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籽提取物是从天然葡萄籽中提取的有效活性营养成份配以维生素E等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营养食品。在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中,葡萄籽提取物无疑是极具号召力的,因为商家说葡萄籽提取物既可以抗癌,又可以抗氧化。今天,人民网科普中国就带大家看看关于葡萄籽提取物的那些谣言。
谣言一:葡萄籽提取物可以抗癌
网上关于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还真不少,但结论里都会注明这一句话: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解释,体外实验能抑制癌细胞和体内能抑制癌细胞完全是两回事。体外实验能抑制癌细胞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介绍,英国学者进行了一项葡萄籽提取物辅助癌症病人的二期临床研究,将早年进行过乳腺癌放疗的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葡萄籽提取物,一组服用安慰剂。12个月之后进行复查,检测 *** 硬结和 *** 外观,发现两组并没有差别。
谣言二:葡萄籽提取物可以抗氧化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张田介绍,人体细胞每天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它与组织细胞老化密切相关。而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低毒性抗氧化剂,它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皮、壳、籽中,比如葡萄籽、苹果皮、花生皮、蔓越莓。原花青素经吸收后在体内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可降低细胞内游离氧自由基,改善细胞氧化应激状况。虽然长期吃这类保健食品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并没有商家说的那么夸张。
中科院博物研究所博士、科普作家史军表示,葡萄及葡萄产品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葡萄籽提取物的成分比较复杂,也没有经过系统地安全性研究,在目前权威实验结果出来之前,从稳妥的角度来说,建议孕妇、产妇和孩子谨慎选择和食用这种葡萄籽保健品。
本文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进行科学性把关。
文章转自: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两份专业学术期刊最新各发表一项抗衰老研究论文称,处方药西地那非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候选药物;小鼠试验显示葡萄籽提取物对老年小鼠有抗衰作用。
《自然-衰老》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作为治疗肺动脉高压和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西地那非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显著降低有关,其老药新用或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选项。
该论文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年龄相关性痴呆症的最常见形式,困扰着全球数亿人,作为人群老龄化引起的一种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有效的医治 *** ,给社会造成巨大且不断增加的经济和疾病负担。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程飞雄和合作者利用一种计算 *** 整合遗传学数据和其他生物学数据,构建出能展现阿尔茨海默病生物学特征的13个疾病“内表型模块”。他们将这些模块绘制成一个包含351444种人类蛋白互作的大型 *** ,随后计算了1600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药物的 *** 接近度分数,分数越高表示该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模块中能与多种分子靶点进行物理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西地那非是得分更高的药物之一,提示该药或能影响阿尔茨海默病。
为进行验证,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美国逾700万人的保险理赔数据发现,开处方药西地那非与随访6年后阿尔茨海默病确诊风险降低69%有关。他们校正了性别、种族、年龄这些潜在影响因素,由于西地那非主要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所以性别因素显得尤其重要。
论文作者提醒称,他们的研究设计无法证明服用特定药物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仍需开展针对男女性别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确定西地那非在这种情况下的效力。
《自然-代谢》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葡萄籽中的一种天然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原花青素C1”能破坏促衰老细胞,进而提升老年小鼠的健康和寿命。不过,后续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确定其生物学作用的确切机制以及与人类的潜在关联。
该论文称,随着人类的自然衰老,暴露在化学物质或辐射中也会让细胞衰老,改变或终止它们的正常功能。衰老细胞的日积月累被认为会导致生理功能的年龄相关性退化和多种年龄相关性病理症状。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孙宇和合作者利用一个含有体外人类前列腺细胞的模型筛选了一组天然提取物。他们发现,葡萄籽提取物和其中的一个关键成分“原花青素C1”(PCC1)能有效地选择性杀死衰老细胞,同时保证正常细胞完好无损。在衰老细胞会引起疾病的多个小鼠模型中,比如在辐射暴露后产生的衰老细胞,注射PCC1能减少衰老细胞数量,改善小鼠的健康水平,PCC1还能提高免疫缺陷小鼠的化疗效果。此外,91只老年小鼠(年龄在24-27个月的48只雄鼠和43只雌鼠,相当于人类75-90岁)在每两周注射PCC1后,剩余寿命延长了60%以上,即总寿命延长了约9%。
论文作者指出,后续研究仍需进一步阐明PCC1作用的具体分子作用机制。虽然注射PCC1似乎在临床前试验的小鼠中耐受良好,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确定安全剂量是多少,以及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私信葡萄籽淡化细纹,让皮肤通透有光泽,修护肌肤屏障。快...抗氧修护,提亮紧张。
近期,我们的葡萄籽系列产品成为了更受欢迎的返单产品。葡萄籽含有多种进口成分,具有出色的抗氧化功效。众所周知,葡萄籽具有抗自由基、抗过敏、保护血管和保护眼睛等多种功效。葡萄籽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自由基对皮肤结构和组织的破坏,从而延缓衰老,使皮肤更加通透有光泽。
葡萄籽还能淡化细纹,提拉紧致,改善垮脸,修复肌肤屏障,提高保湿锁水能力。使用一段时间后,皮肤的抗氧化、紧致和修复能力都有显著提高。早上起来的皮肤状态真的很棒!想要拥有水润透亮、上妆服帖的肌肤,就快来跟我一起变美吧!
