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宾江北西行,大约两个小时后,曲曲弯弯的山路更高处,就是高县的公益村。
这里的雨,据说从立春开始几乎不曾停歇,淅淅沥沥,时断时续。
好在我们抵达时,雨暂歇了,不过山里的水汽重,空气里湿漉漉的。
四围的茶田,高高低低,顺着山势,有山泉淌淌而过,流到陡峭处,哗哗作响,日夜不息。
茶田里有小径,边上的小花小草恣意生长,甚至迈步时不忍下脚。
村子自然风光多为原貌,茶田里的岩石长满青苔,甚至茶树的主干,亦因潮湿而变青绿。李白桃红,它们偶尔出现在茶田一角,伴着盛开的油菜花,生机勃勃。
高耸入云的丛竹,倒像是点缀。它们三三两两地分布在茶园路侧或屋后,从地上落叶厚积看,久无人问津。新笋把地而起,直插云天。
偌大的山里,有三五户人家,鸡鸣声从远处传来,还有时不时的鸟儿啾啾声。到处乱跑的土狗,并未吠叫。它们很友善,但与我们这些异人保持着距离。
一户叶姓茶农,上午采了三斤半茶青,下午就采了二斤多,按照当日价格,每斤可以卖到80元。
80元的高价格是从来没有的。这位69岁的茶农说,今年雨水多,鲜芽叶吸饱了雨露,含水量高,一斤春茶成品大约需要5斤茶青炒制。
叶先生早在1969年便开始种茶,至今他的茶园里还留着当年栽植的茶树。
眼前的茶园,早年皆为稻田。叶先生说,看到种茶的收益高,村民便陆续改种了茶叶。以2018年为例,一亩茶园约产生效益1万元以上。
在此地采购多年的陕西人贾颜东,真实身份是川红茶业集团的员工。
把我们带到公益村,带到老叶的茶园里,正是老贾。
记者在公益村茶园
显然,老叶与老贾十分熟稔。他告诉我们,老叶家里有茶厂,儿子山上的茶园有200多亩。
贾颜东曾亲自登上茶园更高点,他把1080米的海拔挂在嘴边。
这是名副其实的高山茶。
贾颜东一般从立春来,到白露离开,期间有9个月的时间靠在茶园里。
在他的眼里,生长着数千亩茶园的高山深处,生态优良,民风淳朴,人人与世无争,就像是仙境一样。
满山遍野的茶园,采摘的七成以上的茶青都被川红集团采购。
在2018年,老贾的身份又变了,还与“五粮液”沾上了关系。
这年8月23日,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四川特色产业发展,五粮液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分别与宜宾川红集团、珙县鹿鸣茶业公司签订投资控股协议。
随后,五粮液茶产业发展基金控股公司宣告成立。这是国内乡村振兴发展基金领域之一个投资项目,也是标志着五粮液正式进军川茶产业。
旋即成立的五茗茶业控股有限公司,甚至高调诠释“酒+茶”的意义,是源于五粮液集团践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对茶酒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天然融合的高度认知,源于五粮液集团推动茶酒产业展现中国味道、世界精彩的雄心壮志。
或许恰恰因为五粮液,2019年宜宾茶区早春的茶青价格从之前五六十元每斤,涨至80元,而且全部现金支付。
久负盛名的雀舌茶叶,源于唐代,原产于天府之国。
再说远点,早在商、周时期(公元前1066年),宜宾的僰人便将自己茶叶向朝廷进贡。
至今,宜宾市的产茶区内依然保留有原始的野生茶树,宜宾所辖的10个区县均产茶叶 ,地处高寒山区的屏山、筠连、高县、宜宾县、翠屏区等地所产茶叶尤为有名。
甚至,经考证,唐时陆羽在《茶经》记载的“巴山峡川”,便被认为是从万县到宜宾的沿长江南岸山区十几个河谷地带,以及大娄山的川、滇、黔交界山区。
公益村就在这些河谷地带的高山深处。
云雾缭绕的茶园里,茶类约四五种,早春采摘的都是实心芽头,每斤需要耗费两个小时,经过精选剔除残次后,才被用来制造“林湖雀舌”。
宜宾作为中国特早茶之乡 ,金沙江、长江、岷江在此汇合,得好山好水滋养孕育,“林湖雀舌”应运而生,这个好听的名字,累计在京东商城销售已达330000+。
说绿茶,离不开红茶。
现在川红集团主推“长江红”、“红贵人”、“金奖85”三个红茶品牌,对应高端、中端和入门级市场,受到市场青睐和各方关注。
川红工夫第五代传承人孙洪表示,将重现川红工夫之经典口味。
