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吃什么药,补气吃什么药效果更好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5 0
顺气之一药,巧妙搭配,健脾气,和胃气,疏肝气,宣肺气,补肾气

大家好,我是和医生,中医上有句话叫“百病生于气”,气不顺呢,身体就容易生病。今天我分享的这味药啊,就是木香,它可以调节全身气机,被古人誉为“顺气之一药”,今天我来教你搭配,可以健脾气,和胃气,疏肝气,宣肺气,补肾气。

木香这味药啊,是如何顺气的呢?它本身呢,有着一股芳香浓烈的气味,非常蹿鼻,它就是凭借这个香味呢,来顺一身之气的。首先来说说如何搭配来宣肺气。

我们中医认为呢,肺主一身之气,人体全身的气机都要靠我们的肺气的宣发、肃降,从而才能正常运行,如果说,我们的肺气宣降功能失常,那你就会经常咳嗽,甚至有的人会一连咳嗽好几个月,并且感觉嗓子里头老是有痰,吐也吐不完,并且你还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这主要就是肺气无力推动大便所导致的情况,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是以寒为主,更好分辨的就是白痰和清鼻涕,可以搭配一个桔梗,如果是以热为主,也就是黄痰和鼻涕,我们可以搭配一个牛蒡子。

然后再给大家说说和胃气,我们中医认为呢“胃气以降为和”,如果说我们的胃气不降,就可能会出现反酸、烧心,非常容易腹胀积食,经常打嗝放屁,这个时候呢,可以用木香搭配焦山楂,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再加上焦麦芽和焦神曲,就能将这个胃气迅速降下去。

接着呢,我们在说说顺心气,我们说心主神明,它还主血脉,如果说我们的心气淤堵,那血液机就可能郁滞不通,这时候啊,你可能会感到胸闷气短,心悸失眠,这个时候呢,我们可以用木香配上丹参,木香它可以通心气,丹参它可以通血脉,两个相互搭配,可以很好的顺心气。

然后啊,我们再来说说健脾气,脾后天之本,如果我们脾气虚弱呢,可能会出现看着比较憔悴,没有精神,容易腹胀或者复腹泻,平时还没啥胃口吃饭,有时候还容易犯困,稍微干点活就感觉累了,不想动了,变得非常懒惰。这个时候可以搭配一个白术,白术具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作用,和木香搭配,可以很好的健脾气,补脾气。

接着我们来说疏肝气,我们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情志,如果说我们的肝气郁结了,你就可能会出现情绪比较低落,整天感觉闷闷不乐的容易生闷气,有时候还会胸胁胀痛,女性呢,还多见月经不调和乳腺增生,这个时候可以搭配一个柴胡,柴胡可以疏肝解郁,木香可以理气顺气,效果很好。

最后我们来说补肾气,我们中医认为呢,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我们的肾阳可以温煦全身,如果说你的肾阳不足呢,你首先出现的问题就是畏寒怕冷,全身都有可能会出现冰凉的情况,比如说手脚冰凉,腰膝冰凉,然后还非常容易产生尿意,尤其是到了晚上会更加明显,出吃之外还可能出现功能减退,欲望降低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搭配一个巴戟天,效果很好。

不过中医最讲究的是辩证,一定要对症用药,讲究的是千人千方,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以上呢,就是我分享的内容了,关注和医生,健康生活不迷路,我们下次再见!

补气之一方四君子颗粒,药店保密的4种搭配,五脏同调,化痰散结

大家好,我是郭医生。说起四君子颗粒,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其实,这个四君子颗粒就是具有“补气之一方”之称四君子汤演变而来的。

它是由党参、白术、茯苓、灸甘草、干姜、大枣几味药组成,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健脾的功效。除此之外,四君子颗粒也是一个“万能方”。下面郭医生就告诉大家四君子颗粒保密的4种搭配,帮你五脏同调,化痰散结。

首先是之一种,四君子颗粒搭配四物颗粒,可以调和脾胃、补益气血。如果你平时出现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还伴有食后腹胀、失眠多梦等症状。就是脾虚气血不足了,这时就参考使用四君子颗粒搭配四物颗粒。