葡萄籽提取物是从天然葡萄籽中提取的有效活性营养成份配以维生素E等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营养食品。
在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中,
葡萄籽提取物无疑是极具号召力的,
因为商家说葡萄籽提取物既可以抗癌,
又可以抗氧化。
葡萄籽提取物真的可抗癌、抗氧化?
关于【葡萄籽提取物】的那些事儿
酵素、鱼油、葡萄籽……起底“洋神药”抗癌、抗衰老背后的真相!新春佳节在即,在很多人眼里,来自海外的保健品是孝敬老人、走亲访友的佳品。从日本的酵素、美白丸,到澳洲的鱼油、葡萄籽,再到美国的维生素、草药制品……在很多消费者眼里,来自海外的保健品成了安全、可靠、健康的代名词,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等神奇的“功效”,再罩上“洋品牌”的光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成为“海淘”中的一大热门品类。但是,这些保健品对人体真的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普通人真的有必要吃保健品吗?漂洋过海而来的保健品就真的安全又可靠?
酵素:润肠通便并非酵素功劳
曾几何时,各大论坛的美容板块掀起了一股日本酵素“风潮”。上到明星模特、下至博主大V,小巧玲珑的口服液几乎人手一瓶,号称能“润肠通便”、“排毒减肥”、“保健治疗”等诱人的宣传让网友们纷纷种草,不惜花重金托人从日本购买。
“其实,食用酵素就是一种以果蔬为原料进行发酵的食品或功能性饮料,不能将其神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食用酵素就是食品,并不是酶制剂。很多关于酵素产品在宣传上存在不严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比如,‘人体内酵素的浓度等于寿命的长度’,这是无法衡量且没有科学依据的。”
那么,为什么很多使用者觉得服用酵素产品以后感觉有润肠通便的效果呢?有研究指明,植物酵素确实能促进人的肠道蠕动,但这并不是酵素的功劳,而是植物酵素中的低聚糖、有机酸及植物性膳食纤维起到了作用,这些物质在平时所吃的香蕉、蜂蜜、豆类等食物中都含有,因此,花大价钱购买酵素实在没有必要。
葡萄籽:与吃苹果皮效果相同
同样,已经刮了很多年的葡萄籽风到今天仍在劲吹。对于消费者而言,葡萄籽更大的功效在于“抗癌”和“抗氧化”,然而,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指出,“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至于抗氧化的功效,有专家指出,这是由于葡萄籽中含有原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低毒性抗氧化剂,经吸收后在体内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可降低细胞内游离氧自由基,改善细胞氧化应激状况。其实,苹果皮、花生皮、蔓越莓等食物中都含有原花青素,并不一定要服用葡萄籽制成的保健食品。
辅酶Q10:需遵医嘱服用
辅酶Q10,又称“泛醌”,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类似物,因其抗氧化性成为人们当下热捧的保健品之一。
据媒体报道,1972 年, 意大利的Littarru 教授证明缺乏辅酶Q10 是引发心脏病等疾病的原因之一。在医学上,辅酶Q10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皮肤性疾病等,但只能作为辅助用药,不能代替心脏病的其他用药。辅酶Q10还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抗体内氧化,起到抗衰老,延缓皱纹的作用。
辅酶Q10作为一种保健品,每天普通人要补充多少,学术界仍然缺乏共识。一般来说,药用的辅酶Q10每日服用量不能超过30mg,过量服用会出现胃肠道、心悸等不适反应。专家建议,服用辅酶Q10需要询问相关疾病方面的医生,遵医嘱服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09年发布通知,要求在国内上市的含辅酶Q10的保健食品产品,其辅酶Q10每日推荐使用量不得超过50mg,并要求产品说明书上应标明不适宜人群含“少年儿童、孕妇乳母、过敏体质人群”。
胶原蛋白:人体能否吸收仍存疑
胶原蛋白历来被封为美容“圣品”。但是,随着一场针对胶原蛋白的集体“声讨”,其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胶原蛋白与人类皮肤的生长息息相关。皮肤中70%由胶原蛋白组成,而成年人每年都会损失1%的胶原蛋白,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很多人认为,常服用胶原蛋白制成的保健品,可有效补充这种物质,从而使自己减少皱纹、更加年轻。
实际上,口服胶原蛋白是否能达到效果呢? 一般来说,通过食物获取的胶原蛋白是大分子蛋白质,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很多商家采取科技手段做成小分子的胶原蛋白。但北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王军波直言:“可被吸收的小分子肽是否具有美容护肤等作用,还需深入地研究来证实。”
据科技日报报道,有专家指出,胶原蛋白其实属于非优质蛋白。尽管有研究称,胶原蛋白的美容功效在小鼠等动物身上得到验证,但人体和这些动物不可等同。更重要的是,皮肤的总体情况取决于机体的整体营养状况及外界环境等因素,不是仅靠吃胶原蛋白就能解决问题。
均衡饮食无需保健品
