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怎么读,蝼蛄怎么读音是什么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5 0
蝲蝲蛄「là là gǔ」什么样的!对农作物有那些危害?

简介

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大型、土栖。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卵器。本科昆虫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全世界已知约50种。中国已知4种:华北蝼蛄、非洲蝼蛄(应该是东方蝼蛄,发生遍及全国,一般在长江以南东方蝼蛄较多)、欧洲蝼蛄和台湾蝼蛄。

外形

蝲蝲蛄


体狭长。头小,圆锥形。复眼小而突出,单眼2个。前胸背板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几乎把前足基节包起。前足特化为粗短结构,基节特短宽,腿节略弯,片状,胫节很短,三角形,具强端刺,便于开掘。内侧有1裂缝为听器。前翅短,雄虫能鸣,发音镜不完善,仅以对角线脉和斜脉为界,形成长三角形室;端网区小,雌虫产卵器退化。

生长地区

蛄一般生活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常见)。主要生活环境是在东北的农村地区。一般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土壤相对湿度为22~27%时,华北蝼蛄为害最重。土壤干旱时活动少,为害轻。成虫有趋光性。夏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之间,风速小于1.5米/秒时,夜晚可用灯光诱到大量蝼蛄。蝼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成虫和幼虫均善游泳,母虫有护卵哺幼习性。幼虫至4龄期方可独立活动。蝼蛄的生长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农业生产影响

在我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华北地区较普遍。非洲蝼蛄在我国南方许多省市发生,危害严重。

受害作物

烟草、杜仲、地黄、松、柏、榆、槐、茶、柑橘、桑、海棠、樱花、梨、竹草坪等。

为害状

蝼蛄喜食刚发芽的种子,危害幼苗,不但能将地下嫩苗根茎取食成丝丝缕缕状,还能在苗床土表下开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失水枯死。

防治 ***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可减少蝼蛄产卵。做苗床前,每公顷以50%辛硫磷颗粒剂375千克用细土拌匀,搅于土表再翻入土内。用50%辛硫磷乳油0.3千克拌种100千克,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不影响发芽率。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原药1千克加饵料100千克,充分拌匀后撒于苗床上,可兼治蝼蛄和蛴螬及地老虎。灯光诱杀:一般在闷热天气,晚上8~10点用黑光灯诱杀。

盘点中国农民10大怪,小编说对了几条?

  1. 年轻农民城里跑。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留下了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的孩子和孕妇。

2.农村害虫变美食。在农村,蝗虫、豆虫等是在城里是非常好吃的美食,很多城里的餐馆将虫子菜肴作为饭店的特色菜。

3.农民抓虫子赚钱多。农村不仅有餐桌上美味的虫子,还有像沙牛、蚂蟥、蝼蛄等可做中药的虫子。有些虫子一斤就可以卖到上百元,农民抓一个月虫子就够在城里读大学的孩子一年的学费生活费了。

4.退耕还林补贴多。以前国家都鼓励农民多开荒种地,但是现在反过来了。为了鼓励农民,退耕还林可享受国家高额补贴,每亩光补贴就是上千元。

5.农民哪里赚钱哪里跑。许多地方的农村藏着天然宝藏。例如河北有崖柏,当地的农民跑到山里到处找崖柏,一颗崖柏可以卖到上万元,比种一年的地都赚钱。

6.庄稼故意弄生病。玉米生病产生的黑霉菌是非常好吃的食材,一斤要几十元。还有桃胶,农民故意将桃树的树干划出口子,然后收集树干流出的汁液,这是一种对女性非常好的保健补品,一斤可以卖到上百元。

7.农民挖野菜城里卖。现在农民挖的野菜不是自己吃,而是卖到城里。在城里一些品种的野菜可以卖到几十元一斤,农民辛辛苦苦忙活几天就可以有上千元的额外收入。

8.农民小院城里爱。现在许多城里人都喜欢在城市周边的农村买农民小院,或者跑到农民小院享受农村健康的环境和食品。

9.农民种地都有了高科技。中国更大的农技问答“云种养”平台, *** 了数万名优秀的农业专家,时时在线,免费解答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10.许多城里人跑农村种地养殖,当农民。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不想过朝九晚五看脸色的生活,跑到农村,成了农业生产大户,靠着农业生产过起了比城市收入还高的生活。

中药材蝼蛄虾

蝼蛄虾

拼音Lóu Gū Xiā

英文名mole cricket

别名蝼蛄虾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蝼蛄虾科动物大蝼蛄虾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pogebia major(de Haan).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捉。退潮时,用铁铲于海滩上挖掘,或用毛笔伸入其穴中钩捕。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蝼蛄虾,体长约100mm以下,小型只有20-30mm。头胸甲侧扁,额角呈宽而短的三角型,其背面隆起部分具有颗粒状空起,突起的周围密生短刚毛,颈沟在头胸甲中部,在头胸甲前侧缘有1刺。氖步足均生有密毛,第1步足呈亚螯状,雄性较大,其掌节背腹两缘均有小齿,腕节背缘有1列小刺,第2步足不呈螯状,第3、第4步足较瘦长,第5步足末端呈小螯状。腹部扁平,雄体没有第1腹肢,雌体的第1腹肢为单肢、细小,第6腹节及尾节均稍向腹面弯曲。体呈土黄色而带浅棕蓝色,腹面白色,卵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穴居于浅海及海湾低潮线附近的泥沙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

化学成分1. 肝含虾青素(astaxanthin)及蝼蛄素、d-胡萝卜素(d-carotene)、鸡油菌黄质、玉米黄质、隐黄素。

2. 卵含5-羟色胺(serotonin)、5-羟色胺脱羧酶(5-hydroxytryptophandecarboxylase)。

性味味甘;微咸;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通乳。主产妇乳少

用法用量内服:煮熟或炒熟,适量。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通经下乳功能。主治妇女产后乳汁不足。