其次是第二种,四君子颗粒搭配生脉饮,可以健脾、益气、滋阴。当脾虚无力生化气血时,就会出现肺气不足、心失所养,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失眠多梦、乏力疲倦、面色苍白等出现心慌气短、失眠多汗、乏力疲倦、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就可以参考使用四君子颗粒搭配生脉饮来补气生津、养阴益心。

第三种,四君子颗粒搭配逍遥丸,可以疏肝郁、健脾胃。有些脾虚的人一直都在调理,但也一直不见好,这是由于你忽略了问题的根源肝。当肝郁时就会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出现食欲不振、胃胀、大便不成型,有时还伴随呕吐反酸等情况。这时就可以参考使用四君子颗粒搭配逍遥丸来疏肝解郁、益气健脾。

最后就是,四君子颗粒搭配二陈丸,可以化痰散结。当脾胃虚弱时,就会无力运化体内津液,长时间停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痰湿。痰湿在脾胃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困倦无力、胸闷咳嗽、舌苔白腻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眼周为青黑色的情况。这时,大家就可以先参考使用二陈丸,再搭配四君子颗粒,先化痰再强健脾胃功能,治标又治本。

以上就是分享的四君子颗粒的4种搭配,大家可以点赞收藏,以免忘记了。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大家一定不要随意用药,如果不太确定自己的病症所在,可以在专业医生的辩证指导下,正确用药。我们下期再见!

活血、化瘀、行气、通脉、止痛,3个抗冠心病的中成药,你要知道

今天和大家分享3个来自中药提取物,分别是人参果提取物、延胡索提取物、黄山药和穿山龙提取物,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等疾病的中成药。

振源胶囊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等功效,为补气之要药,有“百草之王” 的称誉。人参的成熟果实又名人参子,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入药的记载,民间也曾有“宁舍人参一把,不舍参果一粒”的说法。现代研究发现,人参根部与果实中均含有人参皂苷Re、Rg3、Rb1、Rb2、Rd等多种皂苷类活性物质,是人参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而在同样重量的干品中,人参果内总皂苷的含量为人参根部的4倍。

振源胶囊,是以人参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人参果总皂苷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通脉、宁心安神、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胸痹、心悸、不寐,消渴气虚证。症见胸痛胸闷、心悸不安,失眠健忘,口渴多饮,气短乏力;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神经衰弱,Ⅱ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亏虚或运行不畅,日久可致心脉瘀滞不通或痰浊痹阻,使心失所养而功能紊乱,甚至心肌坏死。与现代医学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极为相似。振源胶囊不仅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抗炎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通过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并抑制氧化应激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另外在抗休克、抗衰老、调节免疫、提高记忆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振源胶囊用于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促进心脏射血功能,进而改善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症的患者。此外,振源胶囊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脂质生成及脂质过氧化,进而发挥降糖、降脂的功效,因此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

可达灵片

可达灵片,是传统中药延胡索的生物碱提取物制剂,具有活血化瘀,利气止痛的功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之胸闷憋气、心悸眩晕。

延胡索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延胡索乙素和脱氢延胡索。延胡索乙素具有保护脑缺血损伤、抗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降压等药理作用;脱氢延胡索碱对心脏的冠状动脉具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可降低冠状动脉血流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对心肌的缺血、坏死和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加心肌耐缺氧能力,延长存活时间。

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比较有效,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有缓解作用,并对冠心病并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可有效地缓解心绞痛及由于疼痛引起的烦燥、失眠等症状。

地奥心血康胶囊

地奥心血康胶囊,1988年在中国上市,2012年在荷兰上市。地奥心血康胶囊是我国之一个通过欧盟GMP认证的中药制剂,之一个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药品,也是之一个获准进入欧盟市场的非欧盟成员国生产的植物药。

地奥心血康胶囊,是从薯蓣科植物黄山药、穿龙薯蓣(穿山龙)根茎中提取的甾体总皂苷,主要成分是薯蓣皂苷,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等功效和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冠心病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奥心血康胶囊具有抗心肌缺血、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应激等作用。