今年3亿元的销售目标,可否叫响中国红茶之一品牌,值得期待。
茶正冒着嫩黄,这些嫩黄之芽就是宜宾雀舌,像小鸟的舌头一样的茶,冲泡一杯,似青松翠竹湖中林立,在品过之后,似乎应该再为“雀舌”加上一意,其入口爽滑之感,恰如雀舌。
抢采茶芽,其实就是和春光争时间。
在公益村采茶的曾晓容说,采摘工采摘一定要用手轻提,要求一芽一叶,不能用手掐。
贾颜东说,从采摘到制成茶叶,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制茶师傅个个技艺高超。
公益茶园里的春茶,早在今年春节前两天便开始采摘。
而彼时,北方还是冰寒地冻。
好的茶叶都早采,在嫩芽初展之时采下的茶,栗香扑鼻,回味悠长。贾颜东说,林湖雀舌便是。
离开茶园时,雾气浓重,一场丝丝细雨,又慢慢飘起。
END
茶叶榜 "绿乡茗" 雀舌(2017)综合评分8.5这是一款外形细嫩,香气有青味的雀舌。
茶叶香气整体不高,香气带有明显的青豌豆香,令人不悦,随着冲泡,芽叶的鲜嫩香也有所体现。
茶汤顺滑,入口有鲜活度,茶汤里也带有令人不悦的青味,品饮之中涩感略有积累,化开较慢,饮后有生津,回甘较为微弱。
【基本信息】
- 品牌:绿乡茗
- 茶类:绿茶
- 产区:四川
- 生产时间:2017年
【干茶审评】
碧绿油润的叶包芽,芽头肥壮,挺直均匀,略有清香。
【冲泡审评】
第1泡:90°C冲泡10S
汤色浅绿,明亮度较高,香淡若无,微带青味,香入茶汤;茶汤入口顺,滋味平淡,回甘微弱。
第2泡:90°C冲泡20S
汤色浅绿,明亮度较高,清淡的豆香,入口顺滑甘爽,如豆浆般带有稠感,微有青味,稍有涩,涩味转瞬逝,饮后微有回甘。
第3泡:100°C冲泡30S
汤色浅黄绿,明亮度较高,清淡的豆香转为甜香,青味明显,带入茶汤;入口顺滑爽口,茶汤稠感略有下降,涩味消失较慢,有回甘。
第4泡:100°C冲泡40S
汤色浅绿,明亮度高,极淡的豆香,入口顺滑,略有稠感,青涩味减弱,微有回甘。
第5泡:100°C冲泡50S
汤色浅绿,明亮度高,香气低淡,近无;入口顺,水味重。
【叶底审评】
叶色黄绿明亮,芽头饱满整齐,均匀成朵,柔软。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 *** :400-799-3998
绿茶—雀舌万汇阳春吐秀,争如雀舌含英。
雀舌茶,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
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诗:“添炉烹雀舌,洒水浄龙须。” 宋 ·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明汪廷讷《种玉记·拂券》:“玉壶烹雀舌,金碗注龙团。
早春新绿 *** 春阳之气,蓄势待发,将一冬天的能量聚集到小小的芽头之上春芽虽如小雀之舌,却有破枝而出的力量。
产区:
峨眉山--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地之一,海拔800-1500米之间的群山幽谷中,这个区域,拥有独特的多雾天气,日照时间短,终日云雾弥漫,一年323.4天都云雾笼罩,一年不足950个小时的日照,年降水量达1200-1800毫米的充沛雨量,8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是世界一流的茶树生长环境。
峨眉山核心景区海800-1500米高山生态标准茶园,茶林兼做。受峨眉山昼夜温差大的影响,骤热骤冷的气温作用下,新生茶芽且合且闭,茶芽内含物质变得尤为丰富。
全芽饱满,根根直立,泡之鲜竹香气清香馥郁,口感清醇淡雅。
雀舌属绿茶,外形美观,内质优异,每年2月下旬上市。四川峨眉山高山茶园800-1500米,林茶共生,生态环境优异。选首春单芽茶菁 *** ,为烘青绿茶。外形芽索 *** 饱满,具有扁、平滑、直、尖的特点;香气清香馥郁,色泽嫩绿油润汤色嫩绿明亮,口感清醇淡雅,叶底嫩绿均匀。可观杯中茶芽冲向水面,形如群笋出土般悬空竖立,在水中上下沉浮,悠然舞蹈,芽光水色,浑然一体,碧波绿芽,相映成趣,青秀悦目,十分好看。
品饮时无论是香气还是滋味都凸显鲜竹香的鲜嫩香甜感复合交织,润泽甘甜,清香馥郁,不苦不涩。
