鲴鱼的钓法,鲴鱼有几种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 0
麦子熟,尾巴黄,初夏手竿钓黄尾鲴,就用这种钓法,鱼儿连竿上

有句钓鱼谚语,叫做麦子熟了,尾巴黄了,在江南的5、6月份,正是麦子灌浆成熟的季节,也到了一年中钓黄尾鲴的更佳季节。黄尾鲴是中小体型的鱼类,在水质好的大型湖泊、水库中才有分布,或许因为只生活在水质好的水域中,所以味道鲜美。钓黄尾鲴的乐趣还在于别看黄尾鲴个头不大,一年也就3、4两,更大也往往不会超过2斤,但是3、4两的鱼,有一斤多鲤鱼的挣扎力度,所以垂钓起来非常有意思。

一、黄尾鲴的习性

黄尾鲴是底层鱼类,也叫黄尾鱼、黄梢等。黄尾鲴是底层鱼类,主要进食水底的昆虫、植物碎屑、水底的青苔等。黄尾鲴是耐低温、耐高温的鱼种,水温达到38度左右依旧在进食,所以非常适合夏季垂钓。黄尾鲴最特别的地方应该就在于嘴巴的造型上,首先所嘴巴很小,或者叫口裂很小,嘴巴张开也没多大,上嘴唇远长于下嘴唇,而且嘴巴上有坚硬的角质,会在水底一边啃食青苔一边往前游动,这种进食动作,导致了黄尾鲴的调漂一定要钓钝。

二、选择钓点

黄尾鲴有成群进食的习性,所以到黄尾鲴的钓点选择得当,往往都有不错的收获。黄尾鲴喜欢进食水底的青苔,而且耐高温,这就导致了就算夏季钓黄尾鲴也不需要钓太深的水。浅水水温高,黄尾鲴依旧可以正常进食,而且只有光线能穿透的浅水,才会有长有青苔。钓黄尾鲴,主要选择铧尖、岩坡、洄湾、水库大坝等钓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水底更好是硬底的,比如有乱石杂物、沙石等,这样的位置就是钓黄尾鲴的更佳钓点。需要注意的是钓点水深,更好不超过2米。

三、钓组搭配

常见的黄尾鲴多是半斤左右的,太大的比较难碰上,虽然黄尾鲴挣扎力度大,但是体重的限制也导致了钓黄尾鲴是不需要太大的钓组的。钓点不宜钓深钓远,所以鱼竿4.5-5.4就足够了,对鱼竿的调性硬度等没什么要求。主线1-1.2,子线0.6-0.8为宜,这种钓组也经常被用来主钓鲫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钓黄尾鲴的鱼钩一定要小而且锋利,更好选择细条的鱼钩,钩柄可以稍长一些。子线要搭配使用短子线,一般不宜超过15厘米。浮漂选择吃铅在1.5克左右的细长身浮漂,更好选择长脚细长尾,这样的浮漂翻身快,在水中也比较稳定,漂相也会清晰很多。

四、调漂技巧

台钓技巧可以说是台钓黄尾鲴的精髓所在,在台钓盛行之前,手竿传统钓钓黄尾鲴上鱼还是不错的,随着台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钓友用台钓法来钓黄尾鲴,结果发现中鱼率非常低,而且上鱼几乎都是被锚上来的。而其中的原因就出在调漂上,很多钓友都发现,钓黄尾鲴调漂越钝正口越多。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黄尾鲴的进食特点上,“在水底一边啃食青苔一边往前游动”,所以钓的灵了假信号非常多,提竿根本就不能中鱼。所以钓黄尾鲴的调漂要点,就在于双子线松弛弯曲,双饵彻底躺底,这样才适合黄尾鲴的进食习惯。

调漂 *** 可以空钩调低钓高,无钩调漂,无子线调漂,这三种钓钝的调漂 *** 。在根据鱼口情况,改变子线是松弛弯曲状态,但是经验来说基本都是继续往钝里找口。最后提醒下各位钓友,黄尾鲴被拉出水以后异常暴躁,虽然鱼小,但是更好借助抄网,防止比较细的子线缠绕打结。喜欢请收藏关注,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夏季手竿钓黄尾鲴,关键技巧在于调漂,调漂 *** 得当,鱼儿连竿上

有句钓鱼谚语,叫做麦子熟了,尾巴黄了,在江南的5、6月份,正是麦子灌浆成熟的季节,也到了一年中钓黄尾鲴的更佳季节。黄尾鲴是中小体型的鱼类,在水质好的大型湖泊、水库中才有分布,或许因为只生活在水质好的水域中,所以味道鲜美。钓黄尾鲴的乐趣还在于别看黄尾鲴个头不大,一年也就3、4两,更大也往往不会超过2斤,但是3、4两的鱼,有一斤多鲤鱼的挣扎力度,所以垂钓起来非常有意思。

一、黄尾鲴的习性

黄尾鲴是底层鱼类,也叫黄尾鱼、黄梢等。黄尾鲴是底层鱼类,主要进食水底的昆虫、植物碎屑、水底的青苔等。黄尾鲴是耐低温、耐高温的鱼种,水温达到38度左右依旧在进食,所以非常适合夏季垂钓。黄尾鲴最特别的地方应该就在于嘴巴的造型上,首先所嘴巴很小,或者叫口裂很小,嘴巴张开也没多大,上嘴唇远长于下嘴唇,而且嘴巴上有坚硬的角质,会在水底一边啃食青苔一边往前游动,这种进食动作,导致了黄尾鲴的调漂一定要钓钝。

二、选择钓点

黄尾鲴有成群进食的习性,所以到黄尾鲴的钓点选择得当,往往都有不错的收获。黄尾鲴喜欢进食水底的青苔,而且耐高温,这就导致了就算夏季钓黄尾鲴也不需要钓太深的水。浅水水温高,黄尾鲴依旧可以正常进食,而且只有光线能穿透的浅水,才会有长有青苔。钓黄尾鲴,主要选择铧尖、岩坡、洄湾、水库大坝等钓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水底更好是硬底的,比如有乱石杂物、沙石等,这样的位置就是钓黄尾鲴的更佳钓点。需要注意的是钓点水深,更好不超过2米。

三、钓组搭配

常见的黄尾鲴多是半斤左右的,太大的比较难碰上,虽然黄尾鲴挣扎力度大,但是体重的限制也导致了钓黄尾鲴是不需要太大的钓组的。钓点不宜钓深钓远,所以鱼竿4.5-5.4就足够了,对鱼竿的调性硬度等没什么要求。主线1-1.2,子线0.6-0.8为宜,这种钓组也经常被用来主钓鲫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钓黄尾鲴的鱼钩一定要小而且锋利,更好选择细条的鱼钩,钩柄可以稍长一些。子线要搭配使用短子线,一般不宜超过15厘米。浮漂选择吃铅在1.5克左右的细长身浮漂,更好选择长脚细长尾,这样的浮漂翻身快,在水中也比较稳定,漂相也会清晰很多。