补气之一方,只有2味药,大补脾气 益肺气 提肾气 补足一身之气

大家好,我是贾医生,气为人体生命之根,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只有两味药材的中成药,帮你大补脾气,益肺气,提肾气,助你补足一身之气。

补气吃什么药,补气吃什么药效果最好-第1张图片-

我们身边总会出现这样一类人,总是看上去一副生病的样子,整个人看起来都有气无力的,很没有精神,并且这类人平时吃饭也总是吃不下,没有胃口,吃一点就腹胀腹泻的,有时候还咳嗽,但是咳嗽起来看着也是很没有力气,脸色也总是苍白的,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我们身体的气虚了,那是身体哪里的气虚了呢?

中医认为,也就是脾肺肾三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身体的气的生成除了肾带来的先天之精气以外,还需要后天之脾胃所生化的气和肺主呼吸来的自然界的清气,肾先天之精气可以充养后天,脾后天之精气可以养先天,肺则可以把吸入的清气通过宣肃的功能布输全身,所以说这三脏结合一起,共同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正气。

如果这三脏有一方亏虚,那么其它两脏就会跟着一起亏虚,从而就会导致我们身体的正气出现不足,导致生成一些病理现象。

今天贾医生就给大家推荐一个补一身之气的中成药,叫做参芪颗粒,它是由党参和黄芪这两味药组成。

党参是一味甘平的药材,入脾肺两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作用,不仅可以益脾胃,化精微,生阴血,还可入肺而不燥,补中州,升清阳,益肺气,布津液,适用于一些脾虚食少、纳呆便溏、倦怠乏力、肺气不足、声低气怯、动辄喘促等症候。

黄芪是一味甘温的药材,入肺、脾、肝、肾经,具有益卫固表、补气升阳、脱毒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不仅可以补脾肺之气,还能补肾气,滋肾温阳,很适用于肾气不足,气血双亏引起的疲倦乏力、头晕目眩、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症候。

以上两味药材搭配一起,可以补益生津,健脾益肾,增强免疫,帮你补足一身之气,让你元气满满,活力无穷,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观看。

补气之一方,只有4味药,大补脾气 壮肺气,充肾气 补足一身之气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今天给推荐一个补气之一方,一个中成药只用4味药,大补脾气,壮肺气,充肾气,除杂病,涨精神。



你有没有经常觉得精神疲惫,四肢乏力,气短,活动后容易喘,总是胃口不好,吃得很少,大便溏稀不成形,脸色苍白。这可能就是我们脾胃气虚了。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每天支持我们身体完成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大多数都来自于脾胃,脾胃强健了,我们才能精力充沛,活力百倍。

如果我们长期处于一种脾胃气虚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身体各方面的功能下降,出现抵抗力、免疫力降低的情况,引起其他的疾病。


今天沈医生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健脾养胃,大补气的中成药,只用简单的4味药,提高身体的正气,补助我们的“后天之本”,让我们的脾胃运化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不生杂病,元气满满。


这个中成药叫做四君子颗粒,因为用到的四味药,都像谦谦君子一样,缓和而温柔,甘温而补益,所以被称为药中“四君子”。


这四味君子分别是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人参可以入脾胃经,大补脾胃之气,同时搭配了白术,白术可以健脾燥湿,和人参搭配在一起,增强了方子健脾补胃的能力。

中医常说,脾喜燥恶湿,就是脾很容易被水湿困住,从而影响脾的运化能力,所以就需要茯苓这味药,来健脾渗湿,和健脾燥湿的白术一起,增强方子化湿健脾的能力。



最后又用了一味炙甘草,炙甘草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可以补脾胃之气,辅助前面的人参,白术和茯苓,增强方子补中益气,健脾补胃的能力,二是可以调和所有药物的药性,防止药物的偏性伤害我们的身体。

四君子颗粒这个方子,看起来只有简单的四味药,但是每味药之间都相辅相成,互帮互助,作用在一起,就可以变成一个益气健脾,补中益气的好方子,所以把它称为补气之一方。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具体用药,需要在医生辨证指导下使用。