可以说,市面上保健品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都是食物,而非药物,更非“神药”。不可否认的是,在调节机体功能方面,这些保健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营养元素并不仅仅只有服用这些保健品才能获取,而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瓜果蔬菜中,从日常的饮食中便可获取。
此外,部分保健品在宣传中描述的所谓“效果”尚未经过科学的临床验证,长期服用基本没有显著意义。不仅如此,在正常的饮食之外过量服用维生素还可能造成营养素过剩,对人体健康存在隐患。
“从‘食药同源’的角度来看,在生产体系、监管体系和整个产业链还不完善的时候,我们是不提倡吃保健品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食物就是更好的保健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也认为,如果能保持均衡多样的健康膳食,是无需额外服用保健品的。
业内人士认为,保健品不能代替合理饮食,对于没有营养缺陷的普通健康人群,不建议随便服用保健品。但对于孕妇、饮食不规律人群以及患有消化系统慢性病人群等,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杨璐
想要抗氧化,吃葡萄籽胶囊;想要预防癌症,吃葡萄籽胶囊……
小小的葡萄籽被商家宣传得仿佛无所不能,葡萄籽胶囊作为保健食品中的老牌“网红”,依然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它真的这么神奇吗?
想靠葡萄籽抗癌不靠谱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关珂表示,市售的葡萄籽胶囊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低聚原花青素(OPC)。
低聚原花青素是原花青素(PC,黄烷醇单体及其聚合体混合的多酚化合物)的一种,不过目前商家常将原花青素直接宣传为低聚原花青素(OPC)。
葡萄籽的抗氧化功能主要与OPC相关,OPC的含量也是原料商分级定价的主要依据。
葡萄籽提取物中的一些成分确有抗氧化性作用,一些研究也证实这些抗氧化成分可能对健康有潜在益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籽胶囊只是作为膳食补充剂销售,并没有任何任何治疗作用。
关于葡萄籽保护心血管、预防大脑衰老、抗癌等“传说”,实际上多数是基于动物实验研究提出的一种可能性和推测,葡萄籽胶囊对人体的功效并没有得到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验证。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商家出于成本和宣传的考虑,很多葡萄籽相关产品并不标明OPC的含量,而是以葡萄多酚或葡萄籽提取物等字眼代替,如:每粒含多少原花青素(PC),或葡萄多酚(GPC),或葡萄籽提取物(GSE),让消费者难辨真假。
有的产品甚至夸大标注有效成分含量,或用花生衣或松树皮提取物冒充葡萄籽提取物,而这些情况,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即使是对专业人员来说,植物提取物成分鉴定也是很复杂的,特别是鉴定其来源究竟是花生衣、松树皮还是葡萄籽。因此,也难以就如何选择葡萄籽产品做出明确推荐。
2015年,一项美国的研究对市售的21款葡萄籽提取物产品进行了测试,发现有15款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有的是含量远低于标称值,还有一些样本疑似是用花生衣和松树皮提取物冒充的,只有6款被认为可能是葡萄籽提取物。
均衡饮食无需补充葡萄籽胶囊
如果能保持均衡饮食,足量摄入水果蔬菜,其实不需要额外补充葡萄籽胶囊。如果要吃葡萄籽胶囊,也不要对效果抱太大期望。
此外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之一,潜在的掺假、污染、欠标准化等问题;
第二,葡萄籽胶囊中含有黄烷醇,如果纯度过高、摄入量过大,有肝毒性,切忌盲目追求用量,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损害。
关珂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葡萄籽胶囊的“平替”。含有原花青素的食物非常多,肉桂、苹果、桃子、猕猴桃、芒果等,这些食物可能是更经济、实惠、健康的原花青素来源。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除原花青素外,还有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类化合物、辅酶、虾青素等。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含有抗氧化成分,如果做到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化,足量摄入蔬菜水果,可以无需额外补充葡萄籽胶囊。
一个250g左右的熟香蕉或熟芒果含有的抗氧化成分已经高于一粒200mg葡萄籽胶囊,可见,抗氧化作用并没有那么奇妙。
若想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癌,做好防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适量锻炼、均衡饮食、保持愉悦心情,要比吃葡萄籽胶囊的效果更加显著。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葡萄籽竟然成了美容达人都在吃的“仙丹”,你也想尝尝吗?“变瘦、变美、龟速变老”
简直就是每个女人的终极目标!