【2023雀舌碎茶片】四川峨眉山新茶,鲜爽回甘,清香型...·今天如果要喝头采茶,您就拍一号,直播间源头厂家保质保量保证是新茶。拿回去如果我家的茶叶有一片叶子,就敢这样给大家说。有一片叶子不是新茶的您直接退。
·我源头茶厂说实在话,我今天源头厂家做了三十多年的老厂,做了三十多年一个老厂。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做直播,我要做的就是回头客。
·当然我希望大家如果拿回去喝的不好喝,肯定不会再来买,你拿回去喝的好喝你肯定会找我回购的。
所以今天我直播间都是实话实说,现场直播实话实说,您不介意它外形、外观的就去拍。一号链接就是外形外观不好看,实话实讲就是外观不怎么好看,因为它的叶子都是这种小碎片,色彩的小碎片。如果拿回去自己喝的、口感的、味道的,注重性价比的讲。
·其次经济实惠的,我推荐您拍一号链接,清香型拍一号,浓香型拍二号,二号链接也是一个口粮茶,外形、外观不好看但是口感好喝。今天我直播间拍一斤送一百克,拍一斤的送一百克,拍半斤的送五十克,拍一号送一号,拍二号送二号。
·要想喝头、采茶的就拍一号链接,想要喝浓香型的就拍二号链接。直播间不管你拍一号拍二号,都是有买有送源头展厅、直播厂家直销、一手货源,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播间都是批发价,拿回去如果觉得买贵了的直接退,拿回去如果喝的不好喝的也直接退。任何地方不喜欢任何地方不满意的都可以退,拆了喝都能退,而且有运险费。
保证是新茶,二零二三年的明前茶保证是新茶。源头品质有保证,是正儿八经的明前茶,而且是源头茶厂直接发货的。今天所有拍了的哥哥姐姐,发货地址就是峨眉山茶叶的产地,四川峨眉山茶叶。今天的茶叶都是有生产日期的,今天不管你拍哪一个链接都有生产日期。
·咱家一号链接头春茶明前茶,二零二三年三月底的一个明前茶叶子硬嫩叶子小,虽然外形外观有点碎,但是经济又实惠。拍一斤送一百克,拍半斤送五十克茶,汤干净、清澈透亮,包括我的红茶。
·直播间哥哥们看一下,我的干茶也是一个小碎片,虽然说它是一个小碎片,但是它没有杂质,没有茶泡沫,是不是没有茶?沫子包裹我泡出来以后也是干净清透的。
直播间哥哥们有没有想?有,想不想看我现场冲泡一号链接?想不想?想看我现场冲泡一号的扣一号,想看二号扣二号好不好?想看我现场冲泡一号链接的,汤现场泡。虽然说一号链接是一个小碎片叶子比较小,但是泡出来茶汤干净清澈透亮。因为本来就是春茶的叶子本来就很小,如果拿回去是喝口感的喝,味道的喝明前茶清香感、鲜润感的就拍一号链接。
今天直播间拍一斤送一百克,一斤送一百克,半斤送五十克,拿回去拆了,喝了都能退,而且有运费费,直播间所见即所得。
哥哥们看好了,我给大家现场泡一杯现场开个汤现场泡一杯,看质量是不是吹,一号链接头春头彩茶。虽然是一个小碎片,但是泡出来茶汤干净清澈透亮,茶汤干净清澈透亮,没有杂质,没有茶沫子,直播间所见即所得。看到没有,汤色很干净,而且里面都是小嫩叶,都是小嫩叶小碎片。
今天直播间想喝明前茶头春茶的,但是又在乎价格的就拍一号链接,今天拍一斤送一百克,拍一斤送一百克,拍半斤送五十克。拍了的哥哥姐姐记得回来告诉我,拍的是一号还是二号,记得回来告诉我,我都给你备注好一斤送一百克,半斤送五十克。然后拍一号送一号,买二号送二号,都是送的同款,都是送的同款试喝。
所以今天直播间如果之一次刷到我直播间的,哥哥也刚好也喜欢喝绿茶,喜欢喝茶,也喜欢喝绿茶。今天源头茶厂专业做绿茶的源头茶厂,今天在这里做直播,价格都是批发价格,没有中间商,今天拿回去先试喝一下,一斤送一百克,拿回去泡个十杯二十杯都没问题,喝的满意就留喝的不满意,直接退。
实在的大家现在买茶,不管到哪里去买都是买,不管到哪里去买都是买。但是如果能够选择源头厂家,能够买 *** ,真价实的明前茶。因为知道大家担心买不到,因为大家担心担心什么买不到真正的明前茶,所以今天直播间真正的源头厂家能够让大家买 *** 。真价实的明前茶源头厂家厂家
雀舌到底是什么茶?为什么那么多茶叶都被叫做雀舌呢?对于喝茶的朋友来说,一定听说过“雀舌”这两个字,而听过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雀舌到底是什么茶?雀舌茶到底长什么样?哪里产的茶叶才叫做雀舌呢?
