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真凶已公布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4 0
9人家庭聚餐8人中毒死亡,“凶手”终于找到了

黑龙江鸡西9人聚餐,因食用变质食物致集体中毒事件,最新消息传来,目前死亡人数已升至8人,目前还有一人正在抢救之中。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某还在抢救中。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 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至此,中毒致死原因由此前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超标“变更”为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

米酵菌酸存在于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木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中,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 *** 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 *** 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网传山西运城一中学数十学生食物中毒校方:确有学生送往医院,病因暂不清楚 另据最新消息,10月13日,网传山西运城康杰中学也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数十人出现拉肚子和发烧症状,据说是吃了学校第二超市卖的嫩牛五方馅饼。校方和教育局均向记者表示确实有学生拉肚子的情况,目前学生正在医院治疗,具体人数和病因现在还不清楚。目前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文汇网)

“酸汤子”致死背后: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药,病死率四成以上

针对“黑龙江一起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致多人死亡”一事,10月13日,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称,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引发9人“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事件已造成8人死亡。

黑龙江“酸汤子”事件并非今年以来之一起因食用米酵菌酸中毒死亡事件。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28日中午,广东惠来县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人经医治无效死亡。8月3日,惠来县卫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省疾控专家初步确定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原国家卫生部曾于1996年10月发布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文件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主要中毒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糯米、小米、高粱米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此类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中毒与进食量多少有关,未食用者不发病。此病发病急,潜伏期多数为2到24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一般无发热。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强夏秋季食源性疾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显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性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此类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如吊浆粑、酵米面等,它们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过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就容易引起中毒。

该通知介绍,2014年6月,我国南方地区发生1起因进食家庭自制发酵米面制品“吊浆粑”引起的严重食源性疾病事件,造成20人中毒,6人死亡。经当地疾控机构调查,确定该事件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导致。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共收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发的中毒事件报告5起,患病人数47人,其中死亡16人,中毒食品主要是家庭自制发酵面米制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事件已较少见,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仍时有发生,由于对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该通知曾提示:

1.鉴于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容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且中毒后无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高,建议谨慎 *** 和食用此类食品。

2.如一定要 *** 发酵米面食品,务必注意勤换水,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如发现食品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切记不能食用。

3.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后,一旦发生身体不适,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早就近就医。

4.如发生中毒,应对患者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

来源:澎湃新闻

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这些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你知道吗?除了造成鸡西8人中毒死亡的久放玉米面酸汤子,食用久泡的黑木耳、假沸的生豆浆等食物,也很可能会导致中毒死亡!还有哪些常见食材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又该如何急救呢?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安全,扩散转发↓↓↓

来源:中国新闻网

“酸汤子”中毒致8死背后“真凶”曝光!这些常见食物也会引起米酵菌酸中毒

近日,黑龙江鸡西市9人因食用“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目前,9人中已有8人死亡,剩下一名中毒患者仍在抢救。根据黑龙江卫健委公布的信息,导致这场悲剧的幕后黑手,是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有毒物质。

据了解,导致9人中毒的酸汤子,其实是一种满族人民传统食品,由玉米面发酵后制成,味酸微香,劲道顺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

不过, *** 酸汤子的过程中,由于面团发酵时间长达十天半个月,容易被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污染污染。如果发酵时间过长,椰毒假单胞菌就会产生一种名为米酵菌酸的毒素。

米酵菌酸耐热耐高温,开水煮沸无法破坏其毒性。而酸汤子本身有很大的酸味,使得米酵菌酸的酸味更不容易被察觉。食用了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酸汤子,会对人体肝脏等重要器官产生严重损害,致死率高达40%~100%。

除了发酵的米面之外,变质的汤圆、米线,以及泡久了的木耳中也会产生米酵菌酸。

今年9月,广东省市监局曾发布消费提醒,吃河粉肠粉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要避免中毒,之一,发酵的米面食品不要放太久,变酸了就不要吃了。第二,木耳要及时泡及时吃,超过一天就应该扔掉。

除了米酵菌酸,在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常见的食材都有可能因为存放时间过长,或者烹调、食用不当引发中毒。

