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传统中,有一种草本植物备受赞誉,它就是薏苡仁。不仅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而且还具备出色的营养价值。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薏苡仁的生长特性,探寻它的各种功效与作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享用这一美味佳肴。
一、生长特性
薏苡仁,又称苡米、薏苡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于河谷、湖滨等地。薏苡仁的种子呈扁圆形,表面光滑,颜色多为黄白色。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薏苡仁能生长茁壮,形成丰富的果实。
二、药用价值
薏苡仁自古以来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并被誉为“清热利湿”的草药。它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毒、健脾利水的功效。薏苡仁可以帮助清除体内湿气,缓解湿热引起的症状,如口干舌燥、尿少黄赤等。同时,薏苡仁还能净化血液,调节肠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此外,薏苡仁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三、营养价值
除了药用价值,薏苡仁还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1、B2、E、钙、铁、锌等。薏苡仁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此外,薏苡仁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薏苡仁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四、美味吃法
薏苡仁可以用来煮粥、炖汤、煮茶等多种方式食用。其中,煮薏苡仁粥是最常见的食用 *** 之一。将适量的薏苡仁洗净,加入适量的水,煮至软糯,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豆、莲子等其他食材,既美味又营养。此外,薏苡仁还可以作为配料加入糕点、面食中,增添口感和营养。
结语:
薏苡仁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不仅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还具备出色的营养价值。它的清热解毒功效和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其成为了人们追求健康的理想选择。无论是煮粥、炖汤还是加入糕点中,薏苡仁都能带来美味与健康的双重享受。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个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礼物,享受生活的美好与滋养吧!
夏季营养膳食——薏苡仁薏苡仁,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薏苡f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夏天用薏米煮粥或作冷饮冰薏米,又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
薏苡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 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选购薏苡仁以结实,颗粒大、杂质少,带有清新香气为佳。
薏苡仁较难煮熟,煮前需温水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水,然后再与其他米粒一起煮。
薏米性寒,不适合长期大量食用,一般不要超过一周。
湿热天养生这些“祛湿豆”用起来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谷雨时节,南方的气温节节回升,雨水也逐渐增多。湿热天如何食疗养生?喜欢煲汤的“老广”,往往会在煲汤时加把薏米袪湿。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除了薏米,赤小豆、眉豆、白扁豆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起来跟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丘振文主任中药师学一学吧!
白扁豆:
健脾化湿宜炒用
白扁豆性甘,微温。健脾化湿宜用炒白扁豆,不过,食用白扁豆要煮熟,加热之后其燥性(小毒性)大大减弱。
淮山炒扁豆薏米汤
材料:淮山15克,炒扁豆15克,炒薏米15克,芡实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块,芡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
赤小豆:
煲汤加点陈皮或砂仁
赤小豆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现代人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节,运动量小,易心气虚、脾虚湿盛。祛湿健脾用赤小豆,若加入陈皮、砂仁,更能达到加强脾胃运化的功能,事半功倍。
