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anotechnol. | 人工酶武装的长双歧杆菌益生菌缓解肠道炎症和菌群失调
Original Nanozymes 纳米酶 Nanozymes 2023-04-10 08:51 Posted on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肠道慢性炎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表型,每年影响着上百万人的健康。目前,IBD的发病机制还尚未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BD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应答紊乱、肠道屏障损伤等因素具有相关性。目前,治疗IBD的传统 *** 是主要使用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5-ASA)、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药来控制炎症,并服用益生菌为辅助疗法。然而,此类小分子抗炎药物代谢不稳定,且缺乏靶向,可能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辅助给予的厌氧益生菌由于缺乏抗氧化酶,如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易受到IBD中活性氧(ROS)的攻击,致使治疗效果不佳(图1)。目前需要一种更有效和更安全的 *** 来治疗IBD。
成果简介
浙江大学毛峥伟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伟林教授团队合作,将具有清除活性氧(ROS)能力的人工酶修饰到长双歧杆菌益生菌表面,构建了抗炎的工程益生菌(BL@B-SA50)来调节肠道炎症(图1)。其中,人工酶可以模拟天然抗氧化防御系统,快速缓解炎症症状,不仅可以取代临床使用的抗炎药物,还可以保护益生菌免受ROS的损伤而发挥其益生功能。此外,长双歧杆菌在肠道的定植特性确保了人工酶在疾病部位的持续性抗氧化治疗。该工程益生菌可以缓解肠道炎症,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增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效治疗了小鼠的UC和CD以及犬的UC,极大地加速了其临床转化进程。
图1 治疗IBD的临床疗法和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疗法对比。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的构建和表征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人工酶,益生菌和连接剂 (图2a, b)。其中人工酶,选用的是铁单原子催化剂Fe SA。因为Fe SA相对于传统纳米酶具有强抗氧化能力,可以快速有效清除ROS,保护肠道细胞和益生菌。益生菌,选用长双歧杆菌益生菌BL。因为BL不仅具有益生功能,有利于IBD修复, 同时也是益生菌中为数不多的具有肠道定植能力的细菌,可以延长其表面负载的人工酶在肠道的靶向和滞留时间,持续清除过度的ROS和炎症因子。连接剂,研究者们选用的是C18-PEG-B,其疏水端C18可以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修饰在Fe SA表面,而苯硼酸端B可以与益生菌表面的多糖发生快速简便的硼酸邻二醇反应,修饰在BL表面,不影响厌氧BL的存活率。其具体的结构表征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Fe SA是原子分散在碳载体上的,通过C18-PEG-B修饰可以进一步黏附到BL的表面,最终形成BL@B-SA50。
图2 人工酶武装的长双歧杆菌益生菌的表征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清除ROS
如图3所示,工程化益生菌BL@B-SA50具备类SOD、CAT活性以及天然抗氧化小分子的特性,可以高效清除IBD环境中的O2·-, strongO2, 和 ?OH。修饰人工酶B-SA不仅不影响BL的增殖,还赋予其更好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其在ROS环境中的存活率。最终得到的BL@B-SA50可以降低结肠细胞内的ROS水平,保护结肠细胞免受炎症的损害。
图3 人工酶武装的长双歧杆菌益生菌的抗氧化能力测试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在胃肠道的稳定性和靶向性
口服的BL@B-SA50在到达疾病位点之前,会遭受恶劣的胃肠道环境,如胃酸、胆盐和炎症。这些因素可能会破坏人工酶的稳定性,甚至使细菌失活。由于口服的液体大概需要20min就可以快速通过胃,然后需要2h经过小肠,最后到达结肠位置,研究者们分别将未修饰的BL和工程化的BL@B-SA50在模拟胃液(SGF)中分别孵育10min和20 min, 在模拟肠液(SIF)和模拟炎性结肠液(SICF)中均分别孵育1 h和2 h,然后观察BL和BL@B-SA50的存活率以及对ROS的清除能力。如图4 a-f,经过模拟的胃肠道环境后,BL@B-SA50清除ROS的能力不仅没有发生变化,且在模拟炎性结肠液环境中表现出提高的益生菌存活率,表明BL@B-SA50具有很强的胃肠道稳定性。
随后,通过光声成像(PA)和活体荧光成像(IVIS),研究者们观察到更多的BL@B-SA50聚集在炎性肠道,表明BL可以促进B-SA的靶向(图4g,h)。此外,BL@B-SA50在肠道的长期滞留和增殖是有效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前提条件。因此,研究者们给UC小鼠口服相同量的BL和BL@B-SA50,并在3d后对小鼠结肠组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最后证实了BL确实可以长期存在结肠处,并且主要定位于结肠组织的黏液层(图4i)。同时,对小鼠结肠组织进行qPCR实验,结果显示炎性结肠部位存活的BL@B-SA50数量明显多于未修饰的BL(图4j),进一步证明了B-SA在炎性结肠部位对BL的保护作用。
图4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在胃肠道的稳定性和靶向性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治疗小鼠UC
随后评估了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的治疗效果。首先,通过改变不同的配方和口服剂量,研究者发现口服1.25 mg/kg BL@B-SA50 是更优的治疗方案。随后,将BL@B-SA50与单一的BL、B-SA和联合的BL+B-SA疗法比较,发现BL@B-SA50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BL@B-SA50 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肠道炎症,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提高有益于IBD修复的益生菌的丰度。(图5和图6)