女明星们“内服成瘾”
夜小海身边不少 *** 妹
也加入了“疯狂嗑药”的队伍
姐妹圈中甚至流传着一句狠话
“3分靠外敷,7分靠内服”
但市面上各种保健品五花八门
怎么买?
你想要的葡萄籽“仙丹”
夜小海都为你准备好了!
人气小花林允曾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条视频,简直把美白液当水喝
戚薇更是夸张!把维生素当饭吃了……“我的包包里面有什么”的视频主题里居然惊现巨型药盒
看到明星都在吃“仙丹”
是不是突然觉得是时候开始内服做个养生美少女了
如果你不知道从何下手
不妨从“老三样”开始——
卖了无数的人气组合/美颜三宝
- 葡萄籽 抗氧化、淡斑、 *** 皮肤细胞再生,减少皱纹,抗过敏 。
- 蔓越莓 “妇科炎症杀手” 预防妇科炎症,泌尿系统感染,白带异常经期不适等妇科病。?
- 胶原蛋白 改善肤色,抗皱紧致皮肤,延缓衰老,美白亮肤。
一次也讲不明白这么多
夜小海决定按顺序
先跟你们唠唠葡萄籽
谁能想到这货现在变成了美容利器
YEAH SHANGHAI
流行趋 势
科学研究证明,葡萄籽的主要功效是抗氧化。
抗氧化!
你听听,就是再不注意保养的姑娘们估计也都听过这个词吧?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年轻的容颜,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居然是从葡萄籽里发现的,而且葡萄籽竟然是提取原花青素更好的资源。虽然在紫甘蓝、蓝莓、桑葚、茄子皮、黑枸杞等这些紫色的食物当中也有,但是,抱歉,葡萄籽早就深入人心了。
流行趋
YEAH SHANG
HAI
我们都知道所谓抗氧化主要就是抑制机体内的氧化反应,初中的化学咱们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简单说一下,氧化反应会产生自由基,记住这个名字,它会启动一种让细胞发生损伤和凋亡的反应,进而引起衰老,尤其是皮肤,毕竟看得见……简化一下,抗氧化的成分有可能减缓衰老。
关于对皮肤的效果,有文献表示:“葡萄籽提取物(每天 200mg)和原花青素(每天 162mg)对改善黄褐斑有一定效果。”
感谢科学!葡萄籽产品就此应运而生。但市面上的葡萄籽产品真的是五花八门,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找到夜小海就对了。夜小海寻访了N位美容达人、营养师,还有拥有逆龄美肌的美少女,这就给你们划重点...