摘录《中华本草》

窈窕淑女还是“要翟”淑女?多年《诗经》背错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出自《诗经》之一篇《周南·关雎》。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窈窕者,谓淑女所居之宫形状窈窕然。”因此,关于“窈窕”的解释,尽管学界意见不一,但大致认为是指容貌姣好。

但这一流传千年的说法,可能随着安徽大学公布安大藏战国竹简本《诗经》初步整理研究成果而被“颠覆”。

经过专家研究,安徽大学馆藏的竹简上“窈窕”甲骨文写作“要翟”,读为“腰嬥”,意思是腰好,也就是身材匀称美好。同样出现歧义的还有《诗经》中另一名作《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而“安大简”本作“石鼠”,读为“鼫鼠”,意为昆虫蝼蛄。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认为,简本《诗经》中的大量异文,为古文字学、文献学、汉语史研究增添了宝贵的新材料。

何为“安大简”

2015年,安徽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入藏了一批竹简,专家经过鉴定和样品年代检测,确认其为战国早中期竹简,问世时间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间。

“刚拿到这批竹简的时候,它们就像黑乎乎的一团泥,但是从可辨认的文字来看,我们觉得这批竹简可能记录着重要的历史。”参与研究的黄德宽教授回忆起刚拿到这批竹简时的情形。

专家在进行接剥、清洗、脱色、编联后,初步认定这些竹简由不同人抄写。“安大简”书体风格多样,字迹清晰,内容包含多种古书。目前初步认定的主要内容有《诗经》、楚史类、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类、楚辞类、占梦及相面类等,有些有传世版本对照,还有不少是从未见到过的古佚书。

其中,安大战国楚简《诗经》竹简共有编号117个,存简93支,竹简保存良好,字迹秀美。完简长约48.5厘米,宽0.6厘米,三道编绳,每支简最少书写27字,最多的达35字。

“人们印象中的竹简是硬的,但是这批简却软得像面条,整理时需要非常小心。”安徽大学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首席顾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黄德宽说,在整理这批竹简时,研究人员发现,竹简背后有刮痕,简首尾留白。尤为重要的是,散乱的竹简自身带编号,免去了编联之烦琐。

9月22日,首次发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是黄德宽教授与安徽大学徐在国教授等专家学者们历时4年整理研究的成果。“‘安大简’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献,这次整理发布的主要内容是竹简上《诗经》部分的内容。”

“安大简”本《诗经》与今本有异

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诗经》实为 *** 毛亨所传《毛诗》。传世的《诗经》虽为毛氏古文抄本,但有的诗篇疑点重重,历代《诗经》训诂学者费尽周折,难以达成共识。安大战国简本《诗经》的发现,为破解这些疑难问题提供了可能。

“安大简”《诗经》存诗58篇,内容属《国风》,见于今本毛诗《周南》《召南》《秦风》《侯风》《鄘风》《魏风》。饶有趣味的是,简本《侯风》六篇属今本《魏风》,简本《魏风》中的大部分诗又在今本《唐风》中。黄德宽认为:“简本《侯风》就是今本《王风》,但所收的诗与《王风》并不是一回事。”这些将为研究十五国风的定名和其所涉的地域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虽说简本《诗经》与今本毛诗大同小异,但这些‘小异’值得大家深思。”徐在国说,比如,今本毛诗《周南》《召南》后面接着排《邶风》《鄘风》,而简本《召南》后面直接排着《秦风》。又如毛诗之一章,在“安大简”里面可能是第二章或第三章,甚至有的篇目直接多出一章,如《驺虞》篇。这些“小异”对研究《诗经》文本的形成和流传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来历史遗留下的文献就已浩如烟海,对于想要追本溯源,还原历史面貌的学者来说,要有条不紊地从里面寻出几条线索,试图把真相一点一点地串联起来,已经是件大海捞针的难事。由于秦朝一场无情的大火,更使得考据的难度难上加难。中国诗经学会会长王长华说,随着近几十年来的挖掘与海外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一大批秦代“焚书坑儒”以前的竹简文献现世,这给研究“打开了另外的窗户。”

“这批竹简不是科学发掘品, 对其国别和时代的鉴定是判断竹简性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批简虽然经过了一定的流传转手,所幸没有出现严重的人为损坏。”黄德宽介绍,全部竹简叠压在一起,含有不少淤泥,各简的次序杂乱。经过清洗,竹简显示出清晰的字迹,不少简的契口残留有编绳,有的编绳呈红色。“根据地域和时代明确的竹简判断,简上的文字体现了战国楚地的文字风格,简的形制等与战国楚简也较为一致。”

“安大简”能否让《诗经》产生新解

“安大简”《诗经》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丰富的异文材料,其一方面为我们更科学正确地解读诗意指明了道路;另一方面,简本与今本的对读,很多古文字字形可与今天对上,为古文字考释指明了正确的考释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文字考释的进程。王长华说。

徐在国研究发现,今本《诗经·鄘风》中有一篇叫《墙有茨》。其中讲“中冓之言,不可道也”,关于“中冓”的意思,学者聚讼纷纭。“安大简”记录此词的文字形式也见于甲骨文,学界考释此词表示夜晚之义,“释作夜晚于诗意甚为允洽。”

更颠覆“常识”的是,今本《诗经》之一篇《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关于“窈窕”的释义。“安大简作‘要翟’,就是身材匀称美好的女子。”徐在国说,还有今本《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简本作“石鼠”,读为“鼫鼠”,即昆虫蝼蛄。

受“安大简”异文材料的启发,整理者们考释了一批疑难字和误释字,如“茁”“湛”“刈”“椒”“兕”等,皆为学界所接受。另外,“安大简”《诗经》出现了一些之前未见的战国文字新字和新见字形,这对于研究文字形体演变乃至文字学史都有一定参考的价值。