补脾常见的中成药

脾虚时,临床上会表现出脘腹胀满,腹泻便溏,倦怠乏力,饮食减少,肌肉消瘦等症状,患者舌淡苔薄;以下是常见补脾的中成药,需根据不同病机、病症进行辨证调治。

1.六君子丸:益气化痰;用于调理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2.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胃部痛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3.人参归脾丸:补血益气,养心健脾;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4.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肺;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5.逍遥丸:健脾和中,疏肝养血;治肢体疼痛,食少嗜卧,头目昏重,口燥咽干,心悸颊赤,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

6.附子理中丸: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食少满闷,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

7.归脾丸:健脾益气,安神养血;用于心脾两虚导致的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8.补中益气丸: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主治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腹胀、体倦乏力、头痛恶寒等。

9.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等。

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王凤磊,如果您平时有什么脾胃方面的问题,欢迎您在评论区告诉我。

补气的药该如何选择?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三十九。(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帝曰:決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參伍不調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減者死。目內陷者死。”——《黃帝內經·三部九候篇》


(接前文)我在门诊上遇到的患者其实最辛苦的,你得让他明白他的身体的状况,同时你告诉他养生的 *** ,并且指导具体应该怎么做,让他从不好的轨道上回归到正常的轨道,把观念给转变过来,这其实是很难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患者没有学过医,不了解这些医学原理,无论是中医的原理,西医的原理,他都不明白。他了解的是一些片面的内容。比如某种食物能降血压,某种食物能补气,他就不知道降血压里边还分为阴阳寒热,有的你胃不好,你吃这个不胃凉了吗?这是一个。


最关键还有还有人看了几本书或者是看一些文章,就认为自己厉害了。昨天我遇到一个患者,他的家属居然给他用真武汤。当然真武汤用对了是非常好的,但他用的不对,这个人本来真阴就虚,你再用真武汤把他的阴血就得耗散掉了,他更燥热,浑身起皮疹,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用真武汤。


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患者家属可能是看了几天《伤寒论》,觉得真武汤是个好东西,大家知道《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每一个方都是好东西,你得学会用,你不能只用真武汤,你得判断其六经辨证那一百一十二方是什么方,你得从中全面了解,同时你还得了解你的先生的身体的具体情况,你再选择性的用,你不能说是以偏概全,张仲景也不是用一张真武汤打天下的,张仲景要是用一汤真武汤那好办了,整个六经辨证全是一个方,那不用写了,所有患者都吃一个方完事。


所以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学医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正常也得五年本科才能毕业,然后还要上研究生、上博士,慢慢的才能把这些医学知识掌握,同时还要有临床经验,还有老师带,很多患者说我要补气,我要吃黄芪,你要知道黄芪补气偏表,人参补气偏里。黄芪吃多了之后容易上火,容易睡不着觉。人参吃多了,如果化不开的话也不行。补气的药多了,还有苍术理气,还有白术是健脾气,还有山药也补脾胃,太多了,补气的药非常多,那你选哪一个呢?对不对。你是肺气虚还是脾气虚,还是肾气虚、肝气虚,还是心气虚,都不一样。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


我并不太建议普通人士给自己开方子,或者是胆特别大,给家里人开方子,万一这个药没用好之后,可能会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造成其他的麻烦。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平时养生的一个注意事项。讲到这里就是多跟大家提醒一下。


我们再往后看,“参伍不调者病”。参伍不调就是三部九候互相比较,而且有参差不齐的,不相协调的这种概念。就像之前我们在跟大家分享张介宾所讲的含义一样,有的脉忽大忽小,忽快忽慢,这就是属于三五不调。参舂就是捣这个米。《素问集注》里边注解∶“夫脉之来去,随气降升。是以九候之相应,上下若一。如参舂者,言脉之上至下去,左至右去。有如舂者之参差,彼上而此下也,此因邪病甚。而正为邪伤故也。”也就邪气把正气伤了之后脉象非常的乱,就像舂米的这种感觉似的。正常的脉象是上下若一,这个情况下就是从上往下的劲比较大,从底下往上的劲比较小。这是《素问集注》里边的看法我们可以参考。