赤小豆粉葛陈皮鲮鱼汤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陈皮少许,鲮鱼5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陈皮洗净;粉葛削皮洗净,切块;鲮鱼去鳞及内脏,洗净,慢火煎至微黄。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便可。
功效:清热祛湿。
眉豆:
有“豆中之上品”之誉
据《本草纲目》记载,眉豆“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有“豆中之上品”之誉。
眉豆花生鸡脚汤
材料:眉豆80克、花生50克、鸡脚4对、冬菇8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配料洗净,冬菇去蒂;鸡脚、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水2500毫升,武火煲滚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
功效:健脾祛湿,强筋健骨。
?徐荣谦:补肺又补脾,薏苡仁去除体内湿气补肺又补脾,薏苡仁去除体内湿气
治好“脚气病”的“明珠”
薏苡仁,又叫薏米,《本草纲目》中说其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燥湿”。
平时我们煮粥时很喜欢放点薏苡仁,因为薏苡仁除了能够健脾补肺,还具有一定的排毒功效。
说起薏苡仁能够“排毒”,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东汉时期,广西桂林流行“瘴气”,患病的人手足麻木、下肢浮肿,进而发展到全身肿胀,故中医称这种病为“脚气病”。
那时候,伏波将军马援奉汉光武帝刘秀之命率兵远征广西,平息南疆之乱,军中的士兵很多人患上了“脚气病”。
因为士兵患病后失去了战斗力,仗就打不了了。
马援只好下令安营扎寨,请随军郎中诊治。
可随军的郎中是北方人,从没见过这种病,根本不会医治。
眼看患病将士日益增多,马援便下令张贴告示:只要有人献方能治这种病,悬赏白银五百两。
告示贴在大营门外,等了几天,终于有一个乞丐将它揭了下来。
于是士兵将乞丐带到大营内,马援问他有什么办法。
乞丐从讨饭罐里抓出一把像珠子一样的东西,说这叫“慧珠子”,也叫“薏苡仁”,这边田里都有种植,用一把煎汤,喝完后就会痊愈。
马援半信半疑,让士兵采集一些来试一试。
没想到乞丐献的方子,果真灵验,患病的士兵服了薏苡仁汤后很快康复了。
薏苡仁吃法有讲究
薏苡仁是一种对脾、肺两脏都非常有益的食材,而且性质温和,微寒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非常适合儿童保健食用。
一般是将薏苡仁当做杂粮食用的,熬粥的时候用得最多,也可以炖汤,或做成豆浆、糖水等。
对于儿童来说,夏天喝一些薏苡仁粥,有非常好的健脾润肺效果,还能帮助排出孩子体内的“湿毒”。
山药薏苡仁鸭肫汤
材料:山药半根(约250克),薏苡仁30克,鲜鸭肫3个。
调料:盐适量。
做法:
①薏苡仁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山药洗净、去皮、切片,放入水中防止氧化;鸭肫洗净,切块,汆水,去浮沫。
②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鸭肫、山药、薏苡仁,小火煲1小时,加入食盐调味。
功效:这是一款特别适合夏季饮用的汤品,具有健脾益肺、清热化湿的功效。
猪肺薏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100克,粳米50克,猪肺1具。
调料:盐适量。
做法:
①猪肺洗净,切丁;薏苡仁、粳米洗净,浸泡30分钟。
②将猪肺、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加盐调味。
功效:猪肺具有以形补形的功效,对肺有补益作用,搭配健脾益肺的薏苡仁,使这款粥具有健脾益气、滋阴润肺的功效。
薏苡仁柿饼粥
材料:薏苡仁100克,粳米50克,柿饼60克。
做法:
①薏苡仁、粳米洗净,浸泡30分钟;柿饼去蒂,洗净,切丁。
②将薏苡仁、粳米与柿饼一同煮粥。
功效:柿饼具有清热润肺的作用,搭配健脾益肺的薏苡仁,使这款粥特别适合肺虚的小儿日常食用,可以补益肺气,增强体质。
薏苡仁食用注意事项
薏苡仁一般在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与一般挑选粮食的原则类似,薏苡仁也要选“新米”,不要选“陈米”。
新鲜的薏苡仁有米香味,略带中药味;而陈薏苡仁因为放置时间长,香味已经散发掉,所以米香味淡或没有米香味,甚至有霉味,这种千万不要选。
新鲜的薏苡仁表面有光泽,呈均匀的白色或黄白色。
选购的时候,可以拿起一粒,捏一下,新鲜的薏苡仁不易捏碎,如果轻轻一捏就碎成很多小块,则是陈薏苡仁。
另外,薏苡仁要选干燥的,受潮的不要选。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薏苡仁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大便干燥、尿频的孩子。
薏苡仁对症食疗方
薏苡仁芦根粥
材料:薏苡仁6克,鲜芦根30克,粳米50克。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鲜芦根煎汁,加入薏苡仁和粳米一同煮粥。食用时加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化痰,适用于风热咳嗽。
赤豆荷叶薏苡仁饮
材料:薏苡仁30克,干荷叶6克,赤豆20克
做法:薏苡仁、干荷叶、赤豆洗净,加适量清水煮至米烂豆熟,过滤取汁饮用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益气消肥,适用于脾肺气虚的肥胖小儿。
书名:养好脾和肺:宝宝不积食 不咳嗽 长大个编者:徐荣谦
新鲜木棉花入膳,可祛湿、破春困,捡几朵今晚就做一年一度的木棉花如期开放,满城红彤彤的煞是好看!
随之而来的是红花洒落满地而让人感叹:真可惜!