对于安徽大学发布的这批研究成果,有学者认为不必担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看来,“安大简”《诗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字上,那些异文对古文字考释也有积极意义。“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认真严谨的学术研究。”李山认为,《关雎》中出现了钟鼓和琴瑟,实际上讲的是婚姻典礼,并不是之前认为的爱情诗,如果把“要翟”简单解释为身材匀称美好,可能并不全面,“在典礼的情境下,用‘窈窕’来夸赞新娘气质出众,要比单纯描写身材美好更好一些。”

“另外,‘石鼠’读为‘鼫鼠’可能并不准确。汉末铜镜刻有《卫风·硕人》,即作‘石人’,古人在竹简中用半个字代替一个字很常见。”李山认为,古代早先没有先进的印刷技术,古籍在传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字词误差,比如音同意近词等,这是客观存在的。

基于以上原因,李山说,目前在已经公布的“安大简”《诗经》中,并没有比今本《诗经》多出来的篇章,或我们没有见过的篇章,我们对其中文字上的差异要高度重视,但不用担心“背错了”。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安大简”入藏以来,为了确保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安徽大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其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2017年安徽大学将“安大简”的保护研究纳入“双一流”重点培育的“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科群”,为“安大简”的保护研究提供充分的人财物保障。

“虞衡”是上古掌管山林川泽之官。“在‘安大简’版本的《诗经》中,就提及了上古虞衡制度,由此可见,保护自然环境在古代思想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这些又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说,“今后,我们还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安大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努力让‘安大简’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么多年的《诗经》背错了?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诗经》,我们可能背错了?”日前,随着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安大简”)一期研究成果公布,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原因在于,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二字,“安大简”作“要翟”,实际上是“腰嬥”。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指出,从已公布成果来看,只是发现了一些异文,具体仍需进一步严谨的学术研究,人们犯不上草木皆兵,觉得背错《诗经》。

《诗经》的辗转流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诗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中华书局出版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它是由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论及《诗经》时,曾说“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实际上,《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劳动与爱情、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等各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诗经》直到汉初才重新恢复起所谓齐、鲁、韩、毛“四家诗”。李山介绍,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实际上汉代传下来的“毛诗”。

“窈窕”原本是“要翟”?

由于《诗经》的重要地位,22日,与之有关的“安大简”一期研究成果公布后,很快引发关注。

比如,今本《诗经·鄘风》中有一篇叫《墙有茨》,过去讲“中冓之言,不可道也”,学者们对“中冓”的意思看法不一。“安大简”记录此词的文字形式也见于甲骨文,学界考释此词表示夜晚之义,释作“夜晚”于诗意甚为允洽。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表示,“安大简”《诗经》最有价值的就莫过于其丰富的异文材料,比如今本《诗经》之一篇《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几乎是家喻户晓。关于“窈窕”的意思,学者意见不一。“安大简”作“要翟”,实际上是“腰嬥”,“腰嬥淑女”就是身材匀称美好的女子。

资料图:9月22日,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安大简”)一期研究成果在安徽合肥发布:安大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和清华简之后,出土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该竹简所记录的《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抄写时代最早、存诗数量最多的古本,同时也是未经后代改动过的较原始本子。中新社发 蔡丽丽 摄

此外,今本中的《硕鼠》,过去人们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但是简本中的意义却是“石鼠”,读为“鼫鼠”,即昆虫蝼蛄。这与之前的认识也不太一致。

“安大简”《诗经》的由来

据介绍,2015年1月,安徽大学从海外抢救回一批珍贵的战国竹简,由不同人抄写,书体风格多样,字迹清晰。内容则包涵多种古书,初步认定有《诗经》、楚史类、孔子语录等,其中不少是从未见到过的古佚书。

“安大简”《诗经》共有编号117个,存简93支。完简长约48.5厘米,宽0.6厘米。三道编绳,每一支简最少书写27字,最多的达35字。尤为重要的是,散乱的竹简自身带编号,免去了编联之繁琐。

其中,“安大简”《诗经》存诗58篇,内容属《国风》,见于今本毛诗《周南》《召南》《秦风》《侯风》《鄘风》《魏风》。

有专家认为,“安大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和“清华简”之后,出土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诗经》背错了?未必

由于“安大简”《诗经》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当其与今本《诗经》的一些差异公布后,有人调侃“背了这么多年《诗经》,可能是错的”。

不过,在李山看来,这种说法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他认为,“安大简”《诗经》有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字上,那些异文对古文字考释也有积极意义。但同时表示,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认真严谨的学术研究。

他举例,《关雎》中出现了钟鼓和琴瑟,实际上讲得是婚姻典礼,并不是之前认为的爱情诗,如果把“要翟”简单解释为身材匀称美好,可能并不全面,“在典礼的情境下,用‘窈窕’来夸赞新娘气质出众,要比单纯描写身材美好更好一些”。

“另外, ‘石鼠’读为‘鼫鼠’可能并不准确。汉未铜镜刻有《卫风·硕人》,即作‘石人’,古人在竹简中用半个字代替一个字很常见,不能这么简单解释。”李山认为,“硕鼠”应该就是指的大老鼠。

李山提到,古代早先没有先进的印刷技术,古籍在传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字词误差,比如音同意近词等等,这是客观存在的。

“在‘安大简’《诗经》里,比较关键的是其中的《侯风》,可能会涉及《诗经》在流传过程中的文章的排序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李山解释。

基于以上原因,李山说,目前在已经公布的“安大简”《诗经》中,并没有比今本《诗经》多出来的篇章,或我们没有见过的篇章,我们对其中文字上的差异要高度重视,但不用担心“背错了”。(完)

古代志怪故事(蚂蚁,蚱蜢,蟾蜍,蝼蛄,等等,原文加译文)