带着这几个疑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雀舌”茶吧!
其实,“雀舌”并不是具体指某一种茶叶的名字,而是指茶叶的等级。今天我们根据茶叶的品质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说精品、特级,一级,二级等等,在古代人们也会给茶叶划分等级,只不过古人划分茶叶等级的词语里没有精品、特级、一级这些词语,而是“莲心”,“旗枪”,“雀舌”和“鹰爪”之类的词语。
古人采摘春茶的时候,把只有一根嫩芽的茶叶称作莲心,把长出一片叶子的茶叶叫做旗枪,把比旗枪稍大的茶叶叫做莲心,把长出三四片叶子的茶叶叫做鹰爪。也就是说过去人们根据茶叶的大小和芽叶所占的比例来区分茶叶的等级,这和我们今天的人区分茶叶的方式也大体相同。
雀舌实际上是茶叶的一种外形,茶叶形似雀舌,并不是具体指某一种茶叶,一般指的是一芽一叶初展的茶叶,干茶形似雀舌,其宽度在4-5毫米,长度在15-20毫米之间,芽与叶稍稍分离呈雀嘴形,也就是说只要茶叶符合这种形态特征都可以被称为雀舌。
今天,我们很多人有一种误区,认为雀舌就是一种具体的茶叶,比如说很多人认为雀舌指的就是湄潭翠芽,认为雀舌就是武夷雀舌,这些看法都是比较片面的,实际上,很多形似雀舌的芽茶都可以称作为雀舌,只不过今天我们很多地方的芽茶都是根据地名来命名的,比如说黄山毛峰,比如说霍山黄芽等等,这些茶叶在清明期间采摘的时候都是一芽一叶,形似雀舌,因此也是可以叫做雀舌茶叶的。
价格有所上涨 江苏首批春茶上市啦!春日百花艳,茶香飘满园。近日,江苏各地首批春茶抢“鲜”上市。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春茶市场形势看好。
随着气温回暖,江苏各地春茶吐露新芽,陆续进入采摘期。茶农们纷纷抢抓时节和晴好天气采摘春茶,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采茶景象。
在镇江市句容后白镇张庙茶场内,50多名茶农穿梭在茶树丛间,腰挎茶篓,熟练地舞动双手,拣选芽头叶尖、色泽嫩绿的芽茶。
张庙茶场工作人员刘雨晴说:“今天是我们张庙茶场之一天开采,这片田种植的是中茶108这个品种。相比去年,我们今年开采期提前了两天,因为受天气多种因素的影响,茶叶萌发得比较早。”
在常州金坛区薛埠镇某生态茶园,采茶工巧手在茶尖翻飞,将嫩绿的茶芽收入竹篓。来自湖北的采茶工张玉梅是茶场的“常客”,她有十年的采茶经验,每到采茶季,便会和老乡一起来到金坛。
张玉梅告诉记者:“每天采四五斤,都采雀舌。一次要采五十多天,一天收入两百多块钱。”
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茶、扬州绿杨春等名茶,同样纷纷开采上市。
某茶园负责人杨明海坦言,今年茶叶需求量回暖,接到的订单较去年涨了不少。趁着最近天气回暖,抓紧时间采制之一批春茶:“我现在有60多个采茶工,每天至少要采8到10个小时。”
受市场需求旺盛、种植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今年茶叶价格也有所上涨。
刘雨晴介绍:“人工和农资每年都在涨,我们成本每年也都在增加,所以今年的茶叶销售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20%。比如我们华阳春芽,以往是卖1000元一斤,今年预定的是1200元一斤。”
目前,江苏各地加强茶叶新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研究,加快良种茶树发展,推行绿色技术,改进传统茶叶种植、加工技术,建设高效现代茶叶产业园。
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农村工作局副局长沈华介绍:“2022年茶叶产量综合产值大概在十多个亿,往年产量干茶大概1500吨,今年大概能够达到1600到1700吨,每亩茶叶产值6000到8000元,主推的是金坛雀舌和茅山青峰,还有白茶、黄金芽等等。”
(江苏新闻广播/徐仁飞 苏州台 常州台 镇江台 编辑/高若婷)
来源:荔枝网
这款茶为何会“三起三落”?一杯茶,冲泡时会出现“群笋出土”、“三起三落”和“雀舌含珠” 三大景观,茶友们知道这款是什么茶吗?