四、调漂技巧

台钓技巧可以说是台钓黄尾鲴的精髓所在,在台钓盛行之前,手竿传统钓钓黄尾鲴上鱼还是不错的,随着台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钓友用台钓法来钓黄尾鲴,结果发现中鱼率非常低,而且上鱼几乎都是被锚上来的。而其中的原因就出在调漂上,很多钓友都发现,钓黄尾鲴调漂越钝正口越多。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黄尾鲴的进食特点上,“在水底一边啃食青苔一边往前游动”,所以钓的灵了假信号非常多,提竿根本就不能中鱼。所以钓黄尾鲴的调漂要点,就在于双子线松弛弯曲,双饵彻底躺底,这样才适合黄尾鲴的进食习惯。

调漂 *** 可以空钩调低钓高,无钩调漂,无子线调漂,这三种钓钝的调漂 *** 。在根据鱼口情况,改变子线是松弛弯曲状态,但是经验来说基本都是继续往钝里找口。最后提醒下各位钓友,黄尾鲴被拉出水以后异常暴躁,虽然鱼小,但是更好借助抄网,防止比较细的子线缠绕打结。喜欢请收藏关注,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能钓鳜鱼的不只有路亚!选好位置、用对 *** ,手竿也能行

鳜鱼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它是自然水域中比较常见的掠食性鱼种之一。说是常见,但对于大部分钓友而言可能只在菜市场常见,自然水域中要想钓获这种鱼并不是很容易。

鳜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再加上数量较少同时又不太好钓,所以价格十分昂贵,我们这边的野生鳜鱼更低价格是40~50一斤。

说到作钓鳜鱼,通常都是以路亚钓法为主,用手竿主动去钓的人并不多,看到别人钓到鳜鱼多半是在钓鲫鱼鲤鱼时碰巧遇上的。

实际上,只要掌握 *** ,手竿也是能钓好鳜鱼的,而且你用手竿钓鳜鱼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竞争小,因为大部分人野钓都是以鲫鱼、鲤鱼、鲴鱼这类为对象鱼。

为什么说钓鳜鱼时选对位置很重要?

无论钓什么鱼、在哪里钓,选位置都是重中之重,试想如果你下钩的位置刚好是鱼窝或者是鱼儿巡游的必经之路,那垂钓起来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


钓鲫鱼鲤鱼时虽然也讲究选钓位,但这些鱼都没有钓鳜鱼那么讲究,这个主要和鳜鱼的习性有关。

像鲤鱼鲫鱼包括其他的一些掠食性鱼种,平常都比较好动,尤其是肚子饿想觅食的时候都会主动出击去寻找食物,比如鲫鱼一般是早上和傍晚会成群结队地巡游觅食,再比如大个体的鲤鱼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靠近岸边找食物。


鳜鱼则不太一样,这种鱼游速不快、不善追击,它是“伏击型”鱼类,比较擅长伪装自己,当猎物从身边经过时,它会抓准时机确保一击拿下。

既然是伏击型鱼类,猎食前需要先把自己伪装起来,那么对环境的要求肯定是比较高的,如果水底平坦、无结构无障碍,那怎么伪装、何谈伏击?

所以说如果你想钓鳜鱼,就不能随便选位,也别像钓鲫鱼鲤鱼那样想着靠饵料雾化、气味来引诱它。

钓鳜鱼哪些钓位比较好?

我个人认为活水与乱石结合的位置是更好的,也就是说你要找一个出水口,保证这个水是长时间在流动的,另外靠岸位置以及水底都要有错乱的石块、石缝。

解释一下:鳜鱼本身就比较喜欢活水,另外更重要的是活水溶氧量高、食物丰富,能够吸引到很多小杂鱼前来觅食,而这些小杂鱼又是鳜鱼的食物,乱石区、石缝则是鳜鱼更佳的藏身之地,最适合伏击。


如果你找不到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地方,那么拆开来、只符合其中一个也行。如果找的是出水口,更好还是能有一点障碍物,如果水下是泥 *** 较平坦,那么找点带水草的地方也行,水草也是有遮蔽功能的,也利于鳜鱼打伏击,当然了像水葫芦这种只长在水表的草不算。

出水口不一定要水流很急的那种,缓流就行,水流太急反倒不利于收竿作钓,要钓还是只能钓两侧水流较缓或有障碍物遮蔽的地方。(下图是某出水口干枯后的地形)

如果说只找乱石区,那么像桥墩附近就是很好的钓位,大家可以区搜一下人家路亚钓鳜鱼的视频、文章,他们是不是经常在桥墩附近作钓呢?

咱们选择在桥下作钓时,先不要急于下杆,更好还是多甩两杆先大致摸清水底结构,最简单的办法哪里深浅不匀、哪里容易挂底就选哪里,实在不会那就贴着桥墩钓。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提醒:能钓老桥尽量别选新桥,比如说某个地方老桥被拆了,在旁边建了个新桥,我建议就不要去钓新桥,越新的桥越不聚鱼。老桥虽然被拆但桥墩还在,而这些桥墩附近很有可能存在鳜鱼的老窝。

选好钓位就算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则是饵料和钓法

钓鳜鱼要不要打窝?更好也是打点窝,但这个窝料不是给鳜鱼吃的,而是给小鱼准备的,因为只要你把足够多的小鱼诱进窝,鳜鱼自然就来了。既然是招小鱼,玉米麦子这类就不要选择了,更好还是粉窝,或者你用腥味的颗粒也行,但不要一次打完,要少打勤补。


要么干脆不打窝,前期利用饵料的雾化、气味来诱小鱼,开一款味道腥一点的拉饵就行,蓝鲫、红魔、腥味918、不空军、四号鲫、六号鲫这些都行,反正是诱小鱼不用讲究,嫌雾化不好加轻麸、嫌味不够重加赤尾青。

等鳜鱼进窝,用什么饵挂钩呢?最简单的就是小杂鱼,前期咱们不是先用拉饵诱小鱼吗?你可以钓几条放桶里以便后面挂钩使用,个体更好选择小一点的,品种不用太挑,有得选择就用小马口、小餐条、麦穗、土鲮等等。

建议尽量选择活动能力强一点的中上层小杂鱼,不要选趴地虎、棒花鱼这类呆头呆脑、趴水底一动不动的品种。


第二种比较好的饵料是河虾,如果你选的钓点附近有水草,你用抄网捞一捞我想逮几只应该不成问题。

第三种是小泥鳅,不过这个比较难获得,除非你提前去农贸市场买好带到钓点,而且普通的泥鳅太大不适合挂钩,一般五六公分长的小泥鳅更好。补充:只用泥鳅挂钩可不算泥鳅党。


不管你用什么饵挂钩,一定要是活的,越活越好,挂钩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挂头,应该挂背部或尾巴,尽可能保证活性。

尤其是用虾作钓,非常容易死掉,就算你挂背也要钩的浅一点,然后抛竿、提竿时也尽量轻一点(虾可以挂头,但要挂在中间的壳上)。

前期用商品饵作钓,我们如何判断目标鱼进窝?