乌衣人

吴富阳县有董昭之者,曾乘船过钱塘江。江中见一蚁著一短芦,遑遽畏死,因以绳系芦著舡。船至岸,蚁得出。其夜,梦一乌衣人谢云:“仆是蚁中之王也,感君见济之恩,君后有急难,当相告语。”历十余年,时所在劫盗,昭之被横录为劫主,系余姚。昭之忽思蚁王之梦。结念之际,同被禁者问之,昭之具以实告,其人曰:“但取三两蚁著掌中语之。”昭之如其言,夜果梦乌衣云:“可急投余杭山中。天下既乱,赦令不久(久原作及,据明抄本改)也。”既寤,蚁啮械已尽,因得出狱,过江,投余杭山。旋遇赦,遂得无他。(出《齐谐记》)

【译文】

吴地富阳县有个叫董昭之的人,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看见江中有一只蚂蚁附着在一根短芦苇上,惶恐失措,害怕死去,于是他用绳子牵引着芦苇带到船上来。船到了对岸,蚂蚁得救。那天夜里,他梦见一个黑衣人向他道谢道:“我是蚂蚁王,感谢你救我过江之恩。你以后如有急难之事,请告诉我。”过了十几年,当时他住的地方有盗贼,董昭之则被蛮横地指责为强盗头子,被关押在余姚县。董昭之忽然想起蚁王托梦之事,正当他思念此事时,有一个一起被关押的人便问他在想什么,董昭之如实相告。那个人说:“你只要捉两三只蚂蚁放在手上对它一说你想要问的事就可以。”董昭之像他所说的做了,夜里果然梦见黑衣人对他说:“你可立即投奔余杭山中。天下已经大乱,赦令不久就会下来。”等他醒了时,蚂蚁已经咬断了他的刑械。因而他能够逃出监狱,过了江,逃进余杭山。接着遇到大赦,这才没有别的事。

葛辉夫

晋乌伤葛辉夫,义熙中,在妇家宿,三更,有两人把火至阶前。疑是凶人,往打之,欲下杖,悉变成蝴蝶,缤纷飞散。有冲辉夫腋下,便倒地,少时死。(出《搜神记》)

【译文】

晋朝乌伤人葛辉夫,义熙年间,有一次住在妻家,三更时分,有两个人手持火把来到台阶前。葛辉夫怀疑是坏人,就去打这两个人,刚想要下棒子,只见他俩都变成了蝴蝶,乱纷纷地飞舞,有一只撞到葛辉夫的腋下,他便倒在地上。不一会儿就死去了。

《博物志》:“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称满七斤,治捣万杵,以点女子肢体,终不灭。”淮南万毕术云:“取守宫,新合阴阳,以牝牡各藏之瓮中。阴干百日,以点女臂,则生文章,与男子合,辄灭去也。”(出《感应经》)

【译文】

《博物志》上说:“蜓(俗称壁虎),用器皿饲养它,给它朱砂吃,全身通红。够七斤重时,用杵捣上万次,用来点抹在女子的肢体上,一直不会消失。”淮南的万毕术说:“用守宫(即壁虎),刚交配之后,把公母分别收藏在瓮中,阴干一百天,用来点在女子的手臂上,就会生出花纹。如果与男子合房,花纹就会消失。”

肉芝

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领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中(明抄本“中”作“午”)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其”原作“在”,据明抄本改)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失皆反还自向也。(出《抱朴子》)

【译文】

肉芝,就是人们所说的万岁蟾蜍。头上长角,脖子下似红笔写出的双重“八”字。在五月五日中午将它捉住,阴干一百天,用它的足画地,立刻就能流出水来。把它的左手带在身上,能躲避五种兵器。如果敌人用弓箭射你时,那箭头便会反过去向他自己射去。

蝇触帐

晋明帝常欲肆胜,秘而不泄(“泄”原作“谋”,据明抄本改),乃屏曲室,去左右,下帷草诏。有大苍蝇触帐而入,萃于笔端,须臾亡出,帝异焉。令人看蝇所集处,辄传有赦,喧然已遍矣。(出《异苑》)

【译文】

晋明帝常常想宽赦有罪的人,却又秘而不宣。于是遮挡住深邃的密室,屏退左右,落下帷帐而草拟诏书。突然有只大苍蝇冲开帷帐闯进来,落在笔尖上,一会儿又逃出去。明帝十分惊异便派人去观察这只大苍蝇的落脚之处,而它停留的地方立即传出将有赦令,而且这消息到处都在喧嚷。

蚱蜢

徐邈,晋孝武帝时,为中书侍郎。在省直,左右人恒觉邈独在帐内,以与人共语。有旧门生,一夕伺之,无所见。天时微有光,始开(“开”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窗户,瞥观一物,从屏风里飞出,直入前铁镬中。仍逐视之,无余物,唯见镬中聚菖蒲根下,有大青蚱蜢,虽疑此为魅,而古来未闻,但摘除其两翼。至夜,遂入邈梦云:“为君门生所困,往来道绝,相去虽近,有若山河。”邈得梦,甚凄惨。门生知其意,乃微发其端。邈初时疑不即道,语之曰:“我始来直者,(明抄本“直者”作“此省”)便见一青衣女子从前度,犹作两髻,姿色甚美。聊试挑谑,即来就己,且爱之,仍溺情。亦不知其从何而至此。”兼告梦。门生因具以状白,亦不复追杀蚱蜢。(出《续异记》)