为了探究BL@B-SA50的临床转化潜力,研究者们进一步比较了BL@B-SA50与其他传统疗法的疗效。研究者们选用了两种传统疗法,分别是只服用抗炎药,如5-氨基水杨酸(5-ASA)、 *** (DEX)或甲泼尼龙(MPS)的单一疗法,和抗炎药与益生菌联用的联合疗法。结果显示,相比于临床的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BL@B-SA50均显著提高了UC的治疗效果(图7),表明BL@B-SA50有望替代传统抗IBD的策略。
图5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治疗小鼠的UC
图6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调节UC小鼠的肠道菌群
图7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疗法与临床疗法的对比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治疗小鼠CD
为了探索BL@B-SA50的治疗范围,研究者们还评估了其对CD的治疗效果(图8)。结果显示,BL@B-SA50也可以有效治疗CD,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
图8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治疗小鼠的CD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治疗犬UC
尽管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小鼠往往不能充分代表人类状况,小鼠模型的临床转化价值存在争议。尤其,在最近的IBD临床试验中,抗IL17 /IL13/IL10候选药物的失败体现了小鼠模型的局限性。因此,使用大型动物模型验证药物的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在大型动物模型中,犬是研究胃肠道疾病的更佳代表,因为它们的胃肠道生理机能、饮食、肠道微生物群和自发的、类似的疾病与人类相似。为了促进BL@B-SA50的临床转化,研究者们进一步评估了其在犬UC模型上的治疗效果。最后研究结果表明,BL@B-SA50可以明显治疗犬UC,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图9)。
图9 人工酶武装的益生菌治疗犬的UC
小结
快速缓解肠道炎症和调节失调的肠道菌群是治疗IBD的关键。然而,传统的治疗 *** 包括服用抗炎药和益生菌等,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存在潜在的危险,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结肠癌等更严重疾病的风险。本研究利用抗氧化人工酶来改造BL益生菌,快速有效地调节IBD的微环境。在该体系中,研究者们用人工酶模拟天然抗氧化防御系统,取代临床使用的抗炎药物。相较于临床药物,人工酶可以清除ROS,减轻炎症,并且具有更持久的级联催化能力,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另一方面,炎症环境的缓解也提高了益生菌的生存能力,使其迅速重塑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重要的是,得益于BL益生菌固有的定殖能力,人工酶在肠道的滞留时间明显延长。最终,在小鼠的UC模型中BL@B-SA50可以明显抑制ROS和炎症水平,恢复受损的肠道屏障,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相较于临床使用的常规IBD疗法,BL@B-SA50表现出优越的治疗潜力。此外,BL@B-SA50还有效地缓解了小鼠的CD和比格犬UC症状,进一步为其临床转化提供了可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观察到小鼠和犬的不良反应,表明BL@B-SA50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本工作创新点
最近,利用合成生物学对益生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达抗氧化酶为治疗IBD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然而,表达的抗氧化天然酶只有在细菌被裂解后才能释放到微环境中发挥作用,并且这些暴露到炎症微环境中的天然酶会快速失去活性,无法抑制IBD复杂且过度活跃的炎症反应。相反,研究者们的BL@B-SA50可以简单有效地缓解IBD。首先,抗氧化模拟酶B-SA分布在BL的表面可以避免对细菌的裂解,直接缓减肠道炎症。其次,B-SA具有稳定的清除多重ROS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复杂的IBD环境。
另外,大量研究表明抗氧化纳米酶可以替代天然酶和传统抗炎药来治疗IBD。然而,传统纳米酶催化能力弱,并且在消化道内会被快速代谢掉,削弱了其治疗IBD的效果。此外,传统纳米酶对治疗IBD的研究仅局限于对ROS和炎症的清除,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在大型动物层次的临床转化潜力尚未评估。为此,研究者们引入了高活性单原子酶B-SA以快速清除ROS,并利用益生菌BL作为载体以延长B-SA在肠道的保留时间,从而增加了纳米酶治疗IBD的效果。最终,研究者们也证实了BL@B-SA50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能力和临床转化潜力。
除了探索上述抗氧化剂候选者之外,开发治疗型益生菌也是治疗IBD的一个热门领域。先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使用物理涂层来保护益生菌,增强其抵抗胃肠道中酸、蛋白酶和抗生素的能力。然而,忽略了益生菌本身缺乏CAT和SOD,难以在炎症肠道生存的特性。增强益生菌对氧化压的耐受性将会提高益生菌对IBD的治疗效果,为此,研究者们将益生菌与人工抗氧化防御系统相结合,通过化学调控的策略使其能够持续、高效地清除多重ROS,增强其治疗IBD的能力。
综上所述,该研究成果为结合具有催化活性的人工酶和代谢能力的益生菌来构建新型的诊疗型“Biohybrids”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之一作者
曹芳芳,2019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任劲松研究员和曲晓刚研究员。2020年加入浙江大学毛峥伟教授课题组担任科研助理。2021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主要从事纳米酶调控微生物代谢和命运,以及多功能纳米材料在检测、成像和肿瘤代谢免疫的研究。以之一作者或共同通讯身份在Nat. Nanotechnol.;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 Adv. Sci.; Nano Research; Chem. Commun.; Nanoscale 等本领域顶级杂志发表大量研究成果。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2097余次,H因子为16。
通讯作者