其实葡萄籽之所以有着对抗自由基,美白抗氧化的功能,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含有——低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coyanidins),而市面上的葡萄籽的划分则是低端产品标(葡萄籽提取物),中端产品标(原花青素,缩写PC),高端产品则是标(低聚原花青素,缩写OPC)。
吃葡萄籽有三个重点:
- 提纯:葡萄籽一次提纯为葡萄籽提取物VS再次提纯为原花青素VS三次提纯为低聚原花青素
- 好坏:提纯度越高,杂质越少,更不易引起爆痘和内分泌紊乱等问题。
- 标准:《欧盟食品补充剂规定》中规定OPC含量为150mg,问过德国营养师朋友说,只是想美白护肤的话:这个含量恰好能满足身体所需又很安全。并且超过150mg是不可以在欧盟上架售卖。
当然欧洲以外别的国家也有相的标准,但150mg毕竟是欧盟27个国家共同制定的标准,还是很具有权威性的。
经过无数次试错
美容达人们说
以下三款葡萄籽可能是你需要的
01
法国欧缇丽
卖点:葡萄籽提取物+葡萄籽油
流行趋
YEAH SHANG
HAI
流行趋 势
天猫国际
618优惠价:99元
(规格:30粒)
欧缇丽的化妆品是我一直在用的牌子,爱屋及乌我之一个买的国外牌子葡萄籽就是它家的。
胶囊大小正合适吞咽,吃完皮肤能看到肉眼可见的变化,脸色有改善。特别是在容易过敏的换季time,过敏的选手值得尝试。
02
澳洲月光宝盒
卖点:低聚原花青素OPCs+提纯专利
流行趋
YEAH SHANG
HAI
流行趋 势
天猫国际
618优惠价格:
1022元
规格:100粒*2
Anthogenol花青素的功效是被CPA(植物营养学认证机构)所认证的,是一款口碑抗初老内服产品,不过,价钱么,稍微有些不友好。
03
瑞士Kingnature
卖点:低聚原花青素OPC含量150mg+白藜芦醇等四种美白成份
流行趋
YEAH SHANG
HAI
流行趋 势
天猫国际
618优惠价格:298元
规格:90粒
是一个小众品牌,但经过亲测后效果很好,所以推荐给大家。含150mgOPC,比月光宝盒的还多了50mg,日常价格却低了一半,瑞士人的严谨实在可见一斑。另外含有白藜芦醇和天然VC等四种美白抗氧化的成份。总的来说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葡萄籽。
给大家提供一个吃葡萄籽的小窍门:
如果吃葡萄籽爆痘,那就立马换个别的吃,千万别信什么“排毒过程”。杂质多才是爆痘的原因。
再有,一定要记得:“口服保养品不是药,需要量身挑选!”
夜上海工作室
作者 | 美美
编辑 | 文佳
日前,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此次的“权健事件”引发巨大的舆论海啸,让国人的目光再次转向保健食品行业。尽管此前有报道揭露过保健食品中存在的虚假宣传,但用全部家当购买天价保健食品导致家破人亡的故事并没有划上句点。且不论引起人神共愤的权健骗局,就说那些我们日常所见的保健食品真的有宣传所言的神奇功效吗?
葡萄籽可以抗癌、抗氧化?
近几年,平时吃葡萄被我们吐掉的葡萄籽,因商家宣称其提取物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而被制成各种葡萄籽保健品卖得火热。小小葡萄籽真有这么多功效吗?
先说抗癌,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解释说,“体外实验能抑制”和“体内能抑制”完全是两回事。“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再说抗氧化,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张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体细胞每天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它与组织细胞老化密切相关。而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低毒性抗氧化剂,经吸收后在体内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可降低细胞内游离氧自由基,改善细胞氧化应激状况。
“长期吃这类保健食品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但没有宣传中说的那么神。”张田坦言。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孙桂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家规定,保健食品有27种功能,其中包括抗氧化。如果某款保健食品经过批准具有抗氧化功效,那么是可以宣传这个功能的。如果没有经过审批的普通食品,根据食物成分即便可能有抗氧化功能,也不能宣传。”
实际上,原花青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皮、壳、籽中,比如葡萄籽、苹果皮、花生皮、蔓越莓中。张田说,正常人保持均衡的饮食就行。无论何种营养素,在人体内过多或过少都不好。
胶原蛋白让皮肤更有弹性?