【译文】

徐邈,晋孝武帝时,为中书侍郎。当他在官署值班时,下属们虽然都觉着他是单独在帐内,可又时常与人说话。有一个他过去的学生,在一天晚上便去偷偷地观察他,可什么也没看到。当天色微有光亮时,便开开窗户。他忽然看到一物,从屏风后面飞出来,一直飞进前面的大铁锅中,于是他便追着去看,没见别的东西,只见大锅里堆放的菖莆根子下,有一只很大的青蚱蜢。他虽怀疑是此物作怪,可是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他只是摘掉了它的两个翅膀。到了夜晚,那蚱蜢便给徐邈托梦说:“我被你的门生困住了,往来之路已经断绝。我们相距虽然很近,然而有如山河相隔。”徐邈得了此梦,十分悲凄。门生知道他的意思何在,便稍微地提了个头。徐邈起初怀疑门生是不是知晓此事而没有立即告诉他,后来对他说:“我刚来值班时,就看见一个青衣女子从前面往过走,头上还挽着两个发髻,姿色很美。姑且对她试探挑逗,她立即便来就我。我很喜爱她,一直沉溺在情爱之中,也不知道她是从何处来到这里的。”并把托梦的事也告诉了他,于是门生也把自己看到的事全都告诉了徐邈,从此也不再追杀蚱蜢了。

施子然

晋义熙中,零陵施子然虽出自单门,而神情辨悟。家大作田,至棱时,作蜗牛庐于田侧守视,恒宿在中。其夜,独自未眠之顷,见一丈夫来,长短是中形人,著黄练单衣袷,直造席。捧手与子然语,子然问其姓名,即答云:“仆姓卢名钩,家在粽溪边,临水。”复经半旬中,其作人掘田塍西沟边蚁垤,忽见大坎,满中蝼蛄,将近斗许。而有数头极壮,一个弥大。子然自是始悟曰:“近日客卢钩,反音则蝼蛄也;家在粽溪,即西坎也。”悉灌以沸汤,于是遂绝。(出《续异记》)

【译文】

晋朝义熙年间,零陵人施子然虽出于孤寒门第,而他的头脑很有识别能力和悟性。家里农作大忙季节,到田地去的时候,便在地边盖了个小屋以便看庄稼,施子然经常住在小屋里。有一天夜里,他独自一人还没睡觉时,看见一个男子走来,从个子高矮上看可算个中等人,身穿黄色丝质单衣,直奔炕席而来,并握住施子然的手说话。施子然问他的姓名,他便答道:“我姓卢名钩,家在粽溪边,紧靠水。”又过了半旬,有个庄稼人在田埂的西沟掘蚂蚁窝口的小土堆,忽然掘出一个大洞穴。里边满满的全是蝼蛄,将近一斗多,而有好几只极雄壮,其中一个特别大。施子然从这里才悟出了那个男子的话,便说:“近来有个客人自称叫卢钩。反切其音则叫蝼蛄;他说家在粽溪,其实就是西沟。”于是就用滚开的水灌进洞。从此蝼蛄绝迹了。

蟾蜍

晋孝武太元八年,义兴人周客有一女年十八九,端丽洁白,尤辨惠,性嗜脍,啖之恒苦不足。有许纂者,小好学,聘之为妻。到婿家,食脍如故,家为之贫。于是门内博议,恐此妇非人,命归家。乘车至桥南,见罟家取鱼作鲊著案上,可有十许斛。便于车中下一千钱,以与鱼主,令捣齑。乃下车,熟食五斗,生食五斗。当啖五斛许,便极闷卧。须臾,据地大吐水,忽有一蟾蜍,从吐而出。遂绝不复啖,病亦愈。时天下大兵。(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晋朝孝武帝太元八年,义兴县人周客有个女儿十八九岁,生得端庄美丽而又洁白,特别明察事理而又贤惠。生来喜欢吃肉片鱼片,吃起来常常为吃不饱而苦恼。有个叫许纂的青年,从小好学,娶她做了妻子。到了丈夫家,大吃肉片的习惯依然如故,把家都吃穷了。于是家族内的人都议论说,恐怕这个女子不是人,于是打发她回娘家,当她乘车走到桥南时,看见渔家正在拿鱼制做成熟食放在案子上,大约有十几斛(古量器,十斗为一斛),便从车中取出一千钱,交给鱼主,并叫他把鱼捣碎。于是她下了车,熟鱼吃了五斗,生鱼吃了五斗。当吃了五斛多一点时,便觉得十分烦闷而躺下。不一会儿,伏地大口地吐水,忽然有一只蟾蜍,随着一起被吐出来。于是不再吃肉,病也痊愈。当时天下正大战。

窈窕淑女还是“要翟”淑女?多年《诗经》难道背错了?

竹简脱色前后对比图 资料图片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 资料图片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出自《诗经》之一篇《周南·关雎》。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窈窕者,谓淑女所居之宫形状窈窕然。”因此,关于“窈窕”的解释,尽管学界意见不一,但大致认为是指容貌姣好。

但这一流传千年的说法,可能随着安徽大学公布安大藏战国竹简本《诗经》初步整理研究成果而被“颠覆”。

经过专家研究,安徽大学馆藏的竹简上“窈窕”甲骨文写作“要翟”,读为“腰嬥”,意思是腰好,也就是身材匀称美好。同样出现歧义的还有《诗经》中另一名作《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而“安大简”本作“石鼠”,读为“鼫鼠”,意为昆虫蝼蛄。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认为,简本《诗经》中的大量异文,为古文字学、文献学、汉语史研究增添了宝贵的新材料。

何为“安大简”

2015年,安徽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入藏了一批竹简,专家经过鉴定和样品年代检测,确认其为战国早中期竹简,问世时间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间。

“刚拿到这批竹简的时候,它们就像黑乎乎的一团泥,但是从可辨认的文字来看,我们觉得这批竹简可能记录着重要的历史。”参与研究的黄德宽教授回忆起刚拿到这批竹简时的情形。

专家在进行接剥、清洗、脱色、编联后,初步认定这些竹简由不同人抄写。“安大简”书体风格多样,字迹清晰,内容包含多种古书。目前初步认定的主要内容有《诗经》、楚史类、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类、楚辞类、占梦及相面类等,有些有传世版本对照,还有不少是从未见到过的古佚书。

