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不适合哪些人吃,薏米糖尿病人能吃吗-问答-

薏米不适合哪些人吃,薏米糖尿病人能吃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4 0
药食明珠——薏苡仁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王银萍


薏苡仁


传说故事

《后汉书·马援传》: “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来源性状

薏苡仁,又名薏米、苡仁、苡米等,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即得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


薏苡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一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一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典籍记载

《本草纲目》: “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本草正》: “味淡甘,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

《本草新编》: “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



功效应用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用法用量:

9-30g,煎服;或入丸散,煮粥。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2、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者,可与独活、苍术、防风等同用。

3、治疗肺痈肠痈。治肺痈胸痛、咯吐脓痰时,可与鲜芦根、冬瓜子、桃仁、鱼腥草等配伍;治肠痈时,可与附子、败酱草同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



炮制 ***

薏苡仁:取原药材,除去皮壳和杂质,筛去灰屑。

炒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置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黄色,略鼓起,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麸炒薏苡仁:先将锅加热,撒入麦麸即刻烟起,再投入薏苡仁迅速拌炒至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麦麸,晾凉。



常用方剂


1、三仁汤

【组成】生薏苡仁18g、杏仁15g、白蔻仁6g、飞滑石18g,白通草6g,竹叶6g,厚朴6g、半夏15g。

【用法】水煎服;古时用甘澜水8碗,煮取3碗,每服1碗,1日3次。(《伤寒论》记载:“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功用】祛湿剂,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2、四妙丸(中成药)

【组成】苍术、牛膝、黄柏 (盐炒)、薏苡仁。

【规格】每15粒重1g。

【用法】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3、薏苡仁汤

【组成】薏苡仁9g、瓜蒌仁9克、牡丹皮6g、桃仁(去皮、尖)6克、白芍3克

【用法】上药以水400ml,煎至320ml,空腹时服。

【功用】清热散结,活血消肿。

【主治】肠痈腹中疼痛,或胀满不食,小便涩滞。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注意事项

1、脾虚无湿、孕妇慎服。

2、用药期间忌寒凉、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

3、如需合并其他药物服用,用药前请咨询医师。

4、煎药宜用砂锅,忌用铜、铁器。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安薇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盾公益(公众号:P *** 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湿气重的人哪些食物不能碰?

湿气重的人整天昏昏沉沉的,四肢沉重,疲倦乏力,舌苔厚腻,整个人感觉浑身酸楚,没有力气。那没有哪些食物是他们不能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很多人觉得湿气重是吃坏东西导致,这个不敢吃,那个也不敢吃。而实际上湿气重很有可能是环境的湿气引起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外湿。

比如经常阴雨绵绵,或闷热天气,空气中的湿度大,就容易侵犯人体,导致湿气重。这就得多加运动锻炼,将湿气通过皮肤或小便排出来。

那么除了很大一部分外湿引起的湿气重以外,剩下的才是内湿引起的。内湿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

一是脾胃不好,导致运化失常,湿气内生。

二是寒凉生冷的食物或助湿生痰的食物,也是容易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

对于这种内湿类型的人不能吃的食物还挺多的,寒凉的(冰箱刚拿出来的蔬菜、水果、饮料等都不适合饮用),滋腻的(比如肥肉、牛肉等)或不易消化的(油炸的,豆类或杂粮等)。

可能有人会说,能不能将这些食物一一列举一下呢?这样我们好避免摄入,更好地避免湿气的产生。其实我想说并没有所谓绝对不能碰的食物,即便是体内湿气重,也是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食物也是可以搭配的,比如寒凉的食物,不要立即食物,让它稍微回温之后也是可以吃的。

对于肥甘厚腻的食物,要么可以少吃点,要么加点陈皮、香叶、桂皮等芳香的佐料,可以让这些食物相对更容易吸收。就像中药一样,有滋腻药物,同时也会有辛香发散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就适合了。

所以具体把哪些食物列举出来不是特别有意义,我们不可能整天拿着一张菜单来过日子的。只要掌握一些原则就好。那么有哪些原则呢?