刚开始你用拉饵作钓,那么小杂鱼闹窝肯定很严重,漂相也会比较乱,如果钓着钓着突然发现窝子里安静下来了、小杂鱼不怎么闹了,就应该要注意了,很有可能目标鱼已经进窝。

注:虽说鳜鱼主要以伏击猎食,但当它看到一大群小杂鱼聚集在一个地方,也难免会忍不住攻击。


当然了,也不是说每次鳜鱼进窝都会有那么明显的预兆,比如有些钓友在钓鲫鱼鲤鱼时偶然中获过鳜鱼,在钓中之前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的信号出现。

所以说如果你是专门冲着鳜鱼去的,我认为可以摆两根竿,两根竿钓同一个窝子。一根用拉饵抽窝,一根只挂活饵,这样可以作钓诱钓两不误,边诱边钓。


补充:有一种情况不知大家是否遇到过,就是你用拉饵抽窝,遭遇小杂鱼闹窝,但钓着钓着这些小杂鱼突然成群地跳出水面、向四周逃窜。这种现象出现基本可以判定是有掠食性鱼进窝捕食,但我认为不太会是鳜鱼,应该是翘嘴、红尾这样的中上层掠食性鱼。

钓翘嘴红尾你一样可以用小泥鳅、小鱼小虾,如果水不深可以直接钓底,水深的话建议马上换个大漂(不用调,要抓紧时间)然后钓浮,深度在1~1.5米左右即可,先钓浅再钓深。

结语:

要想钓到鳜鱼,肯定得水里有鳜鱼才行,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你想在某个地方作钓鳜鱼,更好是看到别人钓到过,这样心里也比较有底。

自然水域的话,小河沟、小野塘存在鳜鱼的几率比较小,大江大河一般都是有的,你可以找到本文提到的几种位置去试试。

如果大家有手竿钓鳜鱼的好办法,希望能够不吝赐教,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鲴鱼的钓法,鲴鱼有几种-第1张图片-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如何钓好鲴鱼和重唇鱼

鲴鱼在我国分布较广,喜欢钓小鱼的钓友特别爱钓鲴鱼,大一点的鲴鱼中鱼后属于横冲直撞那种力道,也是钓着很过瘾的一种小鱼。我就很喜欢钓这种鱼,吃着也挺好吃,就是鱼刺太多。重唇鱼跟鲴鱼的嘴很像,在东北也叫虫虫鱼,学名叫鲫花,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最著名的“三花”“五罗”之一也很好吃。下面咱就说说怎么钓好鲴鱼和重唇鱼。


我们东北有一个水库,咱就不提名字了,鲴鱼虫虫鱼挺多,而且还大,大的估计能有1斤左右,多数个体在4两左右,总之大小都有。为钓这个鱼我在这个水库钓了一年,为的就是摸清鲴鱼和虫虫鱼的习性。下面我们就从选位天气,季节,线组,饵料,调钓这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钓法:

选位 我们按季节来说:春季我们选水库上游为好,更好找有水草的地方,竿子要长5.4以上比较好,也可以用手海竿钓。夏季选大坝,位置更好在大坝两个大边,这样的位置石头少一些平坦一些,减少挂钩。秋季选水库两侧的湾子,水底是泥底的地方,更好是下雨后有水淌下来的地方更好。初冬选大坝跟湾子交界的地方,钓深钓远,这个季节比较难钓,多数上鲫鱼偶尔会钓到鲴鱼和虫虫,但这个季节钓上来的鲴鱼和虫虫鱼个体都比较大。四季座钓水深2米左右为好。天气注意的是雨天,或者大风天,水质比较浑浊的时候不要去钓。晴天阴天或者夏秋季节早晚鱼口比较好。



我们钓鲴鱼和虫虫鱼的线组要细,0.6主线0.3子线就够用。竿子用稍微软一点的3.6M—5.4M都可以,为的是短竿频率可以跟上,这个鱼诱鱼还是很关键的,饵料更好是上钩散炮下钩蛆虫或蚯蚓,开散炮记得多加酒米,玩命加酒米。为方便我们也可以使用大小钩,什么是大小钩?就是上钩是8号袖,下钩是4号袖,这样做的目的是捏散炮不容易掉。而且鲴鱼这种鱼进窝就成群,因鱼个体大小决定鱼群多少。鱼钩基本3号4号袖钩就可以,鲫鱼,柳根什么的都可以钓。调钓我们调平水钓个3目4目就可以,这个根据鱼情可以适当调整,为的就是钓的要顿一些,这两种鱼嘴是朝下长的,为的是吸食石头的水藻啊泥底下边一些腐殖质昆虫什么的。所以钓的顿一些。浮漂我们要选吃铅小一点的,方便抓口。拉饵我也用过,效果没有散炮蛆虫好,而且钓的个体相对小一些,如果害怕蛆虫蚯蚓非用拉饵要多加腥,多加虾粉。

最开始我钓这种鱼用的是钓鲢鳙那种三角锚钩,上钩一个弹簧,下钩一个三角锚钩。因为钓鱼嘴小,总有口打不上来,所以用的那种钩钓,而且那时候是用的鲢鳙饵料,钓鲢鱼。雾化好啊,诱了一群鲴鱼,这就开始锚上了,虽然锚的鲴鱼挺大,但是那种钓法上鱼很慢,锚到一条很久才上第二条,所以不建议用这种 *** ,完全用小钩细线就可以正口钓上来的,而且还连杆不炸窝。后来我用抛竿钓过几次鲴鱼,本来是想钓嘎鱼的,结果嘎鱼没钓到,用这种 *** 钓的鲴鱼,钩用的盘钩,挂的蚯蚓,钓的鲴鱼很大,全是1斤左右的鲴鱼,以上就是我钓鲴鱼和虫虫鱼的心得,大家可以试一下。

黄尾鱼的钓法技巧

喜欢垂钓的小伙伴都喜欢钓这种鱼,可能是因为鱼嘴小,下顿吃食习惯让钓手感到很有抓口的感觉。黄尾鱼是一种喜欢高温的鱼种,它的活跃程度是跟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它也会随着越活跃。大多数钓友在垂钓的时候,都会把黄尾鱼当做目标鱼。钓鱼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是众所周知的,不同的鱼种是需要不同的钓具和技巧的。所以,钓友们在出钓时一定要掌握好目标鱼的特性,这样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会满载而归。那么,当我们把黄尾鱼当做目标鱼的时候,又需要怎么做呢?


黄尾和其他鱼种不一样的是,黄尾鱼不喜欢呆在淤泥深厚的地方,水质干净的底层水域是它们喜欢呆的地方。特别是水质是一些以细沙为主的水域,更时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黄尾鱼在进食的时候,和鲤鱼的吃食特点比较像,都是沿着坡层一层一层的觅食。而它们的食物也比较简单,石头上的青苔、水底下的微生物,都是这种鱼喜欢的食物。偶尔它们也会改变一下胃口,捕猎一些小鱼小虾,但那也是少数时候。所以,如果是在水库垂钓黄尾,可以选择小斜坡,或者是深浅滩交界的地方作为钓位,这样钓获的几率会增大。


黄尾鱼的嘴巴较小,并且嘴唇还很有特性,呈现微微向下勾的状态。所以在垂钓的时候,不要选择太细的袖钩,否则就会出现断钩或者是鱼钩被拉直的现象。因为这种鱼嘴唇的特殊性,在选择鱼钩的时候就要以轻并且硬为主,另外,还要考虑到不能挡口。综合这几点,钩柄较短的伊豆鱼钩还是很适合钓黄尾鱼的,这种鱼钩可以承受的力度大,用它来钓黄尾,相信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效果。而鱼竿就要选择偏软一些的,因为黄尾鱼体型小力气足,偏软的能够保护整个线组,鱼钩大小尽量用2-3号小钩,线组用1+0.8的,个人建议。