除了葡萄籽,对胶原蛋白抱有执念的人也不在少数。
胶原蛋白是一种蛋白质,是皮肤保持张力和弹性的“秘密武器”。遗憾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胶原蛋白的合成会逐渐减少,皮肤也会跟着起皱、变松弛。于是,人们试图通过口服胶原蛋白类保健品向皮肤皱纹宣战。
胶原蛋白是由3条α多肽链构成的三股螺旋结构,分子结构十分稳定,不利于人体直接吸收。此前有研究指出,水解胶原蛋白更易被人体吸收,比如胶原蛋白肽,它的氨基酸链较短、结构小。“从理论上讲,小分子肽类比未水解的蛋白质更易被吸收。”孙桂菊说。
那么,口服水解胶原蛋白究竟能否改善皮肤状态呢?“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很难明确回答‘是’或‘否’,因为生命科学本身就非常复杂。以一款药为例,对这个人有效,未必对另一个人有效。”孙桂菊强调,若是国家已批准的具有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作用的、带有蓝帽子标志的,就可以宣传具有该项美容功能。没有经过批准的,只能按普通食品卖。
抛开“吸收”问题,是否有必要服用胶原蛋白类保健食品本身就值得考量。张田告诉记者:“胶原蛋白属于非优质蛋白。”尽管有研究称,胶原蛋白的美容功效在小鼠等动物身上得到验证,但人体和这些动物不可等同。
更重要的是,皮肤的总体情况取决于机体的整体营养状况及外界环境等因素,不是仅靠吃胶原蛋白能解决的问题。“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重要元素,胶原蛋白中的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的合成离不开维生素C。”张田告诉记者,营养的消化吸收存在木桶效应,如果其他营养元素缺乏,服用胶原蛋白的效果也不会好。
实在要补充胶原蛋白,也得把握“度”。“建议每天摄入的胶原蛋白控制在5克以内,吃多了不仅浪费,还会造成肝肾等代谢障碍。”张田说。实际上,公认的护肤“圣经”是做好防晒,防止紫外线损伤皮肤造成胶原蛋白的断裂。
白藜芦醇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发现法国人日常饮食中常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相对较低。于是推测,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自此,白藜芦醇便“火”得一发不可收拾。被商家宣传为具有“抗衰老、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的“神药”。
“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又称为芪三酚,存在于花生、葡萄(红葡萄酒)、虎杖、桑椹等植物中。”张田说。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边原曾对媒体表示,白藜芦醇不但不是药物,而且它的所谓抗氧化功效还未经人体试验证实,是否对人有作用还是未知数。“在动物试验和体外细胞试验中,科学家确实发现白藜芦醇有一些‘有效’的结果,如抗癌、长寿等作用。然而要说白藜芦醇‘对人有用’还为时过早。”边原解释,首先,细胞、动物和人类不同,在细胞试验中显示“有效”并不意味着一定对人体有效。其次,细胞和动物试验中所需要的“有效剂量”跟人们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剂量相差极大。
2014年,科学家对人体摄入白藜芦醇的水平及各种慢性病导致的总死亡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膳食摄入白藜芦醇和长寿、炎症、癌症以及心血管健康并没有明显相关性。所以,综合来看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认为白藜芦醇对人体有好处。
孙桂菊说,保健食品的27种功能中没有“软化血管”“抗衰老”的功能,因此不可轻信宣传具有这些功能的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并不以治疗为目的
无论如何,有一点毫无疑问: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遇到声称能治病的保健食品,可以断定为骗子无疑。
在孙桂菊看来,无论把保健品奉为神药还是谈保健品色变,都是因为缺乏对保健品的基本判断: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为目的。她始终强调理性对待保健品,不要刻意夸大它的作用,也不能一棍子将它打死。
“很多人问我保健食品有什么用,我会反问‘你希望它有什么用’?如果把它当成药品,当然就没有用了。”孙桂菊表示,对保健食品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与保健食品行业的销售方式和夸大宣传不无关系。
“如果饮食均衡,其实没有太大必要使用保健食品。”张田说,想要美容或调解机体功能可以适当服用保健品,但要保证产品正规,且按推荐剂量吃。此外,要关注保健食品中的成分及含量,防止服用的营养素有重叠造成某种营养素过剩。
通过感知身体或精神状况,或者去医院营养科做评估,可以判断身体缺乏何种营养素。张田建议,购买保健食品时要认准保健食品批号,选择大品牌,带有蓝帽子标志的通常比较靠谱。(科普中国)
新春佳节在即,在很多人眼里,来自海外的保健品是孝敬老人、走亲访友的佳品。从日本的酵素、美白丸,到澳洲的鱼油、葡萄籽,再到美国的维生素、草药制品……在很多消费者眼里,来自海外的保健品成了安全、可靠、健康的代名词,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等神奇的“功效”,再罩上“洋品牌”的光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成为“海淘”中的一大热门品类。但是,这些保健品对人体真的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普通人真的有必要吃保健品吗?漂洋过海而来的保健品就真的安全又可靠?
