔带窄,中脉带宽约为气孔带的2倍,基部偏斜;种子先端尾尖较特殊,比日本榧树长、尖,比长叶榧树短、窄。
【分布地】浙江省遂昌县九龙山。
五、长叶榧树
长叶榧树(Torreya jackii),当地群众称浙榧、加氏榧、臭榧、山榧、白榧或青榧等,我国特有种。高可达12米,树皮灰色或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脱落,露出淡褐色的内皮;小枝平展或下垂,叶片列成两列,质硬,条状披针形,长3.6-9厘米,上部渐窄,上部多向上方微弯,镰状,先端有渐尖的刺状尖头,基部楔形;有短柄,上面光绿色,有两条浅槽及不明显的中脉,下面淡黄绿色,中脉微隆起,气孔带灰白色;种子倒卵圆形,肉质假种皮被白粉,基部有宿存苞片,胚乳周围向内深皱。
【分布地】浙江南部大部分地区,福建浦城、长宁、泰宁及江西资溪等地区。生于海拔200至1320米的山谷沟边,山坡下部或陡峭的岩石缝中的针阔叶混交林下。
日本榧树
除了以上五种,由于我们引进了日本榧树,因而我们把日本榧树的形态特征也予以简单介绍:
日本榧树(学名Torreya nucifera (L.) Sieb. et Zucc),在原产地高达25米,胸径90厘米;树皮灰褐色或淡褐红色,一年生枝绿色,无毛,二、三年生枝渐变成淡红褐色或微带紫色;叶条形,列成两列,叶先端具有较长的刺状尖头,基部微圆或楔形,长2-3厘米;种子椭圆状倒卵圆形或倒卵圆形,成熟前假种皮暗绿色,熟时紫褐色,花期4-5月,种子翌年10月成熟。
以上这几种野生榧树,除日本榧树外,都是原产我国的特有种属,也是珍稀的濒危物种,近些年,由于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人们为了移栽引种而乱砍乱伐,使得野生榧树的生存环境堪忧,虽然国家颁布了保护措施,然而由于经济栽培的扩大,一般人对野生榧树和园艺变种的区别辨识并不熟悉,因而不经意间可能会造成野生榧树的破坏。
因而要加强宣传和保护,建议按照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那就是对珍稀古老的野生树木进行编号挂牌,这样方便人们辨识,也利于区别,从而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019-9-4易花得木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高端坚果,全世界仅中国才有,是一种公认的“干果刺客”。那么香榧坚果多少钱一斤?为什么贵?一起来了解下。
香榧坚果多少钱一斤?
1、浙江地区
浙江杭州市上城区香榧批发价格62.5元/斤;浙江杭州市临安区香榧批发价格68.33元/斤;浙江绍兴市嵊州市香榧批发价格68.73元/斤;浙江绍兴市柯桥区香榧批发价格59.43元/斤;浙江杭州市萧山区香榧批发价格88.3元/斤。
2、其它地区
上海市黄浦区香榧批发价格75元/斤;广东广州市增城区香榧批发价格54.98元/斤。
备注:以上香榧批发价格均来自惠农网产地行情批发报价,仅供参考。
香榧为什么贵?
1、10年才结果
像枣子、桃子、李子等果树都是三四年就大量结果了,而香榧树却生长发育尤其缓慢。如果是实生苗木的话,就是种子繁殖,从生根发芽到开始结果,要经过十年的时间才逐渐进入性成熟,然后才会开始结果。
2、结果后3年才成熟
香榧树果实要三年才成熟。香榧树有雌雄之分,雄性树不会结果,只是提供花粉,而结果的都是雌树。春季3-4月份雌树授粉成功后孕育种子,种子成长非常漫长,之一年只有豌豆大小,第二年秋季才成熟。这种树非常的特别,虽然之一年的果实还没有成熟,但是第二年春季它又会继续开花然后结果,这样就会在树上看到一大一小两种果实。香榧果实算上前一年为开花而孕育的时间,也就是三年的时间。
3、采摘难度大
香榧树长得非常的高大,要想去采摘它是非常困难的,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它的果树上有成熟的一代果,还有没熟的二三代果。所以采摘的过程必须很小心,这样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营养价值高
香榧被称之为干果界的“香妃”,是因为果实香味浓郁,吃起来味道独特。尤其是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其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含量占到干重的60%左右。
以上就是关于香榧坚果的价格介绍了,香榧坚果由于产量低,生长期又长,愿意种植它的农民不多,所以价格很贵。
千年香榧王、全省唯一南紫薇……诸暨这些树王!你见过几棵古树是文明传承的“活化石”,是绿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保好古树是一个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古树一圈圈的年轮里,在每一片树荫下,都收藏着一段历史。它们用虬枝密叶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承载着一代代人对一方山水的乡愁情思,盘根错节地勾勒出一条条清晰的归乡之路,构成了每个人心中的“根”。
诸暨古树株树
全省县域之一
我们大诸暨,历史文化底藴深厚,有着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根据2014-2015年古树名木调查,诸暨现保存有各类古树名木超过4.5万株,是全省古树名木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域,总株数超过全省20%,遥遥领先于浙江其它县级行政区。在这些古树名木中,有1000年以上古树65株,500年以上古树1440株,300年以上古树15468株。
现在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古树,它们或拿过大奖,或是唯一、之一,其中又有哪些你还亲眼见过?