一、容易伤脾胃的食物,不管体内是寒湿还是湿热,都尽量少吃。寒凉生冷、肥甘厚腻、不易消化都算。

二、容易伤脾胃的习惯尽量少做,比如饥饱无常,喜怒无常等等。

三、不要随便用药,不管是祛湿药,还是补药,不要随便用,现在药物过于滥用的现象太多。

四、寒湿和湿热还是有区别的,应学会区分(寒湿没有热,多表现出寒的症状,湿热多表现出热的症状,容易闷热烦躁)。如果分不清,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有专门介绍寒湿和湿热的区分,其实是很简单的。

另外,要注意一下,很多人只知道肥甘厚腻容易生痰湿,其实很多水果也是生痰湿的,尤其是过甜的水果,比如菠萝、西瓜、哈密瓜、菠萝蜜、榴莲,还有像芒果、橘子这些食物也是容易引起湿热的。

不要觉得水果能补充维生素,就放开量来吃。很多胖子或湿气重的人,往往是水果吃的过多导致的,应该引起注意。

最后,大家可能关心的是湿气怎么去除的问题,这个之前也写过很多,这里简单补充一下。寒湿得用温药和祛湿药,比如桂枝配茯苓,干姜配陈皮等等;湿热得用清热药和祛湿药,比如蒲公英配泽泻,车前草配滑石等等。

不要一说湿气重,就喝薏米赤小豆粥,别被带偏了。

薏米不适合哪些人吃,薏米糖尿病人能吃吗-第1张图片-

感觉口干、口臭、人困,此时最适合喝这个汤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王雯玉

图/视觉中国

进入秋季,岭南地区依然处于30℃以上的炎热天气,还每天时不时来场阵雨,暑热与湿邪夹杂,再加上饮食不节制、进食油腻、辛辣、煎炸食品太多的情况下,往往湿热内蕴,出现口干、口苦、口臭,大便粘滞不爽,身体困重、皮肤出现湿疹疮毒等。

为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陈丽兰推荐“土茯苓薏米老鸭汤”。

老鸭汤 图/视觉中国

俗话说“大暑老鸭胜补药”,鸭子是暑天的清补佳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因其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偏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薏米有健脾除湿、清热排脓之功,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且其富含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的作用,起到延缓衰老、美容美颜的效果。

土茯苓解毒散结,祛风通络,有利水渗湿、健脾调中之效,特别适合因湿热内蕴导致皮肤反复湿疹、疮毒的患者。

薏米 图/视觉中国

土茯苓、薏米不像其他药材,它没有浓重的药材味道,所以一般人都容易接受。土茯苓薏米老鸭汤不仅能清热祛湿、排毒养颜,还能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是湿热体质人士的夏秋季体质调理的汤料之选。

土茯苓薏米老鸭汤

材料:老鸭半只,土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0克,生姜10克,盐适量。

做法:

1、处理过的老鸭洗净,斩成块状;土茯苓洗净、削皮、切片;薏米洗净,红枣洗净去核,生姜去皮切片。

2、锅内烧水,待水开时放入老鸭肉,用中火煮5分钟至血水消失,捞起冲净。

3、把土茯苓、薏苡仁、老鸭肉、红枣、生姜放入瓦煲内,加入1升清水,加盖用慢火煲2小时。

4、加盐调味,再煲10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排毒养颜。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肝肾亏虚者,月经期间和寒性痛经者,感冒未愈者及孕妇忌食。

了解更多

感觉湿气重,为什么你不能喝薏米红豆水?盲目祛湿可能有害无益

“湿气重”似乎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时尚名词,许多人出现身体不适,总是喜欢告诉朋友:最近感觉湿气好重!随着“全民湿气”的广泛提升,薏米红豆水也逐渐在“自泡茶”界上升到了不可撼动的地位。说到祛湿,除了薏米红豆水,你还能想到第二种东西吗?薏米红豆水都是常见的食品,但盲目服用实则有害无益,简单两招教你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服用。

01 外湿or内湿

首先,一定要分清是外湿还是内湿。

外湿

简单地说,外湿就是受了外界湿邪的影响,比如下雨天、大雾天、涉水后等感觉头身困重,甚至出现头晕恶心、身体疼痛。

外湿的邪气在人体的外层,因势利导打开局部皮肤毛窍,助湿邪排出体外就能够达到最快捷的疗效。单纯的外湿,运用拔罐疗法,简便廉效;若为寒湿,局部有湿冷或冷痛的症状,还可配合艾灸或热敷。