毛峥伟,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科技部中葡国际合作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在Nat. Nanotechnol.; Nat. Commun.; Sci. Adv.; Adv. Mater.; Biomaterials等本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论文被他人正面引用8500余次,H因子为52。2019年获得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颁发的“青年学者优秀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各一次。目前担任期刊Acta Biomaterialia副主编。个人主页: https://person.zju.edu.cn/maozhengwei
陈小元,1999年获得美国爱达荷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Syracuse大学和Washington大学圣路易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于2002年进入南加州大学放射学系任助理教授,2004年转入斯坦福大学,2008年升为副教授,2009年加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影像及医学工程所(NIBIB)任终身资深研究员,分子影像及纳米医学实验室主任。陈教授于2020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工程学院,任终身Nasrat Muzayyin讲席教授。陈教授的科研方向主要涉及体外诊断,体内成像,基因/药物传输的生物材料,以及诊疗一体化等生物医学领域研究。陈教授已发表1200多篇SCI论文(H-index 172,引用率109115),在Nat. Nanotechnol.; Nat. Rev. Mater.; Nat. Rev. Clin. Oncol.; Nat. Biomed. Eng.; Nat. Commu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顶级杂志发表大量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转化并进入临床研究阶段。陈教授是Theranostics杂志的创刊主编(2022年影响因子11.6),Acc. Chem. Res., ACS Nano, J. Nucl. Med.等多家杂志的编委,曾任中美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会(CASNMMI)主委,中美纳米医学及纳米生物技术学会(CASNN)主委,以及美国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学会(SNMMI),Radio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uncil (RPSC)主委,获NIBIB Mentor Award, ACS Bioconjugate Chemistry Lecturer Award, AIMBE Fellow, SNMMI Fellow等多个荣誉。个人主页: https://www.tntchenlab.com/
王伟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现任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时担任浙江省肝胆胰肿瘤精准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肝癌诊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肝胆胰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肝胆胰疾病精准诊治创新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常委、国家卫健委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快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973项目1项、十一五重大课题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卫生部重大科学研究基金1项、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3项等课题,相关成果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国医师奖”等称号,临床及学术水平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
往期推荐
【会议通知】2023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年会暨第二届中国纳米酶大会日程表
纳米酶入选IUPAC 2022年十大化学新兴技术【视频英文版】
纳米酶入选化学与材料领域十大前沿进展
【转载】视频解读︱纳米酶的前生与今世
中国科研人员主导制定的纳米酶催化活性测量 *** 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Small | 口服黑色素纳米酶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持续靶向治疗研究
撰稿 | 曹芳芳
审阅 | 周敏
编辑 | 王建森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中成药治疗腹泻靠谱吗?今天讲的可能超过你的认知!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烂,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腹泻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反应等。在治疗腹泻时,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那么,中成药治疗腹泻靠谱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成药是指由中药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药物。中成药具有中药的特点,既有多种药物成分的协同作用,又有较好的药效稳定性和便于携带的特点。在治疗腹泻方面,中成药主要通过调整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消化吸收等途径发挥作用。
首先,中成药可以调整肠道功能,减少腹泻次数。中成药中常用的药物成分有健脾祛湿、止泻固涩的作用,如白术、茯苓、厚朴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整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吸收,减少水分的排出,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其次,中成药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腹泻的症状。腹泻常常伴随有肠道炎症的发生,中成药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如黄连、黄芩、苦参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肠道黏膜的损伤,从而缓解腹泻的症状。