▼▼▼
2株获全国奖
中国香榧王
诸暨名气更大的古树无疑是位于赵家镇榧王村西坑自然村马观音山上的“香榧王”,其胸围923厘米,平均冠幅26米,高18米,树龄达1360多年。
2006年,西坑村与钟家岭村合并,新村因此树而取名为“榧王村”。2007年,其以“个体最奇特”入选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被称为“中国香榧王”。2015年,浙江省绿化与湿地保护委员会和省林业厅组织“浙江最美古树”评选活动,它被评为浙江“十大树王”之一。2016年,在国家林业局“寻找最美古树名木”大赛中又获得古树之冠类优秀奖。2018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和中国林学会评为“最美香榧”。
如今,香榧王已经成为香榧森林公园最著名的景点。它穿越漫漫时光,静默生长,让人们感受到了忍耐和坚毅的生命力量,满枝头的青青珍果向我们展示着先民的勤劳和智慧。今年3月21日傍晚的一场大风,香榧王惨遭折枝,但仍不失为中国香榧王。
东白山满山红王
东白山的“花仙子”满山红,位于东白湖镇廖宅村海拔700多米的龙门顶茶园。因为是灌木,应该说“一丛”。有46根主干,每根主干基部周长8—20厘米,总冠幅8米,高3米。据推测,树龄超过300年。2016年,在国家林业局“寻找最美古树名木”大赛中获得古树之冠类提名奖,是唯一获奖的杜鹃花科古树。
清明节前后,繁花怒放,满树皆红,美不胜收,似乎只为不辜负“满山红”的大名。令人称奇的是,东白山上满山红随处可见,但都很小,不及其一个零头,这丛花的花期却又是最长久的,而怒放期仅两天。正如白居易的诗句所云“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近几年花名远播,盛开季节,吸引了无数的市内外游客跋山涉水专程前去,只为一睹这“花中西施”。
2株获省级奖
麻栎王
古树之所以能成为古树,除了它本身的长寿基因外,要么可以赏花,要么可以采果,花不美果不香的用材树种,一般到了工艺成熟年龄就难逃被砍伐的命运,而位于赵家镇东庄村上阳自然村的这株麻栎却幸运地成为树王。因同一树种全省无敌,被评选为“浙江最美古树”。
原来的东溪乡,历史上以产香榧闻名,近年来又大种樱桃,而上阳这个只有200多人口的小山村,这两种产业都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是上阳的特点。然而这个村却有一株胸围351厘米、树高24米、树冠覆盖近1亩的麻栎古树。奇怪的是,有400多年树龄的古树一点也不显老,还在一个劲地生长。特别是它的树冠形状,麻栎一般主干明显而通直,而这株麻栎经过两次分枝,再也找不到主干,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榔榆王
榔榆王位于东白湖镇斯宅村螽斯畈自然村笔峰书屋,笔峰书屋位于千柱屋南的松啸湾,建造者为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的斯元儒。榔榆王胸围377厘米,树高19米,推算树龄约230年。榔榆王最奇特的地方是拥有大板根,板根中间凹陷处可以躲进一个成年人。被选为“浙江最美古树”。
浙江省唯一或之一的古树
紫薇王
紫薇王位于东白湖镇斯宅村螽斯畈自然村笔峰书屋,树皮光滑、色浅似皮肤,胸围293厘米,树高17米,冠幅全省之一,树龄与榔榆王相同。传说触摸紫薇树干会引起小树枝摆动,因此又叫痒痒花、痒痒树。其实,怕“痒”是由于紫薇树枝细长而显得“头重脚轻”,人体感觉不到的风都能引起其枝条摆动,更何况紫薇王特别高大,树大自然招风,“好动”也就不奇怪了。旁边还有4株紫薇古树,与紫薇王一起驻守在笔峰书屋门口。
全省唯一的南紫薇
迈进笔峰书屋第二道门后,有一株“紫薇”树挡在正中间。但是这棵树并不是紫薇,而是南紫薇,是全省唯一一棵南紫薇。南紫薇,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因为与紫薇形似所以常被误认为是紫薇树。南紫薇与紫薇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花萼5裂,蒴果椭圆形,长6~8毫米,而紫薇的花萼6裂,蒴果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长9~13毫米。