比如自制豆浆,如果没有彻底加热,也会引发中毒症状。这是由于生豆浆中含有皂甙,当生豆浆加热到80℃到90℃时,会出现大量白色泡沫,但此时的温度并不足以破坏豆浆中的皂甙。喝了这种“假沸”的豆浆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的症状。

而未成熟的绿番茄和发芽的土豆,则含有龙葵碱这种毒素,可以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毒性反应,极少数人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此外,常见食材中,长了黑斑的红薯、发红的甘蔗、没有烹熟的四季豆,都含有一定的毒素,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东方网

死亡人数升至8人!鸡西“酸汤子”中毒原因查明:为米酵菌酸引发

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造成8人死亡,另外一人还在抢救中。

据悉,中毒的9人为亲属关系,只因都食用了酸汤子而中毒。事发后,当地公安对现场提取物进行检测,在酸汤子中检测出黄曲霉素。

事后,不少人认为此次中毒事件由黄曲霉素引发。

但就在昨晚,这个结论被推翻了!黑龙江卫健委官方微信表示,该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黑龙江卫黑龙江卫健委微信截图健委微信截图

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米酵菌酸我们虽然不常听说,但其实,国内已发生多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2014年7月:云南省文山市发生一起20人中毒,造成6人死亡。据悉,这20人就是同时吃了汤圆(吊浆粑),事后在吊浆粑中检出米酵菌酸。

2018年7月29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发生食物中毒,事后有关部门在剩余的干木耳中未检测出米酵菌酸。

近几年,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涉及的食品主要有三类:变质银耳、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发酵玉米面制品。

“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浸泡。”所以,卫健委提醒,大家 *** 这类食品时尤其要注意,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米酵菌酸极其耐热,即使是100℃的开水也不能破坏它的毒性,进入人体后不仅可引起中毒,还会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产生严重损害。

出现米酵菌酸中毒,如何急救?

米酵菌酸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中毒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另外还会出现头晕、全身无力等身体不适。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呕血、血尿、意识不清、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一旦怀疑米酵菌酸中毒,要立即催吐,排出胃内容物,并及时送医救治。

提醒:预防米酵菌酸中毒要这么做

1.选购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时要选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2.在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一旦发现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泡发木耳、银耳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夜,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3.贮藏要通风、防潮。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但也不能马虎,以免病从口入而不自知。#清风计划##鸡西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

参考资料:

<1>《鸡西家庭聚餐中毒致死原因查明:为米酵菌酸引发,非黄曲霉毒素》.新京报.2020.10.13

<2>《消费提醒: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中国质量新闻网.2020.8.3

食物中毒致死悲剧,要重新审视舌尖上的“经验”了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已致八人死亡。据悉,事件发生在家庭聚餐期间,多人食用了自制的“酸汤子”,相关食材已经在冰箱冷冻一年。根据黑龙江卫健委最新消息显示,该事件初步定性为酵米面食物中毒,即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一锅“酸汤子”,要了八条命,这样的悲剧实在令人心痛。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较高。

此番事件可以说为所有人敲响了食物安全的警钟。在以往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受害者多是因为对食物种类、保存条件等的了解不够,常以经验开路,比如觉得“变质只是口感差点”,扔了怪可惜的;认为冰箱就是“保险箱”,隔夜菜照吃不误。

上述事件无疑应该唤起人们对食物安全的更多关切,也希望人们能够重新审视某些延续了很久的“舌尖上的经验主义”。

一直以来,不少人在饮食上有自己的口味偏好和选择,比如有人喜欢腌渍、烟熏食物,有人偏爱各类野生菌类和野菜。然而“吃出事儿”的案例往往与这些食品有关,比如一些地方每年都会发生误食毒野蘑菇致死的案例;一些家庭自制的腌菜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食用后危及生命;还有人只是吃了放在冰箱的隔夜西瓜就休克被送医抢救。

