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少吃点东西,就能改善贫血吗?
在人体中,血液里面的红细胞非常多,对于成年男性而言,每升血液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20克,这种状态的红细胞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把氧气运输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并且把废物运送出去。
如果红细胞变少了会怎么样?
会有很多症状出现,比如:头痛、眩晕、失眠。
轻度贫血的时候可能并不感觉有多严重,但如果贫血加重,会导致身体很多方面出现问题。比如:心脏就受不了了,容易出现贫血性心脏病,消化系统也容易出问题。
该怎么纠正贫血呢?
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关注的是吃什么东西能补血,吃什么东西能改善贫血的状态。
其实,吃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吃、怎么吃可能会更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贫血。
贫血最容易表现的症状就是全身乏力,很多人感觉自己身上没有力气、睡眠也不好,这些都有可能是贫血导致的。
但是人为什么会贫血呢?
要知道,贫血可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它是很多疾病的继发症状,最主要的病因是红细胞的合成不足或者破坏增多。
总之,无论原因为何,因为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少了,所以就出现了贫血。
根据病因可以将贫血分为各种类型,比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随着贫血的症状加重,越来越多的症状出现,一开始可能只是轻微的头晕和眩晕,重度贫血的时候呼吸、心跳都会受到影响。
如何改善这些症状,自然成了很棘手的问题。
最近,中科院的营养学专家团队就发表了一篇文章,在他们看来,贫血的时候可能需要关注饮食。
和您想的不一样,他们觉得,并不是吃某种食物可以补血,而是偶尔少吃一点。
二、热量限制。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营养的重要性,很多人都觉得多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身体会更健康,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和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现在看来,我们的食物很充足,每天摄入的热量都较多,但是相应的运动量可大大不够,很多人都是吃得多,消耗得少。
能不能少吃一点呢?
有学者认为,如果限制热量,在保证其他的营养元素(比如氨基酸和维生素)的摄入,同时降低总体热量的摄入,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饮食方式。
如果把总热量减少25%~50%,我们就称为热量限制。
如果能够做好热量限制,身体的状态会有所改变,比如胰岛素的功能就会增强,也可以预防一些心血管疾病,甚至可以延缓衰老。
但是话说回来,热量限制和贫血有什么关系呢?
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就对此进行研究,他们找到了一些小老鼠进行实验,并针对他们的食物进行严格控制。
在开始的前三天,每天的食物热量摄入减少了70%,而之后的4天是正常的进食。
结果在两周之后发现,这种间歇性热量限制的小老鼠,他们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水平明显增高,而且造血相关的“网织红细胞”数量也增多了。
所以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间歇性的热量限制是有很强的促进造血功能的。
如果怀疑自己贫血,试着少吃一点饭,可能真的有效。
但是,每天都少吃一点会怎么样呢?
学者同样做出了实验,发现每天食物热量摄入只有70%的时候,虽然造血功能也有所改善,但是这种改善主要是促进骨髓中的红细胞生成,而没有看到脾脏髓外造血。
也就是说,每天都节食的人,他们的贫血状态改善得并不理想,没有偶尔少吃一点的人好。
总结。
贫血的时候,很多人都想知道吃什么能够补血,但实际上吃什么是一方面,该如何吃、怎么吃,也很有讲究。
这篇文章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偶尔少吃一点,就可以改善贫血了。
可是一定要再强调一下,贫血可不是一个单独的症状,他一定有原因,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个伴发的临床症状,我们还需要找到贫血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贫血。
只考虑补血,不考虑病因的话,很有可能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Intermittent caloric restriction promotes erythroid development and ameliorates phenylhydrazine-induced anemia in mice
等了18年,新药即将上市了?阿尔兹海默病能治愈吗?事实是这样的
36岁出现“痴呆”?医生提醒:4个坏习惯,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当身体贫血时,到底会有哪些症状?医生:这5个表现,需留心观察“气血”是传统医学中的特殊概念,充盈活络的气血能够让人们维持机体健康与免疫机能,在疾病防治方面发挥更好的效果。同时,血气旺盛的人群,其精神状态往往也会更为饱满,这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等,也有很大帮助。
相反,气血不足则会导致体质衰退、精神疲惫,特别是进入中年阶段的女性群体,在自身免疫代谢的影响下,就很容易出现气血亏损变化,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贫血症。
那么,当身体贫血时,到底会有哪些症状呢?这5个表现,需要大家留心观察。
1.面色变差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健康状况不佳的朋友,整个人看起来都会无精打采,脸部肤色往往是晦涩暗淡的,看上去就缺乏活力,其实,这就是贫血的典型表现。
血液是人体内负责转运氧气与营养物质的重要载体,如果其中铁元素不足,致使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那么血液就会由鲜红的富氧血转变为相对暗红的缺氧血,此时,面部血管内的新鲜血液减少后,就会显得肤色暗沉无光,或是呈现出蜡黄、苍白色泽。
2.视物模糊
视觉系统是大脑功能中对氧气需求量更大的一类,数以万计的视细胞与丰富的视神经时刻都需要充足氧气与营养供给。
当体内血液输送不畅时,视细胞可能就会出现持续性凋亡变化,从宏观来看,就会造成视力下降等病况反复出现。同时,贫血症患者还容易并发青光眼、白内障等病状,中老年朋友对此应当格外小心。
3.语言能力退化
还有部分贫血症患者在语言表达上也会出现变化,具体表现为不愿意大声说话,又或是与他人进行交流时,词汇表达不清晰、逻辑不明确等。
正如前文所述,缺血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了语言中枢功能。而长期血氧补充量不足,就会让人变得愈发沉默寡言,甚至对语言系统构成较大危害。
4.频繁疲劳