没错,它就是比较小众,但常年位居中国十大名茶的——君山银针。
01
何谓“三起三落”
所谓的“三起三落”,说的就是君山银针冲泡时的独特景观。
君山银针冲泡后,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宛如鲜笋出土,又像金刀直立。
芽头沉浮反复、忽上忽下,最多可达三次茶芽沉入杯底,堪称茶中奇观,故君山银针有“三起三落”之美称。
一般老茶友都知道君山银针讲究在欣赏中饮茶,在饮茶中欣赏、喝茶赏景两不误。
02
为何会出现“三起三落”
将君山银针投入水中,由于芽柄吸水速度快于芽头,芽柄和芽头的吸水膨胀和重量增加不同步、会引起芽头比重瞬间变化。
当最外层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随后芽头体积膨大,比重变小则上升,继续吸水又下降,于是就有了“三起三落”的奇观。
在“三起三落”现象中,芽身的完整性、芽柄的有无和芽柄维管束的通畅情况是决定芽头能否竖立的重要响因素。这也决定了君山银针的采摘标准、加工技术要求必须很严格。
君山银针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
而且还规定:雨天不采、风伤不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空心不采、弯曲不采、虫伤不采等九不采。叶片的长短、宽窄、厚薄均以毫米计算。
如果不执行这些标准,比如采了空心的茶芽,那因为其吸水效果和正常的茶芽是不一样的,最终会影响“三起三落”的形成。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如果一杯君山银针能形成标准的“三起三落”的景观,那其品质一定不会差。
03
君山银针为何能成为“黄茶一哥”?
君山银针,因茶芽形似针而得名,由于内面金黄,外层白毫显露,又有一个雅称:金镶玉。
清朝时,君山银针就被列为贡茶:“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
1956年,君山银针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览,以“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获金质奖章,驰名中外。
可以说,古今中外那都是有这位“黄茶一哥”的传说的。
当然,要立足,品质还是关键。君山银针之所以品质独特,主要与君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有关。
君山岛上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因此,芽叶肥壮,质地柔嫩,独具一色。
当然,对于一款茶来说,决定其品质高下的还是其茶汤的滋味。
我们知道,茶汤色香味优良品质的形成是茶叶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物质配比和谐的综合结果。
有专门实验室就三大黄茶——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蒙顶黄芽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分析对比其各种化学成分,数据如下图
影响茶汤滋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儿茶多酚、氨基酸和水溶性化合物。因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其他两种黄茶高,君山银针口感上甜爽是比较突出的。
先天环境的优越、加工标准严格、独特的口感和观赏价值、历史文化背景的加持,但愿这些成就君山银针的因素,能伴随这款经历岁月洗礼的茶叶走得更远。
白毫银针是越贵越好吗?200元和2000元一斤的白茶,有什么区别?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有一位茶友来找我们求助。
“喝白茶已有1年多,前前后后买了3次白毫银针,感觉都不对,估计是买到烂茶了,不鲜也不淳。”
再配上一个委屈的表情,直接把情绪拉满。
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对方的愤愤不平。
村姑陈也替这位茶友觉得奇怪,为什么每次受伤的,都是你?
那些鲜香醇爽的高山白毫银针,怎么偏偏在这位茶友面前,喜爱玩捉迷藏呢?
不仅如此,还把劣质茶推出来,实在太不厚道了!
忽然想起,《诗经》里提到过一个女子的悲惨命运: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说的是,女人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很不容易。
在那个时代,如果错嫁一个负心人,生活就会变得不幸福。
直到最后被丈夫抛弃,也只有痛苦地叹息自己当年看错了人。
遇到烂茶,就像女子遇人不淑,嫁错了夫君。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
带着疑问,于是去破案。
破案的过程,就如同在剥洋葱,从里到外,一层又一层。
真相大白的时候,总会令人泪流满面。
和茶友聊了很久,终于弄明白了。
原来,对方说自己买了三次白毫银针,一次一斤,但总共加起来,花费没有超过1000元。
平均下来,每斤白毫银针的价格是300元左右。
很显然,真相是因为,钱没花到位。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代表,更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不管是从稀缺性,营养价值,香气滋味,还是未来的升值空间,都是最拔尖的那个。
故而,它的价格不会太便宜。
正常来说,新白茶都有官方指导价。
即使是在四五年前,白毫银针的市场参考价,就已经达到了四位数一斤。
充分印证了那句话,物以稀为贵。
如今,白毫银针的产量比起当年,略有提高,但仍然不算多。
再加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无论如何都不会更低了。
倘若是白毫银针老茶,那价格就更不可估量了。
除去最开始的成本之外,还包括存茶过程中,收藏它的人所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等。
如果用这笔钱去买黄金,是不是会赚得更多?