其中,安大战国楚简《诗经》竹简共有编号117个,存简93支,竹简保存良好,字迹秀美。完简长约48.5厘米,宽0.6厘米,三道编绳,每支简最少书写27字,最多的达35字。

“人们印象中的竹简是硬的,但是这批简却软得像面条,整理时需要非常小心。”安徽大学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首席顾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黄德宽说,在整理这批竹简时,研究人员发现,竹简背后有刮痕,简首尾留白。尤为重要的是,散乱的竹简自身带编号,免去了编联之烦琐。

9月22日,首次发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是黄德宽教授与安徽大学徐在国教授等专家学者们历时4年整理研究的成果。“‘安大简’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献,这次整理发布的主要内容是竹简上《诗经》部分的内容。”

“安大简”本《诗经》与今本有异

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诗经》实为 *** 毛亨所传《毛诗》。传世的《诗经》虽为毛氏古文抄本,但有的诗篇疑点重重,历代《诗经》训诂学者费尽周折,难以达成共识。安大战国简本《诗经》的发现,为破解这些疑难问题提供了可能。

“安大简”《诗经》存诗58篇,内容属《国风》,见于今本毛诗《周南》《召南》《秦风》《侯风》《鄘风》《魏风》。饶有趣味的是,简本《侯风》六篇属今本《魏风》,简本《魏风》中的大部分诗又在今本《唐风》中。黄德宽认为:“简本《侯风》就是今本《王风》,但所收的诗与《王风》并不是一回事。”这些将为研究十五国风的定名和其所涉的地域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虽说简本《诗经》与今本毛诗大同小异,但这些‘小异’值得大家深思。”徐在国说,比如,今本毛诗《周南》《召南》后面接着排《邶风》《鄘风》,而简本《召南》后面直接排着《秦风》。又如毛诗之一章,在“安大简”里面可能是第二章或第三章,甚至有的篇目直接多出一章,如《驺虞》篇。这些“小异”对研究《诗经》文本的形成和流传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来历史遗留下的文献就已浩如烟海,对于想要追本溯源,还原历史面貌的学者来说,要有条不紊地从里面寻出几条线索,试图把真相一点一点地串联起来,已经是件大海捞针的难事。由于秦朝一场无情的大火,更使得考据的难度难上加难。中国诗经学会会长王长华说,随着近几十年来的挖掘与海外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一大批秦代“焚书坑儒”以前的竹简文献现世,这给研究“打开了另外的窗户。”

“这批竹简不是科学发掘品, 对其国别和时代的鉴定是判断竹简性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批简虽然经过了一定的流传转手,所幸没有出现严重的人为损坏。”黄德宽介绍,全部竹简叠压在一起,含有不少淤泥,各简的次序杂乱。经过清洗,竹简显示出清晰的字迹,不少简的契口残留有编绳,有的编绳呈红色。“根据地域和时代明确的竹简判断,简上的文字体现了战国楚地的文字风格,简的形制等与战国楚简也较为一致。”

“安大简”能否让《诗经》产生新解

“安大简”《诗经》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丰富的异文材料,其一方面为我们更科学正确地解读诗意指明了道路;另一方面,简本与今本的对读,很多古文字字形可与今天对上,为古文字考释指明了正确的考释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文字考释的进程。王长华说。

徐在国研究发现,今本《诗经·鄘风》中有一篇叫《墙有茨》。其中讲“中冓之言,不可道也”,关于“中冓”的意思,学者聚讼纷纭。“安大简”记录此词的文字形式也见于甲骨文,学界考释此词表示夜晚之义,“释作夜晚于诗意甚为允洽。”

更颠覆“常识”的是,今本《诗经》之一篇《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关于“窈窕”的释义。“安大简作‘要翟’,就是身材匀称美好的女子。”徐在国说,还有今本《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简本作“石鼠”,读为“鼫鼠”,即昆虫蝼蛄。

受“安大简”异文材料的启发,整理者们考释了一批疑难字和误释字,如“茁”“湛”“刈”“椒”“兕”等,皆为学界所接受。另外,“安大简”《诗经》出现了一些之前未见的战国文字新字和新见字形,这对于研究文字形体演变乃至文字学史都有一定参考的价值。

对于安徽大学发布的这批研究成果,有学者认为不必担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看来,“安大简”《诗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字上,那些异文对古文字考释也有积极意义。“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认真严谨的学术研究。”李山认为,《关雎》中出现了钟鼓和琴瑟,实际上讲的是婚姻典礼,并不是之前认为的爱情诗,如果把“要翟”简单解释为身材匀称美好,可能并不全面,“在典礼的情境下,用‘窈窕’来夸赞新娘气质出众,要比单纯描写身材美好更好一些。”

“另外,‘石鼠’读为‘鼫鼠’可能并不准确。汉末铜镜刻有《卫风·硕人》,即作‘石人’,古人在竹简中用半个字代替一个字很常见。”李山认为,古代早先没有先进的印刷技术,古籍在传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字词误差,比如音同意近词等,这是客观存在的。

基于以上原因,李山说,目前在已经公布的“安大简”《诗经》中,并没有比今本《诗经》多出来的篇章,或我们没有见过的篇章,我们对其中文字上的差异要高度重视,但不用担心“背错了”。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安大简”入藏以来,为了确保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安徽大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其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2017年安徽大学将“安大简”的保护研究纳入“双一流”重点培育的“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科群”,为“安大简”的保护研究提供充分的人财物保障。

“虞衡”是上古掌管山林川泽之官。“在‘安大简’版本的《诗经》中,就提及了上古虞衡制度,由此可见,保护自然环境在古代思想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这些又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说,“今后,我们还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安大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努力让‘安大简’焕发出新的活力”。来源:光明日报