黄尾鱼喜欢细藻类和腥味的食物,所以要以大腥的为主,但是也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垂钓者所选的水域小杂鱼不多,那么就可以用这种大腥味的窝料。但是如果是在小杂鱼比较多的水域,尽量选择腥香味的,因为相比较起来,腥香味的窝料对于小鱼的吸引力没有大腥味的那么足。可以把香糠粉和虾粉混在窝料里面,效果会更好。当然,钓友们也可以直接用 *** 好的腥香味的饵料来打窝,效果是一样的。灵活掌握饵料的搭配,饵团调的黏一些。 如果确信窝里有鱼,饵团一定要上的很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拉饵要小一点,只有团的越小才更有利于黄尾的吃口。在这个基础上,垂钓者可以适当的增加一点海藻味的饵料,效果会更好。

黄尾鱼的嘴巴较小,并且嘴唇还很有特性,呈现微微向下勾的状态。所以在垂钓的时候,不要选择太细的袖钩,否则就会出现断钩或者是鱼钩被拉直的现象。因为这种鱼嘴唇的特殊性,在选择鱼钩的时候就要以轻并且硬为主,另外,还要考虑到不能挡口。综合这几点,钩柄较短的伊豆鱼钩还是很适合钓黄尾鱼的,这种鱼钩可以承受的力度大,用它来钓黄尾,相信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效果。而鱼竿就要选择偏软一些的,因为黄尾鱼体型小力气足,偏软的能够保护整个线组,鱼钩大小尽量用2-3号小钩,线组用1+0.8的,个人建议。

黄尾喜欢腥味食物,或者直接用腥味食物饵料打窝子,其效果就比较明显。 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要降低腥饵的分量,加入一定分量的超级诱,温度低的时候尽量用腥饵。总体讲,腥味饵料黄尾更喜欢吃。

黄尾咬钩与别的鱼不太一样,警惕性高,咬口会试探性咬了就跑,所以垂钓过程中,抓口部及时就会错失上鱼机会。一般情况下,钓友们都是等到黑漂的时候才会起竿,但是黄尾不一样,这种鱼很少会出现这种漂相。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黄尾鱼是群体行动的鱼种,如果已经连续上了两条鱼,那么垂钓者就要及时补窝,以免鱼群散开。只有把鱼留在窝内,才能钓获更多的鱼。只有在不断上鱼情况下一定要记得补窝,黄尾一进窝基本都不会是一条。

黄尾的打窝方式和鲫鱼是差不多的,有黄尾鲴进窝之后就要多加注意了,有的钓友在垂钓黄尾鲴的时候觉得这种鱼儿的嘴部是朝下的,钓截口会不太理想,其实本人经过长时间垂钓发现,如果窝点鱼情比较好的话,从浮漂站立到之后的到位这段时间内鱼口会比较多。

钩饵投入水中浮漂站立起来的时候,如果发现浮漂出现轻微的上下颤动,此时可以稍微等待一秒钟左右再提杆刺鱼,中鱼率非常高,若是错过了这个提竿时机,等到浮漂到位之后一片静止的话,很可能就是钓钩上的饵料被黄尾鲴给吃掉了,此时再钓就已经吃了,所以更好在浮漂出现颤动的时候立即提竿刺鱼,这样中鱼率比较高,另外为了提升钩饵的入口效果,更好选择质量比较好,线体柔软度比较高的钓线,能够提高垂钓黄尾鲴的收获。

今天就分享至此,喜欢钓黄尾的小伙伴不妨补充补充。

野钓白条技巧:抓住6个重点,你也能变成高手

在很多钓友眼里白条是一种很好钓的鱼,平常多数也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杂鱼”,白给都不要的那种。

要论好钓不好钓,归根结底是资源问题,就好比有些地方小鲫鱼泛滥,当地人都想怎么在小鲫鱼中钓大鱼,而有的人则羡慕嫉妒恨抱怨自己连小鲫鱼都没得钓。


过多的谈资源并没有多大意思,因为这不是你我能左右的事,我们要聊应该聊点实际的,即在有鱼的前提下如何钓得多一点。

白条这种鱼一年四季都会咬钩,但天气热的时候它们会更活跃些,更好钓些。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所以这个时候谈论钓白条我认为是十分合适的。

重点一:钓白条的天气该如何选择?

钓鱼要想有好的收获,选择合适的天气很重要,白条这种鱼虽然是温度高的时候比较活跃,但是钓它和钓鲫鱼在天气上的选择还是有些区别。


到了夏天以后,天气越热、光照越强,对钓鲫鱼反而不利,你会发现在太阳很好的大晴天,鲫鱼口并不好而是会集中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吃饵,说的具体点就是早上天蒙蒙亮、下午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口好。

但如果是雨天,有可能白天也能有好收获。


白条就不同了,我认为下雨天不如晴天好,而且晴天太阳光照越强、水温越高,他们就越活跃,会跑到水面抢食。

当然了,并不是说下雨天一定钓不到,凡是都有概率的,就像夏天大晴天时鲫鱼咬钩偏弱,但也有人连杆的。


雨天不是特别适合钓白条、大风天也不是很适合(微风没事),主要原因是白条属于中上层鱼种,所以中上层的水温对它们的觅食、活动有很大影响。

如果刮风下雨带来了降温,那就更不好了,这时白条就会躲起来,或者潜到深一点的水层。

重点二:钓白条该选择什么样的钓位

如果白条够多,你会发现选钓位就等于扯淡,因为不管坐哪里你都能碰到它们~但还是那句话,资源的事咱们不去讨论,而且如果资源真的好到随便一钓一大把,相信这篇文章你也懒得看了。


钓白条在选钓位这件事上,我感觉和钓鲢鳙、钓翘嘴差不多,就是你应该找一些开阔的、相对深一点的地方。你可以钓浮、哪怕钓水皮都没事,但钓位总体的水深还是要相对深一点,这是我自己作钓的经验。


还是拿钓鲫鱼举例,我们钓鲫鱼时一般是挨着障碍物下钩,比如钓草边,有的时候甚至钓草洞。但是钓白条不要这样去选位,因为这种鱼总是喜欢游来游去,无障碍的开阔地更适合它们生活。

在一些出水口,即水一直在流动的地方,白条喜欢聚集,一是溶氧高、二食物多。但这种地方用手竿作钓不太合适,你用抛竿+七星钩的钓法可以考虑。

重点三:钓白条的装备选择

鱼竿:

理论上来说越短越好,我个人建议是4.5米以下而且不包括4.5米,因为抽白条肯定要打频率,鱼竿太长则累。即使你不觉得累,但你的身体会很诚实,后面自然而然频率就慢了。

说一说鱼竿的硬度,白条就那么点大,所以不需要极硬的,当然了像46调的鲫鱼杆我认为也不合适,除非你只是求手感。


线组:

理论上越细越好,有人专抽白条会用到0.4+0.2或者0.6+0.3,纯论效果肯定是细线有优势,别杠,杠就是你对。

不过现实中,我不会用那么细的线,即使专撸白条最细也就0.4的子线,一般都在0.6。主线的话0.8或者1.0。


我用这么粗的原因有两个:

1、浮钓白条没口我就直接改为钓底了,正常钓鲫鱼、鯝鱼我就是1+0.6用的最多。

2、为了高效率肯定要上挡针,用太细的线玩飞磕,损坏率比较高,尤其是新手(因为正常的飞磕是用鱼钩去接触挡针的,而新手往往是先用线去接触)。

鱼钩:

鱼钩的信号选择,你就挑那种钩门小、钩条细的就行了,比如袖钩、秋田狐、溪流等等,我个人用的最多的是袖钩,不是它更好用,而是个人习惯,钓小鲫鱼我也用这种。

钩子大小以袖钩为例的话可以用1号或者2号,如果线很细,可以用到0.5。不过要注意,有的人喜欢钓鳑鲏、麦穗,所以用的鱼钩极小,鳑鲏麦穗体型小、嘴更小,你用非常小的鱼钩没事,但白条我认为一二号够了。


浮漂:

钓浮的话就是整体较短的浮漂比较好用,翻身快、到位快。如果你是钓底,或者钓1.5米以上的浮,那么用长尾的枣核漂,这样可以捕捉行程中的信号。
钓白条浮漂正常吃铅1.0克左右,如果是钓浮,你就带饵调,调三四目都行,这个问题不大。

重点四:钓白条的饵料怎么开

钓白条可以不打窝,纯靠频率、靠饵料的雾化来诱鱼,所以窝料我就不细说了,如果要用可以用粉状的商品窝料或者菜籽饼、花生枯这类,不要一次性打足,隔段时间补一补就好。


饵料我首先建议比重小、雾化好、颗粒细、偏腥味的饵料,所以918、蓝鲫这些我感觉不太好,反正我自己不用,除非是把蓝鲫打碎再开饵。当然了,就这和上面选择天气一样,不是说非要按我说的来,有很多钓友用蓝鲫单开一样能连杆。


我自己去钓白条,更喜欢用四号鲫、六号鲫这样的饵料,这个配方我用好多年了,钓小鲫鱼也用。其他的比如天元的红魔、红色风暴,化氏的小粉饵、小黄饵等等都行,太多了,就不一一举例了。


春天垂钓,你饵料腥点没事,甚至可以主动加虾粉增腥,因为那会儿水温没上来,夏天很热的时候没必要用太腥的,我感觉腥香最合适。如果你单开红魔、六号鲫这类浓腥饵,可以加点新四季冲淡一下味道。

重点五:钓白条该钓多深

一般情况下都是主钓浮,0.5米~1.5米这个深度钓得比较多,我个人比较喜欢钓一米左右。
当然了,咱们钓的水层不是固定的,比如说你一开始钓很浅比如0.5米,一直抽饵,感觉没口、同时水面上又没动静,那肯定要往深了找找。


反之,如果你刚开始钓的1.5米或者是钓的底,然后浮漂一入水根本翻不了身,一直躺在水面上抖,那么说明鱼在更浅的位置,在截食,那这时肯定就往浅了钓。


我之前说过“飞铅钓法”,这个是把铅坠推到浮漂座底下,好处是浮漂入水马上站立,可以更快地接受信号,另外飞铅钓法下饵料下沉最慢、最自然,对诱鱼有帮助,如果窝子附近有鱼,可以更方便它们截食。


但是飞铅钓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由于铅坠太靠上会有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不好抛竿、不能准确地把饵送到同一位置。

重点六:钓白条该如何抓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钓鲫鱼鲤鱼时白条总闹窝,一会就钓一条,有时还锚上来,但等你真正去钓它了,又感觉不好钓,经常空竿或者提到水面就脱钩。


一方面可能是你装备配的有问题,钩子太大或饵料状态不好,另一方面就是抓口问题了。
钓白条一定要有“大局观”,不能贪图眼前的一小点利益,这句话可能看着点玄乎,其实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前期你不需要去看漂抓口纠结命中率,你只要保证一定的频率、掌握节奏就可以了。在这个前提下,有口就逮,空竿、脱钩都不要去管它。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点:

一,你的频率够快、节奏够稳,慢慢的窝子里的鱼会越聚越多,鱼越多久越容易形成抢食,口也会越多越好。

二,前期你什么口都抓,可以自己记一下哪些漂相命中率更高,那么后期等鱼聚多了,你就抓前面命中率高的漂相即可。

结语:

钓白条频率和节奏很重要,但这两点一定要结合在一起。抽竿频率不是越快越好,应该根据你当地的鱼情、窝子里鱼的数量来决定,而且光频率快没用,你得保持住,比如设定好30秒一杆,那么你某一时间段的节奏都应该保持在30秒一杆。


前期抽竿快是为了诱鱼,把更多的鱼诱过来,等鱼聚多了,后面肯定要稍微放慢一点速度,主以正确率为主。但是你当你发现浮漂信号少了、窝子里鱼没那么多的时候,又应该把整体的节奏调快,以诱为主钓为辅,就像刚下竿那会儿一样。


补充:如果你钓白条,不在乎数量,只在乎个体大小,那么可以钓深一点、频率慢点没事,大的都在深水,听懂掌声。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黄尾鱼最喜欢吃哪种味型的食物?黄尾鱼的摄食习性和垂钓 ***

黄尾鱼,学名叫鲴(gu)鱼,又称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尾鱼,川条子、斑点黄尾鱼、新鲜的斑点黄尾鱼等。鲴鱼是我国的四大优质鱼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各大江河之中,具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很多的地方的钓友都喜欢垂钓黄尾鱼,想要钓好黄尾鱼,就要了解黄尾鱼的生活习性。那么,黄尾鱼最喜欢吃什么味型的食物?下面,我们来讲下黄尾鱼的觅食习性和垂钓技巧。

黄尾鱼的摄食习性和垂钓 ***

一、黄尾鱼的生活环境。黄尾鱼属于小型底栖鱼类,在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中有着广泛的分布。近些年来,各地的养殖鱼塘中常有黄尾鱼的身影。黄尾鱼耐寒能力较强,在0~38℃的水温范围里都可以开口摄食。但是,黄尾鱼属于高氧鱼类,耐缺氧能力差,喜欢氧气充足的活水。

黄尾鱼的摄食习性和垂钓 ***

二、黄尾鱼的觅食习性。黄尾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它的鳃耙排列紧密,肠道很长,食量大,消化力强,生长非常快速。黄尾鱼喜欢在水底用嘴刮食腐泥、有机碎屑和各种藻类,相当于水体的清洁工。

黄尾鱼的摄食习性和垂钓 ***

三、黄尾鱼的钓法。黄尾鱼是底栖鱼,所以要钓底。黄尾鱼的嘴把朝下,而且嘴很小,钓黄尾鱼时,要使用短竿、小钩、细线,调漂时,先不挂子线,先让铅坠微微触底,使用较短的子线,鱼钩和子线躺底,然后,调平水钓2~3目。调漂的核心原则就是让鱼钩躺在水底,有利于黄尾鱼咬钩。

黄尾鱼的摄食习性和垂钓 ***

四、钓黄尾鱼的用饵技巧。黄尾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荤素皆吃,食性和鲫鱼相似。一般用鲫鱼饵来垂钓黄尾鱼即可。可以使用面食打窝,然后用搓饵挂钩,挂钩的钓饵尽量要小一些,黄尾鱼才能把钓饵吃进嘴里。钓黄尾鱼,窝料很关键,雾化越好,诱鱼效果越好。窝料中可以添加适量的馥郁香多巴盐和鱼阿法,用于改善鱼口,具体用法用量可参考下图配方,出自鱼类实验室,一定不要多加。