此外,中成药还可以改善消化吸收,增加营养的吸收利用。腹泻时,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常常受到影响,导致营养物质的流失。中成药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如山楂、陈皮、生姜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加消化酶的分泌,增加营养的吸收利用,从而改善腹泻时的营养状态。
固本益肠片就是众多止泻中成药中的一员,同时具备以上的优点,此外对氟哌酸不能耐受的人群同样适合,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治疗腹泻的效果与腹泻的病因和病情有关。对于腹泻的病因明确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成药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对于腹泻病因不明确或病情较轻的患者,中成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此外,中成药治疗腹泻时也需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中成药虽然是天然药物,但其中的药物成分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不同的药物成分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治疗腹泻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医嘱使用,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总结起来,中成药治疗腹泻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谱的。中成药通过调整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消化吸收等途径发挥作用,可以缓解腹泻的症状,促进康复。但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的治疗效果与腹泻的病因和病情有关,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医嘱使用。同时,也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肝郁多屁,脾虚拉稀,胃热便秘,4个中成药,疏肝解郁,调养脾胃老放屁,拉稀、便秘的人注意啦,你身体可能出问题了,因为有句话叫,肝郁多屁、脾虚拉稀、胃热便秘,一起来看看为啥这样说吧。
先说肝郁多屁。说到屁,大多数人都觉得,老放屁应该是肠胃的事,跟肝没啥关系,但事实上,肝属木,脾胃属土,肝木克脾土,要是肝一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加上这肝还管着全身气机流动,所以肝郁气就堵,那你想,这气堵在肠胃里,肠胃不舒服肯定要把气排出去的,所以就该老放屁了,屁多,而且感觉肚子里好像有股气窜来窜去,不想吃饭,如果你是这种情况,就需要疏肝了,可以参考一些疏肝理气的药,比如柴胡舒肝丸或者木香顺气丸。
然后脾虚拉稀。为啥说脾虚了,就容易拉稀呢?那得从脾的功能说起,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湿和食物,那你想想看,脾虚了,这水湿运不出去,往肠胃里一流,那你大肠里的粪便是不是就该变稀了?所以你就老窜稀,就算不窜,那去上个厕所,大便也稀软不成型,当然了,脾虚的人食欲也不好,会不想吃饭,而且还老感觉身上没劲,手脚困重,不想动,你要是这种情况,就需要健健脾了,可以参考个健脾丸。
最后胃热便秘。这多好理解,我们吃的东西都得要胃来消化,消化好之后传到大肠里,然后排出去,那要是胃里太热,有火了,这火气是不是就会把你胃里,肠道里的水分都给蒸发了?那粪便里的水分一蒸发,是不是就跟泥巴一样变干变硬了?所以呀你就该便秘了,每次上厕所大便都又干又硬拉不出来,使劲拉还容易把 *** 撑裂,并且肚子也胀,说话嘴里还有口臭,牙龈也老红肿出血,你要是这种情况,你就得清热润肠,可以参考个麻仁润肠丸。
不过,你要是偶尔放屁多,便秘或者是窜稀,身体没啥不舒服的,一般是正常的,不用太担心,那今天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注意:上述为分享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身体不适,且不了解自身情况,建议就近找专业医生帮忙治疗。
丰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或能提升患者抗抑郁药物疗效科技日报讯 (记者何沛苁)9月11日,记者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获悉,该院院长王刚教授和该院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重点实验室杨健研究员团队,采用肠道微生物组联合代谢组的多组学技术,分析了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粪便代谢和血液代谢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对用药前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高的患者,药物疗效更显著。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微生物组》。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的精神疾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之一,但该类药物治疗的缓解率通常不足1/3。“影响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因素众多,既往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抗抑郁药物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但其在抗抑郁药物治疗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王刚告诉记者。
这项研究观察了110名患者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2周后,其肠道微生物、粪便代谢和血液代谢相对于药物治疗前的变化,并同时比较了药物治疗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用药前,缓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未缓解者,且有益微生物更多。