窈窕淑女还是“要翟”淑女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或予《诗经》新释义

窈窕淑女还是“要翟”淑女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或予《诗经》新释义

竹简脱色前后对比图 资料图片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 资料图片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出自《诗经》之一篇《周南·关雎》。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窈窕者,谓淑女所居之宫形状窈窕然。”因此,关于“窈窕”的解释,尽管学界意见不一,但大致认为是指容貌姣好。

但这一流传千年的说法,可能随着安徽大学公布安大藏战国竹简本《诗经》初步整理研究成果而被“颠覆”。

经过专家研究,安徽大学馆藏的竹简上“窈窕”甲骨文写作“要翟”,读为“腰嬥”,意思是腰好,也就是身材匀称美好。同样出现歧义的还有《诗经》中另一名作《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而“安大简”本作“石鼠”,读为“鼫鼠”,意为昆虫蝼蛄。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认为,简本《诗经》中的大量异文,为古文字学、文献学、汉语史研究增添了宝贵的新材料。

何为“安大简”

2015年,安徽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入藏了一批竹简,专家经过鉴定和样品年代检测,确认其为战国早中期竹简,问世时间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之间。

“刚拿到这批竹简的时候,它们就像黑乎乎的一团泥,但是从可辨认的文字来看,我们觉得这批竹简可能记录着重要的历史。”参与研究的黄德宽教授回忆起刚拿到这批竹简时的情形。

专家在进行接剥、清洗、脱色、编联后,初步认定这些竹简由不同人抄写。“安大简”书体风格多样,字迹清晰,内容包含多种古书。目前初步认定的主要内容有《诗经》、楚史类、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类、楚辞类、占梦及相面类等,有些有传世版本对照,还有不少是从未见到过的古佚书。

其中,安大战国楚简《诗经》竹简共有编号117个,存简93支,竹简保存良好,字迹秀美。完简长约48.5厘米,宽0.6厘米,三道编绳,每支简最少书写27字,最多的达35字。

“人们印象中的竹简是硬的,但是这批简却软得像面条,整理时需要非常小心。”安徽大学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首席顾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的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黄德宽说,在整理这批竹简时,研究人员发现,竹简背后有刮痕,简首尾留白。尤为重要的是,散乱的竹简自身带编号,免去了编联之烦琐。

9月22日,首次发布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是黄德宽教授与安徽大学徐在国教授等专家学者们历时4年整理研究的成果。“‘安大简’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献,这次整理发布的主要内容是竹简上《诗经》部分的内容。”

“安大简”本《诗经》与今本有异

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诗经》实为 *** 毛亨所传《毛诗》。传世的《诗经》虽为毛氏古文抄本,但有的诗篇疑点重重,历代《诗经》训诂学者费尽周折,难以达成共识。安大战国简本《诗经》的发现,为破解这些疑难问题提供了可能。

“安大简”《诗经》存诗58篇,内容属《国风》,见于今本毛诗《周南》《召南》《秦风》《侯风》《鄘风》《魏风》。饶有趣味的是,简本《侯风》六篇属今本《魏风》,简本《魏风》中的大部分诗又在今本《唐风》中。黄德宽认为:“简本《侯风》就是今本《王风》,但所收的诗与《王风》并不是一回事。”这些将为研究十五国风的定名和其所涉的地域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虽说简本《诗经》与今本毛诗大同小异,但这些‘小异’值得大家深思。”徐在国说,比如,今本毛诗《周南》《召南》后面接着排《邶风》《鄘风》,而简本《召南》后面直接排着《秦风》。又如毛诗之一章,在“安大简”里面可能是第二章或第三章,甚至有的篇目直接多出一章,如《驺虞》篇。这些“小异”对研究《诗经》文本的形成和流传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本来历史遗留下的文献就已浩如烟海,对于想要追本溯源,还原历史面貌的学者来说,要有条不紊地从里面寻出几条线索,试图把真相一点一点地串联起来,已经是件大海捞针的难事。由于秦朝一场无情的大火,更使得考据的难度难上加难。中国诗经学会会长王长华说,随着近几十年来的挖掘与海外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一大批秦代“焚书坑儒”以前的竹简文献现世,这给研究“打开了另外的窗户。”

“这批竹简不是科学发掘品, 对其国别和时代的鉴定是判断竹简性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批简虽然经过了一定的流传转手,所幸没有出现严重的人为损坏。”黄德宽介绍,全部竹简叠压在一起,含有不少淤泥,各简的次序杂乱。经过清洗,竹简显示出清晰的字迹,不少简的契口残留有编绳,有的编绳呈红色。“根据地域和时代明确的竹简判断,简上的文字体现了战国楚地的文字风格,简的形制等与战国楚简也较为一致。”

“安大简”能否让《诗经》产生新解

“安大简”《诗经》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丰富的异文材料,其一方面为我们更科学正确地解读诗意指明了道路;另一方面,简本与今本的对读,很多古文字字形可与今天对上,为古文字考释指明了正确的考释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文字考释的进程。王长华说。

徐在国研究发现,今本《诗经·鄘风》中有一篇叫《墙有茨》。其中讲“中冓之言,不可道也”,关于“中冓”的意思,学者聚讼纷纭。“安大简”记录此词的文字形式也见于甲骨文,学界考释此词表示夜晚之义,“释作夜晚于诗意甚为允洽。”

更颠覆“常识”的是,今本《诗经》之一篇《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关于“窈窕”的释义。“安大简作‘要翟’,就是身材匀称美好的女子。”徐在国说,还有今本《硕鼠》,过去多认为“硕鼠”是大老鼠,简本作“石鼠”,读为“鼫鼠”,即昆虫蝼蛄。

受“安大简”异文材料的启发,整理者们考释了一批疑难字和误释字,如“茁”“湛”“刈”“椒”“兕”等,皆为学界所接受。另外,“安大简”《诗经》出现了一些之前未见的战国文字新字和新见字形,这对于研究文字形体演变乃至文字学史都有一定参考的价值。