再往后看,“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不可数指的其实就是脉象来的特别错乱,难以计其至数,这种情况也是有问题的。《素问集注》里边讲∶“相失不可数者,并其至数之错乱,此邪病更甚,而正气将脱,故死”。也就是跟之前相比较的话,比之前更严重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更危重。


再往后看,“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素问直解》注解∶“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设中部之候虽独调,究与上下左右之众脏相失,是上下左右不归于中土,故死”。这就是上下左右的脉与中部的脉不相协调,虽然中部的脉自己调,但是其他的都不相配合。引申到临床上就是某个脏,比如脾脏特别好,脾胃非常好,但是心气不足,肝气也弱。只脾胃好没有用,其他四脏跟他不相协调,身体也是不好的,反过来,其他四脏不好也会影响到脾胃之气不足。所以中医的辨证里边就经常强调一个脏跟其他脏的关系以及某脏和其他四脏之间互相协调的关系。


我们身体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系统,我们中医学叫做五脏系统。这个系统一定需要五脏跟它相配合,配合的越好,这个气就越足,越均匀。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在调整患者的身体的时候也要辨证,抓住主证,然后协调其他四脏,进行脏腑的综合的调整才好。(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比如说有的人脾虚,脾虚的人一般都伴有肝郁,脾胃虚弱的人肾气通常也不是特别足,在这种情况要肝脾肾同调,既要疏肝又要健脾,同时也要益肾气,这三者合在一起,病情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治疗。这就是我们读《黄帝内经》的时候得把言外之意读出来。


再往下,“中部之候相减者死”。张介宾注解:“若中部之脉减于上下二部者,中气大衰也”。这种情况也是危重症,也就是中部之脉比上下二部的脉都弱。这个地方其实就是《黄帝内经》在举例子,就是上中下三部,他们中间的关系如果是不相合的话也容易出问题。


最后一个叫做“目内陷者死”。张介宾注解∶“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内陷者,阳精脱矣,故必死”。也就是这个时候眼睛内陷,因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说明这个人的眼神已经涣散了,有点像类似现在临床上,尤其在ICU,患者眼睛对光反射消失,眼睛已经彻底没神了。或者久病之后出现危重症,眼睛没有神了,这种情况就是危重症,就非常难以治疗了。


以上就是《黄帝内经》用举例子的 *** ,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这种情况。还有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这种情况。还有中部之候相减。他举了几个例子,三部九候的这些情况非常多。比如上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有没有呢,也有。不仅是中部,下部也有。中部之候相减,这是一个。上部之候相减,或下部之候相减也有。他再举例说明什么问题呢?叫做“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主要是论述三部九候的临床意义。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七百三十九。(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 *** ,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黄芪主“小儿百病”探微(三)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有“补气之长”之称。黄芪以“黄耆”之名首载于《本经》上品。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黄芪主“小儿百病”,可以治疗辨证为“气虚证候”为主的多种儿科病症。现讨论如下:

21.脾胃虚弱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本证面色萎黄或苍黄,唇淡甲白,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肌肉松弛,大便不调,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滞。其辨证要点为:面色苍黄,唇甲淡白,神疲乏力,肌肉松弛,食欲不振。可用六君子汤(《世医得效方》)合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陈皮、黄芪、当归、大枣、砂仁、甘草。加减:纳呆者,加鸡内金、焦山楂、炒谷芽;口臭、手足心热,积滞化热者加胡黄连、连翘;便秘者,加决明子、火麻仁;腹胀者,加槟榔、木香;反复外感者,合玉屏风散。

22.心脾两虚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本证面色萎黄或苍白,唇淡甲白,发黄稀疏,心悸怔仲,头晕目眩,夜寐不安,气短懒言,注意力涣散,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脉细弱,指纹淡红。其辨证要点为: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夜寐不安,气短懒言,注意力涣散。可用归脾汤(《正体类要》)加减。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常用药:白术、当归、茯苓、黄芪、龙眼肉、当归、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加减:血虚明显者,加鸡血藤、白芍;纳呆者,加焦山楂、鸡内金、陈皮;便溏者,去当归或酌情减量,加苍术、薏苡仁;心悸、夜寐不安者,加柏子仁、酸枣仁;脾虚肝旺,肢体震颤者,加白芍、钩藤、磁石;活动后多汗者,加浮小麦、煅牡蛎固涩敛汗。