这些惨剧反映的共性问题是,人们在吃吃喝喝上的“经验主义”。拿腌渍食品来说,有人可能觉得“祖祖辈辈都这么腌、这么吃,没啥事。”但事实上,温度、盐含量、污染物等变量因素都可能在腌渍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岔子”,进而影响品质。

好的经验当然可以“拿来主义”,但在舌尖安全这一重要环节,有些“经验”实在是隐患重重、危机四伏。为此,有不少科普媒体都曾发文,教人们如何辨别变质食物、中毒症状,以及呼吁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或者保存时间过长的食材等。

除此之外,还应思考,如何从根本上避免“病从口入”这种不必要的人为灾祸——改变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新的节约理念显然更为重要。保存食材留待“慢慢吃”、吃剩饭剩菜等是一种节约,但远不如烹饪合理份量、让每一餐都尽可能新鲜、健康,更符合现代生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工人日报-嘉湖

一锅酸汤子9人食用8人死!黄曲霉毒素背大锅,真凶竟为米酵菌酸!

近日一起因酸汤子导致8人中毒死亡的事件受广泛关注。10月5日早上,黑龙江鸡西市兴农镇一社区居民王某和其亲属共9人在家中聚餐,当日下午出现呕吐、肠胃不适等症状后被送往医院救治;至10月11日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0月12日深夜,62岁的李女士也无回天之力,至此,该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目前唯一的幸存者,47的李女士仍然病情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99%的肝脏都已损坏。



10月11日,鸡西市委宣传部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参与聚餐的9人都食用了家庭自制的一种称为酸汤子的食物,该食物已在冰箱中冷冻一年。经医院化验检测,酸汤子中的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随后一些经验丰富的食品安全专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中毒可能是由其他原因所引起,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高时食物会有明显的苦味、霉味,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需要很严重的霉变,自制食物即便超标一般也难以达到致死的剂量。


10月12日,当地疾控中心在食用后剩余的玉米面(酸汤子)中检出高浓度的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起酸汤子中毒事件重新被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


酸汤子中毒事件时有报道,2015年3月辽宁省辽阳一家四口在元宵节前因吃酸汤子,30小时后不幸相继离世,调查表明为酸汤子引起的食物中毒,辽宁省食药监局为此发出酸汤子中毒的安全提示,建议市民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尽量废除这一不良的饮食习惯。


酸汤子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酸汤子,又称汤子、搁黄豆,是东北三省比较时兴的一种特色小吃。将玉米碎洗净,置阴凉处,用冷水浸泡十数日(时限依室温而定),使其自然发酵,待微有酸味时,捞出清洗后,用水磨磨成糊状,再用布口袋控去适当的水分,之后取出和成团放在冰箱冷冻保存。想吃的时候加些面粉调成糊状,挤成条形下入开水中煮。



椰毒假单胞菌是什么?


椰毒假单胞菌


真凶米酵菌酸又是何物呢?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种二十二碳七烯二酸的小分子脂肪酸,20世纪30年代国外从引起人中毒的椰子发酵食品中提取出该毒素,我国70年代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一种称为“酵米面黄杆菌”(Flavobacterium farinofermen-tans no sp)的食物中毒菌,也会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耐热,用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被破坏,120℃下加热1小时仍可保持毒性;但其不耐光照射,在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可被破坏而失去毒性,如变质银耳经日晒两天后可去除其中94%以上的毒素。



米酵菌酸到底有多毒?


米酵菌酸毒性大,小鼠的静脉注射、口服LD50(半数致死剂量)分别为1.41 mg/kg和3.16 mg/kg(每公斤体重进入体内毒素的量为毫克),其急性毒性比黄曲霉毒素、氰化钠强3~5倍,10 mg的米酵菌酸即可导致140只小白鼠中毒死亡。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摄入后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晕、全身无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及轻微腹泻等;重度中毒表现为呕吐(呕吐物呈咖啡色样物)、意识不清、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尚无特效解毒药,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愈情况取决于摄入米酵菌酸的量。



哪些食品容易造成椰毒假单胞菌及其毒素的食物中毒?