许多老广喜欢收集木棉花晒干后煲汤,但广东这个季节雨水多,很多时候没等晒干花就烂了。
今天我们就推荐一款用新鲜木棉花做的药膳食疗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眼科黄仲委教授经常向眼病患者推荐使用木棉花。
木棉花药性平微涩,能健脾祛湿、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可药、可食、可茶。
中医眼科“五轮学说”认为眼睑、眼睑板、眼睑结膜属脾胃,脾胃喜燥恶湿,所以各类眼睑皮肤、眼睑板、结膜病常与湿、热、风有关,辩证治疗上可以采用除湿清热祛风法则,此时木棉花可以派上用场。
对于外眼病如麦粒肿、霰粒肿、与过敏相关的结膜炎、眼睑皮炎等,木棉花食疗方则更是适用。
但是由于木棉花性偏凉,又活血凉血,身体偏虚寒尤其是孕妇不好食用。
新鲜木棉花入膳
【鲜木棉花鲫鱼汤】
新鲜木棉花5—10朵,陈皮3克,生姜数片,眉豆30克、薏米30克、芡实30克,油锅煎至金黄的鲫鱼一条,煮汤,以上为二至三人量。
能祛湿健脾,适用于春夏之间人困乏嗜睡、舌淡或暗红苔白厚或黄腻者。
晒干木棉花入膳
【去湿粥】
干木棉花10克、土茯苓10克(以上两药煮时布袋另包)、陈皮1克,薏米15克,扁豆10克,赤小豆10克,大米20克。
以上为成人量,小儿酌量,食用时可根据习惯稍放盐或糖。
对于外眼病尤其是反复发作的麦粒肿、霰粒肿,经常食用效果不错。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胡博士说中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聊聊薏苡仁薏苡仁也是利水消肿药里比较常用的一味药,它能利水渗湿,清热排脓,祛湿除痹。用于治疗脾虚食少纳差、脚气、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白带,以及肺痈、肠痈、咳唾浓痰、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肌肉麻木。尤其是治疗肌肉酸胀麻木疼痛或湿热所致的拘急可以多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还可以用于抗肿瘤。汉朝的将军马援与这“薏珠子”有一段故事。
“薏苡之谤”的故事
汉朝的将军马援有一次带兵远征广西,手下将士大多为北方人,到了南方流行瘴气,军中很多得了“脚气病”(手足麻木、下肢浮肿),所有郎中都治不好。正一筹莫展,有一个乞丐到军中送药。马援看着乞丐从讨饭的罐子里拿出像珠子一样的东西,将信将疑。让士兵照样子采药服用,果然灵验。
后来马援平定南疆凯旋时,带回几车的薏苡仁的种子想在北方种植,却被好事之人上告皇上,说其搜刮大量“明珠”。整个朝野都知道这是冤案,故称之为“薏苡之谤”,而薏苡仁又有“薏珠子”之称了。
薏苡仁的来源和作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产地:主产福建、河北、广西、贵州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种。
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麸炒)。
使用注意:津液不足者慎用。
薏苡仁的服用
《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因此,薏苡仁可以治疗: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2、脾虚泄泻。尤宜治疗脾虚湿盛之泄泻。
3、湿痹拘挛。
4、肺痈、肠痈。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 *** ,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祛风湿、强筋骨,腿脚不好的朋友不要错过这个汤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比较多雨水,患有风湿的人群在此季节容易复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祛湿、利关节的药膳:桑寄生薏苡仁千年健瘦肉汤。
主要功效:祛风湿、强筋骨。
推荐人群: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以及症见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无力、伸屈不利等症。
材料:桑寄生10g、薏苡仁30g、千年健15g、瘦肉200g、蜜枣1粒(3-4人量)
*** *** :
桑寄生、薏苡仁、千年健清洗干净,瘦肉切片,将所有药食材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2000ml清水,大火滚沸后改用小火再煲1小时,最后调味即可食用。
汤品点评:
桑寄生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证,其既能祛血中风湿,又益血补肝肾,对于风湿夹有虚证,例如痹证日久伤精的腰膝疼痛、无力比较适用;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的功效,此膳中取其渗湿、除痹的作用,对于湿热内蕴阻滞经络的痹痛拘挛都有一定的疗效;千年健,性温味苦,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千年健为强壮性祛风湿药,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为治风湿痹痛常用药,对老年筋骨酸软无力尤为适宜。由于薏苡仁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故孕妇早期不建议过量食用。桑寄生和千年健都略带苦味,故可添加蜜枣调味。
(广州日报·食在广东&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