高级钓鱼促开口配方

?从选位到开饵再到浮漂调钓,详解野钓圆吻鲴具体且实用的 ***

?说到鲴鱼大家都不会陌生,不过大部分人之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黄尾鲴,其实鲴鱼是一个大类,黄尾鲴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今天要说的这种鱼也是鲴鱼的一种,学名为“圆吻鲴”,其体态特征与黄尾鲴类似,甚至在钓法上也有相同之处,所以如果你擅长钓黄尾,那么圆吻鲴应该也不在话下,当然了如果你两种鱼都不会钓,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就可以了,从钓位的选择、饵料的开制以及浮漂的调钓我都会说清楚供各位参考。

想钓好圆吻鲴,你要明白几件事:

1、圆吻鲴的基本信息

2、圆吻鲴喜欢待在哪些地方,钓位如何选择

3、圆吻鲴爱吃什么,应该用什么打窝,饵料如何选择

4、钓圆吻鲴应当如何调漂,钓钝还是钓灵

说实话这种鱼的味道很一般,而且刺比较多,我个人倒是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觉反正是吃得少,只是听我们这边经常钓圆吻鲴的人基本都这么说。难吃为什么还要经常钓呢?首先是数量多,野河遇到它们的概率比鲫鱼、鲤鱼可大多了,有时候其它鱼不好钓就会钓圆吻鲴,尽量避免空军;其次圆吻鲴拉力比较强,中钩后很会挣扎,手感还是不错的,小的易结群连杆机会大、大的不结群但拉着很过瘾。

小圆吻鲴

想钓圆吻鲴,你就得了解它的基本信息,至少见到了要认得出来

圆吻鲴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各大水域,体型长而侧扁、鳞片细小呈银白色,背部颜色较深为青灰色,头小嘴小,吻圆钝且突出,口下位、横裂,下颌有很发达的角质缘,这种头部包括嘴部的构造和黄尾是一样的,也是钓友们觉得难钓的原因之一。圆吻鲴是初级淡水鱼,主要栖息在江河溪流的中下层水域,个体不大我个人钓到的大部分都和白条差不多体型,稍微大点的就二三两,超过半斤比较难遇到,个人更大钓过一斤左右的(七八两左右)纯属运气。这种鱼的食性非常杂,主要以藻类、植物碎屑为食,也吃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等,自然水域也就只有这些东西,所以凡是杂食性鱼基本都吃这类东西。

圆吻鲴喜欢待在哪些地方,钓位如何选择

有些地方没有这种鱼,有些地方则特别多,所以你要是想钓肯定得先弄清楚水里有没有这种鱼才行,当然了数量极少和没有基本就一个意思,自然水域不能和鱼塘比,数量不多没办法搞。如果河里能够保证有一定数量,那么我建议你先找有石头的钓点,因为石头上会长一些绿藻、青苔之类的东西或者石缝会兜住从上游冲下来的食物,小体型的鱼最喜欢来这找吃的。第二种地方是有水草的地方,不过水草有要求,据我的经历,一些根不长在水底、整株漂在水面上的草没啥用,例如菱角、水葫芦等等,这种地方不是不聚鱼,只是针对圆吻鲴不太行,要找就找沉底型的水草,即整株都在水里的,这种鱼比较活泼喜欢玩闹、游动,所以钓点水草不能太密集,如果水草实在比较密,那至少不能找那些从水底长到水面,覆盖一大片地方的钓点,这种地方圆吻鲴不怎么爱去。第三种地方是微微有水流的地方,这种地方夏秋等高温季最容易看见它们的身影,原因是溶氧量高、食物多,前面都忘记说了圆吻鲴对溶氧量要求挺高的。

钓点近岸要有大量乱石(指水下)

找到钓点还不行,你还得注意水深,我个人建议这种鱼不适合钓太深,一般1~3米足矣,除非是整个钓点普遍深的地方那没办法。有石头的地方尽量钓浅,因为水浅,石头就能被光照影响,长一些青苔出来,这样就会吸引圆吻鲴,有风浪的时候,也是浅水的石区食物、养料最多。有流水的地方包括进出水口,你也选择钓浅点,这种地方氧气够充足,即使是夏天也不会缺氧,鱼绝对是喜欢待的,唯一要考虑的是安静垂钓或使用长杆避免惊鱼。如果是钓水库或一些泥沙底水质又比较好的地方,在没有障碍物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钓深,但基本也是在三米左右,再深的话就没必要钓底了。

圆吻鲴爱吃什么,应该用什么打窝,饵料如何选择

圆吻鲴是杂食鱼,同时又是小体型鱼,所以饵料窝料不用特别讲究,只要它来了必定是会吃的。钓小鱼尤其是鲴鱼一类,我永远偏爱腥味饵,而且明确是虾粉腥,我不敢说腥味最厉害,但肯定不会差。当然了,天热的时候可能餐条、麦穗等小鱼会来分一杯羹,这些杂鱼是中上层鱼,而圆吻鲴是中下层的,所以这个时候饵料可以改为香甚至清香,但要记住,做这个改变主要是为了避开一些非目标鱼的杂鱼,如果没有餐条、麦穗,我仍然会加点腥。

相比饵料味型,我倒是更注重状态,大部分圆吻鲴或者说能够让你连杆那类体型的圆吻鲴,体型都不大、嘴巴很小,所以饵料还是应该以细腻、雾化、轻为主。建议用四号鲫、六号鲫、红魔、藻元素、小粉饵、伏鲫这一类饵料(此类饵料只是举例)。圆吻鲴的产卵繁殖季通常在5~8月,5月份为高峰期,我们在三四月份去钓的话,考虑到鱼要为产卵做准备,更要用动物蛋白高的饵料,而且三五月份水温并不是特别高,从这层面讲,味道腥一点也是有帮助的。

饵料状态比味型重要,味型用腥或腥香

说完饵料再说说窝料吧,钓圆吻鲴的窝料更好办,你去买更便宜的颗粒就行了,十块钱三包或四包的那种。因为若不是资源极好的地方,圆吻鲴进窝没那么快,但一旦进窝很有可能是一群,鉴于此用颗粒是最合适的,打下去后让它慢慢化,借着轻微水流,颗粒化开后的碎屑还能飘散出去,等鱼进窝要啃食大颗的颗粒也没那么容易,所以就会一直留在窝子里。当然了,我们一定要记得补窝,鱼不来也要补(提前记下颗粒完全散开的时间),鱼进窝后咱们根据上鱼速度和个头大小来判断水底鱼的数量,然后再决定什么时候补窝、补多少,相比其他窝料,颗粒没那么容易死窝。

小技巧:

1、市面上不同种类的颗粒,溶散的时间不一样,有些三五分钟就化完,有些可以泡三五个小时,我建议你多买几包不同种类的颗粒,然后混合打窝。鱼多、进窝快、个头小的情况,要打细一点、溶散快一点的颗粒;鱼少、进窝慢、个头大的情况,要大粗一点、溶散漫一点的颗粒。