23.肝肾阴虚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本证面色苍白,毛发枯黄,爪甲色白易脆,耳鸣目涩,盗汗,面色颧红,腰膝酸软,发育迟缓,口舌干燥,肌肤不泽,甚或皮肤瘀斑,吐血衄血,烦躁失眠,四肢震颤,舌质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指纹淡紫。其辨证要点为:面色苍白,爪甲色白质脆,耳鸣目涩,腰膝酸软,烦躁、盗汗,发育迟缓,舌质红干,苔少或光剥。可用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滋养肝肾,调补精血。常用药: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加减:潮热盗汗者,加地骨皮、鳖甲、白薇等;久病精血大虚、发育迟缓者,加紫河车、益智仁、黄精;目干眼涩者,加石斛、夜明砂;神疲乏力者,加黄芪、太子参;四肢震颤者,加白芍、沙苑子、钩藤。

24. 表虚不固之汗证

本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头部、肩背汗出明显,动则益甚,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平素易患伤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指纹淡。其辨证要点为:自汗为主,动则汗出,易患感冒。可用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合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益气固表敛汗。常用药:黄芪、防风、白术、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加减:气短乏力、便溏者,加山药、炒扁豆;纳呆者,加焦山楂、麦芽、炒莱菔子。

25.营卫不和之汗证

本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微微汗出、持续性汗出,或半身或局部出汗,轻微怕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其辨证要点为:汗出遍身、或半身或局部出汗,轻微怕风。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调和营卫。常用药: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浮小麦、煅牡蛎。加减:汗出较多者,加龙骨、麻黄根;卫强者,加生姜、荆芥;精神倦怠、胃纳不振、面色少华者,加党参、怀山药。

26.气阴亏虚之汗证

本证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汗出遍身,汗出较多,神疲乏力,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其辨证要点为:盗汗为主,或兼见自汗,神疲,手足心热,舌质淡红、苔少或剥苔。可用生脉散(《医学启源》)加减。益气养阴。常用药: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生地黄。加减:面色少华、乏力者,去麦冬,加黄芪、白术、浮小麦;低热、心烦、少寐者,加知母、酸枣仁、柏子仁;汗多不止者,加麻黄根、煅龙骨;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者,加白芍、地骨皮、牡丹皮。

27.气阴两虚之病毒性心肌炎

本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烦热口渴,自汗盗汗,失眠乏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或结代。其辨证要点为:心悸胸闷,神疲乏力,烦热口渴,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或结代。可用生脉散(《医学启源》)加减。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常用药:人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当归、生地黄、丹参、酸枣仁、炙甘草。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西洋参;阴虚明显者,加熟地黄、玉竹;心悸不安者,加首乌藤、柏子仁;胸闷明显者,加郁金、枳壳;自汗盗汗者,加浮小麦、麻黄根,大便偏干者,加火麻仁、瓜蒌子。

28.心脾两虚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本证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虚胖,多动而不暴躁,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睡眠不熟,记忆力差,伴自汗盗汗,偏食纳少,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其辨证要点为:神思涣散,记忆力差,多动而不暴躁,神疲乏力,脉细弱。可用归脾汤(《正体类要》)合甘草小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加减。养心安神,健脾益气。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炙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淮小麦、木香。加减:思想不集中者,加益智仁、龙骨;睡眠不熟者,加五味子、夜交藤;记忆力差,动作笨拙,苔厚腻者,加半夏、陈皮、石菖蒲。

29.肺脾气虚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本证多汗,睡眠不宁,囟门开大,头发稀疏而见枕秃,面色少华,肌肉松弛,纳呆,大便不调,反复感冒,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脉虚无力。其辨证要点为:多汗、纳呆、枕秃、易患伤风感冒。可用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加减。健脾补肺,益气固表。常用药:人参、五味子、茯苓、麦冬、炙甘草、黄芪、白术。加减:汗多者,加龙骨、牡蛎;大便不实者,加山药、白扁豆、莲肉;湿重苔腻者,加苍术、佩兰;睡眠不安、夜惊者,加远志、首乌藤、合欢皮。