贫血患者往往还会被持续的劳累、疲惫与精神困倦所缠身,特别是需要进行脑力工作的都市上班族,体内血气亏损会对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构成较大影响,所以,需要及时进行滋补。
同时,在这种疲劳状况下,人们的基础免疫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许多慢性病与传染病也会借机“侵扰”,希望大家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
5.睡眠质量差
贫血症还会与失眠、多梦、早醒等睡眠问题直接挂钩,患者虽然会感到身心俱疲,但当上床之后,又会觉得心烦意乱、难以入眠。
于是,睡眠质量差与身体劳累疲惫之间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倘若不及时采取补血措施,那么就可能会给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而日常补血,除了放松心态、勤加锻炼外,也别忘了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材,这样或可加速痊愈效率。
【本图文由“千金芳”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贫血会有哪些表现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患有贫血这一疾病,但由于贫血不是很严重,因此常常无法察觉身患疾病。其实,患有贫血的人童通常会有晨起困难、容易疲劳、脸色不好、食欲不振以及吞咽困难的症状,大家可通过这些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贫血症。
贫血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贫血患者存在,若贫血的症状比较轻微,则很难被人们所发现,但若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贫血,可以通过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进行判断。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贫血的症状表现,希望通过下文的介绍能帮助大家及早发现疾病,以免贫血之症不断加重而影响身体健康。
1、容易疲劳。贫血患者因体内缺乏氧气,因此稍有运动就很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情况,若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伴有疲劳和倦怠等症状。若此时不尽快就医治疗,就会给心脏造成巨大的负担,继而引发心悸的症状,严重时甚至海湖导致呼吸困难。
2、晨起困难。由于人体供氧不足,大脑也会因缺氧而出现头晕的症状,患者在患病后通常有晨起困难的症状,若症状比较严重,还可出现晕眩的症状。
3、脸色不好。由于罹患贫血症,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就会逐渐降低,继而导致血液颜色变浅,加上体内供氧不足,还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继而出现脸色暗沉以及嘴唇发白等症状。
4、食欲不振。因贫血的引起的供氧不足还会影响胃肠功能,继而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以及便秘腹泻等症状。
5、吞咽困难。贫血症患者普遍存在吞咽困难的问题,不过这种症状可通过口服含铁的药剂来进行改善和治疗。
贫血这种疾病不易察觉,且危害性较大,如果大家患有此病,应积极就医治疗,同时做好日常的饮食调节工作,以防止病情加重,继而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上文中详细介绍了贫血的症状表现,若大家患有以上几个症状,应警惕贫乏的发生,并尽快就医检查。
白血病的七大症状是什么?白血病是血液病中比较难以治愈的一种疾病,在白血病的治疗早期花费也是相当高的,这种疾病需要合适的骨髓移植才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所以各位朋友一定要做好预防白血病的措施。
白血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来。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血液全身性疾病。其实在白血病早期,通过某些典型症状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以下给各位朋友介绍“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7种症状要警惕”。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7种症状要警惕
症状一、突发
白血病起病多,病程短,尤其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症状二、发热
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为发热、表现、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温度37.5 ~ 40度或更高。当然寒冷,但不颤抖。
症状三、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该出血部位可扩散至全身,尤其在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等,也可有颅内、内耳和内出血。
症状四、贫血
早期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症状五、-肝脾肿大
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症状六、淋巴结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为常见,但不作为慢淋。浅淋巴结在颈部、下颌、腋窝、腹股沟等处,深淋巴结肿大,在纵隔和内脏器官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为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症状七、皮肤和粘膜病变
白血病患者的皮损表现为结节、肿块、斑等。黏膜损伤是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如肿胀、溃疡等。
以上就是给各位朋友介绍“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7种症状要警惕”,希望各位朋友一定要定期做白血病筛查,以防万一。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白血病的措施。
【豫健科普】办公室健康系列:不可忽视的贫血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共同症状,也是现实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状态。准确来讲,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
在沿海和平原地区,如果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就可以认为有贫血。而对于高海拔地区,血红蛋白的浓度值一般要高一点。
生活在高原地区的朋友,从小脸就非常红,也和他们血液中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比近海平面地区的居民高有关。
哪些原因会导致贫血的发生呢?