杨健表示,研究结果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在抗抑郁药物治疗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丰富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或有助于提升抗抑郁药物的疗效。
基于此发现,目前课题组正在开展菌群移植附加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有望为抑郁症的优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来源: 科技日报
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常用药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夏秋季,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物,或某些药物引起。
常见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在正中偏或脐周压痛,呈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钝痛,伴腹部饱胀,不适,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为深黄色可伴有恶臭,每天3-5次甚至数次,反复呕吐腹泻,引起失水过多,甚至休克,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治疗原则:腹痛严重者可服用解痉止痛药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颠茄片,山莨菪碱等。
服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及时调整肠道菌群,常用药物有:鼠李糖乳杆菌,双歧杆菌。
选择收敛,吸附,保护胃肠黏膜的肠黏膜保护剂和吸附剂,如蒙脱石散(更好与其他联用药物间隔1-2小时服用)。
可选用的中成药制剂有:枫蓼肠胃康,肠炎宁片,小蘗碱,止痢宁,整肠丸等。
腹泻严重要适当服用口服补液盐,及时补充体内盐分及水分。
撰文 | 陈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未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暂无法治愈。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
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研究曾推测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年患病率约为11.6/10万,克罗恩病年患病率约为1.4/10万。
IBD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开具合理处方对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析7张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问题处方,希望在临床实践中避开这些误区。
病例描述:
性别:男;年龄:35;体重:70kg;临床诊断:中度溃疡性结肠炎
处方内容:
甲泼尼龙片20mg po qd
机制分析:
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且其作用速度较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缓解重度UC患者的急性症状,但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机体出现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并且出现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因此糖皮质激素通常为短期内冲击应用。
糖皮质激素是用于对5-氨基水杨酸疗效不佳的中度及重度病人的首选治疗,如口服 *** 0.75-1mg/(kg.d)。重度病人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先予静脉滴注,如氢化可的松200-300mg/d或甲泼尼龙40-60mg/d。症状好转后再改为甲泼尼龙口服。
糖皮质激素只用于活动期的诱导缓解,症状控制后应予逐渐减量至停药,不宜长期使用。减量期间加用免疫抑制剂或5-氨基水杨酸维持治疗。
干预意见:将甲泼尼龙片剂量调整为40mg每日口服。
病例描述:
性别:女;年龄:24;临床诊断:炎症性肠病;拟生育
处方内容:
甲氨蝶呤15mg po qw
机制分析:
甲氨喋呤妊娠分期X级,因本品有致畸作用,怀孕期间禁止服用。
根据甲氨蝶呤半衰期,药物平均6周达到稳态或完全洗脱,因此国外的指南推荐无论男性或女性患者在准备生育前至少停用甲氨蝶呤3-6个月,以将致畸风险降至更低。
对照研究和Meta分析均显示妊娠期患者继续服用硫嘌呤类药物是安全的,与未用该类药物的IBD患者比较,服用硫嘌呤类药物不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先天畸形风险,但可能增加早产风险。
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硫嘌呤类药物不增加自发流产、不良分娩以及出生后1年婴儿感染的风险。
干预意见:将甲氨喋呤改为硫唑嘌呤。
病例描述:
性别:男;年龄:45;临床诊断:克罗恩病
处方内容:
美沙拉秦栓 1栓剂外用每日1-2次
机制分析:
氨基水杨酸类对CD疗效有限,仅适用于病变局限再回肠末端或结肠的轻症病人。
美沙拉秦栓的体外实验表明其对一些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B4、C4)的生物合成和释放有抑 *** 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活性和抑制结肠粘膜脂肪酸氧化,来改善结肠粘膜炎症,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干预意见:可选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或缓释片。
病例描述:
性别:女;年龄:39;临床诊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
处方内容:
头孢地尼分散片100mg po tid
机制分析:
抗菌药物治疗对一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无指征。对于重症有继发感染,应积极抗菌治疗,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
干预意见:停用抗菌药物,可使用美沙拉秦或柳氮磺吡啶。
病例描述:
性别:男;年龄:9;临床诊断:克罗恩病,合并感染
处方内容:
环丙沙星0.25g po bid
甲硝唑0.5g po bid
机制分析: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克罗恩病并发感染的治疗。常用有硝基咪唑类及喹诺酮类药物。