健脾利水清热话薏仁,四款食疗方值得收藏薏苡仁又叫薏米、 *** 米。它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营养很丰富。
中医认为,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可入脾经、胃经、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薏苡仁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降血糖、抗炎、镇痛、解热、抗肿瘤等功效,薏苡仁还是一种美容食品,经常食用薏苡仁可去除人体皮肤上的粉刺、雀斑、老年斑、黄褐斑,使皮肤变得光泽细腻,同时对痤疮和皮肤皲裂、脱屑等疾病也有良好的疗效。下面就介绍几种用薏苡仁的食疗方:
01
薏苡仁粥
原料:薏苡仁10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薏苡仁放入高压锅中,加适量的清水,炖煮约20分钟后减压,再向锅内加入粳米和适量的开水,然后再用文火煮10~15分钟,加入白糖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健脾渗湿、利水消肿的功效,适合有脾虚腹泻、老年性浮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和筋脉拘挛等症状的患者使用。
02
猪肾薏苡粥
原料:猪肾1对,山药100克,薏苡仁50克,粳米200克,味精、食盐、香油、葱、姜末等调味品适量。
制用法:将猪肾洗净后除去筋膜,切碎。将山药去皮切碎。将猪肾块与山药块、粳米、薏苡仁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小火炖煮成粥,再加入调料即成。此粥可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补肾健脾、保养皮肤的功效,适合有粉刺、雀斑、老年斑、黄褐斑等皮肤病的患者使用。
03
牛肚薏米粥
原料:牛肚200克,薏苡仁50克,味精、食盐、香油、葱、姜末等调味品适量。
制用法:将牛肚洗净后切成细丝。将牛肚丝与薏苡仁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武火煮沸后再用小火慢慢熬煮,待粥熬成烂糊状时再加入味精、食盐、香油、葱、姜末等调味品即成。此粥可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尤其适合具有脘腹胀满、食少纳呆、水肿以及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的患者使用。
04
薏米赤豆粥
原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20克,粳米30克。
制用法:将薏苡仁、赤小豆放入清水中泡涨。然后先将赤小豆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至破裂,再将薏苡仁、粳米入锅,与赤小豆一起炖煮。将粥熬成烂糊状时,再加入适量的白糖搅匀即成。此粥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适合肝硬化腹水初期的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有显著的滑利性质,可促使子宫收缩,孕妇食用薏苡仁后易发生流产等意外,故孕妇忌食薏苡仁。遗精、遗尿患者也不宜食用薏苡仁。薏苡仁性微寒偏凉,脾胃虚寒患者也应配伍应用。
编辑:黄咏欣 责编:李朝
图文来源 *** 侵删
“在看”的永远18岁~
薏苡仁——利水渗湿不伤阴【性味】味甘,性微寒,归于肺、胃、肝、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药论】按张正师《倦游录》一书的记载,辛弃疾从北方回朝,在南京做官,忽得疝气病,重坠大如杯。有一道人让他取叶珠(即意苡仁),用东方壁土炒黄,然后用水煮烂,入沙盆内研成膏,每用无灰酒,调服二钱,即消。后来有一叫沙随的老人也患此疾,辛弃疾授此方服之,亦消。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大将军马援在交趾(相当于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合越南北部和中部)作战时,因南方山林湿热郁蒸、瘴气流行,他便经常食用薏苡仁,不仅能轻身,还能战胜瘴症之气。
陈士译说:“薏仁最善利水,又不损真阴之气。凡湿感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人见用药之多,动生物议,原未知药性,无怪其然。余今特为阐明,原世人勿再疑也。凡利水之药,俱宜多用,但多用利水之药,必损真阴之气,水未利,而阴且虚矣,所以他利水之药,不敢多用。惟意仁利水,而又不损真阴之气,诸利水药所不及者也。可以多用,而反不用,与不可多用,而反大用者,安得有利乎?故凡遇水湿之证,加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以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陈士铎说的真是入木三分,如果认为薏苡仁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不但无益,还很可惜呢!很多人都知道蛇最是搜风去湿的药物,而且用之泡酒效果更好,并且越是毒蛇就越好。肥人与女人多湿,常喝蛇酒是养生的好 *** ,蛇酒养生在中国、越南等地已经相当普遍。但是,蛇酒对风湿痹证初起还能算是有效,如果是风湿痹证之久病入络,则蛇酒就未必能见效应,为什么呢?因为久病入肾,久病入络,二者相合就是入肾、络者居多。风湿痹证越是病情长久,越不再是功能性的损害这么简单了,已经由质变发展成为实质性的损害了,所害部位的细胞已然出现实质性损害了,再用毒蛇“以毒攻毒”显然已经不对证了!这个时候就应当用薏苡仁磨成粉泡酒喝,因为酒能祛风,薏苡仁本来就具备很好的利水渗湿的作用,且意苡仁的形状象肾,味甘又能补,二者相合则标本兼治,慢慢调养自然就有好转,比整天吃毒蛇、蜈蚣之类要好很多!