内湿

内湿,则多与脾虚运化失常有关,长期身体疲乏、食欲不振、脘腹痞满、大便不成型、容易浮肿肥胖等是其特点。

但需注意的是,内湿尚有寒湿、湿热之分。寒湿者,通常面色暗沉、口泛清水、大便溏烂;湿热则可见身热心烦、口中粘腻、尿黄、大便臭秽粘腻、舌苔黄腻等有“热”的表现。

功效

薏米性凉,有健脾清热利湿的作用。赤小豆性平,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红豆性平,能利水、理气活血。在“红豆”一角的选择上,有人认为非赤小豆不可,其实赤小豆、红豆都有利水作用,红豆更有活血的功效,实际运用也不必太过拘泥,在临床上也发现,对于一些容易生闷气的人,红豆的利尿效果甚至会更好。

薏米红豆水总体偏凉,所以更适合湿热症状的人群食用。

对于脾虚寒湿证者,为减轻寒性,可将薏米炒至微黄再泡水饮用,但也并不适合长期服用,还需要以温药健脾祛湿治疗。

02 这几类人不适合自行祛湿

假想敌

临床上常见到患者对“湿气重”有相当大的误会,比如出汗多、反复咳嗽、拔火罐的罐印太黑、有皮肤病等等,许多人都直接认为就是湿气重,但到底湿气重不重,不能想当然,也不能只看表面,还需要根据症状、体征等来合理判断。

津虚者

*** 汗多、小便多、大便干燥或本为阴虚体质者,有其一,便需要顾虑人体津液是否有不足,有这几种症状的人群,都不能自行祛湿。

中医认为津血同源,津虚也会导致血虚。在临床上曾见到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自行服用燥湿的中药月余,结果最终导致闭经。所以,盲目的祛湿,也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孕产妇

许多人认为普通的食物没有危害,殊不知药食同源,祛湿过多,会有津虚伤血之弊,况且红豆还有活血功效,孕妇是不适合食用薏米红豆水祛湿治疗的。

产后常有血虚,比常人更需顾护津血,不能盲目地发汗和利尿,也是不能食用薏米红豆水的。

若自行服用祛湿的食品或者药品出现了身体不适,建议尽早就诊,合理的中医辨证施治,才能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肠胃不好,少吃薏米

薏米又叫薏苡仁、苡仁、药玉米、菩提珠等,是一种粗粮,在餐桌上出现的频率很高。

数据显示,薏米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2.8%,并且氨基酸种类、数量与人体的需要水平比较接近。薏米的其他营养素含量也比较突出,比如膳食纤维高出大米约2倍,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E)大概是大米的2~3倍,矿物质(包括钙、钾、镁等)约是大米的1.5~2倍。此外,薏米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比如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等,它们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有助清除体内自由基。

传统中医认为,薏米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属于“药食同源”的一种谷物,现代研究也发现其中的一些成分,例如薏苡仁酯和薏苡仁油可能具有一定的药用活性。但需要提醒的是,薏米性寒,粗纤维较多,不是特别好消化,因此虚寒体质以及肠胃功能差的人群不要长期大量食用。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侯 茜□主任医师 王长松)

来源:人民网

中医祛湿有效的中药有哪些?其实祛湿 *** 有很多

现在刚刚过完“谷雨”这个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迅速回升,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出现人们常说的“春困”。中医理论认为,春困源于空气的湿度增加,引起身体“湿重”,湿气重衍生的就是头发、脸爱出油,便便不成型、水肿、虚胖等症状。

一、祛湿中药分类

外湿的产生,尤其岭南地区尤其明显,很多人之一时间就想到祛湿中药!大部分人都按照坊间流传的办法,喝红豆薏仁水来祛湿,但有的人却喝“上火”了。其实祛湿的中药有很多,也是有功效分类的,例如:

1、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藿香、佩兰、苍术、厚朴,还有砂仁、豆蔻以及草寇。

2、利水渗湿类药物,包括茯苓、猪苓、泽泻、冬瓜皮、薏仁、玉米须等。

3、利尿通淋类药物,比如车前子、滑石、木通,以及通草、瞿麦、萆薢、石韦等。

4、利湿退黄类药物,包括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等。

而对于湿气不重人群,中医著名祛湿方 “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疗方, 对祛除湿气有良效。 “四神”是指薏苡仁、莲子、山药、茯苓这四味药,加水煎煮,使用时其比例相同。四神汤性平,适宜作为食疗,常常食用之,有祛湿的功效