环丙沙星可以导致光敏性、肌腱炎、抑制儿童软骨的生长,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研究发现甲硝唑单用以及甲硝唑联合阿奇霉素可使CD患儿肠道微生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在轻中度CD患儿中,当不能获得营养支持治疗时,可以考虑联合抗生素(阿奇霉素7.5mg.kg-1.d-1,前4周每周5d,后4周每周3d;甲硝唑20 mg.kg-1.d-1,共8周)进行诱导缓解治疗。
干预意见:单用甲硝唑或甲硝唑联合阿奇霉素。
病例描述:
性别:男;年龄:61;临床诊断:炎症性肠病合并高尿酸血症
处方内容:
硫唑嘌呤100mg po qd
别嘌醇片100mg po bid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口干口苦、头身困重、胸闷气短、面红油腻、小便黄浊等等,这些多见就是体内有湿热了,那体内有湿热该怎么办?今天李医生教你用三个中成药,不管你是脾胃湿热,还是肝胆湿热,又或者是大肠湿热,都统统给你调好。
那首先之一中成药就是木香顺气丸,它可以用于脾胃湿热,我们说脾胃湿热多见是因为饮食不节制,常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伤及脾胃,导致脾胃气虚不能正常的运化水谷以及运化水湿,那这时候水液聚集化为湿气,而湿久化热,因此就形成了脾胃湿热,所以如果说你有出现像肚子啊胃啊胀的难受,特别是吃下去东西之后症状更加明显,另外还有像肢体困倦啊、没有胃口啊,大便也不是特别畅通,且容易粘马桶,看舌象的话,舌苔黄腻等等,那这种呢你就很适合参考这个药来健脾和胃,行气化湿。
第二个中成药就是龙胆泻肝丸,这个药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可以用于肝胆湿热,那肝胆湿热呢通常是因为外感湿热之邪,或者是过食肥甘厚腻的食物,以至于湿热蕴结于肝胆引起的,所以如果说你有出现像口干口苦,嘴里黏腻,讨厌油腻的食物,另外身体有燥热,胁肋灼痛胀痛,或者是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还有啊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等,那这种呢要想改善就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来清肝胆湿热。
第三个中成药就是香连丸,香连丸可以用于大肠湿热,那大肠湿热呢则是因为经常吃一些辛辣,或是油腻的食物导致湿热内生引起的,所以如果说你有出现一腹痛就拉肚子,且排出的大便也比较臭,甚至呢有这种水样便,不成形,另外呢还伴有口气比较重, *** 有灼热感,那这些情况呢多见就是大肠湿热了,这时候就可以参考香连丸清热化湿。
大家学会了吗?好啦,那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身体不适请线下找专业医生指导用药,喜欢的话请长按点赞三秒,关注转发收藏一下,我是中医李小娟!
疗效与安全并重 关爱炎症性肠病老年患者“炎症性肠病不分年龄”,作为今年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的主题,倡议全社会关注老年炎症性肠病人群。随着确诊率的提高,老年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在稳步上升,伴随老年患者的是更多慢性合并疾病以及多重用药,致使老年人群的疾病系统管理面临更多挑战。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消化科主任兼内镜中心主任冉志华教授介绍,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会有肠外表现,发生在关节、皮肤,乃至眼睛等。克罗恩病集中于18岁~25岁年轻患者,典型症状是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如果伴有肛周病变,要引起重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30岁,慢性腹泻、便血是特征性表现,少部分患者有轻微腹痛,以左下腹为主。由于炎症性肠病具有不可治愈、终身复发性进展以及可致残性等特点,患者常常面临病情反复,住院时间延长、住院率增加等问题,承受着极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负担。
随着慢性炎症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的病情不断进展,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包括狭窄、出血,甚至穿孔,对肠道功能造成致残性损害,而溃疡性结肠炎的重症发作,大量便血,通常危及生命。另外,病程较长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罹患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存。
针对发病率的研究发现,除了年轻人的发病高峰之外,50岁以上中老年人亦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10%~15%新诊断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预估在未来十年内,所有炎症性肠病患者中有1/3将是老年人(60岁及以上)。炎症性肠病患者群体正在走向老龄化。冉志华教授指出,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往往是安全用药的主要关注对象。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易出现不良反应。65岁以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慎用生物制剂,也不推荐老年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原因在于可能会击垮患者的免疫系统或带来严重的感染。
老年人群常合并多种用药,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老年患者要对疾病有足够的了解,并遵医嘱按时服药,私自停药有可能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用药时尽量选择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口服缓释颗粒剂型美沙拉秦通过局部抗炎来缓解病情,易于吞咽,服用方便,对老年人更友好,能够帮助提高患者依从性。饮食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一定关联,低脂少渣是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饮食原则。腹泻的患者要避免饮用大量牛奶,以防加重腹泻。如果患者疾病进展或加重,再考虑升级优化治疗。(柏豫)
来源: 新民晚报
肠炎拉肚子,大便清稀臭秽, *** 灼热,湿热腹泻,四味药全搞定今天和大家聊一种腹泻,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有时如水样,粪便黄褐色,臭味明显,拉完之后 *** 灼热,或大便之后总感觉不干净,口臭,舌苔黄腻。有以上症状的朋友请驻足往下看!