大芽南蛇藤缠绕落叶女贞组合
在诸暨、东阳、嵊州三个县级市交界处,有一座东白山;在东白山向北流经诸暨的两条小溪会合处,有一座小庙,名曰四乡庙;在两溪一庙围成的三角处,有建庙时留下的半个小山头,虽然面积不过50平方米,却有一个以树木命名的小地名——藤绕树。四乡庙辖小东、斯宅、孝四和陈蔡四乡,即现在的东白湖镇的大部分。
乡人不知四乡庙,只说藤绕树。与树木有关的地名在诸暨俯拾即是,特别是白果树、樟树、杨树、桐树等,可现在,大多已徒有虚名,藤绕树却依旧保留着古老的样子。全省再也找到这样的组合:大芽南蛇藤古藤缠绕落叶女贞古树。
这条大芽南蛇藤的胸围有64厘米,高18米,高度是由被它所缠绕的落叶女贞古树决定的,树有多高,藤就有多高。当地老人口口相传,光绪年间那绕树的藤曾枯死过一回,可随即又长出了新藤。如此算来,现在的这条藤,应该有112—145年的历史,而树当然更老。
背负过两代古藤的落叶女贞更是值得一说。我们见到的女贞都是常绿的,女贞也由此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然而让李时珍没有料到的是女贞也有落叶的变型,这就是落叶女贞。此前,落叶女贞在浙江境内从未被发现过,想不到在这里却隐藏着胸围170厘米,树高18米的古树,而且竟有两株。
以弹丸之地负载如此宝贵的植物资源,真可谓植物界的诺亚方舟。分析其成因,一是宗教的力量,菩萨地盘里的一草一木是人人敬畏的;二是千百年的荒芜,两溪一庙围成的死角,一直很少有人涉足,近年的村容村貌整治才使这块神奇的土地变得热闹。不过说到底还是东白山的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偶然留下的原始时期的一个标本就让我们惊叹不已。
诸暨之一
花榈木王
在笔峰书屋旁边的原中斯畈小学内,有一棵诸暨唯一的花榈木古树。提起花榈木,有人就会想到红木。其实,木材的花榈木与树种的花榈木根本不是一回事,木材所指的花榈木是豆科紫檀属的几个树种,因属红木身价百倍,而花榈木这一树种是豆科红豆属的一个种,其亮点只是种子鲜红而坚硬,适宜 *** 手串等玩物。每到秋冬,豆荚成熟裂开,鲜红的豆子非常耀眼。
游客到此,想到王维那首著名的诗,眼馋手痒,好在古树已悄悄准备了礼物,低头就有惊喜。愿君只捡拾、别采摘,以免伤树。
罗汉松王
罗汉松很常见,但是罗汉松古树在诸暨并不多,其中最“高寿”的罗汉松位于牌头镇三保里村梅溪自然村白云观遗址。其胸围465厘米,树高15米,据推测树龄约510年。白云观原有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1941年遭日军轰炸,主体建筑夷为平地,仅存一处较小的建筑和罗汉松王得以幸存。经历炮火洗礼的罗汉松王挺立在白云观遗址上,焕发着勃勃生机。2017年,为了改善罗汉松王的生长环境,附近村民在其周围辟出一方保护地,原诸暨市图书馆馆长杨士安先生为此撰写了《道凝山古罗汉松记》,原浙江省林业厅厅长的楼国华先生执笔誊写,立碑于树旁,成为我市唯一有传记的古树。
杉木王
杉木曾是诸暨最重要的用材树种,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因此要长成百年古树殊为艰难,然而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仍有侥幸者。马剑镇龙门村龙门脚自然村三界尖半山腰,海拔643米处,就有诸暨的杉木王。此树一树三干,树龄310年,胸围253厘米,树高20米。去爬三界尖时可顺便欣赏一下。
樟树王
诸暨最多的古树是樟树和银杏,樟树随处可见。
最老的樟树在赵家镇泉畈村山口自然村,树龄超过1000年,树干中空而且只剩下半边,也就是靠半边树皮支撑着,却依然枝繁叶茂,其生命力让人感叹。
更高大的樟树在大唐镇柱峰村马家坞自然村,树龄800多年,胸围858厘米,树高17米,树冠如巨伞,遮天蔽日。
银杏王
诸暨的银杏古树很多,相对集中于大唐、应店街、五泄等镇街。诸暨银杏王位于五泄镇洋塘村口,树龄800多年,胸围584厘米,树高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