根据食品加工工艺特点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下列三类食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导致米酵菌酸中毒:


谷类发酵制品。如酸汤子类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糍粑及醋凉粉等。 *** 过程需要对玉米进行长时间的浸泡。就在今年7月28 日,广东省揭阳11 人食用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河粉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最后 5 人被送往医院,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变质银耳、木耳。1984年山东东坪县报告了首起变质鲜银耳中毒事件,中毒105人,死亡8人;2018年浙江省金华、深圳等地也发生食用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而出现中毒;


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如何预防这类食物中毒的发生?


1、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上述食品。在选购河粉、米粉(线)尤其是散装湿河粉、米粉(线)时,要确认生产日期、保质期;在选购木耳、银耳或其他谷类发酵制品、薯类制品时,建议向具备正规资质、卫生条件良好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购买。


2、移风易俗,尽量不 *** 、不食用酸汤子等酵米面类食品,尽量废弃陈旧、不安全的饮食习惯。生产企业应严格把好加工过程的安全控制,避免食品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3、掌握正确的 *** *** ,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缩短食物的存放期,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继续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注意通风、防潮、防尘。

4、避免变质银耳、木耳中毒。保证银耳的菌种质量,鲜银耳要及时晒干或充分紫外照射。不随意食用、出售鲜银耳或鲜木耳。正确辨别木耳和银耳的质量,掌握正确的发泡时间和发泡 *** ,一般不超过2小时,清洗要彻底,并去除基底部;如需过夜保存,应放置冰箱冷藏室。发现其发泡后不成形、发黏、有异味时,坚决不食用。


若发生此类食物中毒,如何急救和鉴别,才能不死人?


对于椰毒假单胞菌及其米酵菌酸类食物中毒,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组织患者前往医院抢救,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部门。凡是吃过同批食物的人员,无论发病与否,一律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口服活性炭以减少毒素的吸收,进行对症治疗,要重视此类中毒可能产生的“假愈期”,即患者症状减轻或者略有好转的现象。


我国自1996年开始制定了鉴别此类食物中毒的技术标准,如WS/T12-1996《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原则》、GB/T4789.29-2003《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处理种的检验 *** 》,以及将于2021年3月11日实施的新国标GB 4789.29-2020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这些 *** 可以用于分离、培养活菌的中毒菌。化学检测 *** 有GB 5009.189-2016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用液相色谱或者液相色谱质谱等现代测试技术可快速测定其中的毒素。

无论如何,防范于未然,做好预防,规范 *** 、加工、保存食物,才是防止此类食物中毒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来源 | 福建疾控

“酸汤子中毒事件”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发布提示,这些东西别吃

来源:齐鲁晚报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图据@中新视频(截图)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

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酸汤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真凶已公布-第1张图片-

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来源:央视新闻,健康中国

9人聚餐8人死亡的“真凶”米酵菌酸,究竟有多“毒”?

近日,黑龙江鸡西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食物中毒,造成8人死亡。检测显示,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患者胃液中亦检出米酵菌酸。该事件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更高的细菌毒素之一。今天,跟随一组图解,一起认识这个略显陌生的名字,学习防食物中毒的 *** 。

来源:央视新闻

“酸汤子”中毒实为米酵菌酸作祟 致死率高达40-1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3日讯(记者 王蔚)10月5日,黑龙江9人在家中聚餐食物中毒,已致8人死亡,1人仍在抢救。他们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而该食材已在冰箱冷冻1年。昨日,黑龙江方面传来消息: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此前,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当时就有专家指出,也有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昨日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的检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猜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剂量非常大,要达到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的程度,需要食用霉变程度非常严重的食物才可能发生,而且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时会有明显的苦味,一般食用很难达到急性中毒的程度。本次事件中此次中毒,9人中毒8人致死,为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在钟凯看来,发酵食品很容易导致米酵菌酸中毒,食用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加之储存条件不佳,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极易发生中毒。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 *** 不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毒素。

专家表示,食用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2至24小时会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100%。如果出现了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况,应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并尽快到医院治疗。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专家提示,在生活中为了避免米酵菌酸中毒,应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 *** 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

标签: 汤子 中毒 死亡 真凶 公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