舌红苔黄腻
腹泻疾病无不和湿相关,湿邪如水性下行,水往低处流,肠道处于人体下焦,湿邪困阻肠道则发生腹泻,所以燥湿祛除湿邪是治疗腹泻的常用 *** 。
湿邪停于肠道,影响气机运行,时间久则化热,湿热并行气机受阻,大肠传导失司则腹痛腹泻发生。湿热下注下迫肠道则大便臭秽而色黄, *** 灼热,大便总是拉不干净。
苔黄腻
针对这种肠道湿热引起的腹泻,拉肚子有一方,可清热化湿。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丸)
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葛根
?升发脾胃阳气而止泻—葛根
葛根一药,既能解肌又可升阳,解肌用于外感寒邪郁闭肌肤而出现发热恶寒之症,升阳用于脾气亏虚而升举阳气不及而下行所致腹泻便溏等。
脾胃运化水液,脾气升清,胃气降浊,升降相依,所脾气虚弱或升举阳气不足则出现运化水液失常,水液停聚成湿,湿邪下行肠道影响肠道传导则大便溏泻,腹泻便溏。
葛根升阳止泻,最适合清阳不升腹泻便溏,是治疗泄泻常用中药之一。
?燥湿止泻,坚厚肠壁—黄芩、黄连
黄连黄芩苦寒,苦可燥湿,坚阴。寒能清热。湿热之邪祛除苦寒药黄连、黄芩定要使用。
中药三黄,黄芩清上,黄连清中,黄柏清下,而这里用黄芩不用黄柏,是因为葛根芩连汤是以《神农本草经》作为用药指导,黄芩:诸热黄疸,肠癖泄痢。所以黄芩在这里可以止泄痢。
湿热下注,用黄连、黄芩共同清胃肠之热,胃肠之湿,肠中湿热除则泄泻止。
黄连
黄芩
?补中、缓苦寒—炙甘草
甘草补中焦脾胃之气,有能固护胃气,防止苦寒功伐胃气太过,所以蜜炙过后补中效果加强,缓和苦寒。
炙甘草
四味中药,针对湿热腹泻,大便臭秽色黄,口干口渴, *** 灼热,便而不爽有清热利湿之功效。搞定湿热肠炎腹泻便溏等。
肠炎四年难缓解,治愈仅用了几个方子了,值得学一学国医大师严世芸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其父海上名医严苍山医训,后师从学界泰斗张伯臾、国医大师裘沛然等名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学术造诣深厚,擅长辨治内科疑难杂症,用药不拘一格,疗效卓著。
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脓血便,甚或鲜血便,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均可确诊,临床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等有关。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针对急性发作期,应用柳氮磺胺吡啶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本病根据主要症状及病程长、易复发特点,可归属中医学“久痢”范畴。
兹将严世芸治疗久痢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患者,女,58岁,2017年4月30日初诊。2013年,患者无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质稀不成形、赤白脓血相间,伴 *** 坠胀感,腹痛不明显,外院肠镜示“溃疡性直肠炎可能”,曾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3月余,效不佳,中医治疗时好时坏。
2017年4月17日外院复查肠镜示“溃疡性直肠炎”。现纳可,偶有胃胀,大便脓血、日行2~4次,寐浅易醒、梦多,舌淡红,苔薄根黄腻,脉细。
诊断:(脾气虚弱,下焦湿热型)久痢。
治法:益气健脾、清热化湿。
方药:黄芪30g,败酱草20g,红藤20g,马齿苋20g,熟附片12g,生熟薏苡仁各15g,皂角刺15g,菝葜15g,徐长卿15g,白头翁15g,知母12g,黄柏12g,黄连12g,秦皮15g,黄芩15g,葛根15g,半枝莲30g,蜂房15g,青黛(包)12g,桃仁15g,酸枣仁15g,川芎15g,朱茯苓15g,首乌藤20g,远志15g,白术30g,甘草9g,生晒参7g。14服,每日1服,水煎服。另予天王补心丸28丸(8丸相当于原药材3g),睡前服。