2、你可以去网上购一些豆饼碎块直接拿来打窝,那东西我记得可以泡很久,像花生枯、菜籽枯这类效果是好,但打下去一下就散了不行,要用就要掺些面粉混成团打窝。还有个东西效果也不错,就是用于抛竿远投钓大鱼的饼干饵(也称方块料),这种东西也能坚持一两个小时不化。

3、在人多的时候,除去地理位置的影响,要比别人钓的多,前期要拉大球、频率要快,后期为了中钩率可以拉小球,但别等口,不吃就抽,频率一定要稍快于两边钓友,钓这种鱼越等口、越没口。

大圆吻鲴

钓圆吻鲴应当如何调漂,钓钝还是钓灵

调漂及灵钝的选择对于钓圆吻鲴是比较重要的,很多钓友鱼在垂钓中经常发现信号很多、顿口很漂亮但起竿不中鱼的现象,多半就是调钓方面出错。因为这种鱼它的口是朝下的、又比较小,同时嘴部突出,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吃饵时头部顶到子线,饵料未真正入口,浮漂就出现了信号,此时要是钓的很灵,空杆率自然变高。调钓本无定律,但我个人在熟悉这种鱼以后基本先以调低钓低入手,比如前期调三四目、钓两三目,后期鱼慢慢进窝数量变多信号变杂乱,就调整钓目,改为钓三四目、甚至五六目。当然,如果你想直接钓钝,调三四目钓三四目或者调平水钓两三目也可以,前期的调几钓几没有大碍,反正后期都可以调整。

子线的长短也不要忽略,钓这种小鱼我的子线通常在10cm左右,如果你命中率很低,我建议把子线缩短至五六公分,然后采取小跑铅钓法,即八字环触底、子线横卧,这样做必然损失一部分信号但命中率应该是高的。喜欢用长子线,就不要用小跑铅了,但也建议让双钩饵老实躺底。不让调搞目的原因是,调目大,饵料重,刚开始双饵能压下浮漂老实躺地,等饵料雾化饵团变小,浮漂的牵引力就会把钩饵带起来,可能就会变成轻触底的情况,这样假信号就多了。

钓钝要用短子线

最后补充几点:

关于竿、线、钩没做太大的介绍,这些其实和钓其他小鱼、鲫鱼没有太大区别,总之是以精细为主,钓小鱼要打频率鱼竿不宜超过4.5,线组能细就细,夏秋季节鱼活性好,1+0.6也没事,春季和初冬要更细一些,鱼钩方面细钩条的袖钩就行了,正常我用三号袖、四号袖,如果你钓的钝如跑铅,鱼钩可稍微放大一号,如果鱼偏小钓的灵那就用小一号的钩。

关于钓底钓浮的问题,我建议在鱼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还是钓底为主,口不好就带点行程,如果钓浮基本也是钓中下层,可以在鱼小密度高的地方使用或者钓点水底有茂密的水草的情况下使用。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钓土鲮如何提高命中率及渔获?从选装备开始,谈谈具体的钓法

土鲮鱼由于爆发力高、冲击力强故深受钓鱼人的喜爱,相信只要钓过一次就难以忘怀。这种鱼手感非常棒,不过钓起来可没那么简单,除非是特别熟悉或者是提前了解过的钓友,新手的话十有八九是钓不好的。因为这种鱼身体构造比较特殊,不能按照鲫鱼鲤鱼那种钓法、装备上也不一样,常规钓法最容易引起的几个问题就是信号多但起竿不中鱼、容易发生矛鱼、脱钩等情况,再就是钓不多,钓几个鱼窝子里就“熄火”了。

鲮鱼在两广地区非常常见,我想该地区的钓友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毕竟还发明了专门针对鲮鱼的“梅州钓法”。我不是该地区的人,对钓鲮鱼也不算精通,此文就当抛砖引玉,有不足、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各位大侠指正补充。

新手想要钓好土鲮,你得了解:

土鲮的体型特征及基本习性

钓土鲮如何选择装备

什么样的钓法可以增加命中率、钓得更多

选择什么窝料、怎样打窝对提升鱼获也有帮助

小小的补充:鲮鱼包括土鲮、泰鲮和麦鲮等等,其中泰鲮的体型比较大三五斤都很普遍;麦鲮的眼睛是半红的有点像草鱼也有点像赤眼。文章主要讲的是土鲮,其他两种鱼暂不做过多介绍,希望大家不要弄混。

土鲮的体型特征及基本习性

土鲮体长两侧扁,背部背鳍前方有稍稍的隆起,腹部圆而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口小且下位,呈圆弧形;体青白色,有银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块。这是百科对于土鲮形态特征的一些介绍,没有特别大的作用,唯有一点:土鲮的嘴很小而且是朝下的,这就是为什么假信号多、空竿多、脱钩多的原因之一。

土鲮是杂食性鱼类,主要生活在底层水域,以植物为主食,常常以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石块上面刮取着藻类,当然了植物的碎屑、水底腐殖质以及浮游生物它们也吃,大多数杂食性鱼都这样。我个人觉得,不管是体型特征还是习性、食性上,土鲮和一些鯝鱼都非常相似,而且都是群居,要么不来,一来很有可能就是一大群,然后稀里哗啦一顿乱吃,吃完就走。

钓土鲮的装备选择

其实认识一种鱼不难,看文字不如看照片,看照片还不如去钓两次或者看别人钓两次,钓鱼人最需要也最应该了解的就是针对性的选装备、选钓位以及如何使用正确钓法。钓位方面要根据它的习性以及食性来,总结就是气温低的时候要选择水温高、能够晒的到太阳的地方,到了夏天气温高可以选稍深一点比较凉爽的地方。确定好大概方向后再去看哪些地方食物多就行了,水深方面土鲮通常喜欢浅水,一般不会超过三四米。

鱼竿选择:很多人都说钓土鲮需要硬竿,4h、5h甚至是6h,原因是土鲮冲劲大,爆发高,需要尽快把它拉出水面,只要出了水就好办了。用硬竿有道理,但你也得考虑到用硬竿更容易造成切线、碰到大的可能难以在之一时间竖起竿来,如果是很小的土鲮也用不着太硬的。我的建议是首先鱼竿的腰力要好,即有一定的回弹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提升硬度,如果光硬没有腰力,遇到大的会钓得很累。尺寸上3.6~5.4吧,垂钓半斤以下的能用短竿就用短竿,这样可以高频操作,速度快、诱得多、钓得多。

鱼线:主要根据鱼体大小来,但总体不能太细,不要像钓鲫鱼那么温柔。主线基本上1号以上,天气热鱼活性好的话,1.5或2.0起步吧。这个说不好的,主要看鱼的个头,有些地方鱼大钓友用3.0都切(我钓得极少,更没有遇到过大的,小的居多所以用线不是特别粗,基本1.2、1.5足够了)。子线方面由于更换比较方便,我建议针对陌生水域或不知道鱼情的情况下先用稍细的,可以0.8起步,要是感觉吃力或断线马上换粗,喜欢钓大的钓箱里记得放几副0.4、0.6的大力马线以备不时之需。