周岩说:"薏故仁之苗发于仲春且色青,得木气为多。实采于九秋且色白,得金气亦多。色青兼白,则为金木相媾。味甘而淡,则入胃不入脾。主疏泄者肝,司肃降者肺,胃亦传化下行之腑,是肺肝挟金木之威,直走而下,由胃而小肠而膀胱,皆其所顺由之路,且气寒复归于肾,湿何能不去?后人以利小便治疝,皆深得此意。”
徐灵胎说:“薏苡仁甘淡冲和,质类米谷,又体重力厚,故能补益胃气,除湿中虚,故又能通降湿热使下行。盖凡筋急痹痛等疾,皆痿证之类。《内经》独取阳明,薏苡为阳明之药,故能已诸疾也。”
阳明即指胃与大肠,倘若此二经湿热则成痿。痿病实属难治之证,然湿去热亦随解,故治痿者,必去湿也。薏苡仁最善利水渗湿,所以它能治痰证。不要因薏故仁的气味平淡而轻视它。现代药理已证实,其还具有抗癌作用。
最后说说意苡仁善于清热排脓的具体原理。我们知道,阳性的脓是湿与热共作用的结果,薏苡仁善于渗湿与清热,那么它能够清热排脓,这本来就是很自然事情,但善于渗湿与清热的药物不只此一味,它们都能够清热排脓,为什么就在其下设定这项呢?最主要的还是薏苡仁属于子类药物,其开破力比一般的药物强,所以其排脓的力量就更加明显。而对于那些阴性的脓,薏苡仁其实也有一定的作用,这也是它能够抗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当然远不及白术附子等量同用来得优胜,因此我们在发痈脓,在需要发那些很深地方的肿瘤的时候,就会用到白术与附子,而薏苡仁则作为辅助药物来应用。
随着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空气中湿度加大,人体内的湿气也开始增加,湿气过重还会伤及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所以健脾祛湿开始成为养生的重点。
说到祛湿的食物,很多人都会想到薏米,但今天小厨要给大家推荐另一种药食同源的好食材,被称为“水中人参”,不仅祛湿厉害,还能健脾补肾,养生功效特别好。
水中人参,养生高手
芡实又名“鸡头米”,和莲藕、茭白、荸荠等8种植物并称为“水八仙”。中医认为它性平,味甘、涩,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泻、利水渗湿、补中益气、滋补强壮之功效。
01祛湿
芡实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而且它性平,不像薏米一样需要辨清寒热体质,食用更加方便。
02健脾胃
芡实既可以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提高脾胃功能,还能缓解脾虚,调理因此造成的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
03补肾
芡实甘补涩收,入肾经可以用于肾气不固的腰膝酸软,肾虚遗精、早泄,又固肾缩尿治疗尿频和小儿遗尿。
此外,芡实还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不至于因补过头而导致腹胀、便秘、厌食等不良反应,因此是非常好的食疗佳品。
芡实这样吃,功效翻倍
01薏米芡实粥 —— 祛湿
做法:芡实30g、薏米30g、小米100g,洗净后用水浸泡2~3小时,然后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即可。
薏米和芡实搭配,祛湿利水功效更强,可用于辅助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等症。对于带下量多、腰膝酸软、全身乏力、手足不温的女性来说,常喝这碗粥也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02补肾豆浆 —— 补肾
食材:核桃30克 、芡实15克、茯苓30克、黑豆和黄豆适量。
做法:核桃、茯苓、芡实磨成粉,黑豆、黄豆事先浸泡,五种食材一起放到豆浆机里打成豆浆。
茯苓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的功效,核桃补肾固涩,核桃仁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人体营养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皆为大脑组织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能滋养脑细胞,增强脑功能。
适合人群:肾虚精力不足,记性变差,头发变白容易脱落的人。
03黄芪芡实饮 —— 健脾补肾
做法:生黄芪20克、芡实6克、玉米须3克、防风3克、生山楂3克,煮水做代茶饮即可。
黄芪补益脾肾,芡实健脾益肾、收敛止泻,玉米须利水消肿,防风祛散风邪,生山楂活血化瘀、健脾开胃。适合表现为脾肾亏虚的亚健康人群日常调理。
脾肾亏虚的常见症状:疲倦乏力、腰脊酸痛、便溏、肢体困重、耳鸣、浮肿、畏寒肢冷等。
四步选出高品质芡实
01看色泽
带内种皮的以颜色棕红为佳,不带内种皮的以色泽白亮为佳。颜色偏黄、偏暗的是陈货,不建议购买。
02看形状
整粒的芡实更好选择形状圆整、大小均匀的,经加工后的芡实多被切为两瓣,宜选断面色白、碎屑少、无杂质的。不建议买有破损、表面带颗粒的。
03闻气味
品质好的芡实气味清新无异味,闻起来略带酸味或 *** 性气味,那可能是经硫磺熏制过的产品。
04尝味道
取一粒芡实咬一口,松脆易碎的是干燥的,建议购买,带潮的不建议买,这种容易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