二、升阳其实可以祛湿

湿为阴邪,属水之类,最损人之阳气。还是岭南地区为例,湿度较大,所以六淫以湿为首,常见湿热、暑湿、寒湿、风湿等证,湿邪四季皆见,药味多以辛为主,甘苦为辅。

所以例如红豆薏仁水的确可以祛湿,但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薏米祛湿虽好,但有一定的寒性;红豆性平,红豆薏仁水的方子是偏凉性的。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红豆薏米水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一些人喝了寒凉的薏米红豆,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却伤了脾。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若是寒湿体质的人常吃薏米,损伤了阳气,对湿气的抵抗能力会越来越弱。是不是“湿气重”?是哪一类“湿气”?如何祛湿?更好还是请中医确诊。

三、食疗宜食渗湿之品,健脾柔肝

清明、谷雨正是一年中人体阳气上升的时候,《黄帝内经》强调“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即应多进食甘温、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酸涩,忌油腻生冷。古有云:“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笔者认为,此时可多吃些柔肝健脾的食品,如荠菜、菠菜、山药、萝卜、冬瓜等;或甘温有利于护阳的食品,有姜、葱、猪肚、鸡肉、核桃、韭菜等,也可多用渗湿、补益、养血舒筋的药材。

四、勤加运动

出汗是“除湿”的更佳方式,每天进行一定的运动,活跃气血循环,促进水分代谢,让湿邪之气随着汗水排出体外,快走、慢跑、瑜伽、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晚上睡觉前还可以用生姜、花椒、艾草等材料泡脚,水量以没过脚踝为宜。

湿气重则百病生!很多人已中招 3招帮你判断是否湿气重

一转眼今天是春季的最后一天了

这个时节,空气湿润、雨量充沛

空气中的湿气比较重

很多圈友总感觉特别困倦

早上起不来床,还油光满面

于是选择煮红豆薏米水祛湿

红豆薏米水究竟祛不祛湿呢?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

生活中有哪些 *** 可以远离湿气?

小圈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张晋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红豆薏米水真的有祛湿功效吗?

是的,食用红豆薏米水确实有一定的祛湿功效。

如何选择红豆?

从中医角度来讲,红豆既能入药又能入食,分为赤小豆和红豆。

入药的赤小豆,相对扁一点,小一点,利水的作用更强一些,出沙的作用不好,煮起来口感偏硬,因此经常在临床中当做药物;

入食的红豆,圆一点,胖一点,体格稍大一点,有出沙的作用,并且容易煮烂,口感好,通常 *** 成红豆馅儿;

红豆寒凉作用偏弱,赤小豆寒凉作用偏强,虽然两者有所区别,但祛湿的效果都是有的。其中,赤小豆除了有利水的作用,还具有清热解毒、去痈利湿的作用。

如何选择薏米?

临床当中有生薏米和炒薏米,生薏米偏凉一些,如果脾胃不好,可以选择炒薏米。

有些人脾胃比较弱,在做薏米汤时,可以只喝薏米汤,不吃其中的薏米。

红豆薏米水适合哪些人群?

如果脾胃不是很虚弱,只是有一点舌苔黄厚腻、头晕、困重、腿沉等情况,可以选择红豆薏米水。

如果平时长期大便不成形,吃完凉的后会腹泻加重,手脚冰凉,可能体内阳气不足,在阳气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减少吃红豆薏米,或者在红豆薏米粥中加入白术、党参等有温阳健脾作用的食材,也可以多加一些生姜,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湿气重?

1、看起床时的状态

早晨起床时身体困重,感觉头部像被“湿毛巾”或“湿帽子”裹着一样,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小腿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2. 看大便

正常的大便是黄褐色、圆柱体、香蕉形、很通畅。如果大便黏腻、粘马桶,可能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3. 看舌苔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薄白的舌苔。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说明体内可能有寒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说明体内有湿热。

哪些 *** 可以远离湿气?