然而,真心爱茶的人,甘愿为之付出,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白茶。
所以,白毫银针稀缺,老银针更是凤毛麟角。
区区300元,想买到一斤正宗的福鼎白毫银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3》
白毫银针为什么贵?
首先,产量低。
每年的春茶季,都是白毫银针采摘的高峰期。
刚刚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眠,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茶树萌发出了饱满的芽头,颗颗如子弹般强壮。
也只有这样的芽头,才能用来做白毫银针。
而到了秋天,白茶树上的养分,并不足以支撑芽头的大量生长。
所以,秋茶季里一般见不到白毫银针的身影。
略显瘦弱的芽头,即使采摘下来,也难以达到白毫银针的标准。
正因如此,白毫银针的产量,比白牡丹,比起寿眉,少得多。
众所周知,寿眉是春茶季和秋茶季的常驻嘉宾。
春寿眉清郁,秋寿眉甜美,各有各的风采。
此外,大多数的白牡丹也是集中在春茶季采摘,但秋茶季也能采一些秋牡丹。
相比之下,产量低的白毫银针,价格自然更高。
其次,营养价值高。
自几百年以前,古人喝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讲究“以芽为贵”了。
比如,大宋时期,宋徽宗无比喜欢雀舌。
它是一种菜茶的芽头,极鲜,极嫩,口感好,且价值不菲。
普通的平民百姓,根本喝不起,也没机会喝到。
可见从那时候起,人们就知道,芽头是植物的精华。
不仅如此,白毫银针还是春茶季里打头阵登场的,饱含着充足的营养。
它体内的养分,比所有新白茶都丰富,包括茶氨酸、多糖、茶多酚、黄酮类等等。
长期喝白毫银针,也有益于我们的身体。
也因为营养价值高,值得卖出高价,而不应该被淹没。
最后,白毫银针是白茶之王。
作为更具代表性的白茶品类,白毫银针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据史书记载,白茶的始祖,名为“绿雪芽”。
如今看来,芽身嫩绿,白毫密布,如针般笔直,说的不正是白毫银针吗?
有着这么长的历史渊源,白毫银针成为了最能代表白茶的一个品类。
要想真正喝懂白茶,就必须踏过白毫银针这道坎。
《4》
白茶是越贵越好吗?
倒也不一定。
可以肯定的是,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的白茶,价格不便宜。
并且,等级越高的白茶,价格必然也越贵,这是一种市场价值规律。
但高价,未必能买到真正的好茶。
很多所谓的“高端茶”,一斤四位数甚至五位数。
然而,买回家以后却发现,香气和滋味平平无奇,不过如此。
它们的价值,大多体现在了包装上,或者品牌溢价上。
真正属于产品本身的,体现茶叶价值的成分,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
因此,各位看官在买茶的时候,还是得量力而行。
看清楚自己到底是买椟还珠,还是物超所值。
假如经济能力有限,不一定要从价格最贵的白毫银针开始喝起。
实际上,更适合新手作为入门白茶的,是价格亲民的寿眉。
一来,寿眉容易喝懂,香气馥郁,滋味浓郁,一般人都能很好接受。
二来,寿眉的价格比白毫银针低得多。
一个新手,想要认真开始学喝白茶,必然需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必须天天喝,细细品味茶汤的风味,依靠肌肉记忆,记住香气和滋味。
日积月累之下,几百块钱一斤的寿眉,更符合大众的消费水平。
等到喝懂了寿眉,再去进阶白牡丹,接着再尝试喝白毫银针,才是一个顺利过度的过程。
贵的东西,自然有它贵的道理。
但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
《5》
贵的茶叶,不一定是更好的。
但好茶,一定很贵。
一分钱一分货,是不变的真理。
想要买到真正高品质的茶叶,一定要舍得付出。
另外,为了避免踩坑,建议列位看官在买茶之前,多学习一起茶叶知识,增加自己的辨别能力。