5月28日二诊:大便仍见脓血(中间曾停药),伴 *** 坠胀感,纳可,无胃胀,情绪低落,夜寐轻浅易醒,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守方加琥珀粉(包)6g,夏枯草15g,另加逍遥丸 40丸(规格3g/8丸)入煎剂。继服14服。
6月25日三诊:大便脓血好转,日行1次, *** 坠胀感减,寐可、易醒,精神欠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守方去夏枯草,加木香9g,另加补中益气丸40丸(规格3g/8丸)入煎剂。继服14服。
7月22日四诊:大便仍见脓血,夜寐大为改善,皮肤紫癜,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以首诊方去白术、甘草,加琥珀粉(包)6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改黄芪为50g,另加补中益气丸40丸(规格3g/8丸)入煎剂。继服14服。
9月17日五诊:大便脓血未见,入睡快、易醒,皮肤紫癜,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守方去朱茯苓、蒲公英,加茯苓15g,石菖蒲15g,天竺黄15g,另加逍遥丸(规格3g/8丸)40丸,归脾丸(规格3g/8丸)40丸入煎剂。天王补心丸28丸,睡前服。继服14服。
10月29日六诊:大便成形、脓血大减,但停药又见少量,夜寐改善、但有梦,紫癜已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以7月22日方去朱茯苓、蒲公英、半枝莲、蜂房,加茯苓15g,石菖蒲15g,天竺黄15g、朱灯芯3g,另加逍遥丸(规格3g/8丸)40丸、归脾丸(规格3g/8丸)40丸入煎剂。天王补心丸28丸,睡前服。继服14服。
2018年1月7日七诊:大便脓血大减,夜寐改善,但早醒,眼干,疲劳后易头痛,舌黯红,苔薄白,脉细。以9月17日方去紫花地丁、黄芩、蜂房、红藤,加蒲黄(包)15g,吴茱萸 9g,朱灯芯3g,另加逍遥丸(规格3g/8丸)40丸、归脾丸(规格3g/8丸)40丸入煎剂。天王补心丸28丸,睡前服。继服14服。
2月4日八诊:大便无脓血,夜寐易醒,头痛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以7月22日方去紫花地丁、黄芩、蜂房、蒲公英,加石菖蒲15g,天竺黄15g,合欢皮15g,另加逍遥丸(规格3g/8丸)40丸、归脾丸(规格3g/8丸)40丸入煎剂。天王补心丸28丸,睡前服。守方加减调治半年未见脓血便。
2018年10月12日外院复查肠镜示“直肠黏膜光滑,血管纹理走向清晰”,获临床治愈。
按 本案初诊重用黄芪、白术,加生晒参补气升阳、健脾除湿,以薏苡附子败酱散解毒排脓,白头翁汤凉血止痢,葛根芩连汤清肠道湿热,又红藤、马齿苋清热解毒、除湿消肿,皂角刺、菝葜、徐长卿祛风利湿,半枝莲、蜂房、青黛凉血止血,桃仁、川芎活血行气,酸枣仁、朱茯苓、首乌藤、远志等宁心安神。
二诊加夏枯草、逍遥丸清肝泻火,琥珀粉镇惊安神。
三诊时大便脓血减,寐艰已止,加木香行气通滞,有香连丸之意。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则 *** 坠胀,故以补中益气丸加强补气升提之力。
四诊时患者出现紫癜。严世芸将黄芪加量为50g,加强补气升阳之功。气虚脾弱,用消导之品有耗伤元气之弊,须用大剂补气药,《神农本草经》谓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
五诊时诉大便脓血未见,自觉病去大半。
六诊之后病情缓缓向愈,湿热渐化,苦寒太过则易伤脾,故去蒲公英、半枝莲、蜂房。
七诊时患者诉疲劳后易头疼,故加吴茱萸燥湿止痛,蒲黄祛瘀止痛。
八诊时仅夜寐易醒,余无明显不适,乃酌加石菖蒲、天竺黄、合欢皮以安神助眠。
本案处方用药与病机宛转相符,加减进退亦丝丝入扣、井井有条,最终使顽疾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