1、洗澡洗头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头发还湿着时不要直接入睡。

2、别为了贪凉一次性吃太多生冷食物,减少暴饮暴食的机会,远离太过油腻的食物。

3、少喝或不喝酒,尽量不要酗酒或一次喝得酩酊大醉。

4、运动后微微出汗可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湿气排出。建议圈友们平时动起来,推荐跑步、健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适当排汗可加速机体“排湿”。

5、久坐也是运动少的“隐形”表现,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运动四肢,振奋脾阳,阳气循行,气行则水行,活动少,不利于脾运化湿,因此要改掉久坐的习惯。

6、劳动、休息时要尽量避开水湿之处,尤其是老年人,在外走累了,也尽量别坐潮湿的木椅、木凳等。

7、下雨天减少外出,不慎淋雨及时更换衣物。

(CCTV生活圈)

糖尿病患者不能盲目饮食!须知6大方面,助你成为“控糖小能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以及疲乏无力等症状。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重要器官,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而急性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严重的话可危及生命。

糖尿病如何治疗?饮食管理是基础

糖尿病在治疗上,多采用饮食、药物、运动等综合治疗。其中,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使胰岛组织获得恢复的机会。轻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只需要饮食治疗,就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平衡膳食,来配合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达到全面的代谢控制。

糖尿病患者日常吃什么?六大问题详解

问题一:糖尿病患者吃什么饭好?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尽量是以杂粮为主,不要吃过多的细面,否则会使血糖波动过大。要适当的降低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提高优质蛋白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等。

问题二:糖尿病患者吃什么粗粮?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的粗粮有燕麦、高粱、荞麦、紫米、玉米、黑米、薏米、大豆、红豆等。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升糖指数比较低,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问题三: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什么肉?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鱼肉、鸡肉、羊肉、牛肉,但不要吃过于肥腻的肉,要吃瘦肉。日常饮食中要荤素搭配,多吃蔬菜粗粮,以免体重增长过快,对血糖控制不利。

问题四:糖尿病患者吃什么野菜?

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适量的吃一些野菜,如可以吃一些荠菜、马齿苋、苦菜等,这些野菜都是可以的。适量的吃一些野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膳食纤维,对于糖尿病的患者也是有益的。

问题五: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苹果、梨、西瓜、葡萄、柚子、猕猴桃、草莓等低糖分的水果,但一般不能一次性吃大量的水果,空腹的时候不能吃水果,进行体力劳动过后也不能马上吃水果,建议可以在饭后适量吃。

问题六:糖尿病患者可以吃什么甜的?

大多数的甜食中都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会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食用。而木糖醇甜度比蔗糖要高,但它不会影响血糖的变化,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木糖醇。

温馨提醒:

糖尿病患者除了饮食需要注意之外,还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保持血糖平稳。

另外,平时还要定期监测血糖,可每隔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控糖效果不好,要及时调整降糖方案,以免引起并发症。


#清风计划# #糖尿病# #糖尿病饮食#

欢迎关注@妙手医生

5月,这汤多给家人喝,鲜甜滋补不上火,对身体有益,做法还简单

5月,这汤多给家人喝,鲜甜滋补不上火,对身体有益,做法还简单。明天就是5月20号,520“我爱你”非常幸福的一个数字。与此同时,明天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了,小满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随着雨水的增多,气温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典型的高温多雨气候,南方暖湿气流活跃,这个时候空气湿度也比较大,平时不注意的话,容易导致体内湿气重的情况。因此在小满节气前后,我们还要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祛湿气的食物,各种蔬菜瓜果可以多吃,丝瓜、苦瓜也是夏季不可错过的蔬菜瓜类。

我们当地人还特别爱煲汤喝,不同季节煲汤用到的食材和配料也不大一样,这个季节大多会煲一些清热解暑祛湿的汤来喝,既能消暑解渴,还滋补养人,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夏季煲汤有一样食材是不可少的,那就是薏仁米。薏米属于凉性的,煲汤煮水喝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祛湿的效果,但是我们在煮汤之前建议先干炒一下,这样效果会更好。这里就来跟大家分享一道进入夏季后,我们家隔三差五就会煲的一道夏季解暑汤:淮山薏米猪骨汤,这款汤清淡鲜甜,滋补好喝还不上火,我们全家人都很喜欢,每回煲一大锅,基本都一滴不剩的。

淮山薏米猪骨汤的做法也特别简单,主要用到的食材是淮山、薏米、猪骨头、小猪肚(猪膀胱、猪尿泡)这几样食材一起煲,这款汤用到的食材其实都不便宜,虽然贵了点,但滋补养人也是值得的。清理小猪肚跟平常的猪肚是一样的,要用盐和淀粉反复搓洗,将表面的黏液和脏东西去掉,这样更干净吃的时候就没有异味,淮山粉糯有一定的养胃作用,搭配上薏米一起,鲜甜滋补还祛湿气。小满前后,这道汤要抓紧吃,解暑祛湿气,对身体有益,错过可惜了。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详细做法吧。