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红细胞损失过多是产生贫血的两大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比如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引起骨髓病性贫血;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损失过多。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寿命缩短,过多、过速地被破坏,即产生溶血性贫血。
失血过多引起的失血性贫血。慢性感染、肿瘤、肾炎、尿毒症、肝病、内分泌功能减退等均有可能伴有贫血症状,这类贫血称为继发性贫血。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出现贫血,其直接原因是女性月经造成的血液损耗。近年来有很多女孩子因为减肥而造成营养失调,形成了严重贫血的又一主因。
对于营养缺乏引起的某些造血原料不足而发生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分别用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效果良好,一般可以治愈。
青年人贫血通常是由于营养缺乏而引起的,因此青年朋友应注意营养,科学进食。
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负责运输氧的载体。如果得了贫血,就容易有以下表现:发色黯淡、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甚至月经失调等。此类症状长期不治,将形成恶性循环,引起免疫力下降。许多疾病也会趁虚而入,健康将受到全面的威胁。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贫血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到权威的医疗机构去做个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红细胞、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任何1项或3项都低于正常值,即可诊断为贫血。
一旦发现自己贫血,一定要请医生做进一步的专业检查,找出引起贫血的原因,确定贫血是营养性的、失血性的、溶血性的或者是再生障碍性四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病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文中部分知识参考自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治未病绽放青春的光彩》,总主编 郑玉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书小言 责任编辑:杨华)
解读贫血系列(6)贫血常见症状有哪些?来源:山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山东省中医药推广交流中心)
编导:郝秀梅 王宁 侯一凡 常志瑾 李彦蓉
*** :汪锋 马海滨 田建鑫
收藏!一文梳理贫血五项及临床意义!贫血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值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一般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即诊断为贫血。Hb在90g/L~120g/L属于轻度贫血,60g/L~90g/L属于中度贫血,30g/L~60g/L属于重度贫血,当血低于30g/L时为极重度贫血。不同程度的贫血,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差异。
血清学指标贫血五项被广泛应用于贫血诊断,包括铁蛋白(SF)、叶酸(FA)、维生素B12(VB12)、内因子抗体(IFAB)、 *** (EPO)。
01
铁蛋白
铁蛋白由球形蛋白质外壳和铁核心三价铁离子(Fe3+)两部分构成,主要在肝脏合成,主要作用是对铁进行储存和调节。铁蛋白不受近期铁摄入影响,能够准确反映铁储存量,是判定体内铁缺乏及铁负荷过载的有效指标,预防贫血十分重要。
参考区间:男性:23.9-336.2 ng/mL;
女性:11.0-306.8 ng/mL
增加
- 体内贮存铁增加:如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铁负荷过载等;
- 铁蛋白合成增加:如炎症、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急性感染和炎症性疾病中,去铁铁蛋白的合成增加可增加铁蛋白水平;肿瘤细胞浸润、坏死释放大量铁蛋白也会增加铁蛋白水平;
- 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 肝坏死、慢性肝病等,一方面肝细胞坏死增加铁蛋白的释放,另一方面肝功能减退进一步导致铁蛋白的清除减少。
降低
- 特殊生理状态需求增加,如孕妇、乳母和生长期婴幼儿等;
- 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具有很高特异性。血清铁蛋白水平 <14 μg/L 时提示铁贮备耗竭,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 失血性贫血:如月经大出血或肠道出血等;
- 神经系统疾病:铁能参与调节多种铁依赖的神经代谢,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认知和行为发育改变,如儿童多动症、老年人不安腿综合征等;
- 长期腹泻:长期腹泻可导致铁吸收障碍和营养不良造成的铁摄入减少。
02
叶酸
叶酸是维生素B 族成员之一,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又称维生素B9。叶酸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等组成的化合物,是正常细胞生长以及DNA合成中至关重要的基本维生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膳食中获取,主要来源于动物肝脏、果蔬及坚果等,可贮存在肝脏,主要在小肠吸收。叶酸缺乏及代谢障碍可导致多种严重疾病,如出生缺陷、神经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