对于安徽大学发布的这批研究成果,有学者认为不必担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看来,“安大简”《诗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字上,那些异文对古文字考释也有积极意义。“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认真严谨的学术研究。”李山认为,《关雎》中出现了钟鼓和琴瑟,实际上讲的是婚姻典礼,并不是之前认为的爱情诗,如果把“要翟”简单解释为身材匀称美好,可能并不全面,“在典礼的情境下,用‘窈窕’来夸赞新娘气质出众,要比单纯描写身材美好更好一些。”

“另外,‘石鼠’读为‘鼫鼠’可能并不准确。汉末铜镜刻有《卫风·硕人》,即作‘石人’,古人在竹简中用半个字代替一个字很常见。”李山认为,古代早先没有先进的印刷技术,古籍在传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字词误差,比如音同意近词等,这是客观存在的。

基于以上原因,李山说,目前在已经公布的“安大简”《诗经》中,并没有比今本《诗经》多出来的篇章,或我们没有见过的篇章,我们对其中文字上的差异要高度重视,但不用担心“背错了”。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安大简”入藏以来,为了确保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安徽大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其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2017年安徽大学将“安大简”的保护研究纳入“双一流”重点培育的“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科群”,为“安大简”的保护研究提供充分的人财物保障。

“虞衡”是上古掌管山林川泽之官。“在‘安大简’版本的《诗经》中,就提及了上古虞衡制度,由此可见,保护自然环境在古代思想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这些又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说,“今后,我们还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安大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努力让‘安大简’焕发出新的活力”。(记者 常河 通讯员 汪涛)

来源:光明日报

此三种常见、恶心、又不知名的昆虫,居然有药用价值

雀瓮

蝼蛄怎么读,蝼蛄怎么读音是什么-第1张图片-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刺蛾科昆虫黄刺蛾的虫茧。8月采收。

幼虫多栖于梨、苹果、枣、柿、樱桃、李等果树上,食害嫩叶。我国华南、西南、华北等地均有分布。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甘,平。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疰。

蝼蛄Lóu Gū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蝼蛄科昆虫蝼蛄的干燥全虫夏、秋间耕地翻土时捕捉,或晚上点灯诱捕。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生活于潮湿温暖的沙质土壤中,特别是在大量施过有机质肥料的地中更多。春、秋两季,最为活动,常在晚间出动开掘土面成纵横隧道,白天隐伏洞中。趋光性强,能飞翔。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咸,寒。主产难,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夜出者良。

鼠妇Shǔ Fù

来源产地

《中药大辞典》

为鼠妇科动物平甲虫的干燥全体。一般多在4~9月间捕捉。

常集居于朽木、枯叶、石块等下面。分布江苏、浙江等地。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酸,温。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痓,寒热,利水道。

蝼蛄(mole cricket)概要


?

一种蝼蛄Gryllotalpa brachyptera

蝼蛄(lóugū)是一类昆虫,它们在地球存在了约1.4亿年。蝼蛄属昆虫纲、直翅目、蝼蛄科。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107种蝼蛄,而且新种还在不断地被发现。蝼蛄在英文中叫“mole cricket”,意思是“象鼹鼠一样会掘土挖洞的蟋蟀”。蝼蛄的体型粗壮,呈长筒形;成虫体长约3~5cm;复眼眼小;前足宽扁发达如铲状,适于在土中挖掘洞穴,这种类型的足在昆虫学中叫挖掘足。蝼蛄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它们也总善于发现和侵入新领地,并定居建群。蝼蛄的地下生存能力极强,繁殖快,种群快速的增长往往成为为害多种经济植物和草地的害虫。与直翅目其他几类昆虫(蝗虫、蚱蜢、蟋蟀和螽斯)一样,蝼蛄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昆虫食品来研究与开发,传统上很多地方(如东亚、东南亚、爪哇等)的一些人群,都会食用蝼蛄,很多乡村儿童(如我小时候)喜欢把它们作为动物玩具玩耍。在中国,蝼蛄可用作中药治病。但今人难于想象的是,从蝼蛄体中含有的、人们目前所能分析和测定的元素和化合物来看,其治病的有效成分会是什么呢?

蝼蛄的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直翅目Orthoptera

【科】蝼蛄科Gryllotalpidae


?

3个属的蝼蛄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这3个属分别为:Gryllotalpa、Scapteriscus和Neocurtilla)

蝼蛄是半变态的昆虫,在其生命周期中只出现3种虫态,即卵、若虫和成虫。它们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地下的,但成虫有翅,到了繁殖时节,它们也能扩散。蝼蛄的食物谱复杂多样,因种而异。有些种类的蝼蛄是植食性的,它们主要取食植物的根部或地下部分,如块根、块茎和鳞茎等;而有些种类是杂食性的,除了可取食植物外,还可捕食些地下节肢类或微小动物;还有少数种类以捕食为主。雄蝼蛄的鸣叫声格外响亮,它们在地下鸣叫,通过向外开口的洞穴传出,洞穴有着扩音的作用。雄蝼蛄的鸣叫声,一是为了招唤雌蝼蛄前来婚配,二是告知雌蝼蛄适宜的生境可以在此地产卵。


?

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族群,都会赋予蝼蛄某种文化意义。在赞比亚,那里的人们认为,蝼蛄的出现代表着好兆头、好运气。在拉丁美洲,人们认为蝼蛄的出现表明天要下雨。最实在的是,东亚和东南亚的人,他们最早发现蝼蛄的食用价值,并摸索如何烹制才使其变得美味可口。因为有些种类的蝼蛄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人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防治它们。在美国的弗罗里达州,人们采用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来控制有害蝼蛄的种群数量。


?
?

标签: 蝼蛄 怎么 读音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