顺便了解一下,白茶不同品类,不同等级,什么价格才正常。
市面上的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也有以次充好的。
最直接的 *** ,就是让舌头记住茶的感觉。
所有让味蕾排斥,让身体不舒服的茶,都不适合你。
选对了茶,才能乐在其中。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川红林湖雀舌怎么样?来看一款开园头采雀舌评测四川宜宾是我国较为知名的早茶产区,这里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汇聚,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适合茶树生长,相较于江浙等地的茶区,茶叶上市会早上20-30天,成为宜宾雀舌的一大优势。
这次我们来看一款林湖茶业(川红集团旗下)的开园头采特级雀舌,规格为60克,使用独立小袋包装,每袋4克,总共15包,是一个礼盒装,配有手提袋。
来看一下干茶的表现,条索笔直,呈扁平状,色泽翠绿稍偏深,质感较紧致,有清香扑鼻。
使用125ML盖碗冲泡,温杯洁具之后投茶4克,使用95度热水,之一泡5秒出汤,之后每泡增加5秒出汤时间。
之一泡茶汤表现:茶汤颜色嫩绿透明,茶香较浓郁,板栗香伴随着清香,同时会略有一点青味,入口略有涩感,化开速度尚可,入口顺滑,但是厚度一般,生津回甘尚可。
第二泡茶汤表现:茶汤颜色依旧,香气会所减弱,茶汤厚度有所上升,依旧有一些涩感,入口尚甘醇,生津回甘比之一泡要好,持久度也不错。
第三泡茶汤表现:茶汤颜色依旧,只是香气变得比较淡了,入口有一定的甜感、较鲜醇,无明显苦涩味,生津回甘的表现较好,回甘较为持久。
来看一下叶底,以单芽为主,可以看到较为鲜嫩饱满,同时匀整度也很不错。
来一个特写,从小到大的芽头。
总结:这款茶的总体表现尚可,带一个礼盒装自饮是有减分的,作为伴手礼还不错。茶叶本身匀整度、美观度都比较好,呈现板栗香和清香,但是会带有一点青味,也有一定的涩感,不过鲜爽感较为不错,生津回归也较为强烈,持久度不错。日常价格是99元/60克,但是基本上都会有活动,到手价在80元/60左右。
日常品饮的话可以看看春竹级雀舌,100克62元,性价比会高不少。
连续第五年,武夷岩茶里那朵妖异之花,名丛雀舌又来了,细滑香甜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每年都有一款雀舌,开在夏季的茶桌上。
每年的这款雀舌,都一样的香,一样的艳,一样的妖娆。
只是今年,这款雀舌,多了五分丰腴之美。
是一位美艳的妇人。
从前的雀舌,是娇俏的少女,清新素雅。今年的雀舌,因为去年的大旱,以及树龄渐长的缘故,汤水中的浆感胶质感十分丰沛。
喝起来的感觉,像邂逅了一位大唐的丰腴美人,有凝脂般的肌肤,有丰润的脸庞,有丰满的身材。
是盛世大唐,才有的丰容盛鬓。
这样的雀舌,因添了五分汤感丰腴之美,便更加地,美艳动人起来。
从从前的清丽芙蓉,变成了今年的,盛世牡丹。
雍容华贵。
国色,天香。
《2》
这款雀舌从喝的开始,到结尾,一直是香的。
那种浓郁的,浓烈的,冲鼻的香。
但它又并不张扬,并不霸道。它只是馥郁而深遂,它只是独自幽香。
只这样,便已经俘获裙下之臣无数。
便像秦淮曾经红遍一时的那些名妓们,飒爽的柳如是,娇婉的董白,艳名远扬的陈圆圆,清艳的李香君....
她们独自美丽着,她们从小琴棋书画熏陶着,却照样引来才子无数,写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哀怨篇章。
董小宛嫁给冒辟疆做妾,吃饭站着侍菜,病了不愿意请医问药,逃难时自请被抛弃....她发明了董糖,发明了果脯,发明了蒸花露,最后,29岁就死了。
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南京城要破的时候,她提议沉湖自尽殉国。谁知道才进了湖,钱谦益就回头了,说水太凉,明天再来....后来清兵兵临城下,陪着出城投降的就是他....柳如是最后自尽,只因对这个异族统治的世界,毫无留恋。