参考区间:>6.8 nmol/L
增加
- 促进正常组织细胞恶性转化,使癌变发病风险增加,如肺癌、肠癌等;
- 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现;
- 影响锌的吸收;
- 干扰抗惊厥药物的作用,诱发惊厥病人发作;
- 引起孕妇叶酸过敏症。
减少
- 叶酸的缺乏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增加神经退行性病变、慢性肾病及糖尿病等的风险;
- 孕早期叶酸缺乏:会引起胎儿脑和神经管畸形、唇裂、腭裂的发生风险升高;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
- 导致消化道黏膜的萎缩性改变,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03
维生素B(VB12)
维生素B12属于B族水溶性维生素,又称钴胺素,需要转化为甲钴胺和辅酶B12后才具有活性,缺乏时可导致DNA合成障碍而影响红细胞的成熟,还可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主要在回肠内被吸收,储存在肝脏。
参考区间:133–675 pmol/L
增加
增加可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能与白细胞大量破坏释放VB12有关;另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血浆VB12也增加。
减少
- 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胃粘膜“内因子”蛋白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以及恶性肿瘤所致的继发贫血。
- 可见于其它如胃、肠切除术后、肠炎、长期吃素者、某些药物影响如对氨水扬酸钠、新霉素等均影响B12吸收、摄取。
04
内因子抗体(IFAB)
内因子(IF)是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的作用。内因子抗体(IFAb)是针对内因子的一种自身抗体,有两种亚型。
参考区间:阴性:0.93-1.19AU/mL;
可疑:1.20-1.52AU/mL;
阳性:≥1.53AU/mL
阳性
阳性是诊断恶性贫血的特异性分子标志,IFAb 浓度相对增高见于恶性贫血,贫血程度与IFAb浓度相关。另外还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Hashimoto甲状腺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Graves病、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甲状旁腺机能衰退等。
05
*** (EPO)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主要由肾脏所产生的糖蛋白,它是调节哺乳动物红细胞产生(红细胞生成)的首要因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肾性贫血。
参考区间:2.59-18.50 mIU/mL
增加
-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巨细胞贫血等贫血性疾病。
- 组织缺氧,如海拔高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紫绀性心脏疾病、睡眠窒息症、高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吸烟或局部肾缺氧;
- 肾癌、肝癌等肿瘤。
降低
- 可见于肾衰竭、晚期肾疾病、慢性感染或代谢紊乱导致的贫血
- 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AIDS、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症及营养不良性贫血症。
急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内溶血,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慢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外溶血,临床表现有贫血、黄疸、脾大。
一、典型症状
1、血管内溶血症状:
(1)典型症状:急性发病、贫血、黄疸。
(2)其他症状:背痛、胸闷、发热,甚至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少尿、无尿以至急性肾衰竭。
2、血管外溶血症状:
(1)典型症状:慢性发病或急性加重、贫血、黄疸、肝脾增大。
(2)其他症状:乏力、背痛及四肢酸痛。
二、其他症状
1、心悸:起病急,因各种原因导致贫血,机体不能代偿出现心率增快。
2、无力:长期贫血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引起。
3、呼吸短促:起病急,因各种原因导致循环血量下降,机体不能代偿时出现。
4、 *** 性头昏:长期贫血,循环血量降低, *** 突然变换引起。
如果大家出现以上不适症状,请到正规医院检查就诊,及早治疗。我是血液科刘大夫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我。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林辉
随着各种医学常识的普及,“贫血”这个医学术语广为人知。
那么,我们老百姓常说的贫血就要多补补对吗?到底怎样才算贫血呢?贫血是不是病呢?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就此专访了郑州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柳博士。
贫血是病吗?
“贫血是病,但贫血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叫贫血性疾病。”刘柳介绍说,绝大多数情况下,贫血是某些遗传或获得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几乎各系统和器官疾病均可能表现有贫血,因此,贫血本身极少独立作为疾病的诊断。
贫血也不是“缺血”。刘柳解释说,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而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并不减少。
贫血的症状都有哪些?