大力马线强度高,就是易打结

鱼钩:土鲮嘴小、可冲劲大,这对鱼钩的要求就比较高,建议用质量比较好的钩子,这样在用小号钩、细钩条时,强度有所保证。小土鲮用袖钩,三号四号都可以,个头稍大可以用钩条较粗的新关东、伊豆等钩子,新关东用0.3、0.5,伊豆可用4号至6号,如果鱼超过两三斤,那再用的大一点。

浮漂:现在钓鱼不管是野钓还是黑坑都流行枣核漂,但我个人在野钓这块还是偏爱细长身的浮漂,钓鲮鱼也是建议细长身,而且建议漂脚短一点、漂尾细一点,吃铅量在1.5克至2.5克的样子(主要看杆长)。调钓在下面会详细说到。

饵料:土鲮是杂食性鱼,对食物不挑,理论上给什么吃什么,但实际使用中更好偏腥一点,腥香、纯腥都行,腥味程度取决于小鱼闹窝的程度。如果是钓个头比较大的土鲮,比如超过一斤,那么可以适当放点奶香、麦香类的饵。可以用专门的土鲮料,也可以用腥香味的鲫鱼饵,只要带点腥都可以,有些钓友喜欢用蓝鲫+腥味版918也不错的,或者你可以土鲮七号,香味和腥味的各来一点。

什么样的钓法可以增加命中率、钓得更多

喜欢钓土鲮的都知道“梅州钓法”,知道要用超短子线+调低钓高这样比较钝的方式去钓,这是为什么呢?首先,鲮鱼的嘴是向下的,如果钓的太灵,像钓鲫鱼那样让饵料轻躺底或触底的状态,势必会造成很多假信号,即使刺中脱钩率也很高,而用调低钓高配合短子线,钩饵就会老实地躺着甚至连子线都躺了,鱼吃饵方便、假信号也少了,吃完饵料一抬头浮漂就马上顶起。有些钓友用极短的子线+跑铅钓法,可以应对走水、杂鱼闹窝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钓友不知道的,土鲮之所以假口多、空竿多,是因为这种鱼比较容易起浮,只要稍稍离底来回撞线,乱信号就多了、中钩率很低。为什么起浮呢?就是饵料雾化太好,子线太长行程太长导致,所以从这点来讲,子线也是短点好,尤其是在土鲮密度比较大的地方。

子线正常的长度是单根子线10公分以内,如果有走水、小鱼多,或者土鲮密度大需要饵料尽快到位的,子线可以控制在五六公分。浮漂可以调平水钓两三目,或者不带钩调平水然后钓两三目。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不走水、不闹小鱼、土鲮的密度不高呢?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用稍长一点的子线了,这样可以增大诱鱼的范围,也可以让个头稍大的鱼吃的安心点,但一般也是在10~20公分之间吧,再长也没必要。不过即使不走水、不闹小鱼,你的钓饵也得老实躺底,即调低钓低或钓低钓高仍是基础,可以调二三目钓二三目、钓三四目。

要想增加命中率减少空竿、矛鱼,抓口方面:

不要以为钓组配好、浮漂调钓得当就一定万无一失了,真的去钓,遇到大群鲮鱼不可能保证百发百中,在抓口的时候别一有动作就提,必须放口直到看到你认为命中概率更大的那一口。要是实在不会,那就短子线+钓跑铅吧,主抓上顶信号,必要时放大一个钩号,吃进去难吐的那种,这是配合“钝钓”的。

选择什么窝料、怎样打窝对提升鱼获也有帮助

前面一直没提窝料,因为这个对钓土鲮也挺重要的。钓土鲮的窝料不是特别讲究,它啥都吃,要广谱一点就用颗粒,腥味颗粒就行可加入一些酒米混合打窝,还有就是花生枯,网上都有的卖,有片状的也有块状的。

窝料不讲究,主要是打窝 *** ,前面说了土鲮一来可能是一大群,这一大群对窝料的消耗速度是很快的,而一旦吃完,马上就会离开,光凭钩上那点雾化可能难以留住。大家一定要在垂钓过程中根据进窝鱼的数量,对窝料的消耗速度及时补窝,当然了,肯定是少打勤补。或者你在一开始打窝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增加鱼儿消耗窝料的难度。比如把颗粒、花生枯、豆粉这类窝料与黄泥混合或者加点面粉,捏成团打窝(要捏的紧实,不要一丢水里就散),这样鱼吃起来就慢很多了,能够让它们在窝子里待久一点。我在钓鲫鱼鲤鱼打隔夜窝的时候就喜欢窝料掺泥巴打窝,否则鱼吃完就走,第二天就不会有好的收获。

最后:

以上是本人对垂钓鲮鱼的一些浅见,可能有不足之处、不对之处,希望钓友们可以多多指教,欢迎留言评论说出你的看法、分享你垂钓鲮鱼的心得。当然不限于土鲮,钓麦鲮、泰鲮的 *** 大家也可以分享。感谢您的收看。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黄尾鱼的5个特殊习性,钓好黄尾鱼的基础知识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黄尾鱼学名鲴鱼,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底栖淡水鱼,个体虽然不大,但是鱼肉非常好吃。许多的钓鱼人都喜欢钓黄尾鱼,虽然不像鲫鱼那么好钓,但是只要掌握了黄尾鱼的生活习性,钓黄尾鱼就会变得简单起来。下面,我们来讲下黄尾鱼的5个特殊习性,领悟之后钓黄尾鱼变得很容易。

黄尾鱼的5个特殊习性

一、晚上觅食更积极。黄尾鱼喜静怕吵,所以在夜深人静时觅食更积极。到了晚上以后,岸边变得安静下来,黄尾鱼就会游到近岸的浅水区觅食,可以直接钓近处。如果晚上气温比较低,或者是岸边比较吵,则需要钓得深一些,钓深浅交界处的斜坡处更好。

黄尾鱼的5个特殊习性

二、对水质要求很高。黄尾鱼又称生态鱼,具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所以黄尾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有黄尾鱼生活的水域,水质肯定是一流的。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更好,所以在这类大水面的水域更容易钓到黄尾鱼。

黄尾鱼的5个特殊习性

三、喜欢高氧的水体。黄尾鱼对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要求较高,喜欢高氧的水体,耐缺氧能力很差。所以,气压较高的天气或者是刮风的天气,黄尾鱼会更加活跃,摄食欲望更加强烈,也就更好钓。下风口或者是有活水注入的位置,往往都是不错的垂钓位置。

黄尾鱼的5个特殊习性

四、喜欢啃食青苔。黄尾鱼之所以能够净化水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排列紧密的鳃耙,滤食性极强,可以吃藻类、腐殖质、浮游生物和植物碎屑等,尤其喜欢啃食水底的青苔,所以要钓好黄尾鱼,钓点要尽量选在水底青苔较多的水域。

黄尾鱼的5个特殊习性

五、喜欢吃腥香饵。黄尾鱼属于杂食性鱼类,并不是只吃素饵,而是腥素食物都吃。所以,钓黄尾鱼的饵料要腥素结合,既有腥味又有香味。因此,钓鲫鱼常用的腥香味型的老三样饵料还可以用来钓黄尾,而且很好用。还可以在鱼饵中添加适量的鱼多巴和鱼阿法,增强鱼的饥饿感和活力,促进黄尾鱼开口,效果非常好。

标签: 鱼的钓 鱼有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