30.气阴两伤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本证低热留恋或身热已退,指、趾端蜕皮或脱屑,斑疹消退,倦怠乏力,动辄汗出,手足心发热,咽干口燥,口渴欲饮,或伴心悸,纳少,盗汗,舌红少津,苔少,脉细弱不整,指纹淡。其辨证要点为:身热已退,斑疹消退,指趾端蜕皮,倦怠乏力,咽干口燥自汗盗汗。可用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益气养阴,清解余热。常用药:北沙参、麦冬、地黄、玄参、玉竹、天花粉、太子参、白术,扁豆。加减:纳呆者,加茯苓、焦山楂、焦六神曲;低热不退者,加地骨皮、银柴胡;大便硬结者,加瓜蒌子、火麻仁;心悸,脉律不整者,加牡丹皮、黄芪、甘草。

2药多角度止咳、化痰、平喘,兼活血补肺固肾,改善肺功提高血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方面的表现)等,是临床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基本表现为咳、痰、喘,痰阻气道、通畅不利,不仅导致津凝生痰,又因气郁痰凝影响血行,以致痰瘀互阻。

中西结合来看,炎症属“痰”范畴、凝血激活属“瘀”范畴、感染属“邪、热”范畴。中医认为三者其病位在肺脾肾,病机主要为肺不主气、肾不纳气、脾不化气而致,兼见血瘀。补肺活血胶囊、丹龙口服液等可异病同治。

补肺活血胶囊

补肺活血胶囊由黄芪、赤芍、补骨脂3味药组成。益气活血,补肺固肾。用于肺心病(缓解期)属气虚血瘀证,症见:咳嗽气促,或咳喘胸闷,心悸气短,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口唇紫绀,舌淡苔白或舌紫暗等。

其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善补益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赤芍味苦,性微寒,主入肝经,善走血分,能活血散瘀,通络止痛,用于瘀血阻滞所致诸证,为活血要药;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入肾、脾经,能温肾纳气而平喘咳,可用于肾不纳气之虚喘,为补肾要药。三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补肺固肾之功。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且安全可靠,能持续改善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等。

药理试验表明,该药可降低肺心病模型家兔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对肺性P波异变率有一定降低作用,可降低血气中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氧饱和量。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和脾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有一定促进生成作用。对麻醉犬的心输出量、冠脉血流量有一定增加作用,对血管总外周阻力、冠脉阻力、心肌耗氧量、耗氧指数有一定降低作用。可延长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并对组织胺引喘豚鼠的哮喘潜伏期有一定延长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补肺活血胶囊,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肺功能、改善血氧、6 min步行试验等结局指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补肺活血胶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缓解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对肺肾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的患者的治疗,以扶正固本、补肺固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比单用西医疗法更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辨证使用补肺活血胶囊,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

丹龙口服液

丹龙口服液,由丹参、炙麻黄、地龙、浙贝母、黄芩、姜半夏、白芍、防风、甘草组成。清热平喘,豁痰散瘀。用于中医热哮证,症见喘息、咳嗽、咯痰粘白或黄稠,时恶风、口渴喜饮、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丹龙口服液,重用丹参为君,活血化瘀,瘀化则气机通畅、痰液易出、喘咳得平;麻黄、地龙、浙贝母、黄芩、姜半夏为臣,麻黄、地龙可解痉平喘,丹参得之则化瘀平喘更好,浙贝母、黄芩、半夏可清热化痰,丹参得之则消痰更快;防风、白芍为佐药,祛邪外散、祛风解痉,助丹参化瘀,宣畅气道;甘草润肺解毒为使,诸药合用,以达化瘀平喘、清热化痰之效。

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对组胺和乙酰胆碱混合液引喘豚鼠的引喘潜伏期有延长作用;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小鼠碳粒廓清能力有一定增强作用;能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总之,《中成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指南》指出补肺活血胶囊、丹龙口服液可用于慢阻肺的治疗,而二者说明书中明确用于肺心病、哮喘。可见在中医看来,只要病机一致,是可以异病同治的。