酵素:润肠通便并非酵素功劳
曾几何时,各大论坛的美容板块掀起了一股日本酵素“风潮”。上到明星模特、下至博主大V,小巧玲珑的口服液几乎人手一瓶,号称能“润肠通便”、“排毒减肥”、“保健治疗”等诱人的宣传让网友们纷纷种草,不惜花重金托人从日本购买。
“其实,食用酵素就是一种以果蔬为原料进行发酵的食品或功能性饮料,不能将其神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食用酵素就是食品,并不是酶制剂。很多关于酵素产品在宣传上存在不严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比如,‘人体内酵素的浓度等于寿命的长度’,这是无法衡量且没有科学依据的。”
那么,为什么很多使用者觉得服用酵素产品以后感觉有润肠通便的效果呢?有研究指明,植物酵素确实能促进人的肠道蠕动,但这并不是酵素的功劳,而是植物酵素中的低聚糖、有机酸及植物性膳食纤维起到了作用,这些物质在平时所吃的香蕉、蜂蜜、豆类等食物中都含有,因此,花大价钱购买酵素实在没有必要。
葡萄籽:与吃苹果皮效果相同
同样,已经刮了很多年的葡萄籽风到今天仍在劲吹。对于消费者而言,葡萄籽更大的功效在于“抗癌”和“抗氧化”,然而,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李铎指出,“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至于抗氧化的功效,有专家指出,这是由于葡萄籽中含有原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低毒性抗氧化剂,经吸收后在体内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可降低细胞内游离氧自由基,改善细胞氧化应激状况。其实,苹果皮、花生皮、蔓越莓等食物中都含有原花青素,并不一定要服用葡萄籽制成的保健食品。
辅酶Q10:需遵医嘱服用
辅酶Q10,又称“泛醌”,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类似物,因其抗氧化性成为人们当下热捧的保健品之一。
据媒体报道,1972 年, 意大利的Littarru 教授证明缺乏辅酶Q10 是引发心脏病等疾病的原因之一。在医学上,辅酶Q10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皮肤性疾病等,但只能作为辅助用药,不能代替心脏病的其他用药。辅酶Q10还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抗体内氧化,起到抗衰老,延缓皱纹的作用。
辅酶Q10作为一种保健品,每天普通人要补充多少,学术界仍然缺乏共识。一般来说,药用的辅酶Q10每日服用量不能超过30mg,过量服用会出现胃肠道、心悸等不适反应。专家建议,服用辅酶Q10需要询问相关疾病方面的医生,遵医嘱服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09年发布通知,要求在国内上市的含辅酶Q10的保健食品产品,其辅酶Q10每日推荐使用量不得超过50mg,并要求产品说明书上应标明不适宜人群含“少年儿童、孕妇乳母、过敏体质人群”。
胶原蛋白:人体能否吸收仍存疑
胶原蛋白历来被封为美容“圣品”。但是,随着一场针对胶原蛋白的集体“声讨”,其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胶原蛋白与人类皮肤的生长息息相关。皮肤中70%由胶原蛋白组成,而成年人每年都会损失1%的胶原蛋白,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很多人认为,常服用胶原蛋白制成的保健品,可有效补充这种物质,从而使自己减少皱纹、更加年轻。
实际上,口服胶原蛋白是否能达到效果呢? 一般来说,通过食物获取的胶原蛋白是大分子蛋白质,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很多商家采取科技手段做成小分子的胶原蛋白。但北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王军波直言:“可被吸收的小分子肽是否具有美容护肤等作用,还需深入地研究来证实。”
据科技日报报道,有专家指出,胶原蛋白其实属于非优质蛋白。尽管有研究称,胶原蛋白的美容功效在小鼠等动物身上得到验证,但人体和这些动物不可等同。更重要的是,皮肤的总体情况取决于机体的整体营养状况及外界环境等因素,不是仅靠吃胶原蛋白就能解决问题。
均衡饮食无需保健品
可以说,市面上保健品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都是食物,而非药物,更非“神药”。不可否认的是,在调节机体功能方面,这些保健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营养元素并不仅仅只有服用这些保健品才能获取,而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瓜果蔬菜中,从日常的饮食中便可获取。
此外,部分保健品在宣传中描述的所谓“效果”尚未经过科学的临床验证,长期服用基本没有显著意义。不仅如此,在正常的饮食之外过量服用维生素还可能造成营养素过剩,对人体健康存在隐患。
“从‘食药同源’的角度来看,在生产体系、监管体系和整个产业链还不完善的时候,我们是不提倡吃保健品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食物就是更好的保健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也认为,如果能保持均衡多样的健康膳食,是无需额外服用保健品的。
业内人士认为,保健品不能代替合理饮食,对于没有营养缺陷的普通健康人群,不建议随便服用保健品。但对于孕妇、饮食不规律人群以及患有消化系统慢性病人群等,可适当补充维生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潇潇)
辟谣:别再信这些受吹捧没实用的保健品了,价格昂贵效果一般随着 *** 的发达,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目标渐渐从温饱转移开来,开始了许多新的追求,健康、养生、健身、美容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出现了许多“网红保健品”,健身人士常喝的蛋白粉,可以减肥的酵素,可以美容的葡萄籽、蜂胶等等,这些保健品一时之间被无数人追捧,但是,这些保健品真的有用吗?