“从外表上看,贫血的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苍白,主要是观察甲床、手掌、睑结膜这些部位。长期贫血的患者皮肤弹性差、毛发干枯。”刘柳说,从自觉症状上说,贫血的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疲乏困倦,活动耐力减退。
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
常见的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包括:轻微活动后即感觉乏力、心悸、气短;
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
此外,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还会出现舌炎、舌 *** 萎缩;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能出现异食癖。慢性溶血性贫血常并发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泌尿系统症状有:尿色加深、酱油色尿,排尿不适感;女性患者还会出现月经失调,月经量减少等。
哪些人容易贫血?
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缺铁性贫血,常发生于育龄期妇女,育龄期女性如果出现月经量过多,因失血而失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其次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这部分人群的机体处于快速生长的阶段,如果出现造血原料的摄入不足,如婴幼儿辅食添加不合理,青少年挑食、偏食等,也容易出现贫血。
妊娠中晚期的女性,一方面由于胎儿宫内发育的需要,血容量扩增,出现稀释性贫血,另一方面,孕期对铁的需求增加,如果铁摄入不足,也容易出现贫血。
另外,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老,造血系统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衰竭,我们叫生理性贫血,但这种贫血往往是轻度的,如果出现中重度的贫血,就属于病理性贫血的范畴,需要及时就诊。
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营养不良和缺铁只是引起贫血原因的极少一部分。
据刘柳介绍,一般来讲,贫血的病因分为三大类:
1.红细胞生成不足。常见的疾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或肿瘤侵犯骨髓、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肾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也就是溶血,这也是一大类疾病,包括:先天性溶血性疾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等;获得性溶血性疾病主要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人工心脏瓣膜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还有一些药物、感染、蛇毒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丢失过多,也就是失血。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失血,急性失血容易被大家重视,而长期慢性的失血,如胃溃疡、肠炎、肠道肿瘤引起的慢性失血非常容易被忽视。
贫血会埋藏祸根,莫忽视
“贫血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所以找到引起贫血的‘真凶’是十分重要的。”刘柳指出,老年人是各类肿瘤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还有很多血液系统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如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等,所以对于老年人出现的中、重度贫血要高度重视。
另外,男性患者出现贫血,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胃肠道疾病和消化道失血,是否有大便习惯的改变、柏油便、黑便等,以上症状提示消化道溃疡或结直肠肿瘤的可能。
贫血能短时缓解甚至消失吗?
刘柳说,一部分贫血性疾病是可以的,比如外伤或急性胃粘膜糜烂引起的失血性贫血;一些药物或感染引起的轻度溶血性贫血,只要骨髓造血功能正常,病因祛除后,骨髓代偿性造血,贫血会在短时间内缓解。另外,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正规治疗,恢复也比较快。
怀疑贫血,要做哪些检查?
“到医院后,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时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来抽丝剥茧找到病因并对症治疗。”刘柳介绍说,血常规检查是必要的,不但可以明确有没有贫血,贫血的程度,还可以对贫血的类型做初步的判断。有时还需要做尿粪常规、肝肾功能、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溶血相关检查等。必要时还要做骨髓穿刺检查,来排除恶性血液病、骨髓转移瘤等疾病。
贫血不建议盲目补
一说起贫血,经常听到有人这么“普及知识”:“贫血,得多吃红枣”、“阿胶好,补血补气”、“开水冲泡些红糖,暖身补血”……日常生活中,许多贫血的人都会吃这些补血。
不过,刘柳指出,除了造血原料缺乏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可在血液科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或叶酸、维生素B12。其他类型的贫血不建议盲目“补”,都应向血液科医生咨询
最后,刘柳提醒大家,贫血的病因治疗非常关键,出现贫血症状,或怀疑有贫血,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少走弯路,保证得到及时正规的诊断和治疗。
专家名片
刘柳
郑州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MDS和MPN工作组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河南省实验血液学会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河南省血液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慢粒联盟常务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主持项目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贫血有什么症状?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范围的低限,即成年男性红细胞<4.0x10^12 /L、血红蛋白<120g/L、血细胞比容<0.42,成年女性红细胞<3.5x10^12 /L,血红蛋白<110g/L,血细胞比容<0.37。一般分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在90g/L~110g/L之间)、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在60g/L~90g/L之间)、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在60g/L以下。如果严重到出现极度贫血,可能会危及生命。)。那么,贫血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血容量下降的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等影响。最早出现的症状大多是头晕、乏力、困倦;而最常见、最突出的体征是面色苍白。症状的轻重,则取决于贫血的速度、贫血的程度和机体的代偿能力。(来源:北京华信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