最不上火的补气之法!千年名方生脉饮,家中常备,补气养阴又提神

年末事多,小林开始了他的加班之路,连续几天晚睡早起,让他感觉昏昏沉沉、口干舌燥、往常走习惯的楼梯也让他气喘吁吁。

手上身上老是容易出汗,心脏也有些心悸的感觉,脸色也总是煞白煞白的。

他上网查找症状,发现自己是气虚,于是就买了党参黄芪来泡水喝,没想到气色虽然好了,却出现了上火的情况。

无奈的他最后给教授发了私信求助,了解情况后,发现他虽然气虚,但也有阴虚虚火在里面,最后推荐了生脉饮给他。(温馨提示,不舒服一定要去看医生,小编不一定能恰好看到私信转发给教授的呀!)




什么是生脉饮?


生脉饮是一种中成药,它能够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生脉饮由人参/党参、五味子、麦冬三味药材组成。


图片源于 *** ,侵删


人参是一味补气药,有大补元气的功效,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现代制剂也会用有类似补气功效的参类药物做替代;

五味子是一味收涩药,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的功效;

麦冬则是一味养阴药,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有润肺养阴、益胃生津的功效。

这三味药一起,就能更好的达到补元气,滋阴敛液的效果,而且它们味多酸甘,因此喝起来也是酸酸甜甜的,十分顺口。




什么人适合喝生脉饮?


01 气阴两虚体质的人

这类体质的人常常容易面色苍白、感觉有气无力、口干舌燥、时不有心悸的表现,舌质微红、舌苔少,会不自觉出汗,运动后出汗更加明显。

而生脉饮可以滋阴补气,清虚火,从而缓解以上表现。



02 从事体力劳动的的人

这类人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时,会大量出汗,伤精耗气,从而导致口渴、乏力等。

而生脉饮可以大补元气,还敛阴生津,可以帮助使用者补充气力,减少出汗,缓解口渴。


03 经常熬夜的人

熬夜伤肝大家都知道,其实熬夜还会损伤阴津耗气血

熬夜后出现的口干舌燥,手脚出汗,自汗,虚火上火导致的口舌生疮等,都可以通过使用生脉饮而得到改善。



生脉饮的其它作用

由于生脉饮能够有效的补元气,滋阴生津敛液,针对大量失血的情况可以补气补液,因此也曾被 *** 成生脉注射液用于手术等出血急救。

同时现代医学也表明,生脉注射液对实验性休克有保护、强心、升压作用,并且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肌耐缺氧的能力。




饮用生脉饮有3注意


生脉饮的三种成分人参、五味子、麦冬都是药食同源的药物,可以作为药膳材料,基本上都十分的安全。但是以下几种情况也需要大家留意:


01 饮食宜清淡

生脉饮使用的药材都是滋补之品,但是滋补的药物过食容易滋腻,如果再过食生冷油腻的食品,则更加容易留邪,导致湿热或者寒湿集聚。因此饮食宜清淡。


02 感冒不宜用,易留邪

感冒时我们人体表面腠理(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因为邪气的原因而闭合,这个时候则需要通过药物来使腠理打开,把病邪赶出体内。

如果此时服用生脉饮,一来药性滋补,容易升湿留邪;二来五味子为收涩药,会影响腠理的打开,从而导致病邪不能被赶出体内,闭门留寇,适得其反。因此感冒时不宜用。



03 痰多湿盛水肿者慎用

痰湿病多是因为体内有水湿潴留,或是阳气不足,温煦气化失司,因此患者虽有气不足但同时体内阴液很多,此时服用敛阴补液的生脉饮可能会加重病情




生脉饮功能可补气滋阴、用药又是药食同源、口味还酸甜可口,可以说是老少皆宜。

但一切事情抛开剂量、抛开环境就是耍流氓,所以大家在服用前还需要多注意自身的情况,如果服用后感到不适也应当尽快向医生求助。

小编温馨劝告:再好的补剂也比不过规律的作息饮食,在可行的前提下,顺应自然规律,多多运动强,才能更好的强健自身!

标签: 补气 什么 效果 更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