盘点那些被人“吹上天”的食物
1、酵素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酵素作为一类保健品出现在大家的眼中,以可以减肥瘦身的宣传成为了无数女性的宠儿,但是酵素类保健品真的有瘦身的效果吗?
酵素一词来源于日本,我国现在用的名字是“酶”。我们都知道酶进入胃后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下失去活性,所以口服市面上的酵素类保健品是达不到减肥瘦身效果的,美容效果也是无稽之谈。
2、蛋白粉
蛋白粉一般是为缺乏蛋白质的人群补充蛋白质的保健品用。蛋白粉类保健品可以作为特定人群的营养补充剂,如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和健身减肥人士,因为高强度的运动会破坏肌细胞,分解肌肉蛋白,饮用蛋白粉这种保健品可以及时补充蛋白质,能减少肌肉组织的破坏,促进蛋白的合成,以达到增加肌肉的目的。
但是健康人一般不会有缺乏蛋白质的情况,也不需要靠保健品补充蛋白质,蛋白质摄入过多,不仅是一种浪费,还有可能对身体健康不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的更高蛋白质摄入量是每千克体重0.92克,如果超过这个量,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普通人不需要购买蛋白粉作为保健品。
3、蜂胶
很多宣传中,蜂胶有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可以作为保健品食用。其实很多保健品的宣传都是夸大其辞,蜂胶虽然是有多种活性物质,但其含有最多的成分,和蜂蜜一样,是果糖和葡萄糖。
先不说宣传中的效果是否真实,若是真实,其要达到宣传中的效果,必然要一次性食用大量的蜂胶类保健品,但是这种行为亦是不倡导的。过敏体质者也不适合服用蜂胶类保健品,容易引起过敏现象。
4、初生蛋
很多人觉得初生蛋比普通鸡蛋有营养,可以作为保健品食用。事实上,就算是检测部门也很难判定一颗鸡蛋是不是初生蛋,更别说普通消费者了。
初生蛋和普通鸡蛋在营养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可以作为保健品食用更是无稽之谈,有差异可能是在重量上。初生蛋的重量一般在40g左右,普通鸡蛋可能在60至65g左右,品种差异也会导致重量差异,初生蛋因为重量过轻,在国外达不到出售标准,所以在国外是不允许被出售的。没有必要花高价买初生蛋,更不必将其当做保健品。
5、葡萄籽
葡萄籽也是现今很火的保健品,葡萄籽提取物作为新兴事物,现在的确有证据表明葡萄籽提取物对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有效,但也仅限于此。葡萄籽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是否对人体有益等等,都没有清楚明确的证据和结论。
现在也没有关于葡萄籽提取物摄入量的规定,更高安全剂量也尚不清楚。而且有报告称,服用葡萄籽提取物也是有副作用的,包括头痛、眩晕、恶心等,还会和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因为目前缺乏葡萄籽提取物的安全证据,所以暂时不建议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将其作为保健品食用。可以说葡萄籽提取物对大部分人无害,但是作为保健品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长期食用更是没有必要。
6、海参
海参,很多人当补品吃,觉得海参很滋补,有补肾壮阳等功效。事实上海参纲有1000多个种,它们之间的差异比人和老鼠之间的差异都大,但是在中国,只要叫海参,就会被当作保健品,冠上补肾壮阳的称号。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食物可以形补形,而且肾脏是人体的海,海里缺水了就会阳痿,阴阳五行学里认为黑色属水,海参生长在海里,又是黑色,而且长得像男性的重点器官,所以认为海参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但这种说法在现代看来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在现代医学看来,海参中的海参多糖和海参皂苷也是其他动物体内常见的成分,而且海参蛋白不利于被人体吸收,其蛋白并不优质。偶尔吃吃过过嘴瘾就好,当做补品食用没什么必要。
很多所谓的保健品其实是“智商税”,健康人只要合理膳食,生活健康,比吃什么保健品都管用,而且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生病了还是要看医生,好好吃药。
参考资料:
[1]蜂胶是不是“骗人”的?.科学网.2018年1月30日
[2]初生蛋,贵得不值.家庭医生期刊.2016年第5期
[3]改善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一文揭秘葡萄籽提取物的功效和风险,快看看.腾讯新闻.2020年5月17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