陈圆圆被吴三桂抢了去,又被李自成抢了去,后来又被吴三桂抢了回来....还替吴三桂当汉奸背上了黑锅——恸哭六军俱稿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老吴最后还是反了,当了80多天皇帝,一命呜呼。不知道陈圆圆最后的结局如何,不知道她是真出家,还是就此遁了。
村姑陈喜欢喝雀舌,因为喝它的时候,在它那鲜明的脂粉香里,总会想起前朝的这些脂粉队里的名人们。
她们命运多舛,她们貌美而多智,她们在那个男尊的世界里,成为了一抹抹亮色。
虽然她们的结局令人唏嘘,但,在历史的烟尘里,她们如明珠一样,璀璨而华美,留下无数令人神往的、香艳的故事。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当时枉杀毛延寿。
武夷名丛《雀舌》
【品鉴笔记】
之一冲:
揭盖便是浓郁的鲜花与鲜草香气扑鼻而来。
这花香与草香,却又与白茶的花草香气不一样,是一股独属于武夷山的,花草之香。
武夷山的花草,更浓密,更深遂,更广袤。是以,武夷山的花香与草香,更加地野性难驯。
相比之下,福鼎白茶的花香,更清新淡雅,似小家碧玉。
在这股花香混着草香的气息飘过之后,留下来的,第二种花香。
那种似兰似桂似麝的香气,盈然在盖上,并且,它不甘寂寞于只飘荡于盖上,而是颇有点桀骜不驯地,飘扬到了空中。
整桌子的人,都闻到了这股子奇香。
有一种花的奔放,有一种草的清翠。
是雷雨之后的清晨,那片开满鲜花的绿茵里,释放出来的芬芳。
汤水是清新的,有一种甘淳之美。
汤水是细滑的,有一种绸缎之柔。
汤水又是和软的,有一种温柔的,轻罗似的触感,在舌上碰撞。
这款雀舌亦是有些树龄了,汤水不像新树那种清新,而是拥有了丰腴的汤感,那种多汁的浆感。
咽下之后,回甘上来的时候,有爆浆似的感觉,在舌上荡漾。
丰沛而美好。
第二冲:
第二冲的盖香,一般人,闻不得。
真真是太香太香了。
一股子蜂拥而至、破壳而出般的妖娆鲜花香,浓郁而热情地,奔涌到闻香者的鼻端。
像是一块巨大的香氛海绵,笼罩了我们全部的呼吸。
又香,又清新,还有几丝甜。
甜花香的甜。花蕊的甜。
这花香还是会变化的。
刚开始闻的时候,是兰香,桂香,茉莉香,栀子香。
等盖子稍凉一点闻,它变了,变成了缅因花,玫瑰花,含笑花,这些带甜味的花香。
最后,当盖子凉掉了,再闻,冷香氤氲里,是轻浅的花香,温柔而飘渺,若仙。
如果是新人来闻这盖香,估计是闻不到这么多花香的层次变化来的,只能闻到香,喷香,浓香,艳香。
新茶友会直接被香晕掉。分不清东西南北,只觉得,好香,只想,多闻几次。
这一冲,汤色未变,仍旧是晶莹的亮黄色,黄水晶般的剔透莹然。
汤水的稠度增加了一些,呈现出一种浆感丰腴的汤感。花香裹挟在这丰腴浆水里,只觉得花香变厚了,变浓了,变得更加挂壁了,也更加不易散了。
最令人惊喜的是它的汤水中的滋味感,丰富而强劲,漾着满满的花香,香汤顺喉而下,于是,整个口腔,整个咽喉部位,全部被这妖娆花香,给掩盖,给浸染,给包裹住。
整个人如坠一团香雾中。
江头月底,孤衾清香。
第三冲:
揭盖,闻香。
浓郁的鲜花香扑鼻而来,热腾腾的,十分舒服,十分夺人心魄。
这股花香妖妖的,娇娇的,俏俏的。
像一位娇娇娆娆的女娇娥,如柳的身姿,似水的面貌,杏眼桃腮,娇憨动人。
花香还是浓郁的,不易散去的,持久的。
它能在盖上停留5-10分钟这么久,直到冷却,揭盖时,仍旧能闻到这股由多种鲜花组合而成的,鲜妍明媚的花香。
旧时秦淮河上,名妓们与才子诗词唱和,饮了几杯酒,热气上涌,蒸发出鬓边簪着的花香,风吹助阵,香飘数里。
揭盖闻香,再遥想秦淮。
雀舌的这股盖香,便与名妓们的脂粉香,重叠在一起了。
只觉得香氛阵阵,斗转星移,满船星河,压花蕊。
彻底冷却后的盖上,花香转为微甜,像含笑花的小小花瓣里,飘扬出来的阵阵幽香。
有几丝甜,有几丝香,有几丝,微凉。
汤色加深了一点,呈现出淡橙黄色,仍旧晶莹,仍旧剔透。
茶汤更稠了,更糯了,更软了。
汤水中的滋味感,更加强劲了。
稠滑的,厚厚的浆感,包裹在舌上,仿佛厚厚的熏透了花香的丝棉被。
汤水中的落水香,也同样更香了,强劲的花香,让汤水里除了花香之外,再无别的香气。
强劲的花香,让喝茶的人,除了花香之外,再也闻不到别的气息。
及至汤水咽下,回甘里,蜂拥而起的,仍旧是浓郁到极致的鲜花之香。
是雨后,满园花瓣尽飘落的那种,香氛满园。
美,不胜收。
香,不胜闻。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