【淮山薏米猪骨汤】

准备食材:猪小肚适量、薏米适量、淮山适量、猪骨适量、生姜适量。

准备配料:盐适量、生粉少许。

详细做法:

1、猪小肚翻面用盐搓洗干净,然后用生粉搓洗,洗至无粘滑液洗净待用。

2、薏米先下锅干炒至表面微微发黄后起锅待用、淮山去皮洗净切块待用、生姜洗净切片待用、猪骨切块清洗干净待用。

3、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洗。将猪骨、小猪肚一同冷水下锅焯水,加入生姜片去腥。

4、将焯水好的猪肝、猪肚片捞起冲洗干净装盘待用。

5、砂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加入焯水好的猪骨、小猪肚、淮山、薏米、生姜片一同放锅里。大火煲开,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最后加入少许盐调味拌匀即可。

出锅盛碗即可上桌享用,这样一道家常版的:淮山薏米猪骨汤就做好啦。这样做出来的汤鲜甜奶白,一点也不油腻,这个季节喝它再合适不过了,清热解暑还健脾祛湿,适合全家人一起享用,做法也很简单,只需要耐心的煲煮就可以了,也不需要你在厨房里久呆,炎炎夏日,隔三差五煲一锅喝,鲜甜解渴,常喝养人身体好。简单好喝的做法分享给你,喜欢可以试试哦。

Lily美食谈烹饪小贴士:

1、小猪肚比较难清洗,建议用盐和生粉反复搓洗,把表面的黏液去掉,这样吃的时候更干净,一点异味都没有。

2、淮山比较容易煮软烂,也可可以更好再下锅,不介意软烂口感的也可以一起下锅煮。

3、猪骨和小猪肚煲汤一定要先焯水,去掉杂质和血沫,这样煲出来的汤更干净,味道更好。

4、薏米煲汤一定要先下锅干炒一下,炒至表面微微发黄即可,这样能去掉薏米一部分的凉性,对祛湿效果更好。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你喝的红豆薏米水为什么不祛湿

夏天来了,祛湿茶成了必备,每天门诊能看到很多湿热体质的病人,很多患者喝了红豆薏米水,不但湿气没有除,反而出现胃满,饱腹感,腹胀,不想吃饭,甚至大便溏泻。


什么原因?太过“寒凉”,伤了脾胃。红豆薏米都是药食同源,红豆,又名赤小豆,味 甘、 酸 、性:平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薏苡仁 味甘、 淡,性微寒,归肺脾胃经,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需炒用),清热。红豆薏米都属于利水渗湿药,利下之物,性偏寒,适合湿热人服用。若是寒湿体质的人吃了会寒上加寒,雪上加霜。气虚的人会更加气虚,严重的会有一种虚脱的感觉。所以不能盲目服用。

首先要判断自己属于湿热还是寒湿,红豆薏米只适合湿热体质人喝,但是虽然属于湿热体质,也不能长期服用,长期服用还是会伤脾胃,出现胃胀,腹胀。湿热也罢 寒湿也罢,都有湿,湿气重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脾”,中医认为“脾主湿,脾喜燥恶湿',脾的运化出了问题,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出了问题。所以祛湿首先要“健脾”,不但要健脾还要“温脾”,健脾 温脾,使脾胃这个中心的轮子转起来。


怎么解决呢,加“姜”,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处方”。干姜 辛 热之物,能温脾暖胃,医圣张仲景有个很有名治疗胃肠湿热的方子“半夏泻心汤”,方中重用“干姜”温脾散湿,祛湿热效果不知道要好过参苓白术散多少倍,这也是我临床经常用的 祛湿热方子。

加姜,加多少呢?若是自己在家煮红豆薏米水,可加生姜20克或干姜10克(干姜更佳); 若没时间煮,可以泡 红豆薏米姜茶,我的配方:红豆 、薏米、 干姜、 芡实、 大麦、陈皮、苦荞、栀子,做成茶包,经过反复试验,调整配方比例,口感清香,既能很好的健脾祛湿热,又不伤脾胃,饮用后不会出现胃胀,饱腹感,腹胀等,喝一口胃暖暖的,适合长期服用,不伤脾胃。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于 *** ,若有侵权,请联系本文作者

标签: 薏米 糖尿病人 适合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